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题:陈斌:《海拔最高的牧区》的课例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69303809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育专题:陈斌:《海拔最高的牧区》的课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育专题:陈斌:《海拔最高的牧区》的课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育专题:陈斌:《海拔最高的牧区》的课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教育专题:陈斌:《海拔最高的牧区》的课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专题:陈斌:《海拔最高的牧区》的课例(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温州市初中“精品百课”课例学校(全称): 龙湾区外国语学校 姓 名: 陈 斌 课 题: 人教版七下历史与社会 海拔最高的牧区的课例 手机(全号): 13780197180 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分析教材和具体的学情,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2教学过程:分环节简要说明教学活动的安排,包括主要教学问题与教学情境的设计,采用文字叙述的格式。3板书设计: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有一定逻辑联系。4作业设计:简约、有效,具有针对性,并说明设计意图。青藏地区海拔最高的牧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义务教育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教科书:第六单元第四课第一目青藏地区海拔最高的牧区。在了解

2、中国总体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的基础上,认识青藏地区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其独特地形促使“高”和“寒”成为该地区的主要特征,进而影响居民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本目内容为学习后一目高原圣城拉萨提供基础和背景。【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学习后,七年级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能,如能从地理图表中获取信息、观察区域地理特征有一定的角度等。但是,对于区域地理学习要注意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认识还有待提高。为此,本课教学中可以设置较大的问题空间,为学生地理思维品质的提升提供平台。【设计思路】 为理解青藏地区的牧区特色及其成因,本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1)资源丰富的青藏地

3、区,为什么长期以畜牧业为主要产业?其中有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影响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2)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交通条件的改进,对青藏地区的发展带来哪些影响?通过问题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提高对学习区域地理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认识。 在问题设置的背后,隐藏着人地关系的教学主线。青藏铁路开通前,自然环境条件制约着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体现出“地人”的影响。青藏铁路开通后,科技和交通工具的改进突破了原先自然条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限制,凸显了“人地”的影响,但是人们在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人地和谐、善待自然,才不至于毁掉这片地球上最后的圣地。【教学目标】1、通过图片欣赏,

4、感受青藏地区的景观之美,知道青藏地区的地理范围和位置。2、从自然环境特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特色及其相互关系,分析、描述青藏地区以畜牧业为主要产业的原因;理解区域地理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体会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3、了解青藏铁路通车的积极影响,促进了青藏地区的快速发展,领会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青藏地区的范围、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显著特征;理解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和牧民生产生活特色的关系。难点:青藏铁路开通前后,青藏地区人地关系的变化。【教学过程】一、美图欣赏,空间定位1、呈示图片一组:高原上的山地冰川、纳木错湖、帕里多庆错湖、曼扎塘大草原。讲述:雪山、湖泊、

5、草原,构成独特而壮美的风光。咱们中国的哪个地方,有如此美丽的风光?生答:青藏高原或青藏地区。2、呈现中国分区图,提问:青藏地区处于中国哪个方位?生答:西南部。3、过渡:高大的山脉是大地的骨架,是地理分区的天然屏障。位于我国西南部的青藏地区也被山脉环绕。结合图册45页,思考:青藏地区的四周,环绕着哪些山脉?学生结合图册45页回答。小结:青藏地区位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喜马拉雅山脉以北、横断山脉以西。4、呈现中国西南政区局部图,提问:青藏地区包括哪些省份?学生回答后,小结:青海、西藏,以及四川西部,新疆、甘肃南部。二、问题探究,方法提示1、呈示背景材料:风景独特而美丽的青藏地区,约占全国面积

6、的25%,矿产、旅游资源丰富,地热能丰富,河湖众多、水能丰富。长期以来,畜牧业是青藏地区的主要产业,维持着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的人口的生活。2、提问:为什么面积广大、资源丰富的青藏地区,长期以畜牧业为主要产业?这种状况与当地的哪些因素有关吗?3、温馨提示:观察区域的视角:1)自然环境条件:地形、气候、水文、资源方面。2)人文环境条件:生产、生活等方面。3)对于经济发展,属于有利因素还是不利因素?4、学生查阅课本、图册,思考准备。三、探究自然:高寒。1、呈现中国地形图,提问:1)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哪个阶梯上?2)平均海拔大致多少?3)以哪种地形为主?4)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概括青藏地区地形特

7、征?(高)学生读图,回答。2、呈现青藏地区南部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图,提问:青藏地区南部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气温有什么特点?(可结合书上66页资料1)学生读图分析,思考回答。教师总结评价,气温特征:冬寒夏凉,明显低于同纬度地方的平均气温。继续提问: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概括青藏地区气温特征?(寒)那么,为什么青藏地区南部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低?(海拔因素)3、呈现海拔升高与气温关系图,结合知识: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引导学生理解海拔对气候的影响。正可谓高处不胜寒。4、呈现中国年降水量图,请学生结合书上66页资料2,思考青藏地区年降水量有什么特点?学生读图分析,得

8、出降水量少。说明:降水量年内时空分配不均,_多_少,由_向_逐渐减少。(夏、冬、东南、西北)。学生读图分析完成填空。四、探究地人:高寒草场生产:放养牦牛等;生活:藏袍、牛羊肉、帐篷、骑马。1、过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会产生重大影响。提问:在高寒的自然条件下,青藏地区主要适合发展哪种农业生产类型?为什么?学生回答畜牧业,解释原因。总结: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耕地面积少,牧草面积广阔,并且牧草营养高,适合发展畜牧业。2、呈现中国主要牧区图,说明青藏牧区独特,提问:放养哪些动物?(牦牛、藏山羊,藏绵羊)3、呈现成群牦牛、藏山羊、藏绵羊图,描述:在青藏高原,我们可以看到这样成群

9、结对的牦牛,牦牛皮厚毛长、体矮身健、四肢短粗。为什么牦牛会长成这样呢?自然界的许多动物为了适应生存环境会进化出独特的身体特征。那么,影响牦牛的自然环境因素是怎样的呢?小结:正因为青藏地区气候寒冷,牦牛不得不长得皮毛厚长。又因为青藏地区地形高,牦牛不得不体矮身健,方便负重爬山,因此被称为高原之舟。4、说明青藏地区也有农业种植,主要是河谷农业。提问: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青稞。5、接着请选择牧民衣食住行的某个方面,从自然环境和牧业生产两方面简要分析牧民生活的特色。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对衣食住行方面作简要补充。藏袍:穿脱自如,适合高原昼夜温差大和在马背上生活的特点。人们的主食是糌粑和牛羊肉,饮料

10、则以酥油茶和青稞酒为主。帐篷:拆运、搭建方便,适合牧民的游牧生活。五、探究小结、板书梳理梳理说明地形高、气候寒对青藏地区生产生活的影响,最终回归落实在地形高上,引出本课副课题海拔最高的牧区。体现区域地理要素的整体性和内在联系。六、青藏铁路:机遇?挑战?结合图片,重点讲述行的变化,说明青藏地区交通状况,特别说明青藏铁路的建设。1、讲述:歌曲天路中唱到那是一条神奇的铁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提问:结合所学内容说说,青藏铁路的开通对青藏牧区会产生哪些影响?(小组讨论、回答)总结:1)改善青藏高原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青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方便了畜牧产品的输出,还有利于发挥青藏地区的资源优势

11、,发展工业、旅游业。2)加强了内地与西藏的联系,促进藏族与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2、提问:青藏铁路的开通,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可能会对青藏地区会产生什么负面影响?3、讲述: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保护环境,共同建设美丽青藏!4、呈现青藏地区地形图,提问:青藏铁路建设需要克服哪些困难?(穿越山脉:昆仑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学生读图,回答。此外,还需克服那些困难?(克服冻土,生态脆弱)学生读冰雪冻土图,回答。为保护生态,采取了哪些措施?(建高架桥、为藏羚羊预留迁徙通道等。)【板书设计】【作业设计】2006年青藏铁路的开通,给资源丰富、风光独特的青藏地区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1)青

12、藏地区位于我国 部,主要包括 、 ,以及四川西部、新疆、甘肃西部地区。(西南部;青海、西藏)(2)青藏铁路开通前,青藏地区的主要产业是畜牧业,其主要原因有哪些?(可从地形、气候、资源等方面思考)(3)青藏铁路开通后,生活在青藏地区的牧民的生活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吗?说出理由。设计意图:第(1)题,属于基础题,考查学生对青藏地区的省级行政区范围和方位位置的了解。第(2)题,属于理解题,考查学生整体把握影响区域生产的自然因素的能力。第(3)题,属于拓展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联系地区发展实际条件,比较全面的分析区域地理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该区域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体会因地制宜

13、发展区域经济的意识。附录资料:1、青藏铁路与旅游业:青藏铁路将与1984年运营的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紧紧相连,构成一道跨越青藏高原的独特旅游风景线。青藏铁路宛如一条金色的纽带,把青藏高原上一个个神奇美丽的景观串连在一起。一个极具特色的青藏铁路精品旅游带展现在世人面前。青藏铁路沿线分布着青海湖、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纳木错湖、布达拉宫等9处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包括23处国家级旅游资源以及6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193处普通级旅游资源。2、穿越巴颜喀拉的梦想南水北调的西线引水工程黄河与长江之间有巴颜喀拉山相隔,黄河河床高于长江相应河床80-450米,因此无论采取哪种引水方式,都要修建高

14、200米左右的高坝和开挖100公里以上的长隧洞。另外,西线工程属高寒缺氧地区,自然环境较为恶劣,且处于褶皱强烈、活动断裂较为发育的强地震带,因此施工难度很大。二、课堂实录片段与教学反思1、课堂实录片段:展现教学过程有价值的片段,可采用师生对话式,也可采用师生对话+描述式等。2、教学反思:依据教学实际,深入理解文本,说明教学内容的选择(筛选、调整、整合、重构和补充)与呈现方式(情境创设、问题设计、实验演示等)的理由,对其中的创新点可重点解说。对教学设计与教学实际的落差,以及精彩与遗憾之处进行集中分析,做到深入浅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并在反思基础上呈现重构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片断(一)第

15、一环节:美图欣赏,空间定位:老师:请看屏幕,这里有雪山、湖泊、草原,由此构成了独特而壮美的风光,这里是我国的什么地方?学生:青藏高原或青藏地区。老师:青藏高原所在的位置,也就是青藏地区的范围。前一种称谓强调地形特征,后一种称谓则综合了地形、气候等方面的区域特征。老师:学习某个区域的地理,首先要了解该区域的位置。为什么青藏地区的景观美丽而独特?明确它的地理位置,就找到了区域地理学习的起点。片断(一)的教学反思:亮点:图片欣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看似老套,其实不然。这一组关于青藏地区的景观图,选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清晰而精美,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打破了学生头脑中原先对青藏地区的刻板印象,诱发

16、了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该组图片又可分三个组别,对于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而言,具有象征意义。雪山,反映其地形和气候特点;湖泊,体现其水文特征,草原,代表了与畜牧业生产紧密联系的草场资源。而且,三者之间亦有联系,前二者的存在是第三者的成因。这组图片的选择,体现了区域地理自然环境方面的基本因素。课堂实录片断(二)第二环节:问题探究,方法提示:老师:大家看屏幕。某某同学,朗读以下文字材料。学生:风景独特而美丽的青藏地区,约占全国面积的25%,矿产、旅游资源丰富,地热能丰富,河湖众多、水能丰富。长期以来,畜牧业是青藏地区的主要产业,维持着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的人口的生活。老师:好。如果要

17、观察区域生产生活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学生:地形、气候。老师:还有吗?学生:河流、湖泊。老师:对。可以从自然环境方面来看,具体地说,可以从地形、气候、水文、资源等方面来观察,从而分析各因素对该区域的生产生活的影响。除了自然条件方面,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区域生产生活的特点?学生:人口多少、资金问题。老师:不错。除了自然条件,还可以从人文环境条件来看,包括生产、生活方面的具体内容,如衣食住行等。明确了区域地理的观察角度,我们就可以分析其中哪些因素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哪些属于不利因素。老师:结合文字材料,你能看出,青藏地区有哪些有利因素?学生:矿产资源、地热能丰富,河

18、湖众多,可见自然资源丰富,而且风景独特而美丽,旅游资源丰富。老师:但是,面积广大、资源丰富的青藏地区,长期以来却以畜牧业为主要产业?这与当地的什么因素有关?请同学们查阅课本、图册,思考问题准备回答。片断(二)的教学反思:亮点:为了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教学中用一小段文字作为材料,作为问题探究的引子。其内容看似简单,却包含了区域地理学习的多层次信息,发挥着多重作用。首先,从字面上看,它为学生观察青藏地区的特征,提供了必要的信息补充。其次,从方法指导层面来看,这些信息为教学中观察地理区域的方法指导提供素材,帮助学生打开广阔的思维空间。仔细分析材料可以得出,观察某个区域的特征,包括自然和人文两大方面。在

19、自然条件方面,除地形、气候以外,涉及陆地面积、水文、矿产、旅游资源等;在人文条件方面,包括生产、人口等。第三,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这则材料表明,青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却长期运行着较低水平的生产生活方式。这是为什么?通过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使他们不由自主的陷入思考。此外,文字材料的重要信息以板书形式呈现在黑板上,为下文的青藏铁路开通后、审视交通科技进步对青藏地区的二次发展的影响,提供思维素材。可见,要建立学本课堂,引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时,除了制造认知冲突,还应进行必要的信息补充和方法指导。课堂实录片断(三):第五环节:探究小结,板书梳理:老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

20、们能否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青藏地区的特点?学生(七嘴八舌)。老师:首先,从范围上看,青藏地区主要包括青、藏,面积广大,因此矿产资源丰富。位置处于中国西南部,板块交界处,地热能丰富。然而,由于地形、气候因素:海拔高、多雪山,以及交通不便,丰富的自然资源难以开发,只能利用草场资源进行畜牧业生产,人们过着游牧生活。但是,这种状况终于在青藏铁路开通后得以改变。老师:同学们,今后的青藏地区还仅仅是海拔最高的牧区吗?学生(进入新的思考之中)。片断(三)的教学反思:亮点:板书中的知识点,简明扼要,比较全面,既反映了区域地理的独特性,又体现区域要素的完整性。在知识梳理中,通过箭头指示,突出了区域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21、。特别是,在本课课题下面设置了一个问号。一方面,突出了本课的主旨:青藏地区为什么是海拔最高的牧区?(高寒条件下,草场广布的自然因素对牧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另一方面,为学生预留了拓展性的问题: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青藏地区仅仅是海拔最高的牧区吗?三、文献研究提供参考文献,主要是与本课相关的教学理论性文献、教学实践性文献(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实录等),简要说明其中哪一两个资料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启发、影响最大。参考文献:1张立峰,王向东.基于地理学“整体性”思想的中学地理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3(1):4.2艾义国.如何设计地理教学主线J. 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2(9):38.本课的教学设计上,包括板书设计上,吸收了张立峰,王向东的整体性教学的思想。在设计意图上,学习了艾义国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观点。在此,向上述同志深表谢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