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ppt-讲课.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6967393 上传时间:2020-11-05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1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寡人之于国也-ppt-讲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寡人之于国也-ppt-讲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寡人之于国也-ppt-讲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资源描述:

《寡人之于国也-ppt-讲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寡人之于国也-ppt-讲课.ppt(4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寡 人 之 于 国 也 孟 子 孟子 (约前 372前 289 ) 走 近 作 者 孟子名 ,字 时期邹国人,儒 家学派代表人,后人 把他与孔子合称 并尊称他为 , 孟子 是记录孟子 、 思想及其言行的一部 著作。 轲 子舆 战国 孔孟 亚圣 仁政 民贵君轻 子不学,断机杼。 昔孟母,择邻处; 童 年 孟 子 长 大 后 , 被 孔 子 的 儒 家 思 想 所 吸 引 , 于 是 决 定 离 开 邹 国 到 孔 子 的 家 乡 鲁 国 深 造 , 其 老 师 正 是 孔 子 的 孙 子 子 思 的 徒 弟 。 通 过 学 习 , 孟 子 认 为 孔 子 是 有 人 类 以 来 最 伟 大 的人

2、,于 是 他 立 志 发 展 孔 子 的 思 想。 孟子的仁政思想 一、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事故得乎丘民而为天 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下 二、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 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三、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孟子 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 , 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 语录体 著作 , 共 7篇 ,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 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与 论语 相 比,初具论说文的特征。 它篇幅较

3、长 ,内容也更具体 ,描 绘也更细致。 孟子 比喻准 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 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儒 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 乱世的哲思 南宋 朱熹 将 大学 、 中庸 、 论语 、 孟子 四部儒家经典合为 四 书 。 老 吾 老 以 及 人 之 老 幼 吾 幼 以 及 人 之 幼 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 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斯 人 也 , 必 先 苦 其 心 志 , 劳 其 筋 骨 , 饿 其 体 肤 空 乏 其 身 , 行 拂 乱 其 所 为 , 所 以 动 心 忍 性 , 增 益 其 所 不 能 。 时代背景: 孟子是在梁惠王 35年 ( 前 335年 ) 应邀来到魏国的

4、。 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 , 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 遭到一连串的失败 , 又畏秦之甚 , 于 31年 ( 前 339) 将首 都从安邑 ( 今山西夏县西北 ) 迁至大梁 ( 今河南开封 ) , 盂子到来时 , 梁惠王曾对他说: “ 寡人不佞 , 兵三折于 外 , 太子虏 , 上将死 , 国以空虚 , 以羞先君宗庙社稷 , 寡人甚丑之 。 叟不远千里 , 辱幸至敝邑之廷 , 将何以利 吾国 ? ” ( 引自 史记 魏世家 )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 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 。 读准下列字音 王 好 ( )战 ho 弃甲 曳 ( )兵 y 数 ( ) 罟 ( )不入 洿 ( )池 w 衣 ( )

5、 帛 ( ) 鸡 豚 ( )狗 彘 ( )之 畜 ( ) tn zh 庠 ( )序 xin 饿 莩 ( ) pio y c b 然而不 王 ( )者 wn x 移其 粟 ( )于河内 s 申之以孝 悌 ( ) t 梁惠王曰 : 寡人 之 于 国 也,尽心 焉耳矣 。 河内凶 , 则 移 其 民 于 河东 , 移其 粟 于河内;河东凶亦 然 。 荒年 对于 主谓取独 语气词连用 翻译 : 梁惠王说: “ 我对于国家,尽了心 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百姓 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 河东遇到饥荒也这样。 我 就 到 指粮食 这样 结合注释, 疏通语句 那里 迁移 百姓 国家 察

6、 邻国 之 政 ,无 如 寡人 之 用心 者 。邻国 之民不 加 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像 政治 的 更加 考察 翻译 : 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用心的。 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加少,我的百姓没有更 加多,这是为什么呢 ? 结合注释, 疏通语句 主谓取读 的人 民不加多,何也? 第一段中梁惠王的困惑是什么? 思考:作为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梁惠王见到孟子, 不问治国之略而首先问关于“民”的问题? 因此, 谁能问鼎天下? 人口问题在权力的天平上是 十分重要的砝码。在冷兵器时代,谁拥有了大量的人口, 谁就拥有大量的土地耕种者,谁就拥有大量的兵源,谁就 能够富国强兵。 所以,梁惠王迫不及待地问到了人口问

7、题。 背景 :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 互相攻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这就造成了兵源 缺乏。劳动力不足,是个十分突出的现象。 王 好 战,请 以 战 喻 。 填然 鼓 之 ,兵刃 既 接 , 弃 甲 曳 兵 而 走 。 或 百步 而后 止 , 或五十步而后止 。 以 五十步笑百步 , 则 何如 ? 已经 抛弃 咚咚地 用 击鼓 翻译 : “ 大王喜欢战争,请(让我)用战争做比喻 吧。咚咚地击鼓 ,( 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抛弃铠 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止, 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止。凭自己只跑了五

8、十 步而嘲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么怎么样呢 ? 喜欢 铠甲 拖 兵器 凭 结合注释,疏通语句 音节助词 表修饰 有的人 然后 逃跑 那么 停止 比喻 曰 : 不可 , 直 不百步 耳 , 是 亦走 也 。 曰 : 王 如 知此 , 则 无 望民 之 多 于 邻国也 。 代词 :这 翻译 : ( 梁惠王)说: “ 不可以。只是没 有(跑)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 孟子 ) 说 : “ 大王如果知道这个道理 , 就不要指望 ( 自己的 ) 百姓比邻国多了 。 只是 就 助词 结合注释, 疏通语句 罢了 比 通 “ 毋 ” 如果 判断句 表判断 介宾短语 后置 孟子听了梁惠王的话,为什么不直接阐

9、明意见? 如果直接说出真心话,梁惠王肯定会不高兴,导致谈话无法进行, 这样他的政治主张也就无法实现,所以这时就需要注意讲话的策略。 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 用梁惠王熟悉的示例 “战” 设喻,便于启发对方,使对方更容易接受。 。 “王好战,请以战喻。” 这是总说,然会举出逃兵“弃甲曳兵而走”的两种情况,根据败逃距离的 远近,提出“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的反问,进一步诱使对方在不知不 觉中说出否定自己论点的话:“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最后以 子之矛攻子之盾转入正题:“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余邻国也。”说明 了梁惠王的“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之举和邻国统治者的治国没有什么本 质

10、区别。只是形式上的不同。 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梁惠王自以为自己对于国较他国国君尽心, 自己的政策比邻国好,邻国之民会自动投奔他。 可是,邻国之民不见少,自己的国民不见增多。 因为他的目的在于增兵,老百姓看穿了他,又怎 会来送死呢? 孟子以临阵脱逃为喻,或百步而后止,或 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风趣 地说明,魏国的移民移粟政策和邻国相差无几, 本质上讲都是虐民暴政,所以不必希望民之多于 邻国。本体和喻体的贴切,使孟子的比喻充满了 逻辑的力量。 寡人之于学习也 寡人之于学习也,尽心焉而矣。物理差,则移 其心于数学,移其力于英语;化学差亦然。察同桌 之学习,无如寡人之用心

11、者。同桌之分不加少,寡 人之分不加多,何也?” 同桌对曰:“君好睡,请以睡喻。周公召之, 昏昏欲睡,弃笔曳书而倒。或半节而后醒,或整节 而后醒。以半节笑整节,则何如?”曰:“不可, 直不整节耳,是亦睡也。”曰 :“君如知此,则无望 分多于同桌也。” 不 违 农时,谷不可 胜 食也。 数罟 不入 洿池 ,鱼鳖不可胜 食也。斧斤 以 时入 山林,材木不可胜 用也。谷与鱼鳖不 可胜食,材木不可 胜用, 是 使民 养生 丧死 无憾也。 养生 丧死 无憾, 王道 之 始也。 违: 违背,耽误。 胜: 尽,完。 数( c) : 密。 罟( g) : 网。 洿( w)池: 池塘。 生: 活着的人。 丧( s

12、ng) : 埋葬,办 丧事。 养生:供养活着的人 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 事 王道: 为王之道,即以 仁义治天下(施行仁 政),这是儒家的政治 主张。 不违农时 数罟不入 斧斤以时 结果 孟子认为应如何实行仁政呢 ? 提出了那 些措施 , 有何结果呢 ? 谷 不可胜食 鱼鳖 不可胜食 林木 不可胜用 养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始 措施 效果 “ 五亩之宅, 树之 以 桑, 五十者可 以 衣帛 矣。鸡 豚 狗 彘之畜 , 无失 其时, 七十者可以 食 肉 矣; 树 :名 动,栽种; 之 :音节助词 树之以桑 :状语后置句 以 :介词,凭借 衣 : y,穿,名 动 帛 :丝织品 ; 豚 :小猪 ; 彘 :

13、大猪; 之 :代词 ,复指; 畜 :动词 ,喂养 无 :通“毋”,不要 失 :错过; 食 :吃 百亩之田, 勿 夺 其时, 数口之家可 以无饥矣; 谨庠序 之教, 申 之以 孝悌 之 义 , 颁 白 者不 负戴 于 道路矣。 夺 :耽误 谨 :形 动,谨慎认真 从事 庠、序 :古代的学校 申 :反复陈述; 孝 :尊敬父母 悌 :敬爱兄长; 义 :道理 申之以孝悌之义 :状语 后置 颁 :通“斑” 负 :背着东西; 戴 :顶着东西 七十者衣 帛食肉, 黎民 不饥 不寒, 然 而 不 王 者, 未之有也 。 黎民 :老百姓 然 :这样 而 :表转折, 却 王 : wng,名 动 ,为王 ,统一 天

14、下 未之有也 :宾 语前置句 第 6段又提出了那些措施,设想了那些 结果? 措施 五亩 树之以桑 鸡豚 无失其时 百亩 勿夺其时 谨 . 申之以孝悌 不王者,未之有 也 -王道之成 孟子从 王道之始 和 王道之成 两方面详细阐述了 使民加多的办法,从 保民、教民 角度提出了七条措 施 效果 衣帛(五十) 食肉(七十) 无饥(黎民) 不负戴(颁白者) “ 狗彘 食 人 食 而不知 检 , 涂 有饿 莩 而 不知 发 。人 死, 则 曰: 非我也, 岁 也。 食 :第一个为动 词,吃;第二个 名词,食物 检 :约束; 涂 :通“途”, 道路; 莩 :饿死的人 发 :开仓赈济 岁 :年成 是 何 异

15、 于刺 人而杀之, 曰: 非我 也, 兵 也。 王无 罪 岁, 斯 天下之民 至焉 。 是 :这 异 :区别 兵 :武器 罪 :名 动,归 罪 斯 :那么,就 至 :到,归顺 焉 :语气词,了 第七段哪两句使用对比手法写出诸侯贵族和下层百姓的 不同情况 ,目的何在 ? “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诸侯贵族)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下层百姓) 一方面写出了社会的不平等,另一方面也写出 了梁惠王仍然不爱民 (从爱民角度写 )。 五十步笑百步 (比 喻) 民不加多 理想社会 否定梁惠王 的治国策略 不违农时 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 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 不可胜用也 (排比) 富 民 养 民 王道之始

16、教 民 五亩之宅 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 不负戴 于道路矣 统治者态度 否定 暴政 狗彘食人食 而不知检 节 俭 自 省 体 恤 百 姓 涂有饿莩 而不知发 (对比、比喻) 涂有饿莩 归罪于 年成不好 刺人而杀之 归罪于 武器 五十步 百步 梁惠王 其他王 王道之成 一、 (1)写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 疑问。 二、 (2-4)孟子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三、 (5-7)孟子阐述“仁政”具体内容, 即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文章思路 ( 1)数 1、 数 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 ( 几、若干 ) 2、则胜负之 数 ,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 国论 (命运) 3、扶苏以

17、数 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 shu 屡次) 4、 数 罟不入洿池 寡人之于国也 ( c 密、细密 ) 5、一词多义 或 A或 百步而后止 B天之行, 或 日 或 雨 有人 有时 解释重点虚词 寡人之 于 国 移其民 于 河东 无望民之多 于 邻国 颁白者不负戴 于 道路 是何异 于 刺人而杀之 对于 到 比 在 跟、与 ( 4)兵 1、非我也, 兵 也 寡人之于国也 (兵器) 2、穷 兵 黩武 成语 (战争) 3、必以长安君为质, 兵 乃出 触龙说赵太 后 (军队) 4、草木皆 兵 成语 (士兵 ) 4、 重点习惯句式 1、 或 或 译为“有的 有的 ” 例“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

18、止” 2、 直 耳 译为“只 罢了。” 例“直不百步耳” 3、 是 也 译为“这是 呀。” 例“是亦走也” 4、 是何异于 译为“这同 有什么区别 呢?” 例“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 也?” 5、 宾语前置句 例“ 未之有也 。” 孟子 的犀利、 庄子 的恣肆、 荀子 的浑厚和 韩非子 的峻峭,被称为 先秦散文的四大台柱。作为继孔子之后 最伟大的儒学大师,孟子论辩之术在气势、 声威、心理、思想、情感和技巧上,体现出 众多高超之处。在 本文中有以下特点 : 本文论辩艺术的高超之处: 其一 , 善于掌握说话对象的心理 ,长于诱导和 启发,始终争取主动,客观上形成了结构上的层层深 入与跌宕

19、生姿。 其二 , 准确运用比喻、排比、对偶手法 。东汉 赵岐 孟子题辞 中说: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 ,而意已独至。 孟子 全书 261章,其中 93章总 共使用比喻 159种。本文五十步笑百步明白晓畅 ,喻意深刻。排偶句式的运用,突出思想,深化感情 ,增强气势。本文第 3段的 3种措施和第 4段的 4种主张 ,全用排偶,使句式在整齐中具有参差之美,音调铿 锵有力,极富音乐性,强化了小农生产丰衣足食、安 居乐业的情景。 其三,层次分明 ,结构严谨 。本文 3个部分末尾 分别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既对各部分内容画龙点 睛,又强化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文章层层

20、递进,步步深入,环环相扣,浑然一体,凸显出孟 子论辩的雄浑、缜密、深沉的特质。 其四,语气逼真,接近口语,生动风趣 。 用现代观念评价孟子的主张 1、王道精神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 1)首先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 ( 2)加强文教德化,提高人民的精神修养 ( 3)统治者严以律己,不推卸责任 2、注意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不能滥砍滥伐,滥捕滥杀,更不能竭 泽而渔。 今天可作一些合理地引申: (1)人不能肆意役使自然,而是要尊重自然,通过与自然的交 往性互动,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双赢”。 ( 2)发展经济,振兴教育,加强教化,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双丰收,并形成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 家( 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 ) 舍( 卑幼亲属 ) 知识拓展 :古代表示谦虚的自称 帝 王: 一般人: 官 吏: 读书人: 老 人: 称妻子: 称亲属: 寡 (寡德之人 ) 、 愚、鄙、敝、仆 下官、末官、卑职 小生、晚生、不才 老朽、老夫、老汉、老身、老衲 拙荆、贱内 孤 (小国之君 )、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