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土地整理的背景及意义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69824842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时期土地整理的背景及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时期土地整理的背景及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时期土地整理的背景及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新时期土地整理的背景及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期土地整理的背景及意义(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生毕业论文题 目 论工程项目管理的成本控制、进度控制与质量控制学生姓名 邓丑武 _专 业 建筑经济管理 年 级 2008级 指导老师 夏文才 完成时间: 2011年11月 目 录一、绪论I二、工程项目管理的意义. 三、成本控制、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的概念及目的(一)成本控制、进度控制与质量控制的概念(二)成本控制、进度控制与质量控制的目的三、我国土地整理的类型.II四、土地整理存在的问题浅析及解决方法III(一)土地整理存在的问题III(二)土地整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V五、研究土地整理的意义VII(一)土地整理是贯彻新土地管理法的关键措施VII(二)土地整理是解决我国土地利

2、用问题的必然选择VIII(三)土地整理是加入WTO后加强 农业基础地位的“绿箱政策”IX(四)土地整理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IX(五)改善农村生活和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IX主要参考文献X 论工程项目管理的成本控制、进度控制与质量控制摘要成本控制、进度控制与质量控制,简称工程项目管理的“三控制”,如何能够做到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对此进行有效的控制,对工程项目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一、 绪论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

3、品。质量、进度、成本是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工程项目控制的理想状态是质量、进度和成本达到最优化,即最短的工期、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质量。正确把握和合理处理进度、质量和成本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加强对这三者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于项目管理有重大的意义。质量、进度、成本作为企业的管理宗旨,三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对于工程建设项目,不可以说三大目标之间那个最重要,不同的工程建设项目,在不同的时期地点,目标的重要程度有所不同,而在工程施工中最重要的是进度和质量,施工进度按最佳工期施工,可以在合理的时间内使施工企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使建设工程投资按计划工期交付使用,在预定的期限内尽早的收回投资。质量好可以减少

4、工程施工返工:减少施工单位成本投入;减少建设单位的经常性维修;延长建设工程的使用年限,保证建设工程的稳定长效运营,提高投资效益,降低维护成本。因此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是工程建设产生经济效益,满足建设单位对工程建设质量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二、 工程项目管理的意义项目管理是一门应用科学,本科学来于国外,目前在国内各行中应用广泛在我们的生产活动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工程建设项目中项目管理的应用更多,本科学的运用为工程质量的提高,有效的利用资源发挥了巨大作用。三、 成本控制、进度控制与质量控制的概念及目的(一)成本控制、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的概念1. 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

5、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项目成本控制主要是通过对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进行控制来实现。2. 进度控制进度控制的任务是针对建设项目的进度目标进行工期计算,是施工单位工程师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工程量与工程复杂程度,建设单位对工期和项目投产时间的要求,资金到位计划和实现的可能性,主要进场计划,国家颁布的“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建设地区气候等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后,设计出的工程建设项目的最佳工期。合同工期确定后,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任务,就是根据进度目标确定实施方案,

6、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控制和调整,以实现进度控制的目标,具体的讲,进度控制的任务是进行进度规划、进度控制和进度协调。进度控制就是采用科学方法确定进度目标,编制科学的进度计划和资源配置计划,进行有效控制使项目施工有节奏、均衡、连续按计划进行,最终按合同规定的工期交付工程,防止工期的延误。由于建设项目具有庞大、复杂、周期长和相关单位多等特点,影响项目进度的因素很多:人、材料设备、技术、资金素、社会因素等等。3.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也是建设工程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工程建设项目控制三个目标的中心目标。施工是形成工程建设项目实体的阶段,也是形成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阶段。所以,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控

7、制的重点,也是施工阶段要合理完成的重要因素。所以工程建设必须依据国家和政府颁布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规定,以及工程建设的有关合同文件,对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各个阶段,如可行研究、项目决策、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竣工验收五个阶段中的各环节影响工程质量的主导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预防、减少或消除质量缺陷,才能满足使用单位对整个建设工程质量的要求,才能增加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质量控制,就是根据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采取的一系列检测、监控措施。施工项目施工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质量控制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如设计的合理性,材料的质量,机械性能,外界的干扰,施工方案的合理性,技术措施的可行性等。

8、总的来说,影响项目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五大方面:人、材料、设备、方法和环境,对这五方面严格控制是保证项目质量的关键。(二)成本控制、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的目的1. 成本控制施工项目成本是施工企业为完成施工项目的工程任务所耗费的各项生产费用的总和。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对施工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活劳动消耗创造的价值以及其他费用开支和其他管理工作等进行计划、实施、监督、调节和控制。1动态控制原则:动态控制原则就是要在工程项发生的费用支出进行检查、复核、目的实施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成本控纠偏,从而保证工程项目的成本目标得以实现的一个过程。要真正做好

9、成本管理,我们特别要加强施工工作开始后的过程检查和过程监控,以保证各项成本管理措施和成本指标计划得以具体落实和实现。2成本控制的措施: 工程项目的成本从形式上看包务部门,即时协调、落实成本计划的施,保证成本计划在施工过程中得到全面、即时和正确的执行。技术措施优先,施工方案的不同就会使工程项目产生不同的工期和使用不同的施工机械,所发生的费用也就不同,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时要综合考虑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例如规模、性质、难易程度等情况,分别制定几个施工方案,最终在进行比较、对照后,最终确定最先进、经济和合理的一个施工方案,并能同时做到及时应用最新和最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及时修正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

10、方案,尽可能地降低材料消耗和人工消耗,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另外,要做到采取经济措施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把成本计划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项目组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班组,制定出相关的规章制度,严格控制好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等各项费用支出。最终实现高质量、确保成本目标的实现,就是要从影响成本的因素着手,制定相应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经济措施,保证的切身经济利益与项目成本挂钩,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防止出现成本控制人人有责又人人不管的现象。3全过程控制原则: 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要求成本控制工作要随着项目施工进展的低成本的建筑产品。工程项目的三控制是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综合性管理工

11、作,也是难度很高的管理工作。2. 进度控制我们进行进度控制的目的,是要按照承包合同规定的进度和时间要求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实现计划目标。保证工程按计划完工才进度控制主要体现在项目的建设过程,进度控制的内容和职责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施工前进度计划的制定、施工阶段的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而其完成的标准便是实现先前的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是在对整个工程项目的难易程度、施工工艺及工程质量要求及其他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所制定的计划目标。在施工进度控制过程中对于施工进度是实施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其与进度计划的实施是融汇在一起的。在施工现场,经常运用对比法对比实际工期和计划期的完工时间来对进度进行控制,通

12、常运用以下几种方式实现:一是利用横道图计划检查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形式主要有横道计划和网络计划两种。进度计划的实施。 将施工进度计划报业主审批后,工程项目实施单位应严格按照进度计划执行项目,把进度计划细化,编制出月(旬)作业计划和施工任务书,安排落实到班组,布置到位,调配好人力、物资和资金。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检查、记录和发现影响进度的问题,掌握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并采取适当的技术和组织措施,做好协调工作,排除施工中出现的矛盾,实现动态平衡,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工作严格按照进度。二是网络图计划检查。进度计划的调整施工进度计划的控制和其他管理活动一样,也是一种周期性的循环,人们称之为四阶段循环:即

13、编制进度计划、执行进度计划、检查计划执行的情况,最后是采取措施纠正和调整偏差,然后再进入下一个循环,即“PDCA”循环。在进度控制中,一般是利用网络计划的方法对进度计划的执行进行纠偏调整,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是采用“工期成本”优化原理,也就是当发现施工进度滞后于计划时,要充分考虑赶工成本和工期压缩可能性后,有计划地逐次压缩工费最低的重要工作和工序,最终达到既赶上工期又控制费用的目的,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3.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随着项目管理科学及计算机讲述及其他新技术理论的深入广泛应用,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总体水平不断加强。目前,质量第一的重要性已经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

14、的重视。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工程施工涉及面非常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要做到质量第一,确实搞好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我们应该充分了解质量管理的内涵以及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每一个步骤。根据“人员、设备、物料、工艺、环境”五大要素的管理理论和对工程施工全过程进行一般性的分析,根据项目的不同特征,建立起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及标准。同时配备专业的质量控制人员对工程质量按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的要求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督控制。同时要实行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这样才能提高工作质量,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项目质量控制在实施过程中要从下面几个环节重点掌控:( 1 )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

15、应采用“三把关,四检验”的制度,即材料供应人员把关,技术质量检验人员把关,操作使用人员把关;检验规格,检验品种,检验质量,检验数量。( 2 )选择技术水平熟练的操作工人。工程项目的特点是手工操作的比重占据工程项目过程的最大比例。由于我们国家尚未建立起完备的技术工人的培训体系,目前的操作工人的水平相差太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熟练的操作工人,不仅效率高,还能很自觉的按技术标准要求,减少操作失误。能保证按限定的技术方案完成工作任务。( 3 )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施工工艺也就是施工的技术标准,由于现阶段我国工程项目的特点是手工操作的比重占据工程项目过程的比例较大,所以,加强

16、对一线管理人员的培训及对操作工人的技术交底至关重要。由于工艺的执行水平直接影响质量的高低,因此严格执行限定的工艺标准,加强检验至关重要。( 4 )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偏差和分析影响工序质量的制约因素,并消除制约因素,使工序质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每道工序的质量。对于施工工序的控制有时并不太受重视。特别中有时候抢工期是,多种专业同在一个工作面的施工时要有一个底限,不能因为工期而破坏应该有的合理的工作程序。另外良好的工序控制对于成品保护至关重要。( 5 )使用可靠的机械设备。可靠的机械设备,能提高施工质量和工作效率。好机械好设备,可以保证在使用期间的可靠性,减少损坏

17、的机率节约了返修的时间。同时,可靠的机械设备也是提高质量的保证措施之一。三、我国土地整理的类型国外的土地整理起源于16世纪中叶的德国。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因土地私有和继承的分割,使农地日渐细碎、零散,不利于农业的规模经营和管理。因此,有组织、有规划地归并地块、调整权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成为这一阶段土地整理的主要形式。第二阶段是20世纪初至50年代。随着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二战后欧洲复兴计划的实施,土地整理主要围绕城市建设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通过土地整理,一是实施战后新的城市规划,解决城市发展用地;二是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土地,同时消除工程建设给土地

18、利用带来的不利影响。第三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土地整理的重点转为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居住环境为内容的综合土地整理。 我国是世界上开展土地整理最早的国家,可追溯到殷周时期的井田制,从那时起,我国劳动人民对土地的开发整理就从未间断过。解放后我国虽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和近年来的小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的土地整理,但我国农村地区仍存在大量零星闲散废弃土地,田埂沟渠占地量大,村落零散;矿山毁损、塌陷和占压土地长期得不到治理。特别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加剧。通过对土地开发整

19、理和复垦,对荒山、荒地、荒滩综合开发利用,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对工矿废弃地治理复垦,不仅能够有效地增加耕地面积,更重要的是能够改善土地资源的 利用结构,提高集约化利用水平,促进可持续利用。 为解决土地利用问题,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各地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目的的现代意义上的土地整理,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我国目前的土地整理分为农地整理和非农地整理。可粗略归纳为7种类型: 一是以上海为代表的以实行“三个集中”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整理。即通过迁村并点,逐步使农民住宅向中心村和小集镇集中;通过搬迁改造,使乡镇企业逐步向工业园集中;通过归并

20、零星地块,使农田逐步向规模经营集中。二是以江苏、浙江为代表的,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的土地整理。三是以山东五莲县以及西北一些省、市为代表的,以对小流域统一规划,综合整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山区土地整理。四是以安徽、河北、山东、湖北等地为代表的结合农民住宅建设,迁村并点、退宅还耕,通过实施村镇规划增加耕地面积的村庄土地整理。五是以河北邢台等一批城市为代表,通过采取下达“圈城令”控制城市外延,挖掘城市存量土地潜力,解决城市建设用地,实施城市土地整理和以北海、昆山为代表盘整闲置土地的闲置土地整理。六是以徐州、淮北、唐山为代表的,通过对工矿生产建设形

21、成的废弃土地进行复垦整治,增加农用地或建设用地,改善生态环境的矿区土地整理,七是以湖南、湖北、江西等受灾地区为主的,结合灾后重建对水毁农田抢整、兴修水利和移民建镇对移民后旧宅基退宅还耕进行的灾后土地整理。 四、土地整理存在的问题浅析及解决方法(一)土地整理存在的问题正是人们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土地盐碱化、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地层下陷、土地板结等问题。这是一个很严重的情况,一旦人们面临生存的危机时就会不择手段了,为了避免此类矛盾产生,我们需要从现在做起,也要从根本解决问题。因为我们的耕地面积是有限的,也是不可再生的,我们很难再找到其它的土地来代替,至少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找到可以替代的。因此我们就

22、要在有限的耕地上发挥我们的睿智,让它们永远被我们有效的利用而不遭到破坏。这就是我们时常强调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就要对土地进行整理,但是整理过程中出现着许多问题。1.土地整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土地整理项目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行业、多学科的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齐心协办,打造土地整理的良好环境。但在土地整理开展的过程中,部分地区的个别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对土地整理工作认识不足,对土地整理项目不理解、不支持,没有真正发挥土地整理的主力军作用;部分土地整理项目所在乡镇政府重申报、轻协调,认为土地整理是国土部门的事情,客观上形成了国土部门“单打独奏”的局面,导致土地整理工作开展困难。2.重

23、数量、轻质量和农民参与我国土地开发整理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保护耕地,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满足12亿人口的粮食需求。自中发199711号文件提出“积极推进土地整理,搞好土地建设”以来,已整整十一个年头,回顾十多年的历程,不难发现土地整理的整个过程大都是由政府一个在领导、控制和投资,以单一的行政方式推广为主,很少让农民参与进来,导致目前土地整理可操作性差、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土地整理中的“重数量、轻质量”现象虽已有很大改变,但不可否认,仍有部分地区只把它当作一项工作任务来完成,只是为了争取占补平衡,在衡量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上,仍然过分强调数量的增加,缺乏衡量土地质量方

24、面的硬性指标。尤其是在当前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刚性制约下,许多土地整理项目都把能否增加耕地数量作为项目能否立项的主要指标,根本不理解土地整理的真正目的。3.资金不足、市场观念淡薄众所周知,资金短缺是中国土地整理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虽然近年来土地整理的投资渠道有所增加,但在资金的投入和运作机制上仍然比较单一。土地整理项目一般都是由国家和政府投资,为数不多的几个参与企业也大多与政府部门挂钩,这种单一的投资方式造成土地整理的负担和利益分配不对称;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还有些地方不讲投入产出,只图完成上级布置的指令性任务。中国土地整理事业正处于发展阶段,未来土地整理项目将日益增多,这是一个

25、需要长期巨额投资且投资回报期较长的事业。因此,我国的土地整理事业如要长期坚持下去,绝不能没有市场机制观念,实现多元化融资势在必行。4.对景区认识和保护意识不高,对土地整理系统性认识不足历史上由于不考虑土地整理开发给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带来惨痛教训的例子很多。如长江流域的湖南洞庭湖中心的一个小村庄西畔山洲垸,过去由于大规模围湖造田,致使长江流域的蓄洪区越来越小,洪水却越发越大,越发越频繁,致使许多昔日富有盛名的“鱼米之乡”都成了洪水肆虐之地。土地资源本身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包括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基础地质及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等多种要素,能为人类社会提供各种物质产品

26、和生态效益,和人类有着十分密切的依存关系。如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永续利用,且生态系统不断改善;反之,会破坏土地资源,不但阻碍社会经济发展,而且将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上述长江流域洪水的泛滥,北方地区沙尘暴的盛行,究其原因,就是我们没有注意到大自然的生态效应,对土地整理的系统性认识不足,没有进行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的结果。5.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当前我国处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阶段,土地利用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但一些地方政府用地观念落后,一味着眼于新占地、多占地,而不是节约和集约利用好存量土地;仍有少数地方为了发展经济乱“圈地”,开发区开而不发,土地占而不用;部分地区还存在基础设施重复建设、村庄

27、用地大量闲置的现象,严重地浪费了土地资源。(二)土地整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这些问题既然我们意识到了,我们就有责任和义务去解决的。不能置之不理,为的是我们能更好的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我们来到这个地球上是保护和利用这个星球,不是来毁灭的!所以我们要针对以上的问题进行接解决。 1.加强认识、完善政策、奖罚并重针对当前土地整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的局面,首先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家、省、市、县有关土地整理方面的方针和政策,统一认识,强化大局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各级政府部门要把土地整理项目争取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整合力量,加大对上项目争取力度,做好项目申报、实施、管理过程中的协调工作,营造良好的土

28、地整理工作环境。国土部门作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主体,要积极做好项目区的土地平整;财政部门在争取更多的资金、合理调配资金的同时,要切实做好资金的监管工作,并按规定及时拨付项目资金;农业部门要做好项目区的测土配方和地力建设工作;建设部门要搞好项目区的村庄建设规划调整工作等等,总之,各相关部门在土地整理实施的过程中,要积极参与,相互配合。其次要完善和优化土地整理的政策激励、约束制度,建立土地整理与财政奖惩相挂钩机制,从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让出金中抽出部分资金,建立土地整理部分补贴资金。对通过整理扩大土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等级的要给予奖励,具体操作中,可根据土地整理的数量及质量状况,实行分

29、类补贴;对滥占滥用土地、随意转化土地使用用途的要给予必要的经济处罚。2.调节好数量与质量,同民参与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是中央全面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长远发展目标后作出的重大科学决策。要守住18亿亩的耕地红线,首先必须正确处理耕地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将保“量”提“质”作为有效保护耕地生产能力的基本要求,并进一步完善土地开发整理的质量标准,建立完整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其次修改现行的土地整理立项标准和验收办法,在完善后的新标准中应对项目实施后的土地质量目标提出明确的、可量化的要求,项目竣工验收时应吸收土壤、农业环境等相关专家参与土地整理项目的验收把关工作。土地整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涉及到方方面

30、面特别是农民的切身利益,从项目前期到后期整个过程都需要农民的广泛参与。土地整理不仅要完成各项工程措施,还应在尊重自然规律,尊重农民意愿和原有的产权的基础上,依据土地整理前后土地质量、数量的变化,公平合理地调整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以及他项权利,进行地籍调查、现状确认、权属变更、土地登记等地政工作。这是土地整理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土地整理区别于一般农田基本建设和小流域治理等工作的主要标志,直接关系到土地整理事业的成败。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和规定程序办事,依法、合理调整土地权属,及时办理变更土地登记,保证农户相对集中使用土地,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民增收。3.建立土地整理

31、社会市场化运作机制为了适应土地整理发展需求,应探索建立包括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的社会专业机构,推动土地整理产业化发展新模式。如通过培植和发育各种形式的造地公司,接受政府或建设用地单位委托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建立土地整理储备库,以出售新增耕地折抵的建设用地指标、收取耕地开垦费、新增耕地租赁经营、发展高效农业等方式获取土地整理收益2。通过社会市场化运作一是建立稳定的土地开发整理专业人才队伍,土地整理涉及土地管理、农业工程、环境工程、建筑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道路桥梁工程等众多分项工程,具有跨行业、多学科和多技术的特点。而国土管理部门往往缺乏一些不同专业的管理人才,为设计和管理带来困难。二是提高土地开发整

32、理质量和效率,通过采用土地整理项目招投标等方式,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择优选取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公司和土地整理项目运行管理公司,通过专业的设计和实施,避免因政策要求不了解、管理经验不足等因素影响项目实施质量和效率。4.加强生态景区保护 土地整理是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方式的再组织和再优化过程,应遵循景观和生态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基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适度拓展土地整理建设内容,使其发挥推动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作用,是党的十七大对我国土地整理事业健康发展提出的新课题、新任务。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展土地整理,必须正确处理好土地整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关系,在整理过程中注重生

33、态景观的保护,并且塑造新的生态景观,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尽可能消除土地整理工程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变,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在实践中积极推动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土地整理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5.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可持续土地整理是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于土地整理的全过程,通过实施土地整理,达到在环境、资源代价最小的情况下取得经济最大收益的一种土地利用的合理状态。国土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资源,如何保证这一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国土资源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土地开发整理实质上就是对土地资源利用的一种行为。目前我国的耕地形势日益严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社会发展实践赋予了

34、土地整理更多的目标定位。尤其是当前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对土地整理工作保护生态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提出了更高标准,同时,国家也加大了对土地整理的资金投放力度,这些都要求充分发挥土地整理多目标系统的综合效应。因此新时代的土地开发整理必须要考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利用理念,在规划编制、项目设计、工程施工、权属调整等几个关键环节做到科学、合理、高效、公正,而不能只考虑眼前的需要或近期利益,肆意浪费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以免留下难以挽救的损失。五、研究土地整理的意义(一)土地整理是贯彻新土地管理法的关键措施 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土地

35、整理。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改造中、低产田,整治闲散地和废弃地。”第五十五条又明确规定:“自本法施行之日起,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百分之三十上缴中央财政,百分之七十留给地方人民政府,都专项用于耕地开发。”我国“十五”规划第四篇第十四章第二节明确提出:“坚持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大城乡和工矿用地的整理复垦力度。”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不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应立足于现有耕地的保护和改造”,“要

36、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集中连片治理,力争平原地区大部分耕地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丘陵地区人均达到半亩以上高标准基本农田。”这既为土地整理工作指明了方向,也说明土地整理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二)土地整理是解决我国土地利用问题的必然选择 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土地利用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一方面人口不断增加,为确保粮食安全,解决十几亿人“吃饭”问题,现有耕地数量不能再减少,根据“十五”规划,2005年末,全国耕地保有量要达到1.28亿hm2(19.2亿亩);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及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还要占用部分土地,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

37、的开发有受到数量少、质量差、开垦难度大和生态环境问题等因素的限制,潜力非常有限。 据测算,“十五期间”,因建设占用、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以及灾毁等因素,全国平均每年将减少耕地53.3万hm2(800万亩)以上,按农业结构调整不破坏耕作层仍具有粮食生产能力,超规划退耕不作为耕地减少考核来测算,全国平均每年补充耕地要在40万hm2(600万亩)以上,补充耕地的任务只能靠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来完成。 在我国,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开展土地整理都有巨大的潜力。一是通过农田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据土地整理的典型经验,不同类型地区,农田整理可增加耕地面积5%10%,若按增加耕地5%推算,全国增加耕地约666

38、.7万hm2(1亿亩)。二是通过非农田整理,有效挖掘存量土地潜力来提供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城市外延,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点(不包括独立工矿用地)人均用地达153m2,如通过旧城改造、盘活存量土地、治理空心村等整理措施,将人均用地逐步降到100m2,就可以提供建设用地373.3万hm2,相当于19962010年规划建设用地总量,可以满足一定时期的城镇建设用地需要。三是土地整理具有广泛的运用性,可整理的资源分布在全国各个地区、各个角落,而且类型多种多样。特别是对于耕地后备资源稀缺、人地矛盾突出的地区,既要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建设用地,又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应主要依靠土地整理来实现。(三)土地

39、整理是加入WTO后加强 农业基础地位的“绿箱政策” 加入WTO,我国经济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严峻考验,农产品贸易将会受到巨大冲击。一方面,中国加强农业地位的条件较差。一是中国人多地少,农业规模经营水平低,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低、部分农产品已丧失比较优势。二是发展幼稚农产品的基础设施条件不足,部分农产品品质较低,品种更新换代速度缓慢,市场化水平不高。幼稚农产品不能满足国内外的需求。三是农业生产结构雷同,不能发挥农产品区域优势;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减少农业保护的呼声很高,应抓紧时间,积极拓展“绿色”保护空间,尽快使农业保护达到一个合理水平。土地整理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国家投入的重点产业。通过

40、土地整理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完全符合“绿箱政策”的要求。因此,应该大力推进土地整理。 (四)土地整理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土地整理主要针对改变沟浜交错、地类交叉、渠系老化不配套的土地现状,进行水利设施配置、道路和林网建设,从而可以极大的改变农业生产基础条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地类一致、高低一致的田块有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扩大农业生产规模面积;合理配套的田间排灌渠系可提高输水和排水能力,降低输水过程中损失,提高农田防洪抗涝能力;贯通田间的机耕路为农业机械化生产提供了基础条件,并延伸了农民到田头工作的出行距离。如苏南地区通过对农田连片整理,提高单产15%,降低生产成本20%

41、。地处丘陵山区的山东莱芜市,采取“粮下川,房上山”的办法,已迁村并点200多个,腾出耕地866.7hm2,用于种粮600hm2,用于种菜种果200hm2,每年增加收入2000多万元。不仅如此,还可以扩大水泥、砖瓦、钢材等建筑材料的需求,拉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国家在土地整理方面投入1元钱,可以拉动相关行业增加数元的产值。同时,还可以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 (五)改善农村生活和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现阶段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体现在土地整理中,也从单纯的增加耕地面积转为改善农村的整体风貌。如:重视农田防护林的建设,树种选择考虑防风与美观兼顾;实行殡葬改革,进行坟墓迁移,进行集中统一安置;对农民新村进行统一规划,将改善农居住住水平与提高建设用地率相结合;保护水体不受影响,并在外河两侧进行圩堤建设,保证农业生产和居住安全。主要参考文献 1罗中伦、赵克会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土地整理的新视野2四川省天银有限公司的土地的重要意义3王顺祥 张屹 崔浩然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整理理念、任务与运作机制创新4鹿心社论中国土地整理的总体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