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报道精神病人和其它弱势群体的道德规范.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6994272 上传时间:2020-11-06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0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采访报道精神病人和其它弱势群体的道德规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采访报道精神病人和其它弱势群体的道德规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采访报道精神病人和其它弱势群体的道德规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采访报道精神病人和其它弱势群体的道德规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访报道精神病人和其它弱势群体的道德规范.ppt(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采访报道精神病人和其它弱势群体的道德规范,组员:邹圆婧 谢芃芃 熊涵静 何珊珊 黄喜 邓振洲,弱势群体与精神病人的定义; 国内关于弱势群体与精神病人的报道现状; 造成现状的原因; 不恰当报道造成的负面影响; 正确报道弱势群体与精神病人的道德规范。,弱势群体与精神病人的定义,弱势群体的定义 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在英文中称social vulnerable groups。 弱势群体是指社会上的部分人,不能或只能很少地占有社会资源,过着主要是维持生存的生活,缺乏抵抗风险的能力,也缺乏依靠自己努力来改善其境遇的可能性,并在政治上、文化上和心理上都处于社会边缘。 弱势群体包括儿童、

2、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失业者、贫困者、下岗职工、灾难中的求助者、农民工、非正规就业者以及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弱势群体与精神病人的定义,精神病人的定义 精神病(psychosis)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 精神病人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显得古怪、与众不同;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有程度不等的自制力缺陷,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判断力,认为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是正常的,拒绝治疗。,国内关于弱势群体与精神病人的报道现状,一些报道标题恶汉施毒弱女跳楼、变性失“性

3、福”,“女郎”告医院、父亲爬树梢脱裤“撒泼” 儿子觉丢人不认父、精神病儿子频繁发病打伤人 老父不堪忍受杀子等,从这些标题中可看到,弱势群体被妖魔化,严肃沉重的新闻话题却用一些虚张声势的标题,成为当代新闻传播满足受众猎奇心理的爆料,表现了当代新闻传播深层人文关怀的缺乏。,A敷衍应付式的态度; B起哄炒作式的操作 C蜻蜓点水式的报道; D缺乏人文精神。,国内关于弱势群体与精神病人的报道现状,(精神病人的“恶人”形象先入为主) 家,对张桂珍来说永远是个奢望,11年前,她的丈夫杨殿才精神病发作砍死8岁女娃后,她和一儿一女就再也没敢回去过,现在,当地的一些家长都这样教育孩子:“别去杨殿才那玩!”1997

4、年,杨殿才挥起菜刀砍死了村里一名8岁的女孩,后被医院鉴定为精神分裂症的他在接受治疗后被放回了家里,他的两间土房也就成了整个村子的“禁地”,没人愿意向那里多迈一步。 来源:搜狐网男子患精神病打伤邻居 母亲请求医生将其治傻 东亚经贸新闻 2008年05月13日 ,国内关于弱势群体与精神病人的报道现状,(语言描述太过详细、暴力)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一名有精神病纪录的男子,前日在深水步通州街临时街市对开桥底空地做运动时,疑因被同楼的3岁男童碰撞而怀恨在心,昨午突持斩骨刀冲至空地,挥刀狂斩男童的头部,导致男童的半边头颅惨遭劈开,当场重伤昏迷;事主的花甲父亲以身挡刀护儿亦遭斩伤,街坊惊闻呼救立即赶至,合力

5、将疑凶制服,报警将父子俩送院,惜男童经送院抢救无效,伤重死亡。 被捕疑凶梁荣(39岁),患有精神分裂,他被街坊制服时仍狂叫:“我病发,要斩人!” 来源:中国警察装备网精神病患者砍死3岁男童砍伤死者父亲 ,造成现状的原因,首先要归因于媒体对经济利益的追逐。 媒介自身角色与身份的模糊也使得媒介不能够平等地分配传播资源,引发媒介歧视。 社会分化所导致的传播阶层分化,使弱势阶层成为了信息传播活动的被动接受者和失语者,与新闻传播者和传播活动目前呈现一种相互疏远的状态。,徐晓敏 透析多维角度下的媒介歧视现象,视听界杂志,2008.2.19,不恰当报道造成的负面影响,影响治疗: 在精神病人或亲属患精神疾病时

6、倾向于掩盖、否认 ,精神疾病患者羞于寻求帮助, 致使其失去潜在的支持。 加深社会歧视: 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见、误解现象早已存在,大众传媒的过分渲染又会使公众更进一步形成刻板的印象,将这些人从社会主流中隔离出去。,整理自精神疾病病耻感形成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作者:蒋锋汤宜朗侯也之,国内关于弱势群体与精神病人的报道现状,第一: 客观认识弱势群体,正确反映他们形象,多一些对精神病患者及其它弱势群体的正面报道,让新闻充满人文精神,抚慰弱势群体脆弱的心灵; “ 描述如何获得治疗、如何积极控制疾病、如何康复等个人体验方面的信息几乎没有。媒体应该将视角从精神病患者对社会的危害转移到他们的生存处境上,更多地反映

7、精神病患者的心声。” 摘自新闻报道如何消除“精神病歧视”,“弱势群体的社会地位注定他们身上会发生比常人更多的不幸。对于这些不幸,有些新闻要么以旁观者的姿态,冷漠地作“客观性”叙述,要么以审判者的姿态,对当事人所犯过错不加分析地妄加评论,要么以救世主的姿态,借帮扶的名度拿当事人的伤痛炒作,对窘迫万状的当事人任意摆布。总之是缺乏对弱势者人格的尊重。” 黄钟 弱势群体报道中人文关怀的误区 中国播音主持网 08年09月10日,国内关于弱势群体与精神病人的报道现状,【案例】 颜色绚丽的绢花在花瓶中盛放,巴掌大的小毛衣,胸前还绣着一只小白兔,一幅幅写意的国画挂满四壁护士说,这是住院的精神病患者的作品,记者

8、听了吓了一大跳,想不到精神病患者还那么心灵手巧 在一楼的活动室,记者看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身着病号服的患者有的上网玩游戏,有的织毛衣,有的画画,有的打乒乓球,有的在院子里晒太阳 记者提出和小戚打两下,大妈礼貌地把拍子递了过来。几个回合后,记者不是对手,败下阵来,小戚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小戚文质彬彬,相貌堂堂,跟人说话时还有点腼腆,怎么看都觉得和正常人没什么两样。 “劳动、娱乐也是一种治疗,我们希望通过工娱治疗使这些患者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促进精神康复,并尽快适应社会。”七院院长张伟阳说 他介绍说,事实上,精神病患者治愈后,只要遵医嘱服药,一般不会复发,也可以从事原来所从事的工作。三年前,曾有一

9、位高三学生因精神分裂症住院两月,后来该学生还考上了浙大。还有些患者治愈后,后来做生意非常成功。,来源:这么美的绢花谁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绍兴网-绍兴晚报 2009年11月06日 ,国内关于弱势群体与精神病人的报道现状,“避免将某一种族、性别、年龄、宗教、族群、地域、性别取向、残疾、样貌或社会阶层的人刻板化;” “Avoid stereotyping by race, gender, age, religion, ethnicity, geography, sexual orientation, disability, physical appearance or social status

10、.” SPJCodeofEthics,美国职业新闻记者协职业伦理规范,“新聞工作者不應成為鼓勵種族、膚色、信仰或性別歧視之類材料的始作俑者。” 香港記者協會專業守則,正确报道弱势群体与精神病人的道德规范,第二:应避免因专业知识的缺乏影响报道质量。媒体要积极主动地加强与专业医疗机构的互动,获取准确和通俗的精神卫生知识;,“报道中往往会出现医学专业概念模糊不清或错误的现象。如将“神经病”与“精神病”的概念混淆;“从心理障碍逐渐变成了精神分裂症”;“因精神病症导致杀人”。 精神疾病有很多症状及不同的程度,不要以“精神病”一以概之。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接触专业人士的渠道需要拓宽。加强专业卫生机构和卫生记

11、者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是消除对精神疾病和患者歧视的重要内容。”,摘自新闻报道如何消除“精神病歧视”,正确报道弱势群体与精神病人的道德规范,【案例1】 为何家属、朋友都没发现身边人在精神上的丝毫异常,只有最亲近的妻儿有所察觉?对赫生偏执性精神病的诊断会不会有误?我们身边的许多人,是不是也存在未被察觉的精神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山三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张晋碚。 张主任说,偏执性精神病一般不是突发的,而是慢慢发展起来的。它发病期较晚 据介绍,通常偏执性精神病人有逻辑性的妄想观念,主要是针对与其联系紧密的人,比如配偶等。而妄想观念中,又以嫉妒妄想、被害妄想等最为常见。张晋碚说,患有偏执性精神病的病人,由于人格特

12、征早已发育健全,因此社会工作和交际中会保持得较好,在不涉及到其病态内容的时候,患者表面上与正常人是无异的,这也是它隐藏较深、旁人难以辨别的原因。 据专家介绍,偏执性精神病人患病后,通常是通过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来缓解病情,从而使病人的妄想观念逐渐平静。,来源:“正常人”的心病最易为害枕边人 金羊网 2005-12-29 ,正确报道弱势群体与精神病人的道德规范,【案例2】 在杨殿才砍完人的一个月中,作为妻子的张桂珍惶惶不可终日“他怀疑我在外面有别的男人,总看着我,打我,有时候还要打闺女,半夜总是磨刀说要杀了我还有我在外面的男人。” 一个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的女人选择了最为直接的方式结束这场噩梦:逃!

13、 然而,儿子精神病的反复发作却开始折磨张桂珍。张桂珍无奈之下把儿子再次送入精神病院,今年6月份,儿子将再次出院,张桂珍的闺女杨雪已外出打工,自己在家的张桂珍更是害怕,她几次来到医院,这个没有多少知识的村妇这样央求大夫:“你给他吃点傻药吧,然后我把他领出去养活他,他瘫了、傻了都行,只要出来别再祸害人。”,来源:男子患精神病打伤邻居 母亲请求医生将其治傻 东亚经贸新闻 2008年05月13日 ,正确报道弱势群体与精神病人的道德规范,第三:媒体报道精神卫生问题时要注意准确、平衡和善意,避免使用可能导致对精神病患者歧视的语言;,“目前许多报道存在着详细描写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为的现象。如常用“惊天血案”

14、、“劈死男友”、“挥舞铁铲”等容易导致对精神病患者歧视的语言来描述。如武疯子、傻人、怪异、特殊、神经错乱等社会性歧视语言频频出现。报道时应避免想当然地将精神病人与暴力、低能联系起来。 避免使用可能导致对精神病患者歧视的语言不要使用诸如“歇斯底里”、“疯子”等词语描写精神病患者。大多数精神疾病是可以治愈的,避免使用“一辈子完了”等词来形容精神疾病的危害。”,摘自新闻报道如何消除“精神病歧视”,正确报道弱势群体与精神病人的道德规范,【案例】 脱掉上衣、丢下提包,飞身爬上近10米高榕树树梢,不时摇晃树枝,时而破口大骂,情绪激动时将长裤撕下露下体昨日早晨,一名50来岁的男子在龙岗区布吉公园声称要跳树,

15、其儿子接到民警电话觉得丢人不认父,僵持近6小时后,该男子因口渴肚饿自己下树。据了解,该男子患间歇性精神病 有时,走在路上看谁不顺眼就打人,更有甚者,此人随时会脱衣服,还逼不认识的人脱衣服。看样子,此人有精神病,但搞不清为何家人不送此人去精神病医院。 来源:父亲爬树梢脱裤“撒泼” 儿子觉丢人不认父南方报网 2009-10-30 ,正确报道弱势群体与精神病人的道德规范,新闻报导应守庄重原则。得夸大渲染、轻浮刻薄、歪曲或隐藏重要事实,或加入个人意。在明了真相前,做臆测; 标题含义需与内容相符,得夸大耸动或歪曲失真。 台湾报业道德规范,報刊在提述某人的種族、膚色、宗教、性別或性傾向, 或提述任何身體上

16、或精神上的病症或殘障時, 必須避免採用帶有偏見或貶意的用語。 報刊必須避免報道某人的種族、膚色、宗教、性傾向、身體上或精神上的病症或殘障的詳情, 除非它們與有關報道有直接關係,則作別論。 作業守則英國報刊投訴委員會,第四:注意保护精神病患者的隐私; 【案例1】 前晚,家住白云区石井的何X峰,在白云区“广州柴油发电机厂”门前突然发了疯似地拿着大刀破坏两辆警车,还提刀追向警察。记者在军区总医院4楼的OICU病室里看到,何建峰正躺在病床上吊针,来源:男子持长刀追砍警察续:其母称儿子无精神病信息时报 ,正确报道弱势群体与精神病人的道德规范,【案例2】父亲爬树梢脱裤“撒泼” 儿子觉丢人不认父,正确报道弱

17、势群体与精神病人的道德规范,“当采访和使用受到正在悲伤中的人们的照片时,要特别小心。” “Be sensitive when seeking or using interviews or photographs of those affected by tragedy or grief. ” “要认识到采集和报道信息会引起伤害和不适,报道新闻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傲慢自大。” “Recognize that gathering and reporting information may cause harm or discomfort. Pursuit of the news is not a l

18、icense for arrogance.”,SPJCodeofEthics,美国职业新闻记者协职业伦理规范,正确报道弱势群体与精神病人的道德规范,第五:在报道精神疾病及其它弱势群体的问题时,应尽量向读者提供有用的信息。让新闻与社会互动,尽可能解决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在采访对象的选择上,专家、患者及家属的声音较少。报道中很少有对专家的第一手采访,描述如何获得治疗、如何积极控制疾病、如何康复等个人体验方面的信息几乎没有。因此应利用媒体的传播优势,制定相关的精神健康促进策略,结合专业卫生机构提供的专业知识,向大众传播正确的知识和观念。比如在报道中,提供专业医疗机构的热线电话、相关知识网站等。”

19、,摘自新闻报道如何消除“精神病歧视”,正确报道弱势群体与精神病人的道德规范,【案例】 按4.1%的比例计算,呼和浩特市200多万人口,需要救治的精神障碍患者近5万人,而入院治疗的不足需求人数的0.5%。 本报记者在采访中还是了解到了一个鼓舞人心的政策:从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获悉,自从2004年起,政府启动“中央转移支付地方精神卫生项目”(简称“686项目”)以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4个地区建立试点,投资58万。 据了解,该项目旨在建立医院、社区一体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探索新的服务方式将精神病院的管理、服务延伸到社区,通过对社区工作人员、社区民警以及患者家属的培训,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治愈率及生活质量,减少精神病患者的致残率和肇事率。 贾世英告诉本报记者,在这一项目中受益的人群,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属于呼和浩特地区居民;诊断结果属重症精神疾病患者;有肇事、肇祸倾向的贫困人群;有监护人。符合这些条件的患者,医院将为其建立健康档案,每年免费随访、检查,由国家补贴免费用药、看病。,来源: 27万精神疾病患者的救赎北方新闻网 2009-11-9 ,正确报道弱势群体与精神病人的道德规范,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