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7个一级学科简介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6972424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3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东华大学7个一级学科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东华大学7个一级学科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东华大学7个一级学科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东华大学7个一级学科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华大学7个一级学科简介(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东华大学 7个一级学科简介学科代码一级学科名称学科英文名0703化学Chemistry0802机械工程Mechanical Engineering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0821纺织科学与工程Textil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化学一级学

2、科简介一、学科概况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及分子以上层次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能以及相 互转化的科学。化学在自然科学中位居基础核心地位,是包括生命、材料、能源、环境科学等其 它科学分支的重要科学基础。当今化学学科发展的主要动向:1)深化对结构(包括分子结构和分子聚集体系等)与性能关系的认识,以所需性 能为导向,设计、合成与组装目标化合物体系;2)深入研究化学反应机理,特别是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实现对化学微观过程的 人工控制,发展新型催化剂调控反应,进而设计绿色的化学过程;3)发展合成、分析、表征、测试的实验和理论新方法,并依靠计算机技术使各种 信息更加灵敏可靠;4)加强化学与物理、材料、生命

3、、信息、能源、环境等科学的交叉与合作,促进 互相渗透,共同发展。二、学科范围1、无机化学(Inorganic Chemistry )无机化学是研究各种无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反应和应用的科学,是 历史最悠久的化学分支学科。随着化学及其它学科的发展以及实验手段的进步,特别 是量子力学、谱学技术和新的合成方法在无机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使宏观性质和反应 与微观结构相联系,无机化学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近年更进 一步集中在纳米尺度和介观层次。2、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 try) 分析化学是获得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现代分析化学的目标是要获取包括物质

4、结构、形态在内的全面信息,并解决诸如对微区、薄层、在线或在体和实时 等特殊要求的测定及分析测试的自动化及智能化。分析化学学科研究范围包括化学分析、光谱分析、电分析化学、色谱分析、波谱分析、生物化学分析、微纳结构分析及化学计量学等。3、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应用以及有 关理论的科学。有机化学揭示构成物质世界的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分子中各 原子间键合的本质以及它们相互转化的规律,并设计合成大量具有特定性质的有机分 子。有机化学可以看作是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学。今天,有机化学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是:与生命科学

5、、材料科学及环境科学密切结 合;分子识别和分子设计正在渗透到有机化学的各领域;继续在新药和光电材料的开 发中起主导作用。有机化学的学科研究范围包括物理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天然有机化学、元 素有机和金属有机化学、有机超分子化学、有机分析、生物有机化学、应用有机化学 等。4、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物理化学利用数学、物理学等基础科学的理论及其提供的实验手段,研究化学科 学中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化学体系行为最一般的宏观、微观规律和理论。物理化学的学科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化学反应能否进行和进行的程度;化学反应 的速率和机理;分子及其聚集态的结构和性能间关系。这些规律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中 形成了众多的三级

6、学科,如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溶液化学、电化学、光化学、 胶体与界面化学、催化化学等;在深入到分子水平研究化学问题时,形成了结构化学 量子化学和计算化学等三级学科;与一些相关学科的相互渗透和交叉,又形成了一些 边缘学科,如环境化学、材料化学、纳米化学等。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Polymer Chemistry and Physics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是以高分子为基本研究对象的交叉学科,是高分子科学的基础。 它与现代物理学有着更加深刻的亲缘关系,其发展更加依赖于化学和物理学的进步。 高分子科学与人类文明和物质生活的进步有着最密切的关系,其物质产品已成为美好 生活的基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合

7、成、聚合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高活性聚合反应催化剂 或引发体系、结构可控聚合、高分子改性或功能化、高分子反应、天然高分子、精细 高分子、功能高分子、液晶高分子、超分子聚合物等。高分子物理:高分子链结构、 高分子溶液与凝聚态结构、高分子多相体系、高分子相变行为、高分子流变学、高分子合金与共混、高分子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力学与物理性能、高分子结构与性能的 关系等。6、化学生物学(Chemical Biology)化学生物学是研究生命过程的分子科学,即以化学物质为基本单元,应用化学的 原理、方法和手段探索生物体内的分子事件及其相互作用网络,在亚分子水平上研究 复杂生命现象,揭示生命起源及运动的化学本

8、质,发展生命调控的化学方法,提供生 命研究的化学生物技术。化学生物学对创新药物研究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正在改 变现有的药物研究与开发的模式。化学生物学对生命现象的研究,更加注重认识生命的动态化学性质和运动规律, 注重化学物质、包括外源性化学物质 (如药物)对生命运动的影响和调控,注重新的化 学技术和方法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注重认识生命起源的分子基础,注重影响生命运 动及信息传递的化学物质的控制及创造。其学科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化学遗传学、天然产物化学、生物活性导向的有机合 成化学、核酸化学、糖化学、蛋白质化学、金属离子的生物医学功能和调控、生物医 学分析、生命影像化学、合成生物学、生物体系分子

9、动态学、生命起源化学、表观遗 传学等。其课程设置有:化学生物学导论、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免疫学、 生物化学、生物信息学、生物无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分析化 学、化学遗传学、表观遗传学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简介一、学科概况机械工程研究和解决各类机械产品在设计、制造、运行和维护的理论和技术问题 的应用学科。基本任务是研制满足人类生活、生产和科研活动需求的产品和装置,并不 断提供设计和制造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工艺,是发现规律、改造世界的强有力工具从石器时代制造简单手工工具到现代的智能机械,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 业革命到当前的信息革命,人类的生产实践和科研活动同机械工程学

10、科有密切关系。 机械设计、机械制造与机械电子的理论和技术发展一直是制造业的重要支撑:蒸汽机 的发明,人类进入了铁道交流时代;公差互换性等理论,带来了福特汽车大规模生产 的时代。建立在牛顿力学基础上的机械工程学科经历数百年辉煌以后,其内涵已经或正在 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近年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相融合,带来了数字化制造时代。 科学技术特别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纳米等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制造科技带来 了深刻的变化,微纳制造、生物制造、智能制造、超长制造、绿色制造、制造服务等 成为当今制造技术发展的趋势。二、学科内涵机械工程学科以数学、物理学、化学等为基础,以力学、工程图学、机械学、材 料学、电工电

11、子技术、测量与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等为支撑,研究机械设计、制造工 艺和系统、机电控制等理论和技术。三、学科范围机械工程学科主要包括 5 个研究方向:1、机械设计及理论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产品和装备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 方式等进行构思、创新和分析优化。机械设计是决定机械产品的功能与性能最主要的 因素之一,其任务就是研究、设计和发展机械产品及其结构,并表达为制造依据或数 据描述。机械设计及理论主要研究:1) 机械设计的理论与方法2) 机构学3)摩擦学、润滑与密封理论4)机械强度与可靠性理论5)机械振动与机械动力学6)光机电一体化设计7)机械产品的性能分析与测试技术8)机械产品的节

12、能技术与工业设计9)精度设计与保持技术10)专业机械的工作原理与构造2、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研究机械制造理论与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学科。着重研究高 效、节能、绿色、智能地制造出符合设计要求,并提升用户价值的产品所涉及的各种 先进制造理论、方法、技术、工艺、装备与系统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包括机 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先进制造技术、应用力学、自动控制理论和技术、电工电 子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传感与测量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基础理论 和方法。机械制造学科主要研究:1) 切削原理与加工工艺2) 精密制造技术与精密机械3) 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一体化4) 集成制造系统

13、5) 智能制造技术6) 绿色制造技术7) 微纳制造技术8) 生物制造与仿生制造9) 机械状态监测与控制10) 机械产品质量保证及服役安全控制3、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是机械工程与电子工程的集成,是采用机械、电气、自动控制、计 算机、电子等多学科的方法对机械产品、系统与装备进行设计和制造的一种集成技术 是一门交叉学科。机械电子工程学科主要研究:1) 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2) 流体传动与控制3) 现代机电控制技术4) 传感与测量技术5) 机器人技术6) 机电系统设计与仿真7) 机电系统动力学与控制8) 机电产品与装备故障诊断4、车辆工程车辆工程是研究各类动力驱动陆上运动车辆的基本理论、设计和制

14、造技术的工程 学科。它综合应用力学、机械设计、电子与信息、计算机与控制、能源与化工等理论 和技术。基础理论包括工业设计和设计方法学、机械动力学、制造系统工程、机械电 子学、热力学、流体力学等基础理论和方法。车辆工程主要研究:1) 车辆总体技术9) 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分析与设计10) 车身设计与制造11) 车辆轻量化技术12) 节能与新能源车辆技术13) 车辆动力特性与控制技术14) 车辆安全与检测技术15) 车辆排放技术16) 汽车电子技术5、微机电工程是研究具有微纳米尺度特征的功能器件与系统的设计、制造与性能表征的一门学 科。包括设计与制造基础理论,微电子学、微流体、传热传质理论、微光学、材料

15、学 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理论和方法。微机电工程主要研究:1) 微器件原理与设计2) 微纳制造工艺3) 微纳制造装备4) 微纳测量与表征5) 微流体力学6) 微纳器件性能与可靠性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简介一、学科概况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研究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加工、性质、使用性能等 要素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并研究材料与构建的生产过程及其技术,制成具有 一定使用性能和经济价值的材料及构建的学科。材料是具有一定性能,可用于制作器件、构件、工具、装置、物品的物质。在人 类历史上,人们将石器、青铜器、铁器等当时的主导材料作为时代标志;在近代,钢 铁材料的发展对于西方工业革命进程起了决定性

16、的作用;半导体材料的发展把人类带 入了信息时代。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发展推动了对物质结构、物性和 材料本质的研究和了解;冶金学、金属学、陶瓷学、高分子科学等的发展推动了对材 料的制备、结构、性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 料等各类材料具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学科基础、学科内涵、研究方法与研究设备;同时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客观上需要对各类材料的全面了解和研究。材料是冶金、机械、化工、建筑、信息、能源、航天航空等工业的支撑,是社会 发展与技术进步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随着社会和科技进步,生物材料、信息材料、能源材料、智能材料及生态环境材 料等将成为材料研

17、究的重要领域。展望未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方向将是: 实现微结构不同层次上的材料设计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新材料开发;材料的复合化、低 维化、智能化和结构材料一功能材料一体化设计与制备技术;材料加工过程的自动化、 集成化等。要特别注意研究和解决有关材料的质量和工程问题,不断挖掘传统材料的 潜力。二、学科内涵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属于工学门类的一级学科。材料的成分与组织结构、性能、 工艺和使用性能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要素。根据材料的组成结构,可分为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根据材料的性能特征,又可分为以力学性 能为其应用基础的结构材料和以物理及化学性能为其应用基础的功能材料

18、两大类。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分5个研究方向:1、材料物理与化学以数学和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从电子、原子、分子等多层次上研究材 料的物理、化学行为与规律,致力于先进材料与器件的开发研究。2、材料学研究材料组成、结构、工艺、性质和使用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致力于材料的性 能优化、工艺优化以及材料的开发与合理应用。3、材料加工工程侧重于研究控制材料的内部组织结构,经济、优质、高效的加工技术以及相应的 设备与自动化控制问题。4、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研究高分子材料制备、结构、性能、成型、服役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为高分子 材料的设计、制造、使用及循环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高分子新材料、新工艺、新装 备的

19、开发提供理论基础。5、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侧重于产品或材料生命周期评价,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性评价,再生资 源的回收利用研究。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简介一、学科概况控制科学与工程是研究系统与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自 动化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减轻了人类劳动,降低了原材料和能源消耗, 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社会财富。从航空航天到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从先进制造到供应链管理,从智能交通到楼宇 自动化,从医疗仪器到家庭服务,自动化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使我们的生 活变得更加美好。自动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网络技术赋予控制

20、科学与工程学科新的内涵,使其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增强了学科所 涉及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既给学科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获得了前所 未有的发展机遇。二、学科内涵控制科学与工程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各行业的系统与控制共性问 题为动力,研究在一定目标或指标体系下,如何建立系统模型,如何分析系统的特性 和行为,特别是动态行为,系统内部之间、系统与环境的关系,采取何种控制与决策本学科研究方法包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实验与仿真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信息获取与利用相结合,系统认知与优化相结合,科学分析与工 程实践相结合,解决工程控制问题与凝练控制科学理论相结合,事实性、概

21、念性、程 序性知识学习、分析与评价和创造性高层次认知能力相结合等。三、学科范围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包括 7个研究方向,分别是:(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3)系统工程(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5)导航、制导与控制(6)生物信息学(7)建模仿真理论与技术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简介一、学科概况十九世纪,西欧和北美各国先后完成产业革命,出现纺织大工业生产,纺织学科 开始形成,并在纤维尺度上研究植物纤维、动物纤维的性状和特征,探索纱线、织物 等纤维集合体的制备加工工艺和加工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力学等问题。二十世纪中,随着纺织生产进一步扩大,纺织机械不断改善,纤维的物理和化学

22、加工机理形成体系,通过合成方法制造化学纤维的技术突破,合成染料和加工溶剂、 助剂生产的进步,学科内涵不断深化。纤维原料合成和纺丝技术的发展,使学科内容 开始深入到高分子材料领域,从分子水平上讨论纤维的结构、性能和加工方法。纤维 资源短缺问题的提出,使学科不仅关注新纤维资源的获取,更强调对纤维资源的保护 与生态循环。纺织品在服装外其他产业领域应用价值的发现,不断地提出新的科学和 工程问题。创意产业的兴起,使设计和艺术成为学科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由于材料科学的进展和新纤维材料的涌现、纳米、信息、生物等科技的 迅猛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集成化生产系统的普遍实施,纺织品 的功能和创意设

23、计密切结合,使纺织学科的内涵及外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纺织学科不仅要解答纺织工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出的科学和技术问题,例如, 纤维资源的发现和配置,纤维品制造和消费全周期的二氧化碳排放等;也需要为其他 领域在应用纤维及纤维集合体材料中所面临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例如,航空航天领 域的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制造和性能体现,生物医学领域人造器官的替代和性能评价等。 二、学科内涵1. 研究对象纺织学科的研究对象为纤维和纤维集合体,研究纤维形态、结构与性能、成形工 艺与设备、纤维制品的功能及性能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和规律。2. 理论主要理论包括:以纤维为基本形态、具有多尺度、多组分、多物质作用为特征的 纺织材料科

24、学,纤维及其集合体材料制造过程的控制理论与技术,以纤维制品性能和 功能为目的、可持续发展为取向的纺织品加工理论和技术,以人文艺术与科学技术相 融合的现代设计理论和技术,纺织领域的科学、技术、工程、管理等集成理论,纺织工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论等。3. 知识基础纺织学科的知识基础由四个部分组成:1)系统揭示纤维及纤维集合体的组成结构、 形态特征、相互作用、性能演变及其规律的纺织材料科学;2)涵盖整个生产链和全生 命周期调控的纤维制品工程学;3)兼顾技术和人文属性、艺术和功能统一的纺织品设 计学;4)以及从设计、制造到销售、集成信息、经济、社会等要素的纺织管理学。 三、学科范围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

25、下设六个研究方向:1. 纺织材料研究纤维的化学结构、聚集态结构和形态结构,纤维的化学、物理、生物性质及 尺度效应,纤维集合体的几何结构和分形特征及其力学和物理行为等,揭示纺织材料 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为指导纤维及其集合体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基础知识。在此 基础上,还研究成纤高聚物的设计、合成和成形加工,纤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纤维 的改性,以及以纤维为主要组分的复合材料等。运用基础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尤其是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纤维成形加工理论、仿生学、弹性和非连续介质材料力学、统计 学及精密仪器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进行研究。2. 纺织设计研究纤维制品的结构形成机理、色彩表现、人文地域属性、视触觉

26、特征等,从原 料、工艺、织物结构等环节,将技术和人文属性相结合,探索纤维制品的评价和开发 技术。现代纺织设计包括:纺织品动静态三维效果模拟与仿真,人体-服装-环境交互 的仿真与建模,纺织品外观设计中的虚拟现实技术,以及人机交互式产品开发等。采 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数学建模和数值模拟、计算机辅助设计、数理统计、生理、心理 学实验、问卷或其他调研方法等。3. 纺织工程主要涉及纱线、机织物和针织物的加工工艺过程,是纤维与纤维集合体由原材料 状态向制品状态转换的必经阶段的学科,是研究纤维制品的制备方法、制造装备以及 产品质量控制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与规律的一门学科。学科范围包括:纤维制品的成 形理论、加工

27、工艺、关键部件与装备、加工过程的监控、检测、预测和产品质量控制 等。力学分析、数学建模和数值模拟、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是基本的研究方法。4.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通过以化学处理为主的工艺过程,赋予纤维及制品所期望的性能或功能。学科范 围包括纤维及其制品的染整工艺、原理、性能检测等要素及其相互间关系和规律。通 过探索纤维及其制品的化学物理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发展染整工艺和技术,开发 和应用纺织化学品。染整加工是纺织产业链中耗水、耗能突出的过程,节能与减排是 当前学科关注的焦点,印染清洁生产与环境保护技术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内容。本学 科运用基础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特别是实验化学、实验物理学、实验工艺学

28、、现代仪 器分析等领域的基本方法和理论来进行研究。5. 服装设计与工程研究服装设计、服装工程技术、服装经营管理、服饰品牌文化及其相互关系和规 律的一门学科。通过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工程与艺术、技术与创意等领域的跨界融 合,开展服装材料开发与应用、造型与结构设计,以及工艺技术与生产管理、品牌营 销与服饰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工程技术理论和方法、理论分析与测试、市场调 查、设计艺术分析、文献考证以及考察是基本的研究方法。6.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主要涉及通过非织造方法制备纤维集合体的工艺过程。研究非织造均质成形体系 中的聚合物挤压、干法、湿法成形理论,机械缠结、化学粘合与热熔固结等非织造成 形技术与

29、关键装备,以及非织造产品设计原理与方法,应用与性能评价。运用基础学 科的理论和方法,尤其是数学、力学、统计学及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进行研 究。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简介一、学科概况环境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及其调控的学科,主要研究人类 - 环境系统的发展规律,调控二者之间的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过程,寻求解决环境 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人类-环境系统的协调和持续发展。环境科学与工程下含环境科学与和环境工程两个研究方向。其中,环境科学涉及 环境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主要研究环境演化规律、揭示人类 活动同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探索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的

30、途径与方法。环 境工程则涉及环境领域里的工程和技术问题,主要研究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 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噪声控制,以及光、热、放射性和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治等。 二、学科内涵1、研究对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明显的问题导向型特征,学科的研究对象随着不同阶段 出现的环境问题特征而发生变迁。现阶段我国的环境问题及其研究呈现如下几种新的趋势: 1)从重视污染的末端 治理技术到建立多污染物的多种手段的综合防治思路;2)从单个污染物控制到多污染 物多介质复合作用机理以及协同控制技术;3)从强调工业点源治理到重视农村面源控 制;从突出城市污染控制到进行流域与区域的整体污染控制;4)从重视国家层面的污

31、 染控制到全球层面的污染机理与控制;5)从强化污染控制的科学与技术手段到建立循 环经济与低碳经济;6)从在环境领域解决环境问题到构建从本质上改变人类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乃至生存方式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等等。2、理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理论体系包括环境自然科学、环境技术科学、环境工程科 学以及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根据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多个领域的现有研究进展, 结合我国环境问题的阶段性与复杂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主要理论包括:多污染 物多介质作用机理以及协同控制理论;污染的健康、生态、气候效应理论;污染的产 生、预防、控制与再资源化的全过程控制理论与技术;环境领域的科学、技术、工程 与管理等集成

32、理论;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理论等3、知识基础随着对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不断加强,本学科在系统科学 的基础上,形成了三大知识基础,即系统揭示环境问题特征、形成、演变及其效应的 环境科学,涵盖环境要素全生命周期调控的环境工程学,以及信息-经济-社会-法律等 综合集成的环境管理学。环境学原理和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必备的入 门知识,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地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监测学、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管理学、环境法学、环境经济学、环境规划学、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控制 技术、土壤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物理性污染控制技术等是环境科 学与工程学科的专业基

33、础,环境科学(含环境管理学)和环境工程学在知识体系的构 建上根据各自专业的内涵又有所侧重。重要的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高度注重系统 分析与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能力培养,即独立获取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以及创新 能力。除本学科的知识发展之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也使得环境科学与工程 的知识基础不断拓展和深化。总体来说这些知识基础包括四大类: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数学、化学、物理、生物、地学、生态学与医学等)、工程科学基础知识(工程机械 与土木建筑等)、技术科学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与材料科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知识(经济学、社会学、法学与管理学等)。4. 研究方法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在认识和解

34、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在构建自身理论体系的同 时,学科的研究方法论也不断发展和完善,概括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方法学:1)复杂环境体系分析方法论环境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动态变化的复杂体系,具有多物质、多界面、多过程、 多机制、多效应的特征,无法简单地采用单一要素、单一过程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必须建立复杂环境体系的方法论。首先运用多学科视野对环境问题发生的多种原因进 行全面、准确的定性描述,然后运用多学科方法对其进行半定量、定量的分析,最后 运用多种手段将科学研究与社会决策进行整合以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2)环境质量系统控制方法环境质量是人与环境和谐的核心问题,需要建立以“基准标准监测评价 控制管

35、理”等内容为核心的环境质量全过程系统控制方法,主要包括研究环境基准 与环境质量标准、建立环境监测方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构建多种控制技术与环境管理手段等。3)环境污染防治与资源化方法在系统分析环境中污染物来源与形态和含量的基础上,选取技术上可行和经济上 合理的处理与处置技术与工程等手段,将污染物进行隔离、分离并转化,最终实现污 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和资源化利用。三、学科范围1、环境科学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及其调控的科学, 是基于传统自然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 学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具有问题导向型、综合交叉型和社会应用型等三大基 本特征,主要任务是研究环境演化规律、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系统

36、的相互作用关 系以及探索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的途径与方法。环境科学充分借鉴自然科学、技术科 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原理与方法,在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环境科学特色的理论 与方法体系,为协调经济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支持。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涉及环境领域里的科学、技术与管理问题,包括环境自然科学、环境技术科学与环境 人文社会科学。2、环境工程主要涉及环境领域里的工程问题,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地学等传统学科原 理和方法的基础上,运用给排水工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卫生工程等技术原理和 手段,来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以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 展。研究内容包括大气污染防治工程

37、、水污染防治工程、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噪 声控制,以及光、热、放射性和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治和环境系统工程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简介一、学科概况是以人类社会组织管理活动客观规律及其应用为研究对象,是一门跨自然科学、 工程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其发展趋势是:面向经济与商业社会中更加 复杂的系统科学与管理决策问题,研究其基本理论和规律、求解方法以及管理技术。 理论方面主要从哲学与数学的再认知角度,研究管理科学的普适性、内在关联性和演 化动力性等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方面主要综合信息技术与优化方法,研究组织运作 与资源配置及其效率和效益的评价与决策、适应内外环境的体制与模式的选择与优化;

38、研究途径方面主要运用现代的科学研究方法、技术手段和实验环境,针对更加错综复 杂和快速发展的决策行为和管理世界问题,解释和发现社会与经济发展演变的客观规 律。二、学科内涵1、研究对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了实现管理目标,应用工程技术学科、数理科学和人文社 会科学等知识,对各种管理问题进行设计、评价、决策、改进、实施和控制。涉及的 研究领域主要有管理运筹与优化、信息技术与管理、对策理论及技术、知识管理、供 应链管理、决策理论与技术、工业工程、金融工程、管理系统工程、管理复杂性、预 测理论与技术、管理科学思想与管理理论、风险管理、评估理论与方法、数量经济理 论与方法、服务管理技术、应急管理理论与方法、

39、技术与创新管理、电子商务技术等2、基础理论知识管理科学与工程是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交叉融 合而形成的综合学科。数学、统计学、行为科学、系统科学、技术科学、认知科学是 该学科的理论知识基础。数学主要涉及概率论、运筹学和计算数学等;统计学主要涉 及应用统计、随机过程、贝叶斯推断、预测等;行为科学主要涉及经济学、社会学、 心理学以及领导学等;系统科学主要涉及系统论、控制论、耗散结构理论、协调论等 技术科学主要涉及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工业技术等;认知科学主要涉及脑神经科 学、决策行为学等。3、研究方法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理性思维与数量思维结合,主要运用数学建模、数理统计分析、

40、 实验、计算仿真、实际调研等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管理活动和各种现象的规律,给出 管理问题的量化分析结果。三、学科范围1、管理科学管理科学是应用逻辑推理、定量分析、实证研究等科学方法,为研究和解决各类 管理问题提供基础理论、方法与技术支撑的学科。包括管理科学和管理思想史,一般 管理理论与研究方法论,优化理论与方法,决策理论与方法,对策理论与方法,评价 理论与方法,预测理论与方法,数量经济理论与方法,管理系统分析与仿真,风险管 理技术与方法等研究领域。2、管理系统工程管理系统工程是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经济学、数学,以及信息技术及 方法,揭示各类复杂社会经济系统和工程系统的规律,设计、运行和管

41、理各类复杂社 会经济系统和工程系统的基本理论、管理技术及方法的学科。它是以复杂系统科学和 管理科学为基础,以多学科知识为支撑,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技术,进行各类社会经济 系统和工程系统中的科学决策,以及管理实践中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主要领域是系统 分析与建模、综合集成、仿真、复杂管理系统维护等。3、工业工程工业工程是研究生产和服务系统有效、经济、安全和协调运作的理论与方法的学 科,从系统、集成和创新的视角,对制造业、服务业等企业或组织中的实际管理和工 程问题进行定量的分析、优化与设计,以达到系统在效率、效益和质量方面的目标, 并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主要包括:(1)现代工业工程理论与应用:工业工程基础

42、理 论方法、先进制造技术等;(2)运筹学与系统工程:数学规划、排队理论、库存理论 系统仿真、系统评价、马尔科夫决策、应急管理等;(3)生产运作与服务管理:各种 生产与服务系统的分析、设计与运行、服务管理、项目管理;(4)人因工程:生理工 效学、心理工效学和组织工效学等;(5)质量管理与可靠性;(6)物流与供应链管理。4、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是研究企业和组织中的现代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维护管理和评价先进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数据资源的开发应用、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工程技术和行为科学相结合的 研究手段,研究并解决各类组织中的信息

43、系统与技术开发应用、数据资源的开发应用、 信息管理等问题。主要内容包括(1)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信息系统分 析与设计等;(2)信息系统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互联网与电子商务、 知识管理系统;(3)数据资源的开发应用:数据挖掘、商务智能等;(4)组织中的信 息管理:信息系统价值评价、信息系统安全与维护、信息系统外包等。研究领域可以 分为:信息系统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与知识管理系统、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等。5、工程管理是对大型工程项目进行统筹系统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提供理论 方法和技术支撑的学科。通过对工程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和求解,解决工程建设领域的 项目决策和全

44、过程管理问题,并为决策者选择方案提供定量依据。具体内容:(1)工 程投融资决策与评价方法,(2)工程统筹规划理论与方法,(3)工程项目治理及分 包管理,(4)工程招标控制理论与方法,(5)工程的风险与安全管理,(6)工程集 成控制技术,(7)工程环境与生态技术,(8)工程信息管理技术。研究领域:工程 资源统筹规划管理、项目管理、工程投融资和工程技术管理等。6、服务科学与工程是研究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律、服务系统设计理论、管理技术及方法的一门学科。 侧重研究现代服务管理系统理论、服务创新设计、服务需求管理、响应能力管理、运 作管理的支持技术与应用等。具体研究内容:信息不对称服务优化技术、服务关系、

45、服务质量、服务创新、服务外包、服务信息共享、服务绩效、服务预测与评估、服务 效果及风险等。研究领域:金融工程、交通运输服务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服务 信息工程等。7、社会管理工程是协调各行为主体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 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的实践性学科。主要围绕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 的重大问题、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利用风险分析与预测、决策和评估、复杂科学等 理论和方法进行数学建模与仿真,为不同行为主体决策提供依据。研究领域:事故管 理、劳动保护管理、环境及卫生管理、减灾防灾预案、危机管理等。8、管理心理与行为科学是通过借鉴自然科学的实验或观察等定量研

46、究方法以及社会科学的深度访谈或文 献追踪等质性研究方法来研究生产和工作环境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从而提高组织 生产和工作效率的一门学科。(1)按研究层级来分,可以研究组织个体层面(如人体 动机),群体层面(如群体动力学),组织层面(如组织文化与变革);(2)按研究对象 来分,主要是根据组织管理研究的对象特征来区分,如组织中领导者的心理与行为, 组织中被领导者的心理与行为,组织外部客户(如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等;(3)按 研究领域来分,主要是看其研究主要侧重的领域,如组织生产管理中的劳动者的心理 与行为规律,组织营销过程中营销对象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组织领导过程中领导与被 领导者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等

47、。9、电子商务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交叉学科。电子商务是指在全球各 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利用开放的互联网和其他信息技术实现买卖双方进行的各 种商贸、交易、信息服务和金融等活动的新型商业模式。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互联 网等信息技术和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利用设计科学、理论建模和实 证研究的方法,研究基于网络环境下各种商务活动及其相关综合服务活动实现的支撑 平台技术和商务模式规律。10、科技与创新管理涉及技术实施过程的管理和整个创新过程链的管理。它涉及从创意产生、研究、 开发到技术/发明的商业化整个创新过程。创新活动不仅包括技术活动,研发活动,而 且也包括与这些活动相关的组织管理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创新,以及以技术创新为基 础的商业模式创新。它综合运用创新经济学、创新系统学、技术战略、集成创新项目 管理等管理理论与管理技术,从国家技术系统宏观管理、产业政策与技术政策、产业 技术战略到企业技术与创新项目管理、集成管理、创新战略和创新模式等需求出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