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正手拉球的发力动作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169727368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6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乒乓球正手拉球的发力动作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乒乓球正手拉球的发力动作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乒乓球正手拉球的发力动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乒乓球正手拉球的发力动作(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站位正手拉球前的基本战位姿势是左脚稍前,右脚稍后(以右手为例),一般情况下球拍置于腹前,重心在 两脚之间,稍向前倾以利于起动。收腹、含胸,膝关节略有弯曲,但不要蹲下去,以保持较高的重心。重心移动当来球接近球网时,伴随着手臂的移动,开始进行重心移动。在重心移动时,腰部略有转动,但不要 转动过大,身体有一定的倾斜,只要感到身体的重心在右脚上就可以了。在重心移到右脚后,右肩略有下 沉。支撑腿略弯曲,但不能弯曲过大,以免造成重心过低发不上力。在这一环节上,业余选手容易犯的错 误是过大的转动髋部,使身体重心在垂直轴上运动过多,造成拉球时的力量分散,不能有效的发挥向前的 力量。比较好的做法是,重心在垂直轴

2、上略有移动的同时,在矢状轴上要有一定的运动,使得重心有足够 向后运动的距离,这有利于在发力时向前移动。如果重心移动有投铁饼的感觉那就错了。在重心移动过程 中,腰部和腹部要收住,保持一定的紧张状态。重心在脚上的位置是全脚掌略靠前外侧,这样可充分发挥 向左前上方蹬地的效果。引拍在重心移动的同时,球拍经腹前向右斜后下方移动。在这一动作中,任何多于动作都是没有用的。要 在最短的时间内,经最经济的路线把球拍放在合适的位置。并且要自然。正手拉球一般的引拍位置,是在 身体右侧腰部下方,大腿中段的后方一点。肩部要保持适当的紧张。不能把肩部完全打开,这样会影响拉 球时的动量转递。手臂放松,前臂和上臂不要在一条线

3、上,也就是说手臂不能完全伸直,这样容易造成僵 硬。这时肘关节的夹角一般在 150170之间即可。在引拍过程中,对于学习拉弧圈球的人来说,令一个致命的问题是向后拉肘,或向上抬肘,这样极大 的影响拉球发力。如果有这样的毛病,必须坚决改掉。在整个引拍过程中,肘关节几乎始终与手在一条直 线上。如果在前后方向上超过手的位置,那说明引拍就有问题了,其前后顺序是,前臂带动肘关节移动, 不能是肘关节拉着前臂做前后运动。上臂在引拍过程中,与身体的距离要自然打开,不要夹臂,大约有一 拳的距离即可。发力总体上说,拉球的发力是一个动量传递的过程。其传递的基本原则是,由大肌肉群向小肌肉群传递, 由身体的下方向上方传递,

4、由身体的近端向远端传递。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以右脚的外前侧向前上方蹬地 开始,重心逐渐向上抬,由小腿、大腿、髋关节、腰、肩、肘、手腕、手指,最后作用于球拍击球的一瞬 间。在这个过程中,髋关节要适当前顶,腰部和腹部收紧,控制住力量,使其集中。前臂和手腕在击球的 一瞬间要有内收动作,手指在击球一瞬间抓紧球板。直板拉球时,要在抓紧球板的同时,注意中指顶板的 动作,使力量集中作用到球板上。板形与击球部位现代乒乓球的拉球更讲究“打摩”结合,所以拉球的板形不必过于前倾,这样容易造成摩擦过多,球 的前进力不够。常用的板形是在拉球的起始阶段。板面保持与地面垂直即可。在击球的一瞬间,伴随着手 腕内收,板面略有前倾

5、,给球一定的摩擦。摩擦与撞击同时进行。在拉加转弧圈时,摩擦多一些;拉前冲 弧圈,只要能保证有适当的弧线,使球过网上台,要增加撞击的比重,使球产生足够的向前冲力;当在第 一点拉时,可增加摩擦的比重;反拉时摩擦要多一些,自己发力拉时,撞击要多一些。在击球部位上,拉下旋和一般旋转的上旋球,接触球的后中部向中上部摩擦;为了增加拉球的准确性, 接触点可稍向左侧面一点,但千万不要侧面过多,形成拉侧旋球的情况。击球点与击球时间过去我们常强调拉球的击球点在腹前,现在看来,在实践中还有些出入,做到这一点相当困难。现在 的击球点,一般在身体侧面就比较合适,但不要超过身体后方的最远点,稍前一点。从目前情况看,在这

6、一点击球,可能更容易发挥手臂挥动的加速度,因为此时力臂最长,容易发力。拉前冲弧圈球的击球时间在下降初期,因为高点期很难把握,时间太短,并且借力也有一定的问题。 拉加转弧圈球的击球时间在下降期。这时有较长的时间摩擦,制造弧线。再说说用力方向。总体上讲,拉球的用力方向是向前上方发力。但只记住右后下向前上发力是不够全 面的。从生物力学拍摄的连续图片的运作轨迹投影来看,拉球的手臂运动轨迹是向内倾斜的半弧线。实际 上是由右后下方向左前上方用力的过程。这一点从实践中优秀运动员肘部运动轨迹就可看出,它是一个由 内向外再向内的小半圆形。所以在学习拉球时,切记肘部不要前后移动,影响日后提高阶段的拉球质量。随势挥拍与还原球离开拍后,手臂还要继续挥动一段距离,我们把这一段叫做随势挥拍。其作用是缓解手臂发力运动 的惯性作用,对增加球的力量没有什么太大作用,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否则动作将不够连贯和自 然,影响协调性。有关还原的位置,要根据下一板球的击球情况来选择。如果采取单面连续拉,那么还原时的重心就要 偏向右侧,以节省下一板进攻的时间;如果准备采用两面进攻,重心则宜偏向中间,可随时向两边移动。 球拍置于开始时的位置腹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