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园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载体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6952208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4.6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零碳园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载体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零碳园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载体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零碳园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载体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零碳园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载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零碳园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载体(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零碳园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载体2020 年 9 月,中国在联合国大会提出力争在 2030 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 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后 ,十四五规划中又对二氧化碳排放降幅设置了具体的 目标值,而控制碳强度、碳排放总量的政策执行者,既包括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也包括 有条件的地方。工业领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领域,伴随着我国企业入 园的发展趋势,园区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 截至到 2020 年,我国各类园 区已达 1.5 万余个,园区碳排放可达全国总排放量的约 31%。因此,通过调整结构、优化 能源结构、提升整体能效,加快推动零碳园区建设将成为落实我国

2、精准减排、实现碳 达峰碳中和的关键落脚点。一、零碳园区解析1.零碳园区概念零碳园区是指在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系统性融入碳中和”理念,综合利用节能、减 排、固碳、碳汇等多种手段,通过绿色化转型、设施集聚化共享、资源循环化利用,在园 区内部基本实现碳排放与吸收自我平衡,生产生态生活深度融合的新型园区。目前,零碳园区共可以分为四个类型:循环经济工业园、生态工业园区、低碳工业园区、近零碳排放示范区。零断业酶理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生产者一消费者一分解者的循环循环经济产业园 途径改造产业系统,建立“产业捱”的工业共生网络,以实现对物质矛八量等资源的最优利用。生态工业园区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等交流形成各成员用

3、隘收益的网 络,使园区对夕想的废物 1懒趋于零,最名骸现经杀 社多口环境的协调共进。低碳工业园区以用氐确非放强度为目标,以产业彳僦化能源低碳化 基碘殳施低碳伤口管里低碳1七为发展路名以低硝支术 创新与推广应用为支撑的园区可持续发展模式。近零碳科威示范区在经齐高质蚩发展生态处月高水平建设的同时,实现 区域内尚非放趋近于零,经济熠长由新兴f氐碳产业驱动 能源消费由先漕碳能源供给、建筑交通由智彗低碳技 术满足。2、零碳园区提出历程零碳园区建设不是说在园区的发展过程中不发生碳排放,而是通过能源升级、转型等各种碳减升杯口碳中和措施将所产生的碳吸收,使得园区发展无限接近于零碳。零碳园区建设可以视作国家从宏

4、观层面到微观层面的战略落地。我国历来重视园区的 绿色、低碳和循环化建设。2010 年关于在国家生态示范园区中加强发展低碳经济的通 知(原国家环境保护部办公厅)指出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和发展中,将低碳经 济纳入园区重点建设内容;2016 年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国务 院)提出将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扩充到80 个;2021 年关于捡块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 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务院)指出将提升园区和集群循环化水平作为健全绿色 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截至2020 年,以低碳试点体系建设为例,中国陆续开展了6 个低碳省(区)和 81 个低碳城市、51 个低碳工业园区、400 余个

5、低碳社区和 8 个低碳城镇) 试点,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试点体系。二. 国内外零碳园区案例1.欧瑞府能源科技园一零碳园区典范柏林的欧瑞府零碳科技园是能源转型领域的创新型榜样,核心策略是实现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型发展。在这个科技园里,已经提前实现了德国联邦政府制定的2050 年气候保护目标二氧化碳减排 80%。主要途径为:楼宇和设备技术的建设以最高能效为首要目标,并通过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集中控制(智能建筑)o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光伏、风能、沼气等,通过热电联供站等设备来实现供暖、制冷 和供电。建设和运营智慧园区项目,通过接入 1.8 兆瓦时的电池储能系统,大约能满足 100 辆 电动

6、汽车、公交车充电的智能充电站,以及运行电转热和电转冷设备共同组成智能电网 , 达到 100%使用可再生能源供电的目标。2 、苏州工业园区一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的先行者苏州工业园区呈现主导高新化、服务现代化和战略性新兴规模化的良好发展态势,新技术与战略性新兴的加速发展,促进了低碳经济与新兴的融合发展,园区能源消耗总量虽 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碳排放总量的增长率却逐年下降。主要途径为:低碳化是园区低碳转型的主要抓手。园区以低碳化作为低碳建设的重点,通过不断提 升转型升级的力度,加快工业企业低碳转型。能源管理低碳化是园区低碳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园区建设低碳能源公共服务平台一期 建设工程,实现了除热力数据外

7、所有源厂数据的对接,企业逐步建立起了碳排放信息公开 制度,将碳排放信息公开纳入年度环境信息公开报告。构建低碳基础设施循环链,实现污水污泥余热综合利用。污水污水湿污泥再生水建筑辅材干污泥热水大力推动低碳技术研发和创新是园区低碳发展的重要内容。园区组织汇编先进适用节能与低碳技术,帮助园区企事业单位更便捷实际的找到新的节能降耗和低碳发展空间。3、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生态化转型金桥开发区的绿色发展,经历了从“排放达标到节能减排,再到“循环经济 和低碳经济”的历程。近年来,园区管委会全力推进绿色转型升级战略,基本形成了先 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两轮驱动、二元融合的低碳发展格局。主要途

8、径为:发展服务型,推进结构低碳化。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进一步完善生态链,将绿色、低碳生产向绿色设计、绿色营销两端延伸,不断扩大低碳发展的 规模和深度。开展企业全过程低碳管理,推动企业节能降碳。大力推进园区内企业实施全过程的低碳管理;鼓励企业从源头开始,开展绿色、低碳设计,减少原材料和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率先在园区企业内开展碳审计,摸清企业碳排放现状,进一步实现节能减碳。三. 零碳园区发展建议1 .加快零碳园区建设顶层设计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为原则,研究制定 2030 年前园区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按照摸清碳排放家底、制定碳排放路径、根据园区特色科学实施的基本思路,分

9、时有序推进零碳园区建设,强化园区低碳发展顶层设计。2、加快零碳园区建设文化氛围宣传提升低碳意识、转变低碳理念、培育低碳行为和建立低碳制度,使低碳文化逐步渗透、影响园区居民的生活行为和消费理念,逐渐形成以低碳生活为荣的社会风尚;构建园 区绿色交通网络体系,倡导新能源汽车、共享单车等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加快园区内零碳 建筑的建设进程,减少其他空气污染物、降低建筑运营成本、改善建筑内部环境。3 .提升零碳园区智慧化能力加强园区工程管控,从园区宏观项目管理,到单独建筑的细分,将管理颗粒度细化至一条管道,一道门禁;加大园区数字化运力力度,聚合空间内的所有信息数据,结合AI智 能分析,打造更精准的资源部署,

10、更高效的调度指挥与决策体系;加强园区智慧物联,结合 AI 智能分析场景,形成单事件触发、多系统联动的立体安防体系,实现园区智能化系统 间的跨系统联动。4、构建低碳绿色循环体系园区以集聚、结构调整为主要抓手,通过退出一批彳氐端,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提 升一批低效企业,集约利用一批低效土地的方式,全力推进淘汰关停落后产能和高污染企 业,推动传统和产品结构从低端向高端、产权结构从单一向多元化的提升,实行绿色招商 和链招商,大力推广无碳减碳去碳等氐碳技术,从生产源头减少碳排放。按照横向 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的原则,合理延伸园区相关链,实现项目间、企业间、间物 料闭路循环,促进原料投入和废物排放的减量

11、化资源化无害化,积极发展横向联接与 资源精深加工纵向延伸相结合的循环型工业模式。5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建设新能源建筑集成研究中心,推进低碳研究。一方面,园区加快构建碳捕获石油 和储存技术 ( CCUS )价值链,适时发展林业碳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 系统弹回能力;另一方面,加大和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合作和交流,重点解决印染行 业污水处理达标排放中水回用的新工艺新技术关键设备以及清洁生产技术的研 发, 减少全生命周期生产过程碳排放。6建立零碳园区考核机制确立匹配园区发展的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构建合理有效的碳排放管理机制,出台专项督杳考核办法,将各项节能低碳管理的具体工作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常态化开展零碳园区阶段考核评估和动态管理,以目标倒逼过程,以责任倒逼落实。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