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疫情及其防控(厦门培训班)精品PPT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6967232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7.8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登革热疫情及其防控(厦门培训班)精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登革热疫情及其防控(厦门培训班)精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登革热疫情及其防控(厦门培训班)精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资源描述:

《登革热疫情及其防控(厦门培训班)精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革热疫情及其防控(厦门培训班)精品PPT(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登革热及其防控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翁育伟2015.7.10 厦门登革热n 登革热p登革病毒引起的,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p以突然发热,骨骼、关节酸痛,皮疹等为特征p不同的临床表现形式(严重程度不同)登革热 Dengue Fever DF登革出血热 Dengue hemorrhagic fever DHF登革休克综合症 Dengue Shock Syndrome DSS病原学n 黄病毒科,黄病毒属p同属病毒还包括:乙脑病毒(JEV)西尼罗病毒(WNV)黄热病病毒(YFV)其他n 有4种血清型(DENV1-4)p第五种血清型?病原学登革病毒基因组结构及形态感染n 登革病毒通过伊蚊叮咬进入人体n

2、 感染主要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n 可以产生病毒血症n 感染后期:机体特异性免疫建立,病毒被清除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过程临床表现n 潜伏期:4-7天(3-14)n 主要临床表现:p发热:39-40,少数有双峰热p疼痛: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p皮疹:主要分布于四肢和头面部p面部、躯干等:潮红p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血小板减少n 部分病例可发展成为DHF或DSS严重临床表现及机制n ADE(Antibody dependent enhance)效应p初次感染后产生中和抗体p中和抗体对同型病毒有保护,对异型病毒部分保护p亚中和抗体可以促进病毒感染敏感细胞通过抗体Fc段和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p出血和休克的

3、原因:感染导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容物大量流失实验室检测与诊断n 登革热的实验室检测方法p病原学检测病毒分离:C6/36、BHK细胞等核酸检测:RT-PCR、qRT-PCR病毒抗原检测(NS1):ELISA、IC-stripp血清学检测IgM抗体:Mac-ELISA,IC-StripIgG抗体:Mac-ELISA,IC-Strip,中和实验方 法病毒分离、鉴定病毒RNA检测NS1抗原检测IgM 抗体IgG抗体优 点感染确诊;特异;能够对感染病毒进行血清分型感染确诊;灵敏、特异;可以确定血清型和基因型;24-48小时出结果感染确诊;操作简单;比病毒分离、RNA检测成本低感染确诊;成本低;

4、操作简单适宜于监测、暴发追踪、评价干预效果发病早期阳性,提示二次感染局 限 性需要急性期样品(发病5日内);需要经验和一定设施;费时1周以上;不能区分初次感染和二次感染;需要急性期样品(发病5日内);需要经验及昂贵仪器、试剂;不能区分初次感染和二次感染;可能由于污染导致假阳性;敏感性不如病毒分离或RNA检测;不能区分初次感染和二次感染;二次感染中IgM水平低;与其他病原体有交叉反应确诊需要双份血清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比较病程与检测方法初次感染初次感染再次感染再次感染Laboratory Diagnostic Options in a Patient with Suspected Dengue

5、Infection.Simmons et al.N Engl J Med 2012;366:1423-32.登革热诊断标准和原则n 诊断依据p 卫生部标准(WS216-2008),全国登革热监测方案(2006)n 诊断原则p 流行病学发病14天内到过疫区;或近1个月,周边100m范围内有病例p 临床表现p 实验室结果特异性检测:抗体(抗原)检测、病原学检测辅助检测: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血细胞比容增加病例分类及依据n 疑似病例p 流行病学史临床主要症状或临床主要症状辅助检测结果n 临床诊断病例p 流行病学史临床主要症状辅助检测结果p 临床主要症状辅助检测结果IgG(M)阳性n 实验室确证病例p

6、临床诊断病例病原学结果阳性或IgG4倍增长p监测方案:临床诊断病例病原学结果阳性或IgG4倍增长或IgM阳性可判定为确诊病例鉴别诊断n 麻疹、风疹、猩红热、药疹、伤寒、基孔肯雅热等n 实验室IgM检测常见的交叉反应p与恙虫病、出血热、疟疾等登革热流行病学n 传染源p病例(病毒血症期)p隐性感染者p动物:部分灵长类动物登革热的流行病学n 传播途径p经媒介叮咬传播p理论上:经输血可传播,实际较少发生登革病毒循环和传播途径森林型森林型城市型城市型登革热的流行病学n 传播媒介p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p栖息特点:房墙脚,家俱背后或周围阴凉环境如树林、草丛;新羽化蚊多数停栖于容器内壁如缸、罐或轮胎内壁以及堆放

7、杂物的柴草房p吸血特点:吸血偏吸哺乳类和鸟类,尤其偏嗜吸人血;全天均可吸血活动,多数在白天,以日出前后(约6:00-7:00时)、下午(约17:00-18:00时)为吸血高峰:Source:Public health image library,USCDCAedes aegyptiAedes aegyptiAedes albopictusAedes albopictus登革热的传播媒介屋顶地下室排水沟废弃浴缸各类容器大花盆室内插花插花瓶假山废弃容器伊蚊按蚊库蚊登革热的流行病学n 易感人群p普遍易感,无种族、年龄、性别差异p初次感染后对同型病毒有较巩固的免疫力,可持续数年,但对异型病毒免疫力差p

8、再次感染不同血清型的登革病毒时,可能出现DHF和DSSn 流行特征p地方性和输入性p季节性登革热流行与全球扩散n 1780年左右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等地有报道n 1950年代主要在东南亚流行n 近半个世纪以来,因全球贸易、战争等原因,登革热流行区域不断扩大n 目前主要流行地区p赤道南北热带、亚热带地区p东南亚、中南美洲、非洲整合监测以及文献信息获得的登革热流行风险地区Average annual number of DF/DHFcase reported to WHO&of countries reporting Dengue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n 传播迅速,发病率高pWHO:每年全球5千万感染,

9、25亿人受其威胁p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年全球3亿9千万感染,9千6百万有明显症状登革热在国内的流行n 历史p20世纪初传入p1920-30年代在广州、厦门、宁波有流行报道p197080年影响的几次流行1978年广东佛山暴发流行,发病22122(14)1980年广东、广西暴发流行,发病454664(76)1986年广东暴发流行,发病118987(296)p2014年广东暴发流行,45189(6)n 目前:为输入性散发病例及其导致的局部暴发国内流行现状和面临压力n 我国的流行现状p病例主要由境外输入,且不断增加p报告病例地区不断扩大2003年2007年2009年2013年2014年2003-10

10、14年中国大陆地区登革热的地区分布国内流行现状和面临压力n 具备暴发流行的条件:p病例(传染源)持续输入p伊蚊广泛分布,且具备孳生条件:气温、雨量、湿度等我国伊蚊分布态势国内流行现状和面临压力福建省疫情总体概况注:截止2015.7.3,箭头表示当年有暴发疫情。登革热预防控制n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一般策略p保护易感者、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n 登革热的防控策略p无疫苗和特异性药物可用p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是主要策略登革热预防控制n 控制传染源p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病例识别能力p加强病例管理,落实隔离、防蚊灭蚊措施n 切断传播途径p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翻盆倒罐”为主的灭蚊行动p持续开展媒介

11、监测和消杀工作,降低暴发疫情风险n 保护易感者p健康宣传:提高群众的知晓度和防护意识n 其他:加强部门间协作,如检验检疫部门等登革热的疫情处置n 登革热疫情现场调查处理规范 n 疫情处置相关的几个概念疫情处置相关的几个概念n 疫点和疫区p疫点:以病家为中心的半径100米之内区域为疫点,主要是依据伊蚊活动距离划定。p疫区:农村一般以疫点周围自然村、屯,或以乡、镇划为疫区;城市一般以疫点周围若干街巷、居委会或街道划为疫区。n 输入性病例 p发病前15 天内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有蚊虫叮咬史的病例;p外省到我省的病例?输入性病例疫情处置相关的几个概念n 暴发疫情p一个最长潜伏期(15 天)内

12、,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点(例如一个社区、居委会、学校、村庄等),发生3 例或以上登革热病例的。p暴发疫情可分为首发病例明确为输入性病例所引起的暴发疫情;首发病例明确为本地感染病例,或不能明确其感染来源的病例引起的暴发疫情。疫情处置相关的几个概念n 潜伏期p外潜伏期:病毒在媒介体内增殖过程p内潜伏期:人体感染至发病的过程8-10天3-15天8-10天3-15天伊蚊被叮者(新病例)伊蚊被叮者(新病例)传染源被叮咬被叮者(新病例)伊蚊被叮者(新病例)内潜伏期外潜伏期1个循环周期一代病例二代病例最有效的控制时间疫情处置n 暴发疫情报告和现场调查p参照登革热疫情现场调查处理规范 n 现场处置措施p划定疫点

13、/疫区,为处理措施的实施范围划定界线p病例的确认和管理 对病例进行隔离,对密切接触者开展医学观察(15天)p保护易感人群健康教育:提高知晓率和防护意识和能力个人防护:进入疫区人员使用趋避剂等减少集会,避免疫情扩散疫情处置p灭蚊和防蚊使用药物杀灭成蚊(迅速、有效)消灭周边环境和室内蚊虫孳生场所,迅速降低媒介密度对进、出疫区的各类交通工具进行卫生监督,并予以预防性灭蚊成蚊消杀存在的问题:耐药性 我省登革热防控经验n 1999年以来几次暴发疫情的经验教训p输入性病例极易造成本地传播,特别是夏季p卫生行政部门应重视防控工作,加强领导p应当重视培训、监测等基础性工作对临床医生的培训极大提高了病例的识别能

14、力有利于保持和提高处置能力p应当重视每一例病例的处置,而不是等到疫情暴发时才采取措施p疫情处置措施要迅速、到位2015年我省疫情及防控形势2015年福建省登革热发病月分布2015年我省疫情及防控形势n 本地暴发风险高p受全球登革热流行影响,境外病例将持续输入p媒介密度仍然较高p青运会:历史数据表明,我省暴发疫情基本都发生在9-10月份如果不加强病例监测和媒介控制,可能在比赛期间发生本土暴发疫情由于青运会期间正值暴发风险最高的时期,因此应列为青运会期间重点关注的传染病防控建议n 加强培训工作p 提高临床医生识别病例的能力p 提高疫情处置能力p 提高媒介监测和控制能力n 加强病例监测,及时发现病例并开展处置工作p 除了境外输入外,应重视其他省份输入性病例的可能p 青运会前应密切关注疫情,及时发现并处置疫情登革热的传播存在内潜伏期和外潜伏期,因此,暴发疫情的首发病例可能在8月份就已经存在,及时发现、处置有利于消除传染源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