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植被的分布规律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16988070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云南植被的分布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云南植被的分布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云南植被的分布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云南植被的分布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植被的分布规律(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云南植被的分布规律摘要:云南省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所 以气候也很复杂。而植被分布主要决定于气候和土壤,所以云南省 的植被类型极为丰富多样,可以说它是气候和土壤的综合反映.云南 植被的复杂多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山地植被类型及各地植被垂直 带谱的多样性所致。而且,由于全省的地势状况,各类植被的交错和 过渡现象普遍,特别是对各类常见的植被分布影响巨大。1. 云南省的气候特点云南省所处纬度较低,主要受南孟加拉高压气流影响形成的高原季风气 候,全省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 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 气候区等

2、7个温度带的气候类型。云南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 原气候的特点。其气候深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和西风环流季节交替的影响,具有 浓厚的南亚季风气候的特色:干、湿季分明,而年温差较小。但东部也兼受东亚 季风的一些影响,并且具有高原气候的太阳辐射强烈,日温差大等特点.由于气候 类型多样,形成了云南植被发育的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2。云南省得地形地貌2。1云南省的地形特点云南地形极为复杂,大体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的 横断山区,东部和南 部是云贵高原。最高峰是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 梅里雪山,其主 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m,高山气候比较寒冷终年积雪最低点是河口县的 元江河谷,海拔仅有76.4m整

3、个云南西北高、东南低,有84%多的面积是 山地,高原、丘陵占10%,仅有不到6%是坝子、湖泊之类个别县市的山地 比重竟然超过了 98%。2.2云南省的地貌特点云南省地貌,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的宽谷为界,云南全省大致 可以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云南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称 云南高原,属云 贵高原的西部,云南平均海拔2000m左右。云南这里主要是波状起伏的低山 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 岩溶地貌,云南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 高山与峡谷相间,云南地势雄奇险峻,其中以三江并流最为壮观一般来说, 云南西北部平均海拔在30004000m;云南西南部平均海拔在15002200m; 云南靠边境地区地势逐渐

4、和缓,平均海拔只在 8001000m,个别地区下降 至500m以下,是云南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之所在。3。云南省的植被分布规律云南省就其整体而言是一个雄伟的高原,其内部山岳高耸,河谷深嵌,地貌结构十 分复杂因此,给予了不同的植物以不同的,适宜的生长环境。植物、植被、植 物群落、土壤的类型以及它们的三度空间分布,都与气候因素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云南几乎集中了从热带、亚热带至温带甚至寒带的植物品种。在全国约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已经发现了 274科,2076属,1.7万种。主要特色物种: 望天树、跳舞草、丽江云杉、橡胶树、油棕、三七、马尾松、云南松等3。1云南的植被水平分布由于云南的地貌差异,特殊地理

5、环境,造就了云南的与众不同的植被分布规律。 云南地貌形态的基本特点是自北向南呈阶梯状逐渐下降,最高处的卡格博峰,终 年白雪皑皑;最低端的河口县元江出境处,海拔仅764米,常年阳光明媚,青翠 苍郁。两地直线距离约900公里,海拔高差竟达6663。6米。地势呈北高南低倾 斜,从南到北逐级作梯层式下降云南地貌具有复杂的多层次的切割高原特点。 云南的气候因素与地势因素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使得云南的植被具 有种类多、变化快、分布广的特点。云南的植被水平地带是由纬度和海拔相结合 所形成的,称为“山原型水平地带”纬度加上海拔的共同作用,从北至南形成 的气候带从暖温带变化到热带,从而形成了相应的植被

6、带。但云南地势从北到南 并非顺势而下,中间山地相间、连绵起伏。因此,往往会产生纬度高、海拔低的 地区与纬度低、海拔高的地方具有同类植被的现象。云南的植被水平地带是“山 原型水平地带”山原型水平地带的每一个带内盆地的海拔高度不是整齐划一的, 但处于一定的纬度和海拔范围之中,而且有属于群系组一级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和 一定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表征各带内部东西之间仍有变化,带与带之间在接触 面的一定范围中植被互有交错或在少数地点还有植物种类混杂的现象。但作为群 落的整体,不同水平带植被类型各具其本身的特征,类型之间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据此,云南植被的水平地带是热带雨林、季雨林地带;亚热带南部季风常绿阔叶

7、林地带,相当于我国东部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亚热带北部半湿润常 绿阔叶林带,相当于我国东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3.2云南植被的垂直分布由于云南有山地,植被除了具有水平变化外,还有垂直变化。它有热带的橡胶树, 亚热带的竹林,温带的松树、草甸,还有寒带的苔原。而形成这一景观的基本因 素是云南热带季风的气候条件和多山的高原地貌。云南植被的地带性分布包括经 向地带性分布、水平地带性分布和非地带性植被分布。云南植被的垂直分布可大 致分为:亚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和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3。2。1亚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由海拔最低开始 植被垂直带的顺序是: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湿性常绿阔叶 林-云南铁杉林

8、及常绿针阔叶混交林一云、冷杉林一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 3.2.2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热带雨林、季雨林分布地区的山地植被分布有两个系列,我们接触的是位于 滇东南的潮湿的热带山地植被垂直系列-金平县的分水岭自然保护区。由海拔最 低开始,植被垂直带的顺序是:热带湿润雨林一热带季节雨林一山地雨林一山地 季风常绿阔叶林一苔藓常绿阔叶林一山顶苔藓矮林.这一垂直系列的植被分布在 高大的山体迎季风坡面及山前地区,地形雨极为丰富,气候潮湿,因而,垂直带 上主要植被类型都表现为明显的潮湿的特征。潮湿的热带山地植被垂直系列存在于滇东南的湿润雨林分布地区。在水平地带性 代表类型-一偏湿性的季节雨林以上,以滇木花木为主

9、的山地雨林占据了一个较 宽的海拔范围。在云南,山地雨林是热带雨林在海拔高度和纬度达到极限的类型, 它紧接着季节雨林的上缘,地形雨充沛,为山地雨林的发育创造了条件。由于它 具有热带雨林向山地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过渡的特点,过去曾称之为“过渡性 南亚热带雨林或“准热带雨林。这一类型上层以热带性树种为主,也有亚热 带常绿阔叶林的树种少量混生,群落的层次分化不够明显,乔木有一层,但群落 高度只有2530米,不及季节雨林为高,上层林冠比较连续,下层乔木却较为稀 疏,林下棕桐类植物很少,藤本、附生、板状根和茎花等均较常见。云南不同地区植物区系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构成依地理和环境而变化,其多度 分布格局显示

10、,热带成分占地区植物区系属的29.6%94.1%,其最小值是在云南 西北部,最大值出现在云南南部,温带成分合计占所统计的地区植物区系属的 6%70.4%,其多度分布恰与热带成分相反。在热带成分中,全热带分布属占13。 64%6%,居热带成分之首,其最大值出现在云南怒江和元江的干热河谷;热 带亚洲分布属占3.33%42。26%,最大值出现在云南南部在温带成分中,北温 带分布属占所统计的地区植物区系的2%30.39%,居温带成分之首最大值出 现在云南西北部山地,其次是东亚分布属,占2%14。57%,最大值出现在滇西 北横断山区。由于地貌复杂使得省内热、水、土等条件的空间差异十分突出,形成了云南植被

11、 发育的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多山的高原地貌与热带季风的影响是云南景观形成 的两个基本因素,也是决定云南植被的不同类型及其分布的两个基本因素。云南 各主要植被类型的特点及其组合状况与我国东部同纬度地区既有区别又相互对 应,与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既有联系又有一定的差异。再加以和青藏高原东南部的 连接情况更为复杂和多样。我省的植被分布规律既不能说以纬向变化为主,也不能说以经向变化为主.由于 我云南省复杂独有的地理地貌,多变的气候温差,造就了云南多变,多种,多样 的植被分布,是一些重要物种的原产地,其中许多为珍稀濒临物种。故云南素有“植物王国”、“药材宝库”等美称。参考文献:1、姜汉侨云南植被分布的特点及其地带规律性J.云南植物研究.1980年 01期2、姜汉侨。云南植被分布的特点及其地带规律性(续)J.云南植物研究.1980 年02期3、杨一光.论云南植被区划的原则和单位J.云南植物研究.1980年04期4、云南地区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指导书.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系.5、吴征锚,朱彦承主编云南植被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377。6、朱华。云南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布格局及其意义J.中国科学院西双 版纳热带植物园.地球科学进展第23卷。第8期。2008年8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