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8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上传人:猪** 文档编号:169058018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3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8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8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8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8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8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六单元 保护环境在群星璀璨的茫茫宇宙中,地球只不过是一颗微不足道的行星,但对于地球 上的生命来说,它却是唯一的。我们在享受地球带给我们的一切美好事物的同时, 也要学会感恩、珍惜,用心去呵护这颗美丽的星球。适合人类生存的只有一个地球,如果人类肆意破坏环境,浪费自然资源,必 然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恶化,最终危及人类生存。我们应该像山野老农那 样为保护环境、绿化家园而不懈奋斗,像三黑那样珍惜和热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土 地。请珍爱我们的家园吧,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本单元的文章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这一永恒的主题。 这样编写的目的在于依托文本,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

2、源、 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 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底,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 自己的力量。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的 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古诗三首这 三 首 古 诗 描 绘理解诗歌内容,了或雄伟,或明媚,或 想 象 诗 歌 描 写 的 美 清新的自然景观,在自 丽景色;思考作者是 然之 美 中融入 了 诗人如 何 将 景 物 的 特 点特别的情感。展现出来的。2 课时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文 章 从 人 类 生 存 的角 度 介绍了 地 球的 有关知识,阐明了

3、人类 赖以生存的“只有一个 地球”的事实,呼吁人 类珍 惜 资源, 保 护地 球。理解课文内容, 增强爱护环境、保护 地球的意识;结合关 键句,说说课文的主 要内容;体会说明文 的特点。2 课时青山不老课 文 讲 述 的 是 一 个山 野 老农将 毕 生精 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 以此 来 实现自 己 的人 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 后代。理 解 含 义 深 刻 的句子,感受老农改 造山林、绿化家园的 艰辛和决心;体会课 题的作用。1 课时诗 歌 表 现 了 三 黑 获得 土 地后的 喜 悦心三黑和土地 情,抒发了他对土地的 热爱之情,展现了他对 美好生活的憧憬。品 味 诗 歌 直 白 质朴的语言;

4、感受三 黑的形象,体会农民 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准 确 把 握 别 人1 课时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就 有 分 歧 的 问 题 展开讨论,从不同的角 度阐述对问题的看法。的观点,不歪曲、不 断章取义;尊重不同 的意见,讨论问题时 态度要平和,以理服1 课时人。注 意 倡 议 书 的习作学写倡议书交流平台就 自 己 关 心 的 问 格式要正确;倡议的 题写一份倡议书。 内容要写清楚、有条理。交 流 学 习 古 诗 词的方法。学 会 抓 住 关 键 字 词 概 括 段 落 的 主2 课时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概 括 文 段 的 主 要 观点;学会提炼信息, 根据 自 身需要 选 择要 点阅读。要观点、了

5、解主要信 息;了解古代文化中 的一些专有名词,感 受 中 华 文 化 的 博 大 精深。2 课时日积月累了解“五行、五谷、 五音、五彩”指代的内 容。18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涯、莺”2 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浪淘沙(其一)。 3.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4.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1.会写“涯、莺”2 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本课三首古诗,疏通字词,理解诗歌大意。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来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浪淘沙(其 一)中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4. 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

6、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复习导入,激发兴趣。导语: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词,同学们还能背出来吗?(指名 背诵。)同学们背得真不错!这三首古诗词都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相当有 画面感。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三首古诗也描绘了大自然的风光,我们先来听一听, 想一想它们又给我们呈现了怎样的画面。2.板书课题:古诗三首。教师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三首古诗,观赏插图,进入古诗描绘的情境。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1)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要求:借助拼音把诗歌读准确,读流利。借助课本注释或者工具书了解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想想这三首古诗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7、(2)指名读三首古诗,教师相机指导读正确。着重正音 :九曲()浪淘风簸()南朝()净无苔()畦()绕()闼()着重辨形 :“簸”下部左边的“其”,最后一点要小。(3)同桌间互相读,互相正音。(4)齐读,读出节奏。朗读示例:浪淘沙(其一)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5)学生再读三首古诗,边读边想,感受诗歌描绘的画面。画出自己觉得 好或难以理解的字词。2.教师播放视频资料,感受黄河的气势,引入新课。过渡:同学们,对三

8、首古诗有了大致的印象后,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我 们先来看一段关于黄河的录像。看着黄河波涛汹涌、奔流不息的画面,你们感受 到了什么?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自古以来就有无数诗人歌颂过她。那么诗人刘 禹锡笔下的黄河有着怎样的风采和神韵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3.板书:浪淘沙。(1)学生齐读诗题,结合课前预习和课本注释说一说诗题的意思。明确:浪淘沙:唐代教坊曲,由刘禹锡、白居易创造。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作词牌名。“浪淘”的意思是“波浪淘洗”。(2)了解诗人。学生交流有关刘禹锡的资料,教师适时提示学生注意刘禹 锡的为官经历,了解他生活的时代背景。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浪

9、淘沙(其一)。1.读懂诗歌,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交流质疑。预设一: “九曲”“万里沙”过渡:大家想看一看黄河远景吗?(课件出示图片)这就是九曲黄河,从高 空俯瞰,如巨龙蜿蜒盘旋。九曲黄河:自古以来黄河相传有九曲十八弯的说法。数千年来生活在这里的 大多是藏族人民。他们根据黄河上游的地形、景观等,给上游诸河段取了更有特 色的名称,如卡日曲、约古宗列曲、扎曲、星宿海、玛曲、析(赐)支、河曲、 九曲、逢留等(藏语中,称“河”为“曲”)。所谓“九曲十八弯”只是一种概 数的说法,用来形容河套平原上黄河的曲折蜿蜒。万里沙:这是说黄河水里挟带着大量泥沙,既写出了黄河泥沙多的特点,也 写出了黄河之长。

10、这里的“万里”也不是实指,而是夸张的说法。预设二: “浪淘风簸”明确:“淘”指水流冲刷,淘洗;“簸”指颠动摇荡。这两个动词连用,节 拍非常紧促,渲染出黄河上的险恶风波和河水的汹涌澎湃。预设三: “自天涯”思考:“自”是什么意思?教师出示“自”的几种释义:自己;自然,当然;从;由。第三种释 义说得通,“自天涯”是说好像来自遥远的天边。预设四: “牵牛织女”牛郎织女的传说:牵牛和织女是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相传织女为天上的仙 女,下凡到人间与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 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相见一次。2.学生简要概括诗意。过渡:我们已经理解了重点词语的含义

11、,那么谁能说出诗意呢?(指名回答。)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1.品味古诗描绘的意境,想象画面,指导朗读。(1)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品读第一、二句诗。(2)品读第三、四句诗,教师提问,指导朗读。思考:品评“上”字。这个字用得好吗?可否改为“到、过、去”? 生:不能。“上”能给人一种勇往直前、知难而进的联想,因为要逆着汹涌的河水而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用其他字则不会有这种效果。假设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去到了牵牛织女的家,想象一下会看到怎样的画 面。提示:男耕女织、互敬互爱。(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最欣赏诗中哪一句所描绘的画面。交流示例:生 1:我喜欢“九曲黄河万里沙”一句。读到这一句,我的眼前仿佛浮现

12、出 黄河自西向东绵延,像一条巨龙穿行在大地上的情景。生 2:我喜欢第二句。读到这一句,我仿佛听到了黄河咆哮的声音,仿佛看 到了浊浪滔天的情形,感受到了黄河磅礴的气势。读这一句诗时我还想到了李白 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生 3:我喜欢最后两句。读这两句,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人撑着小船,在波涛 汹涌的河水中逆流而上,毫不畏惧。经历了一番拼搏之后,他终于到达银河,银 河是那么宁静,那么美好。2.拓展阅读。朗读浪淘沙组诗中的其他几首,体会诗歌的丰富内涵。五、朗读悟情,背诵积累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举行配乐朗读比赛。预设:可以指名朗读,配上适当的背景音乐,给学生渲染出恰当的气氛。好 诗不厌

13、百回读,在学完全诗后,通过各种形式鼓励学生读诗,还可进行小评比, 看哪位学生读得最好。2.想象画面,结合板书,学生试背。3.延伸拓展,丰富积累。(1)课外搜集描写黄河的古诗词。(2)课外搜集刘禹锡的其他名诗,读一读,背一背。六、作业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默写江南春。2.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3.分析诗歌中景物的特点,思考作者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展现出来的。 4.读中感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背诵古诗,分享诗词积累。2.自然导入新课。过渡: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黄河的

14、磅礴气势,那首诗的整体感情基调是豪迈的。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的两首诗风格则迥然不同,我们先来看看这首江南春。二、学习古诗,掌握方法1.揭示诗题,简介作者。(1)教师板书诗题:江南春,学生讨论题意。(江南的春天。)(2)简介作者。杜牧(803853)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 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以七绝最为出色。杜牧与李商隐齐名, 世称“小李杜”。2.出示江南春天的美景图,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语描绘看到的画面。预设: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词语。过渡:春天是美好的,是生机勃勃的,如果让大家只用几个词语来描绘春天,大家肯定会觉得不够全面、不够客观。那么,诗人杜牧是怎样

15、用几句诗就给我们 描绘出了生动形象的江南春景呢?请大家自由诵读全诗,感受诗中的春景。3.初读感知,读出诗味。(1)教师出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学生自由诵读研讨,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3)检查学习效果。指名分行朗读,相机正音,直到读正确为止。指名读全诗,进行比较评价。在读中体会如何把诗读出节奏来。(语调的 轻重、语音的延长以及停顿等。)4.再读古诗,明意悟情。过渡:这首诗如果要读得更有意味,我们还必须了解诗歌的意思。大家平时 在读懂诗歌意思方面有什么高招吗?(学生讨论:抓住重点字词、查工具书、了 解相关背景等。)同学们的方法都很棒。请大家借助工具书读通读懂全诗,实在 有不懂的地

16、方可以做上标注。(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勾画诗中描写的景物,标注难点。(2)四人一组,交流学习。学习前两句诗晴景,写今。交流对词语的理解,集体订正。绿映红绿叶映着红花,这里用颜色指代景物,给人丰富的联想。如绿叶 衬红花,桃红映柳绿。水村山郭 傍水而居的小村,依山而建的城。酒旗风 酒旗迎风招展。说一说:这两句诗是从哪些感官来写景物的?这两句诗描绘的春景有什么 特点?(课件出示)学习后两句诗雨景,怀古。体会情感基调:这两句诗中诗人的心情还是愉悦的吗?教师及时补充背景知识:南朝公元 420 年至 589 年,是东晋灭亡之后隋朝统一之前存在于我国南方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的四个朝代(宋、齐、梁、陈)的

17、总称。 这一时期,当权者曾大兴建设寺庙,祈求神明保佑。由于耗费了大量的人 力物力,让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杜牧生活的时代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国家渐渐衰落,战乱不断,民不聊生。而当朝的统治者却仿效南朝,大建佛寺,想祈求神灵保佑,永 保江山稳固。交流后明确:这两句诗的情感基调不是愉悦的,而是伤感的、担忧的。诗人 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国家命运深深的忧虑。借景抒情的写法是古 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理解背景知识后,再读这两句诗,感悟诗人的担忧。(课件出示)引导学生带着感情重读全诗。5.熟读成诵,吟出诗韵。过渡:在诗人杜牧的笔下展开的是千里江南春天的美丽画卷,寄托的是对江 南春景浓浓的爱和淡淡

18、的愁。学到这里,你们是否已经感受到了作者那份独特的 情感了呢?就让我们再一次带上对江南春天的喜爱之情去欣赏江南春景吧!(1)欣赏谱曲的江南春。提示:古代的许多诗歌都可以用来谱成曲,这样也方便了传播。吟吟唱唱也 是学习古诗的一种好方法,大家可以跟着一起哼一哼,唱一唱。(2)再读诗歌,背诵诗歌,读出江南春日的美好和作者的忧伤。三、运用方法,自主学习1.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过渡到学习书湖阴先生壁。过渡:同学们,我们在学江南春时,用到了这样的学习方法:初读古 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再读古诗,明意悟情。熟读成诵,吟出诗韵。接 下来,同学们要用这种方法自主学习另一首古诗书湖阴先生壁。2.知作者,解诗题,

19、明背景。作者:王安石,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题:“书壁”意为“在墙壁上写诗”,与我们学过的苏轼的题 西林壁一诗中的“题壁”是一个意思。诗作背景: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今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 附近的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这一年夏初 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十分欣赏,便吟成这首绝句,应 主人请求写在了墙壁上。3.初读诗歌,读通诗句。(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再读,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理解词意,进而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了解 全诗大意,初步掌握古诗的感情基调。)采用边读边画边批的方式学习。(3)了解“对偶”这一修辞手法。(课

20、件出示)补充资料:对偶也叫对仗,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 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手法。这样的诗句如: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三山二水;半落中分;青天外白鹭洲。)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鸟僧;宿敲;池边树月下门。)4.再读诗歌,明意悟情。(1)教师复述古诗大意,学生闭眼冥想画面。师: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成垄 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装点得井井有条,这些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一条快 活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 请就推门而入,把青青的秀色送入眼帘。(2)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再带着初步体会到的

21、情感朗读全诗。(侧重于 人物形象与情感的体会。)(3)出示提纲,明确重点。自由读诗,思考下列问题:A.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湖阴先生庭院的干净的?B.本首诗中哪一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C.诗人描写景物,赞美主人的品格,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你感受到了吗?说说诗人借写湖阴先生的住宅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汇报交流。A.“净”是通过“无苔”二字体现的。教师引导: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 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 而今,庭院经常打扫,总是干干净净的,叫人感觉舒适。继续引导:庭院中更有令人赏心悦目的花木,一畦畦,

22、整整齐齐,都是主人 亲手栽种,这更令人心旷神怡。所以再读这两句的时候,要注意表达出作者愉快 的心情。(指名朗读。)B.含有“护”“绕”二字的两句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采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教师引导: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山 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一水”“两 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一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碧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 双手护着孩子一样。C.书湖阴先生壁描写的是湖阴先生家清幽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湖阴先 生的庭院的赞美之情,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闲适心情。小结:同学们,本诗通过描写湖

23、阴先生家简朴、洁净的庭院和院外有情有义 的绿水青山,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更赞美了湖阴先生高洁 的人格品质。5.熟读诗歌,感悟诗韵。(1)指名读背古诗,读出诗的韵律美。(2)配乐齐诵古诗,感受诗的意境美。6.立足教材,拓展延伸。(1)在想象画面、感悟诗境的基础上,为书湖阴先生壁一诗配幅插图。 (2)教师出示几首写景的古诗,学生读一读、悟一悟。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书湖阴先生壁(其二)王安石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许多学生能把学过的诗歌背

24、得滚瓜烂熟,就像唱儿歌一样朗朗上口,但是如 果让他们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却很少有学生能说出个一二三来。这种古诗词的学 习是没有效率的,甚至说没有意义。因为学生并没有领悟诗歌的情感,过不了多 久,便会忘得一干二净。这样就没有达到诗歌教学的真正目的。为了让学生能更 加有效地记住诗歌,同时让学生对诗歌的文化内涵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对学生 进行诗歌赏析教学是重要的一步。因此,我在进行本课的诗歌教学时主要从以下 几个方面入手:一、用美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1.范读诗歌,用优美的语音感染学生。我用优美的语音把诗意表达出来,在 语言上给学生以美感。2.创设情境,感受诗美。在这个环节中,我着重指导学生注意节奏、

25、声调、 停顿、强弱、长短的错综变化,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诗人的心境,在理解诗意的 基础上,把握语调、停顿的变化,读出美感来。如朗读浪淘沙,前两句要读 出豪情,最后一句要读得舒缓。3.古诗很讲究语言文字的推敲。在教学中我侧重引导学生加强对诗的语言文 字的探讨。如引导学生讨论“如今直上银河去”中的“上”字,书湖阴先生壁 中的“护”“绕”“排”“送”等字。二、用美的画面帮助学生想象。教学古诗,还应该图文结合,驰骋想象,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如学习浪 淘沙(其一)时,我让学生看了九曲黄河的俯瞰图;教授江南春时,我给 学生出示了江南的春景图,还引导学生为诗歌配图。同时,我还鼓励学生想象画 面,并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画面,在描述想象画面的同时,学生也加深了对诗句的理解。三、用美的意境唤起学生的美感。诗歌中的形象不同于造型艺术或表演艺术中的形象,只能借助语言做媒介, 由学生自己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感受和再现诗歌中所描绘的形象。在学习 书湖阴先生壁时,我用优美的文字描述诗意,让学生闭目冥想,从而感受到 景色之美,而在这美景之中又蕴含着庭院主人的高洁品质。古诗中的“美”随处可见,俯拾即是。教学中从语言美到情感美,从悦目、 悦耳再到悦心,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得到美的感受和熏 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