马克思主义发展史.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6998375 上传时间:2020-11-06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5.5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发展史.ppt(6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唯物史观的创立和马克思主义的公开系统阐述,第二讲,主要内容,唯物史观的发现历程,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公开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系统阐述,起 点,发 展,创 立,意 义,1.起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唯物史观创立过程的起点。手稿中,马克思深入地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黑格尔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阐明了一系列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将异化和对劳动的分析结合起来,指出异化劳动是造成社会中的压迫、不平等及阶级斗争的根源。,异化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是指主体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然后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反过来反对主体自身。,异化劳动的四个基本规

2、定: 第一,劳动产品与工人相异化; 第二,劳动本身与工人相异化; 第三,人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 第四,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马克思认为,造成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劳动的根源在于私有财产。私有财产既是异化劳动的根源,又是异化劳动的结果。两者是一种互相辩证的关系。 因为,马克思给出的基本结论是: 要消灭异化劳动就必须通过消灭私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实现没有私有制、没有异化劳动的共产主义。,手稿在唯物史观创立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自觉地将哲学研究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结合起来,从针对“副本”的批判,进到了针对“原本”的批判,形成了异化劳动理论,朝着发现历史一般规律方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2)异化劳

3、动深刻地揭示了劳动是人的本质,指出生产劳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 马克思,(3)异化劳动理论将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由自觉的活动,为马克思之后全面系统的创立唯物辩证法的实践观开辟了道路,为科学揭示人的本质奠定了基础。,(4)手稿说明了生产实践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分析了生产劳动的内在矛盾,初次涉及生产劳动过程中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奠定了基础。,(5)手稿还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根源,论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历史短暂性和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深

4、化了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如何评价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地位?,1、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此时已经初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内在统一的思想体系雏形; 2、手稿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只是一种最初的探索,其中还带来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抽象人性论的残留,还不能算作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 3、手稿不能也不应成为马克思自身分化的依据,并据此形成“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的错误认识。,2. 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著作神圣家族对青年黑格尔派唯心史观的清算,向唯物史观的创立又迈进了一大步。 首先,揭露思辨哲学的秘

5、密,唯物辩证地解决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其次,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揭示了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决定作用。再次,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英雄史观,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如何看待英雄史观?,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创造作用把个别杰出人物夸大为主宰历史的唯心主义历史观。英雄是同人民群众相对应的历史观范畴通常指杰出人物。有的场合也泛指对历史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如帝王将相和思想家中的一些人。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都无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而是直接或间接地宣扬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3.创立,基本标志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创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为

6、唯物史观乃至崭新的科学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生长点和立足点。,“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恩格斯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评价,如何理解恩格斯的评价?,其一,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理论出发点,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 其二,根据对实践的这种理解,马克思进而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认识论建立在实践观点之上,确立了能动反映论的基本思想,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其三,马克思进而立足于实践观点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指出了他的抽象人性论以及由此导致的抽象的宗教观。 其四,马克思最后要求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实践来理解人类历史,强调指出,

7、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总之,实践观点构成了提纲的中心线索和核心思想。,(1)批判黑格尔的唯心史观,阐明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对青年黑格尔派的进一步批判,“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并不是任意想出的,它们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加以抛开的现实的前提。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得到的现成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因此,这些前提可以用纯粹经验的方法

8、来确定。” 马克思,(2)揭示分工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人类生产活动一开始就存在分工。起初只是自然分工。当“分工只是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起才开始成为真实的分工。” “分工不仅使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各种不同的人来分担这种情况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 马克思、恩格斯,“分工和私有制是两个同义语,讲的是同一件事情,一个是就活动而言,另一个是就活动的产品而言。” 通过对分工的考察,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分工在社会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分工形成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并造成阶级之间的根本对立; 二是分工是形成和制约着生产关系和各种社会关系的现实基础; 三是分工不仅与所有

9、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且也与阶级的产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3)阐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规律。,人们生产活动表现出的双重关系: 一方面是自然的关系,即生产活动首先是改造自然的活动,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一定的生产力; 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即人们在生产中必然要结成一定的交往关系,亦即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状况; 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着能动的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遵循的最基本的规律。,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上所产生的交往形式、生产关系“起初本是自主活动的条件,后来却变成了它的桎梏

10、,它们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构成一个有联系的交往形式的序列,交往形式的联系就在于:已成为桎梏的旧的交往形式被适应于比较发达的生产力,因而也适应于更进步的个人自主活动类型的新的交往形式所代替”。 马克思、恩格斯,(4)揭示了市民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决定其变革的方向。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其一,在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

11、关系中,上层建筑的不完善部分、没有反映经济基础要求的部分都会同经济基础发生矛盾。 其二,在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同旧上层建筑的残余、未来上层建筑的萌芽之间的矛盾;新旧上层建筑之间、新旧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等。 其三,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时,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一般是适应的;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没落时期,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变革的客观要求则是不适应的,其矛盾则变为对抗性的、全局性的矛盾。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对自己唯物史观的表述: “这种历史观就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现实

12、的生产过程,并把与该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然后,必须在国家生活的范围内描述市民社会的活动,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来阐明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和意识形态,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并在这个基础上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这种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对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这种历史观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4.意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述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第一个伟大发现的基本完成。,唯物史观的发现,“不仅对于经济学,而且对于一切历史科

13、学(凡不是自然科学的科学都是历史科学)都是一个具有革命意义的发现”。 恩格斯,(1)就哲学来说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克服了历史上一切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以近乎完美的形式修补好了唯物主义整个大厦的上层,从而将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的避难所社会历史领域中驱逐出去。,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的”。 恩格斯,(2)就政治经济学来说唯物史观的发现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奠定了牢固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科学基础,使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境界。,(3)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创立的过程来看马克思对哲学和经济学的探索是密不可分的。没

14、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就不会有唯物史观的诞生;而唯物史观的诞生又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领域的伟大革命变革开辟了道路,这是一个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过程。,(4)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的革命性意义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共产主义的论证,使他们关于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以及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马克思于1847年发表的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公开阐述的重要文献。 “我们见解中有决定意义的论点,在我的1847年出版的反对蒲鲁东而写的著作哲学的贫困中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虽然只是论战性的概述。”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在深入批

15、判蒲鲁东错误思想的同时,对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以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作出了较之德意志意识形态更为精确的表述。,批判蒲鲁东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批判蒲鲁东的价值理论,批判蒲鲁东的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1.批判蒲鲁东经济学的哲学基础,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马克思为揭露蒲鲁东经济学理论的荒谬,着重分析批判了其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哲学基础,同时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首先,在批判蒲鲁东唯心主义观点时,阐明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指出,蒲鲁东根本颠倒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根据他的意见,创造历史的,正是抽象、范畴,而不是人。”另外,蒲鲁东也根本颠倒了客观的经济关系

16、与经济学范畴的关系。而实际的情形则是:“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经济学的范畴“只不过是生产方面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经济学的观念、范畴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更准确地阐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不仅界定了生产力的内涵、要素和生产关系的内涵,还说明了生产力在社会历史中的基础地位和决定作用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从而使唯物史观这一根本原理的表述达到了理论内容与表达形式的科学统一。另外,马克思还利用“社会机体”这一概念阐述了对社会形态的理解,得到了对社会形态的学

17、说在序言之前最为精确的表达。,其次,马克思批判蒲鲁东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滥用,阐明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蒲鲁东的政治经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是被庸俗化了的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被歪曲了的黑格尔的辩证法。由于蒲鲁东抛弃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核心“矛盾学说”,所以“蒲鲁东先生的辩证法背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其本质上是形而上学的。,针对蒲鲁东形而上学的观点,马克思在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批判改造的基础上,揭示了唯物辩证法关于客观事物辩证运动的实质的基本观点:“两个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的实质。” 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极为重要,其一,它深刻揭示了矛盾双方的对立和斗争是客观事物自身发展的动力

18、源泉;其二,它深刻地说明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其三,是否承认矛盾规律是区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标志。,2.批判蒲鲁东的价值理论,初步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蒲鲁东经济学思想的中心是他的价值理论,他认为“价值是经济结构的基石”,并企图用其虚构的所谓“构成价值”来综合价值与交换价值进而消除两者之间的矛盾。,首先,马克思指出蒲鲁东关于交换价值起源的观点是脱离了历史真实的客观基础的先验性虚构。 蒲鲁东认为,一切工业产品或自然产品所具有的那种维持人类生存的性能叫使用价值,而这些产品所具有的互相交换的性能则称为交换价值。并“建议”人们相互交换所需产品,交换是建议的结果。,马克思指出,蒲鲁东根本不懂

19、得分工和交换的的历史性,在他看来,“分工和这种分工所包含的交换都是凭空掉下来的”。交换是以一定的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因而与物质生产方式一样,交换也有它的历史,并经历了各个不同的阶段。马克思还指出,交换价值的产生是一个由物质生产发展所决定的客观事实,决不取决于人们的意愿。,其次,马克思着重批判了蒲鲁东价值论的核心“构成价值”说,指出所谓“构成价值是经济矛盾体系的基石”。 所谓“构成价值”,在蒲鲁东看来,就是指一切商品均按它所包含的劳动量来进行交换,只有这样它们的价值才会达到“构成状态”。马克思认为,这一错误的根本就在于混淆了商品价值与劳动价值。“劳动的自然价格无非就是工资的最低额。”并且这一最低额

20、的存在使得物化在商品中的劳动量与劳动价值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量。而蒲鲁东完全忽视了这一客观的经济事实,实际上就掩盖了资产阶级剥削的根源。,哲学的贫困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过程中的重大意义: 第一,马克思完全肯定并比较科学地阐释了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是一个历史的范畴,远远超越了李嘉图的自然范畴论; 第二,马克思已接近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因为此时的马克思已经深刻地看到“劳动”本身的价值与“劳动”创造出来的商品的价值之间的区别。,3.批判蒲鲁东的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阐述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蒲鲁东从自己的唯心史观和经济学观点出发,提出了一整套带有空想色彩的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政治主张。他反

21、对用革命的手段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反对工人阶级的一切经济和政治斗争。马克思在批判他的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时,阐述了关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首先,阐明了阶级斗争的伟大历史作用。 “当文明一开始的时候,生产就开始建立在级别、等级和阶级的对抗上,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到目前为止,生产力就是由于这种阶级对抗的规律而发展起来的。” 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必然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其次,进一步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直接目标和最终目的。 直接目标夺取政权; 最终目的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消灭私有

22、制,实现共产主义。,1848年2月公开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政治纲领。它是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对马克思主义首次完整、系统的表述。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庄严地向世界宣告了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系 统 阐 述,检 验 和 发 展,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宣言书,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做了系统而精辟的阐述。,1.系统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于1848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已对这个学说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然是最好的阐述。” 列宁,首先,运用唯物史观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发展趋势。 由于物质生产

23、不断发展的根源,人类历史上的任何社会形态的产生和消亡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马克思恩格斯说明了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社会制度,创造了超过以往所有时代生产力总和的巨大生产力。但是,由于生产的日益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这对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且资本主义制度无法克服,因此,资本主义具有暂时的性质,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其次,深刻阐述了阶级斗争的理论并论证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 迄今一切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阶级斗争史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资本主义社会使阶级和阶级矛盾简单化了,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阵营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地位决定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加

24、之社会化大工业的发展与阶级对抗提供的客观条件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主观因素,使得无产阶级的胜利和资产阶级的灭亡同样不可避免。,再次,制定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策略路线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建党纲领。,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革命要取得胜利,首先必须形成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共产党组织和领导个人运动。建党纲领: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是由无产阶级中最坚决、最先进的分子组成,始终站在工人运动的最前列。党的指导思想原则: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以及无产阶级争取人类解放的革命运动经验的科学总结。,党的基本策略:无产阶级为实现自己的直接目标,不拒绝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小资产阶级和反对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

25、联合起来,但是,无产阶级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坚持自己的方向,将最近目标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时刻意识到与资产阶级的对立性,在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之后,即实现最近目标后,必须为最终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共产党宣言刚刚问世,一场波澜壮阔的革命风暴就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马克思恩格斯亲身参加了这场革命,并自觉地将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运用于实际斗争,接受革命实践的检验,并在这一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学说,特别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2.检验和发展,(1)提出了不同类型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是领导阶级、革命席卷整个欧洲的革命、革命沿着上升的路线

26、前进 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丧失领导能力,革命只是某一国度的革命、资产阶级沿着下降路线倒退,(2)推进了无产阶级不断革命的策略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1848年革命经验和分析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基础上,认为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已经衰退了,而无产阶级“却是要不间断地进行革命”。并且对无产阶级来说,“问题不在于改变私有制,而只在于消灭私有制,不在于掩盖阶级对立,而在于消灭阶级,不在于改良现存社会,而在于建立新社会”。“不断革命论“作为无产阶级的战斗口号,就是把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到底,并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3)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

27、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文中指出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斗口号应该是:“推翻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过渡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1848年革命经验的基础上,精辟地指出,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正确解决革命的同盟军问题。工农联盟是夺取革命胜利的基本条件和前提,特别是在一个农民占人口多数的国家中尤其如此。,(4)深刻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问题。,另外,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理论形成的重要时期。比如他们着重强调被压迫民族运动和欧洲民族革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并明确提出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是欧洲革命的最好同盟军,等等,这些理论观点都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共产党宣言中关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思想。,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