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T面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解答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6956322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2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SMT面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SMT面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SMT面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SMT面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解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MT面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解答(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答:1、锡膏的特性?粘性、流动性、触变性,熔点常用有铅183无铅217等等。2、锡膏元件的焊接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升温、恒温、回流、冷却升温:印刷贴片好的PCB进入回流焊,从室温缓慢升温,升温速度控制在1-3 C/S。恒温:通过保持稳定的温度使锡膏中的助焊剂发挥作用并适量挥发。回流:此时温度升到最高,锡膏液化,PCB焊盘和零件焊端之间形成合金, 完成焊接,时间在60S左右,依锡膏来确定。冷却:对焊接好的板降温,降温速度控制的好可取得漂亮的焊点,例ROHS6-7 C/So3、如何优化工艺参数?如Profile曲线的优化?一般要经过预设、测量、调整三个步骤来取得最佳参数。以炉温曲线为例, 要先依

2、据锡膏的种类、PCB厚度等预设出回流焊的走速和各温区温度,然后用 炉温测试仪对PCB板的实际温度曲线进行测量,再参考以往经验和锡膏焊接的 常规过程要求进行分析,对预设的温度和走速进行反复调整和重复验证,进而 取得最适宜的曲线文件。4、锡膏、工艺参数、机器设备对印刷锡膏的影响?怎么去改善?首先锡膏可能因其成份配比、颗粒大小或使用不规范出现的成型性、触变性、 流动性 等等特性的不良,进而造成的印刷时出现坍塌、短路、少锡等状况。 工艺参数如印刷压力、刮刀速度、刮刀角度等会造成锡量不够、拉尖、成型不规 则或锡膏过后连锡等等不良。硬件则主要在刮刀硬度、钢网张力、开孔大小、开口形状、表面粗糙度、钢网厚 度

3、及印刷机对PCB的支撑和固定等造成印刷不良,总之决定锡膏印刷品质的因 素很多。实际生产中就根据实际问题,分析出真正造成的不良的原因进而调解到最佳。5、Profile DOE的制作?贴片机的CPK的制作?DOE vDesign of Experiment:实验设计。一种安排实验和分析实验数据的统 计方法。Profile DOE的制作可按以下几步完成:1、依据公司的回流焊作业指导书选定出测试的指标:如设定的走速、各 温区设定温度等。2、参考分析实验重点,定出板上最合适的测试位置为实验位置。3、预期(以历史经验为参考)该实验位置会出现的结果(如桥接、虚焊等状 况),列表等待统计。4、准备完成后重复进

4、行几组实验、统计结果,分析结果,判定出最佳参数。5、验证最后Profile,做好总结报告,完成。贴片机的CPK即是贴片机的精度制程能力的指标。有公式可计算,但现在都有 用软件自动计算(如Minitab)。设备CPK制作可做实验设计:对设备做精度校正,用标准治具进行多次不同头、 不同位置、不同角度的贴装测试,再测量出位置偏差,将得到的多组数据对比的 偏移量输入CPK计算软件,得出CPK值,一般标准CPK大于1时代表制程能 力正常。6、SPI如何证明系统是Ok可信的,是否数据准确?这题问的有点不清楚。SPI三个了解:有一个SPI体系(软件过程改进)、一 个美国整体解决方案销售的公司、一个SPI设备

5、。前面两个不是很了解,只知道 SPI设备是测试锡膏印刷的一种设备,通过三元色照明,配合红激光扫描,密集 取样来获取物体的表面形状。然后自动识别和分析锡膏区域,并计算高度、面积、 体积等。我最喜欢它自动学板的能力,自动生成坐标导出EXCEL文件。哈,或 许问题的SPI根 本不是我知道的。7、来料不良的验证,元件引脚的镀层?来料不良样本抽取多少?来料不良需有IQC依据相关标准文件如工程承认样品或IPC通用标准或协商 的标准等,进行抽验;数量可按GB/T2828来订抽样数量,再按AQL允收标准 判定批料的合格与否。元件引脚的镀层一般是纯锡、锡铋或锡铜合金,只有很薄 几微米厚。片式元件的端头结构为:内

6、部钯银电极、中间镍阻挡层、外部镀铅锡 层。8、IMC的形成机理? IMC的厚薄对焊接有什么影响? IMC层一般多厚,范围 是多少?IMC (Intermetallic compound)介面合金共化物在焊接时金属原子发生迁移、渗入、扩散、结合等动作而行成。是一层薄薄的类 似合金的共化物,可写分子式,如铜锡之间:良性Cu6Sn5、恶性Cu3Sn等。 有正常焊接就会有IMC层出现,而IMC层会老化增厚,直至遇到阻绝层才会停 止。其本身会造成焊接脆化、再上锡困难等。一般厚度为2-5“血9、钢网开刻主要依据是什么?面积比和宽厚比分别是多少?开钢网主要依据PCB的Gerber文件或者PCB实物。开钢网的

7、宽厚和面积经 长期的实践和经验累积基本已固定,焊盘特大时要中间架网格以保障张力。 宽厚比和面积比是开钢网的大的基本要求:面积比=开口面积三孔壁面积一般要大于0.66(ROHS 0.71) 宽厚比=开口宽度三模板厚度一般要大于1.5 (ROHS 1.6 )10、Udfiller胶量怎么去控制?胶量怎么去计算?计算公式是什么?Udfiller讲的是底部充胶吧,为确保芯片组装的长期可靠性。控制胶的使用量可以用称重法:取20块板做样本,称量计算其附胶前和附胶后 的重量差,再计算出每板的用胶量。公式可为:(样本附胶后重量G2 -样本附胶前重量G1)三样本数量N二单片用胶量G 也可以自己想各种方法:(胶瓶

8、内使用前的重量-使用后的重量)三生产数量, 也可以计算出来单板用量,而且制程损耗都能算在内了。11、DFM中单板怎么去评估?如有一双面板元件较多,只能设计为双面板,第二面元件较多,另增加一元件只能放在第一面,问此元件能否设计在第一面? 依据是什么?DFM (可制造性设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规范性上评估一块板:MARK点、定位孔、各元件布局、元件焊盘的距离以及通孔的设计等。?第二问的重点没理解清,理论上讲该元件是可以放的,只要注意功能的对 称合理性,如它是左右声道功能上面的一颗元件,则左声道跑电源区拉一条线路总不 好。另外,注意如果该元件是插装元件则要考虑生产工艺的合理性(参考下题几点) 等

9、。12、单板工艺中DFM的要素?生产工艺在DFM设计时注意:1、尽量采用回流焊的方式,因其具有热冲击小、焊接缺陷少、焊接可靠性高 的优点。2、若一定有插装元件,那么尽量设计和贴片元件在同一面,这样可先回流贴 片元件,再过波峰焊,工艺流程难度小。3、当元件多,必须双面时,若没有或有少量插装元件则可选择双面回流后, 再后焊插装件。4、当双面板又有大量插装件时,可尽量减少第二面贴片零件;采用第一面回 流后另一面红胶固化贴片件再插件过波峰的工艺流程。5、尽量不要选择两面都要插件,若必须有,可选少的一面后焊。13、IMC层分析?主要分析IMC层中什么?(和第8题不是类似)IMC层分析是对大量的切片实验得

10、到的IMC层高倍放大的图像进行解析,分 析其成份,厚度,其特性,各级层次,良性恶性比例,随时间和温度变化的生成速度, 还有其对产品焊接可靠性的影响等。14、切片实验?切片实验的作用主要是能清晰准确的分析焊点的成份、可靠性;PCB的材质、 通孔的金属层等存在的根源问题以做改进的依据。其步骤可分为:1、标记 将需要验证的目标用油笔等标记好。2、裁样将整大块的板裁剪,保留以标记部分为中心的适当小块样品。3、封胶用树脂类透明固定胶类将样品灌注慢封好并固化。4、磨片 将封好的样品用打磨机从粗到细的磨到标记位置的中心。5、抛光清除磨痕。6、微蚀用配好的氨水或双氧水微蚀抛光面2-3S,以使金属各层面更清晰。

11、7、摄像用高倍金相显微镜观察并拍照取证分析。15、锡膏的评估怎么去做?首先从其材料上,合金类型,颗粒大小等评估;其次其特性,触变性、粘性、成型好坏、坍塌情况等可印刷性上评估;还有观察焊点光洁度,产生桥接假焊的状况和爬锡湿润的状况上,以及焊点上 有无气泡,焊盘附近有无锡珠、助焊剂残留等焊接性上评估;最后还有焊接可靠性,推拉力测试,IMC层厚度,铜板腐蚀性等方面评估。16、元件过两次回流炉时第一面元件为什么会掉?有没有相应的计算公式证明 元件不会掉件?正常情况下过第二面时第一面是不会掉件的,但可能会因为个别元器件过大 过重等出现个别掉件现象。过第二次时,第一面的锡点已经是合金,其熔点比锡膏要高的,而且即使融化 了锡液的表面张力也可以承受一般元件的重量的,尤其炉子下温区还有向上的吹力。 计算公式为:允许承受零件重量=零件每脚面积X脚数x 0.665因数 若温度足够熔融合金,零件重量又大于此允许重量就有可能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