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大自然的语言》(含答案)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16975564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3.8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大自然的语言》(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大自然的语言》(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大自然的语言》(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大自然的语言》(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大自然的语言》(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5 大自然的语言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A 竺可桢(zh) 翩然(pin) 重峦叠嶂(zhng)B 萌发(mng) 农谚(yn) 销声匿迹(nu)C 簌簌(s) 物候(hu) 风雪载途(zi)D 经度(jng) 差别(ch) 草长莺飞(chng)【解析】B 项,“销声匿迹 ”的“匿”读作 n ;C 项,“风雪载途”的“载”读作 zi;D 项,“草长莺飞”的“长”读作 zhng。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A 大家用同一个题目作文,可是写出来的文章却相差悬姝。B 贝壳小心翼翼地把石子含到嘴里,慢慢孕育,使它变成美丽的珍珠。C 熔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

2、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D时间是不可占有的公有财产,随着时间的堆移,真理会愈加显露。【解析】A 项,“悬姝”应为“悬殊”。C 项,“熔化”应为“融化”,“熔化”指的是固体通过加热而变成液体的过程,一般指金属、石蜡等;“融化 ( 溶化 )”指的是冰、雪变成水的过程,通常用“融化”。D 项,“堆移”应为“推移”。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B 寒冬腊月,屋外一片衰草连天,大兴西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却是绿意融融。 C在风雪载途的历史记忆里,只有建筑始终用最直白的语言诉说着城市文明的 源远流长。D每年暑假,有关部门都会加

3、大对游泳池卫生的监管力度,变化一年比一年大, 周而复始。【解析】“周而复始”指一次又一次地循环,一般作谓语,此处用来形容“变化” 不妥。4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季节更替、物候现象、气候变化等,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下列表示四季开始的节气的一 项是( B )A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B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C 小暑、大暑、小寒、大寒D 白露、寒露、小雪、大雪【解析】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5文学常识积累。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_物候知识_的说明文,作者是著名气象学家、

4、 地理学家_竺可桢_。阅读课文选段,完成问题。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 是这个道理。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 到 1750 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

5、青和开花日期同 1921 到 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6分别找出这两段文字的中心句。【答案】第一段: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第二段: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解析】分析文段内容及文段的结构风格可知,节选的两段文字均在开头就点明 所要说明的内容然后进行具体说明,因此各段的首句即为中心句。7什么叫逆温层?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它出现的时间及气候条件有哪些?【答案】含义: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的气 层。形成原因: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时间及气候条件:一般出现在山地秋冬

6、两季,尤其是在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解析】由选文第一段中的“这叫逆温层”可以推测,前边应该讲了何为逆温层,后文说明了逆温层的成因、出现的时间及气候条件,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8第一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答案】举例子。以事实来证明逆温层的存在,从而说明研究“高下的差异”这 个因素时,要注意特殊情况特殊对待。【解析】由“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以及“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可知,这是通过举例子以事实来证明逆温层的存在,从而说明研究“高下的差异”这个因素时,要注意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作答这类题目时注意结合上下文,具体问题具体

7、分析。 9第二段中加点词语“后者”具体指代什么?【答案】1921 到 1930 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解析】“后者”和“前者”对应,不管是分析后者所指代的还是前者所指代的,均应从出现该词的语句中去寻找答案。针对该题分析文段内容应该是 “拿 1741到 1750 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 1921 到 1930 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后者”即1921 到 1930 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作答时注意分清“前者”“后者”,切勿颠倒。阅读下文,完成问题。春色正中分刘汉杰二十四节气是古人订立用以指导农业生产的农事历法,早见于汉代刘安的淮南子。所谓

8、节气,即时节和气候。古人在观天识象的基础上,对每个季节进行了精细的划分:“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一岁有二十四节气。”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这一天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恰逢春季之半,故名“春 分”;又因是昼夜时长相等之日,古人也称其为“日中”“日夜分”。按古人“候应”之说,每候都有一个物候现象与之对应。春分有三候:初候玄鸟至,玄鸟就是燕子,燕子属于季节性候鸟,生活于北方的古人认为它“春分而来,秋分而去 ”;二候雷乃发生,春天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增大,天空开始打雷;三候始电,雨多了,闪电也开始出现。此时,甘霖滋润,万物勃发,人们 可以欣赏到“花重锦官城”的美景了。春分是农事播种的季节,与乍暖

9、还寒的惊蛰节气不同,春分时节的气温回升较快,因此民间有“冷惊蛰,暖春分”之说。天气变暖,意味着农忙季节的开始,农谚讲“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东汉崔寔在四民月令中讲,仲春二月,可以把树枝埋在土里,令其生长;可以种地黄,采桃花、茜草、土瓜根等。各地气候条件不一,播种的农作物也不一样。春分是祭祀的日子。春分时节有帝王祭日、百姓祭祖、春社祭神等祭祀活动。帝王祭日是春祭的重要活动,从先秦开始,祭日已经成为帝王的独享祭祀。明清之前,帝王一年之内要有多次祭日活动;明清之时,则固定在春分这一天,地点设在京城的日坛,祭日的仪式颇为隆重。百姓祭祖也在春分举行。此俗流行于浙江、福建、广

10、东、江西等地,尤以南方的客家人聚居区为盛。祭祖一般从春分这一天开始,一直持续到清明之前。春分前后,还有一项祭祀活动春社祭神。社,为土地神;春社,即祭祀土地神的节日,也称“春社日”。荆楚岁时记记录了南北朝时期楚地春社的情形:这一天,四邻宗亲在神庙树下搭棚屋,宰牲 祭神,祈求社神赐福,祈盼五谷丰登。春分有特有的饮食习俗,春分吃 “春菜 ”。春菜可以泛指春天里的各种应时蔬菜,但在广东开平一带,春菜特指当地的一种野苋菜。每逢春分之日,村民们就到田野里采摘春菜,把春菜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俗言“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春分这天还有吃汤圆,喝汤面的习俗。汤

11、圆不仅人们食用,还要分享给鸟吃:把煮好的汤圆用竹叉插着,置于田边地头,名曰 “粘雀子嘴 ”。据说,这样能粘住麻雀等鸟的嘴,以防它们来啄食稻谷,以保年景丰收。春分酿春酒的习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在浙江于潜,民众春分造酒存于瓮,过三伏天糟粕自化,色赤味醇,谓之“春分 酒”,预示着甜美生活长长久久。春分还有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俗话说:“春分到,蛋儿俏。”据说春分这天最容易把蛋立起来。人们选择一个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这种玩法简单的民间游戏叫 “春分竖蛋 ”,深受百姓喜爱。在我国南方地区,春分日妇女多出游,称 “踏青 ”;儿童则竞放纸鸢为戏,谚云 “杨柳 青,放风筝”。“

12、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裴回月,晴天断续云。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诗人徐铉的春分日,道出了春分时节春色的美妙,万物的变化。(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10根据选文内容填空。选文段依次从候应现象、 _ 农事播种 _、祭祀活动、 _ 饮食习俗 _ 和_游戏活动_五个方面介绍了春分的相关知识。【解析】细读段,可知第段介绍的是候应现象,第段介绍的是农事活动,第段介绍的是祭祀,第段介绍了饮食习俗,第段介绍的是游戏活动。 据此理解作答即可。11选文第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答案】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把“春祭”习俗(活动)分为帝王祭日、百姓祭 祖、春社祭神三类,并逐类介绍了它们的特点,使

13、文章条理清楚。【解析】根据标志性语言判断说明方法类型,结合上下文及该段的说明中心,分析其说明作用即可。这一段将春祭分成了三类,属于分类别,作用在于“条理清 晰地说明了”。12下面这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据说春分这天最容易把蛋立起来。【答案】不能删除。“据说”是 “根据他人的说法 ”的意思,具有限制作用,说明不是自己亲身经历。如果删去,与实际不符合。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等。回答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题目一般包括三个方面:观点论证结论。其中论

14、证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先正面解析某个词语的本义及在句中的含义,再 从反面说明如果去掉就成了什么情况。13劳动人民在总结“候应”时关注了哪几类物象?人们总结“候应”有什么作 用?请根据选文的内容和下面的材料作答。材料一 清明有三候:“初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意思是说,初候梧桐开花,5 天后田鼠变成鹌鹑之类的小鸟,再过 5 天,天空出现彩虹。(选自百科知识)材料二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 插禾。”(选自大自然的语言)【答案】劳动人民在总结“候应”时,关注了动物、植物、非生物(如霜降雪飘、水流冰化、风云变化等)三类物象;人们总结“候应”,有利于指导农事,还可以 帮助人们安排生活。【解析】对文章内容的概括,需要明确文章内容,细读材料,理解材料内容,据此概括解答。文章第段指出关注动物和自然现象,材料一指出关注植物;根据 材料二可知人们可以用候应来指导农业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