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油加工业纳税评估指标体系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69934694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1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植物油加工业纳税评估指标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植物油加工业纳税评估指标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植物油加工业纳税评估指标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植物油加工业纳税评估指标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油加工业纳税评估指标体系(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植物油加工业税评估指标体系第一篇 行业介绍1.1行业概况舒城县共有油脂企业共有8户,其中增值税一般纳税人7户,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1户,多为加工菜籽油,也有个别企业生产茶油和棉籽油,生产方式为直接从农户或者商贩手中收购菜籽、茶籽、或者棉籽,然后将原料进行压榨、精炼等环节加工成品油,另外还有成品附属品如菜粕、茶粕或棉籽粕等进行出售。从生产规模上看7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产品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为3家,小规模纳税人销售仅为几十万元,我县的油脂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企业的经济类型为私营有限责任公司。 1.2工艺简介总的来说,油脂企业加工的方式为“一压榨二浸出三精炼”即首先进行压榨环节生产毛茶油、茶饼或者

2、毛棉籽油、棉饼和毛菜油和菜饼,其次经过浸出环节对茶饼、棉饼、菜饼(也有少量将棉饼、菜饼出售给饲料厂,免税),进行浸出提炼产生毛茶油、毛棉籽油、毛菜油,最后经过精炼环节对毛油进行相关的脱脂、脱酸等加工成成品油和副产品茶粕、棉粕、菜粕出售。就其中的一些具体的工艺流程,作一些收集、整理,提供给大家参考: 一般来说油脂行业加工有以下一些工艺流程1、原料的收购油脂加工业经营特点是原材料固定单一、收购量大、季节性强、价格波动大。原材料主要是菜籽、棉籽、茶籽等,菜籽90%左右为当地收购,棉籽为本县或周边的棉花加工厂提供,茶籽为本县或周边的县进行收购。中型油脂加工企业多为多种油加工,从而使机器实行全年综合性的

3、运转,一般在每年5月新菜籽上市收购,菜油加工生产至10月结束,中间需要1020天左右的机器维修和保养,然后在11月购进新棉籽加工棉油或者是茶籽加工成茶油,到次年34月完成一个加工年度循环。一些的小型企业由于设备的单一单纯生产茶油或菜籽油多为毛油,然后于规模较大的油脂生产企业进行精炼成精制油出售。2、原料的过磅和入库将收购菜籽、棉籽、茶籽等通过水份、杂质控制,进行化验采取有效分类,如菜籽的检验抽查含油量、水份和杂质,水份和杂质控制量为13%左右(+-1%),多一斤水份和杂质或少一斤水份和杂质进行扣减和增加,然后对收购菜籽、棉籽、茶籽等过磅,按照增减量开票入库,水份和杂质大的原料先行加工,水份和杂

4、质小的入库贮藏。同时根据市场行情收购的价格波动较大,如菜籽08年最高达2.8元/斤,最低1.9元/斤。3、原料的加工流程棉籽加工流程:一是毛棉籽绒机净棉籽(再加工)和棉短绒(直接销售);备注:有的企业从毛棉籽到加工成净棉籽的过程,不是通过本企业的完成,而是从周边的一些专门的棉籽加工厂购进净棉籽,直接进入以下的第二道生产工序;二是投入原材料(棉籽)清理拨壳、拨绒筛选分离扎胚蒸炒压榨制油产生毛棉籽油和棉饼;三是棉饼(添加一些溶剂油)浸出提炼出毛棉籽油和附产品棉粕;四是压榨制油产生毛棉籽油和浸出提炼出毛棉籽油进行精炼脱胶(脱酸)成品油。菜籽加工流程:一是投入原材料(菜籽)清理除杂筛选分离扎胚蒸炒压榨

5、制油产生毛菜籽油和菜饼(有少量出售饲料厂);二是菜饼(添加一些溶剂油1吨菜籽/消耗溶剂油2.6-3公斤)浸出提炼出毛菜籽油和附产品菜粕(对外出售);三是压榨制油产生毛菜籽油和浸出提炼出毛菜籽油进行精炼脱胶(脱溶)成品油(对外出售,或出售给厂家生产色拉油)茶籽加工流程:一是先将茶籽除杂剥壳榨坯蒸炒将茶籽压榨, 压榨后形成毛茶油和茶饼,毛茶油可以对外销售也可以继续进行加工, 茶饼不对外销售继续进行加工。二是茶饼通过浸出车间再加工的生产工艺流程为: 茶饼浸出,茶饼经浸出后形成茶粕(添加一些溶剂油1吨茶籽/消耗溶剂油4.1-4.9公斤)(对外出售)和浸出毛茶油(对外出售);三是压榨后毛茶油和浸出毛茶油

6、精炼(包括脱色、脱脂、脱油、脱酸、脱胶等) 精制茶油(对外出售)。有关的工艺介绍压榨环节主要采用纯物理压榨制油工艺、经过选料、培炒、物理压榨,最后经天然植物纤维过滤技术生产而成。这种方法不涉及添加化学物质,出油率低。浸出环节采用溶剂油将油脂原料或者饼经过充分浸泡后进行高温提取,经过脱脂、脱胶、脱色、脱臭、脱酸等工序加工而成,最大的特点是出油率高。产成品出售先后将精制茶油、菜籽油、棉籽油散装出售,或者进行包装进行出售,通过企业的产成品账簿和实地库存的盘存可以取得相关销售数据。1.3 行业特点通过行业调研总结,我县油脂生产企业主要有以下行业特点:一是受收购价格和收购的季节性影响,油脂生产根据相关的

7、品种不同具有周期性,有一定季节性生产行业特点,每年的生产销售旺季在6月至12月份。油脂加工业经营特点是原材料固定单一、收购量大、季节性强、收购销售价格波动大。油脂加工企业频繁使用现金,多头开户,给资金周转核实造成困难。二是近几年,油脂加工行业蓬勃发展,为了能有充足的货源,在各种成品油生产销售方面,一些就与批发商进行预购产品的现象。油脂加工企业为解决资金周转问题,通常采取预收帐款的方式。同时油脂加工企业在收购原料时用成品油与小农户售出的原料进行直接的兑换,这对日常的税收监管增加了难度。三是虽然理论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品销售利润在11.5%(131.13%)以上才能实现增值税,但农产品加工企业不一定

8、所有原料均能从农业生产者处直接购进,也不一定能在规定的时间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其他抵扣凭证。这样一来,当农产品价格变动较大,收购价格下降或销售价格上涨到一定幅度时,企业就能实现增值税。所以工作中要防范此类企业以抵扣率倒挂为名虚增留抵税额,长期不缴或少缴增值税。受以上行业特征影响,油脂生产企业在税收上较易出现下列问题:一是进项税额监控方面,油脂生产企业进项税额大部分由农产品收购凭证组成,农产品收购发票“自管自开”,随意性大,而且购进从农户、商贩、入库存在时间差,人为调控的机率大,真实性核实增加了难度。二是油脂生产企业企业对预收货款的核算不及时,延后计算销售收入,造成税款后移。一些会收到一部分预收

9、货款,为一些企业进行代储油,等到购货企业提货提货时,在作为销售认为调节销项税金。三是成品油如果销售对象个人以及消费者个人,不开具发票现象产生,因此企业往往会采用生产不入帐的方式隐瞒销售收入,特别是副产品不入账的现象时有发生,不申报现象严重进而逃避纳税义务。四是库存核实困难。如果有的油料储存罐如圆柱形或者椭圆型可以进行相关的数学测算,如果是其他不规则的形状,就会给存油核实带来困难,需要计量部门配合,牵扯一定的工作精力。1.4 日常纳税评估应注意的重点方面强化纳税评估,建立分行业的数据评估模型,对强化税源管理,减少税款流失,起着重要税收预警作用。依照行业的类别,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估模式,建立评估指标

10、参数、方法,能有效促进上下联动的评估工作新局面,促使纳税评估正常、科学和规范。所以应该强化以下方面的监管。1、一是收购发票的填开环节,注意项目是否齐全,填开的内容是否规范,金额和数量是否存在的疑点。二是投入产出环节应该强化各月的库存、销售的结转,以及与同行业的相关参数横向比对,与本企业基期的纵向比对。三是工资的计提和发放环节,了解工人工资的计提方法。四是资金的往来情况,注意企业的收购资金的来源。五是生产中的必需环节,注意运费和保管费用与购进业务间的配比分析。六是固定资产等生产能力环节,了解实际的生产情况。七是销售环节,注意专用的开具,以及相关的一些帐外销售。2、宏观比对分析。油脂行业评估指标一

11、般有行业税负,行业毛利率、投入产出等预警指标,评估参数可根据上级提供数据进行参照,评估方法可采用申报资料案头分析法,运用与同行业同期的数据横向比对法,采取趋势分析法,对应税销售额进行分析,采用结构分析法,对应纳税额进行分析,同时根据油脂企业所收购的原材料品种,对销售收入,原材料,库存商品的周转变动进行关联分析,并测算行业的税负,确定合理浮动空间,对异常情况发出预警,强化税收征管质效。 3、微观税负分析法。计算公式为销项税额=收购数量*投入产出比*销售单价*适用税率,进项税额=收购数量*收购单价*法定扣除率,进项包括非农产品抵扣进项票以及运费单据和电费发票和溶剂,销售单价为评估时期的平均销售价格

12、,收购单价为评估时期的平均收购价格并经税收管理员确定,增值税税负= 评估期的销项税额合计+免抵退货物销售额*应税货物适用税率- (评估期进项税额合计-评估期进项税额转出合计+评估期初留抵税额-评估期末留抵税额) / 评估期应税货物和应税劳务销售额+免抵退货物销售额*100%第二篇 纳税评估方法2.1 油脂企业纳税评估方法2.1.1投入产出法一、原理描述投入产出分析法,就是根据油脂企业评估期实际投入原材料、辅助材料、包装物等的数量,按照确定的投入产出比(定额)测算出企业评估期的产品产量,结合库存产品数量及产品销售量、销售单价测算分析纳税人实际产销量、销售收入,并与纳税人申报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

13、。二、评估模型数据期间均取自评估期(一)油脂产量测算测算油脂产量测算耗用原材料或其他辅助材料量*出油率测算油脂副产品产量测算耗用原材料或其他辅助材料量*出粕率(二)税收差异测算测算产品销售数量=期初库存数量+测算产品产量-期末库存数量测算销售收入=测算产品销售数量销售单价测算税收差异=(测算销售收入-实际申报销售收入)适用税率(征收率)三、标准值参考范围油脂行业投入产出比例: 投入产出比例油脂种类出油率(%)出粕率(%)茶籽282653油菜籽351582净棉籽1351.5562毛棉籽棉短绒产出率5%-6%、净棉籽产出率94%-95%;棉籽(净)产壳(皮)率24%-26%,损耗率3.5%(+-1

14、.5%);油菜籽损耗率为2%(+-0.5),茶籽损耗率1.5%(+-0.5%)。增值税税负率0.51.2%(+-30%)四、数据获取途径(一)评估期收购的原料是指评估期内各种原材料的实际消耗重量,将企业原材料账记载购入原材料重量、数量与企业原材料入场台账及数据报表进行比对,以数量多的为准。(二)油脂生产企业购进外购原材料过程中,都有相应的计量,或以较为规格的麻袋或编织袋包装,查询仓库入库账,运用投入产出法测算成品油产量,与企业的产成品或库存账进行比对。(三)同时结合产品库存数量及销售单价等信息进行关联测算,并与企业实际申报的应税销售收入对比,查找企业可能存在的问题。(四)可以抽取评估期的某个时

15、段企业的原材料账簿数量和收购单据或购进的发票单据,与企业的产成品数量核对,类比出油率和出粕率,寻找差异,同时可以测算企业的库存油料,与账簿推算核对,看有无差异,寻找疑点。(五)从企业财务账采集各品种成品油产销量、期初期末库存及销售单价。五、疑点判断(一)若测算小于出油率和出粕率的,辅之于行业税负若低于税负预警值的,则企业可能存在原料核算不准确,或未及时登记企业产成品或库存帐,隐瞒成品油或油料副产品销售收入等问题或者存在用成品油兑换收购原料达到少计销售和需增进项可能。(二)若测算大于出油率和出粕率,差异较大的,但企业税负若低于税负预警值的,企业可能存在原材料或产成品核算不准确的情况,或者将不同种

16、类的油品进行混淆记录可能。(三)将企业财务原材料账购入各种原材料重量、数量与企业原材料入场台账及入场计量器具电子数据报表进行比对,与仓储账簿核对,如财务数据小于上述两项数据,可能存在购入原材料不入账问题。(四)查询企业财务销售账各品种数量,与出厂销售台账或相关单证进行比对,如不符,则存在隐瞒销售收入或虚开发票的可能。六、应用要点(一)应用本方法的重点在于核实各种原材料投入量真实性,可结合能耗测算及第三方信息判断原料及原料投入的真实性。(二)在原材料真实的情况下,经过评估模型的测算,可推算出评估期生产产量,将评估测算的成品油产量与企业帐载的产量核对,并将评估测算应税销售收入与企业实际申报应税销售

17、收入核对,找出问题值。(三)对于个别含水量超高的进场原材料,可查询企业进场原材料水份、杂质分析台账,取得其批次进场原材料的含水率,并对评估指标做个别调整。 (四)可通过运输部门或个体运输车辆调查核实取得销售数据,或通过购货方取得销售数据。注意测算分析和实地核查相结合。对测算分析的结果,必须深入调查,从企业仓库保管、库存明细帐目、辅助材料等多方印证、分析。2.1.2能耗分析法能耗测算法是根据纳税人评估期内水、电、煤、气等能源、动力的生产耗用情况,利用单位产品能耗定额测算纳税人实际生产、销售数量,并与纳税人申报信息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其中耗电、耗水等数据可从电力部门、自来水公司等取得核实,相对较

18、为客观。此法以产品生产工艺不变为前提,对于油脂制造企业,可用电耗测算法和煤耗测算法。(煤耗测算法,因有的企业有将煤炭和稻壳混合作为燃料,故未分析此种测算法)电耗测算法一、原理描述电耗测算法是根据纳税人评估期电耗情况,利用单位产品电耗定额测算纳税人实际生产、销售数量,并与纳税人申报信息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在对核算相对不完善,无法确认账载原料投入真实性的企业实施评估时,利用来自第三方的电耗指标测算税收差异为首选方案。二、评估模型数据期间均取自评估期(一)生产耗用电量测算生产用电量=总耗用电量(1-非生产用电比例)(二)产品产量测算测算产品产量=生产用电量单位产品电耗定额(三)税收差异测算测算产品

19、销售数量=期初库存数量+测算产品产量-期末库存数量测算销售收入=测算产品销售数量销售单价测算税收差异=(测算销售收入-实际申报销售收入)适用税率(征收率)三、标准值参考范围(一)油脂企业单位产品电耗限额限定值分 类耗电差异率菜籽55度/1吨+-5度茶籽49度/1吨+-2度棉籽45度/1吨+-3度油脂生产用耗电量约占全部耗电量比需深入企业根据其非生产用电实际耗用情况进行确定,正常情况下生产规模越大比例越大,行业标准为90以上。四、数据获取途径(一)直接从供电部门取得各生产环节表示用电量相加,即得评估期生产用电量。(二)各生产环节没有分电表的,可从当地供电部门取得评估期总耗电量,再乘以油脂生产用耗

20、电量约占全部耗电量比,即得评估期生产用电量。五、疑点判断(一)评估期测算产品产量与企业帐载产品产量进行比对,或将评估期的用电量与基期的用电量比较,如测算产量大于帐载产量,企业可能存在生产产品不入帐,隐瞒产品销售收入的问题。如测算产量小于帐载产量,企业可能存在外购原料的情况,需进一步查证。(二)将从当地供电部门取得的供电信息与金税工程稽核系统纳税人专用发票抵扣供电信息核对,看是否存在存根联滞留票的问题。六、应用要点(一)评估期单位产品电耗标准值是指每生产一吨菜籽从原材料进入生产厂区开始,到成品油出厂的整个生产过程所消耗的电量(二)可根据企业生产设备实际情况,实地测算出电耗标准值。也可根据账面油脂

21、产量反推出单位原材料电耗数据是否在电耗指标范围内,从而测算出问题值。2.1.3 指标配比分析法一、原理描述通过企业申报资料和相关的账簿取得数据,通过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结合企业账簿,分析相互间的钩稽关系,分析企业的差异原因,与以上的投入产出、能耗综合性分析,通过约谈和实地调查,查找原因。二、评估模型1、评估期进项税额控制额=(期末存货较期初增加额+本期销售成本)主要外购货物的增值税税率(农产品13%、海关完税凭证13%或17%)+本期运费支出数7%。2、销售毛利率变动率=(本期销售毛利率-基期毛利率)基期毛利率100%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3、销售额变动率与应纳税

22、额变动率配比(1)比值=销售额变动率/应纳税额变动率。(2)销售额变动率=(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税销售额) /上年同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3)应纳税额变动率=(本期累计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100%。4、销售毛利率变动率与税负率变动率配比(1)比值=销售毛利率变动率/税负率变动率。(2)销售毛利率变动率=(本期销售毛利率-上年同期销售毛利率) /上年同期销售毛利率100%。本期销售毛利率=(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本期累计主营业务成本)/ 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上年同期销售毛利率=(上年同期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主营业务成本)/上年同

23、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3)税负率变动率=(本期税负率-上年同期税负率) /上年同期税负率100%。本期税负率=本期累计应纳税额/ 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上年同期税负率=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三、数据获取途径(一)从企业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中取得销售收入、存货、应纳税额、销售成本等相关数据。(二)在取得相关数据后可以与企业实际的总账、分类账进行比较,看企业的数据有无申报错误。四、疑点判断(一)以进项税金控制额与增值税申报表中的本期进项税额核对,若前者小于后者的5%,则可能存在虚抵进项税额的问题。(二)销售毛利率变动20%以上的为异常,但要结合纳税人的销售

24、规模来判断。销售毛利率比上年上升,结合油脂企业增值税税负率却比上年下降的为异常,该企业可能存在瞒报销售或多抵进项的问题。(三)销售额变动率与应纳税额变动率配比分析:正常情况下两者应基本同步增长,比值应接近1。当比值大于1,两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实现销售收入而不计提销项税额或扩大抵扣范围多抵进项税金的问题;二者都为负时,无问题。比值小于1,二者都为正时,无问题;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当比值为负数,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无问题。(四)销售毛利率变动率与税负率变动率配比:正常情况下销售毛利率变动率与税负率变动率应基本同步增长,比值应接近1。当比值大于1,

25、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额,销售价格偏低或扩大抵扣范围多抵进项税额的问题;二者都为负时,无问题。当比值小于1,二者都为正时,无问题;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当比值为负时,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无问题。五、应用要点(一)销售额变动率与应纳税额变动率配比主要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实现销售收入而不计提销项税额或扩大抵扣范围而多抵进项的问题。(二)销售毛利率变动率与税负率变动率配比主要判断油脂加工企业如本期销售毛利率较以前各期或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若低于正常幅度可能存在购进货物(包括应税劳务)已入帐,但在销售货物时只结转销售成本而不计或少计销售额、

26、销售价格偏低、或用于本企业集体福利、在建工程等未作进项税额转出等。(三)进项税金控制额如果异常主要判断油脂加工企业是否存在实现销售收入时扩大抵扣范围而多抵进项的问题。第三篇 案例赏析3.1 油脂企业纳税评估案例一、企业的内容概要:1、基本概况:安徽省茶油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9月,位于舒城县城关镇工业园区,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为私营有限责任公司,企业股东2人,注册资本为5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所属行业为农副食品加工业,经营范围为油脂(油茶籽油、菜籽油)加工销售,茶粕、菜粕销售,茶籽、菜籽、茶饼收购。企业占地面积26亩,现有固定资产750万元,2006年度销售收入为726.58万元, 2007年

27、度销售收入为1588.64万元,企业拥有65名生产工人,该企业主要从农户收购农产品(油菜籽、茶籽)进行油脂加工,产成品为菜籽油和茶油以及副产品菜粕和茶粕。该企业生产茶油主要有压榨车间、浸出车间和精炼车间来进行加工生产。压榨车间的生产流程为:先将茶籽除杂将茶籽剥壳将茶籽榨坯将茶籽蒸炒将茶籽压榨, 压榨后形成压榨毛茶油和茶饼, 压榨毛茶油可以对外销售也可以继续进行加工, 茶饼不对外销售继续进行加工。 压榨毛茶油通过精炼车间再加工的生产工艺流程为: 压榨毛茶油精炼(包括脱色、脱脂、脱油、脱酸等) 精制茶油。茶饼通过浸出车间再加工的生产工艺流程为: 茶饼浸出,茶饼经浸出后形成茶粕和浸出毛茶油,茶粕为生

28、产茶油而形成的副产品,全部对外销售,浸出毛茶油可以对外销售也可以继续进行加工, 浸出毛茶油通过精炼车间再加工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压榨毛茶油再加工的生产工艺流程相同,生产成精制茶油。该企业菜油的生产工艺流程和茶油的生产工艺流程基本相同,只是生产菜油在压榨车间不需要经过剥壳这一程序,另外将压榨形成的毛油和菜饼经浸出车间形成的浸出油不对外销售全部通过精炼车间进行精炼,从而生产出该企业的最终产品菜油和菜粕,当然在产生菜油时经过精炼车间不如生产精制茶油时那样复杂,所需添加的化学添加剂从种类和数量上都要少很多。该企业只有一条生产线,为半自动化生产,正常生产线上的管道存油量在30吨左右。该企业生产线主要耗用的动

29、力为电力,另外该企业用稻壳为燃料通过锅炉生产出水蒸气用于压榨车间的蒸炒环节。该企业于2004年11月被舒城县国税局认定为增值税正式一般纳税人。此次评估税种为增值税,评估所属期限为2007年度,开展评估时间为2008年9月。2、企业生产经营和税款缴纳情况:2006年全年销售收入为7265772.07元,应税销售收入5164375.88元,主营业务成本6907410.15元,销项税金671714.31元,进项税金958374.09元,其中:非税控进项税额为855646.08元,应纳税额3313.01元,企业税负率为0.06%,企业毛利率为4.93%,2007年全年销售收入15886439.54元,

30、应税销售收入12158278.64元,主营业务成本14649808.50元,销项税金1580576.15元,进项税金2625694.46元,其中:非税控进项税额为2501666.69元,应纳税额807.19元,企业税负率0.01%,企业毛利率为7.78%。该企业2007年应税销售收入较2006年增长6993902.76元,销售额增长率135.43%,进项税金2007年较2006年增长1667320.37元,增长率为173.97%,企业07年的增值税税负较06年降低83.33%,从整体情况分析企业自身07年与06年的销售收入、进项税金、税负增长幅度三者相互比较来看,由于该企业2007年度进项税额

31、的增长大于销售额的增长从而导致2007年度的增值税税负率较2006年度有所下降。二、案例介绍1、案头分析情况该企业2007年度增值税税负率为0.01%,评估期本地区同行业增值税平均税负率为0.50%,税负率差异幅度为-98.67%,异常;2007年度该企业销售毛利率为7.78%,2006年度为4.93%,2006年度该企业增值税税负率为0.06%,2007年度销售毛利率变动幅度与增值税税负率变动幅度配比异常。为了进一步分析该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与申报纳税情况,评估人员根据安徽省增值税纳税评估办法中的增值税EXCEL纳税评估表集公式计算,采集了该企业的相关经营数据和相关涉税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从而

32、查找疑点,做出初步判断。 一、基本信息采集说明:基本信息要逐项填写,因为其他表要链接此信息使用。“行业”栏只能填写“工业”或“商业”,“纳税人类别”栏只能填写“一般纳税人”或“小规模纳税人”,否则将影响测算指标的正常显示。纳税人名称 安徽省茶油有限公司经营地址舒城县城关镇工业园区经营项目油脂(油茶籽油、菜籽油)加工销售,茶粕、菜粕销售,茶籽、菜籽、茶饼收购,油茶树种植登记注册类型私营有限责任公司主管税务机关舒城县国家税务局评估项目增值税评估期间 2007年度法定代表人联系电话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注册资金(万元)500评估税种增值税纳税人类别一般纳税人二、数据信息采集说明:数据信息要逐栏填写,不要

33、漏填数据,因为后面的指标测算要引用此数据。(填充色为兰色的单元格小规模纳税人不填,填充色为绿色的单元格商业企业不填,填充色为黄色的单元格一般纳税人不填)。项目上期数据本期数据销售(营业)收入7265772.07 15886439.54 其中:应税销售收入5164375.88 12158278.64 销售(营业)成本6907410.15 14649808.5 其中:主营销售(营业)成本6907410.15 14649808.5 销项税额671714.311580576.15 进项税额958374.09 2625694.46 其中:非税控进项税额855646.08 2501666.69 应纳税款3

34、313.01 807.19 入库税款1568.7 2551.5工资0 0利润-732587.79 -24046.96折旧0 0税金293.22 72.65项目数据项目数据本期防伪税控报税信息正数专用发票总开具金额累计数10266849.38 本期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0.5%本期防伪税控报税信息正数专用发票总份数136 本期货物运输发票抵扣税 额0本期企业最大开具发票限额100000.00 本期海关完税凭证抵扣税额0.00 本期防伪税控报税信息正数专用发票购买方企业户数0 本期废旧物资销售发票抵扣税额0.00 本期存货期初余额1481504.9 本期农产品收购发票抵扣税额2501666.69本

35、期存货期末余额5729534.74 本期主要外购货物的增值税税率13.00%本期期初应收账款864734.8 本期运费支出数0.00 本期期末应收账款1719239.06 本期的费用支出总额三、指标测算分析(一)、税负率差异幅度预警值:30%,即税负率差异幅度低于本地区平均行业税负率30%的为异常本期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0.50%本期税负率差异幅度(测算值)-98.67%本期企业税负率0.01%分析结果异常(二)、销售额变动率预警值:50%,即销售额变动率50% 或 50%的为异常。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2158278.64销售额变动率(测算值)135.43%上期应税销售额5164375.88

36、分析结果异常(三)、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嫌疑预警值:即(1)90% 与(2)50%同时成立为异常。平均每张票开具金额75491.54 (2)进销项之比(测算值)0.00%(1)销项之比(测算值)75.49%分析结果正常(四)、进项税额控制额预警值:5%,即进项税金控制额低于申报的本期进项税额5%的为异常。本期存货期末较期初增加额4248029.84本期进项税金控制额与本期进项税额申报额之比(测算值)-6.44%本期进项税额控制额(测算值)2456718.98分析结果异常(五)、非防伪税控抵扣凭证异常预警值:即 本期四小票抵扣税额本期进项税额50% 或 本期运输发票抵扣税额本期进项税额5% 或 本

37、期海关完税凭证抵扣税额本期进项税额30% 或(7/12)60% 或 本期农产品抵扣税额本期进项税额60%的为异常。本期进项税额2625694.46海关抵扣税额与进项税额之比(6/12)(测算值)0.00%本期四小票抵扣税额2501666.69废旧物资抵扣税额与进项税额之比(7/12)(测算值)0.00%本期四小票抵扣税额与进项税额之比(4/12)(测算值)95.28%农产品抵扣税额与进项税额之比(8/12)(测算值)95.28%运输发票抵扣税额与进项税额之比(5/12)(测算值)0%分析结果异常(六)、主营业务成本变动异常预警值:45%,即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45% 或 45%的为异常。本期主营

38、业务成本14649808.50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测算值)112.09%上期主营业务成本6907410.15分析结果异常(七)、销售毛利率变动预警值:1、20%,销售毛利率变动20% 或 20%)的为异常;或者2、销售毛利率比上年上升,而增值税税负率却比上年下降的为异常。 本期销售毛利率7.78%上期企业税负率0.06%上期销售毛利率4.93%税负率变动率(测算值)-89.65%销售毛利率变动率(测算值)57.82%分析结果异常(八)、应收(付)账款增减变动预警值:应收账款增长率增高,而销售收入减少的为异常。本期与上期销售收入之差 (测算值)-15886439.54 应收账款变动率(测算值)9

39、8.82%分析结果正常(九)、工(商)业增加值指标预警值:0.95,即应纳税额与工(商)业增加值弹性系数0.95的为异常。本期工(商)业增加值-23974.31基期工(商)业增加值 (测算值)-732294.57工(商)业增加值增长率-96.73%应纳税额与工(商)业增加值弹性系数(测算值)0.78应纳税额增长率(测算值)-75.64分析结果异常(十)、销售额变动率与应纳税额变动率配比预警值:当比值大于1.05,两者都为正时为异常; 或者当比值小于0.95,二者都为负时为异常;或者当比值为负数,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为异常。 销售额变动率(测算值)135.43%销售额变动率与应纳税额变动率之比(测

40、算值)-1.79应纳税额变动率(测算值)-75.64%分析结果异常(十一)、销售毛利率变动率与税负率变动率配比预警值:当比值大于1.05,两者都为正时为异常; 或者当比值小于0.95,二者都为负时为异常;或者当比值为负数,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为异常。 本期销售毛利率变动率-20.49%上年同期销售毛利率变动率-33.75%销售毛利率变动率(测算值)-39.28%销售毛利率变动率与税负率变动率之比(测算值)0.44 税负率变动率(测算值)-89.65%分析结果异常通过以上的增值税EXCEL纳税评估表集公式计算2007年度该企业的进项税额税金控制额异常,同时该企业为农产品加工企业,评估期农产品抵扣税

41、额与进项税额之比为95.28%,异常。2、约谈举证情况通过细致的案头分析,根据总局、省局的纳税评估通用指标分析及其使用方法,总局增值税纳税评估部分方法及行业纳税评估指标,对以上列举的疑点,纳税评估小组向企业发出了纳税评估约谈通知书,并列出了各项案头分析的异常指标及其要说明情况, 08年9月2日对企业法人和财务人员进行当面约谈,围绕案头审核疑点展开:(1)关于企业的进项税额方面。企业解释为该企业为农产品初加工企业,所购原材料基本上是油菜籽和茶籽等初级农产品,上述原材料占企业产成品的比重达93%以上,从而导致2007年农产品抵扣税额与进项税额之比为95.28%。(2)企业增值税税负率方面。企业解释

42、为该企业收购农产品加工后才进行生产,农产品收购是季节性的,例如油菜籽收购时间一般在每年的4-6月,茶籽收购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0-12月,在收购原材料时就产生了增值税进项税额,只有在产品实现销售后才产生增值税销项税额,由于2007年油脂行情不好,价格持续下跌,企业处于持货观望状态,期末库存产品较期初增加较多,销售不旺,从而使2007年企业增值税税负率较低。面对企业的解释,为了充分验证企业申报的真实性,舒城县局多次召开评估工作会议,按照既定的评估思路,需用相关的数据进一步印证。同时责令企业对2007年度的销售情况予以自查。3、模型测算和实地调查情况经批准,评估人员对该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核实。根据企

43、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企业具体的内部管理方法,评估人员采用了投入产出的方法来进一步验证该企业申报数据的真实性。(空白处为企业该品种油未进行生产)该企业2007年度茶油投入产出情况如下表安徽省华银茶油有限公司2007年茶油投入产出情况表时间发出茶籽数量(公斤)收入毛茶油数量(公斤)收入茶粕数量(公斤)产油率产粕率累计产出率1月900683462972054.40.384476170.81.1844762月103427.539765246250.384472210.2380890.6225623月25689073281.42064260.285263730.8035581.0888224月167799

44、478671348360.285263920.8035571.088821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1852324889805950.2099930.6799950.889988合计736707.5220431.4518536.40.299211560.7038571.003068通过上面表格,评估人员发现该企业茶油出油率和出粕率均正常。该企业2007年度菜油投入产出情况如下表安徽华银茶油有限公司2007年菜油投入与产出表时间油菜籽菜油菜粕出油率出粕率投入产出比发出数量(公斤)产出数量(公斤)产出数量(公斤)1月2月3月4月5月6月8546932905965607220.3400

45、.6560.9967月556687.6195954360733.50.3520.6481.0008月6201901902593659120.3070.5900.8979月8368122841484853510.3400.5800.92010月8010382627404637850.3280.5790.90711月177328569001010000.3210.5700.89012月3259631124571890580.3450.5800.925合计4172711.613930542526561.50.3340.6050.939通过上面表格,评估人员发现该企业菜油出油率低于全县平均值。按照我县

46、菜油平均出油率0.35计算,该企业2007年度应产出菜油为1460449.06公斤。评估人员根据期初库存产成品+本期产出的产成品-期末库存的产成品=本期应销售的产成品数量,再和该企业评估期申报的销售数量相比对,从而来验证该企业申报数据的真实性。2007年该企业年初库存茶油为35872.79公斤,年末库存茶油为74836.29公斤,本年累计产出茶油为220431.4公斤,2007年该企业应销售茶油为35872.79+220431.4-74836.29=181467.9公斤,该企业账面记载销售为181568.7公斤,两者差异为100公斤,经评估人员和企业财务人员进一步查对,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是该企

47、业在2007年8月实际销售茶油730公斤,账上误记为830公斤,经评估该企业在茶油产销方面未发现异常。2007年该企业年初库存菜油为72424.98公斤,年末库存菜油为405049.40公斤,本年累计应产出菜油为1460449.06公斤,2007年该企业应销售菜油为72424.98+1460449.06-405049.40=1127824.64公斤,该企业账面记载销售为1048130公斤,两者差异为79694.64公斤。针对此疑点,评估人员责令企业认真进行自查。企业通过自查承认在以下几个方面账务处理有误:(1)2007年该企业为小农户兑换菜油为75614.64公斤,因当年市场菜油售价波动大,

48、兑换菜油价未能确定,另外由于企业财务人员对财务会计和税收政策理解有误, 兑换菜油按收取加工费入账未按销售菜油处理,现补记销售额为648017.46元,补提销项税额为84242.27元,2008年该企业将兑换菜油已作销售处理。(2)2007年该企业职工食堂用油960公斤未作销售处理,现补记销售额为8227.20元,补提销项税额为1069.54元。(3)2007年度发放职工福利用油3120公斤未作销售处理,现补记销售额为26738.40元,补提销项税额为3476元。(4)2007年12月份销售油脚14700公斤,因当时客户货款未能付清企业未作销售处理,现补记销售额为8516.80元,补提销项税额为

49、1107.17元。以上四项应补记销售额为691499.86元,补提销项税额为89894.98元。4、评估结果处理情况经县局评审组审定,同意该企业自查结果。此次纳税评估,审增值税89894.98元,同时要求企业作相应的纳税调整。三、案例点评和评估建议经过深入细致评估分析,对安徽省茶油有限公司生产工艺流程、财务核算过程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通过正确的评估思路,用数据说话,在充分了解纳税人生产经营特点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指标分析和模型测算,通过定量分析来验证企业申报数据的真实性,排除了案头分析中的相关疑点,为今后进一步做好纳税评估工作提供很好的借鉴。1、本案通过调阅征管信息系统和“一户式”查询,组合税收和财务指标,运用同期比对等方法层层深入分析,确立正确的评估思路,发现疑点。2、对该户企业的评估,通过以增值税税负分析为中心,以企业的产能结构为基点,进一步强化了全面评估,以数据全面分析和投入的主要原材料等进行的相关模型测算为依据,逐项予以论证,提高了纳税评估工作效率。在不断丰富和完善评估分析指标体系。在对纳税人涉税信息全面收集整理测算基础上,对纳税人正常经营状态下销售额、销售成本、资产流动指标进行综合比对分析和综合测定,有效做好评估“量化”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