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程(化学制药方向的药物合成实验总结)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6982678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制药工程(化学制药方向的药物合成实验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制药工程(化学制药方向的药物合成实验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制药工程(化学制药方向的药物合成实验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制药工程(化学制药方向的药物合成实验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药工程(化学制药方向的药物合成实验总结)(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目的要求1.熟悉溴化、Delepine反应、乙酰化、羟甲基化、Meerwein-Ponndorf-Verley羰基还原、水解、拆分、二氯乙酰化等反应的原理。2. 掌握各步反应的基本操作和终点的控制。3. 熟悉氯霉素及其中间体的立体化学。4. 了解播种结晶法拆分外消旋体的原理,熟悉操作过程。5. 掌握利用旋光仪测定光学异构体质量的方法。二、实验原理氯霉素的化学名为1R,2-(-)-1-对硝基苯基-2-二氯乙酰胺基-1,3-丙二醇,(1R,2R)-(-)-p-nitropHenyl-2-dichloroacetamido-1,3-propanediol。氯霉素分子中有两个手性碳原子,有四个旋光

2、异构体。化学结构式为: 上面四个异构体中仅1R,2R(-)或D(-)苏阿糖型有抗菌活性,为临床使用的氯霉素。氯霉素为白色或微黄色的针状、长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味苦。mp.149153。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或丙二醇中,微溶于水。比旋度25-25.5(乙酸乙酯);D25+18.521.5(无水乙醇)。合成路线如下:三、实验方法(一)对硝基-溴代苯乙酮的制备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冷凝管、滴液漏斗的 250 mL四颈瓶中,加入对硝基苯乙酮10 g,氯苯75 mL,于2528搅拌使溶解。从滴液漏斗中滴加溴9.7 g 。首先滴加溴23滴,反应液即呈棕红色,10 min内褪成橙色表示反应开始;继续滴加剩

3、余的溴,约11.5 h加完,继续搅拌1.5 h,反应温度保持在2528。反应完毕,水泵减压抽去溴化氢约30 min,得对硝基-溴代苯乙酮氯苯溶液,备用。注释:1. 制备氯霉素的二、实验原理除以对硝基苯乙酮为原料的二、实验原理(对酮法)外,还有成肟法、苯乙烯法、肉桂醇法、溴苯乙烯法以及苯丝氨酸法等。2. 冷凝管口上端装有气体吸收装置,吸收反应中生成的溴化氢。3. 所用仪器应干燥,试剂均需无水。少量水分将使反应诱导期延长,较多水分甚至导致反应不能进行。4. 若滴加溴后较长时间不反应,可适当提高温度,但不能超过50,当反应开始后要立即降低到规定温度。5. 滴加溴的速度不宜太快,滴加速度太快及反应温度

4、过高,不仅使溴积聚易逸出,而且还导致二溴化合物的生成。6. 溴化氢应尽可能除去,以免下步消耗六亚甲基四胺。思考题:1. 溴化反应开始时有一段诱导期,使用溴化反应机理说明原因?操作上如何缩短诱导期?2. 本溴化反应不能遇铁,铁的存在对反应有何影响?(二)对硝基-溴化苯乙酮六亚甲基四胺盐的制备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的 250 mL三颈瓶中,依次加入上步制备好的对硝基-溴代苯乙酮和氯苯20 mL,冷却至15以下,在搅拌下加入六亚甲基四胺(乌洛托品)粉末8.5 g,温度控制在28以下,加毕,加热至3536,保温反应1 h,测定终点。如反应已到终点,继续在3536反应20 min,即得对硝基-溴代苯乙酮六

5、亚甲基四胺盐(简称成盐物),然后冷至1618,备用。注释:1. 此反应需无水条件,所用仪器及原料需经干燥,若有水分带入,易导致产物分解,生成胶状物。2. 反应终点测定:取反应液少许,过滤,取滤液1 mL,加入等量4% 六亚甲基四胺氯仿溶液,温热片刻,如不呈混浊,表示反应已经完全。3. 对硝基-溴代苯乙酮六亚甲基四胺盐在空气中及干燥时极易分解,因此制成的复盐应立即进行下步反应,不宜超过12 h。4. 复盐成品:mp.118120(分解)。思考题:1. 对硝基-溴代苯乙酮与六亚甲基四胺生成的复盐性质如何?2. 成盐反应终点如何控制?根据是什么?(三)对硝基-氨基苯乙酮盐酸盐的制备在上步制备的成盐物

6、氯苯溶液中加入精制食盐3 g,浓盐酸17.2 mL,冷至612,搅拌35 min,使成盐物呈颗粒状,待氯苯溶液澄清分层,分出氯苯。立即加入乙醇37.7 mL,搅拌,加热,0.5 h后升温到3235,保温反应5 h。冷至5以下,过滤,滤饼转移到烧杯中加水19 mL,在3236搅拌30 min,再冷至-2,过滤,用预冷到23的6 mL乙醇洗涤,抽干,得对硝基-氨基苯乙酮盐酸盐(简称水解物),mp.250(分解),备用。注释:1. 对硝基-溴代苯乙酮与六亚甲基四胺(乌洛托品)反应生成季铵盐,然后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成对硝基-氨基苯乙酮盐酸盐。该反应称Delepine反应。加入精盐在于减小对硝基-氨基苯乙

7、酮盐酸盐的溶解度。3. 成盐物水解要保持足够的酸度,所以与盐酸的摩尔比应在3以上。用量不仅导致生成醛等副反应(Sommolet反应),而且对硝基-氨基苯乙酮游离碱本身亦不稳定,可发生双分子缩合,然后在空气中氧化成紫红色吡嗪化合物。此外,为保持水解液有足够酸度,应先加盐酸后加乙醇,以免生成醛等副反应。4. 温度过高也易发生副反应,增加醛等副产物的生成。思考题:1. 本实验中Delepine反应水解时为什么一定要先加盐酸后加乙醇,如果次序颠倒,结果会怎样?2. 对硝基-氨基苯乙酮盐酸盐是强酸弱碱生成的盐,反应需保持足够的酸度,如果酸度不足对反应有何影响? (四) 对硝基-乙酰胺基苯乙酮的制备在装有

8、搅拌器、回流冷凝器、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 250 mL四颈瓶中,放入上步制得的水解物及水20 mL,搅拌均匀后冷至05。在搅拌下加入醋酐9 mL。另取40% 的醋酸钠溶液29 mL,用滴液漏斗在30 min内滴入反应液中,滴加时反应温度不超过15。滴毕,升温到1415,搅拌1 h(反应液始终保持在pH 3.54.5),再补加醋酐1mL,搅拌10 min,测定终点。如反应已完全,立即过滤,滤饼用冰水搅成糊状,过滤,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和至pH 7.27.5,抽滤,再用冰水洗至中性,抽干,得淡黄色结晶(简称乙酰化物),mp.161163。注释:1. 该反应需在酸性条件下(pH 3.54.5)进行,因

9、此必须先加醋酐,后加醋酸钠溶液,次序不能颠倒。2. 反应终点测定:取反应液少许,加入NaHCO3中和至碱性,于4045温热30 min,不应呈红色。若反应未达终点,可补加适量的醋酐和醋酸钠继续酰化。乙酰化物遇光易变红色,应避光保存。思考题:1. 乙酰化反应为什么要先加醋酐后加醋酸钠溶液,次序不能颠倒 ?2. 乙酰化反应终点怎样控制,根据是什么?(五) 对硝基-乙酰胺基-羟基苯丙酮的制备在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温度计的250 mL三颈瓶中,投入乙酰化物及乙醇15 mL,甲醛4.3 mL,搅拌均匀后用少量NaHCO3饱和溶液调pH 7.27.5。搅拌下缓慢升温,大约40 min达到3235,再继

10、续升温至3637,直到反应完全。迅速冷却至0,过滤,用25 mL冰水分次洗涤,抽滤,干燥得对硝基-乙酰胺基-羟基苯丙酮(简称缩合物),mp.166167。注释:1. 本反应碱性催化的pH值不宜太高,pH 7.27.5较适宜。pH过低反应不易进行,pH大于7.8时有可能与两分子甲醛形成双缩合物。甲醛的用量对反应也有一定影响,如甲醛过量太多,亦有利于双缩合物的形成;用量过少,可导致一分子甲醛与两分子乙酰化物缩合。 为了减少上述副反应,甲醛用量控制在过量40%左右(摩尔比约为1 :1.4)为宜。2. 反应温度过高也有双缩合物生成,甚至导致产物脱水形成烯烃。3. 反应终点测定:用玻棒蘸取少许反应液于载

11、玻片上,加水1滴稀释后置显微镜下观察,如仅有羟甲基化合物的方晶而找不到乙酰化物的针晶,即为反应终点(约需3 h)。思考题:1. 影响羟甲基化反应的因素有那些?如何控制?2. 羟甲基化反应为何选用NaHCO3作为碱催化剂?能否用NaOH,为什么?3. 羟甲基化反应终点如何控制?(六)异丙醇铝的制备在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温度计的三颈瓶中依次投入剪碎的铝片2.7 g,无水异丙醇63 mL和无水三氯化铝0.3 g。在油浴上回流加热至铝片全部溶解,冷却到室温,备用。注释:1. 所用仪器、试剂均应干燥无水。2. 回流开始要密切注意反应情况,如反应太剧烈,需撤去油浴,必要时采取适当降温措施。3. 如果无

12、水异丙醇、无水三氯化铝质量好,铝片剪得较细,反应很快进行,约需1-2 h,即可完成。(七) DL-苏阿糖型-1-对硝基苯基-2-氨基-1,3-丙二醇的制备在上步制备异丙醇铝的三颈瓶中加入无水三氯化铝1.35 g,加热到4446,搅拌30 min。降温到30,加入缩合物10 g。然后缓慢加热,约30 min内升温到5860,继续反应4 h。冷却到10以下,滴加浓盐酸70 mL。滴毕,加热到7075,水解2 h(最后0.5 h加入活性炭脱色),趁热过滤,滤液冷至5以下,放置1 h。过滤析出的固体,用少量20% 盐酸(预冷至5以下)8 mL洗涤。然后将固体溶于12 mL水中,加热到45,滴加15%

13、NaOH溶液到pH 6.57.6。过滤,滤液再用15% NaOH调节到pH 8.49.3,冷却至5以下,放置1 h。抽滤,用少量冰水洗涤,干燥,得DL-苏阿糖型-1-对硝基苯基-2-氨基-1,3-丙二醇(DL-氨基物),mp.143145。注释:1. 滴加浓盐酸时温度迅速上升,注意控制温度不超过50。滴加浓盐酸促使乙酰化物水解,脱乙酰基,生成DL-氨基物盐酸盐,反应液中盐酸浓度大致在20%以上,此时AL(OH)3形成了可溶性的AlCl3-HCl复合物,而DL-氨基物盐酸盐在50以下溶解度小,过滤除去铝盐。2. 用20% 盐酸洗涤的目的是除去附着在沉淀上的铝盐。3. 用15% NaOH溶液调节反

14、应液到pH 6.57.6,可以使残留的铝盐转变成AL(OH)3絮状沉淀过滤除去。4. 还原后所得产物除DL-苏阿糖型异构体外,尚有少量DL-赤藓糖型异构体存在。由于后者的碱性较前者强,且含量少,在pH 8.49.3时,DL-苏阿糖型异构体游离析出,而DL-赤藓糖型异构体仍留在母液中而分离。思考题:1. 制备异丙醇铝的关键有哪些?2. Meerwein-Ponndorf-Verley还原反应中加入少量AlCl3有何用?3. 试解释异丙醇铝异丙醇还原DL-对硝基-乙酰胺基-羟基苯丙酮主要生成DL-苏阿糖型氨基物的理由。4. 还原产物1-对硝基苯基-2-乙酰氨基-1,3-丙二醇水解脱乙酰基,为什么用

15、HCl而不用NaOH水解?水解后产物为什么用20 %盐酸洗涤?5. “氨基醇”盐酸盐碱化时为什么要二次碱化?(八) D -(-)-1-对硝基苯基-氨基-1,3-丙二醇的制备1. 拆分 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的250 mL三颈瓶中投入DL-氨基物5.3 g,L-氨基物2.1 g,DL-氨基物盐酸盐16.5 g和蒸馏水78 mL。搅拌,水浴加热,保持温度在6163反应约20 min,使固体全部溶解。然后缓慢自然冷却至45,开始析出结晶。再在70 min内缓慢冷却至2930,迅速抽滤,用热蒸馏水3 mL(70)洗涤,抽干,干燥,得微黄色结晶(粗L-氨基物),mp.157159。滤液中再加入DL-氨基物

16、4.2 g,按上法重复操作,得粗D-氨基物。2. 精制在100 mL烧杯中加入D-或L-氨基物4.5 g,1 mol / L稀盐酸25 mL。加热到3035使溶解,加活性炭脱色,趁热过滤。滤液用15% NaOH溶液调至pH 9.3,析出结晶。再在3035保温10 min,抽滤,用蒸馏水洗至中性,抽干,干燥,得白色结晶,mp.160162。3. 旋光测定取本品2.4 g,精密称定,置100 mL容器中加1 mol / L盐酸(不需标定)至刻度,按照旋光度测定法测定(中国药典1995版二部附录38页),应为(+)/(-)1.36(+)/(-)1.40。根据旋光度计算:含量 % = (100) /(

17、22.429.5)100%其中:= 旋光度 29.5 = 换算系数2 = 管长为2 dm 2.4 = 样品的百分浓度注释:1. DL-氨基物盐酸盐的制备:在250 mL烧杯中放置DL-氨基物30 g,搅拌下加入20% 盐酸39 mL(浓盐酸22 mL,水17 mL)。加毕,置水浴中加热至完全溶解,放置,自然冷却,当有固体析出时不断缓慢搅拌,以免结块。最后冷至5,放置1 h,过滤,滤饼用95% 乙醇洗涤,干燥,即得DL-氨基物盐酸盐。2. 固体必须全溶,否则结晶提前析出。3. 严格控制降温速度,仔细观察初析点和全析点,正常情况下初析点为4547。(九)氯霉素的制备在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器、温度计

18、的100 mL三颈瓶中,加入D-氨基物4.5 g,甲醇10 mL和二氯乙酸甲酯3 mL。在6065搅拌反应1 h,随后加入活性炭0.2 g,保温脱色3 min,趁热过滤,向滤液中滴加蒸馏水(每分钟约1 mL的速度滴加)至有少量结晶析出时停止加水,稍停片刻,继续加入剩余蒸馏水(共33 mL)。冷至室温,放置30 min,抽滤,滤饼用4 mL蒸馏水洗涤,抽干,105干燥,即得氯霉素,mp.149.5153。注释:1. 反应必须在无水条件下进行,有水存在时,二氯乙酸甲酯水解成二氯乙酸,与氨基物成盐,影响反应的进行。2. 二氯乙酰化除用二氯乙酸甲酯作为酰化剂外,二氯乙酸酐、二氯乙酸胺、二氯乙酰氯均可作酰化剂,但用二氯乙酸甲酯成本低,酰化收率高。3. 二氯乙酸甲酯的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如有一氯或三氯乙酸甲酯存在,同样能与氨基物发生酰化反应,形成的副产物带入产品,致使熔点偏低。4. 二氯乙酸甲酯的用量略多于理论量,以弥补因少量水分水解的损失,保证反应完全。思考题:1. 二氯乙酰化反应除用二氯乙酸甲酯外,还可用哪些试剂,生产上为何采用二氯乙酸甲酯?2. 二氯乙酸甲酯的质量和用量对产物有何影响?3. 试对我国生产氯霉素的合成路线和其他合成路线作一评价。(十)结构确证1. 红外吸收光谱法、标准物TLC对照法。2. 核磁共振光谱法。赞同0| 评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