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名医案精华5

上传人:Wo****C 文档编号:168967564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伤寒名医案精华5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伤寒名医案精华5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伤寒名医案精华5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伤寒名医案精华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名医案精华5(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伤寒名医案精华5 - 教育文库 理中丸及汤【方药】人参 干姜 甘草(炙) 白术各三两(各9克) 【煎服】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依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现代用法:蜜丸,一日二三次,每次9克,开水送下。或按原方比例酌定用量作汤剂,水煎两次温服)。 【原文】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385)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395)

2、【讲解】本方为温运脾阳的主方,所治腹满疼痛,有时轻时重,喜温喜按,且泻后不减的特点。方以辛热之干姜温脾胃而祛里寒,人参补元气而正升降,白术健脾燥湿,甘草益气和中。四药相伍,使中焦之寒得辛热而去,中焦之虚得甘温而复,清阳升而浊阴降,运化健而中焦治,故方名“理中汤。本方常用于以下病证:(1)中焦虚寒,自利不渴,腹痛呕吐,不欲饮食,或霍乱等;(2)阳虚失血;(3)小儿慢惊,病后喜唾涎沫,以及胸痹等中焦虚寒所致者。本方有丸、汤之分,假设用蜜丸,适于慢性脾胃虚寒证;假设用汤剂,适于寒邪直中太阴,病情较急,以求速效。 【运用】 一、太阴虚寒 许叔微医案:曹生初病伤寒,六七日,腹满而吐,食不下,身温,手足热

3、,自利,腹中痛,呕,恶心。医者谓之阳多,尚疑其手足热,恐热蓄于胃中吐呕,或见吐利而为霍乱,请予诊。其脉细而沉。质之曰:太阴证也。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予止以理中丸,用仲景云“如鸡子黄大”。昼夜投五六枚。继以五积散,数日愈。 按语:本案脉证,一派太阴虚寒之象。至于“手足热”,是手足不冷之意,即“手足自温”也。说明本证还未开展至少阴阳衰阴盛之四肢厥冷,仅为太阳虚寒之证,故用理中汤理中焦之阳而愈。 二、泄泻 袁文斐医案:王某某,男性,3 9岁,初诊于1 94 9年2月11日。病者腹泻已逾一年,经常肠鸣,大便稀溏,日下八九次,食欲欠佳,完谷不化,曾经数十医诊治而不效。予诊时

4、,患者面色苍白无华,精神疲惫,腹部稍胀而喜按,舌苔浮有一层黄色厚腻物,脉细迟。此是脾虚泄泻,法宜补中益土,方用理中汤:人参9克,炒白术9克,黑干姜75克,炙甘草6克。 连服6剂,病情大有好转,继服6剂,药尽即瘥。 按语:脾主运化,胃主腐熟。脾胃阳虚,那么釜薪无焰,水反为湿,谷反为滞,下注肠道而令泄泻。理中汤正为中焦虚寒,脾虚湿停而设,故投之即效。 三、胃痛便秘 俞长荣医案:黄某,女三十五岁。患水肿病新瘥,面部仍有细微浮肿,面色淡黄,唇色不荣。近日胃脘作痛,绵绵不休,口中枯燥,大便三日未通。脉象沉涩,舌白而干。我拟理中汤一剂,方用:党参1 2克,白术9克,干姜6克,炙草9克。 门人问:口燥便秘而

5、用理中汤,岂不怕使燥结更甚吗?我说:此证乃脾虚中阳不振,运化失司,水津不布。津液不上输,故口燥舌干;不下行,故大便秘。是太阴里虚寒,而非阳明里实热证。从患者以往病史及当前面色、脉象可知。其痛绵绵不休,腹无鞭结,不拒按,是虚痛。故用理中汤温中健脾,使脾阳振奋,津液得行,所有病症即可解除。 次日复诊,大便已通,口舌转润,胃脘痛随之而减,遂与六君子汤以善其后。 按语:(原按)本例口燥便秘而用理中汤,是根据“塞因塞用,反治法原理。诊断关键在于分析p 病因、病情,区分属寒属热、属虚属实。属虚寒者,才可用本方;属实热者,即当考虑用承气汤。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辨证论治岂容忽略! 四、冷痢 杨志一医案:

6、李某某,男,34岁。腹痛里急,下痢赤白,每日三四次。小便清利,形寒肢冷。脉象细弱,舌苔薄白。此太阴寒痢,仿东垣法,以理中汤加枳实温中导滞。处方:西党参9克,白术9克,炮姜9克,炙草45克,枳实6克。 3剂后腹痛下利已止,大便正常,饮食较好,但手足未温,脉仍沉细,再以附桂理中汤3剂调治而愈。 按语:腹痛里急,下痢赤白,当分寒热。假设发热、口渴、溲赤、舌红、苔黄者,厥阴热利也,白头翁汤主之。今小便清利、形寒肢冷、舌苔薄白、脉象细弱,乃太阴寒利也,用理中汤加枳实温中导滞治之,法见李东垣脾胃论。 五、吐血 张景岳医案:倪孝廉者,年逾四旬,素以灯窗之劳,伤及脾气,头冒虚汗,手脚抖擞,唇舌淡白,脉沉缓无力

7、。此属冲任虚寒,脾不统血,即拟固本止崩汤加减3剂(即理中汤干姜易炮姜,加黄芪、当归、祈艾、益母草,增强益气调经止血之力。)患者服药3剂后,经血明显减少,其余诸证亦随之减轻,再服4剂,经血根本全止,改用归脾汤加减调理善后。 按语:脉证所现,乃中焦虚寒,脾不统血之象,故以理中汤加温中益气、调经之品获愈。干姜易炮姜者,在于缓燥烈而增止血之用。 九、黄疸(血吸虫性肝硬化) 沈敏男医案:张某某,男,5 9岁,于1 9 7 6年11月25日诊治。患者从小生长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年幼发现脾肿大,曾有消化道出血、腹水及血吸虫病治疗史。面目黄染发现半月,精神不佳,胃纳少,大便溏,小便略黄,舌质淡紫苔薄腻,脉小涩。

8、检查:慢性病容,苍老,巩膜轻度黄染,心肺无异常发现,肝未及,脾肿三级,腹部无挪动性浊音,腹壁静脉可见,肝功能:黄疸指数30单位,硫酸锌浊度1 7单位、血清白蛋白205克、球蛋白36 5克,谷一丙酶正常,诊断为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巨脾、肝功能不良之黄疸。此属中焦虚寒兼有瘀滞之虚黄。自拟丹茵理中汤加减治之:党参、炒白术各1 O克,干姜5克,丹参30克,绵茵陈1 5克。 服5剂后,黄疸稍退,诸恙略减,续服前方半月,黄疸退尽,病症消失,肝功能:黄疸指数8单位、硫酸锌浊度1 5单位、血清白蛋白32 5克、球蛋白320克、谷一丙酶正常。 按语:医学纲目云,“内伤黄疸,因劳役伤形,饮食失节,中州变寒,病生黄。

9、”本案虫卵积聚,肝络瘀滞,木郁乘土,脾胃虚寒,湿从内生,阻于肝胆而发黄。其病机关键是中焦虚寒,血瘀络阻。故以理中汤加丹参、茵陈治之。 十、心悸(冠心病) 吴利君医案:周某,女,5 2岁,1 982年1 O月8日初诊。诉间发心悸,气促,伴呕吐5年,曾在某医院经心电图等检查,西医诊断为 “冠心病,服西药效果不佳。近5月来因受凉后复发心悸、气促,神疲惫力,纳差,呕吐较剧,大便稀,1日2次,小便正常。查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证属脾胃虚寒,心阳缺乏。治以健脾益气,温中助阳止呕。方投理中汤加桂枝: 人参1 5克,白术1 O克,干姜6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 服5剂后呕吐减轻,心悸气促好转。守方再服1 O

10、剂,心悸、气促、呕吐消失,食欲增加。嘱继服原方5剂调理善后,半年后随访病未复发。 按语:本案脉证,究其因那么为脾阳缺乏而致心阳不振,故以理中汤加桂枝以温中健脾后振奋心阳,此上焦之病治从中也。 十一、荨麻疹 陈楚豪医案:陈某某,女,36岁,1987年6月2日诊。昨天下午始出现腹胀满,细微阵痛。全身起疙瘩块,此伏彼起,搔痒无度,夜难成眠。口苦燥,饥时腹反胀甚。证见:面淡白,痛苦病容,胸、腹、双臂、肘伸侧、腿、臀等处布满形状大小不一、高出皮肤的风疹块。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喜热饮。素健,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近日未进食虾、蟹、鱼等物。大便较硬,日一次,昨日至今未行,小便尚可。体温3 7C,血压11 27

11、 1毫米汞柱。腹部触诊,心肺听诊均无异常。舌淡红、苔薄腻微黄,脉沉弦细。诊为痦痞。证属上焦有热,中焦虚寒之寒热错杂证。治宜清上温中,寒热并用以燮理阴阳。拟理中汤加黄芩。 处方:党参1 5克,白术、黄芩各1 O克,干姜5克,甘草9克。2剂。日1剂,水煎二次温服。 药尽2剂,腹痛止,疹块全消,大便通畅,知饥欲食。遂停药。 按语:此病发于肌肤之间,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脾肺同病。本案脉证为肺热脾寒所致,故用理中汤温中焦虚寒,加黄芩以清上焦肺热。 牡蛎泽泻散 【方药】牡蛎(熬) 泽泻 蜀漆(暖水洗去腥) 葶苈子(熬) 商陆根(熬) 海藻(洗去成)栝萎根各等分 【煎服】上七味,异捣,下筛为散,更于臼中治之

12、,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止后服。 【原文】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3 94) 【讲解】本方治腰以下水肿,正气不衰者。临床以下肢水肿或腹水不消、二便不利、脉沉有力为特征。牡蛎配栝蒌根,养阴清热,活血软 坚,乃针对病机在于肝而设;其余五药,攻利水邪,是针对病标在于三焦而用。据报道,本方治疗肝硬化腹水,有一定疗效。 【运用】 一、肿胀 叶天士医案:某男,脉如涩,凡阳气动那么遗,右胁汩汩有声,坠水少腹,可知肿胀非阳道不利,是阴道实,水谷之湿热不化也。议用牡蛎泽泻散:左牡蛎、泽泻、花粉、川桂枝木、茯苓、紫厚朴,午服而愈。 按语:肿胀而脉涩,水饮结聚之象,又见少腹坠胀,水

13、结偏下之候,故用牡蛎泽泻散以活血利水,软坚散结。 二、悬饮(渗出性胸膜炎) 李浩澎医案:杜氏老媪,年过花甲,罹肺结核十年余,反复发作,时轻时重。三周前遽觉胁痛如割,咳唾引痛,寒热兼作,经西医与链霉素、雷米丰等抗痨药诸证得以缓解,但咳喘痛不已,经X线造影报知右侧渗出性胸膜炎,因畏胸膜腔穿刺抽液而改求中医诊治。证见:面色青灰,蹙眉苦吟,喘咳气急,倚息不卧。每咳必以手托胁肋,转侧痛甚,冷汗涔涔,胀满不欲食,大便数日未行,小溲短黄,脉沉弦紧。舌苔白干少津。证属气结津阻之“悬饮证无疑。治当逐水蠲饮,开结理气。但虑年过六旬。肺痨久斫,正气不支,故拟逐水祛痰,益气活血并进,为疏: 煅牡蛎30克,泽泻15克,

14、葶苈子15克,商陆根6克,栝蒌根30克,海藻15克,红参1O克,当归1O克,黄芪15克。每日1帖。 2次煎服,嘱进5帖。 二诊得知,初服上药时觉烦热憋闷欲呕,2服时肠中漉漉鸣响,旋即泻下稀痰粪水数盂,顿觉胸宽气舒。后又以此方进退20余付诸证悉除。X线报胸水全无,继以八珍、四君二方调理以善后。 按语:邪水结聚于胸胁,总以开结散饮为治,以牡蛎泽泻散化裁,疗效满意。据李氏经历,往来寒热者,合小柴胡汤;正虚者加人参、黄芪;胸胁痛甚者,合四逆散;水结日久,气虚血瘀者,去蜀漆,减商陆,加人参、红花、桃仁、丹参;有阴伤者,合益胃汤;兼阳虚者,加附子、肉桂等。 竹叶石膏汤 【方药】竹叶二把(15克) 石膏一斤

15、(30克) 半夏半升(洗)(9克)麦门冬一升(去心)(15克) 人参二两(6克) 甘草二两(3克)粳米半斤(15克) 【煎服】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至米熟,温服)。 【原文】伤寒解后,虚赢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3 96) 【讲解】热病后期,气津两伤,而见形赢少气,气逆欲吐。治当以补气养阴,清解余热为法。本方为白虎汤去知母,加人参、麦冬、竹叶、半夏而成。以竹叶、石膏清解余热;人参、甘草益气生津;麦冬、粳米滋养胃阴;半夏和胃降逆止呕。妙在以辛温之半夏与寒凉滋润之石膏、麦冬相配,一那么使石膏凉润而不致呆滞;再那么使半夏降

16、逆而不致温燥。于清热养阴,和胃降逆方中用此最宜。在实际运用中,凡于热病过程中,见有气阴两伤,身热有汗不退,发热,烦渴,呕吐,虚烦不眠,舌红少苔,脉虚数等,使用本方皆有较好疗效。 【运用】 一、发热 刘渡舟医案:张某某,男,7 1岁,1 9 94年5月4日初诊。因高血压心脏病,服进口扩张血管药过量,至午后低热不退,体温彷徨在37538之间,口中干渴,频频饮水不解,短气乏力,气逆欲吐,汗出。不思饮食,头之前额与两侧疼痛。舌红绛少苔,脉来细数。辨证属于阳明气阴两虚,虚热上扰之证。治当补气阴,清虚热,方用竹叶石膏汤。 竹叶1 2克,生石膏40克,麦冬30克,党参1 5克炙甘草1 O克,半夏1 2克,粳

17、米20克。 服5剂那么热退,体温正常,渴止而不呕,胃开而欲食。惟余心烦少寐未去,上方加黄连8克,阿胶1 O克以滋阴降火。又服7剂,诸症得安。 按语:本案发热于午后,伴见口渴欲饮,短气乏力,不思饮食,舌红绛少苔,脉来细数,属于“阳明气津两伤无疑。胃虚有热其气上逆,故见气逆欲吐。正与竹叶石膏汤证机相合,用之即效。 二、肝癌发热 陈家俊医案:许某某,男。原发性肝癌,行B超导引下肝癌内注射无水酒精治疗,当进展到第3次后,出现持续高热不退检查无异常发现。用解热镇痛药等无效。证见面色晦黯无华,气弱倦怠,身热微汗。舌枯燥、舌质黯红,苔根黄,脉虚数。证属气阴亏虚,邪热未清,治拟养阴益气,去除邪热。竹叶石膏汤加

18、减: 竹叶12克,生石膏(先煎)60克,太子参、山药各30克,半夏、银柴胡各9克,麦冬15克,甘草6克,红枣1O枚。 3剂后周身掀热渐退,汗已止。又服3剂,热退,予平补之剂善后,直至疗程完毕未再出现发热。 按语:癌证病程较长,缠绵不愈,每见气阴亏损,邪热不尽,与竹叶石膏汤证病机相切。据报道,本方治癌证发热,效果较佳,方中石膏用量可达60100克。 三、呃逆 徐炳银医案:陈某某,男,2 6岁,1 97 7年8月23日初诊。呃逆月余。两月前热病失治。二旬后热退,遂生呃逆,初服阿托品类药可暂安,后渐失效。诊见:呃声急促,频频发作,声音消沉。低热心烦渴喜冷饮,嘈杂不食,气短难续,语言无力,怠惰嗜卧,呵欠作。形赢肉脱,面唇俱红,舌赤、无苔、中有裂纹,扪之无津,脉数无力。此乃热病后期,津伤气损,胃失濡润,气失和降。投本方加味。 处方:竹叶6克,生石膏I 00克,红参、法半夏、炙甘草、柿蒂各1 O克粳米5 O克,麦冬、鲜石斛各20克,玉竹1 5克,5剂。药尽呃止。 按语,热病后气阴两伤,胃气上逆,切合本方证机,数投即效。 四、消渴(糖尿病) 第 13 页 共 1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