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大气污染防治法解读柴发合河南ppt课件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169273314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PPTX 页数:106 大小:36.0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5新大气污染防治法解读柴发合河南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2015新大气污染防治法解读柴发合河南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2015新大气污染防治法解读柴发合河南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资源描述:

《2015新大气污染防治法解读柴发合河南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新大气污染防治法解读柴发合河南ppt课件(10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柴发合柴发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152015年年1010月月3030日日 河南郑州河南郑州深化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深化大气污染综合防治(SourceSource:NASANASA,20102010年)年)the Sahara desert,North Africacoastalareas of China2001-20062001-2006年年间年年间全球全球PM2.5PM2.5平均浓度分布平均浓度分布国家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发布政治局举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集体学习重污染过程预警应对工作开展新的环境保护法发布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大气国十条环保

2、部试点监测美使馆发布数据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国务院:国务院:推进大气污染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气十条考核办法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工作改善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l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空气质量为目的,以增强区域环境保护合力为主线,以全面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为手段,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评估、统一协调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扎实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l 基本原则: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促进区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坚持属地

3、管理与区域联动相结合,提升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整体水平;坚持先行先试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率先在重点区域取得突破。l 工作目标:到2015年,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形成区域大气环境管理的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下降,重点企业全面达标排放,重点区域内所有城市空气质量达到或好于国家二级标准,酸雨、灰霾和光化学烟雾污染明显减少,区域空气质量大幅改善。确保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空气质量良好。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 能源局,2010年5月11日国务院转发将三类功能区调整并入二类新增PM2.5年平均、24小时

4、平均浓度限值;增加臭氧(O3)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收紧PM10和NO2浓度限值加严了苯并a芘的浓度限值.提高监测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要求加严了铅,提出了部分重金属参考浓度限值.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20122012年年2 2月月2929日发布,日发布,20162016年年1 1月月1 1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导值“十二五十二五”重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规划重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奋斗目标:经过5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力争再

5、用5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具体指标:到2017年(AQI)PM2.5PM2.5PM2.5PM1010%15%20%25%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全国2012年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细颗粒物(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细颗粒物(PMPM2.52.5)浓度在)浓度在 2012 2012 年基础上下降年基础上下降 25%2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物年均浓度控制在物年均浓度控制在 60 60 微克微克/立方米左右。立方米左右。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细则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细则河南省已成为京津冀及周边的成

6、员10 考核指标:空气质量改善目标(PM2.5或PM10)完成情况 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10大项29小项)完成情况(满分均为100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考核办法 广西 -5%大气污染防治进展情况1.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目标。煤炭消费总量下降2.9%,首次实现负增长,煤炭占比66%,下降1.5%;清洁能源占比16.9%,提高1%。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煤炭消费量与2012年持平或下降。现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2.1亿平方米,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任务。2.重点行业大气污染强化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3年下降3.4%和6.7%,超额完成年度减

7、排目标。石化行业VOCs治理全面启动。淘汰中小燃煤锅炉5.54万台,总计容量14.9万蒸吨。大气污染防治进展情况3.机动车污染防治不断加强超额完成600万辆黄标车淘汰任务。生产新能源汽车8.39万辆。全面供应国车用四汽柴油,部分地区提前供应国五车用汽柴油。4.区域协作机制逐步完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不断完善,大气污染防治协作不断深化。发布实施煤炭质量标准,遏制高硫、高灰分散煤使用。积极推进燃煤火电机组超低排放。建成区域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中心。南京青奥会、APEC期间空气质量保障大气污染防治进展情况5.环境监管保持高压态势移送涉嫌环境违法犯罪案件2080件,是过去十年总合的两倍。公开约谈安阳、衡阳等7

8、政府负责人。卫星监测表明,全国秸秆焚烧火点数同比下降36.9%。1436个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实时发布监测信息。启动应急响应170余次。6.配套政策不断完善国务院和相关部委出台19相政策措施文件。资金渠道:大气污染防治、建筑供热及节能改造、清洁生产、秸秆综合利用。提高排污费收费标准,提升发电企业脱硫脱硝标准、给予除尘电价补贴。达标城市比例和达标天数增加。74个重点城市平均达标天数为241天,达标天数比例由60.5%提高到66.0%,达标城市数量由3个增加到8个。主要污染物浓度下降。74个重点城市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重污染天气发生频次和强度均降低。74个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

9、由8.6%下降为5.6%,下降3.0个百分点。区域区域省份省份20132013年年20142014年年变化幅度变化幅度京津冀北京89.585.9-4.0%天津9683-13.5%河北10895-12.0%长三角上海6252-16.1%江苏7366-9.6%浙江615313.1%珠三角9城市474210.6%PM2.5浓度变化今年1-5月份,全国PM10同比下降8%,74个城市PM2.5同比下降16.2%,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下降18.2%。南京青奥会南京青奥会p 中文名称:2014年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p 英文名称:The 2014 Nanjing Youth Olympic Gamesp 举办

10、时间:2014年8月16日-2014年8月28日p 参赛国家:204个p 参赛运动员:3787名20142014年南京青奥会空气质量保障年南京青奥会空气质量保障2014年南京青奥会空气质量的变化年南京青奥会空气质量的变化l 为保障会期空气质量,北京市已于6月发布实施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北京市空气质量保障方案(京政办发201438号)。会前,加快实施2014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重点任务,高井燃煤电厂关停、5400蒸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39.1万辆黄标车和老旧机动车淘汰、300家污染企业退出、环保技改项目等主要污染减排措施,提前至2014年10月底前完成;会期,还将实施机动车限行、重点工业

11、企业停限产、施工重点工序停工、调休假降低社会活动强度等措施。l 北京周边的天津、河北、山西、山东和内蒙也制定了保障方案。20142014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北京市空气质量保障北京市空气质量保障APEC期间的空气质量APECAPEC期间(期间(1111月月2-122-12日)与日)与20132013年同期京津冀及周边城市各项污染物浓度变化年同期京津冀及周边城市各项污染物浓度变化五城市PM2.5构成(2014年11 11 月 2-11 2-11 日)B J T J H B S X S D I M H NB J T J H B S X S D I M H NPM2.5O3保障

12、保障阶段和措施分类阶段和措施分类SO2NOxPM10PM2.5VOCs8月20日活动保障前工业和燃煤减排(t/d)17.923.864.723.3移动源减排(t/d)/12.31.71.414.7工地扬尘减排(t/d)/25.65.4/道路扬尘减排(t/d)/-45.8-7.8/累积累积减减排量排量(t)268.7541.6-186.555.4570.48月20日-8月31日工业和燃煤减排(t/d)15.638.939.616.449.0移动源减排(t/d)/202.9 9.4 8.3 120.5 施工工地停工减排(t/d)/147.5 30.9/道路清扫保洁减排(t/d)/126.3 21.

13、5/9月1日-9月3日工业和燃煤减排(t/d)6.7 13.5 13.3 6.1 15.6 移动源减排(t/d)/30.3 2.3 2.2 4.0 施工工地停工减排(t/d)/125.0 26.2 26.7 社会居民减排(t/d)4.0 10.1 3.1 1.5 81.1 活动保障期汇总累积累积减减排量排量(t)286.33655.55333.51276.22907.5保障前和保障期保障前和保障期减减排排总量总量合计(合计(t)526.04310.45080.91315.83353.2与去年同期相比与去年同期相比总量总量减排比减排比例例(%)36.549.950.349.032.4活动活动保障

14、期间保障期间最大最大日减日减排量排量(t/d)44.1331.9454.1116.6334.9与去年同期相比与去年同期相比最大最大日减排比日减排比例例(%)45.957.667.465.248.5省市省市地市地市SO2(%)NOX(%)烟烟粉尘粉尘(%)时段时段8.31前前9.1-9.38.31前前9.1-9.38.31前前9.1-9.3天津天津324233455560河北河北石家庄、唐山石家庄、唐山等等8个地市个地市(1)335330554062其余其余3个地市个地市333040山东山东济南、淄博济南、淄博等等6个地市个地市(2)354536483443其余其余11个地市个地市353634河

15、南河南郑州、安阳郑州、安阳等等6个地市个地市(3)344432443342其余其余11个地市个地市343233山西山西太原等太原等3地市地市(4)384334393641其余其余8个地市个地市383436内蒙古内蒙古赤峰等赤峰等2盟市盟市(5)303530353037其余盟市其余盟市303030深化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深化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一、大气污染仍处于高水平地地 区区PMPM2.52.5PMPM1010SO2SO2NO2NO2石家庄石家庄1242066253北北 京京85.91162257天天 津津831334954分担率河南省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水平欧盟环境空气中PM2.5标准美国环境空气质量

16、标准标准WHO环境空气质量导则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标准已经改为二、重污染仍处于高发期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 郑州市主要污染物年变化2014年2月京津冀重污染过程京津冀地区京津冀地区PMPM2.52.5重污染对年重污染对年均值贡献大:北京,均值贡献大:北京,20132013年年共共5858个重污染日(个重污染日(15.9%15.9%),日均值,日均值218 218 ugug/m/m3 3,对年,对年均值贡献近均值贡献近40%40%采暖季区域性污染显著(面状);非采暖季局地特征突出(斑状)PM2.5与大气能见度05101520253000.050.10.150.20.250.30.350.40.

17、450.50.55PM2.5 c/mgm-3能见度/kmRH70%70%RH80%80%RH90%乘幂(RH70%)乘幂(70%RH80%)乘幂(80%RH90%)嘉兴y=1.3631x-0.6517 R2=0.7169y=0.7216x-0.7538 R2=0.7682y=0.5613x-0.6982 R2=0.7589y=0.531x-0.5187 R2=0.515905101520253000.050.10.150.20.250.30.350.40.450.5PM2.5 c/mgm-3能见度/kmRH70%70%RH80%80%RH90%乘幂(RH70%)乘幂(70%RH80%)乘幂(8

18、0%RH90%)武清y=0.617x-0.8852 R2=0.7129y=0.3374x-0.9412 R2=0.8245y=0.2308x-0.8981 R2=0.7433y=0.1429x-0.6814 R2=0.182405101520253000.050.10.150.20.250.30.350.40.450.5PM2.5 c/mgm-3能见度/kmRH70%70%RH80%80%RH90%乘幂(RH70%)乘幂(70%RH80%)乘幂(80%RH90%)广州y=1.2639x-0.6077 R2=0.6591y=0.8072x-0.646 R2=0.7102y=0.5548x-0.6

19、324 R2=0.6069y=0.2185x-0.7401 R2=0.8067三、健康影响受到高度关注PM2.5每增加10 mg/m3,心血管疾病 发病和死亡分别增加 24%和 76%(NEJM 2007)PM2.5导致严重心肺健康危害导致严重心肺健康危害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影响因子50)等报道欧美空气颗粒物危害健康的环境流行病学(队列)研究成果:PM2.5每增加10 mg/m3,肺癌死亡率增加 8%(JAMA 2002)PM2.5每增加10 mg/m3,美国人预期寿命缩短 0.6年(NEJM 2009)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大气PM2.5 每增加10ug/m3居民死亡增加的百分比(

20、均数与95%CI)PM2.5环境影响:人体健康(阚海东 等,2010)空气污染中国导致123.4万人死亡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评估美国健康影响研究所在全球空气污染严重的中国和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其健康风险尤其高。在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所有风险因子中,室外空气污染在中国的死亡率和整体健康负担中均排名第四位,仅仅次于饮食风险、高血压、吸烟前三项风险因素。2010年在中国导致了123.4万人死亡以及2500万健康生命年的损失。其中在死亡人数中,由室外空气颗粒物污染导致的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为604519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196202人,缺血性心脏病为283331人,下呼吸道感染10469人,气管、支

21、气管和肺癌139369人。占2010年全部死亡近14.9%。中国北方煤污染导致人均寿命缩短5.5岁PNAS发表的一篇由中国、美国和以色列学者共同完成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北方煤污染导致人均寿命缩短5.5岁”细颗粒物污染致癌 由于细颗粒物污染,估计2010年全球320万人过早死亡,大量是患有心血管疾病,22.3万人死于肺癌。中国与其它东亚国家50%以上的肺癌引起的死亡来源于细颗粒物。IARC Scientific Publication No.161Air Pollution and CancerEditors:Kurt Straif,Aaron Cohen,and Jonathan Samet四

22、、大气污染来源和成因复杂污染气象和化学过程区域和城市间相互影响北京北京等九城市北京等九城市PM2.5PM2.5来源解析来源解析区域区域城市城市首要来源首要来源第二来源第二来源第三来源第三来源第四来源第四来源京津冀北京机动车,31%燃煤,22.4%工业,18.1%扬尘,14.3%天津扬尘,30%燃煤,27%机动车,20%工业,17%石家庄燃煤,28%工业,25.2%扬尘,22.5%机动车,15%长三角上海流动源,29.2%工业,28.9%燃煤,13.5%扬尘,13.4%南京燃煤,27.4%机动车,24.6%工业,19%扬尘,14.1%杭州机动车,28%工业,22.8%扬尘,20.4%燃煤,18.

23、8%宁波工业,35%流动源,20%工业,14%扬尘,8%珠三角广州机动车,21.7%燃煤,20%工业,11.5%扬尘,10.4%深圳机动车,41.2%工业,14.6%扬尘,11.9%远洋船舶10.9%河南省城市PM2.5来源解析地区地区扬尘扬尘燃煤燃煤工业工业过程过程机动车机动车其它其它外来外来输送输送郑州郑州25.419.420.219.315.718-27开封开封18.121.220.317.822.633-42洛阳洛阳17.031.618.820.012.619-27平顶山平顶山14.828.324.919.712.324-32安阳安阳15.915.232.121.015.844-51周

24、口周口13.316.219.535.115.938-45信阳信阳19.314.622.721.621.842-632014年,多可辛等“两高”行业和能源快速增长煤炭在河南省能源结构中占绝对优势,煤炭在河南省能源结构中占绝对优势,其生产和消耗总量中占比其生产和消耗总量中占比80%80%以上。煤炭以上。煤炭(含煤碳深加工及附属产业)、电力、(含煤碳深加工及附属产业)、电力、冶金、有色、化工、建材为煤炭消费的冶金、有色、化工、建材为煤炭消费的主要工业部门,主要工业部门,煤炭和电力煤炭和电力部门用煤量部门用煤量最大,最大,20132013年分别占到全省原煤消耗总年分别占到全省原煤消耗总量的量的36.2

25、%36.2%和和37.1%37.1%。河南省能源结构Total emission amounts “减排”的同时也在“增排”人为源SO2污染分布最广的区域(Richter,Wittrock and Burrows IUP/IFE-UB)(Richter,Wittrock and Burrows IUP/IFE-UB)全球氮氧化物污染上升最快!A.Richter et al.,Increase in tropospheric nitrogen dioxide over China observed from space,Nature,437 2005 GOME annual changes in

26、 tropospheric NO22005201120052012升高降低地区北京上海成渝VOCs(ppbv)54.6263.6465.57浓度特征芳香烃11%炔烃7%烯烃11%烷烃39%卤代烃12%含氧有机物19%其他1%北京北京芳香烃11%炔烃5%烯烃9%烷烃42%卤代烃13%含氧有机物18%其他2%上海上海芳香烃5%炔烃9%烯烃18%烷烃44%卤代烃6%含氧有机物17%其他1%成渝成渝烷烃是最主要的物种,其次是烯烃和OVOCs0.02.04.06.08.010.0醛酮醇醚含氧含氧有机物浓度有机物浓度值(值(ppbv)成渝北京上海醇是OVOC中含量最丰富的物种臭氧:臭氧:“在天是佛,在地是

27、魔在天是佛,在地是魔”平流层臭氧浓度显著下降O3长三角(林伟立等)主要城市群(高健 等)区域臭氧变化趋势区域臭氧变化趋势重点地区臭氧均呈上升态势重点地区臭氧均呈上升态势郑州市p 全球碳减全球碳减排排 19971997年在日本京都年在日本京都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抑制全球变暖,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京都议京都议定书定书,首次为发达国家设立强制减排目标,首次为发达国家设立强制减排目标,也是人类历史上首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也是人类历史上首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文件。文件。在在20082008年至年至20122012年的年

28、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第第一承诺期内,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应一承诺期内,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应在在1990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5.2。20122012年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年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公约公约缔约缔约方第方第1818次会议通过了次会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第二承第二承诺期修正案,为相关发达国家设定了诺期修正案,为相关发达国家设定了20132013年年至至20202020年的年的温室气体温室气体量化减排指标。量化减排指标。挑战五应对全球气候变化p20092009年向国际社会宣布:年向国际社会宣布:到到20202020年单位国内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

29、化碳排放比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2005年下降年下降40%40%45%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15%左右左右,森林面积比森林面积比20052005年增加年增加4000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量比20052005年增加年增加1313亿立方米亿立方米。p 20142014年年1111月月1212日,日,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发布,进一步提出了发布,进一步提出了20302030年减排目标,年减排目标,计划计划2030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

30、,并计划到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20%左右左右。我国的碳减排目标我国的碳减排目标强化应对气候变化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行动中国国家中国国家20302030年自主行动目标年自主行动目标根据自身国情、发展阶段、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国际责任担当,中国确定了到2030年的自主行动目标: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20152015年年6 6月月3030日)

31、日)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2015年9月25日于华盛顿特区)两国元首重申坚信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重大挑战之一,两国在应对这一挑战中具有重要作用。两国元首还重申坚定推进落实国内气候政策、加强双边协调与合作并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向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经济转型的决心。中国碳减排目标和措施 中国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0%65%,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中国将推动绿色电力调度,优先调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高能效、低排放的化石能源发电资源。中国还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将覆盖钢铁、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和有色金属等重点工业行业。中国

32、承诺将推动低碳建筑和低碳交通,到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50%,大中城市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 30%。中国将于2016年制定完成下一阶段载重汽车整车燃油效率标准,并于2019年实施。中国将继续支持并加快削减氢氟碳化物行动,包括到2020年有效控制三氟甲烷(HFC23)排放。深化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深化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1988)1987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大第22次会议通过,1988年6月1日起施行大气污染防治法(1995)1995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十五次会议作出修正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第

33、十五次会议进行修订,2000年9月1日起施行大气污染防治法发展历程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十六次会议修订,2016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版l第一章总则l第二章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l第三章防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l第四章防治机动车船排放污染l第五章防治废气、尘和恶臭污染l第六章法律责任l第七章附 则(共66条)2015年版l第一章 总则l第二章 大气污染防治标准和限期达标规划l第三章 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l第四章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l第一节 燃煤和其他能源污染防治;l第二节 工业污染防治;l第三节 机动车船等污染防治;l第

34、四节 扬尘污染防治;l第五节 农业和其他污染防治l第五章 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l第六章 重污染天气应对l第七章 法律责任l第八章 附则(共129条)1987年版l第一章总则l第二章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l第三章防治烟尘污染l第四章防治废气、粉尘和恶臭污染l第五章法律责任l第六章附 则(共41条)1995年版l第一章总则l第二章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l第三章防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l第四章防治废气、粉尘和恶臭污染l第五章法律责任l第六章附 则(共50条)经部务会讨论经部务会讨论通过,提交国通过,提交国务院法制办务院法制办启动修订工作启动修订工作向全国人大常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汇报大气委会汇报大气污

35、染防治工作污染防治工作进展进展按照反馈意见按照反馈意见进行修改进行修改20062009.42010.12010.102011-20122013-2015法制办将各部法制办将各部门修改意见反门修改意见反馈环保部馈环保部结合新形势开结合新形势开展新一轮修改展新一轮修改本次本次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历修订历程程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及时公布环境信息,健全举报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系统完整的

36、生态文明制度体系l 没有建立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管理体系没有建立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管理体系l 对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职责、义务还不明确对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职责、义务还不明确l 管控的污染因子较为单一管控的污染因子较为单一l 管理职能交叉问题严重管理职能交叉问题严重l 缺乏大气污染防治区域协作机制缺乏大气污染防治区域协作机制l 排污许可证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排污许可证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l 机动车污染防治的规定过于原则,管理脱节机动车污染防治的规定过于原则,管理脱节l 缺乏重污染天气应对内容缺乏重污染天气应对内容l 调查难、取证难问题突出调查难、取证难问题突出l 对环境违法起不到应有

37、的震慑作用对环境违法起不到应有的震慑作用2000年大气法存在的突出问题改善质量改善质量保障健康保障健康强化责任强化责任完善制度完善制度多源监管多源监管全程控制全程控制多措并举多措并举综合防治综合防治修订原修订原则则以保障公众健康为目的,以大气质量改善为核心以保障公众健康为目的,以大气质量改善为核心与新的与新的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相衔接相衔接充分吸纳充分吸纳大气十条大气十条内容和地方大气污染防治经验内容和地方大气污染防治经验修订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此次修订工作进程l 2014年9月9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开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向公众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意见征求。l 2014年11月26国务院

38、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修订草案)l 2014年12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首次审议。l 2015年6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二次审议。l 2015年8月2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签发第三十一号“主席令”,正式发布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十六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该法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施。保护公众健康为核心,改善空气质量为目标从源头到末端全过程,从方式到结构全方位多类污染源综合控制,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l 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大气污染,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l 应当以

39、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源头治理,规划先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能源结构。l 防治大气污染,应当加强对燃煤、工业、机动车船、扬尘、农业等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推行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对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氨等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实施协同控制。政府对辖区大气环境质量负责l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控制或者逐步削减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使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标准并逐步改善。l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财政投入。实行目标考核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

40、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考核办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地方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实施考核。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统一监督管理相关部门各负其责l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l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l 国家鼓励和支持大气污染防治科学技术研究,开展对大气污染来源及其变化趋势的分析,推广先进适用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41、发挥科学技术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支撑作用。l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建立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大气污染源监测等相关信息共享机制,利用监测、模拟以及卫星、航测、遥感等新技术分析重点区域内大气污染来源及其变化趋势,并向社会公开。污染者担责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大气污染,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公民义务公民应当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大气环境保护义务。大气污染防治标准制定者、基本依据和制修订程序l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l 大气环境

42、质量标准:应当以保障公众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做到科学合理。l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以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为依据。l 标准制(修)订程序:应当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和论证,并征求有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事业单位和公众等方面的意见。对标准的执行情况应当定期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标准适时进行修订。l 提前执行国家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相应阶段排放限值,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产品质量标准的大气环境保护要求l制定燃煤、石油焦、生物质燃料、涂料等含挥发性有机物的产品、烟花爆竹以及锅炉等产品的质量标准,应当明确大气环境保护要求。l制定燃油质量标准,应当

43、符合国家大气污染物控制要求,并与国家机动车船、非道路移动机械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相互衔接,同步实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l 未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城市的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编制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采取措施,按照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达到大气环境质量标准。l 编制城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应当征求有关行业协会、企业事业单位、专家和公众等方面的意见。城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应当根据大气污染防治的要求和经济、技术条件适时进行评估、修订。l 城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应当向社会公开。直辖市和设区的市的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应当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l 城市人民政府每年

44、在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时,应当报告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执行情况,并向社会公开。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核心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约谈限批,现场检查,查封扣押。基础性制度: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统一监测并统一发布环境空气质量信息;排污单位监测其污染物排放情况,并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相关制度:国家对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淘汰制度;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大气污染损害评估制度。逐步推行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对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淘汰制度。对企业事业单位和

45、其他生产经营者的要求l 建设对大气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l 依法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单位,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依法依规设置大气污染物排放口。符合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遵守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l 应当禁止通过偷排、篡改或者伪造监测数据、以逃避现场检查为目的的临时停产、非紧急情况下开启应急排放通道、不正常运行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大气污染物。l 对其排放的工业废气和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进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安装、使用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依法公开排放信息。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对自动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

46、准确性负责。l 在规定期限内停止生产、进口、销售或者使用列入淘汰规定目录中的设备、工艺和产品。被淘汰的设备和产品,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l 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大气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大气污染,或者有关证据可能灭失或者被隐匿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对有关设施、设备、物品采取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环境管理与监督管理l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大气环境质量和大气污染源的监测和评价规范,组织建设与管理全国大气环境质量和大气污染源监测网,组织开展大气环境质量和大气污染源监测,统一发布全国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信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

47、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建设与管理本行政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和大气污染源监测网,开展大气环境质量和大气污染源监测,统一发布本行政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信息。l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大气环境承载力、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以及排污单位排放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等因素,商有关部门确定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并向社会公布。l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环境监察机构和其他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权通过现场检查监测、自动监测、遥感监测、远红外摄像等方式,对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监督检查。l县级

48、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大气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大气污染,或者有关证据可能灭失或者被隐匿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有关设施、设备、物品采取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l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对超过国家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下达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地区,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约谈该地区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并暂停审批该地区新增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约谈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开。燃煤和其他能源污染防治l逐步降低煤炭在一次能

49、源消费中的比重;减少煤炭生产、使用、转化过程中的大气污染物排放。l国家推行煤炭洗选加工。禁止开采含放射性和砷等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煤炭。国家禁止进口、销售和燃用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煤炭和石油焦。国家鼓励和支持洁净煤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国家鼓励煤矿企业对煤层气进行开采利用,对煤矸石进行综合利用。l加强民用散煤的管理,禁止销售不符合民用散煤质量标准的煤炭,鼓励居民燃用优质煤炭和洁净型煤,推广节能环保型炉灶。l城市人民政府可以划定并公布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在禁燃区内,禁止销售、燃用高污染燃料;禁止新建、扩建燃用高污染燃料的设施,已建成的,应当在城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内改用天然气、页岩气、液化石油气、电

50、或者其他清洁能源。l在燃煤供热地区,推进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在集中供热管网覆盖地区,禁止新建、扩建分散燃煤供热锅炉;已建成的不能达标排放的燃煤供热锅炉,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拆除。l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质量监督部门应当会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锅炉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环节执行环境保护标准或者要求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不符合环境保护标准或者要求的,不得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l燃煤电厂和其他燃煤单位应当采用清洁生产工艺,配套建设除尘、脱硫、脱硝等装置,或者采取技术改造等其他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措施。电力调度应当优先安排清洁能源发电上网。l石油炼制企业应当按照燃油质量标准生产燃油。工业污染防治钢铁、建材、有色

51、金属、石油、化工等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粉尘、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应当采用清洁生产工艺,配套建设除尘、脱硫、脱硝等装置,或者采取技术改造等其他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措施。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含挥发性有机物的原材料和产品的,其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应当符合质量标准或者要求。国家鼓励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低毒、低挥发性有机溶剂。产生含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生产和服务活动,应当在密闭空间或者设备中进行,并按照规定安装、使用污染防治设施;无法密闭的,应当采取措施减少废气排放。工业涂装企业应当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涂料,并建立台账,记录生产原料、辅料的使用量、废弃量、去向以及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石油、化工以及其他生产

52、和使用有机溶剂的企业,应当采取措施对管道、设备进行日常维护、维修,减少物料泄漏,对泄漏的物料应当及时收集处理。储油储气库、加油加气站、原油成品油码头、原油成品油运输船舶和油罐车、气罐车等,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装油气回收装置并保持正常使用。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制药、矿产开采等企业,应当加强精细化管理,采取集中收集处理等措施,严格控制粉尘和气态污染物的排放。工业生产企业应当采取密闭、围挡、遮盖、清扫、洒水等措施,减少内部物料的堆存、传输、装卸等环节产生的粉尘和气态污染物的排放。工业生产、垃圾填埋或者其他活动产生的可燃性气体应当回收利用,不具备回收利用条件的,应当进行污染防治处理。在

53、回收利用装置不能正常作业期间确需排放可燃性气体的,应当将排放的可燃性气体充分燃烧或者采取其他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措施,并向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按照要求限期修复或者更新。机动车船等污染防治l 引导低碳、环保出行;倡导停车三分钟以上的情况下熄灭发动机。l 合理控制燃油机动车保有量。机动车船、非道路移动机械不得超过标准排放大气污染物。城市人民政府可以划定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l 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经检验合格的,方可出厂销售。在用机动车由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定期对其进行排放检验。经检验合格的,方可上道路行驶。l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在机动车集中停放地、维修地对在用机动车的大气污染

54、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可以通过遥感监测等技术手段对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进行监督抽测。l 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应当依法通过计量认证,检验机构及其负责人对检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禁止以临时更换机动车污染控制装置等弄虚作假的方式通过机动车排放检验。l 建立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环境保护召回制度。在用机动车经维修或者采用污染控制技术后,仍不能达标排放的,应当强制报废。l 内河和江海直达船舶应当使用符合标准的普通柴油。远洋船舶靠港后应当使用符合大气污染物控制要求的船舶用燃油。l 船舶靠港后应当优先使用岸电。扬尘污染防治l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建设施工和运输的管理,保持道路清洁,控制料堆和渣土堆

55、放,扩大绿地、水面、湿地和地面铺装面积,防治扬尘污染。l住房城乡建设、市容环境卫生、交通运输、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做好扬尘污染防治工作。l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承包合同中明确施工单位扬尘污染防治责任。施工单位应当制定具体的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实施方案。l运输煤炭、垃圾、渣土、砂石、土方、灰浆等散装、流体物料的车辆应当采取密闭或者其他措施防止物料遗撒造成扬尘污染,并按照规定路线行驶。装卸物料应当采取密闭或者喷淋等方式防治扬尘污染。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道路、广场、停车场和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扫保洁管理,推行清洁动力机械化清扫等低尘作业方式,防治扬尘污染。l市政河道以及河道沿线、

56、公共用地的裸露地面以及其他城镇裸露地面,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规划组织实施绿化或者透水铺装。l贮存煤炭、煤矸石、煤渣、煤灰、水泥、石灰、石膏、砂土等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应当密闭;不能密闭的,应当设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严密围挡,并采取有效覆盖措施防治扬尘污染。码头、矿山、填埋场和消纳场应当实施分区作业,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扬尘污染。农业和其他污染防治l农业生产经营者应当改进施肥方式,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农药,减少氨、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对树木、花草喷洒剧毒、高毒农药。防止畜禽养殖场排放恶臭气体。l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划定区域,禁止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

57、物质。l国家根据大气污染物对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和影响程度,公布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实行风险管理。排放规定名录中所列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设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环境风险。l向大气排放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单位以及废弃物焚烧设施的运营单位,应当采取有利于减少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的技术方法和工艺,配备有效的净化装置,实现达标排放。l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恶臭气体的,应当设置合理的防护距离,并安装净化装置或者采取其他措施,防止排放恶臭气体。l排放油烟的餐饮服务业经营者应当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并保持正常使用,使油烟达标排放。l禁止在人口集中地

58、区和其他依法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禁止生产、销售和燃放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烟花爆竹。不得在城市人民政府禁止的时段和区域内燃放烟花爆竹。l国家鼓励和倡导文明、绿色祭祀。火葬场应当设置除尘等污染防治设施并保持正常使用,防止影响周边环境。l从事服装干洗和机动车维修等服务活动的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或者要求设置异味和废气处理装置等污染防治设施并保持正常使用,防止影响周边环境。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l国家建立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统筹协调重点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工作。l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划定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

59、域,报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规定划定本行政区域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l重点区域内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确定牵头的地方人民政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的防治措施的要求,开展大气污染联合防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指导、督促。l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内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行动计划。l重点区域内应当实施更严格的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统一在用机动车检验方法和排放限值,并配套供应合格的车用燃油。l可能对重点区域的大气环境造成

60、严重污染的规划和项目,通报有关信息,进行会商。会商意见及其采纳情况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查或者审批的重要依据。l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用煤项目的,应实行煤炭的等量或者减量替代。l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建立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大气污染源监测等相关信息共享机制,利用监测、模拟以及卫星、航测、遥感等新技术分析重点区域内大气污染来源及其变化趋势,并向社会公开。l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内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组织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跨区域执法、交叉执法。重污染天气应对l国家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国务院环境保

61、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等有关部门、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内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立重点区域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机制,统一预警分级标准。l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重污染天气应对纳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以及可能发生重污染天气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l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人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政府应当会同气象主管机构建立会商机制,进行大气环境质量预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社会发布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信息。l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据重污染天气的预警等级,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根据应急需要可以采取责令有关企业停产或

62、者限产、限制部分机动车行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停止工地土石方作业和建筑物拆除施工、停止露天烧烤、停止幼儿园和学校组织的户外活动、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等应急措施。应急响应结束后,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开展应急预案实施情况的评估,适时修改完善应急预案。l发生造成大气污染的突发环境事件,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对突发环境事件产生的大气污染物进行监测,并向社会公布监测信息。法律责任: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方式1.责令改正2.限额罚款(5000元-100万元)3.按货值1-3倍罚款4.

63、按损失1-5倍处罚5.吊销资质6.按治安管理条例处罚7.限制生产、停产整治8.责令停业、关闭9.没收违法所得10.环境召回(机动车)11.停工(业)整治12.依法处分13.按日连续处罚14.损害者承担侵权责任15.追究刑事责任罚款: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行为行为(一)未密闭煤炭、煤矸石、煤渣、煤灰、水泥、石灰、石膏、砂土等易产生扬尘的物料的;(二)对不能密闭的易产生扬尘的物料,未设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严密围挡,或者未采取有效覆盖措施防治扬尘污染的;(三)装卸物料未采取密闭或者喷淋等方式控制扬尘排放的;(四)存放煤炭、煤矸石、煤渣、煤灰等物料,未采取防燃措施的;(五)码头、矿山、填埋场和消纳场未

64、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扬尘污染的;(六)排放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中所列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未按照规定建设环境风险预警体系或者对排放口和周边环境进行定期监测、排查环境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环境风险的;(七)向大气排放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以及废弃物焚烧设施的运营单位,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有利于减少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的技术方法和工艺,配备净化装置的;(八)未采取措施防止排放恶臭气体的。处罚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等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工整治或者停业整治。罚款: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违法行为违法行

65、为(一)侵占、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改变大气环境质量监测设施或者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的;(二)未按照规定对所排放的工业废气和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进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的;(三)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或者未按照规定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的;(四)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自动监测数据的;(五)未按照规定设置大气污染物排放口的。法律责任法律责任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治:罚款: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行为行为(一)产生含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生产和服务活动,未在

66、密闭空间或者设备中进行,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污染防治设施,或者未采取减少废气排放措施的;(二)工业涂装企业未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涂料或者未建立、保存台账的;(三)石油、化工以及其他生产和使用有机溶剂的企业,未采取措施对管道、设备进行日常维护、维修,减少物料泄漏或者对泄漏的物料未及时收集处理的;(四)储油储气库、加油加气站和油罐车、气罐车等,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装并正常使用油气回收装置的;(五)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制药、矿产开采等企业,未采取集中收集处理、密闭、围挡、遮盖、清扫、洒水等措施,控制、减少粉尘和气态污染物排放的;(六)工业生产、垃圾填埋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可燃性气体未回收利用,不具备回收利用条件未进行防治污染处理,或者可燃性气体回收利用装置不能正常作业,未及时修复或者更新的。处罚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治:罚款: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l 机动车生产、进口企业未按照规定向社会公布其生产、进口机动车车型的排放检验信息或者污染控制技术信息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五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