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实施方案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169415875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7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实施方案(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实施方案一、 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不断加强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入推进卫生监督执法以案促管,同时,重点对公共场所、医疗机构、饮用水单位、学校、放射诊疗单位等开展全方位立体卫生监督,有效净化了医疗卫生市场。二、 十三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绩十三五期间,惠阳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的决策部署,从容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将医疗卫生事业作为重要社会事业和重大民生工程努力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效提升,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平稳有序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区通过区、镇、村三级联防联控机制,常态化开展病例排查、采样、检测等工作,

2、特别是对重点人群开展拉网式、网格化排查工作和应检尽检愿检尽检核酸检测服务,加强重点场所疫情防控及技术人员下沉指导工作。当前我区已完成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惠阳三和医院、惠阳白石医院3间发热门诊和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各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11间发热诊室规范化建设,组建了6支区级专业流行病学调查的99人流调队伍,区级流调队24小时应急待命,确保一旦有疫情,即刻出发随传随到。组织开展了3场全要素全流程的应急演练,流调及时率和疫情溯源性达到100%;组建隔离管理工作专班,率先在全市实行隔离场所全员闭环管理、工作人员红绿证分类管理,目前累计接收集中隔离人员6000余人,开展集中隔离场所

3、督导100余次,集中隔离场所管理安全平稳有序。2021年1月以来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95万多人次;截至2021年12月31日我区全人群完成全程接种人员数量为1118583人,覆盖率为11654%;3至11周岁人群完成全程接种人员数量为115177人,覆盖率为8245%;12至17周岁人群完成全程接种人员数量为84904人,覆盖率为13672%;18至59周岁人群完成全程接种人员数量为865120人,覆盖率为12679%;60周岁以上人群完成全程接种人员数量为53382人,覆盖率为7323%。我区自接种以来未收到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反应个案。(二)医改工作持续深化我区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各级医改

4、工作部署,持续推进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医疗改革工作稳步推进,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一是建立了稳定可持续的投入机制。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全市率先实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绩效工资实行二类管理政策,确保基层医疗机构获得财政支持,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有效保障。在全市率先落实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制,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力度。通过分级诊疗,激励群众在基层就医,有效减轻了群众到上级医院排队看病压力,为基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活力。二是创新城市公立医院价格调整机制。在全省率先提出8:2方案,即把原药品利润的80%转化为医疗服务价格,20%由区财政承担,突破了8:1:1(即原药品利润的80

5、%转化为医疗服务价格,10%由区财政承担,10%由医院自行消化)不合理限制,有效降低公立医院因药品改革造成的亏损。三是在全市率先完成村卫生站医保一体化结算任务。惠阳区102间公办村卫生站实现就医全流程信息化应用服务,在村卫生站就医即可使用社保直接结算,大大方便了人民群众。四是药品集团采购落到实处。所有公立机构依托深圳市遴选的药品采购集团,开展跨区域联合集中采购,允许自主选择省、深圳、广州三个交易平台开展药品集团采购,有效降低了药品采购成本。(三)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高1、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十三五期间,全区医疗服务综合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建立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融医疗、急救、预防、保健为一

6、体的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为社会办医营造良好环境,推动社会办医高质量发展,与公立医院优势互补,形成了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一是医疗卫生资源数量明显增长。截至2020年底,拥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434间,其中公立医疗卫生机构14间、社会办医疗机构266间、村卫生站154间、卫生所1间,医疗卫生机构总数比2015年增加76个;拥有医院床位3049张,比十三五初期增加了101张,其中公立医院拥有床位1517张,占497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457张,占1499%,社会办医拥有床位1075张,占3526%;拥有注册执业(助理)医师23

7、13人,注册护士2734人。二是医疗重点工程建设不断推进,基层设施提质扩容有了新进展。市第六人民医院、区第二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三和社区和秋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沙田中心卫生院等各级医疗机构新建和改扩建项目不断推进,至2020年底,在营的医疗卫生机构建筑面积由2015年的46万平方米增加至2020年的72万多平方米。三是重点专科建设工作有新突破,优质医疗资源不断增加。全区已有市级临床重点专科15个。2、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不断推进一是医联体建设工作逐步强化,由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区中医院、惠阳三和医院分别牵头建立了6个医联体。区直3家医院对医联体成员单位在技术、人员培训、资源共享等方面

8、给予支持,使基层医疗机构在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分级诊疗工作不断完善。二是专科联盟合作持续推动。区各医院积极推进与广州、深圳、惠州等地三甲医院专科联盟合作,开展合作的专科联盟已达45个。通过专家到院坐诊、开展双向转诊措施,有效减少跨区域就医,推进科学合理就医格局形成。三是互联网+远程医疗大力推广。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及8间基层医疗机构已建成省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及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可向上下级医疗机构对接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示教、远程会议等服务,有效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增强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提高了服务效率,缓解了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120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持续

9、推进。十三五期间,我区整合现有的120救援资源,新建了120急救指挥中心,构建了职责清晰、配置规范、指挥有序、运转高效的急救指挥体系,形成了覆盖城乡、功能完善、运转协调、统一调度的医疗急救网络,有效提高了辖区急救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援能力。(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我区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重点,以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服务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均等化服务受益人群不断增加。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2015年的4725元/人提高至2020年的7133元/人,大部分基本公共

10、卫生服务项目达到省、市级基本绩效目标。2、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扎实推进我区各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实际,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以实现户户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充分发挥全科医生的健康守门人作用。加强家庭医生师资培训工作,强化绩效考核,推动乡村医生参与,扩大宣传覆盖面,提高对人民群众健康管理质量。截至2020年,我区已成立家庭医生团队44个,家庭医生签约2434万人,全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4058%,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7298%。3、全民预防保健基本实现全覆盖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全民健康体检为抓手,通过到院体检、下队体检、入户体检等方式,扎实推进全民预

11、防保健工作,积极为辖区居民提供免费健康体检服务。截至2020年底,已累计完成健康体检3339万人,免费健康体检完成率6536%,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414%。妇幼健康管理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适龄儿童各类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孕产妇健康管理及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均达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目标要求;大力开展出生缺陷干预防控,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降低;积极开展妇女两癌筛查工作,有效提高了育龄妇女两癌的早诊早治率。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建设逐步推进,全区已配置母婴设施39个。0至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已被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目标,我区已建成一家示范性的托育机构,为群众提供普惠性的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4

12、、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是疾病防控机制不断完善,重大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显著提高,传染病联防联控长效机制基本建成。十三五期间,惠阳区法定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的考核指标基本达标;重点传染病、水质环境等监测常态化。二是慢性病防控工作取得成效。2019年在惠州市率先建立心理康复医院,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十三五期间各项管治指标基本超额完成,四年均获得广东省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优秀县(区)荣誉称号。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工作初显成效,重点人群筛查量增加,抗病毒覆盖率和治疗及时率明显增高。结核病防治工作规划指标明显提高,均已达惠州市十三五结核病防治规划要求。2020年6月,惠阳区获

13、评第五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成为惠州市首个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为推进全市慢性病防治专项行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免疫规划工作不断强化。预防接种能力明显提升,惠阳区已建成了8个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全区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保持95%以上。四是爱国卫生运动工作不断推进。重点开展了病媒生物防制、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卫生镇、村创建工作取得成效,已建成1个国家卫生镇、1个省卫生镇、2个市卫生镇和81个省卫生村及18个市卫生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及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展开。十三五期间,坚持关口前移,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基本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机制

14、不断强化,重大传染病网络直报实现全覆盖,应急处理的快速响应能力得到提高。强化应急物资储备,定期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有效提升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2020年6月,区疾控中心建设的PCR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并开展核酸检测工作,成为惠州市第一个开展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的县(区)疾控中心。(五)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加强1、中医药服务网络日益健全建立了以区中医院为龙头,综合(专科)医院中医药科室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乡镇卫生院、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村卫生站为主体的中医药三级服务网络。截至2020年12月,全区拥有中医类别医疗机构共70间。深化中医交流与合作,区中医院为广东省中医院协作医院,

15、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对口支援医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康复联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粤治未病联盟医院、广东省特色灸法联盟成员单位;与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组建医疗联合体,加强基层医联体建设并建立了中医专科联盟,构建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实现联盟内资源共享,扩大区域内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综合医院和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中医科建设。市第六人民医院重新规划建设了中医科门诊、病房及名中医传承工作室,于2020年11月完成改造工程并启用,进一步完善我区综合医院中医药服务阵地;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中医科于2020年9月正式开科,有效提高了中医药在妇幼保健领域的参与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通过设置

16、中医诊室、针灸推拿室、熏蒸室、康复理疗室、健康宣教室等,进一步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建设,覆盖率达100%。2、中医药服务多元化发展一是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区中医院作为我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能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10类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开展8类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站能开展4类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二是积极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和治未病服务。区中医院设立了治未病中心,购进治未病设备设施配置,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不断加强基本公共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所有家庭医生团

17、队均能开展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药健康指导等服务。3、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强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粤东西北地区急需紧缺人才公开招聘等方式,多措并举大力引进中医药人才。2017年以来,全区基层医疗单位共接收安排5名订单定向医学生,5名中医类专业的三支一扶人员,区基层医疗单位中医人才队伍进一步得到充实。充分发挥名中医工作室作用,遴选培养43名中医传承骨干。积极组织推进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含助理全科医生)培养,2020年招收中医类别全科医生12人,组织非中医类别临床医生参加中医内科方剂应用培训班,共培训46人。发挥区中医院的资源优势和帮教作用,定期对基层单位开展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和指

18、导,培养了一批基层中医药人才。(六)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速提质,建成覆盖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全光纤卫生专网及互联网,医保一体化结算延伸至村卫生站,实现医疗信息化应用。各基层医疗机构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互联互通,区级公立医院接入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立了惠阳区全民预防保健信息系统及基层医疗机构区域检验系统,实现与省公卫系统互通。区级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健康惠阳微信便民服务平台、家庭医生服务平台、全民健康信息大数据平台升级改造工作有序推进。(七)医疗卫生监督与执法体系不断完善1、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不断加强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入推进卫生监督执法以案促管,同时

19、,重点对公共场所、医疗机构、饮用水单位、学校、放射诊疗单位等开展全方位立体卫生监督,有效净化了医疗卫生市场。2、医疗乱象整治工作不断推进区卫生监督所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区公安分局、区城管执法局、区医疗保障局等部门开展联合行动,重点打击各类非法行医、医疗骗保、违法医疗广告、虚假信息、违规收费等行为。三、 全面落实分级诊疗1、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一是加快优质资源扩容,强化市第六人民医院区域医疗中心的地位,加大其优质医疗资源的建设力度,扩大优质医疗资源,增加医疗服务总供给,弥补医疗资源的相对不足。二是通过优质资源辐射效应,带动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学发展,实现区域均衡布局。三是推进医师多点执业

20、,完善区、镇、村三级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区镇两级120院前急救能力。打造配置规范、指挥有序、运转高效的120院前急救指挥体系,有效提高辖区院前急救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能力。2、推进落实基层首诊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形成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明确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控制第六人民医院普通门诊规模,支持和引导病人优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承担公立医院的普通门诊、稳定期和恢复期康复以及慢性病护理等服务。推进全科医生(家庭医生)能力提高及电子健康档案等工作,发挥全科医生(家庭医生)的居民健康守门人作

21、用,实现小病不出社区。推进急慢分治、上下联动。逐步增加公立医院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全科医生预约挂号和转诊服务号源,上级医院对经基层和全科医生预约或转诊的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同时鼓励上级医院出具治疗方案,在下级医院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治疗。由三级医院专科医生、基层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生、护理人员组成团队,对下转慢性病和康复等患者进行管理和指导,推进急慢分治格局形成。3、推动医联体建设以市第六人民医院为龙头,构建三级医疗服务体系相互衔接的分级诊疗体系,带动区域医疗卫生全面协调发展。区级公立医院对医联体成员单位在技术、人员培训、资源共享等方面给予支持,使惠阳区基层医疗机构

22、在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不断提升,推动分级诊疗工作不断完善。同时推进辖区各医院与广州、深圳、惠州等地三甲医院专科联盟合作,减少跨区域就医,加快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合理就医格局。积极推进互联网+远程医疗,加快全区医疗机构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监护、远程示教、远程会议等服务。四、 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1、医疗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全面建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互补的三级联动高质量医疗服务体系。争创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力争建成省级临床重点学科1个以上,精神卫生等紧缺型专科与前瞻性专科医疗资源缺乏的情况得到明显缓解。医疗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区域性科学合

23、理的分级诊疗机制有效运行,区域内医疗资源流动畅通,共建共享,逐步实现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管理,跨区域专科联盟、紧密型医联体、远程医疗协作网运作良好,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切实增强。2、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质均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扎实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深入推进,康复、长期护理、老年病、慢性病、心理健康服务管理到位,医疗卫生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医疗资源短板有效解决,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医防融合、层级分明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良好运行。3、居民健康水平和健康素养显著提升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一体化的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建立,重医轻防的现象得到根本性改变与扭转。全民健康素养稳步提升,人均

24、健康预期寿命达7935岁以上。4、中医药蓬勃发展中药种植业、中医药加工制造业等中药产业加快发展。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设施设备配置完善,区中医院提质发展,全区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中医药文化发展传承力度明显加大,中医药文化得到大力弘扬。(二)具体目标共有健康水平、医疗资源、疾病防控与健康管理三大类别指标,具体指标22个指标,其中预期性指标有20个,约束性指标有2个。五、 推进人才强卫部署,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一)优化卫生人才资源配置以调整存量、做优增量、补齐短板、提升能力为原则,加大卫生人才培养力度。探索区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通过医疗联合体的方式,在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合作,鼓励区级医

25、院医务人员定期到乡镇卫生院进行技术指导,促进人员双向流动,打造一支素质能力优秀、机构分布合理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到2025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达33人,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达062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354人,每千人口注册药师(士)数达054人,每千人口公共卫生人数对比2020年增长30%,每万人口全科医师数达4人,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二)加强紧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加强产科、儿科、病理等各类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定向培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在岗医师转岗培训等方式多渠道开展医疗卫生人才招聘引进工作,为区第二人民医院、淡水第二及第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单位储备优秀人才。(三)加大医疗卫生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建立引进卫生技术人才绿色通道,出台吸引人才落地的激励措施。积极协调编办、人社、财政等部门做好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工作,争取在岗位聘用、人才经费等方面获得大力支持。落实医疗卫生单位用人自主权,加大医疗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资料来源:惠阳区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