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274练(含答案)

上传人:243949****qq.com 文档编号:169243038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274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274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274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274练(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274练(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2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274练)基础题组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必须明确的是,典籍是用文字书写的,因此文字的形成,是产生典籍的先决条件。那么中国的汉字是如何产生的呢?仓颉造字的传说在古代比较流行。东汉许慎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这些说法大多有传说的成分,不一定完全可信。因为文字绝不会是由个别人创造出来的,文字应该是古代先民不断创造积累的结果,其产生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当然,不能否认有个别人在文字产生中起较重要的作用。荀子解蔽中说:“古之好书者众矣,仓颉

2、独传者,壹也。”这话说得比较客观。荀子认为古来喜欢书写文字的人很多,但都没有传下来。仓颉的字之所以传下来,是因为他用心专一,字写得比别人好。这恐怕比较符合历史事实。近代人类学与民族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各民族在自己产生繁衍的过程中,储存信息、交流信息的手段大致经历了实物、图画、符号、文字记事等几个基本阶段。当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信息传递与储存的手段已日新月异,不可限量了,这当是留待学者们深入总结的新课题。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来看,汉文字产生以前,也大致经历了以上所说的几个基本阶段。结绳是我国远古先民实物记事的主要形式。周易系辞下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这说明,我们的远

3、古先祖曾以结绳作为实物记事的方法记载史事,传递信息。20世纪五十年代的民族调查报告也表明,一些少数民族如云南的彝族、哈尼族等,仍保留结绳记事的一些实物。此外,云南佤族还保存有刻木记事的例证,就是在一些长木板上,刻下深浅不同的缺口,表示历年发生过的大小事件,以帮助记忆,再由族中耆老负责解释这些事件,最终实现代代相传。我国古代学者很早就认为,在文字产生之前图画曾经起过类似于文字的作用。易通卦验曰:“宓牺方牙苍精作易,无书,以画事。”这就是说,在文字产生之前,伏羲作易,是以图画的形象来表达他的思想的。在我国的北方和南方,都有大量的古代岩画遗址留存,有的历史非常久远。民族学研究成果证明,云南纳西族就使

4、用过图画文字,他们用图画文字书写的典籍至今还有大量的遗存。这也证明图画曾是很多种文字产生的前身。当某些图画为更多人所熟悉所共识之后,其笔画结构就开始简化,这就出现了符号。在河南舞阳贾湖地区出土了8000年前的龟甲,其上的契刻符号,有的已类似殷墟文字;在属于山东大汶口文化晚期的莒县陵阳河和大朱村遗址,出土的一批4000年以前的土陶器上,则刻画了一些象形符号,它们都是我国原始文字的先驱。在文字产生以前的实物记事、图画记事及符号记事,虽然也能用来表意,但是由于每一独立表意单位的构成繁琐,包含的信息量少,很难表达复杂的事物;同时实物记事、图画记事和符号记事表意存在不稳定性,所以它们不可能成为记录知识信

5、息的理想手段,只有相对成熟的文字,才能准确地代表事物及其相互关系,为人们共同理解和接受,因此,文字是典籍构成的重要前提和因素之一。(摘编自周少川解开我国古代典籍诞生的谜团)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汉字是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的,这是古代比较流行的说法,但现在已经被否定了。B各民族产生繁衍过程中储存和交流信息的手段应当成为学者们深入总结的新课题。C云南纳西族使用图画文字的形式书写典籍,这种典籍至今还在世上遗留保存了许多。D我国出土的龟甲上的契刻符号、土陶器上的象形符号,都是中国原始文字的先驱。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因为典籍是文字书写的

6、,所以要更好地研究我国古代典籍就很有必要弄清汉字的起源。B荀子认为仓颉用心专一,字写得好才得以传下来,其他人的字没流传下来,是因为用心不专一。C储存和交流信息的手段最早是实物记事,这种实物记事在我国分为结绳和刻木两种,以前者为主。D与实物、图画、符号相比,文字具有能表达复杂的事物、稳定性等优势,是典籍产生的唯一条件。3下列选项,最能全面而准确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3分)A中国的汉字不是某一个人创造出来的,而是古代先民不断创造积累的结果,其产生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B作为用来记事的汉字产生之前,储存和交流信息的手段大致经历了实物、图画、符号记事等几个基本阶段。C文字产生前图画曾起过类似的

7、作用。当某些图画为更多人所熟悉共识,其笔画结构就开始简化,便出现了作为文字先驱的符号。D相对成熟的文字,才能准确地代表事物及其相互关系,为人们共同理解和接受,因此,文字是典籍构成的重要前提和因素之一。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4分) 5荀子推断汉字不是仓颉一个人创造出来的,你能从文本或者己有知识中找到哪些依据来增加荀子这一论断的说服力?(4分) 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标 兵陈虞航暖风吹过他的发梢,他笑了。那是两天前,高一的军训刚开始。说来也是十分奇怪,从来没有试过在寒冬军训,今年却打破了惯例。很快,军训开始了,这天的天气不算好,冷风呼啸,凉飕飕的,偌大的操场显

8、得有几分萧瑟。“一、二,一、二”大家在练习。不知何时,人群中的一个声音盖住了其他人的声音,那声音宛如冬天的萧瑟寒风一般,刺骨且呼啸。发声的人叫卢轩,大家习惯性地叫他“飞机哥。”至于为什么叫他飞机哥呢?根据传闻,那是在一次打牌的时候,一个同学手里握着三张七和三张十,飞机哥刚好洗完澡路过看到这一幕。指着那个同学的牌组大喊:“飞机,飞机。”于是,大家便给他起了飞机哥这个称号,虽然不知道是真是假,但着实有几分好笑。回到军训场,飞机哥还在大喊,也许是他的喊叫声太大了吧!旁边的同学都笑了起来,对他赞美有加。可飞机哥的眼神却显得不太友善,甚至有些许敌意,可正是这样,同学们的笑声更多了。结束第一天的训练,到了

9、休息娱乐时间,军训的休息娱乐呢!肯定有些不一般吧,按照常理来说是要表演的,教官的要求不高,每班派一位同学。到了十三班,人群中开始起哄“飞机哥,飞机哥,飞机哥”大家异口同声地呼喊着,情绪甚至感染了周围的同学,飞机哥的呼喊声越来越大,无奈之下,他登上舞台。音乐声还没响起,飞机哥事先登上了舞台,跳起了班舞。他迈起左脚,开始跳舞,在全场观众的声音之下,翩翩舞动,他站在台上,陶醉在自我的舞蹈中。随即,音乐声响起,他完全放飞自我,开始自由舞蹈,他模仿着街舞的样子,用不是很纯属的模仿跳出街舞,脚步随着音乐声舞动,宛如精灵一般。待到曲终人散,底下再次响起轰动,回到班里的他是那样开心,当然,同学们也很开心喊:“

10、这,才是标兵该有的模样。”时光奔腾,如洪水般急促。军训到了第二天,早上的我们并不是很开心,教官又找理由折磨我们。我们蹲下,跳着切换双脚,一个口令二十个动作,教官管这叫做“啃死鸡”。我猜,教官是很好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吧,这都能想得出来。在一声声的口令下,我们早已疲惫不堪,可还有人的口令声如雷鸣般轰响,没错,是飞机哥。他一边做一边喊:“你们怎么不做,你们怎么能不做呢?”同学们似乎把他的话当作耳边风,没有搭理他。不久,全场只剩他的声音,冷风和他的声音和鸣,但风停了,他累了。这天中午,天空中依然没有出现太阳,我们因为不认真训练被教官留下来了,早已准备好逃离的飞机哥,拿着饭盒,摆好起跑的姿态开始狂奔

11、,很快,他发现了异样。他失落地走出,面对尴尬,他一脸茫然地望着同学问:“我们还不能走吗?”同学叫他走,但故事的最后往往有惊喜,毕竟是十三班标兵啊,他还是不敢走。军训即将落下帷幕,下午我们在紧张地彩排。“往前走,往前走,不要停。”标兵大喊。听标兵之言,我们又瞄齐排面。蓦然回首,如织女牛郎相望隔一桥,后退,终于相望。飞机哥笑了笑说:“我没注意到。”同学们纷纷争论,下一秒他大喊:“不要讲话啊。”标兵一言,如军令,瞬间安静,有谁敢吵?我们会演很快结束,听读颁奖名单时,大家好似期盼着某些东西。很快,主持人读道:“十三班标兵卢轩”听到这里,大家宛如抛弃了世界一般,没有听下去。瞬间,全场响起掌声,这时十三班

12、的带队大喊:“十三班向标兵问好。”“标兵好。”这是大家从来没有过的异口同声。这一声,使全场轰鸣,大家一起齐声喊道:“飞机哥、飞机哥”顷刻,萧瑟的寒风吹过,飞机哥笑了。他笑的那样开心、激动,“全场独醒我自醉,偌大天地我一人”。他的笑声与天空相接,连成光芒点点。紧接着,天空绽放出光芒,久违的阳光终于还是露面了。不久,暖风再次掠过他的发梢。在阳光下,他严肃地站着军姿,又笑了文本二父亲的病(节选)鲁 迅陈莲河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同。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

13、种奇特的药引。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凡国手,都能够起死回生的,我们走过医生的门前,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扁额。现在是让步一点了,连医生自己也说道:“西医长于外科,中医长于内科。”但是S城那时不但没有西医,并且谁也还没有想到天下有所谓西医,因此无论什么,都只能由轩辕岐伯的嫡派门徒包办。轩辕时候是巫医不分的,所以直到现在,他的门徒就还见鬼,而且觉得“舌乃心之灵苗”。这就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不肯用灵丹点在舌头上,又想不出“冤愆”来,自然,单吃了一百多天的“败

14、鼓皮丸”有什么用呢?依然打不破水肿,父亲终于躺在床上喘气了。还请一回陈莲河先生,这回是特拔,大洋十元。他仍旧泰然地开了一张方,但已停止败鼓皮丸不用,药引也不很神妙了,所以只消半天,药就煎好,灌下去,却从口角上回了出来。从此我便不再和陈莲河先生周旋,只在街上有时看见他坐在三名轿夫的快轿里飞一般抬过;听说他现在还康健,一面行医,一面还做中医什么学报,正在和只长于外科的西医奋斗哩。6.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本一中写卢轩绰号由来的事件,通过写卢轩在上牌局的大喊大叫,侧面突出飞机哥大大咧咧,不经思考而说话出口的性格特点。B. 文本一中大家的笑声在全文中出现多次,表

15、面上是对飞机哥的赞美,实际上是对飞机哥种种行为的嘲笑,以笑声侧面突出飞机哥的性格,而其此性格与刻舟求剑之人相似。C. 文本一中对飞机哥跳舞场面的描写与划线自然段对飞机哥微笑的描写运用了相似的修辞手法,将飞机哥的自我陶醉凸显得淋漓尽致。D. 文本二中陈莲河用的药:“原配的一对蟋蟀、平地木十株、旧鼓皮制成的败鼓皮丸”。而人们还对他赞美,侧面写出人们与所谓名医巫医不分、迷信浅薄、故弄玄虚、草菅人命。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本一运用环境描写,从开始的寒冷到暖风,正是飞机哥从被大家称为“标兵”到真正成为“标兵”的全过程,以环境凸显文章变化。B. 文本一中

16、善于运用场面描写,从写“十三班呼喊飞机哥”到“全级人呼喊飞机哥”,这也运用了夸张手法,以此来描写飞机哥。C. 文本二中的陈莲河与文本一中的飞机哥具有相似的性格特点,同时也都通过语言描写,从个人本身的话语中突出这些性格特点。D. 文本二中,文笔深沉隽永,是为了更好激发当时年代人民的思想,而文本一中文笔则相对来说通俗易懂,简单明快,更符合现代文笔特点。8. 文本一的题目标兵具有深刻含义,请简要分析。 9. 文本二中的作者是鲁迅先生,请认真阅读文本二,并从中获取鲁迅先生写作的精华,从而对文本一进行评价。 能力题组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亚里士多德在继承和发展柏拉图观点的基础

17、上,较客观地探讨了艺术与现实的关系问题,形成了完整的、系统化的“模仿说”体系。亚里士多德认为现实是艺术的模仿对象,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因而也就肯定了艺术的真实性,艺术是对现实世界内在本质和规律的模仿,具有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亚里士多德认为,“一般来说,诗的起源仿佛有两个原因,都是出于人的天性。人从孩提的时候起就有模仿的本能”。模仿实为人的求知本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模仿产生的艺术是以形象的方式认识,是通达真理的特殊求知活动。由此说来,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是一种彻底平民化的艺术哲学。模仿是一种先天的创造能力,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活动,是人类知识的来源和文明的开端。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模仿之所以能被接受,

18、还源于模仿能给人们带来快感。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对于模仿出的作品总是能产生快感。而对这种快感的感知存在着两个主体,一个是艺术家,另一个则是欣赏者。一方面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通过艰难的构思再现了现实中的种种生活现象,运用了自己的创作技巧,同时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作品去,从而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宣泄,从而获得一种愉悦感。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在欣赏艺术品的过程中,对艺术品本身产生了一种认同感,从而得到了心里的满足和愉快,因此产生快感。但是,亚里士多德明确限定了文学模仿的对象范围,他在讲述诗人的时候,认为诗人的职能不是记录已经发生的事,而是描述出必然性、或然性而可能发生的事,表现某种“类型的人和事物。在他看来艺

19、术模仿自然的方法有三种:一是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这是简单的模仿自然;二是按照人们所说所想的那样去模仿,即根据神话传说;三是按照事物应该有的样子去模仿,即按照客观规律描写可能发生的事情。亚里士多德是在继承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但是他却纠正了柏拉图唯心主义的虚幻“理式”概念,强调现实中具体存在的事物才是“第一实体”,并明确说明艺术的模仿对象不仅是自然还有人的生活,因而主张模仿人的行动。总之,由于两人生活环境的不同,形成的哲学观点也存在着差异。柏拉图是始终站在贵族阶级的一方的,他希望文艺能够为贵族统治阶级服务,属于浪漫主义。而亚里士多德是中产阶级出身,能够很好地站在平民的角度以客观的思想来对文艺和

20、现实的关系进行认证,属于现实主义。整体看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沿着两条路线发展的,柏拉图的路线基本上是唯心主义路线,亚里士多德基本上是唯物主义路线。(摘编自郜扬论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有改动)材料二: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在1988年完成,但这部现实主义鸿篇巨制在以“现代主义”为新时尚的文学界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然而,它虽然受到主流文学界与评论界的忽视,却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几项读者调查显示,平凡的世界是“当代大学生最喜欢的文学作品”、是“20年内对被访者影响最大的书”,等等,电视刷平凡的世界热播,引起了关于路遥和现实主义的广泛讨论,现实主义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在中国文学界有

21、着长久而深远的影响。现实主义不是简单的写实,在现实主义背后有一整套现代性的思想与世界观,以及科学的认识论与创作方法。现实主义要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与细节,但更重要的,是要写出作者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优秀的作家,总是能将对世界的整体理解融到作品之中,在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狄更斯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不同的生活世界,也是作家对生活的不同理解与思考,在鲁迅、茅盾、老舍等作家的作品中也是如此。所谓现实主义精神,就是作家孜孜不倦的求真精神。这种求真,既包括作家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描摹,也包括作家对时代与世界的整体认识与判断。并不是所有作家都能对时代做出清醒而深刻的分析,因为这超出了个人经验的范畴,需要思想的

22、穿透力与理论的抽象能力,以及整体性的艺术提炼能力。在这个意义上,现实主义并不只是与现实相关,也与历史和未来相关,与我们对世界的整体理解相关。现实主义精神并不排斥浪漫主义情怀,在现实主义理论的结构内部,就包含着浪漫主义对作家主体性的尊重,包含着对未来的想象与召唤,包含着虚构与幻想的空间。如果说现实主义更注重客体与客观性,以科学的方法与精神追求真实,那么浪漫主义则更注重主体与主体性,强调以作家的思想精神与情怀观照这个世界,从中我们可以更多地看到作家的才情与想象力。只有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才能在主客体的融合中呈现出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为了创作平凡的世界,路遥翻阅了10年的人民日报参考消息

23、以及多种地方报纸,并亲自到煤矿等地体验生活,充分显示了一个作家孜孜不倦的求真精神。但在小说中,也处处充溢着浪漫主义情怀,小说中对孙少平、孙少安在艰难生活中执著奋斗精神的描绘,对孙少安与田润叶,孙少平与田晓霞浪漫爱情的描述,都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摘编自李云雷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有改动)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说是一种彻底平民化的艺术哲学,因为模仿表现出人的求知本性,是通达真理的特殊求知活动。B. 在鲁迅、茅盾、老舍等作家的文学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不同的人生世界,作品中寄寓了作家对生活的不同理解与思考。C. 依据文中阐述亚里士多德

24、的观点,在三种模仿自然的方法中他最认可的应该是第三种:按照客观规律描写可能发生的事情模仿。D. 电视图平凡的世界深受大众欢迎,说明好的作品既要真实反映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与细节,又要写出作者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亚里士多德继承并发扬了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他提出的模仿说,既有唯心主义的成分,也有唯物主义的成分;既有现实主义的特点,也有浪漫主义的色彩。B. 现实主义注重客体与客观性,以科学的方法与精神追求真实,而浪漫主义注重主体与主体性,强调以作家的思想精神与情怀观照这个世界,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C. 因为超出了个人经验的范畴,加之需要思想的穿透力

25、与理论的抽象能力,以及整体性的艺术提炼能力,所以能对时代做出清醒而深刻的分析的作者很少。D. 平凡的世界对孙少安与田润叶,孙少平与田晓霞浪漫爱情的描述,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可以认为这部小说是浪漫主义作品。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中的观点的一项是( )A. (诗经中关雎氓等篇章是对现实的模伤,所描叙的事情都是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情,更具有艺术的真实性。B. 毛泽东在评价红楼梦时说:“红楼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他(曹雪芹)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C. 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描绘了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将自己对革命力

26、量的歌颂赞美倾注在诗歌之中。D. 巴尔扎克谈小说创作时强调小说“要严格摹写现实”,并进一步指出小说在细节上不真实就毫无可取了”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行文思路。 5. 联系上述两则材料谈谈阅读现实主义作品时,读者应该产生的审美过程。 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我与冬天的交往谢大光季节和人一样,生活在一起并不等于有了交情,相互的了解要有一个投缘的契机。何况冬天是一位诤友,要想得到他的情谊,少不了经受一番考验哩。我最初与冬天的交往始于1962年。他使我的生活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几乎在一夜之间,我结束了平静的大学生活,应国家的征召,穿上了军装。这种角色的转换将给命运带来什么影响,当

27、时根本无从顾及。9月,在小兴安岭的一个山沟里,我们伐木脱坯,刚刚把土屋垒起,冬天就降临了。没有降温的预兆,也没有暴风的警告,第一场大雪是在深夜悄然飘落的,来得这样突然而又温柔,好像梦中常念叨的亲人,一睁眼正坐在炕头。清晨起床,屋门已被积雪封住,我们破窗而出,只见身后的茅屋半截埋入雪中,活像一个顶着白帽子的大蘑菇。先顾不上铲雪开门,我们这些第一次见到关外大雪的新兵们,欢呼着扑向雪原。眼前真是一个奇异的世界:往日熟悉的远山近树,无论峻峭的还是柔和的,一下子都变得矮了,胖了,也滑稽了许多,就像进入了童话中的小人国。地上白雪纤尘不染,天宇澄澈清明,泛着蓝光,除了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仿佛是刚刚被创造出来的

28、,就连空气也新鲜得像第一次和人类接触,使你忍不住想猛吸几口。在松厚无痕的雪地上印上自己的脚印,推想着昨夜睡梦中,雪花静悄悄地一片一片铺撒下来,耐心而沉着地改变着世界,那情景使我对冬天充满了敬意。能够这样从容、自信,冬天是深知自己所拥有的力量的。然而,冬天的力量并不只是这样温柔地显示出来。大雪后的白毛风就完全是另一番情景。也许冬天嫉妒人们对于雪景的迷恋,硬要把有情感的生命都从雪地上赶开。白毛风可以连续吼上十几天,一切有水分的东西都会冻成冰坨子,不要说滴水成冰,连石头也能冻裂开花;就是在屋里,一旦夜里值班的疏忽,火烧落了,大头鞋也会像树桩一样冻在地上。在关外农家,这是“猫冬”的时节,我们还要照常训

29、练出操站岗值勤,夜间还不时有假设敌情的紧急集合。部队上的班长,大多是青藏高原过来的老兵,他们和冬天相处得那样亲热,在风雪中嬉笑打闹,一如家常。他们教我怎样借风力取暖,怎样用雪防冻,怎样和冬天打交道。他们说:冬天专门欺负窝窝囊囊的人。你越怕冷,它越冻你,你是好样的,它就看重你。别看它厉害,可挺公正的。一次进山背柴,返回时遇上了风雪。我砍的柴,不是树枝树杈,而是林中枯死的小树,我就拖着这样一棵树往山下走。风夹着雪粒打在脸上,很快和汗水融在一起,稍一停歇,热汗就变成了冰。只有不停地走,才能保持身上的热气。渐渐地,我的腿越来越沉,越走越慢。从身边擦过的战友,一次次要接过我背上的柴,我都咬着牙拒绝了,心

30、中只有一个念头:我就不信背不回去!背上的小树似乎在长,长成了一棵大树,压得我低着头,只能看见自己的一双脚,双脚好像也不是自己的了,成了一副机械,只会不停地挪动,走着走着,脚发轻了,头却沉了,耳边像是有人在小声叨咕着:停一会儿吧!停一会儿吧!眼皮也有些发粘。不好!我心里猛一激灵:这个时候千万不能倒下去。我强制自己从小树下昂起头,任冰冷的雪粒打在脸上,张大嘴巴吃进几口冷风,头脑清醒了一些。就这样,走一段,吃几口夹雪的风,让激跳的心脏稍许平静一下,再继续走。渐渐地,气喘匀了,风雪小了,路也平了,几十里的风雪山路硬是挺过来了。最后一段下山的坡道,我几乎是连跑带颠地赶上了队伍。那一年,十八岁的我以满腔的

31、青春热血取得了冬天的信任。从此,我和老兵们一样,在冬天面前挺直了脊梁,有时还会和他们开开玩笑。我们成了忘年交。今年初冬的一天,站在办公室的窗前,偶然望见海河河面上,冰水交错呈现的美丽曲线,我顿时感到异样的亲切。没多久,经过冰与水的几度交锋,河面终于全部封冻了。空阔的冰面上不时戳上几点凿冰钓鱼人的身影。啊,冬天依然那样从容自信,不动声色地显示着自己的力量。而我呢,当年的青春热血可留下几分?无论如何,我是偏爱冬天的。在冬天那无处不在的力量中,我总是能感到自己的存在。(选自散文选刊,有改动)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开头把“冬天”比作“诤友”,阐明要获得冬天的友谊

32、必须经受一番考验的感悟,领起下文有关“我”与冬天的交往的叙述。B文章简要叙述“我”与冬天的交往的缘起,表达了由于生活的戏剧性变化给自己的命运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而生发的不安情绪。C“大蘑菇”“矮”“胖”“滑稽”“小人国”等字词勾画出“我”作为新兵第一次见到关外大雪时的新奇、诧异、欣喜等心理状态。D“停一会儿吧!停一会儿吧!”这两个短句揭示了“我”极度疲劳想休息的状态,但“我”强制自己挺住、跟上,由此可见其坚韧。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回溯“我”十八岁那年以满腔热血取得“冬天”信任的往事,叙述、描写、抒情等相结合,主旨鲜明,选材真实,语言朴实,感情真切。B

33、第段画横线句运用拟人手法,“耐心”“沉着”两词赋予雪花人格化情态,这样写更为形象地表达“我”所理解的冬天个性“从容、自信”。C第段叙述“我”进山背柴遭遇风雪的经历,细腻地描写了当时“我”的心理活动,具体展现了“我”内心的波动:抗争,退缩,再抗争等。D第段叙述今年初冬一天“我”所望见的海河封冻的景象,以冬天的“依然那样从容自信”,来反衬自己青春逝去的感伤,抒发对往昔战友的怀念。8作者“偏爱冬天”的原因是什么?请从内容的角度简要概括。(4分) 9文章为什么用不少笔墨描写大雪后白毛风降临的情景和部队班长的态度表现?请从内容的角度简要分析。(6分) 2022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答案与解析(第2

34、74练)基础题组现代文阅读I1B(根据原文第2段,学者们深入总结的新课题应是当今时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信息传递与储存的手段。其余正确。)2A(B项不能推出别的文字没有流传下来是因为字写得不好。C项可以肯定结绳和刻木均为我国远古先民的实物记事方式,但不代表我国的实物记事方式只有这两种。D项文字不是典籍构成的唯一条件。)3D (A、B、C三项均未提及文字与典籍的关系,不全面,故排除。)4本文采用的是总分总式的论证结构;首先提出总的观点,即汉字是古代先民不断创造积累的结果,其产生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接着具体阐述汉字产生前储存交流信息手段经历实物、图画、符号记事三个基本阶段;最后得出这三种记事

35、手段都不可能成为记录知识信息的理想手段,因此只有文字是典籍构成的重要前提和因素之一的结论。(共4分,每点1分)5从秦始皇统一文字可以知道,古代各诸侯国文字写法不同,可推断出汉字不可能是某一个人创造出来的;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的演变,其定型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以此可以判断不可能为某一人所创造;出土的8000年前的龟甲上的契刻符号,有的类似于甲骨文字,说明这些符号是文字的前身,可见汉字是逐渐演变而来而非某一个人的创造。(共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属于半开放性试题,佐证的材料可以是原文中有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平时积淀的,言之成理即可。)现代文阅读II6. C“运用了相似的修

36、辞手法”错。7. B “这也运用了夸张手法”错误,并非夸张,是实写人物的感受。8. 标兵的表层含义指某方面的精英,在文本中指飞机哥。而实际上其深刻含义是对飞机哥的讽刺,自以为的标兵行为,是极其愚蠢的行为。一方面,飞机哥的标兵行为也是双标行为,也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另一方面,通过描写飞机哥彰显了社会的人性的复杂性与扭曲性,讽刺虚伪人格。 9.反讽直接性。文本二中的讽刺是直接性描述的,直接描写庸医误人,而文本一相对隐晦多以侧面描写。反讽强烈性。文本二的的白描看似平淡实则具有强讽刺意味,文本一则言语明快,多以明朗语言达到讽刺效果。反讽冷静性。文本二的粉刺并没有破口大骂,反而客观冷静,达到效果。文本一

37、则运用大量场面描写,热闹中写反讽。能力题组现代文阅读I1. A 张冠李戴,“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说是一种彻底平民化的艺术哲学”错,“彻底平民化”是作者对亚里士多德学说的评价。2. B A.“既有唯心主义的成分,也有唯物主义的成分;既有现实主义的特点,也有浪漫主义的色彩”错,见材料一最后一段,模仿说在哲学上属于唯物主义,在创作手法上属于现实主义。C.“能对时代做出清醒而深刻的分析的作者很少”错,原文是“并不是所有作家都能对时代做出清醒而深刻的分析,因为这超出了个人经验的范畴,需要思想的穿透力与理论的抽象能力,以及整体性的艺术提炼能力”,从数量上分析只是“不是所有人”,而非“很少”。D.“这部小说是

38、浪漫主义作品”错误,见材料二最后两段,作品应为现实主义作品,只是其中包含了作者的浪漫主义情怀。3. D 材料一的话题词是“现实和艺术”,主要观点是“艺术创作是模仿生活”。关于如何模仿的小观点有模仿是一种先天的创造能力,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活动,是人类知识的来源和文明的开端;模仿能给人们带来快感;模仿自然的方法有三种。A.与文中三种模仿自然的方法的说法相一致。B.对应观点“人们在欣赏艺术品的过程中,对艺术品本身产生了一种认同感”。C.海燕用象征手法按照人们所想的那样去创作。D.该项与亚里士多德的主张“描述出必然性、或然性而可能发生的事”相冲突,不适宜作材料一观点的论据。4. 文章首先指出路遥小说备受

39、读者喜爱却被主流文学与评论界忽视,再由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热播引出现实主义,并阐述了现实主义的特点;接着阐述了现实主义精神即求真精神的内涵;最后阐述了阐述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之间的关系及各自的侧重点,并以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为例,说明了只有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才能在主客体的融合中呈现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5.由于人们在欣赏艺术品的过程中,对艺术品本身产生了一种认同感,从而得到了心里的满足和愉快,因此产生快感。阅读作品中的人物、故事与细节,了解其客观和真实的一面。领悟作者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品味作品中蕴含的精神与情怀,从中洞悉作家的才情与想象力。现代文阅读II6B【解析】本题考查理

40、解散文内容的能力。“表达了由于生活的戏剧性变化给自己的命运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而生发的不安情绪”这一理解不当。第段中说:“这种角色的转换将给命运带来什么影响,当时根本无从顾及。”这是为了突出很多像“我”一样的青年,当年为响应国家征召而无暇考虑小我利益的大局观,并无“不安情绪”。7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散文艺术特色的能力。“抒发对往昔战友的怀念”这一分析不当,从第段乃至全文语境看,“抒发对往昔战友的怀念”缺乏依据。8冬天具有无处不在的力量,能改变世界,具有从容、自信的个性;具有“诤友”的品质,看重不惧冰冻、勇于搏击的强者;冬天无处不在的力量,检验并确证着作者自我的青春热血与抗争力量。(答对一点给2

4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散文选材意图的鉴赏分析的能力。“偏爱冬天”是文章主旨,为什么偏爱?须通读全文,从核心意象“冬天”的拟人化形象特点及其个性精神,以及“我”与“冬天”的关系等角度分析。9描写大雪后白毛风降临的情景,突出其冰冻酷寒的特点,展示冬天的强大威慑力,反衬战士们的刻苦、坚强。(2分)描写部队班长与冬天相处的亲热,突出这些青藏高原过来的老兵在严冬面前无所畏惧、泰然自若的状态,体现他们之于“我”有如“诤友”“良师”般的鼓舞力量。(2分)这样写,一则丰富了“冬天的力量”的不同呈现状态;一则交代了十八岁的“我”取得冬天信任的一个原因,充实了文章内容,突出了中心思想。(2分)1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