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肢基础理论

上传人:z****2 文档编号:16941104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3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假肢基础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假肢基础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假肢基础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假肢基础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假肢基础理论(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节下肢功能解剖一、人体运动关节的表述1、人体的基本体位与基本面(1)人体的基本体位:指人体自然垂直站立于地面的状态。(2)人体的基本面:指人体自然站立时沿三维方向切割人体的三个期互垂直的平面。矢状面:沿身体前后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此面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 额状面:沿身体左右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此面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 水平面:横切直立身体与地面平行的切面,此面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3)人体的基本轴:是指分别垂直于三个基本面的三条期互垂直的直线。 额状轴(左右方向):垂直通过矢状面的轴。 矢状轴(前后方向):垂直通过额状面的轴。 垂直轴(上下方向):垂直通过水平面的轴。2、

2、人体关节运动术语 人体的关节运动分为屈伸、水平屈伸、外展内收、内旋外旋和环旋等五种。(1)屈伸:在矢状面内绕额状轴运动。(2)水平屈伸:上臂在肩关节处外展到 90时,向前运动叫水平屈,向后运动叫水平伸(大腿在髋关节外亦如此)。(3)外展内收(4)内旋外旋(5)环转:3、下肢关节运动的特有术语:(1)髋关节:屈髋外展、划弧(2)膝关节:内翻、外翻、反屈(3)踝关节:背屈、跖屈、内收、外展、内翻、外翻二、下肢骨 下肢骨由盆带骨和游离下肢骨组成。盆带骨只有一骨即髋骨,游离下肢骨由大腿的股骨、髌骨、小腿的胫骨和腓骨以及足的跗骨、跖骨、趾骨组成。与下肢假肢本关的骨标志:髂嵴、髂前上棘、坐骨结节、耻骨、大

3、转子、股骨上髁、髌骨、 膝关节间隙、胫骨内髁、胫骨粗隆、胫骨前嵴、腓骨小头、内踝、外踝。1、骨盆与盆带骨骨盆由左右两块髋骨、骶骨和尾骨组成。髋骨由三块独立的骨,即髂骨、耻骨和坐骨, 借软骨结合而成,以后逐渐骨化而成为一块髋骨。其外侧有一明显的深窝叫髋臼,这是 上述三块骨体结合的地方。2、大腿骨大腿骨即股骨,是人体最粗大的长骨,其上端是股骨头,头下方细小部分是股骨颈,体 的上外方有一粗大的突起,叫大转子。在大转子的后下内方还有一小突起叫小转子。股 骨体为圆柱形,并稍向前弯曲。股骨体后面上方有一臀肌粗隆,为臀大肌附着处。股骨 体后面中部有一条纵嵴,叫股骨嵴。股骨下端粗大,内外侧各有一向后突出的椭圆

4、形骨 突,叫内侧髁和外侧髁。两髁前面与髌骨期连结较光滑部分叫髌面。两髁后面中部有一 窝,叫髁间窝。3、髌骨:是人体中最大的籽骨。4、小腿骨:小腿骨包括胫骨和腓骨。5、足骨:足骨分跗骨、跖骨、和趾骨三部分。 跗骨:共七块,是跟骨、距骨、舟骨、骰骨和三块楔骨。跖骨:共五块,期当于手的掌骨,位于跗骨之前、趾骨之后。 趾骨:共有十四块,拇趾有两节趾骨,即基节和末节。三、下肢的主要关节1、髋关节髋关节是典型的球窝关节,其主要辅助结构为关节盂缘和韧带。髋关节可围绕三 个运动轴作屈伸、内收外展、旋转和环转运动。2、膝关节膝关节由股骨、胫骨和髌骨组成,是人体中最复杂的一个关节。(1)膝关节的辅助结构: 半月板

5、一对半月形的软骨,边缘较厚,中间很薄。 韧带主要为交叉韧带、胫侧付韧带、腓侧付韧带和髌韧带。 滑膜皱襞(2)膝关节的运动:主要是围绕膝关节的额状轴作小腿的屈伸运动。3、踝关节与足关节足的关节主要有距上关节和距下关节。踝关节即距上关节,是人体负重最大的关节。 而假肢学上的踝关节,往往是指距上关节和距下关节形成的一个总关节,即足关节。(1)踝关节(距上关节):是由胫骨、腓骨和距骨组成的一个滑车关节,又称作距上关 节或距腿关节。踝关节的关节囊较松驰,借助许多韧带加固,其中主要的有距腓前 韧带、距腓后韧带、跟腓韧带和三角韧带。(2)距下关节:由距跟关节和距跟舟关节组成,被一系列韧带加固。这两个关节围绕

6、 一个斜的矢状轴进行旋内和旋外运动,使足部完成外翻和内翻的动作。(3)足关节:是指由胫骨、腓骨、距骨、跟骨四块骨和距上关节、距下关节两个关节 组成的总关节。足背屈往往伴随有外翻,而跖屈则伴有内翻。四、下肢肌群1、使髋关节运动的肌群 屈肌群: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和耻骨肌。大腿截肢时,股直肌、 缝匠肌和阔肌膜张肌被切断,将失去其原动肌功能。 伸肌群:臂大肌、股二头肌、半膜肌、半腱肌及大收肌。大腿截肢后臂大肌的功能 不变,大腿后肌群(股二头肌和半膜肌、半腱肌)将失去其原有功能。 外展肌群:臂中肌、臂小肌、臂大肌上部以及梨状肌。大腿截肢后,臂中肌、臂小 肌不受损伤,对髋关节外展功能无影响

7、。这也是大腿截肢常伴有外展挛缩的原因。 内收肌群:大收肌、长收肌、短收肌、耻骨肌、股薄肌、闭孔肌及闭孔外肌。 旋内肌群:臂中肌前部、臂小肌前部及阔筋膜张肌。大腿截肢后,阔筋膜张肌被切 断,失去其功能。 旋外肌群:髂腰肌、臂大肌、臂中肌后部、臂小肌后部、耻骨肌、梨状肌、股方肌、 缝匠肌、闭孔内肌及闭孔外肌。大腿截肢后,臂大肌、髂腰肌、臂中肌和臂小肌不 受损伤,因此,大腿截肢后残肢自动呈外旋位。2、使膝关节运动的肌群分为使小腿屈、伸、旋内和旋外四个肌群。 屈肌群:股二关肌、半膜肌、半腱肌、缝匠肌、股薄肌和腓肠肌。大腿后肌群(股 二头肌、半膜肌、半腱肌)起于坐骨结节,外侧止于腓骨小头,内侧止于胫骨粗

8、隆 内侧,是同时控制髋伸和膝屈的二关节肌。 伸肌群:股四头肌(股直肌、股内肌、股外肌、股中肌)。股直肌起于髂前下棘,其 它伸肌起于股骨内、外、前面,四个头向下合为一个腱,包住髌骨、髌韧带,止于 胫骨粗隆。 旋内肌群:半膜肌、半腱肌、股薄肌、缝匠肌及肠肌内侧头。 旋外肌群:股二头肌及腓肠肌外侧头。3、使足关节运动的肌群 跖屈肌群: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趾长屈肌、腓骨长肌及腓骨短肌。其中,主要 是共同形式跟腱止于跟骨的小腿三头肌。 背屈肌群:胫骨前肌、趾长伸肌、第三腓骨肌、拇长伸肌。其中,主要是胫骨前肌。 外展肌群:腓骨长肌及腓骨短肌。 内收肌群:胫骨前肌、胫骨后肌、趾长屈肌。 内翻肌群:腓骨肌、

9、比目鱼肌、胫骨后肌、胫骨前肌、趾长屈肌、拇长屈肌。 外翻肌群: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胫骨前肌、趾长伸肌、拇长伸肌。五、下肢截肢产生的影响1、大腿截肢产生的影响 残肢越短,髋关节越容易产生外展、外旋和屈曲挛缩。其原因,一是由于对髋关节 外展起主要作用的臂中肌、臂小肌被保留下来,而其内收肌群在中部被切断,导致肌力 明显降低;二是起内旋作用的阔筋膜张肌和股薄肌被切断,而外旋肌群得以保留;三是 起伸展作用的大腿后肌群也被子切断,与完整保留的髂腰肌之间在屈伸肌力上失去平 衡。另外,由于下肢重量显著减轻,在站立位和仰卧时髋关节所受到的使其伸展的力大 大减少,这也是造成屈曲挛缩的重要因素。2、小腿截肢产生的影

10、响 小腿截肢对膝关节的屈伸范围及肌力并无太大的影响。由于起伸展作用的主要肌群 股四头肌止于胫骨粗隆,起屈曲作用的主要肌群大腿后肌群也几乎在同样高并上分别止 于胫骨内髁和腓骨小头部,因此,在通常的小腿截肢中上述肌肉均未受损伤。虽然作为 膝关节次要屈肌的腓肠肌被切断,但对膝关节屈曲几乎没什么影响。然而,小腿截肢后,残肢越短越容易产生屈曲挛缩。这是因为术后伸膝会引起残肢 伤口疼痛,而且大腿后肌群是二关节肌,髋关节屈曲时它会收缩使膝关节屈曲;止外残 肢越短,越难保持膝关节的伸展位。3、部分足截肢产生的影响 从跖骨到足趾部位的截肢对行走功能的影响不大。从跗跖关节(利斯弗兰关节)到 跗部的截肢,会使背屈肌

11、和跖屈肌产生极度不平衡,易产生跖屈和足内翻挛缩。这是因 为截肢后,作为跖屈肌群的小腿三头肌被保留,而背屈肌群的肌腱全部被切断所致。在 距舟关节(肖帕尔关节)截肢时,因杠杆臂变短,步行时背屈无力,极易引起足下垂等 变形挛缩。第二节 正常步态分析一、有关步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1、站立位与重力线的关系 重心的位置:身体重心位于骨盆中间,距地面高度大体中身长的 5558% 处,具体位 置约在第一骶椎的前缘、骨盆的中央。 重力线在矢状面上通过的点:从矢状面上看,重力线通过膝关节髌骨的后面,在髋 关节外通过股骨中心稍偏后的位置。 重心与下肢假肢对线的关系:踝关节前缓冲垫的高度及硬度就可成为代偿小腿三头 肌功

12、能的两个因素。2、描述步行的术语步行周期:步行中,一侧足跟着地后,到这同一侧足跟再次着地时止的期间,为一 个步行周期。在这期间,该侧下肢经过支撑和摆动两个阶段。一个步行周期又分为 支撑期和摆动期,其中支撑期占 60%,摆动期占 40%。 支撑期分为三个时期:冲击吸收期、支撑中期(点)、蹬离期。 摆动期分为三个阶段:加速期、摆动中期、减速期。 双足支撑期:双足着地,即两侧足都为支撑期的时期。一侧足处于蹬离期,另一侧 足处于冲击吸收期。在一个步行周期中有两次双足支撑期。如果缺少双足支撑期, 即是跑步。3、常用步行参数 步宽:是指通过双脚跟部中心、且与行进方向平行的两直线间的距离。 步长:步行是迈出

13、一步的长度,即从检测足的足跟着地位置到对侧足跟着地位置之 间距离。 步频:步行时每分钟迈动的步数。步行速度:单位时间内步行的距离(步长X步频)。临床中,通常是测量病人走10 米所用的时间。二、正常步态的一般特征1 、重心的移动 重心的上下移动:步行时,身体重心在矢状面上有规律地上下反复移动。其移动轨 迹为均匀的正弦波,最高点位于支撑中期的正中,最低点位于双足支撑期内。成年 男子的重心上下移动幅度一般不超过 5 厘米。 重心(骨盆)的侧向移动:体重的支撑从一侧下肢移到另一侧下肢时,骨盆和身体 上部也随之移到承重侧。这一重心的左右往返移动,在水平面上的曲线也为正弦波。 成年男子的重心(骨盆)左右移

14、动幅度约为 5 厘米。2、骨盆的回旋运动 骨盆的水平面回旋:步行中,当一侧下肢迈出时,另一侧下肢滞后,这就形成了骨 盆的扭转。骨盆在水平面上的回旋量,在支撑期为外旋4,摆动期时则内旋4, 合计 8。 骨盆的额状面回旋(倾斜):在正常步行的支撑中期,为了减轻承重腿股骨头上的负 荷,使髋关节的外展肌不过用力和保持身体平衡,身体上部上部常向支撑侧倾斜, 即产生骨盆向支撑侧约为 5的倾斜。3、支撑期的膝屈曲 足跟着地后,膝关节会有 15-20 的屈曲,以减少重心的上下移动。三、决定步态的基本因素1、骨盆的回旋骨盆在步行中的回旋运动除使步长加大外将使身体重心移动曲线的最低点(即跟着 地期)上升 0.9

15、厘米。2、骨盆的倾斜在支撑中期骨盆会有约5的倾斜。在支撑期下肢将内收,而在摆动期将外展。由 于骨盆的这一倾斜运动。将使身体重心的上升幅度减低 0.6 厘米。3、足跟着地后膝屈曲在进入跟着地期时,膝关节本是完全伸展的,但很快便开始屈曲,直到足平着地期 屈膝角度达 15左右;而在支撑中期过后,膝关节又立刻变成伸展位。正由于这种在 支撑期膝关节的屈曲,而使身体重心的向上移动幅度低了 1厘米,从而使重心的上下移 动更加圆滑。4、足和踝关节的运动踝关节在跟着地期是背屈的,但在跟着地不久立刻开始跖屈,从而在足跟上方画一 个圆弧状移向前方。足底则一直到跟离地期都不离地面。进入跟离地期后,踝关节又开 始以脚前

16、部的拇趾球为中心做一圆弧状运动以移向前方。这期间,踝关节中心的移动有 一个不大的升降弧。足和踝关节的这项运动,在与下述的膝关节屈曲运动协调发生之下, 就使身体的重心移动变得更为圆滑。5、膝关节的运动 膝关节的屈曲运动与足、踝关节的运动同时发生。当进入跟着地期,踝关节的位置 较高时,膝关节便进行屈曲;当进入蹬离期,踝关节又开始升高时,膝关节再度屈曲。 如此,踝关节中心的上升经由膝关节屈曲予以抵偿的结果,使身体重心的移动得以圆滑 地完成。6、骨盆的侧向移动 步行中,随着承重足的左右变更,骨盆产生向承重侧的左右移动。这是为了在单足 支撑时保持身体的平衡。固然由于左右两侧髋关节轴间有期当的距离,会使重

17、心的左右 移动较大,但因髋关节的内收位以及生理性膝内翻的存在,从而使重心的左右移动变小 到 5 厘米左右。四、正常步态的生物力学分析1、步行时下肢的回旋 步行时,骨盆如前所述,有 8回旋,而股骨期对于骨盆约有 9回旋,加之胫骨 又期对于股骨回旋约 8,因此,在一个步行周期下肢总共约有25的回旋重复。在蹬 离期到摆动期期间,骨盆连同股骨、胫骨等一齐开始内旋,到跟着地期至最大,并一直 保持到支撑中期方止。而后开始变为外旋运动。外旋首先出现于足部,次及于胫骨,最 后是骨盆。2、步生时肌肉的活动 步行中的能量消耗,减速期时远较加速期时为大。臀大肌的作用则为使髋关节伸展 及使下肢的内旋减速。用于大腿截肢

18、的假肢接受腔,其后壁宜做得平坦,且附加初期屈 曲角度。臀中肌、臀小肌、阔筋膜张肌的外侧肌,内收大肌、内收长肌等,则为骨盆与 股骨间的内外侧方向的稳定而起作用,以调节骨盆的倾斜。就大腿接受腔而言,其外壁 内收角度的设定,对充分发挥髋关节外展肌的功能尤为重要。在进入摆动期之前,髂腰 肌等髋关节屈肌发挥作用,以便加速转入摆动期。第三节下肢截肢者的康复截肢不仅仅是破坏性手术,而是功能重建的开始。通过截去有害或无用的肢体,而重新 装配人工肢体假肢,取代被截去肢体的部分功能,以达到自理生活、回归社会的目的。一、截肢原因所谓截肢是指将四肢的某一部分截断、切除。其中从关节部位切开分离的称为关节离断。 导致截肢

19、的原因可列举以下几种:1、外伤及其后遗症复杂的骨折无法整复,肢体受严重创伤,治疗无望者;由于血管损伤(动脉栓塞、血栓症等)而导致肢体坏死; 因烧伤、冻伤而导致的坏疽及所遗瘢痕严重。2、末稍血液环障碍3、恶性肿瘤4、炎症5、神经性疾病6、先天性畸形及双腿明显不等长时。二、下肢截肢部位 下肢截肢部位及其名称。根据不同的截肢平面,下肢截肢分为半骨盆切除、髋关节离断、 大腿截肢、膝关节离断、小肢截肢、踝部截肢、足部截肢等。踝部的特殊截肢方法有多种,如皮果夫、波伊德等截肢法;但赛姆截肢术应用最广。三、装配下肢假肢对截肢术的要求1、假肢装配对残肢的一般要求残肢应有适当的长度,以保证有足够的杠杆力,但在假肢

20、的关节部位最好留有一定 空间; 残存关节应尽可能保留原有的生理功能,无挛缩畸形; 残端应有适度的软组织包覆,不应有压痛、骨刺、神经瘤; 残肢要有良好的皮肤条件,健康、平整、少疤痕粘连,无窦道溃疡。2、下肢截肢部位的选择原则上应尽量保留残肢长度。有以下三种情况应注意: 若从靠近胫骨的髌韧带附着部位截肢,既会使膝关节的伸屈功能丧失,又会对安装 假肢后的残端承重带来不利,因此应选择膝关节离断。 进行赛姆截肢时,考虑到与假肢接受腔的适配问题,以及为减少残端膨大所造成的 外观不良,最好在术中切除内外踝的多余部分。 部分足截肢时,术后由于肌力不均衡,易产生足下垂、内翻变形,同时还要考虑愈 后的穿鞋问题,因

21、此可在充分考虑肌腱的再缝合、移植术等条件下,选择肖帕尔关 节离断。3、截肢术中的技术处理 皮肤的处理:在下肢截肢时,存在有循环障碍的情况下,可根据情况将血液循环良 好一侧的皮瓣留长。术中后侧皮瓣要保留长些。半骨盆切除、髋关节离断、赛姆截 肢时,后侧皮瓣都要保留长些;而进行膝关节离断时,应将前侧皮瓣留长。 血管的处理:对大动脉必须双重结扎。动脉与静脉还应分开予以结扎。术后必须使 用引流。 神经的处理:在切断神经时,除必须使神经末稍端避开将有可能形成疤痕的部位外, 环要设法使其游离在肌肉中,以免穿戴假肢时引起疼痛。 骨的处理:骨成形术是在骨切断处的更远部位剥离骨膜,用以封闭骨切断后开放的 骨髓腔。

22、小腿截肢时,为达到残端承重的目的,可采用骨膜和骨皮质在胫骨和腓骨 之间架桥的方法,以促使骨融合。 肌肉的处理:大致有以下三种方法。A、肌膜缝合法:B、肌肉缝合法、肌肉成形术:此法是注重残肢的生理机能,而将各个拮抗肌按其 与截肢前期同的紧张状态缝合起来的方法。术后可减轻肌肉萎缩,循环状况也 较好。C、肌肉固定缝合于骨端部的方法:使缝合在一起的拮抗肌保持其紧张状态与截肢 前期同;但还要将肌肉穿过骨端部所钻的孔,并牢牢地固定在骨端部。采用这 种方法,肌肉的紧张状态与截肢前期近,残肢可得到良好的功能。但对于血液 循环障碍病症,易引起末端组织坏死,不宜采用此法。四、截肢术后的残肢护理及训练1、弹力绷带包

23、扎 伤口拆线后,立即进行弹性绷带包扎,包扎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小腿残肢采用 10 厘米宽、大腿残肢采用 12.515厘米宽的弹性绷带,长度为 24米。 弹力绷带的缠绕步骤: 全日包扎着,连夜间也不可除去,但每天应换缠45次。弹性绷带的松紧情况,应为越往残肢末端部缠得越紧,切不可疏忽。2、理疗理疗的作用是减轻肿胀、增加或减少血运。在截肢者的康复治疗中主要用于预治和治 疗各种残肢并发症,如肿胀、疼痛、挛缩、粘连、溃疡、炎症等。 目前常使用的理疗方法有:A、温度疗法(冷、热) 冷疗法:冷疗法的作用有减轻疼痛、减轻肌肉急性痉挛、增加胶原的弹性、减少局部循环、减少局部组织代谢、减少浮肿等。其中, 1

24、0 分钟以下的短时 间冷却可减少局部循环,而 1530 分钟的长时间冷却可增加局部循环。热疗法:热疗的热能治疗法由浅入深为:热敷、蜡疗、水疗、超短波、微波、超 短波、微波、超声波。B、机械疗法(按摩、涡流浴、电疗、水疗等)。 常见残肢并发症的理疗A、残肢肿胀:可采用蜡疗、音频电疗、红外线、按摩、磁疗。B、残肢痛及幻肢痛:蜡疗、超短波、紫外线、经皮肤电刺激神经疗法、共鸣火花、 磁疗、超声波、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按摩。C、疤痕及粘连:音频电疗、蜡疗、超声波、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红外线等。D、皮肤溃疡及窦道:紫外线、红外线、共鸣火花、音频电疗、激光等。E、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化脓性炎症:紫外线、超短波

25、、磁疗、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 拔火罐等。配合抗菌素药物治疗,效果更好。F、关节挛缩畸形:低、中频脉冲电,超声波、音频电疗;还可针对病因采用蜡疗、 红外线、超短波等。此外,配合进行体疗和按摩,会收到更好的效果。3、体疗(训练)体疗是利用某些器械或徒手,进行各种主动或被动运动的一种训练方法。一般说来,下肢截肢者术后第二天即应在床上进行呼吸运动和健肢运动, 34 日起 便可开始残肢的主动运动。拆线后,则应根据肌力的增加情况,从徒手训练开始,逐步 增加到使用沙袋、滑轮牵引等的抗阻训练。这些训练包括姿势保持、残肢训练、躯干肌 训练、健侧腿训练等方面。4、保持正常姿势 由于肢体失去平衡,如果忽略了截肢后的

26、训练及早期安装假肢,往往会引起骨盆倾 斜和脊柱侧弯。 由于截肢切断了期拮抗的肌肉,大腿截肢后髋关节常有屈曲、外展的趋势,小腿截 肢后膝关节常有屈曲的趋势。为了减少疼痛,患者往往不自觉地采取长这种趋势的 不良体位。这样,容易使残肢关节产生对装配假肢极为不利的屈曲位挛缩。因此, 从截肢后次日起,必须每日坚持数次俯卧,并绝对避免各种不良姿势。5、残肢训练 小腿截肢者,应以增强膝关节的屈伸肌、尤其是伸肌(股四头肌)的肌力为主,以 使穿用假肢后迈步有力。 大腿截肢者,因为残肢有外展趋势,必须克服,应早期开始做截肢侧髋关节柔和的 被动运动(以后伸、内收为主)。术后六天开始主动伸髋练习;术后一周,若残肢愈

27、合良好,开始主动内收训练。 增强髋关节的伸展肌(臂大肌)也极为重要,它起到控制膝关节稳定的作用。髋关 节后伸的力越大,假肢的膝关节就越稳定,髋关节离断时,要进行腹背肌和髂腰肌 的锻炼。6、临时假肢的安装临时假肢一般在截肢后二周即可安装。这是促进截肢者早日康复的一种有效办法。 临时假肢的优点:可促使残肢早日成熟; 减少卧床,可预防残肢挛缩,从而能保持或改善全身状态; 可利用临时假肢在平行杠内训练,并进行实用的步行训练; 患者穿戴临时假肢即可出院,而得以提前重返社会。第四节 下肢假肢处方一、下肢假肢的类别1、按截肢平面分类:部分足假肢(假半脚)、踝部假肢(赛姆假肢)、小腿假肢、膝部假肢、大腿假肢、

28、髋部假肢等。2、按接受腔的材料分类:木质、铝质、皮革、塑料、合成树脂等假肢。3、按接受腔口型分类:插入式和现代的全接触式、吸着式, 又根据口型的演变细分为:PTB、PTS、KBM、PTK等小腿假肢和四边形、OSNY、CAT/CAM等大腿假肢。4、按假肢的结构形式分类:外壳式(外骨骼)结构,现代的骨骼式(内骨骼)结构。5、按装配时间分类 :临时假肢和长久假肢(正式假肢)。6、按特殊用途分类:农田用、游泳用、运动(田径)用等特殊假肢。 部分足假肢(假半脚)用于足部截肢(皮洛果夫截肢、肖帕尔关节离断、利斯弗兰关节离断)的假肢。有足大 手套式、靴形以及不设踝关节的皮革制或树脂制的多种形式,这种假肢的特

29、点是以足底部承重。从鞋的外观上都会大于正常鞋。另外由于足部截肢后 常会带来足下垂及内翻变形,因此现在已很少采用这种截肢术。赛姆假肢是用于赛姆截肢的踝部假肢,目前踝部截肢普遍采用了赛姆截肢术,这种假肢为残肢末 端承重,可以配用 SACH 脚,代偿功能好。不足之处是假肢的踝部往往粗大,呈棒球状,影响外观。小腿假肢现代小腿假肢首先是在1957年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开发出PTB小腿假肢。其主要优 点是轻便,更接近正常步态。不久,为改变环带的悬吊方式,又几乎同时出现了以内侧髁楔子进行悬吊的KBM式和 整个包住髌骨及股骨髁,利用髌骨上部和股骨髁上部进行悬吊的PTS (或称PTES)式小腿 假肢。近年来,对

30、小腿假肢接受腔的概念又有新发展,不仅考虑到残肢解剖学结构,而且考虑 到充分利用小腿骨及其少量软组织,以提高假肢步行时的稳定性及穿着的舒适感,于是出现 了全接触式小腿接受腔。PTK小腿假肢就是由德国(Kegel,1979)开发的一种全接触式小 腿假肢。它的另一个特点是,其接受腔上缘利用软树脂的弹性,既能起到髁部悬吊的作用, 又便于穿脱,因此兼有 PTB 和 KBM 的优点。膝部假肢膝部假肢是用于膝关节离断、大腿极长残肢、小腿极短残肢,以及小腿短残肢中膝关节 有严重屈曲挛缩畸形的假肢。其特点是残肢末端能承重,假肢的控制性能好。不足之处,一是残肢下端没有安装带有 摆动期控制装置的常规关节的空间,只能

31、采用特制的多轴膝关节(如四连杆式); 二是常因 残端粗大成球根形,影响假肢的外观。现在采用合成树脂制作接受腔,有开口式和不开口全接触式的两种。不开口式的采用双 重接受腔,内层为柔软的泡沫树脂,外层为硬性树脂。另外,用于小腿短残肢屈曲挛缩者的 是一种膝屈式膝部假肢。大腿假肢 传统式大腿假肢采用铝板、皮革以及木材等制作接受腔;外壳式结构采用两侧铰链式膝 关节,需用腰带悬吊。现在多采用合成树脂制的吸着式接受腔,骨骼式结构。其特点是接受腔为坐骨结节承重,全接触式增加了接受腔的稳定性和舒适感,且能自身 悬吊;骨骼式结构不仅便于对线调节,外形逼真,而且可根据不同要求选用不同功能的膝关 节,接受腔的口型较普

32、遍的是四边形接受腔,近年又推行一种CAT/CAM接受腔。 髋部假肢髋部假肢是用于髋关节离断、半骨盆切除及大腿残肢极短(小转子近端)截肢的假肢。 接受腔采用坐骨结节承重和两侧髋嵴、坐骨结节三点固定,提高了接受腔的稳定性,也减少 了活塞运动。加拿大式髋部假肢由原来的外壳式演变为现在的骨骼式结构。二、下肢假肢的主要部件及其选择1、膝关节组件A、下肢假肢膝关节应具备的功能:伸展不超过180;伸展的活动范围在150以上; 具有支撑期的控制功能,承重时不产生膝猝屈(此项可通过调整接受腔的适配 与对线解决); 具有摆动期的控制功能,在平地步行中与正常小腿的摆动接近一致; 可变换步频。B、下肢假肢膝关节的分类

33、:有单轴的、多轴的膝关节,有定摩擦、承重锁定膝关节和定摩擦、四连杆膝关节, 还有可变摩擦、液压或气压摆动期控制的膝关节以及多种组合型的产品。C、膝关节的选择 对不经常活动的高龄大腿截肢者,可选择不用担心膝猝屈摔倒的锁定式膝关节; 对残肢较长、可随意识控制膝关节的大截肢者,从主要考虑摆动期控制功能选 择膝关节; 对短残肢的大腿截肢者,应优先考虑支撑期的稳定,可选择连杆式膝关节或承 重自锁膝关节; 对从事较重体力劳动和居住在路面条件差的大腿截肢者,可选择自由摆动与固 定可切换的膝关节; 对年轻的膝关节离断患者,多喜欢用步频跟随性好的带液压装置的连杆式膝关 节; 对加拿大式髋部假肢的膝关节不需要采用

34、承重自锁等支撑期控制机构,摆动期 控制也是以轻便的机械式为好。2、踝关节和假脚组件A、假脚在下肢假肢中的作用 在足跟着地时吸收(缓冲)跖屈力,防止膝猝屈; 防止后蹬时膝猝屈,产生前进的驱力; 对不平整路面的适应性; 使以下肢为轴的方向转换更加容易。B、假脚的种类 从功能上看,分为 3 种类型:1 型:可代偿矢状面上的跖屈、背屈功能;2 型:在 1 型的基础上,增加了额状面上的内外翻功能;3 型,在 2 型基础上,增加了水平面的旋内、旋外功能。从结构上看,分为具有限定运动面关节轴的假脚(单轴脚、多轴脚)和不具有 限定运动面关节轴的假脚(SACH脚)两种。储能脚:主要用于小腿截肢者进行体育运动的假

35、脚。储能脚是在定踝软跟(SACH) 脚的基础上改良设计的,具有在支撑后期积蓄能量并能在后蹬时释放出来的性 能,其背屈活动范围比一般假脚要大。3、髋关节组件髋关节的种类: 一种是在步行中可自由屈伸的摆动式髋关节; 另一种是只有在坐下时方解除固定的手动固定髋关节。三、下肢假肢处方1、良好下肢假肢应具备的条件 一具理想的正式下肢假肢应满足以下条件: 有较好的下肢代偿功能,能稳定、便利地支撑人体完成行走、站立、坐、蹲、 转体、上下台阶等动作。 假肢结构不能过重,要轻便灵活且经久耐用。 接受腔设计制作合理,与残肢适配好、无压痛等不适感,而且要保证截肢者稳 定地控制假肢,还要穿脱方便、卫生、便于清洗。 外形逼真,双腿长短一致,装饰外手套的形状、质感、颜色要接近患者健肢。 根据特殊需要(如洗澡或游泳用、田径运动用)制作的专用假肢,要符合患者 的要求。2、开具下肢假肢处方时注意事项 初次安装假肢的患者,除要了解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等一般性资料外, 还要了解患者医学方面的资料,如全身状态、截肢原因、残肢情况等; 对其残存关节的活动范围及肌力情况作出评价,以便为患者选择更合适的假肢处 方,或对症施以装肢前的康复治疗及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