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学者第二讲“士与儒”.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6997374 上传时间:2020-11-06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4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代学者第二讲“士与儒”.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古代学者第二讲“士与儒”.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古代学者第二讲“士与儒”.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古代学者第二讲“士与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学者第二讲“士与儒”.ppt(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讲 士与儒,主讲人:阚红柳,一 士、士大夫和士人 1 士 中国自古就有士,至迟在殷商、西周时期,士人之名已经见于文献。知识阶层在古代的名称是士,但是士却不是一开始就被认为是知识阶层的。 很多学者从文字训诂学的角度研究士。关于士的构字初义,有多种解释。 (1)许慎说文解字:“士者,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十一。” (2)王国维:士字为牡字之所从,牡为雄畜而士为男子。 (3)杨树达:士字象插苗田中之形,士通事,男子以耕作为事。 (4)徐仲舒:士字为人端拱而坐之象,士为官长。 (5)吴其昌:士、工、王、壬数字相近,均为斧钺之形,又征诸文献,指出斧钺既是战士之武器,又为王权之象征。,2 西周、春

2、秋时代的士 士是社会等级制中的一个等级,士的身份是贵族。诗经有言:“殷士肤敏,裸将于京”。 西周时代士的社会角色 第一,充当武士; 第二,在天子、诸侯的宫廷中或基层新正机构中担当一般职事官。 第三,作卿大夫的邑宰、家臣,为卿大夫管理采邑和家族,并统理庶民。,目前普遍来说,士人被定义为古代社会的书生或者读书人,他们以研习儒学经典为手段,以参预政治为最佳生活选择,以道德修习和实现内圣外王理想为最佳人生设计,作为传统政治文化的载体,他们以学习和传播儒学知识作为自己的基本生存方式。,3 战国时代的士士大夫,一般来说,“士大夫”是战国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在此之前,士的排位都在大夫之后。到战国中叶之后士大夫

3、一词流行开来。从内涵上考察,士大夫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其一,指居官有职位的人。其二,指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文人。 香港学者何冠彪对“士大夫”定义: 一切已出仕未出仕的读书人,前者包括各级在任、停职及致仕等官员;后者包括已取得进士衔而仍未授职的士人,其他具有科举衔头的士人(如举人、生员)、国子监和地方庠序的学生,以及一般布衣之士。僧、道等方外之人则不包括在内。,范文澜认为,战国时期的士可以分为四类: 一是学士;二是策士;三是方士或术士;四是食客。 刘泽华认为,根据士的特点和社会地位等情况,大体可以分成三部分: 一是武士;一是文士;一是低级官吏。,士大夫与绅士 费孝通认为,“绅士是退休的官僚或官僚

4、的亲亲戚戚”。 吴晗认为,“官僚、士大夫、绅士、知识分子,这四者实在是一个东西,虽然在不同的场合,同一个可能具有几种身份,然而在本质上,到底还是一个”。,史靖认为,“士大夫居乡为绅,绅也就是缙绅,是专指那些有官职、科举功名而得到乡里敬重的人士,这个回答可以说是绅士最好的定义”,“一个地道的绅士不仅要有财富和权势,还要这种财富能有历史的和传统的支持。”,王先明认为,绅士是与官、农、工、商并列的项目,且以科举功名为主题的具有封建身份的特定社会集团。 有的学者还将绅士的涵义进一步扩大,认为,士绅主要是科举及第未仕或落第分子,当地较有文化的中小地主,退休回乡或长期赋闲居乡养病的中小官吏、宗族元老等一批

5、在乡村社会有相当影响的人物。,综合来看,一般将绅士定义为不在官位的士大夫,或是有了政治身份的或考取功名的士。,二、儒,七略曰,“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胡适:说儒 儒是殷民族的教士;他们的衣服是殷服,他们的宗教是殷礼,他们的人生观是亡国遗民的柔逊的人生观。 论儒的生活:他们的治丧相礼的职业。,钱穆认为,原来的士是文武兼备的有知识有才艺的人,以后在发展过程中分工了,文者谓之“儒”,武者谓之“侠”。,孔子像,孔子,孔子讲学图,先师孔子行教像,孔子教授弟子,问礼老聃图,孔子圣迹图,二 中国古代学者的生存类型 (一)入仕为官,实现理想; (二)委婉圆润,隐忍朝外; (三)丧失自我,谋官取禄; (四)逃避政治,退归学界; (五)投奔山林,替天行道。,三 中国古代学者的总体特点 (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自觉自律的修身意识; (三)政治依附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