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传播学薛可博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导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68854033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3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际传播学薛可博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导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际传播学薛可博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导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际传播学薛可博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导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描述:

《人际传播学薛可博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际传播学薛可博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导(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人际传播学薛可 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 教授、博导第四章人际传播过程一、人际认知一、人际认知 在人际传播的过程中,人际认知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际认知是了解别的个体的基础,是与别的个体协调行动和建立各种关系的基础。人际认知和人际交往是密不可分的,任何人际交往都包含有认知的因素,只有在对交往的对象了解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进行个人的人际传播。人际认知是在交往中实现的,人际认知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在交往的过程中,认知双方多次反复的,逐步深入的过程。(资料来源:高玉祥 王仁欣 刘玉玲主编,人际交往心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P35)人际认知的层次 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 对他人内部状态的认知 对人

2、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 二、人际印象二、人际印象 所谓印象是指在人们记忆中所保留的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人际印象是对人、对由人构成的群体和社会的印象,而对群体和社会的印象实质上也是对人的印象。在实际生活中,对物的印象,也常常可以构成为社会印象。比如,被美化了的城市给人们留下的好印象,实际上包含着市民们和谐的美,热爱生活和大自然的人格,人们辛勤劳动的精神;被毁坏的古迹和市容留在人们脑中的,往往含有落后和愚昧的行为以及在荒废和混杂中挣扎着的人群的印象。人际印象在本质上是对人的面貌和特点、即人格的反映,它比人际知觉更接近人的内在的东西。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模式 累加模式 平均模式 加权平均模式 印象形成的特

3、点 协调一致性 评定性 印象形成时的心理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光环效应定势效应社会刻板印象 三、人际吸引三、人际吸引 人际吸引,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感情方面的相互喜欢和亲和现象,即一个人对他人所抱的积极态度。国内外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提出了许多人际吸引的理论,这些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强化理论和认知理论。强化理论强调我们对周围世界评价时的情绪反应,把个体视为非理性的、非逻辑的,常常依据感情来行事;认知理论强调对周围世界评价时所经历的思维过程,把个体视为理性的、按逻辑办事的。强化理论;相互作用理论;得失理论相等理论。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邻近因索 相似因素 互补因素 相悦因素 个性因素 仪表

4、因素四、人际沟通四、人际沟通 人际沟通是人际传播的最初、也是最重要的形式,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借以沟通思想、交流感情,是人类群体进而也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开端。人际沟通就是凭借人这个有生命的特殊物质的主体活动而实现的,它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第一,沟通双方没有主客体之分,均为积极的主体。第二,人际沟通能够调整交往双方的关系。第三,人际沟通需要沟通双方具备统一的或大体相同的编码和译码符号体系。第四,在人际沟通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完全特殊的社会上的、心理上、文化上的沟通障碍。人际沟通的类型 按照沟通的组织系统分: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按照是否借助中介分: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按照传递有无反馈分:单向沟通和

5、双向沟通;按照语言工具分: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按照功能分:工具性沟通和满足需要的沟通。人际沟通的网络正式沟通网络;(资料来源:人类大沟通,徐斌著,长春出版社,1990年,P257)(资料来源:传播学导论,董天策著,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年,P127)(资料来源:人类交流与传播,周晓明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P304)非正式沟通网络(资料来源:传播学导论,董天策著,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年,P128)人际沟通的作用 信息沟通与共享 情感交流 初级情感交流 亲密情感交流 知心情感交流 五、人际关系形态五、人际关系形态 人是社会的人,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具体表现,它具有十分丰富的社会内

6、容。从整体上看,有多少种社会关系也就有多少种人际关系。根据社会内容,我们把人际关系归纳为以下几种:人际政治关系 人际经济关系 人际文化关系 人际法律关系 人际道德关系 人际信仰关系 特殊情况下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种类划分 以交往频率来划分 以交往距离和交际媒介来划分 以交往的层次来划分 以交往的复杂程度来划分 以交往双方所属的社会群体性质来分 人际关系存在的基本形式 业缘人际关系 亲缘人际关系 地缘人际关系 (资料来源简明人际关系学,溪洁人 陈莹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P73)六、人与人的相知六、人与人的相知 人与人之间通过相遇、相交的过程,彼此之间有了一定的接触,并且有了一定

7、的了解。由此进入到人际传播的第三个阶段相知。这种相知是人们在非常熟悉对方的情况下进行的人际交往活动。在人际交往活动中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协调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关系以及人际冲突都是在彼此熟知的情况下发生的。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强调的就是“知”。竞争 竞争的特性:目标明确性;动机强烈性;过程公开性;结果胜负性;竞争的正负效应:竞争的正效应 竞争可以加速以实现目标为目的活动的进行,可以加强工作或学习活动的效率和动机,并且可以制定应该达到的目标,不断提高这个目标的标准,点燃实现这个目标的热情。竞争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人的潜能,使之发出付诸实现的惊人能量。竞争的负效应 在竞争过程中,对于对方的优点

8、、好的意见视而不见、全盘否定对方,甚至采取敌对的态度。再者,竞争中取胜的一方可能容易产生不恰当的优越感,骄傲自满,沾沾自喜,对失败者抱以一种蔑视的态度。合作 相对软弱的个体或群体可以通过与其他个体和群体组成联盟的形式,共同来完成共同的预定目标,这种现象就是合作。合作的理论: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家对合作怎样形成和什么时候会形成非常感兴趣,有关合作的形成的其中一个理论就是“权力理论”。影响合作的因素:是否尊崇回报规范的差异 沟通是否充分 威胁情况的出现 群体规模的大小 对他人动机的反应 参与个体的个人倾向性 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合作是在竞争中获胜的前提 竞争有利于合作的开展 竞争和合作是可以相互

9、转化的(资料来源: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赵国祥 赵俊峰 主编,河南大学出版 1990年,P427)冲突 有两种定义。第一种是琼斯等人(E.E.Jones,1976)为代表所下的定义。他们认为冲突是:“一个人被驱动去做两个或更多个互不相容的反应时所处的状态。”另一种是雷文等人为代表所下的定义。他们定义冲突为:“由于实际的或希望的反应的互不相容性而产生的两个或更多个社会成员之间的紧张状态。”这两种定义的作者们都同意冲突来自于互不相容性。但前者注重个人内部的互不相容性,后者注重于两个或更多个个体之间的互不相容性。冲突的形式:个人内部的冲突 (1)接近接近型 (2)背离背离型 (3)接近背离型 (4)双重接近背离型 人际冲突 (1)“零总和”冲突 (2)“非零总和”冲突 冲突的原因:对稀有资源的竞争 归因 沟通不利 报复冲突的管理和解决:协商:(1)最初的立场;(2)让步;(3)减少紧张的逐渐回报策略;(4)通过代表解决冲突;对稀有资源的竞争 仲裁;建立超越冲突双方的共同目标。思考题思考题1、什么是人际认知,试结合实例论述其过程。2、什么是人际印象,人们在交往中容易产生哪些印象偏差?3、试阐述人际吸引的相关理论及其影响因素。4、人际沟通的网络有哪些?并结合实例加以说明。5、什么是竞争?什么是合作?试述两者的关系。6、什么是人际冲突?解决人际冲突的方法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