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五首(选三首).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6990343 上传时间:2020-11-06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70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杜甫诗五首(选三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杜甫诗五首(选三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杜甫诗五首(选三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杜甫诗五首(选三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诗五首(选三首).ppt(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杜甫诗五首 杜甫 温故知新 字( )曾居少陵( )任工部曾 员外郎( ) 他诗歌成就很高,有( )的美称 他的诗被称为( ) “三吏” ( ) “三别” ( ) 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少陵 子美 杜工部 “诗圣” “诗史” 作者介绍 杜甫 (712 770), 字 子美 , 襄阳 (今湖北襄樊 )人 , 他出身于一个具有悠久传统 的官僚世家 , 杜甫早慧 , 据 称七岁便能写诗 , 十四五岁 时便 “ 出游翰墨场 ” , 二十 岁以后十余年中 , 杜甫过着 漫游的生活 。 33岁时遇到 “ 赐金放还 ” 的李白 , 两人 曾同游梁宋之地 。 三十五岁左右,杜甫来到长

2、安求取官职。 开始,他满怀信心, “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 津 ” ,并相信自己能 “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 淳 ” 。 但滞留十年却一再碰壁。 安史之乱爆发 后,杜甫一度被困于叛军占据下的长安。后来 只身逃出 ,投奔驻在凤翔的唐肃宗,被任为左 拾遗。但不久就因上疏申救房琯的罢相而触怒 肃宗,后于乾元初被贬斥为华州司功参军。 由 于战乱和饥荒,杜甫无法养活他的家庭, 加之 对仕途的失望,他在乾元二年( 759)丢弃了官 职,进入在当时尚为安定富足的蜀中。而他的 诗歌创作,因了血与泪的滋养,达到了颠峰状 态。 永泰元年( 765),严武 去世,蜀中重又发生大乱,杜 甫在成都的生活也失去凭依, 他

3、又带着全家老小,登上一条 小船,过起流浪逃难的生活。 先是在云安居住了一段时间, 后又在夔州居住了近两年。到 五十七岁那年,终于乘舟出三 峡,却仍是在湖北、湖南一带 的水路上漂泊,最后于大历五 年 ,五十九岁上, 在耒阳附近 客死旅舟 。杜甫艰难漂泊的一 生,在这里得到一个凄凉的结 束。 杜甫与李白一向被视为唐诗世界中两 座并峙的高峰,同时,他们也构成了唐诗 的分野。他们的创作,存在某些根本的不 同。李白诗歌的主导风格,形成于大唐帝 国最为辉煌的年代, 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 心,咏唱对自由人生的渴望与追求 ,成为 其显著特征。 而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却是在安史 之乱的前夕开始形成,而滋长于其后数

4、十 年天下瓦解、遍地哀号的苦难之中 ,形成 深入社会、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 实 的创作风格。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写作背景 天宝十五载( 756)六月,安史叛军攻 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 县),寄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 (今属宁夏)。 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 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 。 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 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 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1. 在诗中杜甫抒发了什么情感?从诗中哪里看 出是抒发情感

5、的? 2.明明是诗人望月,为何诗中却写妻子看月? 3.妻子明明有儿女在旁,为何诗中却说妻子独看 月? 4.诗中仅仅表达了离别思念之情? 1、在诗中杜甫抒发了什么情感?从诗中哪里看 出是抒发情感的? 这首诗抒发了杜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从“月”、“独看”、“遥怜”、“湿”、 “寒”、 “双照”“泪痕”等都可见诗人的思 念之情。 重点品味: “独看” 重在离别 ,“双照” 意在团聚 。“独 看” 表现的是现在,“双照”寄寓的是将来,前 后呼应,更加突出了作者的情感之深。这是诗眼。 “湿”、“寒 ”二字写出了夜已深人不寐的情 形,表现时间久,思念深。 2、明明是诗人望月,为何诗中却写妻子看月?

6、作者采用的是“ 从对方着笔 ”的抒情方法, 诗人自己望月,却写妻子看月,自己怀念妻子, 却说妻子想念自己, 最终要表达的还是自己深深 的情意, 这样写多了一番情致,多了一番曲折。 诗尽其妙就在于此。 3、妻子明明有儿女在旁,为何诗中却说妻子独 看月? 因为儿女太小,不懂得思念远在长安的父亲, 也不理解母亲对月怀人,所以说“独”。 4、诗中仅仅表达了离别思念之情? 诗人家人的分离是什么造成的?是安史之 乱,是社会动荡。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 像诗人一样,情人分离,夫妻分离,亲人分离, 还有很多很多。因此, 本诗不限于自己与妻子 之间的离别之情,还是包含了战乱时期广大百 姓共同的痛苦。而早日结

7、束战争正是天下百姓 共同的心声。 这正反映了“诗圣”悲天悯人的 博大胸怀。 ( 2005年全国卷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 答问题。( 8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 节日。 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 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 点? 【 答案 】 ( 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 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 “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 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 “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

8、分反映出作者思 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 2) 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 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 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想 向 1分,画面描绘 2分) 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 思答对即可) 蜀 相 杜 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 相 蜀相前四句写武侯祠, 后四句先概括诸葛亮的功业,后述 惋惜之情。诗中借歌颂诸葛亮的丰 功伟绩,抒发了诗人自己功业未就 的感慨。 思考 : ( 1)本诗首联采用了怎样的表现形式? ( 2)古

9、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 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中的 “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 3) 颈联“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表现 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 5) 以 蜀相 为例,说明律诗对仗的特点。 1、 首联在表现形式上是起句设问,对句自答,一问一答 中透出对蜀相的思慕之情。 2(1)“诗眼”分别“自”、“空”。 (2) “自”和“空”二 字互文见义,碧草映阶,春光空自美好;隔叶黄鹂,声音 空自悦耳。因为诗人思慕的人早已逝去,诗人无心欣赏自 然

10、,大好春光只能“空自”存在,这就突出了对诸葛亮的 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缺少济世英才的慨叹。 3、 以凝练的笔墨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勾画 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形象。 4、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 丞相祠堂 的寻访,表达了 对诸葛亮 的景仰之情,寄寓了诗人 忧国忧民的 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 诗人对忧念苍生、济世扶危的诸葛亮极其崇敬景仰,希望 在当时安史之乱中也能有诸葛亮这样雄才大略而又忠心为 国之人出现为国效力; 同时也寄寓了自己生不逢时、抱负 难施的感慨。 ( 5) 以 蜀相 为例,说明律诗对仗的特点。 律诗要求颔联、颈联对仗。要求在一联中的出 句和对句在句法结构上一致,同一位置的词语

11、词性 相同。如本诗颔联的出句“映阶碧草自春色”和对 句“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就是如此。两句的定语 “映阶”、“隔叶”都是动宾短语,“碧草”、 “黄鹂”都是名词作主语,“自”、“空”是副词 作状语,“春色”和“好音”都是偏正名词短语作 谓语。总之,此联结构一致,词性相同,平仄相错, 对仗十分工整。 ( 2006广东)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古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艘。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注:艘:小船。海幢,即海幢寺。 1、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从“晚”、 “望”两个方面回答。( 3分) 2、简析“

12、带”字的妙处。( 3 分) 参考答案:( 1)晚:归艘 钟声 望:江、青 山、远帆、老鹤 ( 2) “ 带 ” 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 “ 老鹤 ” 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 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登 岳 阳 楼 杜 甫 登 岳 阳 楼 杜 甫 昔 闻 洞 庭 水 , 今 上 岳 阳 楼 。 吴 楚 东 南 坼 , 乾 坤 日 夜 浮 。 亲 朋 无 一 字 , 老 病 有 孤 舟 。 戎 马 关 山 北 , 凭 轩 涕 泗 流 。 早就听说洞庭湖的水势浩大,今天终于 登上了这座闻名遐迩的岳阳城楼。 洞庭湖如此广阔,东南面的吴地和楚地, 似乎被割成两国。洞庭湖的水势浩瀚,整个

13、天与地就如日日夜夜在波涛上漂浮。 望着这浩瀚的景象,想到我的亲友连一 点消息也没有,而今年迈多病,栖息在这只 孤零零的小舟上。 关山以北依然战火不断,凭轩远眺,默 思着国难家愁,我终于涕泪交流。 ( 1)颔联中 “ 坼 ”“ 浮 ” 两个字用得好,请结 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坼”,分裂。“浮”,漂浮荡漾。 广袤 数千里的吴、楚两地就因为有了这个湖,一下 子断裂为二,这气势何等磅礴;而日、月、星 辰仿佛都飘浮在这湖水上面,缓缓行进,这景 象又何等宏丽。 这两个字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 际的磅礴气势,宏伟奇丽的景色,给读者勾勒 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 ( 2)简单分析本诗首联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杜诗首

14、联运用对比手法,通过今昔对比, 抒写人世沧桑的感慨。 ( 3)本诗写诗人登楼所见之景,表达了诗人 什么思想感情? 杜甫晚年漂泊江湘一带,登岳阳楼而做此 诗,表达了诗人漂泊流离、凄凉落寞感情和忧 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四)课后巩固训练 1.背诵这两首诗。 2. ( 2006广东)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 题。( 6 分)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古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艘。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注:艘:小船。海幢,即海幢寺。 1、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 “ 晚望 ” ?请 从 “ 晚 ” 、 “ 望 ” 两个方面回答。( 3分) 2、简析 “ 带 ” 字的妙处。( 3 分) 参考答案: ( 1)晚:归艘 钟声 望:江、青山、 远帆、老鹤 ( 2) “ 带 ” 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 “ 老鹤 ” 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 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