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君主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人民版必修1)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6988070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13君主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3君主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3君主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13君主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人民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君主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人民版必修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三节 君主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标要求】【教学目标】1.基本知识了解皇帝制度;西汉的中朝与外朝;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中书门下和参知政事;元朝的行省制度。理解封建皇帝加强皇权、削弱相权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必然要求。了解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的演变。了解秦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分析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控制地方权力的目的和影响。认识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过程,主要阶段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消极影响。二、难点:君主专制政体的评价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以挥的作用的分析与把握。一、君权

2、的建立 (一)学生阅读第一目,思考:“皇帝”制度是如何创立的?有何特征?这一制度的弊端是什么?皇帝制度下的君臣关系实质是什么?(二)讲解1皇帝制度的创立秦始皇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便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2皇权至上的君主专制政体皇权至上; 弊端; 关系实质 活动探究:P13学习思考: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用这样的话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论大小皆决于上”。历朝皇帝制度是否继承了这一特点?为什么?“法令出一”: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取决于皇帝一人的意志。“别黑白而定一尊”:皇帝具有天下独尊的地位。“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3、:皇帝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二、君权与相权 (一)学生阅读第二目,思考: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如何?二者如何发展演变的?结果怎样?(二)讲解1“君”“相”矛盾。为什么会产生“君”“相”矛盾? 2汉至宋代抑制或分散相权的主要措施汉代: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并形成“中朝”与“外朝”。唐代:三省六部制,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并在门下省设政事堂,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相权有所分散宋代:设中书门下;“参加政事”(副丞相)。分散相权3君权与相权发展的总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可以补充:明太祖时正式废除宰相制度。活动探究: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帝时

4、,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三、监察体制(一)指导学生阅读第三目,思考:古代监察制度是如何演变的?请评价这一制度。(二)讲解1、我国古代的监

5、察,主要是君主对官吏的监察。监察机构的发达、完备,是我国古代官制的一个重要特点。随着君主专制的加强,监察机构及职能也愈来愈强化。2、演变:君主对官吏的监察,始于战国。最初,君主用自己的秘书御史监察中央和地方的官吏。秦朝设御史府,以御史大夫为长官,御史中丞为佐贰,兼掌秘书与监察之职。汉武帝时创刺史制度。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州,州作为监察区,设刺史一名进行监察。汉代以后,历代都有监察机构,如御史台、都察院。监察制度逐渐走向健全。3、评价:完备的监察制度,加强了皇权。但封建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引导学生进行原因分析)四、选官制度 (一)指导学生阅读第四目,思考:我国古代有哪

6、些选拔官吏的制度?评价科举制。你认为科举制对今天还有没有影响?(二)讲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大体经过了“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1世官制。世官制是官职世袭的制度。2察举制。察举制作为选官制度,即选官要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举荐的标准,要看德行和才能。魏晋南北朝时代,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选拔官吏。九品官人法又称九品中正制,实际上是一种发展了的察举制。与两汉察举相比,明显地前进了一步。九品中正制之初,有选贤的用意,但是不久就被门阀左右,成为世族把持政权的工具,以致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3、科举制。科学制是考试选官的制度。这一制度产生于隋,确立于唐,

7、发展于北宋,衰落于明清,废除于1905年。评价:A 积极 B 消极活动探究: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五、地方管理制度(一)指导学生阅读第五目,思考:秦以后的历代王朝是如何管理地方的?行省制度的设置有什么历史意义?(二)讲解从秦汉至元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强化。1、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如下: 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郡、县两级;后来又在郡之上设置了州;唐代为道、州、县三级;宋代为路、州、县三级;元朝在地方设行省,行省以下的

8、行政区域依次为路、府、州、县;明代有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行省),府、县三级;清代有省、道、府、县四级。2、从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总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3、评价:这样有利有弊,有利是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维护了封建国家统一,弊端则是地方没有自治权,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 4、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影响深远。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在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P16学习思考:元帝国的地方行政设置为什么在“行省”之外,又有“腹里”和“宣政院”? 秦至元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时代地方行政体制秦汉郡、县(道)二级制魏晋州、郡、县三级制隋郡、

9、县二级制唐道、州(郡、府)、县三级制宋路、州(府、军、监)、县三级制元省、路(府)、州(军)、县四级制明省、府(直隶州)、县(散州)三级制清省、道、府(直隶厅、州)、县(散厅、州)四级制民国省、行政区、县(市)三级制现代省(直辖市)、市(地)、县(市)提升与解释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概念: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是帝位终身制与皇位世袭制,即帝王一旦登基,终身即为皇帝,体现了皇权的不让渡性;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封建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

10、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始终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地方与中央权力的矛盾;二是集中到中央的权力由谁来掌握。2、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和影响: 特点: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分散削弱;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为了强化统治,历代不断调整变革监察体制和选官制度。影响:积极:中央对地方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这有效地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消极: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吏以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地方也难以对所辖地区实施有效的管理。小结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它的确立、完善和不断加强,反映了我国封建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过程。这一制度一方面维护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它又加强了对人民的封建奴役和剥削。第 5 页 共 5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