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江西景点旅游的导游词5篇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69077307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2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来江西景点旅游的导游词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来江西景点旅游的导游词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来江西景点旅游的导游词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来江西景点旅游的导游词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来江西景点旅游的导游词5篇(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来江西景点旅游的导游词5篇 导游词的语言应具有言之有理、有物、有情、有神等特点。通过语言艺术和技巧,给游客勾画出一幅幅立体的图画,构成生动的视觉形象。以下是我整理来江西景点旅游的导游词5篇,欢迎阅读参考! 来江西景点旅游的导游词(1)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大余旅游观光。中国有句古语“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今日我们在大余的站巡游的景点是一座海拔不高,但却蜚声海内外的名山mdash;mdash;大余梅岭。 梅岭位于大余县城南10公里处,又称为大庚岭,是江西省同广东省两省的分界线、分水岭。这里海拔仅有746米,但地势险要,奇峰叠秀,而且山峰连绵不断,逶迤数百里,把江南天空一分为二,所以地理

2、学家们把这里称为“一山分割两边天”。在古代,这里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分界线,它还是两个古代民族,两种不同文化区域的分界线。梅岭北面是属于中原地区汉民族居住的土地,归属于比较发达的汉族文化区域,梅岭南面则是古代南蛮族居住的土地,是蛮族部落文化区域。两个民族、两种文化在这里交汇相融,使梅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特有的历史文化风情。 梅岭自古以来以梅花著称于世。自西汉初年,梅岭就开头种植梅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几经岁月兴衰变迁,到现在,山上山下,古道两旁,梅树拥簇,红梅白梅交织一起,尤其是寒冬腊月季节,银装素裹、余茫茫;白梅开放,傲雪斗霜;红梅展妍,芳香四溢,点点飞红,娇艳迷人,吸引着很多游人为

3、之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正如元朝吏部待郎聂古伯留下的“黄金台上客,大庚岭头春,如是无诗句,梅花也笑人”。 有多少文骚客为之挥毫泼墨,题词赋诗,使梅岭留存下众多的咏梅佳句,依据有关资料记载,历史上众多文人学士由于触怒权贵,抗击朝庭,被贬官去职,发配岭南,他们途径大余梅岭时,都为这里的梅花景色赞叹不已。三国东吴大将陆凯奉命率军前往海南途经梅岭时,留下了一首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全部,聊赠一树春”。据考证这是早赞美梅岭梅花的诗句,它开创了梅岭梅文化的先河,后人在梅岭风景区内修建了一座“折梅亭”也叫“一枝春亭”,以示对陆凯的缅怀纪念,这便是现在“一枝春”赞誉梅花的由来。 在此之后,北宋闻

4、名的大诗人苏东坡也曾经贬谪到海南儋州做官,他经过梅岭古驿道时题赋了好几首梅花诗,其中出名的是庚岭梅花“梅花开尽杂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此外,唐朝的张九龄、宋朝文天祥、明朝的汤显祖、清朝李如筠等众多诗人都曾经为梅岭梅花题诗赋词,“花以文名,文以花传”,使得梅岭梅文化在中国诗坛占据重要一页。 梅岭的梅花,不仅数量之多,满山遍野,有“梅国”之誉,而且由于气候缘由,曾出现过同一枝梅树“南树凋泠,北枝始开”之奇特景象。虽然这一景象现在难以见到了,但是同是一座山,越过关口的广东年年种梅树,就是不开花。 (古驿道)梅岭不仅以梅花称奇,更以梅关古驿道著名于世。大家脚下踩的是一

5、条鹅孵石铺成的石头路面,这就是悠悠千年的梅关古驿道,它弯弯曲曲伸向梅岭山顶,穿过顶端山坳延长到山的南面,通向广东省。这段古驿道,长约2.5公里,宽约4.5米。大家可不要小看这样一条小路,在以前可是中国江南一的一条“国道”,是中原地区同东南沿海相沟通的交通枢纽,南来北往的人都要经过这里。现在看到的是保存了原始风貌的古驿道。古驿道开凿时间是唐朝开元四年,即是公元716年,到现在有1300多年历史。 当时是为了唐朝经济进展的需要才开通的,唐朝时期经济空前进展之后,对外输出瓷器、丝绸、茶叶,除了北方“丝绸之路”到达西亚、欧洲之外,还有通过水运、由长江到达赣江,溯章江而上来到大余梅岭脚下,然后由挑夫挑过

6、这条古驿道送往广东南雄,然后由浈江、珠江运往海外。所以在古代这条驿道发挥着重要的经济大动脉作用,有人把这条航路称为“水上丝绸之路”。 梅岭驿道即是这条“水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陆路通道。开凿这条驿道的人是当时唐朝内供奉张九龄,张九龄是广东省始兴县人,在他年青时期进京考科举,经过梅岭只有一条坎坷的羊肠小道,小道上有很多商人特别吃力地挑着担子过往梅岭,这种景象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所以当时他就下了决心,要把梅岭开出一条通往四海的大道。 后来他考中进士做了朝庭重臣,件事就是向当时的唐玄宗李隆基奏请“开凿庚岭驿道”,皇帝李隆基也考虑到这条路的重要性,很快批准奏请,并命张九龄率当地民工凿修。关于张九龄开通这

7、条古驿道有一个传奇,讲梅岭这里一带有一个镇山妖精,能破土重生,破石重合,张九龄带领民工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的艰辛苦作,好不简单把驿道开通,可是其次天早上起来修好的驿道不见了,梅岭山顶依旧原样,好象没开凿过,没一点痕迹,张九龄夫人知道是妖精作怪,便舍身祭山,从今,驿道就开凿胜利了。后人为了纪念张九龄夫妇,在梅岭南侧建“张公祠”和“夫人庙”纪念其功勋。 (驿站)大家现在看到的是一座半环形的仿古建筑,这叫驿站。驿站是古代为过往的驿使、官员供应休息和换马的场所,同时也是供文人学士饮酒作诗的地方。宋朝时期苏东坡流放岭做官,后来遇上天下大赦返回江南,路过这驿道时,就曾在这驿站里喝过青梅煮的酒,挥笔写下庾岭红梅

8、咏梅诗,传为佳话。驿站的后面有一个“倒马坑”,据考证是因掩埋长途跋涉运输货物累死的马匹而得名,唐朝诗人杜牧写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叙述唐明皇宠爱的杨贵妃喜爱吃岭南荔枝,诏令八百里快骑将新奇的荔枝从岭南飞马传送长安以博贵妃欢心。据传,岭南荔枝即是经此驿站飞传长安的。现在驿站是照客家围屋结构重建的,是一个欣赏梅花的好地方,也是风景区里面休息、消遣、购物的主要场所。 往上走十几米就有块诗碑,刻的是登大庾岭诗,这是陈毅元帅在这里打游击战斗时期写下的。1935年夏天,.代表何应钦与日本驻华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在天津塘沽签定协定,将河北、察哈尔两省的大部分土地割让给日本。这一消息传出,引

9、起全国上下的愤慨,陈毅听到这一消息,心里怒火顿起,挥毫写下这首诗,表达当时的生气心情,同时也表达了他的爱国之情。这诗碑旁是一棵古枫树,这里我们可把它称作“千年古枫”,相传是凿修驿道时栽种的。当地人把它当作“树神”来朝拜,每月逢初一、十五都有人来这里烧香。 (憩云亭)再往上走,便是憩云亭了。憩云亭,初名半山亭。始建于宋,清光绪.年(1887年)南安知府周浩重建时更名。以前这个亭还有个称谓叫“介梅亭”,是1946年,.游梅岭而建的,但因该亭是搜刮民脂民膏而建,民众对此不满,因而“介梅亭”建后不久就被民众毁掉。现在的憩云亭是1991年由江西省旅游局拔款而建,面积27平方米,六角形,边长1.85米,亭

10、高7.44米。亭棚顶及地面均嵌有梅花图案,轻松秀美。亭柱楹联照录了清代亭联,是这样写的:过来共饮虔南水,归去咸携岭北云。 现在我们来到一块石碑之前,这块碑长2.7米,宽0.6米,上书有四个字“重来梅国”。这也是我们梅岭为数不多的古迹之一,它立于清朝同治年间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了,这石碑是清朝太平天国运动在大余活动的见证,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清朝咸丰八年即1858年,太平天国因上层领导之间的相互猜疑引起大分裂,闻名战将翼王石达开遭天王洪秀全排挤后,率十万精锐太平军脱离南京回到广东。1863年石达开为了向江西转战,派贤王李士贤率军强攻大余县城,紧要关头因天降大雨,太平军无法穿越章江河,攻城失败。

11、 当时守城的清军领头是刘胜祥,得知太平军不攻自退、自鸣得意。其次年,太平军又转战大余,但因守城清军强大,亦未能攻破,主动放弃离开,清军守将刘胜祥阻击太平军得胜,于是连夜向朝廷邀攻请赏,朝廷也因他阻击太平军有功,而提他做清军总兵,执掌兵权。刘胜祥进京做官几年后,一次巡察来到大余,故地重游,他来到梅岭看梅花,心情很兴奋,随即叫人拿来笔砚,写下“重来梅国”四个字。 “梅国”则是大余古代的一个美称。大余的“梅国”之称是来自南安新太守赵孟适,那是在公元1268年,南宋咸淳年间,新来的太守赵孟适早闻梅岭梅花之名,上任后即到梅岭欣赏梅花,时值腊月正下鹅毛大雪,梅花绽放,山上山下茫茫一遍,白雪掩盖的梅岭,格外

12、妩媚,看到这幅景象,赵太守当即叫人拿来纸笔,亲自题写下“梅花国”字匾,后把大余简称为“梅国”。 (庾将军祠)沿着这条小路我们来到庾将军祠,这庾将军祠是为了纪念西汉初期大将军庾胜而建立的,座南朝北,前方有一旗台,是西汉士兵用来镇军杨威,表达守军“一心向着国家,爱国之心”的一种方式。汉朝初期,梅岭以南有一个南越国,南越王手下有臣相名叫吕嘉,在汉武帝时期,拥王独立,意在反叛汉廷,汉武帝派遣楼船将军杨朴率军出横浦挥师南下。庾胜就是杨朴将军的前锋将领,他率军在前头一路冲锋陷阵,勇敢骁战,直至毁灭南越国,为汉朝一统江山立下汗马功劳。 汉武帝为表彰庾胜将军,封他驻守台岭、把守梅关,庾胜驻守梅岭后,在这修建兵

13、营,日夜把关(所以这祠的原址还是庾将军营旧址),并热心传播中原文化和先进的耕作技术,造福了这里的百姓,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因他排行老大,所以叫他为大庾。1957年,改为大余,象征年年有余,盼望这儿永久吉利安康,后人为纪念其功德在这建祠纪念他,并把他驻守的台岭改称为大庾岭。 (关楼)好了,我们已经来到梅关楼前,大家看到这象古老城门一样的砖体建筑就是“一脚踏两省”的梅关古楼。再往前走,关外就是广东了。这里石壁对峙,地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又是南北来往的重要关卡,所以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秦始皇时期,在这里修通南越道,筑横浦关,并有守关,这是梅岭早的关楼,后来年久失修,横浦关倒塌了。唐

14、张九龄凿通梅岭驿道后,在太平盛世,经济富强,梅岭亦未设立关卡,驻守也是时有时无。只是到宋代时,广盐入赣,为加强管理,增加关税收入始于宋朝嘉佑八年,也即公元1063年,南安知军蔡挺在这驿道口建筑关楼,并命名为梅关,且与其兄广东转运使蔡抗协议,以砖石分砌南北岭路。 因此,这里就有“唐凿路、宋立关”的说法,梅关驿道的真正作用才得到体现。梅岭驿道自唐朝修通之后,直至宋、元、明、清,这里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商人、官人从这里经过,成为富强昌盛的“商业廊”,千余年不衰,“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土”盛况始终连续到清朝末年,即战斗之时,清政府被迫签定五口通商之后,这里的驿道渐渐衰落,关楼也失去它应有

15、的作用。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宋朝建立,有上千年历史的关楼。 现在的梅关楼,门洞深5.5米,内宽3.3米,高3.5米,洞门内两侧留有闸门缝道和闩门洞眼。这北面刻有“南粤雄关”,南面也刻有“岭南关”,城门二侧有“关防暴客来、梅止行人渴”对联,是光绪癸未年李化题。从这对联大家也可以想象当年梅关所起过的重要作用。北面东侧是登关楼的一蹬道。两侧竖有一块赭红色大石碑,上刻有“梅岭”两个大字,碑高2.7米,宽1.2米,为清康熙年间知府书题,字刚劲有力。 这里还可以把大余县城尽收眼底,大家看,玉带似的章水自西向东,穿城而下,街上栋栋新楼,曲折曲折的大路和一片片农田,西华山选矿后的人造沙漠等等,还有这满山遍野的梅

16、花,多象一幅幅漂亮的油画。考试大收集整理 (望梅阁)游完梅岭后,我们往右边这条路下山。在这里有一个亭,叫望梅阁。始建于宋,后亭圯。明天启五年(1625年)重建,现在的亭于1990年重建。阁楼分二层,高6米,底层2.5米,为开放型廊柱式结构,上层西段为东西向长廊,长约7米,宽4米,西边的长凳供游人休息。“望梅阁”题匾为陈丕显书写。这阁楼上,是观景的好地方。 沿着水泥阶梯往下,我们来到的是梅花诗碑园。前面讲到,在古代有很多文人学士,达官贵人因触怒权贵而贬谪,或流放岭南,他们经过这里时留下许很多多的赞咏梅花的诗词,据初略统计,这些诗词共有千余篇。1996年,选出其中有代表性的几十首诗,请当代中国书法

17、协会会员书写雕刻成碑,组成梅关诗碑林。首是自题红梅诗“去年南郡赏元宵,歌舞声中度画桥,烂漫新诗谁记得,红梅云落路遥遥”。 这是明代书法家张弼所写的。张弼是明成化二年的进士,曾在南安府做知府,他来南安的其次年就离任,在江苏太湖畔与伴侣赏梅时想到在梅岭赏梅情景,所以写下这样一首诗。这一首是文天祥所写的南安军。文天祥是江西吉水县人,南宋时期闻名爱国民族英雄,在公元1278年,文天祥率领义军在广东省的五坡岭抗击元军,由于力气悬殊,文天祥兵败被俘,元军统治者因仰慕文天祥的才学、正气,想引诱投降,把他从广东押往北京,经过梅岭时,他想到已快到家乡,盼望自己不能投降元而能终埋故里,所以从梅岭开头绝食,诗中:“

18、饥死真我志,梦中行采薇”即是当时的真实写照。文天祥这一行动未能实现,因后来被押解的元兵发觉了,强行他进食,后来他被押到京都后,关在牢里,忠贞不屈,以英雄气概写下正气歌闻名文章,于1283年就义,其它的诗碑大家可以细细品尝自行观赏。 (陈毅隐藏处)梅岭不仅梅花众多,古驿传奇,而且还是座革命的名山。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陈毅、项英等同志从.苏区突围,在这里建立以梅岭为中心区域的游击依据地,坚持了三年游击战斗。陈毅元帅写下了登大庾岭、偷渡梅关和梅岭三章等光辉诗篇。现在来到的是“陈毅隐藏处”。发生“梅山大事”时,他就隐蔽在这里。“梅山大事”发生在1936年冬天,当时由于一个派往.内部做兵运工

19、作名叫陈海的地下交通员发生了叛变,他为了在.面前立下功劳,就想利用自己特别的身份引诱陈毅等同志下山,一举抓捕。 于是他以中共.名义写了一封信,信中要陈毅等同志到大余县城地下交通站(春花酒楼)同党.的来人接头联系,陈毅不知是计,一大早书生装扮同黄赞龙两人一起下山来到县城,当他们距离交通站只有三、四十米远时,就发觉了交通站被.包围搜查,陈毅两人灵机一动,撤进一家酒铺,这时有人告知他们陈海叛变,要他尽快离开,为了安全起见,陈、黄分散离开,后来陈毅在一妇女关心下撤出县城,回到梅岭,沿着古道向上走时,又遇到搜山的.士兵下山,他隐身于此,敌人搜捕不到,便放火烧山,火已烧到眼前,陈毅视死如归、义无反顾,多亏

20、突降一场大雨,将火浇灭。闻名的梅岭三章就是陈毅元帅当时写的。 来江西景点旅游的导游词(2) 各位团友,你们好!现在我们的汽车正行驶在庐山的北山登山大路上。我先给大家简洁介绍一下庐山的概况。1949年新中国成立,建国伊始,政府就开头谋划修筑庐山登山大路。1952年7月组成庐山登山大路修建工程处,这年冬天,这条大路正式开工。其次年(1953年)8月1日,这条长36公里的登山大路便正式通车。后来,人们称这条大路为北山大路。北山大路盘山而进,有近四百处弯道,所以.在登庐山一诗中,有“跃上葱郁四百旋”之句,其实呀,这条大路的弯道只有399个弯,所以有人说,毛.也是吹了一小点点牛的。这条大路庐山居民常称之

21、为“.路线” 1970年10月,庐山南部登山大路开工,其次年7月1日通车,人们把这条路称作南山大路。南山大路的修成,为上庐山的国内外游客,供应了更为便捷的条件。以后,又有人在庐山修筑数条缆车道与大路。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mdash;mdash;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mdash;mdash;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爱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著名于世。 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闻名诗人李白便这样赞美庐山:“予行天下,所游山水甚富,俊伟诡特,

22、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之壮丽也。”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mdash;mdash;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很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闻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欣赏价值。 庐山生物资源丰富。森林掩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22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山麓鄱阳湖候鸟爱护区,是“鹤的王国”,有世界的白鹤群,被誉为中国的“其次

23、座万里长城”。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亮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mdash;mdash;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美丽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闻名的避暑胜地。 庐山地区早在六千年前,便有人类活动。长期以来,人们在这里制造了丰富、影响深远的庐山文化。传为大禹时所作的禹贡及稍后的山海经 ,均有庐山古称的记载。公元前126年,司马迁“南登庐山”,并将“庐山”载入了中国部纪传体史书史记。东晋淘渊明、谢灵运、宗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间续来到庐山,进行了杰出的文化艺术

24、创作,使庐山成为中国田园诗的诞生地、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中国山水画的发祥地。此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康有为、陈三立、胡适、徐志摩 、郭沫若等1500余位诗人相继登山,写诗4000余首,其中名篇佳作灿若珠玑。 庐山“道释同尊”。公元四世纪,高僧慧远在庐山建东林寺,首创观像念佛的净土法门,开创中国化佛教,代表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禅师竺道生在庐山精舍,开创“顿悟说”。天师张道陵,一度在庐山修练;道教禅师之一的陆修静,在庐山建简寂观,编撰藏道经1200卷,奠定了“道藏”基础,并创立了道教灵宝派。从公元四世纪至.世纪,庐山宗教兴盛,寺庙、道观一度多至500处。1942年,世界佛教

25、联合大会在庐山召开。本世纪初,二十余国的教会汇合庐山。至今,庐山仍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主教等宗教及教派的寺庙、道观多座。 来江西景点旅游的导游词(3) 绳金塔始建于唐天佑年间(904年907年),相传建塔前异僧惟一掘地得铁函一只,内有金绳四匝,古剑三把(分别刻有“驱风”、“镇火”、“降蛟”字样)还有金瓶一个,盛有舍利子三百粒,绳金塔因只而得名。 绳金塔历经沧桑,屡毁屡兴,现存塔体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重建,1985年,国家文物局,省市人民政府拨款修复绳金塔。1988年清明动工,10月竣工。2022年世纪之交,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领导下,在.各界人士的大力资助下

26、,绳金塔重焕生气,我们将努力把绳金塔规划,建设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集宗教、文化、旅游、美食、工艺品销售为一体的绳金塔公园,它建成以后,将与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相媲美。 绳金塔为江南典型的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塔高50.86米,塔身为七层八面(明七暗八层)内正外八形,其朱栏青瓦,墨角净墙及鉴金葫芦型顶,有浓重的宗教颜色,飘逸的飞檐,并悬挂铜铃(根据制作古代编钟的工艺,重新铸造风铃,七层七音)它古朴秀丽,具有江南建筑的典型艺术风格,绳金塔自唐代始建至今年内,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是历史信息的载体,是世代劳动人民才智的结晶。 历史沿革 绳金塔座落在南昌市西湖区绳金塔街东侧,原古城进贤门外,始

27、建于唐天佑年间(公园904907年)。相传建塔时,掘地得铁函一只,内有金绳四匝、古剑三把(分别刻有“驱风”、“镇火”、“降蛟”字样),还有舍利子三百粒,绳金塔因之而得名。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绳金塔多次建筑。次重建是在元末明初,当时陈友谅与朱元璋大战南昌,绳金塔毁于兵火之中,明朝建立后,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其次次重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因1709年塔体长期失修而“全仆于地,无一瓦一椽存矣”。在巡抚冬国襄的主持下重建,现在的塔体就是哪时所建。此后乾隆四年(1739年),乾隆二十年(1755年)、道光二年(1822年)、同治七年(1868年)多次重修,光绪二十二年(1886年

28、)塔遭雷击起火,部分本质结构被焚,嗣后又经二十世纪六十年月劫难,整座塔仅存砖砌塔体及葫芦形塔刹。1985年,国家文物局、省、市人民政府拨款修复绳金塔。自修理后,历经十余年,自然损坏较为严峻,由于当时木材未经防腐处理,木构件被雨水、潮湿等侵蚀而糟烂,有的被虫蛀、蚁啮而空朽,镏金铜皮(塔刹)锈损,油漆斑驳、脱落,砖石风化。2022年6月,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怀重视下,在.各界的资助下,绳金塔重换勃勃生气,整个景区建成后,它将与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相媲美。 绳金塔现状 绳金塔在四十亩左右范围进行规划改造形成塔体文物规划为主轴线,四大区域组成的绳金塔公园格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市场经济的眼光

29、来看,具有巨大的旅游观光价值,是一处不行多得旅游资源。详细来说,形成以历史文化为主线,四大区域的格局。历史文化为主轴线:包括现有的古塔及重建的塔前寺、剑池、南门石牌楼,把大量荡气回肠的动人传奇整理出来。四大区域:大区域是鸣江园,这是为了纪念清代大建筑师雷发达先生所建,在近四亩的土地面积上栽种珍贵花草树木,有南昌市名树之列的香樟,以及高杆苏铁、倒槐之类树木、风雨亭等诸多内容和品种,具有欣赏、休闲功能。其次大区域是民俗村,在7.8亩土地面积上,重建一幢在清末民初保留下来的民居、根据传统有着独特民俗风情建立一个民俗村。里面陈设摆放着传统乡土风情的劳动生产用具,犁、耙、辗、水车等诸多劳动生产工具和生活

30、用品,让游客欣赏为之耳目一新的感觉。第三大区域在绳金塔的东北面建一座文庙,是祭祀孔子及属下门生颜回及子羽的场所,内摆放祭孔时全套器乐,大厅两侧墙壁并刻有孔子生平事迹。此建筑落成后,成为南昌市一一座大型文庙,其规模气概巍巍壮丽。第四大区域在绳金塔西北面兴建一座隆兴院(戏台、茶楼),节假日举办大型文艺活动,并常有省京剧团、市采茶戏团、市歌舞团此出演地方戏,吸引了许多观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考试大收集整理 绳金塔景区内的使用功能有:让游客登千年古塔,观洪城景观,登至古塔顶层,远远眺西山及梅岭、抚河古道、观洪城夜景、银光闪亮。千佛寺大殿内供奉着有一千尊释加牟尼佛像供游客观瞻,还可满意善男信女的朝拜愿望

31、。千佛寺大殿两边为文物展厅,展厅和其次展厅分别陈设摆放着绳金塔地宫发掘文物,古刹文物及南昌市周边地区及市内大型建设工地出土文物,使游客更形象详细的了解绳金塔的古址原貌。 随着绳金塔周边环境改造公园扩建工程正在逐步进行,园区内绿化面积的增多,参观内容的丰富,整个布局形成为:一塔一寺(绳金塔、千佛寺)、一园一庙(鸣江园、文庙)、一台一村(古戏台、民俗村)的总体布局。在绳金塔的东南面新近落成了一条观景回廊及鱼池,建筑风格与整个绳金塔建筑风格相协调,在绳金塔南大门沿街还建成仿古店面一条街,专营古玩、字画及工艺品,经过一段时期的开发与打造,使绳金塔公园及周边环境面积上规模,品位上档次,广开声誉,成为一个

32、人们有的看、有的吃、有的玩、有的乐的名胜景区。在每年的九月中下旬至十月上旬这里还举办一年一度的绳金塔庙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迎接五湖四海的伴侣前来巡游、品尝。绳金塔庙会已成为我市“城市的名片、招商的盛会、企业的平台、市民的节日”一大品牌。 建筑特色 绳金塔葫芦铜顶金光透亮,通身朱栏青瓦,墨角净墙,古朴无华。绳金塔为江南典型的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塔高50.86米,塔身七层八面(明七暗八层),青砖砌筑,平面为内正外八边形。塔身每层均设有四周真门洞、四周假门洞,各层真假门洞上下相互错开,门洞的形式各层也不尽相同。层为月亮门;其次、三层为如意门;第四至七层为火焰门,三种拱门形式集于一塔,这种做法

33、是不多见的。 塔刹高3米,直径1.75米,内以樟木构架为胎,外钉2-3毫米厚镏金铜皮。1988年修理拆卸塔刹时发觉,该塔刹为同治六年制造,而重修该塔是同治七年七月始至同治八年冬完成(见刘坤-重修绳金塔记)。由此可见,在施工之前就对塔刹有周密的考虑和设计,塔刹各部位尺寸比例均匀,线条柔和流畅,在江南民间的诸多宝塔中,象这样的格局也是不多见的。塔以须弥座为塔基(基础仅深60厘米),历经近三百年未见严峻沉陷和倾斜,这与我们现代建筑基础处理大相径庭。绳金塔内旋步梯直通其顶层,直视湖山千里道,下窥城郭万人家(明、王直诗),是我市仅存的高层古建筑。 绳金塔层层“飞檐翘角,铜铃高挂”,“双树影回平野暮,百铃

34、声彻大江寒”(明、吴国伦吟绳金塔诗)。绳金塔风铃每层一个音阶,七层七音,微风吹过,动听悦耳。 地宫为塔基下的一种建筑设施,1988年在修理绳金塔的过程中,在其他宫和塔刹内发觉一批宝贵文物(现陈于绳金塔千佛寺内)。豫章民谣云“滕断葫芦剪,塔圯豫章残”,可见它是南昌人们心目中的风水宝塔。 来江西景点旅游的导游词(4) 各位伴侣,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庐山牯岭镇的中心公园,这里是牯岭街的标志,下面我就简洁介绍一下牯岭-这座山城。 牯岭,庐山的中心。三面环山,一面临谷,海拔1164米,方圆46.6公里,是一座桃源仙境般的山城。牯岭原名牯牛岭,因岭形如一头牯牛而得名。19世纪末,英国传教士李德立入山,租用了

35、牯牛岭的长冲,在这里兴建住宅别墅,逐步开发,并按其气候凉爽的特点,据英文Coolindash;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李元婴在当时的洪洲(今南昌)为官期间建筑的!当时建筑这个建筑的目的就是为了满意李元婴吃喝玩乐,观赏歌舞!此人在离开洪洲到山东时被封为滕阁,故这个建筑就被命为滕王阁!它的高度为57.5米,由于历史上的缘由(战斗,火灾等),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重建成于重阳节的第29代滕王阁,!在重建时主要参考了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所绘制的八副重建滕王阁方案草图并参照了宋代的李明仲的营造法式!滕王阁序使其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被历史遗忘,滕王阁又使滕王阁序在实在的载体中不断流传! 从远处看,滕王阁和它的压江挹翠两亭象中国的”山”字,从空中俯瞰,滕王阁又象一只展翅?傻拇笈?有可能大家有点疑问,为什么我们江南三大名楼中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都是楼,为什么我们这里被称为阁?答案就在我们的面前!大家请留意,在这个建筑下面有象征古城墙的两层,高度为12米!平地起高楼,我们这里的建筑是在这两层上建筑,所以就被称为阁了!这两层的台阶有89个,寓意着是在重建!假如您有爱好可以数数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