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翰林匾额博物馆匾额整理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69104376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9.1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上海翰林匾额博物馆匾额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上海翰林匾额博物馆匾额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上海翰林匾额博物馆匾额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上海翰林匾额博物馆匾额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翰林匾额博物馆匾额整理(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上海翰林匾额博物馆匾额整理、释读与研究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赵金婕导师: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胡志祥 副教授摘要: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对翰林匾额博物馆所藏的部分匾额进行整理 和释读。第二部分在匾额整理的基础上,从历史源流、类别形制、款识文字、艺术形式这几 方面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研究。由于第一部分内容较多,所以本文只在正文中略举几个典型 例子作为代表,完整的资料作为附录,放在正文之后。关键字:匾额 起源 分类 款识文字 释读前言匾额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它把中华文化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 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的大成,以其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 法、深远的寓意、指点江

2、山,评述人物。自有匾额以来,它就与我国人民的文化 生活密不可分,与建筑、民俗、文学、艺术、书法相结合,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 个方面,无论是屋舍装饰,还是旌表贺颂;无论是写景状物,还是言表抒情,都 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民俗等,“以匾研史,可以佐证;以匾 学书,可得笔髓”。匾额因其所具有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 值而成为今天我们研究民族文化发展的实物例证。然而,由于历史的变迁以及其 他各种因素,承载着历史文化价值的匾额实物越来越难以见到。而从匾额研究的现状来看,关于研究匾额的文章和书籍,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现存的一些关于匾额的书籍如洛阳匾额、中华名匾等,都只是单单 对

3、匾额进行释读,没有更深一步的研究;另一类书籍将匾额作为中国古代建筑艺 术的一种附属品,比如古代建筑院落沧桑等;二是在一些学术杂志的文 章中,虽然关于匾额有更多方面的研究,比如起源,形制,作用等,但都比较纷 杂,不够系统全面。综合这两点,可以得出匾额研究的现状:基本研究系统性不 强,深入研究浅尝辄止。此次对上海翰林匾额博物馆馆藏匾额的整理,使我们得以亲自考证、研究一 些明清时代,甚至更早时期的匾额实物,从而对匾额本身及其所蕴含的中华文化 进行一次基础而又全面的探索,使我们对其各方面价值有一定的认识,从而为以 后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整理与释读一、匾额的整理翰林匾额博物馆现所藏有正式登记在册

4、的匾额 840 块,已经初步整理了302 方,其中年代最早的为宋咸淳2年(公元1266 年),最晚的为民国三十年(公元 1941年),最大的为310*85cm,最小的为80*40cm。在整理过得藏品中,有不少是匾额是名人名士所题写的匾额,清代状元题写 的有19方:如戴衢亨、洪钧,徐郙,潘世恩、张之万、金德瑛、朱昌颐、吴其 浚、翁同龢、章鋆、刘绎、萧锦忠等。翰林164方,宰相22方。清代大学士11 人16方:如戴均元、戴衢亨、骆秉璋等。封疆大吏、六部督察院主官(二品以 上)116方:刘坤一、丁日昌、怡良、张师诚、许乃普、张芾、魏定国等。其中 还有书法大家翁同龢、许乃普、郑际康,金石大家李文田、吴

5、士鉴等人题写的匾 额。除此之外,还有民国要员题写匾额10余方。题匾者状兀翰林宰相大学士二品以上民国要员数目方19164221611610由于篇幅所限,具体所整理的所有数据,见附录二表格部分。二、释读举例在所有整理登记在册的匾额中,我们进行具体释读的匾额有300方左右。我 们将这些匾额根据其题词的内容主要分为六大类:艺文教泽、贞节贤孝、福禄寿 庆、功德名望、庙宇宗祠、府第堂号。其中福禄寿庆、功德名望又详细分为:福 禄、贺寿、乔迁和功名、品德、声望等。为了对匾额进行进一步详细的研究,首先我们要对匾额进行释读。释读的内 容主要包括上下款,题匾者以及匾文的释义。下面就举一个例子。 匾文:冰心鹤算尺寸:

6、230*77.3上款:赐进士及第钦命詹事府右春坊右庑子提督江西学院加四级纪录十次洪钧为 下款:旌表节孝 貤封孺人叶母氏何老太君七十荣寿立 光绪七年岁次辛巳仲春 月谷旦 匾文释义:冰心鹤算:冰心,出自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意为心地很清白、廉洁。鹤,淮南子说林训“鹤 寿千岁,以极其游”,因鹤的年寿长,所以常用于祝寿之辞。算,古代计数用的 筹码仪礼乡射礼:“一人执算以从之”。鹤算,在民间所用于祝七十寿诞。 此匾形容主人清白廉洁,龄高鹤寿。 题匾者:洪钧,江苏吴县人,字陶士,号文卿。生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卒 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清同治七年(186

7、8)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累官 至兵部左侍郎。洪钧是个外交上的传奇人物,又是知名学者,精熟行楷书法。光 绪间携名妓赛金花出使俄德荷奥等国,洪精通德、俄文,才华出人,再加上高贵 典雅的赛金花做点缀,名噪一时。洪钧在奉命出使俄,德,奥,荷四国期间,他 接受了西方电报所用3码法,改中国的4码为3码。赴俄时,得成吉思汗本纪 蒙古史等书,译成汉文,参照史料,著元史译文证补。这是译介外国史 来研究元史的第一部著作。在史学,尤其在元史研究上有重要价值。关于其他匾额的释读,会在附录一中给出,在此不一一列举。匾额的研究一、匾额起源与演变的探讨 匾额中的“匾”字古也作“扁”字,说文解字对“扁”作了如下解释: “

8、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额,即是悬于门屏上的牌匾。 也有一说认为,横着的叫匾,竖着的叫额。如今,统称为匾额。匾额一般挂在门 楣与檐顶之间,可见于大门厅堂,亦可见于亭台水榭,虽功能不相同,但都起到 了美观和封闭门上部到檐之间的空间的作用。匾额的起源时间,我们可以从古籍的记载中,理清其出现、发展、演变的进 程。根据清代训诂学家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最早出现匾额是汉高祖六年(即 公元前 200 年),萧何题写的“苍龙”、“白虎”两关之匾额。另根据羊欣笔 阵图1记载:“前汉萧何善篆籀。为前殿成,覃思三月,以题其额。观者如流, 何使秃笔书。”太平广记卷第二百六书一“韦诞:魏韦诞,字仲将,

9、京兆人诸书并善,题署尤精。明帝凌云台初成,令仲将题榜,高下异好,宜就点正之,因 危惧以戒子孙,无为大字楷法。初青龙中,洛阳许邺三都宫观始就,昭令 仲将大为题署,以为永制”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七“孝武帝改治宫室及庙诸 门,并欲使王献之隶草书题榜,献之固辞” 这两段记载,反映了在魏晋时期, 王公贵族开始热衷于在宫殿城楼之上题写匾额,而且十分重视匾文的书法,具请 当时的书法大家来题写。唐代颜真卿在乞御书放生池碑额表一文中,讨论了碑额题写书法的要点, 可见无论是朝廷还是书法家,对匾文书法已愈加的重视。匾额在宋代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邵氏闻见录卷第一2: “帝一日登明 德门,指其榜问赵普曰:明德之门,安用之

10、字?普曰:语助。帝曰:之乎 者也,助得甚事。普无言”。宋代皇帝对门额题字的内容是何等的关注,甚至要 理清一字之差。桯史卷十刘蕴古3: “初吴山有伍员祠,瞰阛阓,都人敬事之,有富民 捐赀为匾额,金碧甚侈。”这则记载可见当时民间捐匾之情,送匾之事已不出奇。宋代,我们发现匾额最大的门类之一即商匾已使用得较为广泛。清明上河 图中描绘的“赵太丞家”医药铺,除了门首所悬挂“赵太丞家”的医药铺字号 横匾外,尚有四块竖匾,分别写有“大理中丸X养胃丸”、“治酒所伤良方集香 丸”、“五劳七伤回春丸”、“赵太丞统理X妇儿科”等字样,使人们对该医药 铺的特点一目了然。1 李昉等 编 太平广记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

11、 年 7 月北京第 1 版2 宋邵伯温撰 李剑雄刘德权点校 唐宋史料笔记叢刊邵氏见闻录中华书局出版1983年8月第1 版 1997年12月湖北第2次印刷 P53 宋岳珂撰 吴敏霞校注 历代名家小品集桯史 三秦出版社 2004年5月第1版P50-P51宋李明仲营造法式5对匾额的制作方法有较为详细的说明“造殿堂阁门 亭等牌(扁)之制,长二尺至八尺。其牌首(牌上横出者),牌带(牌两旁下垂者), 牌舌(牌面下两带之内横施者)牌面每长一足,则广八寸,其下又如一分。” 由此可见古代文献对匾额的记载逐渐出现了专业性的论述。宋代匾额得到如此成程度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文化艺术的高度发达,另一 方面得益于经济的迅

12、速发展。这使得匾额从庙堂到民间都相当的普遍,其功能也 从标志雄伟的建筑物开始走向多样化,而文献的记载也随之丰富起来。社会进入到明清时期,匾额已经是相当的盛行,形制也已经十分的完备,从 斋堂雅号到官府门第,从修身立志到旌表贺颂,匾额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 面面。而对匾额的记载除了有李渔的闲情偶寄中有专门论述联匾,在各地方 志以及中央政府的钦定则例中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关于匾额的记载。同时匾额又 演化出成为礼仪规范承载者的功能。通过对文献的解读,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匾额起步于两汉,发展于唐 代,完备于宋代,兴盛于明清。二、匾额的分类1、根据质地:根据匾额的质地可以分为二大类: 用于木构建筑外檐

13、和内檐的悬挂式木质匾额 用于砖石建筑物的墙体和墩台上的镶嵌式石质匾额。 另外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有逐渐出现了金属质地的匾额。 虽然匾额的质地很多样,但大多数匾额是以木制为主,这主要与我国古代传统建筑是以木质结构为主有莫大的关系。木质的匾额在保存方面很容易受到岁月 的腐蚀与侵害,因此在释读上会增加一定的困难。在现存的实物资料上,也比较 偏重于晚期,即明清的实物资料。而我们此次整理的博物馆的匾额就是以明清时 期的木质匾额为主。2、根据功能: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大类: 建筑园林匾。此类匾额主要是标识建筑物和景物的名称,是匾额最基本的作用,最为常见 的有寺庙宗祠,官府门第,室斋雅号。其中往往体现中华传统文

14、化思想。这类悬 挂在风景名胜、休憩之所居的匾额在文字上多采用表征仙境,寓意祥瑞;修身勤 政,规戒自勉的词藻。颐和园中的乐寿堂,就是取“智者乐,仁者寿”之意。4 赵广超 著 笔记清明上河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年 7 月北京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P44-P455 宋 李诫 撰 营造法式 商务印书馆出版 1938 年 12 月初版 1954 年 12 月重印以斋堂雅号为例。桯史卷五见一堂6: “何归,筑堂,扁曰见一盖取人人尽道休 官归,林下何尝见一人之句而反之也。” “林下何尝见一人”的诗句,世俗相 传之广,以至被认为是俚谚。它讽刺做官者的虚伪,相逢常说要辞官归隐,但大 都口是心非,山

15、林间并未见到辞官者的影子。尚书郎鹿何年纪刚过四十岁便请求 致仕,希望以自己的行动来纠正只盯着高官厚禄的风气。鹿何如愿后,悬挂出“见 一堂”匾额意思是我就来做那“一人”,明志之外,讽刺世俗之意,跃然于匾上。 7 清代王应奎柳南续笔 8说,狂士归元恭“家贫甚,扉破至不可阖,椅败至 不可坐,则俱以纬萧缚之,遂书其匾曰结绳而治”。如此“结绳而治”,门匾 上的四个字,就活脱脱地将主人的性格凸现于门户之前了。在我们所整理的匾额之中,这种可以体现主人高洁的品质或者修身自勉的匾 额还有很多。比如清代协办大学士陈大受就题有“安敦堂”之匾,敦,勉励也, 以立其志。还有“树德堂”、“海涵堂”、“裕后堂”等,或是明志

16、或是自勉或是警 喻。 旌表贺颂匾 这一类匾额多用以歌颂,称赞,旌表,庆贺之途,通过赠送,恩赐的方式给 予受匾者。它们起到了协调人际关系,维护伦理道德、政治规范的作用。这种匾 这也是用途最广,保存较多的匾额类型之一。比如祝寿匾,荣升匾、功名匾、德 行匾等。在前面匾额的演变历史中,我们提到匾额的这一功能是逐步发展出来的,而 在明清时期,这一功能已经发展的非常完备。钦定礼部则例卷四十五仪制清吏司9: “旌表孝义贞节一妇人循分 守节,合年例者,给钦定清标彤管四字匾额嘉奖。”匾额用于旌表,宣传礼教, 在清时已列入制度之中。而从乾隆含山县志孝义10: “汪绍芹,监生,好 善乐施,奖之以额曰,义风足式。”又

17、可以看出以匾额作为表彰忠孝节义的 形式,在全国各地都比较普遍。用匾额协调人际关系,为当世和后世树立行为典 范,宣传伦理道德观念是当时从官府到民间都喜用的一种方式。甚至因为官方提 倡的这种孝义贞节已经影响到民风民俗,比如本应是庆贺的祝寿匾,就往往出现 赠送的匾额不是庆贺寿诞、长命百岁,而是通过表彰寿者的忠孝节义而使其本人 更有一种荣耀之感。在我们所整理的匾额中,给女性祝寿时,匾额上一般书写6宋岳珂撰 吴敏霞校注 历代名家小品集 桯史 三秦出版社 2004 年5月第1 版 P1317 吴裕成 著 中国门文化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4 年 5 月第 1 版 P147-P1488 清 王应奎 撰 王彬

18、 严英俊 点校 柳南随笔 续笔 中华书局出版 1983 年 10 月第 1 版 1997 年 12 月湖北第2次印刷9 故宫博物院编 故宫珍本叢刊第 288 册 清代则例 钦定礼部则例二种 海南出版社2000 年 6 月第 1 版 P22110 故宫博物院编 故宫珍本叢刊第087 册 江苏州府县志 海南出版社 2001年6 月第1版“节孝堪旌”、“闺阃模范”、“懿德延釐”等来表彰其美好的德行,而对男性 则多用“品偕渭叟”、“德寿兼优”、“风清梅叟”等。这种以赞扬寿者德行的匾额 在祝寿匾中将近半数。 商铺招牌匾 这类匾额就是商店的招牌,是匾额世俗化的一种标志。匾额逐渐通过商匾这 一形式进入民间生

19、活的。前文提过,在宋朝时期,商匾就发展的比较完备了。这 种匾大多为长方形,悬挂于门窗之上,尺寸以门面大小而定,颜色大多为黑漆金 字,也有黑漆绿字或红漆黑字的。而大商号或讲究的店铺也有将题字镌刻于木板 上再贴金,有人称之为“金字招牌”,这样的匾额显得格外醒目庄重。匾额在制 作上也追求特色,形式多样。四周镶以不同的花纹边饰,或木或石,或写或刻。 石匾用砖雕作花边也曾广为流行。商匾的内容主要通过巧取文学作品、援引成语 典故、附丽神话传说、仰仗名人题字、利用趋吉心理、采摘宗教词语、表达报恩 情感、显示店家诚信等方式,他负载着厚重的民族商业思想, 投射出传统的文化 色彩。3、根据形制 基本形式 大多数的

20、木质匾额是以长方形为主,基本形式有横匾和竖匾。早期的匾额 以竖匾为多,多为竖长方形,也有近于正方形的。晚期的匾额为横式,基本上是 横长方形,这是由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变化决定的。我国古代建筑十分明显的结 构持征之一斗拱是位于房檐之下,它撑托看房檐,使之高大雄伟。在唐宋以前, 斗拱这一部分结构非常雄大,它在整个建筑物的高度中所占的比例很大,自元、 明、清以后,斗拱这一部分结构的比例就逐渐缩小,就是说柱顶到房檐之间的高 度就越来越减少。因为匾额大都是悬挂在建筑物房檐之下的,所以到后期横匾就 比较合适了。尤其到明清时期匾额文字也比较多,竖匾就更不合适了。当然,后 期也不都是横匾,有些高大建筑,檐下亦甚

21、宽大,也用了竖匾。如北京故宫等。 所以,用横用竖还要依建筑物的形制。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匾额中,雄伟庄重的宫 殿庙宇多是采用竖匾的形式,以配合建筑的气势和高度。 衍生形式 随着时间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其与建筑、景物相搭配的要求得提高,匾额形式 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在清代李渔的闲情偶记联匾第四11中,关于匾的形 状就有明确的记载:“手卷额:额身用板,地用白粉,字用石青石绿,或用炭灰代墨,无一不可。 与寻常匾式无异,止增圆木二条,缀于额之两旁,若轴心然。册页匾:用方板四块,尺寸相同,其后以木绾之。断而使续,势取乎曲,然 勿太曲。边画锦纹,亦像装潢之色。 11清李渔 著江巨荣卢寿荣校注 明清小品丛刊闲情偶寄

22、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P211-P220虚白匾: 虚室生白,古语也。且无事不妙于虚,实则板矣。用薄板之坚 者,贴字于上,镂而空之,若制糖食果馅之木印。务使二面相通,纤毫无障。其 无字处,坚以灰布,漆以退光。俟既成后,贴洁白绵纸一层于字后。木则黑而无 泽,字则白而有光,既取玲珑,又类墨刻,有匾之名,去其迹矣。秋叶匾:御沟题红,千古佳事;取以制匾,亦觉有情。但制红叶与制绿蕉有 异:蕉叶可大,红叶宜小;匾取其横,联妙在是。是亦不可不知也。”李渔不仅详细的记载了匾额的形状、制作方式,甚至将每种匾额的优缺点或 者题写、应用时的注意事项都一一道来。三、匾额的款识与匾文 一块完整的匾额上面应该包

23、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款识,一是匾文。1、匾额的款识 所谓款识,主要是指匾额的上款、下款和印章。款识对匾额的解读和鉴定非 常重要的。款识的形式 上下款的内容主要包括:题匾者,受匾者,立匾者,年月日。根据匾额上下 款内容的不同,将上下款的形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上款为题匾者,下款为受匾者、年月日这种款识的形式是在我们所整理的匾额中较多使用的一种。采用将题匾者放 在上款的方式,多是因为题匾的人是比较有名望、地位的人,或是受匾者的长辈、 上司等。在这里款识中,有可以细分为以下两种情况:a、题匾者和立匾者为同一人匾文:椿树长荣 216.5*64.5 上款:诰授奉政大夫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钦命提督江西全省学

24、政加六级随带加一级纪 录二次湘南梁仲衡为下款:刘府青山姻翁六十寿立 光绪丙戌年冬月之吉 此匾,上款为题匾者梁仲衡,“为”字是题匾者标志,下款刘府姻翁便是接 受此匾的人。此时上下款可解读为“A为B题写并立匾”从而得出“椿树长荣” 是学政梁仲衡为其姻翁刘青山六十大寿所题。梁某虽然为刘翁的后辈,是其姻亲, 但官位显赫,而刘翁乃一介布衣,所以在立款时自然将梁某及其官职尽刻于上款, 此举不仅彰显梁某的地位亦是刘翁的荣耀。这种将有功名声望的题匾者放于上款 的做法是非常普遍的。匾额通常能够达到宣扬荣耀之功能,因此自然多是请家族 中或所识的达官鸿儒所题,于是这种款识的方式便非常普遍,而将题匾者所任之 官衔都一

25、一刻在匾上似乎也渐渐的约定俗成了。除了因为题匾者是有名望之人以外,当题匾者是受匾者上司或长辈的时候,一般也是要将题匾者放在上款的。比如:匾文:恩进士 227*72上款:钦命日将起居注官文渊阁直阁事南书房行走翰林院侍读学士提督江西学政加三级许乃 普为下款:钦奉恩诏考选恩贡生转咨吏部铨选李谷立 道光十八年仲冬月吉日 此匾就是作为上级的许乃普为了勉励、祝贺新晋的贡生李某所题的匾额,由 于许某为上级,在立款时自然在上款。这种功名类的匾额,大多都是在某人得到 功名或升迁、奖赏时别人所赠,其中就有作为上级所赠以表祝贺和勉励的。b、题匾者和立匾者不为一人 有时,题匾者只负责题写匾额上的文字,而立匾者则另有其

26、人。这种情况一 般是想送匾之人往往是受匾者的晚辈或是没有什么名望的人,为了使匾额更有分 量,所以请了有名望地位之人题写,然后再由立匾者制成匾额,送给受匾者。如: 匾文:坤德裕后上款:赐进士第出身吏部文选司主事特授西平阳府正堂加三级纪录七次亭俞世治为 下款:王母曾氏八十有一荣寿 男春荣兰茂孙振兴等立 乾隆五十五年岁次庚戌夏月谷旦 此匾的下款就包含了受匾者和立匾者两个部分。题写此匾的是官员俞某,接 受此匾的是曾氏妇人,而立此匾额的是曾氏的儿孙。这时上下款的解读就变为“A 为B题写匾额,C立匾”因此从上下款我们可以推测出,曾氏的儿孙为了庆祝 其八十一岁大寿,就请了官员俞某为其母题写了坤德裕后,然后拿

27、此字样回去制 成匾额送给曾氏。在此类型中,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是,题匾者和受匾者同为上款,而立匾 者为下款。匾文:观光显亲204*66.5上款:敕授文林郎礼部进士现任会昌县儒学正堂奉鼎升为 汪府锡著老封翁德配张孺人八秩晋一荣寿下款:令长君逰雍同庆顺男监生汪世烈孙吉礼吉仁吉义吉智等立 皇清光绪三十年岁在甲辰仲冬月上浣谷旦这块匾就张孺人的子孙请奉正堂为其八十一寿辰题写的,而其子孙就将奉正 堂和张孺人同作为上款,也是为了表示对张孺人的尊重之情。出现这种情况,往 往是立匾者为了表示对受匾者的尊敬或推崇。上款为受匾者,下款为题匾者、年月日 这种款识的方式也是较为普遍的一种。将受匾者放于上款,主要是因为受

28、 匾者是题匾者的长辈、上级,或是当题匾者和受匾者地位相同时,有时为了表示 尊敬和谦逊,也会将受匾者放在上款。而且通常将受匾者放在上款的匾额是题匾 者制好之后送给受匾者的,也就是说,通常这种情况,题匾者与立匾者是同一人。 但当送匾者是一群人的时候,也有可能是其中一人题,几人立。我们可以看几个 该类型中不同类别的例子。a、受匾者是题匾者的长辈匾文:纯嘏尔常 210.5*71 上款:有进岳父大人岳伯父大人令堂朱孺人岳祖母八旬晋一荣寿志庆 下款:孙婿陈显林张熙仪罗昌梓刘名亨龙上裯邝先征顿首拜祝光绪三十年岁次甲辰八月谷旦立 此匾明显可以看出,上款的受匾者朱孺人是下款的题匾者或称送匾者的长 辈。长幼有序,

29、长辈自然放在上款。有时尽管题匾者的地位、声望高于受匾者, 但若题匾者是受匾者的儿辈、侄辈或孙辈的时候,自然会将受匾者放于上款,如 下例匾文:古稀衍庆 上款:恭祝钦赐覃恩族叔邦荣大人七旬吉一荣寿誌庆 下款:赐同进士出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宗愚姪绍曾顿首拜题 光绪十七年岁在辛卯冬月谷旦b、受匾者是题匾者的老师或上级匾文:鲸堂春永 上款:恭祝前清岁贡生展骥赖老夫子六旬晋五寿庆 下款: 受业门生前清郡痒陈云国学范啟震邑痒黄洪汀邑廪陈步轩邑痒余圣伦邑痒陈步云邑痒邓星晖邑增黄光奎郡痒冯芳菲国学万金附贡范辉襄邑痒元题国学范啟动国学 万全邑痒范步云国学冯芳芹附贡范子晨国学黄光涵邑痒范钦元国学钟科森毕业黄 光濂国

30、学余光渭邑痒范泰鳌邑痒弟家球鞠躬敬赠 中华民国五年丙辰岁孟秋月谷旦立此匾是众学生合祝其老师赖老夫子寿辰,为表示对老师的尊敬,而将老师列 于上款。另外如果受匾人是送匾者上级的时候,也是如此。c、受匾者和题匾者同等地位匾文:名家耆福 301.5*103 上款:张辅臣先生暨德配单夫人七秩双寿 下款:谭延闿敬祝此匾就是属于题匾者和受匾者地位相当,谭延闿和张辅臣在民初同是属于有 名望之人,但为了表示对张辅臣的尊重和自己的谦逊,谭延闿自然是将自己放在 下款。这种情况在同僚或者同辈之间是比较常见的。 在上下款中带有叙述受匾者生平或事迹的序或跋 由于匾额尺寸的限制,一般匾额上的题字是不会太多的,但也有特殊情况

31、。 一些匾额为了表彰受匾者,往往会在写一段关于受匾者事迹的文字,这段文字根 据匾额整体的形制以及之前所提得两种上下款的规则,或是放在上款作为序或是 放在下款作为跋。匾文:贞勤上款:皇清例旌节孝王母刘老孺人系出名门夙娴姆训其事公姑也以孝其相夫子也以敬其接族 党也六和且平为助之贤诚未有过于孺人者不幸年三十三而失所天子忠汉甫离襁褓卒能抚育 教诲至于成人书荻和丸有何愧焉迄今年届古稀阶前兰桂森森竹立家道且蒸蒸日上固属忠汉 之善承母教得以致此而要皆孺人之代为经营克勤克俭有以留贻之也余谊属世好得悉孺人之 本为之额以志其德于勿尔下款:钦点翰林院秋门陈光亨拜题 同治十三年冬月吉日谷旦 此匾就将表彰刘老孺人相夫教

32、子,克勤克俭美德的文字放在上款,作为序, 凸显其贞德,表明立匾之意,下款则是题匾写序之人。匾文:节孝 上款:赐进士及第钦命江西学政詹事府少詹事翰林院侍讲加四级随带加一级纪录十次洪钧为 下款:李母曾孺人系廷献公女李君泰源妻也孺人年十九妇李门逾年生子甫六月夫以疾故孺人 闺门静守节冰霜喜不见怒不闻声奉公姑于堂前旨甘心备无孤子于膝下教养兼全其嗣稍 长遂屡次青年得遂其见赏于宗工哲匠也指不胜屈余庚辰受命典试西江阅志书深知此地之 忠孝节义正不少也复于本届科试按临章贡有族戚及子姪辈等胪举孺人行迹求赠于余余询各 司铎咸以贞节相嘉普无异议余遂撮其生平举其大畧以表孺人之节后撂巍科登宦孺人之 福所致也实孺人之节所裕为

33、谨口 男邑痒生廷炬孙为柯林桢桂桐立光绪七年岁次辛巳小阳月吉旦此匾则将记述曾孺人生平和表彰其忠孝节义的文字放在下款作为跋,而题匾 者是洪钧如此之有名望之人,自然将其放在上款。除了将叙述性文字放在上款或下款之外,由于布局不同,也有特别的匾额是 将文字放在匾文的正上方的。比如匾文:陆橘孔梨 209.3*79讃曰 淳懿天赋雍睦性成前哲垂徽后人继羡唯吾族帝翁英年失怙毅然自立以经书道德 为性命以先贤规范为操持谦和睦族孝友型家庭训端严褆躬毕牧兄弟同居异爨而声气 怡匕当不愧姜氏体风而依然田家伯仲念切酬母血性烧香虔谒武当况夫承父道艺济人 利物存心生平出入靡愆绰有先民风度今兹天甲初周喜见兰桂森立族属称觥庆祝兼词

34、略述表旌族望帝垂翁六十芳辰立上款:族叔君珖明兄皎铭弟思顺侄孙永临曾侄孙嘉荣玄侄孙兆腾等为 下款:皇清乾隆五年庚申岁季冬月吉旦 上款为题匾者,下款为年月日上款为年月日,下款为题匾者 此类匾额有题匾者却没有受匾者,也就是单从上下款中无法得知匾额是送给何人的。所以这种类型的款识用在表赞贺颂匾中比较少,而在园林建筑匾及商铺 招牌中比较多见。尤其是像皇帝、名人名士游览到一名胜景地时,兴致所至,信 手拈来所题之匾,所是采用这种款识方式。 无上款,下款为年月日 在我们所整理的匾额中,这类款识的匾额多数为堂匾,即名人雅士为自己的书斋或厅堂所题写的匾额。此类匾额多是用于主人明志、自勉、修身养性,所以 多只留题写

35、时间,当然,也有简单的留个字号的。而一些园林建筑和商号招牌的标示名称的匾额若非名人题写,一般是无上下 款的。款识的形式基本上有这几种,前三类匾额都是有受匾者,这些匾额主要是用 来馈赠、奖赏的,所以要写清送给何人。而后两类匾额是没有受匾者的,没有受 匾者的匾额多是一些园林建筑类等标示名称的匾额。不过这些制式有时会在一些 因素的影响下有所变化。除了款识的形式之外,在题匾时,款识的字体、用语以 及印章也是比较值得注意的地方。款识的用语由于题匾者多是名人雅士,因此在落款时间上的用语也比较文雅、脱俗,有 文化韵味。 在年份使用上,有两种纪年方式:一是使用天干地支纪年。天干的数目共 有十个:甲、乙、丙、丁

36、、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数目有十二个:子 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天干和地支相配就得到甲子 乙丑、丙寅等共有六十组,这六十位周而复始,一直排序下去,便可纪年;二是 使用皇帝年号纪年法,史家多是通用以其年号纪年的方法。在匾额中,我们常看 到的是:年号干支兼用的纪年法,如“乾隆五年庚申”、“光绪三十年岁在甲辰”、 “光绪七年岁次辛巳”等。 在月份使用上,也有几种常用的方法。一是时节纪月法:各季的三个月分 别用孟、仲、季称代。如春季,一月就是孟春,二月就是仲春,三月就是季春。 二是用一些文学化的代称,多以当月有代表性的植物代称。如“二月”称为“杏 月”,“三月”称为“桃

37、月”等。还有一些从典籍中所出进而约定俗成的代称。三 是用地支纪月法,以地支和十二个月相配。在匾额中,多使用前两种纪月的方法, 现将匾额中较常用的月份别称列举如下:四时春夏秋冬月份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 月十二月月时孟仲季孟仲季、孟仲季孟仲季节春春春夏夏夏秋秋秋冬冬冬份陬月杏月桃月梅月蒲月荷月兰月桂月菊月小阳葭月腊月初月花月季月阳月榴月且月巧月状月玄月春辜月除月别新月酣月暮春余月皋月署月相月仲商暮商应钟龙潜大吕元月如月莺月槐月郁月焦月新秋正秋朽月月月月称地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支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在日的使用上,一是采用“三浣记日”即每个月的上、中、下三旬,即 上、中、

38、下三浣;二是采用二十四气记日。如“立春”、“雨水”、“谷雨”等;三 是月相记日。所谓月相记日,是指月亮明亮部分的各种不同形象。如初一叫做“朔”、初三叫做“朏”,十五叫做“望”,十六叫做“望后”。 不过在匾额当中,纪日的比较少,常用的为“三浣”纪日。另外在匾额中最为常 用的两个词是“谷旦”和“吉旦”。幼学琼林岁时12中讲到:“谷旦、吉旦, 悉是良辰。”也就是说,匾额中的“谷旦 立”或“吉旦 立”代表这块匾是良辰 吉时刻立的,讨一个好兆头。 在礼语使用上,题匾者自己一般用谦称,常给自己加一个愚字,如愚弟、 愚兄、愚友等,以表示谦逊的态度。而对受匾者一般都会用敬称,一般有令、尊、 贤、仁等。如题给对

39、方的父亲称令尊,题给对方的母亲可称尊堂,若是同辈友人 或长于自己者可称仁兄,而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在结尾处还会加上“顿首”、 “拜顿”等谦辞。印章 在非常正式的匾额中或者题匾人的来头比较大时,都会有题匾人的印章。印 章的位置一般是在题匾者名字的旁边或下面,但也有不少匾额的印章是在匾文正 中央偏上方。像一些皇帝题写的匾额,没有上下款,只在匾文的正中央落下自己 的印章作为标示。“乐寿堂”的匾额就在正中钤有“光绪御笔之宝”一方。印章 往往也是鉴别一块匾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与上下款的内容遥相呼应,互为印证。 尤其当匾额上的字受到岁月的蚕食而变得模糊不清时,这时印章往往就发挥了它 释读的作用。2、匾额的

40、文字 作为匾额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匾额的文字,根据功能的不同,也是大有讲 究的。园林中的匾额,它的题字就要与它周围的风景相呼应,做到情景交融,以 景抒情。桂湖园林中升庵祠的“一半勾留”是摘自唐代诗人白居易春题湖上:“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之句。题匾之人借用西湖来赞美桂湖,表 达了对西蜀名园桂湖的眷恋之情,引用恰切,文字简洁却很好的达到了点景抒情 之作用。而商匾则因其是面向大众的招牌,因此用典应忌生僻,避免晦涩难懂。店家 的招牌常喜欢用吉利字眼,这是容易理解的。在朱彭寿的安乐康平室随笔 13 卷六中将商铺常用的字作了总结:“市肆字号,除意主典雅或别有取意者不计外, 若普通命名,则无论通

41、都僻壤,彼此无不相同。余尝戏为一律以括之云:顺裕 兴隆瑞永昌,元亨万利复丰祥;泰和茂盛同乾德,谦吉公仁协鼎光。聚益中通全 信义,久恒大美庆安康;新春正合生成广,润发洪源厚福长。诗固漫无意义, 而言利字面,大抵尽此五十六字中,舍此而别立佳名,亦寥寥数几字矣。”12 钟雷 主编 幼学琼林 哈尔滨出版社 2004 年7 月第1 版 P1613 清朱彭寿撰何双生点校清代史料笔记丛刊安乐康平室随笔中华书局出版1982年2月第1 版 1997 年 12 月第 2 次印刷 P273所列举的五十六个字,对于牌匾用字,确实囊括几尽了。然而,这些字用来 交叉组合,两字的,三字甚至四字五字的,再加上甲前乙后、乙前甲

42、后的位置变 化,是可以组合出成千上万个不同字号的。与商匾刚好相反,一些文人墨士所题写的匾额往往多出于典故,有些就是需 要有些文化的功底才能解其中意的。比如“陆橘孔梨”,若是不懂得其中的典故, 便不懂得此匾为何而写,有何意图。陆橘,二十四孝怀橘遗亲:“后汉陆绩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待之,绩怀橘二枚。及归拜辞,橘堕地。术曰: 陆郎做宾客而怀橘乎?陆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孔梨, 典出孔融让梨。此匾旨在赞颂受匾者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又比如匾额中会用到 古时的一些代称。“桂史蜚声”,唐人称科举及第为折桂,故桂史代指科举为官。 蜚声,扬名,有盛誉。桂史蜚声即颂扬受匾者科举折桂,立身

43、扬名。而一些斋堂 雅号的匾额就更是有一段故事在里面,不明原由就难解其义。四、匾额的书法与雕刻匾额除了其有历史价值外,还有艺术价值。匾额集古代文字,诗词,书法, 雕刻,篆印,工艺美术等艺术于一身。其中书法与雕刻就是与匾额最为息息相关 的两种艺术形式。书法艺术 没有书法就无法成就一块出色的匾额。而在书法艺术中,也有属于匾额自身 的一席之地。题在匾额上的书法称为榜书,亦称“榜署”。泛指书写于匾额上之 大字,古称“署书”。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称:秦书有八体,六曰“署书”。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载:“检者,书署也,凡一切封检题字,皆曰署,题 榜曰署。”另外,在一些书法专著中,如唐张怀瓘的书断中还特地提到了

44、匾 文书法和擅长写匾文书法之人。而在明代,甚至发生了只为比较书法的高下而题 匾的故事。根据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14记载:“云间李侍问,字存我,工书 法,自许出董宗伯上。凡里中寺院有宗伯题额者,李辙另书,以列其旁”李 待问心气甚高,自诩在董之上。凡各处楼阁寺院,见有董其昌墨迹之处,李氏定 然另题一匾,悬列其旁,以示优劣。对匾文书法的追求,使得想挂匾的主人往往慎择书匾之人,而有资格书匾者 一般一是字要好,二还要有名气。于是高官和大儒就成了求书者的首选对象。如 旧时北京的中药铺“广育堂”出自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禾的手笔,三个颜体大字 气势磅礴,苍劲饱满。众多商家都喜爱颜体匾额,因为颜体笔划粗壮有力,气魄

45、 雄伟犹如巨擘一般,视觉冲击力强,故颜体书法宜榜书。曾有言道:无颜不匾、 十匾九颜15。匾额正文的字体非常丰富,真、草、隶、篆、行变化多端。到清 朝时,更是有汉、满、蒙、回等多种语言呈现在匾额之上。匾额款识的字体随正14 清王应奎 撰 王彬 严英俊点校 柳南随笔 续笔中华书局出版1983年10月第1版1997年12月湖北第2次印刷15吕伟书法与匾书画艺术 2004年04期 P48文的变化而变化的。一般情况下,如果正文是草书或行书,则款识可采用与正文 相近或相同的字体;如果正文是真书、隶书、篆书,则款识采用比较活泼流畅的 字体,如行楷、行草等。雕刻艺术另一项在匾额上直接体现的艺术便是雕刻了。大多

46、数精美的匾额,其四周有 许多艺术雕刻,如花卉、人物、瑞兽、珍禽等精美的浮雕,而这些雕刻的内容往 往反映了古代的民俗,雕刻的内容通常也会跟匾文的内容息息相关。匾额中比较 常见的装饰图案主要有: 福寿类图案。长寿安康、天福永享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因此在匾额中,有 关福寿的图案就比较多。主要有各式各样的寿字,万字,蝙蝠、松柏、龟鹤、经 乌、灵芝、仙桃、拘把、菊花等,这些图案穿插组合又可演变出各种寓意的图案。 富贵图案。富,位列五福之二,指财物牟侥;贵指地位尊贵,实质上即指 官高爵显,主要图案有:古代礼器爵,牡舟等。 喜庆图案。主要图案有喜鹊、合欢、营蒲、荷花等等。 多子图案。五福中虽未直接点出多子,然

47、民间俗语有“多子多福”,多子 也是中国人所企求的。另外还有八宝文、回形纹、连云纹、拐子纹等各种各样的纹饰。结语根据上海翰林匾额博物馆的实物资料以及各方面的文献资料,本文从匾额的起源与演 变,匾额的类别,匾额的款识与文字几大部分,对匾额这一文化艺术形式进行了一次较为全 面系统的探究。但由于时间和实物资料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补充。由于篇幅所限, 将所整理匾额的部分资料作为附录,附在本文之后,作为对文章的参考。本文只针对了匾额 自身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其实通过匾额可以探究到其背后更为深广的文化内涵,例如以 祝寿匾研究古代敬老养老的风俗。总之,研究才刚刚开始致谢本次课题得到了上海翰林匾额博物

48、馆全体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在资 料整理和释读的过程中也得到了郑卉同学的帮助,在此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同时十分感谢我的导师胡志祥老师在整个课题当中对我的指导和帮助。最后感谢 所有政的老师和工作人员对我的帮助。参考文献:1、洛阳文物管理局洛阳民俗博物馆编洛阳匾额朝华出版社 2002年5 月第1版2、林声主编中华名匾 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5月第1版3、齐心 主编 北京名匾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1996年5月第1版4、曹林娣 著 苏州园林匾额楹联鉴赏 华夏出版社 1999年5月北京第1 版 2002年9月北京第3次印刷5、王先明 罗朝晖 著 院落沧桑山西古民居的历史文化解读 山西人民出 版社 2005年5月第1版6、宁业高 夏国营 著中国吉祥文化漫谈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9年1 月第1版7、王海棻 古汉语时间范畴词典 安徽教育出版社8、刘秋霖刘建 编中华吉祥物大图典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1994年2月 第1版(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 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