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69272434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6.2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症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资源描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腰椎间盘突出症(3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腰椎间盘突出症(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腰椎间盘突出症(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髓核突出症)是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之后,在外力的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变之后,在外力的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髓等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髓等组织所引起的腰痛,并且伴有坐骨神经放组织所引起的腰痛,并且伴有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病变。射性疼痛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病变。病因病因 本病发生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本病发生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主要是腰椎间盘自身的退行性改变及内因主要是腰椎间盘

2、自身的退行性改变及解剖学上的薄弱点,外因是外伤、慢性劳解剖学上的薄弱点,外因是外伤、慢性劳损、寒凉刺激等。损、寒凉刺激等。腰椎间盘突出多见于壮年男性体力劳动者腰椎间盘突出多见于壮年男性体力劳动者,以工人为最多,易发于以工人为最多,易发于2040岁之间,平岁之间,平均年龄为均年龄为30岁左右,男女之比约为岁左右,男女之比约为1030:1。好发部位以腰好发部位以腰45为多见,其次为腰为多见,其次为腰5骶骶1。椎间盘?椎间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腰腿痛?应用解剖应用解剖 椎间盘纤维环髓核软骨板。椎间盘纤维环髓核软骨板。椎间盘椎间盘 软骨板:有较多微孔,为间

3、盘内水分、软骨板:有较多微孔,为间盘内水分、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交换通道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交换通道 髓核:胶冻状胶原物质,包含软骨细胞髓核:胶冻状胶原物质,包含软骨细胞和胶原纤维结构,含水和胶原纤维结构,含水80%,并有丰富的,并有丰富的蛋白粘多糖,具有弹性和膨胀性蛋白粘多糖,具有弹性和膨胀性 纤维环:胶原纤维和纤维软骨组成。横纤维环:胶原纤维和纤维软骨组成。横断面为环行排列,前方及两侧较厚,后外断面为环行排列,前方及两侧较厚,后外侧较薄。反复承受扭转应力可撕裂侧较薄。反复承受扭转应力可撕裂腰椎间盘的特殊功能腰椎间盘的特殊功能 保持脊柱的高度,维持身高,随椎体的发保持脊柱的高度,维持身高,随

4、椎体的发育育 联结椎间盘上下两椎体,并使椎体间有一联结椎间盘上下两椎体,并使椎体间有一定活动度定活动度 使椎体表面承受相同的力使椎体表面承受相同的力 缓冲作用缓冲作用 维持侧方关节突一定的距离和高度维持侧方关节突一定的距离和高度 保持椎间孔的大小保持椎间孔的大小 维持脊柱的曲度维持脊柱的曲度.应用解剖应用解剖 椎体前方和后方各有一条纵贯全长的坚强椎体前方和后方各有一条纵贯全长的坚强韧带韧带.前方的叫前纵韧带,后方的叫后纵韧前方的叫前纵韧带,后方的叫后纵韧带。带。后纵韧带的两侧很薄弱。(椎间盘常后纵韧带的两侧很薄弱。(椎间盘常在后纵韧带的两侧突出在后纵韧带的两侧突出 两侧正是脊神经穿出椎间孔的所

5、在两侧正是脊神经穿出椎间孔的所在(突出(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迫脊神经)的椎间盘可压迫脊神经)提示提示 椎间盘突出症之所以易于发椎间盘突出症之所以易于发生在下腰部,尤以腰生在下腰部,尤以腰45及及腰腰5骶骶1之间为多见,是因之间为多见,是因为此段为全身应力的集中点,为此段为全身应力的集中点,负重及其活动度更大,损伤负重及其活动度更大,损伤机率更高。机率更高。坐骨神经由腰坐骨神经由腰4、5和骶和骶1、2、3五条神经根五条神经根的前支组成的前支组成 腰腰2、3组成股神经组成股神经 以腰以腰45及腰及腰5骶骶1之间突出为多见,表之间突出为多见,表现为坐骨神经痛。现为坐骨神经痛。病因病因 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

6、原因常见的一下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常见的一下5种:种: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 外伤外伤 过度负荷过度负荷 腰穿腰穿 长期震动。长期震动。腰椎生物力学腰椎生物力学 假如站位时椎间盘压力假如站位时椎间盘压力100%坐位则为坐位则为150%站立前屈为站立前屈为210%坐位前屈为坐位前屈为270%故久坐及前屈负重者易患椎间盘突出症故久坐及前屈负重者易患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理模式图发病机理模式图 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迫脊神经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迫脊神经神经根受压神经根受压后而变扁后而变扁发生充血、水肿、变性发生充血、水肿、变性引起引起明显的神经痛症状。明显的神经痛症状。日久可有周围组织的日久可有周

7、围组织的增生肥厚,甚至与突出的椎间盘发生粘连。增生肥厚,甚至与突出的椎间盘发生粘连。初起时神经根受激惹,出现该神经根支配初起时神经根受激惹,出现该神经根支配区放射性痛、感觉过敏、腱反射亢进等症区放射性痛、感觉过敏、腱反射亢进等症状状 以后部分神经纤维功能丧失,则除放射以后部分神经纤维功能丧失,则除放射痛外尚有支配区感觉减退、肌力减弱、腱痛外尚有支配区感觉减退、肌力减弱、腱反射减弱甚至消失等现象反射减弱甚至消失等现象 疼痛为持续性,疼痛为持续性,夜间加重,休息后亦不缓解。夜间加重,休息后亦不缓解。临床表现与诊断临床表现与诊断 病史病史 主要症状:腰痛伴坐骨神经痛主要症状:腰痛伴坐骨神经痛 临床检

8、查主要的体征有:临床检查主要的体征有:腰部畸形腰部畸形 压痛点:压痛点的位置有定位意义压痛点:压痛点的位置有定位意义 皮肤感觉异常皮肤感觉异常 症状症状 腰痛:最先出现,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腰痛:最先出现,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受刺激,经窦椎神经而产生的感应痛受刺激,经窦椎神经而产生的感应痛 神经根性痛: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神经根性痛: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足背放射。喷嚏、咳嗽时加重。小腿外侧、足背放射。喷嚏、咳嗽时加重。早期痛觉过敏,以后感觉迟钝早期痛觉过敏,以后感觉迟钝 马尾神经受压:二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马尾神经受压:二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腰痛的特点是咳嗽、打喷嚏、用力

9、排便时腰痛的特点是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时使之加重,卧床后减轻。使之加重,卧床后减轻。病程较长者,下病程较长者,下肢可有麻木、冷感、肌力减弱症状。肢可有麻木、冷感、肌力减弱症状。中央中央型突出造成马尾神经压迫症状(会阴部麻型突出造成马尾神经压迫症状(会阴部麻木、刺痛、排便及排尿障碍或失控,男子木、刺痛、排便及排尿障碍或失控,男子阳痿或双下肢不全瘫痪)阳痿或双下肢不全瘫痪)牵涉痛牵涉痛腰骶椎等疾病,刺激通过脊神经后根或脊腰骶椎等疾病,刺激通过脊神经后根或脊髓丘脑束,使同一节段神经原兴奋,在相髓丘脑束,使同一节段神经原兴奋,在相应皮肤支配区出现异常感觉。应皮肤支配区出现异常感觉。定位模糊定位模糊

10、少有神经损害的体征少有神经损害的体征 可有肌痉挛。可有肌痉挛。临床检查临床检查 约约8090的患者有脊柱侧弯的患者有脊柱侧弯 正常腰椎正常腰椎生理前凸消失,个别病例出现后凸畸形。生理前凸消失,个别病例出现后凸畸形。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及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及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工作应从学校、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工作应从学校、家庭、工作和职业前训练开始,使每一个工庭、工作和职业前训练开始,使每一个工作人员了解正常的脊柱生理,正确的劳动作人员了解正常的脊柱生理,正确的劳动姿势,注意劳动保护,避免加速腰椎间盘姿势,注意劳动保护,避免加速腰椎间盘退变和在腰椎间盘退变基础上的损伤。退变和在腰

11、椎间盘退变基础上的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及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及护理 预防措施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预防措施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应定时对于青少年或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同时应定时对于青少年或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同时应广泛开展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知识宣传教育。应广泛开展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知识宣传教育。劳动部门应规定从事劳动的最大负荷量,避免脊劳动部门应规定从事劳动的最大负荷量,避免脊柱过载促使和加速退变。柱过载促使和加速退变。正确的劳动姿势和劳逸结合。正确的劳动姿势和劳逸结合。加强肌肉锻炼强有力的背部肌肉,使脊柱力量平加强肌肉锻炼强有力的背部肌肉,使脊柱力量平衡可防止腰背部软组织损伤,减少腰椎

12、间盘突出衡可防止腰背部软组织损伤,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症的发生。纠正不良体位、姿势纠正不良体位、姿势 睡眠姿势:人的一生中约睡眠姿势:人的一生中约 1 3 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所以长期睡眠姿势不良也可导致腰腿痛的发生。一般的,所以长期睡眠姿势不良也可导致腰腿痛的发生。一般而言,睡姿应使头颈保持自然仰伸位最为理想,最好平卧而言,睡姿应使头颈保持自然仰伸位最为理想,最好平卧于木板床于木板床(或以木板床为底,上方垫以席梦思床垫亦可或以木板床为底,上方垫以席梦思床垫亦可),使膝、髋略屈曲。如此体位可使全身肌肉、韧带及关节囊使膝、髋略屈曲。如此体位可使全身肌肉、韧带及关节囊

13、都获得最大限度的放松与休息。对不习惯仰卧者,采取侧都获得最大限度的放松与休息。对不习惯仰卧者,采取侧卧位亦可,但头颈部及双下肢仍以此种姿势为佳。俯卧位卧位亦可,但头颈部及双下肢仍以此种姿势为佳。俯卧位无论从生物力学或从保持呼吸道通畅来看都是欠科学的,无论从生物力学或从保持呼吸道通畅来看都是欠科学的,应加以改正。此外,应加以改正。此外,”枕头不能太高或太低,要根据各人枕头不能太高或太低,要根据各人情况,一般情况,一般 7 9cm 较为适当;而且枕头宽度也要适较为适当;而且枕头宽度也要适当,、颈部不能悬空。仰卧位起床时,最好先采取侧卧位,当,、颈部不能悬空。仰卧位起床时,最好先采取侧卧位,然后在双

14、上肢的支撑下,使躯干离开床面,这样比从仰卧然后在双上肢的支撑下,使躯干离开床面,这样比从仰卧位起床要省力得多。位起床要省力得多。纠正不良体位、姿势纠正不良体位、姿势 站立体位:长时间站立工作者,应适当使双臂上站立体位:长时间站立工作者,应适当使双臂上伸和做蹲体动作,这样可使腰部骨关节及肌肉得伸和做蹲体动作,这样可使腰部骨关节及肌肉得到调节,消除疲劳,延长腰肌耐力。应尽量避免到调节,消除疲劳,延长腰肌耐力。应尽量避免在一个固定的体位下持续工作。经常需要长期站在一个固定的体位下持续工作。经常需要长期站立的工作者立的工作者(如术科医生、护士、交警等如术科医生、护士、交警等)应学应学会会“站立平腰保护

15、法站立平腰保护法”,即:轻轻收缩臀肌,双,即:轻轻收缩臀肌,双膝微弯,此时骨盆即转向前方,腹肌内收,腰椎膝微弯,此时骨盆即转向前方,腹肌内收,腰椎生理前凸变平,这样,就可以调节脊柱负重线,生理前凸变平,这样,就可以调节脊柱负重线,达到消除疼痛和疲劳的目的。达到消除疼痛和疲劳的目的。纠正不良体位、姿势纠正不良体位、姿势 坐位:长时间坐位工作者除要注意坐姿和坐位:长时间坐位工作者除要注意坐姿和经常活动腿外,自坐位起立时,应先将上经常活动腿外,自坐位起立时,应先将上身前倾,两足向后,使上身力量分布在两身前倾,两足向后,使上身力量分布在两足,然后起立。足,然后起立。纠正不良体位、姿势纠正不良体位、姿势

16、 弯腰体位:对弯腰工作多、负重大的搬动工,应尽量避免弯腰体位:对弯腰工作多、负重大的搬动工,应尽量避免两膝伸直弯腰位拾抬重物,并尽量采取屈膝、髋关节的方两膝伸直弯腰位拾抬重物,并尽量采取屈膝、髋关节的方法达到上述目的。日常还有许多工作均应在不弯腰或少弯法达到上述目的。日常还有许多工作均应在不弯腰或少弯腰的姿势下完成,如洗衣服时,可将洗衣盆架高;扫地时,腰的姿势下完成,如洗衣服时,可将洗衣盆架高;扫地时,可将扫帚柄加长等。对抬、推、拉重物、滑雪、骑马、可将扫帚柄加长等。对抬、推、拉重物、滑雪、骑马、高处跳下等动作,应注意采取保护性屈伸体位,因为伸直高处跳下等动作,应注意采取保护性屈伸体位,因为伸

17、直性体位性体位(即非保护性力学体位即非保护性力学体位)容易使腰部变成曲折应力容易使腰部变成曲折应力集中点,引起外伤;如推动重物时,若两膝微屈,躯干前集中点,引起外伤;如推动重物时,若两膝微屈,躯干前倾倾(即保护性屈曲体位即保护性屈曲体位),就可以使体重也参与了向前推,就可以使体重也参与了向前推动的力;反之,则使抗重力的作用点几乎都落在腰上,容动的力;反之,则使抗重力的作用点几乎都落在腰上,容易导致损伤。易导致损伤。纠正不良体位、姿势纠正不良体位、姿势 挑、抬重物时,要直腰挺胸,注意重力平挑、抬重物时,要直腰挺胸,注意重力平衡,起身要稳,步子要协调。衡,起身要稳,步子要协调。纠正不良体位、姿势纠

18、正不良体位、姿势 集体抬重物时,大家要步调一致,同时抬集体抬重物时,大家要步调一致,同时抬起,同时放下,统一指挥,统一行动。起,同时放下,统一指挥,统一行动。调理调理 劳逸结合人们在劳动及工作中,要注意力劳逸结合人们在劳动及工作中,要注意力集中,精力充沛,动作灵活而协调,效率集中,精力充沛,动作灵活而协调,效率才高。工作及劳动后,则需要充分的休息才高。工作及劳动后,则需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才能消除疲劳。否则,一方面大和睡眠,才能消除疲劳。否则,一方面大脑和肌肉得不到休息、反应迟钝、动作不脑和肌肉得不到休息、反应迟钝、动作不协调,就容易在劳动中发生损伤;另一方协调,就容易在劳动中发生损伤;另一方面,由于肌肉疲劳;韧带受到过牵拉,容面,由于肌肉疲劳;韧带受到过牵拉,容易发生劳损。因此,注意劳逸结合在预防易发生劳损。因此,注意劳逸结合在预防腰腿痛疾病中也是一个重要措施。腰腿痛疾病中也是一个重要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