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2)

上传人:精****料 文档编号:169361364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案 (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案 (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案 (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教案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 (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导语:同学们知道“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形容什么的吗?(美貌)知道都是在说谁么?(西施、杨玉环、貂禅、昭君)。四大美女,她们的人生都很精彩,但历史上总是把她们喻为引发战争的“红颜祸水”,惟独王昭君与众不同,她是历史上的和平使者。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王昭君?王昭君这位有落雁之美貌的女子,因为她达成了汉朝与匈奴的“和亲”,使老百姓免于战乱而被世人铭记在心,历代文人都写过咏昭君的诗,其中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最为深刻感人,并被誉为“咏昭君诗之绝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首先,大家齐读这首诗。对古代诗歌的鉴赏,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根据童庆炳先生的文本解读层次分析法我们也可以用来解读

2、诗歌,即(一、语言符号层;二、形象世界层;三、意象层;四、意境层;五、历史意蕴层),现在我们用这种方法解释这首诗,用这首诗解释这种方法。板书语言符号层,即强调语言的功用,语言修辞,语言的外在形式,语言本身的意思。高考题中,针对某首诗歌,问这首诗中哪个字用的好不好,好在哪里,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等,这样的考题,都是从这一层面出的。现在我们从这一层面分析这首诗。从外在形式上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2、4、6、8句压un韵,而且246平声,8仄声,所以读起来低回和缓。我们说杜甫的诗风是沉郁顿挫的,这也体现在他的用韵上。颔联和颈联都是对偶句(分析)。从语言和炼字方面来看:“群山

3、万壑赴荆门”,群山万壑随着江流奔赴荆门,这里哪个字用的漂亮?【赴】“赴”本是一个普通的字眼,但在此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想象一下,在脑中形成一个画面: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多么雄伟的图景啊!这种气势,恰如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抒发的那样: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如果这是一个舞台背景的话,同学们想想,在这样的背景下,将要出场的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英雄!但诗人接下来是怎么说的呢?“生长明妃尚有村”!明妃出生的地方现在还有村落。哦,是明妃,是个女子!这样的背景和这样的形

4、象协调吗?是协调的。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钟灵毓秀,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诗人以雄伟的山川来侧面烘托王昭君这个“窈窕红颜”,把她写得惊天动地。同时也说明了在作者心目中,生长在这里的昭君决不只是一个明眸皓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山川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所以,画面的底色用的不是阴柔的秀丽,而是阳刚的伟岸,是较为和谐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一离开汉宫,就和沙漠连在一起了,这一去就是一辈子,想要回来看看都不能,匈奴王死了还要继续嫁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最后身死异国,只留下一座长着青草的坟墓向着黄昏。“一去”,让我想起了崔颢的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

5、空悠悠”,态度何等的坚决;昭君不单生前寥落,死后更是孤寂,独留青冢向黄昏。这一去一留,一生一死,对比强烈,令人不忍深思。“紫台连朔漠”,表意写出塞之景,其实“连”有联姻的意思,写汉朝和匈奴的联姻;“青冢向黄昏”,表面是在描绘一幅青冢面对着黄昏的萧索图,深层的意思是说,昭君的一颗思乡之心向着家乡。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凄凉和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画图省识春风面”,画图这个典故咱们已经知道了,凭着画图约略的看宫女的容貌,昭君的画像不美丽,所以曾被藏在后宫5年多,同学们想一想,昭君的悲剧完全是由画工毛延寿造成的吗?不是。王安石有诗明妃曲曾为毛延寿鸣不平,这样写到:“意

6、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是:毛延寿这般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专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自挑选之劳都不肯费,也未免太过分了。可见,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环珮空归夜月魂”,昭君在大漠长眠不醒了,她的魂灵在月明之夜还要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啊!环佩,代指昭君,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空”如何理解?字面意思是人已葬于塞外,不能归汉,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其实,这一个“空”字,满含着诗人的遗恨之情,哀悼之意。“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千百年来

7、,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乐,正是昭君在诉说着她的怨恨!王昭君不仅容貌出众,深明大义,而且还是一位善弹琵琶的音乐家,想她在那大漠苦寒之地生活,每当她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时候,琵琶就成了她寄托心中情感的伙伴了,敕勒川前,燕支山下,她把无法承受的悲哀,通过琵琶来幽凄的倾诉。这琵琶声里分明充满了怨恨:怨恨什么呢?画工的无耻,皇帝的昏庸,命运的不济。红颜命苦,她即使再漂亮再忠君爱国,但她是这个社会中的弱者,在被战争剿灭了温情的岁月里,一切无法躲避的灾祸,都会气势汹汹的转嫁到弱者的头上,这个秀外慧中的女子,不但没有得到她想要的爱情与荣华富贵,这个时候竟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所以,“分明怨恨曲中

8、论”。以上是从语言符号层对这首进行的解读,下面是第二层:(形象世界层,所谓的形象世界就是你能够从诗中用感官直接感受到的事物。咱们看看这首诗中,出现了哪些事物?群山,万壑,荆门,明妃(白描),村,紫台,朔漠,青冢,黄昏,面,魂,胡语,曲(听觉),这就是这首诗中出现的形象,既有视觉的,又有听觉的,既有工笔(群山,万壑,紫台,朔漠,青冢,黄昏,春风面等),又有白描(明妃)。在这些形象中,哪些能够表达诗人独特的思想情感呢?这些能够表达诗人独特的思想情感的事物,就是意象,现在,我们进入意象层的分析。意象,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它有一个自身的表层的含义,二,它被赋予了诗人独特的思想情感。甚至有些意象它表层

9、的意义我们都可以忽略,它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成为某种思想感情的指代,比如梅兰竹菊,提到这四种事物,我们自然而然会想到它的指代意义。在这首诗中,哪些可以称得上是意象呢?我们说,颜色是画家的语言,画家对于颜色的选择是她思想的反应,诗人也是这样。我们看这首诗的颔联“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这里的颜色有紫青黄,紫,让你想到了什么?李贺有首诗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紫,让我想到了烽火台,想到了战争,想到了流血;“独留青冢向黄昏”,青,让人想到了希望,黄,是和谐的象征,黄,代

10、表着民族融合。所以,紫台,青冢,黄昏既有本身的意义,又有独特的意义。昭君是为了避免流血,为了民族融合才远嫁匈奴的。这样一个女子,怎能不让我们产生一番敬意,怎能不算一位民族英雄呢!不只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花木兰是女英雄,为了国家的安定,民族的融合而牺牲了自己的幸福,远嫁匈奴的昭君也是女英雄!(意境层,即能够表达诗人独特的思想情感的客观生活图景。在这首诗中,诗人为我们描绘的客观的生活图景还是颔联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这句诗为什么能够千古流传呢?就因为它在意象层,意境层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这是一种怎样的意境呢?同样是写沙漠,写黄昏,王维有首诗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

11、河落日圆”,这两句诗的意境一样吗?沙漠是那样的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在这辽阔的沙漠中,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这种意境是苍凉雄浑;后者是空旷开阔的意境。(历史意蕴层,即结合写作背景挖掘它深层次的内涵和主题,做理性的历史观反思。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古迹以发兴,生发历史兴亡之感。诗人写作怀古诗,并非单纯为了“发思古文幽情”,而是站在现实的陵岸上,去俯视历史的幽谷。唐代社会以安史之乱为转折点,由如日中天的鼎盛时期渐渐至夕阳衰草的末世光景,从中唐至晚唐,大唐的气数一天不如一天,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社会矛盾此起彼伏,衰象日昔,诗人是时代的神经,他们十分敏锐的感受到了王朝下滑日趋没落的车音,

12、当他们看到那些刻着历史兴亡的残垣断壁,念及往日的繁华与今日的寥落,不能不思索历史兴亡的原因,尤其是对统治者的荒淫误国,以至败之,诗人们是有着共同认识的。杜甫的诗题叫咏怀古迹,他寄居在昭君的故乡,诗人的遭遇和昭君太相似了:昭君入宫见妒,他入朝见妒;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 他“漂泊西南天地间”;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他思念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怨恨之情当然充斥内心,但他不敢明说,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来抒写自己的悲愤,寄托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板书:咏怀古迹(其三)咏昭君之绝唱爱国忧民,悲己怜他诗歌鉴赏五层次法:一、语言符号层二、形象世界层三、意象层四、

13、意境层五、历史意蕴层作业:2008年语文高考题(北京卷)中的第十二题,是顾炎武的一首诗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的诗风和杜甫相近,我们课下做一下这道题,并用5层次分析法对这首诗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鉴赏文字。下面是2008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古诗词鉴赏题目: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10分)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

14、正确的一项是(2分)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排遣。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12(2分)A(4分)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出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意思接近即可)(4分)(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2)简要

15、分析: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翻译:重阳节这一天突然发现已经到了晚秋时节,不免心惊,你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瞩望。离别思念的情怀唯有靠浊酒排遣,忧愁中满目都是丛生的菊花。我且把自己这一腔报国的忠肝义胆留存给苍天大地,让故国的江山见证我斑白的鬓角吧。多多承蒙你千里之外的关怀询问,我是一个亡国之人,如同被放逐一样,已经无家可归。学习本诗用到的资料哀江头 杜甫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

16、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祖居少陵的野老(杜甫自称)无声地痛哭,春天偷偷地来到了曲江边。江岸的宫殿千门闭锁,细细的柳丝和新生的水蒲为谁而绿?回忆当初皇帝的彩旗仪仗下了南苑,苑里的万物都生出光辉。昭阳殿里的第一美人也同车出游,随侍在皇帝身旁。车前的宫中女官带著弓箭,白马套着带嚼子的黄金马勒。翻身朝天上的云层射去,一笑之间双飞的一对鸟儿便坠落在地。杨贵妃明亮的眼睛和洁白的牙齿在哪里呢?鲜血玷污了她的游魂,再也不能归来!清清的渭水向东流去,而明皇所在的剑阁是那

17、么深远。走的和留下的彼此没有消息。人生有情,泪水沾湿了胸臆,江水的流淌和江花的开放哪里会有尽头呢?黄昏时,胡骑扬起满城的尘土,我想去城南,却望着城北。1.杜甫祖籍长安杜陵。少陵是汉宣帝许皇后的陵墓,在杜陵附近。杜甫曾在少陵附近居住过,故自称少陵野老。吞声哭:不出声地哭。潜行:因在叛军管辖之下,只好偷偷地走到这里。曲江曲-曲江的隐曲角落之处。2.这句写曲江边宫门紧闭,游人绝迹。为谁绿:意谓国家破亡,连草木都失去了故主。3.霓旌:云霓般的彩旗,指天子之旗。南苑:指曲江东南的芙蓉苑。生颜色:万物生辉。昭阳殿:汉代宫殿名。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之妹为昭仪,居住于此。唐人多以赵飞燕比杨贵妃。第一人:最得宠的人

18、。辇:皇帝乘坐的车子。古代君臣不同辇。此句指贵妃之受宠超出常规。4.才人:宫中的女官。嚼啮:咬。黄金勒:用黄金做的衔勒。5.仰射云:仰射云间飞鸟。一笑:杨贵妃因才人射中飞鸟而笑。正坠双飞翼:或亦暗寓唐玄宗和杨贵妃的马嵬驿之变。6.明眸皓齿四句写安史乱起,玄宗从长安奔蜀,路经马嵬驿,禁卫军逼迫玄宗缢杀杨贵妃。旧唐书杨贵妃传:及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玄宗遣力士宣问,对曰:贼本尚在,盖指贵妃也。力士复奏,帝不获已,与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瘗于驿西道侧。清渭:渭水清澄,流经马嵬驿南。杨贵妃即葬于渭水之滨。剑阁: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玄宗入蜀所经

19、之地。7.臆:胸膛。终极:穷尽。这句说,花草无知,年年依旧,岂有穷尽。8.胡骑:指叛军的骑兵。欲往城南:杜甫这时住在城南,天已黄昏,应回住处。望城北:北望官军所在之地,盼望早日收复长安。当时肃宗在灵武,地处长安之北。 诗眼:哀开篇第一句就创造出了强烈的艺术氛围,后面写春日潜行是哀,睹物伤性还是哀,最后,不辨南北更是极度哀伤的表现。“哀”字笼罩全篇,沉郁顿挫,哀笔深远。这首诗与春望同时作于至德二年(757)春。位于长安城南的曲江(现早已干涸),当时曾是唐王朝贵族官僚以及仕女们游览的胜地,富丽繁华,盛极一时。由于安史叛军的盘踞和破坏,变得千门紧闭,萧条冷落。诗人抚今追昔,痛感玄宗君臣行乐无度,以致

20、酿成国破家亡的悲剧。诗人先从曲江景象的变化写起,再由杨氏的娇宠和惨死道出国家灭亡的历史悲剧,对唐玄宗、杨玉环既有谴责,又寄予哀怜。最后表达平叛的愿望。历代评家颇重此诗含蓄蕴藉的批评风格,如杜诗说云:诗意本哀贵妃,不敢斥言,故借江头行幸处,标为题目耳。此诗半含半露,若悲若讯如此用笔,浅深极为合宜。沉鱼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 落雁传说中昭君是这样出塞的:由于没有贿赂画师毛延寿,王昭君被

21、画得很丑,因此多年被深藏宫中,无法与元帝相见。后来元帝决定选宫女与呼韩邪和亲时,昭君主动“请行”,她认为只有这种方法,才能使自己脱离寂寞漫漫的后宫。告别汉室之时元帝召见,王昭君仪态万方、光彩照人,致使元帝惊叹不已。汉元帝不识昭君真面目,原想以丑送人,却送走了一位绝代佳人,因此大为恼火。追究原因,知毛延寿索贿受贿的劣迹后,将其杀掉,以解心头之恨。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

22、 的代称。 闭月三国时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婵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羞花唐朝开元年间,有一美貌女儿叫杨玉环,被选进宫来。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羞花”称号得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