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厂发展现状分析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69523447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4.6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食品厂发展现状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食品厂发展现状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食品厂发展现状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食品厂发展现状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厂发展现状分析(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食品厂发展现状分析主类细类食品加工及制造业粮食加工业、植物油加工业、糕点、糖果制造业、制糖业、屠宰及肉类加工 业、蛋品加工业、乳品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罐头食品制造业、加工盐业、 食品添加制造业、调味品制造业及其他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饮料酒制造业、酒精制造、无酒精饮料制造业、制茶业及其他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烟草烘烤业、卷烟制造业及其他烟草加工业采盐业盐加工业第一章 中国食品 行业发展 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食品 行业发展 概述一、食品 行业定义 与分类食品 行业是对农、林、牧、副、渔等部门生产的产品进行加工制造以取得食品的生产 部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它包括门类非常广泛,通常大致分为十类,

2、即制糖工业、发酵工 业、粮油加工、罐头食品加工、烟草工业、饮料工业、调味品工业、屠 宰加工、食品冷藏工业及食品加工废料利用工业。而根据第三次工业普查的分类方法,食品行业包括采盐业、食品加 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五个部分。表 1-1 我国食品行业分类:中国食品工业年鉴 1997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该报告所研究范围侧重于食品加工及制造业 ,即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 食品行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和采盐业将不进行重点论述。 二、中国食品行业发展概述食品工业在世界经济中一直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法国,食品工业的总产值 超过了汽车工业,居国民经济之首。我国食品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历

3、经坎 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并且有了很大的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拥有初具规模 的食品企业 18811 家,2001 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约 9000 亿元,同比增长 13左右,2001 年食品工业生产和销售持续以 1113的增长速度高 位运行,2002 年中国食品行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突破 10000 万亿元的 产值大关。从1980年到2000年,全国食品工业年均增长速度达131。2001 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26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1212,连续八年在国民 经济中居于首位。食品工业不仅与人民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密切相关, 而且是消费品工业中为国家提供积累最多、吸纳城乡劳动就业人员最 多、

4、与农业依存度最大、与其他行业关联度最强的一个工业门类。中国食品工业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竞争性行业,这决定了中国食品 工业产业结构的深刻调整,产生并快速发展了如方便食品、冷冻食品等 新生的“朝阳产业”;加速了产业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到 1997年, 食品工业中非国有经济产值所占的比重平均为 6287,而且近二三 年,尤其是中国加入 WTO 前后,其进程仍在加速。这一变化,适应了食 品工业的发展规律,使中国食品工业在过去 20年中,年平均增速始终高 于全国工业的年均增加值。食品工业在连续十余年保持上扬势头的同时,在今后510年内仍 将持续发展。这是因为:1、世界食品工业以约 27000亿美元的营业

5、额居世界工业之前列,中 国仅占其不到5的份额,潜力巨大。2、到“十五”末期,城镇将进入富裕生活的初等水平,恩格尔系数 虽下降,但绝对值上升。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食品消费与需求将完成由追求数量向追求 质量、营养、安全、多样和方便型的转化。中国的加工食品占食品消费 总量的比重,2000 年为 3788,而发达国家为 80%,差距即发展空 间。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以年均递增 10%以上的速 度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既能基本满足国内市场 需求,又具有一定出口竞争能力的产业。1、主要成就与问题(1)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增长,一些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2001年全部

6、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食品工业企业达 19316 个,其固 定资产原值已由1 980年的1 54亿元增加到亿元。“九五”期间,食品工 业总产值最低年增长率为 9%,最高达%。2000 年,食用植物油产量万 吨,味精产量万吨,柠檬酸产量 37万吨,均居世界第一位;制盐产量万 吨,啤酒产量万吨,均居世界第二位;食糖产量 700 万吨,居世界第三 位。表12 1998年和2001年食品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单位:万吨品名19982001增或减()品名19982001增或减原盐味精大米酱油小麦粉淀粉机制糖饮料酒食用油白酒鲜冻肉啤酒糖果发酵酒精乳制品软饮料方便食品冷冻饮品罐头卷烟9和2001中国食品工业年鉴、2

7、001年食品行业运行情况分析;(2)食品工业在总体满足城乡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产品结 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各类食品在质量、档次、品种、功能以及包装等方面已基本满足不 同消费层次的需求。如油脂品种从单一的二级油为主,发展到可生产一 级油、高级烹饪油、色拉油和食品工业各种专用油等,全精炼油产量已 占油脂总产量的30%左右;粮食加工中,特二级以上精度的小麦粉已占面 粉总产量的 70%,精米占大米总产量的 85%左右;奶粉生产实现了系列 化、配方化,产品品种增加,不同包装规格的消毒液体奶和各种乳酸奶 供应大幅增加;方便主副食、速冻食品、各种保鲜食品,正在逐步进入 居民的一日三餐;名优产品得到较快

8、发展,产品质量稳定,产量不断增 加,产品市场覆盖面扩大。(3)企业组织结构有所改善,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市场 竞争优势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2000年啤酒行业拥有43个10万吨/年以上的企业,约占行业企业总 数的 8%,其产量占全国啤酒总产量的 59%,大型啤酒企业的规模已达 180-260万吨/年;液体乳产量排行前10位的乳品企业液体乳产量占全国 销售总量的49%。在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的排名中,挤身中国企业500强的食品工业企业达36家,其中烟草加工企业14 家,酿酒企业 5家,饮料和乳品企业6家,肉制品企业 2家,粮油加工企业 3家,其他食品企业6

9、家。表 1 3 在 2002 年中国企业 500 强中食品工业企业的排序名次序号名次企业名称营业收入(万元)135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419,812275上海烟草(集团)公司1,487,4603105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1,060,0004129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819,0665141昆明卷烟厂732,2386144湖南省长沙卷烟厂726,5977151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706,6728156吉林粮食集团有限公司690,0009170中国粮油集团公司631,98610176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623,18111202云南红河卷烟厂540,

10、75012207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527,67213210颐中烟草(集团)有限公司519,36814213常德卷烟厂51& 46515227维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01,81716231上海梅林正广和(集团)有限公司496,70317239山东临沂新程金锣肉制品有限公司483,68818274冠生园(集团)有限公司392,891继上表301302305338340341344357363375389391431437440477487497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将军烟草集团有限公司吉林德大有限公司贵阳卷烟厂江苏雨润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水产(集团)总公司广东省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卷烟二厂北京

11、燕京啤酒集团公司南昌卷烟厂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珠江啤酒集团公司重庆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莲花味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宝鸡卷烟厂许昌卷烟厂352,021349,821346,367313,682312,787312,526310,921298,757289,281281,259270,198269,059237,485235,722234,550214,400209,600201,914: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家协会 关于公布 2002 年中国企业 500 强的通知(4)高新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得到较好应用,大中型企业技术装备水

12、 平有了较大提高。如生物工程技术、超高温杀菌、冷冻速冻、超临界萃取、膜分离、 分子蒸馏等一大批高新技术在食品行业得到了推广应用,有力地促进了 食品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啤酒、葡萄酒、饮 料、乳品、烟草加工等行业中较先进的技术装备,已接近发达国家二十 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先进水平,我国食品机械设备制造水平正在逐步适应 食品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改造的要求。(5)企业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有了新的进展。 许多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共同发展。近 年来,除了国有资本外,私人资本、外资、港澳台资纷纷进入食品工 业,并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民营食品企业发展较快,在一些 地区

13、已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骨干企业。2001年我国拥有食品工业民营企业 11279 家,占到了 60%的比重 实现食品工业总产值亿元。项目食品工业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一食品工业 合计比重排序食品工业合计比重排序食品工业 合计比重企业单位数(个)18571729221127912613工业总产值(亿元)21工业增加值(亿元)12产品销售收入(亿元)21产品销售利润(亿元)12利润总额(亿元)12全员劳动生产率 (元/人/年)83153105688164140386572产品销售率()12表14 2001年按经济类型食品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比重及排序表02中国统计年鉴(6)食品

14、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食品骨干企业以公司加农户的组织形式,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 值,带动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 区,食品工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 用,并已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体之一。尽管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中国食品工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 展,但对中国食品行业来说仍将是任重道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也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展人人不生仅水平的提高需我国而开的饮食习惯和饮养、卫生 食结构也加工工艺太外变化,人越来再仅仅人开始追需要味、而开品重视 食品的营养

15、、卫生质量、加工工艺、外观包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 品味、消费品牌。应该说,对于食品行业而言,市场是巨大的,然而竞 争也是激烈的。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食品企业面对的不仅仅是国内 同行的竞争,更有来自国外公司尤其是那些财大气粗的跨国公司的压 力。国内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都处于劣势,洋品牌在 很多领域抢占了他们的市场,同时他们还要考虑如何立足国内、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问题。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仅仅满足于国内市场是很 难与那些跨国公司抗衡的。市场从来不相信弱者的眼泪,优胜劣汰是不 变的法则。近几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2001 年我国水 产品在欧盟受阻,主要原因就是

16、发现氯霉素残留超标。 2002 年,我国农 畜产品出口退货激增,据中国海关统计, 2002 年以来,大连海关农产品 退货额为 159 万美元,比 2001 年同期增长 194;青岛冻鸡退货 105 吨,比 2001 年同期增长倍;天津海关农产品退货比 2001 年同期增长 8 倍。有关专家指出:这说明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加工技术、质量管 理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尽快与国际接轨。另外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品牌培育问题,中国缺少知名品牌和知 名企业。像五粮液、双汇、娃哈哈等在国内市场小有名气的品牌,与国 际品牌相比则还相去甚远。因此加快食品工业企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 食品工业经济实力,培育和发展中

17、国的知名食品品牌和知名企业、充分 利用比较优势、整合资源,组建跨国集团就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三、主要经济指标分析1、继续保持产销增长势头 我国食品工业从 1996 年起,连续六年快速增长,实现利税增幅较 高,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表1-5 食品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速度单位:%项目食品工业总产值增幅项目食品工业总产值增幅“一五”时期“七五”时期“二五”时期“八五”时期1963 年一1965 年“九五”时期“三五”时期1979 年一1989 年“四五”时期1979 年一1999 年“五五”时期2000年比1999年增长“六五”时期2001年比2000年增长:根据历年食品工业年鉴统计图1-1 200

18、02002年我国食品工业产值变化图单位:亿元图1-2 20002002年我国食品行业销收入变化图行业 名称企业数(个)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利润 (亿元)同比增长(%)实现税金 (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利税总额 (亿元)同比增长()全国食品 工业合计18735食品 加工业10460食品 制造业4595饮料 制造业3364烟草 加工业316单位:亿元2、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2001 年我国食品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实现利税增幅较高。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全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共有 18935 个,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 5亿元,同比增长%,高于工业企业销售增长% 的

19、平均增速;实现利税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利润亿元,同比增 长%远远高出工业企业%的平均增速;税金亿元同比增长%。利润增幅超 过税金增幅十多个百分,这是近几年来少有的。表16 2001年食品工业效益情况品工业协会表1-7 2001年食品加工业各行业实现销售收入、利润、税金行业名称企业数(个)销售收入(亿元)比上年增 长()利润 (亿元)比上年增 长()税金 (亿元)比上年增长(%)粮食及饲料加工业5147植物油加工业1324制糖业371屠宰及肉类蛋类加工业1786水产品加工业932盐加工业44其它食品加工业856品 行业协会2002年,食品工业完成利税总额 1938 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利润

20、亿元,同比增长%。图1-3 20002002年我国食品行业完成利税情况图单位:亿元图14 20002002年我国食品行业利润变化图3、大中型食品企业是食品行业盈利大户企业性质企业数(个)所占(%)实现利润 (亿元)比上年增 长()实现税金(亿元)比上年增 长()实现利税总 额(亿元)所占比 重 (%)合计10460100100食品工业各行业的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情况:据统计,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大中型企业 2001 年实现利税亿元,占全行 业实现利税总额的%,其中大型企业亿元,占%;中型企业亿元,占%。大中型企 业实现利润亿元,占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的%,其中大型企业亿元,占%;中型 企业亿元,占

21、%。各行业大中型企业实现利税情况如下:表1-8 2001年食品加工业大中型企业实现利税项目企业数(个)所占(%)实现利润 (亿元)比上年增 长()实现税金(亿元)比上年增 长()实现利税总 额(亿元)所占比 重(%)合计10460100100大型企业324中型企业7314、国有企业仍是食品工业的主导在食品工业实现利税总额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税额为亿元,占全国食品工业实现利税总额的%,这一情况表明,在我国食品工业 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仍居主导地位。现将各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实 现利税情况列表如下: 表1-9 2001年食品加工业不同所有制企业实现利税国有及国有 控股企业4集体企业689集

22、体企业股份制企.业9761670股份制企业外商资企奥业918外商及港澳 台投资企业其他企业437其他企业1311表1-10 2001年食品制造业不同所有制企业实现利税企业性质企业数所占实现利润比上年增实现税金比上年增实现利税总所占比 重 (%)(个)(%)(亿元)长()(亿元)长()额(亿元)合计4595100100国有及国有 控股企业1733继上表5、亏损企业亏损额略有上升全国食品工业在实现利税增长的同时,亏损企业的亏损额也有所增加。据 统计资料显示: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亏损企业有 5156 个,亏损面为%,亏损 企业亏损额为亿元,较上年增加亿元,增亏率为%。增亏较多的是烟草加工业,增亏额为

23、亿元,增亏率为%。而食品加工业减亏 亿元,食品制造业减亏亿元,饮料制造业减亏亿元,三个行业共减亏亿元。详 见下表:表1-11 2001年食品工业亏损企业及其亏损额项目亏损企业 数(个)亏损面(%)亏损企业亏 损额(亿 元)亏损额比上年 (亿元)亏损额比上年 增长()全国食品工业合计5156食品加工业2787食品制诰业1249饮料制诰业1028烟草加工业92表1-12 2001年食品加工业各行业的亏损企业及其亏损额行业名称亏损企业数 (个)亏损面()亏损额(亿元)亏损额比上年增长()粮食及饲料加工业1530植物油加工业418行业名称亏损企业数(个)亏损面()亏损额(亿元)亏损额比上年增长()糕点

24、糖果制造业390乳制品制造业101罐头制造业162发酵制品业78调味品制造业209其他食品制造业309制糖业91屠宰及肉类蛋类加工业426水产品加工业152盐加工业13其他食品加工业157表1-13 2001年食品制造业各行业的亏损企业及其亏损额第二节 2002/2003年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状况分析伴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食品工业在不断丰富人民饮食文 化生活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良好、快速的增长趋势,日渐成为改善人 民生活,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纵观2002年食品工业的发展,呈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产销同步增长、效益大幅提高2002 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突

25、破万亿元大 关,达到 10,亿元,占全国各工业行业工业总产值的 %。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实现销售收入 10,亿元,占全国工业销售收入的%,同比增长%。2001 年的增幅是%,2002 年食品工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了。但在整个工业行业 中的位置有所变化,食品消费进入理性消费阶段,消费者对食品的营养、卫生、安全 消费意识增强,对食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食品工业健康有序发展。2002 年食品工业实现利润总额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实现利税 1,亿元,比上 年同期增长%,占全国工业利税总额的%。2002 年主要食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液体乳、机制糖、乳制品、罐头食品、软饮 料、味精、鲜

26、、冻畜肉、小麦粉等产量大幅度增长,增长幅度在二成左右,尤其是乳 品市场继续看好,液体乳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 %,乳制品(乳粉、炼乳、奶酪等)产 量增长%。全国年人均消费鲜乳首次超过 10 公斤。肉及肉制品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 展,2002 年肉制品产量比上年增长%。表114 2002年我国食品行业经济运行状况情况表单位:亿元总产值销售收入完成利税实现利润19251、调味品2002 年我国调味品工业总产值按 1990 年不变价格计算为人民币亿元, 按当年价格计算为 205 亿元,实现利税亿元,利润亿元,总产量超过 1000 万吨,其中味精 100 万吨,鸡精 10 万吨,全国登记在册的公司 5000

27、 多家, 其中 1500 多家企业具有相当规模,南北方发展不均衡,2002 年中国调味品 行业 50 强中,东北三省只有哈尔滨一家企业,在长江三角洲、珠海三角洲 发展势头迅猛。2、乳制品2002 年全国牛奶累计产量 1300 万吨,实现产值 300 多亿元,同比增 长了 28%,而在奶制品中,液态奶增长形式更为喜人, 2002 年增幅高达 65。8%,有专家预测,已经连续两年保持着 20%增长速度的我国牛奶产 量,在来年日子里,有望突破 30%的增速,3、肉制品2002 年,我国各种肉类产量 6500 万吨以上, 我国是肉类生产大国,但 是我国肉制品工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肉制品产量 270 万

28、吨,较 2001 年的 230 万顿增长了 17%,但肉类加工制品产量和产值与肉类总产量、产值之 比仍十分悬殊,肉制品市场潜力巨大 ,预计未来一个时期我国肉制品产业 仍将保持快速而稳定的发展.4、食糖20012002 榨季全国共产糖 8497 万吨,其中蔗糖 745 万吨,甜菜 糖 1027 万吨,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国储糖 2600 元吨的收储价 格成了当年食糖价格的有效支撑点,糖价总体运行空间在26002900元 吨的范围内。5、酒类 酿酒工业整体发展趋势好于往年,除白酒产量继续下滑外,黄酒和果 露酒与上年大体持平,啤酒、葡萄酒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2002 年全 国酿酒行业的资产总额

29、同比增长 3,工业总产值和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以 1200 多亿元和 1100 多亿元达到了 87和 68的同比长幅,使行业 平稳发展的态势连续两年得以延续。酒类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品优质 品率基本稳定在 80以上。全国白酒总产量为 378 万吨,同比降低 78,白酒在整个饮料酒中 所占的比重已逐步趋向合理。低度白酒所占份额不断扩大,市场导向的 作用在白酒行业最为明显。全国啤酒总产量2387万吨,同比增长6. 9%,利税总额也同比增长 了 10. 9%,行业利润增长了 27. 8%。规模最大的三家企业合计利润占 全国啤酒行业的50%。全国葡萄酒总产量29万吨,同比增长7%; 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

30、 利税总额同比分别增长9. 2%、9. 9%和13. 6%。专业生产企业比上 年增加了 20家,增长幅度为24. 4%。黄酒行业多数经济指标均高于酿酒行业,行业利润同比增幅22%,在 酿酒行业中的份额扩大到了 3. 9%。在酒类各行业中新产品产值同比增 长幅度最大(94. 6%)。6、饮料竞争空前激烈,产销量稳步增长,产品细分加快。碳酸饮料的市场份 额连续下滑(但“两乐”的市场地位仍难以动摇);茶饮料的市场集中 度相对较高,几大茶饮巨头渐露重新分割市场之势;果汁饮料市场份额 迅速膨胀,众多业内巨头今春共同发力,掀起了新一轮促销与消费热 潮;果蔬饮料由于价格瓶颈发展依然缓慢,但植物蛋白饮品势头看

31、好, “露露”、“椰树”各自稳踞南北市场;水饮料竞争激烈,瓶装水一马 当先,众多企业一方面不断调低终端售价,一方面大打广告战,促销手 段不断翻新。二、出口保持增长势头,进口发展平稳2002年是我国入世第一年,面对WTO带来的机遇,一些地区和企业 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加强监管、提高质量、拓宽出口渠道,使食品出口 继续保持了良好增长势头。2002年,我国食品出口达到亿美元,增长,其中,蔬菜、水果、谷 物、糖及制品、罐头、水产品来料加工等品种,出口增幅分别达 到、54%、和。2002年,我国食品进口累计72亿美元,同比增长,其中乳制品、 植物油、水产品、水果、坚果制品等呈现较大幅度增长。尽管食品进出口

32、保持了良好的增长,但出口压力面临不断增加的局 面。主要是食品安全问题日渐突出。因我国长期以来侧重于食品数量的 增长,食品卫生质量和检验技术标准偏低,在日益增强的绿色食品保护 措施下,出口受阻的现象有所增加。三、结构优化、消费需求向名牌产品集中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消费需求观念的改变, 食品安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和重视的热点。为适合这种需求变化,食品 企业普遍加大科技投入,拓宽新产品领域的开发力度,压缩、淘汰老产 品,不断调整,优化食品产品结构,使食品产品从温饱型朝着营养、环保型方向发展,产品结构调整的另一大特点是消费需求不断向名牌产品集中,据市 场消费监测显示,几种主要食品的品牌

33、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食用植物 油、液体乳品、方便主食品、饮用水、熟肉食品等,几大品牌集中度高 达60%以上。四、市场监管力度加大,食品安全质量明显改善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精神,各级 行政执法部门加大了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的执法力度,广泛开展食品打 假专项斗争,在规范企业安全、环保生产的同时,引导消费者关注、监 督食品安全状况,使食品安全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据有关部门公布检验 结果表明,食品质量合格率平均水平达到 90%以上,主要名优产品接近 100%。普遍受人们关注的大米、面粉、植物油、酱油、罐头、奶制品、 饮用水、副食品、熟食制品等,安全质量状况明显改善。第三节 2002

34、年中国食品行业特点分析一、企业进入微利时代优胜劣汰步伐加快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食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并 呈现出新的特征:大企业血本争夺市场,低成本竞争日益加剧,食品行 业进入微利时代,部分成本过高的企业和众多不具备特色优势的小企业 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企业破产速度加快,企业重组频频发生,各行业 优胜劣汰进程加快。以方便面行业为例, 1999 年,相对较高的成本(全部的进口设备和高 额的人民费用)致使方便面巨人康师傅在低价争夺市场的过程中出现大幅 度亏损,企业面临经济危机。此时,日本三洋食品向康师傅注入资金, 以与顶新国际集团同样多的股份加盟康师傅,并将三洋食品的管理科学 融入其中

35、,使康师傅于合资后第一年一举扭亏为盈,在弥补上年 3400万 元亏损的同时获取了 4100万元的丰厚利润。与此同时,诸多方便面小企 业在夹缝中难以生存,其中一部分被迫关闭,一部分市场占有率急剧萎 缩。目前的方便面市场已形成了康师傅、统一、华丰三足鼎立格局,三 大品牌的产品占据了市场79%的份额。当大企业也参与打价格战时,市场形成两大趋势:一是各企业在保持 低价的同时,比以往更加注重提高产品品质,品牌意识进一步增强,产 品总体质量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品牌集中速度加快,具有资源、品牌、 资金等优势的企业产品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二是随着竞争的加 剧,多数行业利润率降低,行业进入的门槛增高,为了谋求

36、发展,企业 之间的竞争趋向于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向着管理科学和全方位服务于客户 的方向跨越。二、资源重组风行、优势品牌迅速扩张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内市场竞争白热化的驱动下,食品业正在掀起 一场大规模、高速度的企业资源重组浪潮。企业通过资源的重组试图占 领市场制高点,达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这种企业资源的重组顺应了国际上企业重组的潮流,它不分国界,是 涉及到优势企业之间人、财、物等多方位的重新组合,企业力求通过强 强联合,出现双赢或多赢、强者更强的结局。从而,在一场血雨腥风的 厮杀中,促成部分行业(如啤酒、乳业、饮料等)品牌的高度集中。世界重量级食品企业集团菲利普,莫里斯、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联 合利

37、华、雀巢、达能、麒麟、三洋食品诸多大型跨国公司纷纷进军 中国,在我国建立起合资或独资企业,大肆并购我国知名品牌。百事可 乐兼并桂格;达能并购乐百氏并与娃哈哈合资,同时参股光明乳业;亚 太集团控股上海民乐啤酒公司;华润并购蓝剑跨国集团参与的重组 之风越刮越猛,国内企业的重组步伐也在日益加快。世纪之初,国内啤 酒、乳业、饮料、方便面等行业兼并重组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重组的 规模在升级,速度在加快。中国企业毫不示弱。青岛啤酒从 1997 年 8 月开始大规模扩张以来, 截止到 2001 年中期,全国已有 45 家企业归入青啤麾下,使青啤的产销 量从 1996 年的 37 万吨急剧扩张,至 2001

38、年上半年产量已达 121 万吨, 市场占有率由 2000 年的%上升到 2001 年上半年的%。据估计,青啤产销 量 2001 年突破了 250 万吨。目前中国啤酒行业已有 3 家生产规模超过 100 万吨的啤酒企业-青脾燕京和华润。国内现有啤酒厂 530 多家,从国 内啤酒行业发展态势和美日等国啤酒行业发展模式来看,预计在未采三 两年内这一数字将会大大降低,市场将形成若干家啤酒 巨人主宰天下 的格局。乳品加工业现有约1000家加工企业,其中光明、伊利、三元、三鹿 4 家大型乳品企业的销售额占据了全国总销售额的 13,业内人士预计, 在不远的将来国内排名前五位的乳业公司产值之和将达到全国乳业总

39、产 值的一半;在冷冻食品业,龙凤、三全、思念、海霸王四大企业已瓜分 了全国冷冻食品市场的 60%份额。三、业界目光投向物流,盈利空间顿时显现大卖场连锁超市、便利店、专业零售店等新型零售业迅速发展,尤其 在大中城市,新型零售业的销售额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例 迅速提高。新型零售业的成长壮大对大批食品企业形成强劲的价格打压 力度,迫使食品企业的产品价格不得不一压再压,使原本微利的企业雪 上加霜,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从而促使一些食品生产企业向物流业延伸,围绕主业建立相关配套系统,以求扩大自己的盈利空间。据统计,上海在连锁超市经营的 2 万-3 万种商品中,除棉麻、土畜等 类商品外,基本上覆盖

40、了社会消费品中 27 个商品大类。按商品类型分, 食品类占 60% 以上的份额。其中,主食类占 %,副食品占 %,其他食品 占%。由此可见,食品生产企业向物流业延伸有着一定的有和条件。拥有康师傅系列食品的顶新集团自 90 年代后期开始,先后在上海、 宁波、杭州、天津、沈阳等地兴建购物大卖场 -乐购大型购物中心,并 在全国建起快餐连锁店 250 多家,围绕食品主业建立起多方位的相关配 套体系。致力于婴幼儿产业的浙江贝因美科工贸股份有限公司也向物流业延 伸,推出了特许经营服务网,这个网以贝因美特许经营加盟店为载体, 不仅提供各类孕妇与婴幼儿食品、用品、教玩具,而且还提供各项育婴 服务。特许经营服务

41、网充分发挥了连锁业低成本运作的优势,统一的仓 储、配送等系列物流渠道加快了产品的流通,体现了规模效益。在不到 一年的时间内,贝因美专卖店已扩展到近 30 家,现在则以每月 5 家的速 度继续扩张。三元乳业等乳品企业在不断增加新品种的同时,送奶到户,把产品直 接销到消费者家里。一大批食品加工企业为提高产品附加值,在食品的 深加工、精加工和原料的综合利用上大做文章。这种生产企业由食品加 工业向制造业和物流业延伸的做法构成当今食品产业发展的又一景观。 与此同时,食品产业也在向上游的农业延伸,众多食品企业纷纷向农业 投入,建立种植或养殖基地,致力于原料的品种改良和规范化生产,食 品产业正在向着日趋合理

42、的哑铃型结构发展。安全问题成巨大壁垒稍不留神将代价惨重一段时期以来,国际上、二 恶英、疯牛并口蹄疫、禽流感等一系列食物中毒事件频频发生;国内农 药、化肥、抗生素、瘦肉精屡展出现,安全警报不绝于耳,食品安 全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世界性话题,一方面令消费者对许多食品心有余 悸,对食品安全问题倍加关心;另一方面国际上有些国家提高了进口中 国食品的门槛,形势不容乐观。当今,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对食品消费的影响日趋增强,一旦某种 产品出现了安全问题,便会对消费者心理造成巨大伤害,以致使那一类 的商品从此一蹶不振,由此而招致的对于食品市场供求的冲击力是相当 强烈的。两年前日本最大的乳品公司雪印乳业所属的大阪工厂

43、由于管道清洗不 彻底发生食,拈安全问题,从而导致一大批消费者食物中毒,为此这家 工厂立即被勒令关闭。不仅当年整个雪印乳业为此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 失,时至今日这一事件给雪印带来的阴影仍未彻底消除,此教训至今令 日本人记忆犹新。在过去的一二年间,中国食品企业也同样因为食品安全问题遭受重挫:龙 井茶因铅含量超标遭到欧洲退货;中国酱油由于被检测出 3-氯丙醇出口欧洲受 阻;美国FDA在2001年扣留了 634批安全不达标的中国农产品;2001年中秋 前夕,南京冠生园月饼生产因使用过期原料引起轩然大波,致使该企业不得不 关闭停产,上海冠生园也由此蒙受约 1000万元的损失:最近,哈尔滨青青岛食 品有限公司因采用过期霉变月饼制作汤圆被媒体曝光后,工厂立即关闭,企业 陷入困境由此可见,日益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正在对食品产业形成巨大的 挑战。在中国已经加入WTO和国内消费者健康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日趋成 熟的中国食品市场在安全问题上表现得越来越脆弱。因此,高度重视食品安全 问题,注重食品质量,诚信为本、顾客至上、品牌至上,这些对于食品企业来 说,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