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教学设计

上传人:Wo****C 文档编号:16988855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蜀道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蜀道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蜀道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蜀道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蜀道难》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蜀道难教学设计 - 教育文库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选用不同的语气、节奏进行朗诵,把握诗歌参差错落的语言特点。 2、了解用评点进行阅读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写评点和揣摩朗读的语气和节奏,体味蜀道“起伏”、“放肆”、“崛奇”、“雄壮”的形象之美。 2、通过“剥皮抽筋”,找出并体味诗人情感的含蓄之美。 3、通过“一句话”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会总结自己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诵读,领会诗歌奔放磅礴的气势和宏伟豪迈的情感基调。 【文本解读】 蜀道难为盛唐巅峰诗人李白的一首巅峰之作,极鲜明地体现了盛唐诗歌“笔力雄壮,气象浑厚”的特点,同时,又体现了他

2、自己“壮浪纵恣”的诗风和“高远宏阔的艺术境界”,千载以来,为人传诵不已。 学习本诗,有两个方面是不可或缺的。一是情感,二是写景。通过写景,李白传达出的是仰天俯地狂放不羁的艺术境界。或神话,或传说,或想象,或夸张,或对比、反衬、烘托,展现了一个山势峻危、峰路萦回的蜀道高峰。激越澎湃的一段高潮乐章过后,通过一段低沉忧郁的间奏,一个排山倒海的轰鸣又把诗情引向更高峰,创造出一个变幻莫测、瑰伟奇特的艺术境界。 情感。本诗主旨向来难辨,可谓见仁见智。但并非不能说,有些情感,还是需要向学生明确的。比如见“问君西游何时还”句而送别之意顿出;三叹“蜀道难”,由山之高而感“悲”与“愁”,进而推出“侧身西望长咨嗟”

3、,欲言难言,欲行难行之意顺势而出,可见诗中亦有“追求功业求成时的悲愤”之情。 一、导入 1、背诵李白诗歌。 2、讨论:我所知道的李白。 二、简介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 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 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序 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 孟棨(q)事诗高逸第三 三、体会诗歌中蜀道的形象之美(20分钟) 栈(zhn) 猱(no) 援(yun) 萦(yng)

4、峦(lun) 扪(mn) 膺(yng) 巉(chn) 豗(hu) 砅(png) 匪(fi) 豺(ci) 吮(sn) 嗟(ji) 1、自由朗读(一读):正音;找出全诗直接写蜀道之难的句子。 2、听读(二读):体会三言“蜀道难”的语气 出示古人的评点: 清钱良择唐音审体:“篇中三言蜀道之难,可谓一唱三叹。突然以嗟叹起,嗟叹结,创格也。”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让学生大声朗读并体会这是李白诗里经常运用的一种文学上的高度夸张手法,以强烈的夸张突出艰难的程度。这句诗,它重复出现三次,由此而形成以主旨句贯穿全诗始终,有一唱三叹之效。 3、追问:除了这直抒胸臆的三句

5、,其他地方是怎样具体描写蜀道之难的呢? 先和同学们一起鉴赏前面几句,以作示范。如: 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神话传说 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通过想象,摹写神情、动作,使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说明这个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蜀道之难体现在哪里;第二,这里采用了什么写法。前者是内容的理解,后者是技巧的赏析。这个问题有点难度,因此我先和同学们一起鉴赏前面几句,以作示范,目的在于先引后导,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5、示范后,同桌两个人头碰头一起品读(五读),找出一句或几句进行精读品味,并拿出笔进行点评,同

6、桌交流讨论。 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解读文本,品味语言,然后请学生起来谈理解感受,进行充分交流。在学生讲述过程中,采用比较法适当点拨拓展。如: (1)引用不同诗人关于子规这一意象的诗歌进行比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些诗句都写出了凄苦之状,哀怨之情。 说明补充引用是为了让学生便于理解赏析,这些诗句都写出了凄苦之状,哀怨之情。由此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作者用此意象主要为突出凄清和空寂,也能更好地赏析这里是借景抒情的写法。 (2)引用不同诗人关于空山这一意象的诗歌进行比较,让学生赏析空山所营造的意境。如王维的诗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王维的“空山”是清幽之境,而李白的“空山”是空寂荒凉之境。 (3)引用李白运用夸张的有关诗句,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