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单元测试AB卷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B卷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169150771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0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二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单元测试AB卷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单元测试AB卷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单元测试AB卷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高二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单元测试AB卷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B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单元测试AB卷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B卷(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B卷一、单选题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某树林内树上蝉的数量,不能得出该树林内蝉种群密度的大小B.若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则该种群的数量将持续下降C.放开二孩政策可调整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但一般不会影响性别比例D.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某农田内蚯蚓的种群密度,但结果与真实值有差异2.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种群的性别比例均为 1:1,可直接影响种群密度B.某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的地域和季节中可能有较大差异C.“五一”期间北京人口数量明显变化的主要影响

2、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D.年龄结构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3.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种群有 200 个个体,一年内出生了 10 个个体,则年出生率为 10%B.若种群甲的种群密度高于种群乙的,则种群甲的种群数量一定比种群乙的种群数量大C.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的种群数量不一定会立即下降D.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4.某研究小组预调查一片草地上田鼠的种群数量。他们先捕获 m 只田鼠,并在每只的后腿系上红丝 带作为标志,然后放回原环境。一段时间后再次捕获 n 只,其中有标记的只有 a 只。以下分析错误 的是( )A.根据调查

3、数据计算,田鼠种群数量为(mna)只B.两次捕获之间隔一段时间的目的是让标记田鼠充分融入原种群C.若存在田鼠啃掉红丝带的现象,则种群数量计算值偏小D.该种调查方法可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5.为调查某池塘的鲫鱼数量,调查人员进行了捕捞,第一次捕获鲫鱼 108 条,第二次捕获 94 条, 其中 18 条有标记。调查人员根据以上数据估算的结果和实际数量相比出现了很大偏差。以下分析 判断正确的是( )A.两次捕获的样本太小,导致估算数据小于真实数据B.若第二次捕获引起鱼死亡,会直接影响估算的结果C.根据以上数据能准确判断该鲫鱼种群的数目变化趋势D.两次捕捞所用渔网应相同,网眼太大会降低估

4、算数据6.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某树林中树上蝉的成虫数量,不能得出该树林内蝉种群密度的大小t 0 0 1 2B.若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则该种群的数量必然将持续下降C.二孩政策的实施可调整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但一般不会影响性别比例D.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某农田内蚯蚓的种群密度,但调查的结果与真实值可能有差异7.如图甲、乙分别表示某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和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图中 c 点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 f 点,ad 段可看成是“J”型增长B.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 g 点时,该种群数量可达到最大值C.渔业捕捞时,应使

5、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 c 点D.根据“J”型增长数学模型 N N t,知种群呈“J”型增长时其增长率不能用图乙表示8.如图表示草原上某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K 表示野兔种群在天敌进入前的环境容纳量),在某时间点 有一定量的天敌迁入,一段时间后野兔种群数量达到相对稳定状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Ob 时段种群数量增长较快,野兔的出生率最大B.d 时间种群数量下降,则天敌最可能在该时间点迁入C.该种群中雌性稍多于雄性时有利于种群数量增长D.存在一定程度的被捕食压力的条件下,野兔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在 K K 之间9.赤眼蜂可将卵产在多种鳞翅目害虫的卵内进行寄生。某地引进赤眼蜂进行玉米螟防治,并通

6、过调 查赤眼蜂卵的数量推测其种群数量变动。下表中的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时间第 1 年1第 2 年0.5第 3 年1第 4 年1.5第 5 年2第 6 年1.5第 7 年1A.该赤眼蜂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B.第 2 年,不考虑迁入和迁出,该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第 3 年,该种群的数量多于第 2 年D.46 年,该种群数量一直增大10.对芬兰的田鼠的捕食者研究显示,小型鼬类是田鼠的专性捕食者,而狐,普通鴛等也捕食田 鼠,但它们的食谱更为广泛。两类捕食者都对田鼠种群数量具有调节作用。芬兰北部小型鼬类分 布更多,而芬兰南部则以狐,普通鷥等捕食者

7、为主。根据物种间相互作用对种群数量调节的机 制,预测以下哪一说法符合田鼠种群波动规律( )A.北部地区田鼠种群波动幅度比南部地区更为剧烈B.南部地区田鼠种群波动幅度比北部地区更为剧烈C.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的田鼠种群都保持稳定不变D.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的田鼠种群都有同等程度的剧烈波动11.如图为某草原中草原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有效防治鼠害,应在 b 点之前及时控制草原田鼠的种群密度B.d 点对应的种群数量最大,因此 d 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为此地草原田鼠种群的 K 值C.采取某种措施大量杀害雄鼠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 d 点出现D.控制草原田鼠的种群数量在 ef 水平,

8、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的稳态12.生态学家将生物大体上可区分为两种不同的生活史对策,即 R 对策和 K 对策。R 对策生物通常 是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 对策生物通常是个体大、寿命 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制约种群数量的因素很多,也大体分为两 类: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密度制约因素包括食物、生殖力、抑制物分泌以及疾病、 寄生物等;非密度制约因素如干旱、大寒、洪灾等自然灾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熊猫和蟾蜍的生活史对策分别为 K 对策、R 对策B.蝗虫易受非密度制约因素影响,如蝗灾发生前往往是第一年洪灾,第二年干旱C.羚羊易

9、受密度制约因素影响,如种群群密度过大时,资源匮乏且易爆发传染病D.R 对策的生物易受密度制约因素影响,K 对策的生物易受非密度制约因素影响13.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细胞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B.在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进行计数时,计算结果比实际值小t t +1t t +1C.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D.为了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应进行重复实验,求得的平均值作为估计值14.某同学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设置了两组实验,这两组实验含有 等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种群数

10、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培养液中营养物质有限,A 组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为“S型B.在统计酵母菌数量时,若没有振荡试管就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会使所得数据偏小C.8d 后,给 B 组补充适量培养液,一段时间后该组酵母菌种群数量可超过 5106 D.6d 后 B 组酵母菌数量多于 A 组,说明 B 组实验的氧气含量多于 A 组15.下图为用不同方式培养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个/mLA.a、b、c 种群呈“J”型增长,d 种群呈“S”型增长B.更换培养液只改变了营养物质的浓度,进而影响了酵母菌的生长C.随培养液更换周期延长,酵母菌种群的增长

11、率增大D.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未经染色的统计结果比实际值偏高二、多选题16.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不同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相同B.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C.一个种群是由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全部成年个体组成的D.在自然开放的生态系统中,种群密度会因受环境因素影响而波动17.如图中甲和乙两条曲线代表两种生物数量 N 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 N 之间的关系,直线 p 表示 N = N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于甲种群而言,B 点时其种群数量表现为下降B.对于乙种群而言,F 点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其种群的数量C.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容易灭绝,其

12、变化曲线比较类似于甲曲线 OA 段D.乙曲线 OD 段可表示家鼠等繁殖力强的动物,在种群密度低时也能迅速回升18.下列有关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B.温度是影响温带和寒温带地区许多植物种子萌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C.蚊类等昆虫在寒冷季节到来时一般会全部死亡的原因是光照不足D.干旱缺水常常导致许多植物种群的死亡率升高19.季节性河流常出现枯水期和丰水期,在丰水期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在枯水期容易出现水体污染。某 季节性河流沿岸的物种丰富度及多种动植物的种群密度会发生季节性变化,该生态系统中某种鸟类 的种群数量在两年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3、,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例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B.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群落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C.枯水期河流沿岸居民对河水的利用一定不会影响河流中的食物网D.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影响该鸟类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20.如图是根据某草原上甲、乙两种兔种群数量的调查结果绘制的曲线图,L 值表示甲兔种群数量是 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M 表示乙兔的种群数量。不考虑甲兔种群的迁入和迁出,下列对曲线图分析错误的是( )A.甲兔种群在第 2 年末至第 3 年末的年龄结构可能为衰退型B.从第 4 年开始乙兔种群的 K 值比甲兔种群的 K 值大C.第 2 年间,由于没有环境阻

14、力,乙兔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D.第 2 年间,甲兔 L 值下降可能是由乙兔迁入与其竞争资源导致的三、读图填空题21.“种群存活力分析”是一种了解种群灭绝机制的方法,该方法以“种群在200 年内的灭绝概率 小于 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研究人员用这种方法对某地大熊猫的种群存活力进行了 分析,研究了初始种群规模、环境阻力的大小对大熊猫存活力的影响,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注:环境阻力是指生存空间、食物的限制、天敌的捕食等限制种群数量增长因素。)(1)当环境阻力为 0.01 时,大熊猫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最小初始种群规模为_。(2)由图可知,随着环境阻力的增大,种群灭绝的可能性会_(填“

15、增大”“减小”或“不 变”),维持种群存活的最小初始种群规模会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当环境阻力为 0,初始种群规模不小于 40 只时,推测该地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为 _,原因是_。(4)对大熊猫的种群存活力分析,常需调查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它们属于种 群的_特征,其中种群密度是指_。22.如图是某养殖场技术人员根据研究结果绘制的有关玛丽鱼养殖过程中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随种 群密度变化的关系图。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玛丽鱼_的特点,调查其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若测 量方法导致受测玛丽鱼死亡率增大,则测量结果与实际结果相比_(填“偏大”“偏 小”

16、或“不变”)。(2)引起图中死亡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种群密度从 O 到 D 的 过程中,种群数量呈_形曲线增长模式,判断的依据是_,从长期 经营角度来看,从种群密度为_时,适量捕捞出售能获得最大经济利益。(3)初始投放玛丽鱼苗,由于数量较少,种群数量近似“J”型曲线增长。若初始投放玛丽鱼 20 对,生长繁殖一代按 70 天计算,每繁殖一代数量增加到原来的 40 倍,则 140 天后玛丽鱼的种群数 量约为_对。23.某生物实验小组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 10mL 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通气培养并定时取样计数, 然后绘制增长曲线。图甲是小组成员用血细胞计数板观察到的培养结果(样液稀释 10 倍,血细胞

17、 计数板规格 1mm1mm0.1mm),图乙曲线 a、b 是两批次酵母菌培养的结果。分析回答问题:(1)取样时应先振荡试管,原因是_。制片时应该在盖盖玻片_(填“前”或 “后”)滴加样液。(2)在计数前常采用台盼蓝染液染色,若细胞被染成蓝色,则_(填“需要”或“不需 要”)计数。计数时若图甲双边线内有 4 个细胞为蓝色,此时试管中酵母菌数量约为_ 个。(3)比较图乙中 t 时两批次培养的种群增长速率、种内斗争的强度以及 t 时两批次培养液中营养物1 2质的剩余量依次是_、_、_(“ab”“a=b”或“ab”)。2 2 (4)若在 t 后继续培养,最终发现种群的数量均会下降,可能的原因有_。参考

18、答案1.答案:B解析:树林内蝉的种群包括地上部分的成虫以及土壤里的卵和幼虫等,所以仅调查树上蝉的数量 不能得出该树林内蝉种群密度的大小,A 正确;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当迁入率大于迁出率时,种群的数量不一 定下降,B 错误;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幼年个体增多,目的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改善我国人口 的年龄结构,一般不会影响性别比例,C 正确;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某农田内蚯蚓的种群密度,该方 法只能大致估算出种群密度的大小,因此结果与真实值有差异,D 正确。2.答案:A解析:生物种群的性别比例不全为 1:1,雌性同株的植物甚至没有性

19、别比例,且性别比例直接影响 的是种群的出生率,A 错误;某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的地域和季节中可能有较大差异,B 正 确;“五一”是旅游旺季,在此期间影响北京人口数量的主要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C 正确;年 龄结构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D 正确。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出生个体数占原来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 或千分数,故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 10200100%=5%,A 错误;虽然种群甲的种群密度高于种群 乙,但是种群分布的面积不一定相同,故种群甲的种群数量不一定比种群乙的种群数量大,B 错 误;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的种群数量不一定会

20、越来越小,如出现食物充足、缺乏天敌、迁入 率高等因素会使种群数量变大,C 正确;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的数量,D 错误。 4.答案:C解析:田鼠种群数量的计算公式为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个体中被标记数, 即(mna)只,A 正确;第一次捕获后让标记田鼠充分融入原种群,有利于减少计算偏差,B 正确;若存在田鼠啃掉红丝带的现象,则第二次捕获个体中被标记个体比例变小,种群数量计算 值偏大,C 错误;该种调查方法可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D 正确。5.答案:D解析: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小,存在偶然性,会使实验误差较大,但不能确定估算数据小于真 实数据,A 错误;重捕

21、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只要将死亡个体包括在内,仍可按标志重捕 法的计算公式计算,不会影响算结果,B 错误;根据题干提供数据能估算鲫鱼当前的种群数量,因 为没有性别比例及年龄结构方面的数据,不能判断该种群的数目变化趋势,C 错误;若捕鱼用的渔 网网眼太大,会有部分鱼不再估算范围内,导致种群密度的估算值偏小,D 正确。6.答案:B2 32 32 3解析:树林内蝉种群包括地上部分的成虫以及土壤里的卵和幼虫,所以仅调查树上蝉的成虫数量 不能得出该树林内蝉种群密度的大小,A 正确;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但当迁入率大于迁出率时,

22、种群的数量不 一定下降,B 错误;二孩政策的实施可调整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由于生男生女的概率基本一样, 故一般不会影响性别比例,C 正确;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某农田内蚯蚓的种群密度,该方法只能大致 估算出种群密度的大小,因此调查结果与真实值可能有差异,D 正确。7.答案:A解析:图甲中 c 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对应图乙中的 f 点,但 ad 段已有少量个体被环境淘汰,所 以不能看成是“J”形增长,A 错误;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图乙中的 g 点时,表示增长速率为 0, 此时种群数量可达到最大值,B 正确;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 c(K/2)点,使 种群数量得到快速恢复,C 正确;种群数量

23、呈“J”形增长时,其增长速率基本不变,所以不能用 图乙表示,D 正确。8.答案:C解析:Ob 时段种群数量增长较快,说明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较大,但无法判断该时段内野兔的 出生率是否达到最大,A 错误;c 时间后种群数量上升速度减慢,d 时间种群数量减少且之后环境 容纳量降低,说明环境阻力在 d 时间之前已加大,所以在 d 时间之前天敌已迁入的可能性较大,B 错误;雌兔的数量稍多于雄兔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出生率的提高,进而使种群数量增加,C 正 确;一定量的天敌迁入一段时间后,野兔的种群数量在 K K 之间波动,因此存在一定程度的被捕 食压力时野兔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在 K K 之间,D 错误。9

24、.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通过调查赤眼蜂卵的数量推测其种群数量变动”可知,调查赤眼蜂种群密度 的方法是样方法,A 错误;第 2 年,不考虑迁入和迁出,1,种群数量减少,此时该种群的出生 率小于死亡率,B 错误;第 3 年,=1,种群数量不变,此时该种群的数量等于第 2 年时的数量, C 错误;第 46 年,A 是大于 1 的不定值,说明种群数量增加,D 正确。10.答案:A解析:小型鼬类、狐、普通鷥等通过捕食对田鼠种群数量调节,属于调节种群数量的因子中的密 度制约因子。据题意,芬兰北部小型鼬类分布更多,且小型鼬类是田鼠的专性捕食者,其食性单 一,能有效控制田鼠种群的数量;而芬兰南部则以狐,普

25、通鷥等捕食者为主,他们捕食田鼠外, 食谱比较广泛,相比北部地区,食物网较复杂,生态系统也比较稳定,田鼠种群波动幅度较小, 综上所述,北部地区田鼠种群波动幅度比南部地区更为剧烈,A 正确。11.答案:B解析:从草原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看,ac 段,种群的增长大致呈“S”型,b 点对应的种群数 量大约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此时种群增长最快,故对草原田鼠的防治应在 b 点之前,A 正确;种 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会在 K 值附近上下波动,故该地草原田鼠的 K 值为 c 点对应的种群数t t+1t t+1t t+1量,B 错误;采取某种措施大量杀害雄鼠改变性别比例后,草原田鼠种群内的雌雄比例失调,导致

26、 种群出生率下降,可防止种群数量增长至 d 点,C 正确;把草原田鼠的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 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稳定,D 正确。12.答案:D解析:13.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血细胞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 具,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A 正确;在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进行计 数时,由于死细胞和活细胞均被计数,计算结果可能比实际值大,B 错误;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 物,在培养液中分布不均匀,所以计数前要将培养瓶轻轻振荡,C 正确,为了获得准确的实验数 据,可进行重复实验,以平均值作为估计值,D 正确。14.答案:B解析:由图可

27、知,A 组酵母菌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不符合“S”型增长曲线,A 错误。统计培 养液中酵母菌数量时,若从试管上部吸出培养液前没有振荡,会使吸取的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偏 少,测得的数据比实际结果小,B 正确。两组实验含有等量的酵母菌培养液,B 组酵母菌增长缓 慢,最可能的原因是 B 组实验温度低或氧气含量低等,营养物质不是限制因素,8d 后补充培养液,该组酵母菌种群数量不会超过 5106个/mL;6d 后 A 组酵母菌数量较低可能是酵母菌代谢产物积累以及营养物质缺乏引起的,并不能说明 B 组实验的氧气含量多于 A 组,C、D 错误。 15.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与 b、c 种群相比,a 种群

28、更换培养液的周期最短,营养物质最丰富,环境 最适宜,因此 a 种群酵母菌的生长繁殖的速度最快,最接近于“J”型生长,b、c 种群的增长不属 于“J”型增长,A 错误;更换培养液,既改变了营养物质的浓度,又减少了有害代谢产物的积 累,进而影响了酵母菌的生长,B 错误;随培养液更换周期延长,营养物质出现匮乏,酵母菌种群 的增长率减小,C 错误;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若统计时未经染色,死亡的酵母菌也会被计数,导 致其结果比实际值偏高,D 正确。16.答案:ABC解析:不同种群的年龄结构不一定相同,A 错误;种群密度的大小除了受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外,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其他因素的影响,B 错误;一个

29、种群是由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同种生 物的个体组成的,而不是只包括成年个体,C 错误;在自然开放的生态系统中,种群密度受多种因 素的影响,环境因素会直接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等,所以环境因素会影响种群密度,D 正确。 17.答案:AB解析:由图可知,对于甲种群而言,B 点位于直线 p 上方,说明此时 N N ,其种群数量表现为 上升,A 正确;对于乙种群而言,F 点同时位于曲线乙和直线 p 上,说明 N =N ,即 F 点时种群增 长速率为 0,B 错误;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繁殖率低,其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比较类似于甲曲线,C 正确;乙曲线显示乙种群在种群密度低时能迅速回升,符合家鼠等繁殖力强的动物的

30、繁殖特 点,D 正确。18.答案:ABD解析:蚊类等昆虫在寒冷季节到来时一般会全部死亡是因为温度过低,C 错误;森林中林下植物的 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A 正确;温度是影响温带和寒温带地区许多植物种子萌发的 主要非生物因素,B 正确;干旱缺水常常导致许多植物种群的死亡率升高,D 正确。19.答案:B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该实例体现了群落具有季节性,A 正确;物种丰富度指的是群落中的物种数 目,而不是个体数目,B 错误;据题中“枯水期容易出现水体污染”可知,在枯水期若河流沿岸居 民仍对河水加以利用会使水体污染加剧,可能会影响河流中生物的生存,进而影响食物网,C 错 误;在枯水期,该种鸟

31、类的种群数量为 0,说明在枯水期该种鸟类大量迁出,而在丰水期大量迁 入,D 正确。20.答案:B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L 值就是值,在第 3 年中(第 2 年末第 3 年末)L 值始终小于 1,即 值b;ab(4)营养物质过度消耗,有害代谢产物大量积累,pH 不适宜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酵母菌培养过程的相关知识。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 管轻轻振荡几下,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小计数误差;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放置盖玻 片,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待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吸去多余培养液,再进行 计数。(2)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不会被台盼蓝染液染色,被染成

32、蓝色的酵母菌细胞为死细 胞,不需要进行计数;计数时若图甲双边线内有 4 个细胞为蓝色,识图分析可知图中双边线内 16 个小方格中共有活酵母菌 20 个,则此时试管中酵母菌数量约为 2016400100001010=5 108(个)。(3)由图乙可知,曲线 a、b 均为“S”型增长曲线,在 t 时曲线 a 正处于1k2左右,此时增长速率最k k大,而曲线 b 种群数量大于 ,因此其增长速率已经小于 时的增长速率,故 ab;而 t 时,a 种2 2群数量小于 b 种群数量,故种内斗争强度 ab。2(4)若在 t 后继续培养,由于营养物质过度消耗,且有害代谢产物大量积累,pH 不适宜等,最终使2得种群的数量均会下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