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化学教学本质的思考——广州市第三中青年教师素质大赛说课比赛阶段总结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68971616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27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关于化学教学本质的思考——广州市第三中青年教师素质大赛说课比赛阶段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关于化学教学本质的思考——广州市第三中青年教师素质大赛说课比赛阶段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关于化学教学本质的思考——广州市第三中青年教师素质大赛说课比赛阶段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资源描述:

《关于化学教学本质的思考——广州市第三中青年教师素质大赛说课比赛阶段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化学教学本质的思考——广州市第三中青年教师素质大赛说课比赛阶段总结(9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关于化学教学本质的思考 广州市第三届中青年教师素质大赛(说课比赛)阶段总结化学教育的价值是什么?学了化学和没学化学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学生将来从事律师、演员、汽车维修等与化学没有直接联系的职业,中学化学学习经历将给他们留下什么?课程标准提出“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用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l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l 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l 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对“三维”目标的描述 对“三维”目

2、标的描述 对“三维”目标的描述l在化学学习中,。l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对“三维”目标的描述 对“三维”目标的描述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l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化学教学的层次化学基本观念学科方法学科思想科学探究的过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化学观念元素观物质微粒观物质变化观物质分类观物质结构观(物质结构的层次性、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化学价值观元

3、素观(世界的物质性)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同一种物质的组成是固定的(元素的种类和比例固定)元素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是不变的化学家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来描述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组成决定其性质形成“元素观”的系列课题空气(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氧气(元素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保持不变定性)水的组成(元素是物质组成的基本单元)元素(元素的科学概念)化学式(物质组成的描述方法定性、定量)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保持不变定量)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金刚石、石墨和C60(元素组成物质概念的扩展同素异形体)物质是变化的(物质变化观)物质的变化是有层次的(如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机体的变化、人的思维等)物质的变化是有条件

4、的物质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其变化)物质的变化包括质变、量变和能量的变化物质的变化遵循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化学反应方程式是描述物质变化的语言物质的变化是有方向和限度的形成“物质变化观”的系列课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变化的分类)氧气(物质的变化是有条件的)水的组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保持不变)分子和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变化即有质变又有量变,元素守恒、质量守恒)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的语言描述化学变化)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形成“物质变化观”的系列课题燃烧和灭火(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燃料和热量(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

5、变化,能量变化的形式包括热量、光能等,能量守恒但热量不一定守恒)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的酸和碱;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生活中常见的盐(物质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物质的组成决定性质,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分类观可以根据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可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形成“分类观”的系列课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对物质的变化进行分类)氧气(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空气(根据组成成分对物质进行分类)水的组成(根据组成元素对物质的进行分类)元素离子(对元素进行分类)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的酸和碱;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生活中常见的盐(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形成“

6、分类观”的系列课题拓展性课题物质的分类(分类标准的重要性,按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同类物质性质相似)形成“分类观”的系列课题物质的分类(分类标准的重要性,按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同类物质性质相似)离子反应(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氧化还原反应(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单质的通性与特性)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某些盐的通性与特性)物质微粒观物质的组成是有层次的宏观、微观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粒子是极其微小的。微粒处于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物质微粒观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微粒之间存在

7、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使微观粒子聚集成宏观物质,且这种作用有强弱之分,存在空间取向。)物质的变化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结合方式的改变(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形成“物质微粒观”的系列课题分子和原子原子的构成;离子(原子之间是怎样结合成分子或物质的)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变化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结合方式的改变)金刚石、石墨和C60(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形成“物质微粒观”的系列课题溶液的形成(溶液的微观组成溶质分子、溶质离子、水分子)常见的酸和碱;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生活中常见的盐(酸和碱溶液的微观组成H+、OH-、酸根离子、金属离子、水分子)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转移)离子反应(溶液中进行

8、的离子之间的反应)化学的基本思想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物质变化的思想守恒的思想物质结构层次性(大宇宙、小粒子)的思想物质多样性与规律性相统一的思想,绿色化学的思想(原子经济性的思想)化学基本方法化学实验方法化学模型方法(物质结构比例模型、化学反应过程模拟)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法物质分类研究的方法元素单质位、构、性相互依存的认识方法物质组成、结构与性质、用途、存在、制法相互依存的认识方法,实验研究方法实验观察方法有序观察实验方案设计方法实验条件控制实验记录方法记录表格设计、描述语言实验现象、数据分析的方法对比、比较、归纳、概括案例: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知识与技能目标案例: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过程与方

9、法目标案例: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案例: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教学策略:案例: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教学片段1:案例: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教学片段3:l向碳酸钠固体中滴入稀盐酸,观察现象l将碳酸钠固体溶解,再滴入稀盐酸,观察现象l重做上述两个实验,并分别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教学片段5:分析下表中的实验现象实验序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1液态水2白色颗粒状大理石和无色透明稀盐酸3白色粉末态碳酸钠和无色透明稀盐酸4碳酸钠溶液和无色透明透明稀盐酸实验序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5蓝色块状的胆矾6蓝色的胆矾溶液和无色透明氢氧化钠溶液7蓝色的胆矾溶液和光亮

10、的铝丝案例:氧气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l通过对氧气的性质的认识,初步形成认识一种物质的模式,使学生在以后学习探索其它物质时,初步学会遵循一个合理的顺序;初步学习对物质性质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全面、深入。案例:氧气教学策略案例:氧气教学片段1:案例:氧气教学片段1:案例:水的组成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l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初步学习对实验进行有序观察、用规范的语言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教学过程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氧气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水是否能够分解?观察“水的电解实验”,回答下列问题:讨论:l为什么液面下降?l试管中的水到哪里去了?l我们学习过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一

11、些性质,如何通过实验判断试管中是否是氧气或二氧化碳?l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说明你作出判断的理由。几个重要的概念经科学实验发现以下5种物质的组成分别为:氮气中只含有氮(N)元素水蒸气中含有氢(H)元素和氧(O)元素二氧化碳中含有碳(C)元素和氧(O)元素高锰酸钾中含有钾(K)元素、锰元素(Mn)和氧(O)元素铁粉中只含有铁(Fe)元素其中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案例: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知识与技能目标l能说出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能说出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教学过程铁制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但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xH2O,请根

12、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导致铁制品锈蚀的物质是什么?这些物质是单独作用还是共同作用?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交流实验方案,说明每一个实验所要达到的目的。教师展示一周前做的实验案例:溶液的形成知识与技能目标l根据蔗糖等物质的溶解实验,能描述出它们溶解于水或汽油的微观过程和宏观现象。l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等概念,并能说出一些常见溶液的溶质和溶剂。l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溶剂溶液的形成过程与方法目标l通过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溶液的形成等实验,体会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之间的联系。l通过“碘或高锰酸钾分别放入水和汽油中”进一步了解对比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运用,学会控制实验条件的研究方法。溶液的形成

13、教学策略案例:溶液的形成教学片段1:案例:溶液的形成教学片段2:开始滴入 扩散完成 (第一课时)实验探究符号 所表示的意义 NaCl H2O(l)CO2(g)符号 所表示的意义 HCl(aq)+NaHCO3 反应过程中的现象 反应后的现象 加热过程中的现象 l将试管套入试管夹。l在实验数据记录表的“反应后的现象”一栏中记录你所观察到的现象。l在酒精灯上轻微加热试管。注意试管口不要对着人。小心试管中的液体不要飞溅出试管。l在实验数据记录表的“加热过程中的现象”一栏中记录你所观察到的现象。l继续加热试管,直到蒸干液体,包括试管壁上的液滴也要蒸干。l在实验数据记录表的“加热后的现象”一栏中描述试管中

14、的物质。l清洁实验仪器及桌面。回答下列问题:l有哪些是反应方程式中告诉了你,可是实验中没有观察到的?(方程式中告诉你是氯化钠存在于溶液中,即使你看不到。它还告诉你逸出的气体的成分。)l反应后加热液体的目的是什么?(为了显示溶解在水中的氯化钠固体。)l如果在反应结束时你看到了一些固体物质沉积在液体的底部,这个反应还是上面所描述的反应吗?为什么是或为什么不是?结论:案例:金属的化学性质很多金属都能与氧气、酸、某些金属化合物的溶液等发生反应,但金属的活动性不同,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l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最不活泼请写出有金属参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教学过程点燃金属能与哪些物

15、质发生反应?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展示空气中久置的镁条和铝锅.请同学们用砂纸打磨镁条和铝片,并与打磨前比较,再放置于空气,观察。请仔细比较这四个化学方程式所描述的化学反应,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回忆铁与氧气反应,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只能发生红热现象,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说明什么?点燃点燃归纳整理:l不同的金属与氧气反应,所要求的反应温度不同:镁、铝在常温下能反应;铁、铜在高温下能反应;金在高温下也不能反应。l不同的金属与氧气反应,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现象不同。二、金属活动性顺序如何判断Fe和Cu的活泼程度呢?我们可以利用金属与盐酸或硫酸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金属的

16、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阅读:P10“活动与探究”思考: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现象 金属是否有气体产生气泡冒出的速度化学方程式MgAlZnFeCuAgA组:金属与稀盐酸反应 B组:金属与稀硫酸反应 讨论:l哪些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的剧烈程度如何?哪些金属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l对于能发生的反应,仔细观察其化学方程式,有什么相同点?如果两种金属都是不能和盐酸、稀硫酸反应的,例如Cu和Ag的活动性又如何比较呢?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已经知道Fe的活动性比Cu强,在第五单元我们曾做过铁钉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反应后在铁钉表面有紫红色的铜生成。因此可知: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

17、金属从它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这也是比较金属活动性的依据之一。阅读:P11“活动与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现象分析(略)案例5:分子和原子目标:思想与方法目标l知道“活动与探究”实验的目的,初步了解实验条件控制的思想和方法,感受设计对比实验的作用,体会到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观念目标教学过程在物理课上学习了分子的一些知识。分子是否是真实存在?有没有证据证明分子是真实存在的。(有!闻到花香,闻到臭味等等。)那么有没有哪个同学亲眼看到分子?(没有)为什么没有亲眼看见分子呢?(因为分子很小,肉眼看不见。)分子很小肉眼看不见,但通过电子显微镜,我们可以看到分子的存在。翻开课本P50,看图3

18、-6和3-7及相关文字,你能得出什么信息?确实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很小,分子间有间隔。)学生活动:这里有一杯水,假如你也有先进的显微镜,请画出你所看到的水分子的图像。(只要求学生表达出微粒、间隔等概念就可以)演示实验:分别向冷水和热水中滴加品红。学生活动:用红色小原点表示品红分子,画出开始滴入时、过一段时间、最后形成红色液体这三个阶段的图像。结论:演示P50“活动与探究”,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物质的分类知识与技能目标:l能够根据物质的组成,运用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l认识分类标准的重要性l知道同类物质性质相似案例:物质的分类过程与方法目标:l初步建立同类物质性质相似的观念

19、。l初步学会从类的角度观察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案例:物质的分类教学策略:案例:物质的分类教学片段1:案例:物质的分类教学片段2:案例:物质的分类教学片段3:案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知识与技能目标 l能够说出SiO2与CO2性质的相似点,并能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l能够从Si与C结构上的对比,说出两者性质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案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l认识硅及其化合物的广泛应用,体会“硅”作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的社会意义,感受化学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l利用实物、模型及学生自己收集的有关实物或照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案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教学策略反映体现案例:碱金属元素知识与技能目标:案例:碱金属元素过程与方法l经历从碱金属的原子结构预测K的有关性质,再通过实验验证假设的过程,体会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初步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之间的联系。说课“说”什么?说教材说学生说策略说教学过程教材“说”什么?说教材的地位说教材的内容说教学目标学生“说”什么?说与本课题有关的已有知识基础学习本课题时思维的难点策略“说”什么 主动参与教学策略“探究发现”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联系生活教学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