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冲突与协调

上传人:suij****uang 文档编号:16982483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9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类文明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冲突与协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类文明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冲突与协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类文明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冲突与协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人类文明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冲突与协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文明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冲突与协调(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人类文明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冲突与协调作者:卢晓莉,张家强,王恒桓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 21期摘 要:人与自然关系从本质上说,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它是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基 本关系,是人类文明的基本内容,它不仅可以从不同层次影响和制约人类的生存,也会因人的 能动作用而不断发生变迁。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视角看,人与自然关系在外在分离甚至对立的大 框架下,经历了从以自然为主导到以人为主导的历史嬗变。在此过程中,随着人类认识自然、 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冲突与协调冲突的张力下,从自然威胁人类生存的激 烈冲突逐渐演变为人类威胁自然进而威胁自身的激烈冲突。这种状态迫切需要在生态文明的

2、框 架下,通过推进人与自然关系从外在分离状态向内在融合状态的跃升得以有效改善。关键词:人类文明;人与自然关系;冲突协调;生态文明中图分类号:B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 (2012) 21-0232-03一、人类文明视野下的人与自然关系(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文明的基本内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问题,在整个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居于 基础地位。文明作为展示社会的进步、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指标,它产生于人类与自然的 矛盾,从内涵上讲,它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人类在认识人与自然关系、 改造人和自然关系的实践过程中,围绕着满足人类需要而在实践的基础

3、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 光辉灿烂的文明。从这一角度来看,文明概念本身就内在地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人与 自然的关系是文明内涵的必然要义,是文明的内在要素,也是贯穿于所有文明形态始终的一个 基本主题。(二)人与自然的关系状况从不同层次制约和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生活于自然界之中,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作为人类从事物质和精神生产的基 础,为人类的维持生存和繁衍生息提供了水、阳光、空气等基本的生态资源。离开这些自然资 源,人类就难以生存下去,更谈不上繁衍和发展。自然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正 如马克思所指出那样: “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 界生活

4、。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自然对于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决定了人与环境的关系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此外,自 然是一个由包括人类在内的众多物种所组成的整体。每一个物种的存在和发展,都和人类一样 需要一定的条件。而这些条件,会由于人类活动的开展而发生改变,从这一角度来说,人与自 然的关系状况,不仅会对于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影响,还会直接影响自然界的演化 历程。这种影响还会由于自然对人的影响而再次作用人类本身。正是人与自然的这种相互作用 关系,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会多层次、多方向地作用于人类自身,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三)人与自然的关系

5、可以通过人的能动作用得到改变人依赖于自然,离开自然界,人就不能活。这一点,人和其他物种一样。所不同的是,人 类具有理性思维器官大脑和意识,通过它,人类可以透过对自然的感性认识进行更深层次 的抽象思维,实现比其他物种丰富得多、深刻得多、全面得多的理性认识,从而达到对自然界 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不仅如此,在全面、深刻认识自然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人类还可以通过 自己的对自然进行主动、深入的改造。这是通过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和实践活动来完成的。马克 思在论述人类生产的特殊性时,曾指出:“诚然,动物也生产。但是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 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

6、的支配 也进行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却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同它的肉体相联系, 而人则自由地对待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 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 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方面的独特能力,使得 人类为了满足特有的社会需要,能动地作用于自然,人为地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改变,成为 变革人与自然关系中唯一的能动者、主导者和引导者。二、不同文明形态下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变迁(一)原始文明形态下的人与自然关系关于原始文明形态下的人与自然问题,许多学者都进行过相关的研究。基本观点是:人与 自然的关系处于一种在人依附、顺应自然基础上的原始平

7、衡融合状态。比如有人认为:在人类 社会初期,人与自然处于一种直观、朴素、简单,同时又融合的状态。也有人认为,人与自然 的关系处于一种在人依附、顺应自然基础上的原始平衡融合状态。概括起来,这些观点的提 出,大多是基于近年来自然生态的破坏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的严峻形势,从保护自然的角度 出发,主要围绕人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而展开。毫无疑问,这对于我们从理论上认识生态危机 产生的深刻根源,在实践中建立人与自然的融合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笔 者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多维的互动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地包含着人对自 然的作用,也内在地包含着自然对人的影响。因此,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历

8、史考察,应该将自然 对人的影响作为主要因素纳入我们的考察范围。基于此,笔者认为,原始文明形态下的人与自 然关系,不仅存在着协调的方面,更包含着巨大的冲突。协调之处表现在,自然客观地为人类 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人类依靠自然提供的直接成果维持着基本的生存,人类活动也没有对自 然造成破坏。冲突之处主要表现在自然虽然为人类的存在提供了空间,但是这种空间非常狭 小。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和人类认识水平的极其落后,人类只能依靠自然界提供的天 然食物维持基本的生存。自然相对于人类而言,正像马克思曾指出的那样:“起初是作为一种 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征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

9、同它 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 因此,人与自然关系是原始文明状态下的主 要关系,从人对自然的作用与影响来看,受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所限,自然几乎不 受人类活动影响,从自然对人的影响来看,自然不是人类平静的、融合的伙伴,而是庞大的、 严厉的、危险的对立面;在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中,自然界处于一种非常重要的主导方面,而 人类只是处于一种绝对被统治的地位和服从、被动的方面,人近乎自愿地敬畏与服从着自然。 基于人与自然的双向关系,考察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对于客观、深入地理解人与自然 关系问题的实质和发展规律,推动人与自然关系的融合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 价值

10、。(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人与自然关系原始文明形态下人与自然的外在分离和对立,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提出严峻挑战,也产生了 巨大的力量,推动着人类不断提升认识自我、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这使人与自然在关 系也不断地发生着深刻地变革,最终将人类社会文明带入农业文明阶段。农业文明时代下的人 与自然关系,总体上和原始文明形态下一样,也表现为外在的分离。人类与自然在外在的分离 和对立中进行着激烈的斗争。所不同的是,在原始文明阶段的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中,自然完 全占上风,而到了农业文明时代,由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增长,人类在与自然的对 立中,对自然的恐惧和依赖逐渐降低,而对自然的作用与影响日益增加。在

11、人与自然对立的大 框架下,人与自然的力量对比逐渐发生变化。从自然对人的影响来看,人类不再依赖自然界提 供的现成食物,可以通过创造适当的条件,使自己所需要的植物和动物得到生长和繁衍,这在 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自然界的严重束缚。从人对自然的影响来看,在认识层面,人类渐渐认识到 仅仅听命于自然是不够的,还需要认识自然规律,在认识、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实现自然更 好地造福于人类的美好愿望。在实践层面,人的主体地位开始逐渐凸显,改造自然的主动性、 积极性不断提高。人类不仅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而且在冶金、航 海、商业等方面也有了相应的发展。当然,随着人与自然结构地位的变化,在局部范围内也

12、危 及到了自然的存在。但是从总体上看,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仍然处于自然生态系统可以承受 的范围之内,自然生态系统通过自我平衡、自我消化等组织能力,基本上可以抵消步人文明社 会之初的人类活动对它的影响。总之,农业文明形态下的人与自然关系表现为,人类与自然是 相分离乃至相对立的。在人与自然的激烈斗争中,自然对人的威胁超趋于减弱,人对自然的作 用与影响慢慢增强,但是由于能力所限,人对自然的影响尚处于自然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人 与自然的关系在冲突与协调互相作用的张力中,在相对平衡的范围内缓慢地发生着变化。(三)工业文明形态下的人与自然关系量变的积累,必然会引质变的发生。农业文明时代下人与自然关系的缓慢

13、变化,在工业革 命发生以后,随着人类运用科学技术在控制和改造自然中所取得空前胜利,人与自然的关系发 生了根本的变化。其结果表现为,自然对人作用与影响的畸形萎缩和人对自然影响与作用的极 度膨胀。首先,从自然对人的作用与影响来看,自然界不再具有以往的神秘和威力,人类再也 无须借助上帝的权威来维持自己对自然的统治。其次,从人对自然的影响来看,在对人与自然 关系的认识层面,机械自然观成为人类认识自然的理论指导。人们认为自然就像一个机械时钟 那样按固有规律运转,人类能够像熟知时钟的每一个零件和发条那样,认识自然的所有规律, 进而预测它如何进行运动。在其指导下,以主宰自然、奴役自然、支配自然为核心理念的人

14、类 中心主义思想日益盛兴。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出发去看待事物,以主体的需要为尺度去衡量事 物。凡合乎主体需要或含有合乎主体需要的现实可能性的,便加以青睐,而对于其他特性,则 漠然置之。人们认为自然不再是人类必须依存的环境条件,而是人类活动的对象,是人身之外 的一个可满足自己需要的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资源库。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层面,从蒸 汽机到化工产品,从电动机到原子核反应堆,人类借助科学技术,在自然界面前为所欲为,一 味地利用地球,剥削地球,大举向自然进攻和索取,不仅对现在的自然过度开发、开采,还肆 无忌惮地预支未来的自然。工业文明形态下人与自然关系的畸形状态,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不 同层面之间

15、的严重失衡,最终引发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危机。三、文明进程中的人与自然关系考察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一)在新的思维框架内有效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冲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指归从人类文明的历史演进过程来看,无论在哪种文明形下,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是人类改造自 然界实践活动中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来都存在着两种不同 的表现形态,一方面是人与自然的对立与冲突,另一方面是人与自然的协调与统一。人与自然 的冲突是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人与自然的协调程度不仅是人与自然存在状态的基 本度量,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正是冲突和对冲突的协调这两种相反相成的力量 的存在,推动

16、并规范着人类文明不断地向前发展。由此可见,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需要根据 人与自然关系协调的状况,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冲突进行适度协调,保持人对自然作用与自然对 人作用的适度张力。工业文明形态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失度冲突迫切需要及时的修正与协调,在 这样的情况下,生态文明应运而生。因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也必然要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 本问题,关注人与自然关系的动态发展,将有效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冲突作为生态文明的基本 价值诉求。(二)生态文明视野下人与自然关系协调的重点是实现人与自然由外在分离向内在融合的 跃升从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来看,每一次文明的更替,都是特定环境中人与自然关系冲突与协 调的结果。从原始文

17、明到农业文明,再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 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人类对自然的依存越来越小,自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作用日益减弱, 另一方面,人类在认识和实践两个层面对自然产生的作用越来越大,致使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 地从以自然为主的状态向以人为主的状态发展。无论是以自然为主的时代,还是以人为主人状 态,人和自然都处于相对分离甚至是对立状态,二者之间始终进行着激烈的斗争。我们将这种 状态称为人和自然关系的外部状态。从目前来看,在外部关系的框架下,随着人类认识和改造 能力的日益强大,自然在文明的视野中渐行渐远,日益淡出。这又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 致命威胁。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严

18、重,人们在破解人与自然关系的时代难题,推进生态文明建 设的进程中对人与自然关系这一基本问题不断进行探索和思考。破解人与自然关系危机,需要 在更大的视野中进行。实际上,人与自然的关系除了外在对立,从理论上讲还有另外一种状态 存在的可能性,即内在融合,也就是说人类可以通过改变对待自然的态度和方式,适应性地改造自然,使人与自然的对立变小,协调增大,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由外在分离向内在融合的跃 升。这对于当前破解生态危机时代难题、重塑人与自然融合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也 是生态文明视野下有效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冲突的重点。(三) 实现生态文明下人与自然的内在融合要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基本依靠力量在新的视野

19、下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有效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由外在分离状态向内在融 合状态的跃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指归。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有其内在的规律,因此,追 求人与自然的关系融合要遵循这些规律,实现主观与客观的融合。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与自然的 关系会自发的产生变化,更不意味着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从人类文明 的历史进程中考查人与自然关系的嬗变,不难发现,人的因素是人与自然关系变迁的巨大推动 力量。人对人与自然关系变化的推动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当人类改造自然出于追求人与自然的 内在融合时,就会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去改造自然时,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建设者;否则,人与 自然的关系就会越来越糟糕,

20、最终不仅危及自然,甚至殃及人类自己。因此,我们认为,无论 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良性循环,还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恶性发展,都与人的能动作用有着密不可分 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讲,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中是由人来推动的。这是由人集 自然性与社会性于一身的本质属性所决定。将这一规律运用于生态文明形态下的人与自然关系 重塑,就要把人作为生态文明形态下人与自然关系内在融合的力量之源,从改变长期以来人类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错误认识入手,使人们树立人与自然内在融合的思想意识,并用这种思想意 识指导实践层面对人与自然的改造活动,相信人、依靠人、影响人、调动人,发挥人在生态文 明建设中人与自然关系改善中的主导作用,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实现从外在对立状态向内在融合 状态的跃升。参考文献:1 姚晓燕从“附魅”、“祛魅”到“返魅”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3).2 李东晓论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失衡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7).3 郑元同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透视与战略选择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 罗英豪人与自然关系的演进历程及其未来走向探析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