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起源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68916811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2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检验医学起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检验医学起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检验医学起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检验医学起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验医学起源(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检验医学起源自从十八世纪雷文霍克用自制显微镜看到细菌,使得微生物病原学得以成立, 细菌学这门新兴学科就开始萌芽。由于细菌学家的共同努力,对病原菌、立克次氏 体、病毒相继有了新的认识,并建立了免疫学和传染病学等新的概念,先后形成了 微生物学和米免疫学。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生物化学业逐渐发展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人体蛋 白质、脂类、糖类、维生素、无机盐、酶等物质代谢,以及能量转换进行了深入的 研究,创立了生物化学基础理论和人体各种化学物质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二十世纪初,生物学家对血液分析、蛋白质化学、免疫化学及营养学等方面开 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由于超微结构在医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血液细胞学、

2、病理 学、人体寄生虫学逐步地发展称为基础医学。从而为临床检验这门综合性科学的形 成奠定了基础。在中国解放前,当时虽有屈指可数的检验医学实验室,如辽宁医科、满洲医大、 北京协和、湖南湘雅、山东齐鲁、上海广慈和广州中山等医学院校,但无一定的组 织形式,多附设在几所高等医学院校的各个教研室内,全国仅有二、三所医学院校 能培养出少数检验医学技术人员。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检验医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改善。在血液学方面,除血液细胞计数及形态学检验外,又增加了凝血象和溶血象检 验,细胞组织化学检验,已经开始广泛应用电子自动血细胞计数法,有关细胞染色 体、干细胞培养、血红蛋白电泳及亚细胞结构等方面已经开始

3、应用于临床。在生物化学方面,除对血液、体液各种生化物质定性、定量检测外,普遍建立 了肝、肾功能检验。并开展了蛋白电泳、酶类、脂类、激素等复杂项目的检测。有 不少的检验科已经先后应用上了火焰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血气分析仪、光密 度计和生化自动分析仪等。并逐步改进应用单一试剂进行快速分析,开展酶谱实验, 应用同位素标记、生化、免疫等新技术。在微生物方面,普遍开展了致病菌的分离培养以及细菌对各种药物的敏感试验 和联合药敏试验。推广应用干燥培养基和免疫荧光技术、快速诊断方法小瓶培养技 术、厌氧培养、薄膜培养、薄膜过滤技术并开展对各种病毒的组织培养分离鉴定。 引进了国外微生物自动分析仪器,可快速对细

4、菌进行鉴定。药物敏感试验和奋力培 养。在免疫血清方面,除了应用以往的各种沉淀反应、补体结合反应及中和试验外, 先后开展对各种抗原抗体的间接血凝试验,乳胶凝集试验。全国各大医学院校、医 院及研究部门普片地将细胞免疫试验、体液免疫的免疫扩散、免疫电泳、荧光免疫 和酶标免疫等应用于抗原、抗体、补体及免疫复合物的测定上。再就是在医学仪器和应用试剂上, 我国已能自制光学显微镜和 80万倍的电子显 微镜,各种分光光度计、光密度扫描仪、气象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血液酸碱 平衡仪、液体闪烁计数器、电子自动血细胞计数器、生化自动分析仪等。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国外检验医学已经发展到了较高的自动化、微量化 水

5、平。在临床检验装备方面,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微型计算机在检验医学上 的应用,使得临床检验正在朝着自动化、多项、快速、微量、准确等方向发展。有 很多项目已经能够基本自动化和微量快速化。如HemalogD型白和红细胞自动计数仪、ABC 3型血液气体分析仪、CLINITEK反射光度计(尿常规自动分析仪)等。在生化检验方面,向机械化、自动化、多项、微量、快速、高精度的质量要求 发展。自动化仪器的种类从单、双通道发展到多通道,多达1224管道的联合分析装置。即能同时检测出24项生化检验结果。分析方法有除蛋白的、有不除蛋白的, 有数字直读的或打印记录结果的,测定项目可以自由选择或多项固定的。检查一个

6、 项目所需时间,从4秒钟到120秒钟,每个小时可以完成上千个标本的测定。扫描 光度计对蛋白、脂蛋白电泳及类似色谱技术等进行记录的应用,红外线分光光度计 的应用(具有6254000nm波长范围的单色光线分离器,在此波长范围内吗,辐射能 与不同振动频率的原子团和结合键内如CC、CCL、HCL等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红外线吸收光谱,进行相应物质的“指纹”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应用,色 谱分析法(色层析法)的应用。在微生物方面,经过学者们的不断努力,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细菌涂 片加抗体与酸性染料快速鉴定法;用抗体检出抗原的原理;采用增菌培养和提高温 度(42摄氏度)以缩短培养时间,提高阳性率,加

7、快测定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用同位素标记培养基,检体中细菌在此培养基上生长,必然分解各种养料,放出同 位素标记的分解产物;用气体色层析加极谱仪及电子计算机结合检测细菌代谢产物 或分解产物;自动化仪器稀释和接种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作为一些西家的分类; 荧光抗体检查法;绿脓杆菌感染快速诊断法;电子显微镜的应用;微孔滤膜集菌后 将滤膜平贴于培养基上,加快结果提高阳性率;用尿培养细菌计数和硝酸反应的硬 塑料条,只要往尿中一浸,取出放塑料袋中孵育或放室温一段时间后,就可看出菌 数及菌尿反应结果等。在血清和免疫学方面,抗原的特性及一些新的抗原决定簇的发现如HLA等;抗体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分类、分型、

8、理化特性等的明确。根据细胞膜受体和功 能的不同队细胞进行分类,因而检测各群细胞的数量、分布和功能等方法的发现; 双向扩散、单向扩散、对流免疫电泳、火箭电泳、反射免疫电泳、间接凝集、反向 间接凝集、补体结合试验等对抗原、抗体检测方法的发现;细胞免疫功能的测定; 研究细胞表面结构和功能的一种比较精密的生物物理方法细胞电泳技术的应 用;荧光抗体法微生物学诊断,自身免疫病抗原、抗体的检出,肿瘤免疫和诊断, 病理组织中抗原抗体的定位及免疫球蛋白在体内代谢的研究等广泛领域;反射免疫 分析法、激素的放射受体分析法、竞争性蛋白结合分析法和放射免疫测定的放射自 显影技术等超微量测定技术的发展;对甲型、乙型肝炎病毒抗原颗粒的结构、理化 特性、抗原组成、动物模型和检测方法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成就;对 AFP、CEA等癌 性指标的检测检测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