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的现状、成因及其解决方法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68823955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1.2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幼小衔接”的现状、成因及其解决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幼小衔接”的现状、成因及其解决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幼小衔接”的现状、成因及其解决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幼小衔接”的现状、成因及其解决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小衔接”的现状、成因及其解决方法(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幼小衔接”的现状、成因及其解决方法摘要幼小衔接工作目前受到广泛关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可以对儿童各方面发展 产生积极影响。所以幼儿园与小学应该互帮互助,促进学校与家庭的良好沟通; 教师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依照儿童发展规律特点,使幼 小衔接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选取咸阳市 3所幼儿园和3所小学为研究 对象。通过研究,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问题原因分析是有:幼儿园教师没有树立 准确的幼小衔接概念;学校缺乏系统科学的安排;家长理念陈旧落后。就存在的 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解决对策:幼小衔接工作要做的全面而系统;加强教师专 业素质、提高专业能力;促进家校的良好沟通

2、。最后再对本研究进行总结。关键词:幼小衔接;问题;对策AbstractKindergarten has long been much educators and parents to pay attention and attention, do a little follow -up work on childrens learning and positive impact on the lives, so that they grow up healthy and happy. Educators should change the educational thought and ren

3、ewing educational concepts and strengthen close coopera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elementary school, promoting bett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family, follow the characteristic of child development, makes kindergarten work smoothly.This study by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select, xianya

4、ng city, 3 kindergartens and 3 primary schools for the study. Through the research, there are problems in kindergarten for three reasons: the kindergarten teachers did not establish a correct concept of kindergarten schools lack scientific arrangement parents idea obsolete.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

5、roblems, this study proposes the following countermeasure: kindergarten to do full system enhancement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quality, enhance professional capacity; to promote good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home and school. Finally on this study are summarized.Keywords: Transition from kindergarte

6、n to primary school; problem; countermeasure目录摘要IAbstract II引言1一、幼小衔接相关概念概述 1(一)幼小衔接的概念 1(二)幼小衔接工作的含义 2(三)幼小衔接的作用2二、幼小衔接的现状分析2(一)研究步骤、方法及对象21. 研究步骤22. 研究方法 33. 研究对象3(二)幼小衔接工作的单向性3(三)幼小衔接工作的片面性 4(四)幼小衔接工作的表面性 4(五)幼小衔接工作的盲目超前性51. 幼儿园教育管理小学化52. 幼儿园教育内容小学化 53. 幼儿园教学方式小学化7三、幼小衔接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8(一)幼儿园教师没有树立准确的

7、幼小衔接概念 81. 角色定位不准82. 关注点出现偏离 83. 评价儿童的方式单一 9(二)学校缺乏系统科学的安排单一91. 学校层面的幼小衔接工作注重形式92. 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 103. 家校沟通效果不佳 10(三)家长理念陈旧落后 11四、幼小衔接中问题解决的办法11(一)幼小衔接工作要做到全面而系统 111. 幼儿园和小学准确定位,做到张弛有度112. 加强多种因素之间的联系 123. 培养儿童的学习品质 13(二)加强教师专业素质,提高专业能力 13(三)促进家校的良好沟通141.重视家长的作用142.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14结语15参考文献 16引言幼小衔接是儿童完成幼儿园

8、教育准备开始小学教育的过程,平稳的渡过这一 阶段对孩子来说是重要的。我国教育部在2012 年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就着重强调了幼 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儿园和小学在接到通知后,纷纷标明会正视有关问题,但是 在实施政策时还是出现了大量问题,比如,幼儿园出现的小学化,导致了小学低 年级的“班级崩溃等情况。其缘由是因为体系的不完整,不对称,从而使幼儿 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脱离。这种情势成为幼小衔接不顺利的重要问题。幼小衔接 工作近况如何?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正确的让孩子们渡过幼小衔接这一阶段让孩 子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呢?,如何防止“班级崩溃”的情况出现,同时确保一 年级孩子们的生活学习不受影响?怎

9、样指导有关幼小衔接的工作?以上问题都是 现在我们急需解决。此篇文章仔细分析了有关幼小衔接的大部分问题,找出问题 的关键,从而得到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性办法,同时可以达到减少衔接中产生的 错误,使一年级的学生更快的适应小学的生活和学习。一、幼小衔接相关概念概述(一)幼小衔接的概念幼小衔接是为实现儿童健康成长,平稳的渡过幼小衔接期,这是儿童对学校、 家庭、社会环境的熟悉历程。这么做是为了让一年级的小学生在新的学校环境里 有更全面的准备,其中包含了入学状态,适应学习,学习效率等方面,这些问题 的本质主要在学生不断的、全面的身心发育的衔接等。这是由于幼儿园和小学的 教育体系,学习范围,教学理念有着巨大的

10、差别,所以在这个衔接阶段会出现偏 差,困难和不习惯等问题。解决好幼小衔接问题,对于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血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 用,能够促进其身心发展,使其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对小学教师日后教 学质量的提升也有重要的作用。(二)幼小衔接工作的含义幼小衔接工作指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的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以及 儿童自己所组织或参加的一系列活动,其目的是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发展,使儿童 达到适应小学学校生活的良好状况。(三)幼小衔接的作用幼小衔接过程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转折期处理得当就 会促进幼儿以后的发展处理不当,就会阻碍幼儿日后的健康发展。儿童孩子的这 一衔接过程对他们的生

11、活有着重大影响,这一阶段是孩子们一生中很重要的衔接 点,同时孩子们也要准备开始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可是因为这一衔接点出现的问 题,导致了很多孩子出现了不习惯新学校的问题。为了使孩子们可以更快更好的 熟悉小学的学习,我们要做的就是提前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推动学前儿童准备 进入小学的学习,同时对渡过孩子们从幼儿园升小学这一阶段有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调查研究表明孩子因为家庭教育,社交环境等问题产生了对小学的学习和生 活害怕的情绪。让孩子们开始对新学校,新生活产生好奇心,希望进入新的学校 和乐观的尝试小学生活。这就可以让幼儿园的孩子成功的融入到小学的生活,并 平稳渡过这个阶段。二、幼小衔接的现状分析(一

12、)研究步骤、方法及对象1. 研究步骤开始,查阅相关文献, 制作调查问卷,通过访谈获得关于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整理之后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解决对策就是本研究的重中之重。2. 研究方法文献法:阅读与本研究相关的资料。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的题目,罗列想要获得的信息,再精炼语言,然后编 制成问卷。问卷由家庭情况、家长对幼小衔接的理解、家长采用的方法和儿童的 入学准备情况四部分构成,共 20 道题发放给家长。给幼儿园家长发放问卷的时 间是2017 年的2月中旬,给小学家长发放问卷的时间是2016 年11 月中旬。然 后按照回收的问卷,找到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再联系实践情况,给出相

13、 应的解决对策。访谈法:对秦都阳光国际、蔚蓝、渭城实验幼儿园15 名教师和道北小学的 5 名教师进行面对面访谈,提前和她们约定好时间,进行详细的交流;在随机选 择 20 名儿童的家长进行电话访谈,一定要确保访谈内容的保密度。然后对资料 进行归类和整理,从而得出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3.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咸阳市的 3 所幼儿园,分别是秦都阳光国际幼儿园、蔚蓝幼儿园、 渭城实验幼儿园;3 所小学,分别是道北小学、旭东学校、双泉小学。在3所幼 儿园中分别选取 2 个大班中所有幼儿,大约 200 人;在 3 所小学中分别选取 1 个一年级所有儿童,大约 120 人。(二)幼小衔接工作的单向性通过

14、访谈得知,咸阳市 95%的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重要任务来完成。动着 手准备儿童入学前的工作,无论是教学方面还是作息时间都自动向小学挨近。幼 儿园在教学方面渗透小学内容,让儿童提前了解小学知识;还减少游戏时间和活 动数量,让儿童提前感受小学课堂;时间方面,大班把上课的时间增长,与小学 保持一样,让儿童提前适应。还有幼儿园会让儿童参观小学,进入课堂,使儿童 真正接触小学生活。但是却只有 5%的小学会自动与幼儿园联系,思量初入学后儿童的身心生长特点。小学和幼儿园对幼小衔接重视程度对比100%80%60%40%20%0%95%重视幼小衔接的幼儿园占比重视幼小衔接的小学占比系列1图 2-1 小学和幼儿园

15、对幼小衔接重视程度对比(三)幼小衔接工作的片面性由于我们国家是应试教育,大部分教师为考试而教学,而学生也是为考试而 学习,家长更是只关注儿童的成绩。在幼儿园里,大班儿童面对着一个进入小学 的问题。通过对小学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到这个学校在招生时,会组织一场考试, 只有通过考试的儿童才能进入小学上学。据调查,咸阳市有 40%的小学有这样的 升学制度,此制度毋庸置疑的给幼儿园教师增加了无形的工作压力。教师慢慢开 始只关心儿童拼音、生字等掌握情况,很少关心儿童其他方面的情况。在进入小 学之后,这些问题就会渐渐显露出来,影响儿童的后续发展。(四)幼小衔接工作的表面性很多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

16、。部分幼儿园会安排他们园里大 班儿童去参观小学;或者请几个优秀的小学生代表来向儿童介绍自己的丰富多彩 的小学生活。但是儿童自己学习的能力、自己交往的能力、自己管理的能力、自 己适应的能力、自己减压的能力没有得到教师的重视。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之 间的交流也不仅仅只局限于汲取对方在课堂组织方式、教学技巧等方面的优点, 同时还要增强教学要求、教育理念、处理师生关系等方面的沟通。(五)幼小衔接工作的盲目超前性1. 幼儿园教育管理小学化从幼儿园园长的访谈中可以获知,幼儿园在一定程度上会采取小学化管理模 式。幼儿期的儿童认知发展还不完善,不具有系统的学习能力。思维特点是以自 我为中心,不受他人的影响,生

17、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学习是以无意注意为 主,没有特定的学习目标,环境对儿童学习影响很大。若是幼儿园强制要求儿童 像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完成作业,不仅会遏制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还会影响儿 童的心理健康。这样对儿童今后进入小学生活产生不好的影响。第一,纲要 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和小学在教育体制上存在差别,所以要根据儿童的生长特点来 进行教育。第二,幼儿园给儿童教授小学的学科知识,但是又不能和小学完全同 步,对儿童进入小学没有起到促进作用;第三,儿童之前学过一年级的基础知识, 进入小学之后就会对所学知识失去求知欲,在心里面“沾沾自喜”,认为自己无 所不知,无所不能,学与不学没有根本区别;第四,幼儿园的

18、儿童承受能力有限, 过重的学习任务会使儿童对学习产生畏惧、惊慌的情绪。真正进入小学之后,就 会酿成厌学情绪。2. 幼儿园教育内容小学化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幼儿园阶段的儿童,他们处于前运算阶段,其 思维以表象为主,他们的判断仍受直觉调节的限制,缺乏守恒性和可逆性。 3 而进入小学后的儿童,他们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能在头脑中依靠动作对事物进行 可逆运算,但其思维还具有局限性,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4所以,幼儿园 与小学在选择给儿童教授的内容上应该有明显的区别。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规定了幼儿所要学习的内容,幼儿 园应该按照规定教授幼儿学习内容。可是调查发现现在有很多幼儿园不顾儿

19、童实 际的发展状况,强制要求教师教备课时加入了小学内容,尤其是在大班课堂中。 数据显示,98%的儿童拼音方面掌握得较好,只有 2%的儿童在出现几乎不会的 情况(见图表 2-2)。92%的儿童入学前能认识超过50 个汉字,只有8%的儿童识字不足50 个(见图表2-3)。44%的儿童能非常熟练地计算10 以内的加减法,53% 的儿童在入学前已经掌握了20 以内的加减法(见图表2-4)。由此可见,幼儿园 教育内容小学化越来越严重。2%拼音知识掌握情况拼音方面掌握得较好 几乎不会98%图 2-2 拼音知识掌握情况调查8%92%入学前能认识超过50个汉字识字不足50个入学前汉字认识情况图 2-3 入学前

20、汉字知识掌握情况调查加减法掌握情况43%57%非常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入学前已经掌握了 20以内的加减法图 2-4 加减法掌握情况调查3. 幼儿园教学方式小学化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中增加一定量的游戏,切合儿童生长规律,对儿童的发 展有着不能取代的作用。与幼儿园大班倪老师的交流中,她说“我们班本学期课 程很少学习语言、健康、社会、科学、艺术这些领域的内容,主要学习拼音、生 字、算术等。课堂中很少设计游戏这个环节,即使有游戏的设计,也不像之前小 班或中班那样为了娱乐,而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达到教学要求。”从倪老师 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对五大领域课程理解不够深刻,也没有参透游戏 对于儿

21、童成长的价值,只是为了教学而去教学。幼儿园为了追求表面的学习效率,提升自己的知名度。靳老师在访谈中谈到 “我们班的某女孩在拼音、生字、算术方面表现的都比其他小朋友突出,班级里 的老师和小朋友都非常喜欢她,认为她特别聪明。但是有一次,我在课堂上提了 一个简单的脑筋急转弯问题,班上一大半小朋友都回答出来了,她没有答出来。 课后我问她,平常学习的知识怎么掌握那么好?她说自己在家里一直写或者背下 来。”从这里可以看出,儿童在课堂上被动的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完全不明白 其中的道理,只是一贯的死记硬背。在课后,机械的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不 进行任何有价值的思考。课堂教学抑制了儿童的天性,扼杀了儿童的想象

22、力,对 儿童产生了不良影响。三、幼小衔接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一)幼儿园教师没有树立准确的幼小衔接概念1. 角色定位不准根据调查结果反馈,80%的幼儿园教师认为幼小衔接工作仅仅是让儿童进入 小学前在知识上做好充足准备。教师简单地根据小学的课程教法和班级制度对儿 童进行教学和管理,几乎不去了解儿童这个阶段的发展特点。依照自己以往的教 学经验或者是跟着“大众趋势”,不考虑儿童的心智是否能接受自己给他们的知 识。儿童的发展有“敏感期”的存在,“敏感期”就好像是每个人在特定的时间 段,喜欢和讨厌的事物都不一样,如果我们非要在这个时间段去喜欢或讨厌下个 时间段的事物,就不能得到应有的效果。所以对儿童而言

23、,教师如果错过了某个 阶段儿童发展的“敏感期”,就会对儿童的后续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2. 关注点出现偏离通过对一些幼儿园教师的访谈可以获知,75%的教师认同儿童在入学前拥有 一定量的知识储备,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加轻松、更有信心这一观点。在衔接阶 段,教师的关注点没有落在过渡时期儿童的全面发展上,大部分都停留在知识上 的连接和社会规范对儿童的要求。儿童的社会性在教师看来是无关紧要的,完全 比不上学习的重要性,感性的认为“只要学习好,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对于 儿童在集体生活中出现不能适应的问题不能引起特别重视。在访谈的过程中,大 部分教师也认同儿童的学习性技能和社会性技能非常重要,但是在教育实践

24、中教 师还是更注重自己班级的管理和课堂的效率。这种现象说明教师没有完全明白幼 小衔接的真正含义。3. 评价儿童的方式单一在衔接教育中,教师十分注重的是儿童在学业表现上的评价。在儿童的学业 中,学习成绩通常作为检验学习效果的标准。在秦老师的访谈中,她说过这样的 话:“我们园是私立幼儿园,教师之间的竞争比较大,薪资待遇差别也比较大。 园里评价教师的业绩,通常是班里的升学率。因为从大班进入一年级,比较好的 小学会有一次考试,儿童成绩过了学校标准,才能顺利入学。这样,园里就会统 计每个班的升学率,来对教师进行奖惩。反过来,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班的升学率, 就会用学习成绩来评价儿童。”在开学阶段,即使有衔接

25、课程的开设,教师的衔 接内容较多地体现在帮助儿童熟练地掌握课本知识,很少关注儿童除学业技能之 外其他方面的进步。还有,教师对儿童的评价多是终结性评价,就如只看到了事 情的最终结果,对事情怎样开始、怎样发展一点都不关心,只要结果不好,全盘 否定之前所有的努力。这种评价可能会伤害儿童脆弱的心灵,在心里造成创伤。 形成性评价教师很少用或者说用的效果不好,这种评价具有及时性,教师对儿童 当时的表现做出评价。如果是肯定评价,会让儿童产生这种心理“老师表扬我了, 说我做的好,那我下次要做的更好,让老师再表扬我。”如此,就形成了一种良 性循环,让儿童越来越出色。(二)学校缺乏系统科学的安排单一1. 学校层面

26、的幼小衔接工作注重形式学校方面针对幼小衔接工作的策略比较宏观,并没有真正在教育的实践中和 具体的实施上得到落实。学校方面针对幼小衔接工作策略包括很多,比如:教师 的分配。学校一贯认为,教师经验是比较重要,让新老师带一年级不如让有多年 经验的老师带。但是,有经验的教师只是在教学业绩方面非常优秀,他们对于儿 童的衔接工作没有促进作用;提前入学。在对道北小学教师的访谈中获悉,这个 学校会让儿童提前一周入学,然后给儿童开设为期一周的关于幼小衔接的课程, 目的是帮助儿童尽快认识新的课堂和新的环境,以及适应小学的作息时间,在心 理上,改变儿童的角色定位,认为自己已经是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但是,这种 幼小衔

27、接的课程只看重知识方面,其他方面都被轻视了,往往效果不佳;家长会。 学校在开学时候,会召开家长会,为家庭和学校的沟通提供了平台。可是家长很 少掌握主动权,更多的是根据学校的要求去做。教师和家长都是主体,站在同一 个水平线上,都有相对的话语权。2. 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调查发现,教师缺乏与幼小衔接相关的培训,对专业学历调查发现,65%的 都是非学前教育专业的,83%的专科学校或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的,所以就造成了 幼小衔接工作中的种种问题。教师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对幼小 衔接的效果造成直接的影响。鉴于这种情况,系统培训是必须有的,既然“先天 条件”不足,就要“后天弥补”。儿童是幼小衔

28、接工作中最主要的参与者,教师 对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征有了正确的认识,会有助于找到恰当的方式帮助儿 童顺利过渡。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是减小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差距最有效的 办法。3. 家校沟通效果不佳在家校的沟通中,学校关注点主要是儿童的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情况,对于 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和校外的表现情况没有重视。这可能使儿童在学校和家庭表 现出差别:比如在学校里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家庭里却是“不学无术的孩 子”。因为学校的关注点单一,家庭和学校在沟通方面,解决儿童过渡时期的具 体策略比较匮乏。当儿童在学校出现问题后,家校沟通的内容常常是要求家长配 合教师,但是学校方面缺乏有针对性的引导策略

29、。导致儿童的问题得不到很好的 解决。无论是在家长座谈会的固定时间和次数,或者是儿童在学校出现问题后“请 家长”或家访,还是在短信、飞信、微信、QQ上布置作业和反应儿童在校的表 现情况,都是学校方面主动,而且形式化倾向特别严重,并没有做到家校的良好 沟通。三)家长理念陈旧落后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家长盼望着他们能够出人头地,给自己脸上添 光。正是由于这种想法,他们只是关心孩子的成绩,常常对孩子说“宝贝,学习 是你的首要任务呢,其它的都往后排!”致使孩子成了只会学习的“机器人”,在 其他方面不能很好自理。还有的家长认为教师应该承担全部的幼小衔接工作,和 自己几乎没有关系。这些理念致使幼小衔接工

30、作难以顺利开展。四、幼小衔接中问题解决的办法(一)幼小衔接工作要做到全面而系统1. 幼儿园和小学准确定位,做到张弛有度经过访谈教师了解到,大部分幼儿园和小学都没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对外沟通 方式,也没有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更没有明白张弛有度的做各种工作。所以幼 儿园要明确自己的位置,对儿童进行适当的教育;小学也要主动承担属于自己的 那份责任,认识到幼小衔接工作和自己有关。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园要丰富 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师们要拓宽自己的教学视野,想各种各样的办法对幼儿进行 全面的教育。在教学模式上,教师要把课堂教学改变成区域、游戏、领域教学。 在幼儿园里,区域教学日趋流行,有益智区、表演区、阅读区

31、等等,教师要利用 这些区域进行教学;爱玩是儿童的天性,进行游戏教学会给儿童带来其他教学难 以企及的快乐;领域教学是幼儿园独一无二的课程特色,教师需要深深挖掘其中 的精髓,带领儿童感受五大领域课程的风采魅力。在教学内容上,重视儿童学习 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减少刻板的知识性学习;在教学配置方面,幼儿园应该和小 学增强联系,邀请有经验的教师来幼儿园作指导。此外,小学也要制定相应的针 对幼小衔接工作的策略,为儿童的顺利过渡提供条件。2. 加强多种因素之间的联系为了让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的生活,仅仅依靠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多 方面齐心协力,为了一个目标而共同努力。幼儿园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因素。大部

32、分儿童从 3 岁左右进入幼儿 园接受长达3 年的教育,幼儿园的教育水平和儿童成长水平是相互促进,相辅相 成的。幼儿园给儿童施以何种教育,儿童就会出现对应的成长。幼儿园应该站在 儿童的角度,思考哪种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让他们提高各个方面的成长,让他们 进入小学之后尽可能减少不适应情况的发生,让家长安心,让小学教师放心。小学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因素,儿童进入小学之后,接受的就是小学 教育,接触的就是小学生活。首先,小学应该提前做好了解儿童、熟悉儿童的准 备工作,知道这个年纪的生长特点,做出相应的教学安排。教师通过各种途径了 解儿童:比如给儿童之前所在幼儿园教师打电话,了解儿童的情况;对儿童进行

33、家访,找到儿童的监护人,知道儿童的家境;创造机会和儿童相处,消除儿童对 新环境的陌生感。其次,小学要制定科学的小学初制度,减小幼儿园和小学之间 的“坡度”。司老师在访谈中告诉我,“她在开学的阶段,会根据学校的安排,依 照儿童的特点,备课时把教育内容和游戏联系起来,尽可能让儿童在学习时兴趣 满满,不感到枯燥乏味,又能较好的吸收”。最后,小学要主动联系幼儿园,安 排相关人员和大班教师商量怎样做好之后的衔接工作,让儿童“零困难”入学。 教师要积极接待来小学参观的儿童,增加儿童对小学的认识,并对小学教师、同 学、环境产生亲切感,在心理上向往小学生活。家庭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可或缺的因素,每个家庭的结构

34、都有或多或少的 差别,根据自己的家庭结构,提前做好准备。在孩子入学前,了解那个学校的要 求,再根据自己对孩子的了解,看看哪些地方需要特别注意。无论是成人还是孩 子,在面对陌生的环境,面对未知的事情,在心理上都会出现恐惧感。家长对孩 子进行正确启发和教育,引导孩子客观地面对,引发孩子入小学的兴趣。暑假生 活对于孩子来说是无拘无束的,但是对于要进入小学的孩子,家长要帮他们规划 暑假,什么时间段应该做什么需要明确要求,让孩子有序的进行,为之后更好地 适应小学生活。社会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必要因素。最近几年,学校、教师、家长对儿童 社会性发展越来越关注。社会中有很多因素影响社会性的形成,但并不是都对社

35、 会性形成产生积极作用。儿童是一个成长的个体,对社会的认知很少。那就需要 学校、教师、家长为儿童选择有价值的社会资源,去塑造儿童的社会性。3. 培养儿童的学习品质良好的学习品质,可以给儿童提供继续学习的动力,让他们真正适应小学学 习生活。本研究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阐述。良好的注意力是有效学习的前提。进入 小学之后,学习任务对儿童注意力的时间和稳定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和 家长可以根据儿童年龄阶段的特点,有计划的提高儿童的注意力;任务定向与完 成,既指儿童具有明确的任务意识,又指儿童明确任务应该由个人独立完成。在 小学里,教师每天给儿童留一些明确的任务,这是一种随处可见的现象,如果某 天没有,那

36、对儿童来说就是“意外之喜”。所以,在幼儿园提前培养儿童的任务 定向能力比较重要;小学与幼儿园不同,学习科目和学习任务都非常明确,要求 儿童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这就需要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在幼儿园中,教 师通过“吃饭慢,减少户外活动的时间”这件事让儿童知道自己要为自己的行为 承担相应的后果,明白每件事情都有时间限制。长时间进行,儿童就逐步学会控 制完成时间。(二)加强教师专业素质,提高专业能力幼儿园里 65%的教师都不是学前教育专业出身的,他们可能是汉语言文学专 业、英语专业等,非常缺乏了解儿童的特点。小学一般都分科目教学,教师把重 要精力都放在了自己所教授的科目,研究科目的特色,很少去探索

37、儿童的规律。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师的这种脱节现象导致儿童不能顺利进入小学。所以此阶 段的教师,政府或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对他们进行培训,让他们明确自己应该做什 么,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来做;然后是提升专业能力,教师根据儿童的特征,改变 教学方法,减少机械式的教学,帮助儿童顺利地从幼儿园教育过渡到小学教育。 俗话说“沟通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闭门造车是万万不可取的,所以教师之 间应该尽可能的多沟通,把自己认为好的方法和其他人交流,让幼小衔接工作更 好的开展。(三)促进家校的良好沟通1.重视家长的作用每个家长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人际关系都对孩子造成关键影响。家长受 教育程度决定着家长的思想高度,一般

38、而言,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更容易接受 幼小衔接所开展的工作;家长的社会地位决定着家长的眼界范围,生活在社会高 层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尤为重视,生活在社会中层的家长对教育比较重视,生活 在社会底层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持可有可无的态度,依实际情况定;家长的人际 关系决定着家长的教育方向,人人都有从众心理,特别是自己经常出入的交际圈, 家长也不可避免的有这种心理。要综合考虑这些外在因素,重视家长的作用,和 家长一同携手为创造儿童更美好的明天做出努力。2.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技术也飞速发展,便捷的沟通方法也随之产生。家校 沟通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进行,它不会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也不会产生任

39、何沟 通障碍。现在智能手机几乎已经普及到家家户户了,在手机上建立微信群或 QQ 群来进行家校沟通非常地流行。要注意的是网络平台的使用不仅仅是方便教师布 置作业、反馈学生在校表现、汇报学生成绩等方面,还要拓展网络平台的其他功 能。在这个不受限制的平台里,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在学 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此平台弥补自己的不足,及时减少自己与他人的差距; 教师和家长可以一起探讨家庭教育策略,有很多教师也是为人父母的,对孩子有 更多的了解,遇到问题时,解决途径也更多,可以为一些家长答疑解惑。在网络 平台中,除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孩子也可以参与。比如孩子将自己朗诵的 诗词、摘抄的好

40、词好句等上传到网络平台上展示,可以促进孩子之间的交流和学 习。结语对幼小衔接工作的研究,我已经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和努力去做。虽然结果不 尽如人意,但还是有很多东西让我感触颇深。通过使用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咸 阳市3 所幼儿园和 3 所小学关于幼小衔接工作情况做了深入了解。结果表明,幼 小衔接工作中存在这些问题:幼儿园教师没有树立准确的幼小衔接概念,教师的 “衔接观”是幼小衔接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学校缺乏系统科学的安排, 不能对幼小衔接工作起到有效的干预作用;家长理念陈旧落后,影响幼小衔接工 作的顺利进行。针对以上问题,本人提出了以下对策:幼小衔接工作要做到全面 而系统;加强教师专业素质,

41、提高专业能力;促进家校的良好沟通。参考文献1 田京巾.中日两国幼小语言课程衔接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2.2 陈景凡.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 2008(11):54-55.3 刘晓颖. 浅谈“幼小衔接”阶段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J. 新西部(下半月), 2008(03):142.田雨佳,莫迪,李召存.美国小学促进家长参与幼小衔接的实践探索J.江苏 教育研究, 2015(Z1):71-73.陈琳,王巍.20052013年我国高校幼小衔接学位论文研究的内容分析基于69篇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样本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5, 27(04): 60-65+73.6 张宏. 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 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3): 119-120.7 王小英,邓宏,曹书楷.日本幼小衔接的新举措J.比较教育研究,2013,35(02):22-27.刘东.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再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01): 57-58. 霍力岩,木全晃子.日本幼小衔接”热潮剖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6(05): 38-42.10张蕾,李燕,崔新海,董志行,谭国华. 幼小婴儿肾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