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矿库勘察报告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68806515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尾矿库勘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尾矿库勘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尾矿库勘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尾矿库勘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尾矿库勘察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前言受本XXX铁选厂的委托,我公司对XXX铁选厂新建尾矿库进行地质勘察。该尾矿库由本钢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1.1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XXX铁选厂北侧370米处。新建坝轴线两 端坐标分别为:X= ,Y= ; X二,Y二。尾矿库类型属于凹型采矿坑充当尾矿库,于原山坡现人 工开凿缺口处筑坝,为五级库,距乡级公路约 20米,库区 南侧370米为XX铁选厂。1.2勘察的主要目的及要求本钢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于2011年10月对XXX铁 选厂新建尾矿库编制尾矿库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勘察内容及要求为:1)根据建设单位及设计院的意见,采用废弃矿坑作为尾 矿库。(2)勘探孔深至

2、基岩。(3)给出岩石、冲积层土质的物理力学性质,包括渗透系 数。(4)给出勘察纵、横地质剖面。5)给出库区水文地质勘察资料(水对混凝土、钢筋侵蚀)。(6)提出尾矿库渗漏和不良地质情况。 勘察报告要求提交:(1)勘察说明书。(2)勘察纵、横地质剖面及柱状图。(3)给出土质物理力学性质。1.3 勘察依据、方法和完成工作量1.3.1 勘察依据:(1)尾矿库工程地质勘察委托书;(2)上游法尾矿堆积坝工程地质勘察教程(YBJ11-86);(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4)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5)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YS5003-2004);(6)建筑

3、抗震设计规范(GB500n-2010);(7)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8)土工实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9)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规范(ZSJ1-90);(10)工程岩体实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1.3.2 勘察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勘察手段以钻探为主,辅以原位测试、现场试验以及室 内实验,在主坝中心轴线方向布设 1 条剖面,计 3 个钻孔, 孔间距约 15 米;沿尾矿库北侧周边线布置 4 个钻孔,孔间 距约 25 米。勘探点高程及位置的测放工作采用S3*准仪及经纬仪测定,3详见勘探点布置图。本次勘察,岩石实验工作由东北煤田地质局沈阳测

4、试研 究中心实验室完成;水样、原位测试及现场实验由我公司完 成。本次勘察完成的工作量如下表。完成工作量一览表工作内容数量单位备注钻探7孔进尺143.3m标准贯入实验动力触探II型3.1m颗粒分析试验件岩石实验3组多项分析绘制勘探点布置图1张绘制工程地质剖面图2张绘制钻孔地质柱状图7张编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份复制5份2、场地地形地貌、水文气象2.1 地形地貌 采空露天坑形状呈椭圆形,坑壁较陡,围岩岩体较坚固。 在坑的西侧有较窄豁口,是原采矿运矿通道。2.2 水文气象 场地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属于大陆气候,受西伯利亚和 蒙古冷空气的影响,寒暑变化剧烈,年平均气温62C,月 平均最高气温231C,月

5、平均最低气温T47C,夏季最高 气温373C,冬季最低气温-32C。全年无霜期平均为156 天,冰冻期 5个月,七、八、九月份为雨季,年平均降雨量 7937mm,年平均蒸发量为1600mm,年日照时数为2411h, 全年多为东风,南风和西南风,主导风向为东风。平均风速 为2.5m / s,最大风速12.6m / s。日最大降雨量1170mm,常有暴雨,其最高降雨量为77. 3mm /h,相当湿度69.3%年平均气压960毫巴。出冻最早11 月初,終冻最晚 12 月初,标准冻深 12m 最大冻深 149m。 坑内平时积存有少量地表水。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31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

6、钻探揭露,场址所见地层由上覆的素填土,下覆为太 古代(Pt)片麻岩及太古代花岗岩组成。工程地质条件简单, 现自上而下叙述如下: 素填土(Q )4杂色,稍湿,稍密,碎石含量在 50左右,粒径一般 在 3-10 之间。局部含有块石,充填有 45左右的砂及少量 的砾。层厚2.56.5m左右。主要分布在1号、2号、4号、 5 号、6 号、7 号钻孔。 强风化片麻岩(Pt)灰绿色,风化裂隙发育,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岩石 破碎,中粗粒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 石英及少量黑云母,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 V 级。本 次勘察中仅在 1 号孔中出现。 中风化片麻岩(Pt)黄褐色,岩芯呈柱状,

7、节理裂隙一般发育,组织结构 部分破坏。岩体较破碎,中粗粒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主 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及少量黑云母,锤击声脆,岩体较 破碎,属较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W级。 中风化花岗岩(Pt)肉红色,节理裂隙一般发育,组织结构部分破坏。岩 体较破碎,呈斑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 石英及角闪石,可见蚀变现象,属较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 级为W级。本次勘察中仅在2号孔中出现。3.2 水文地质条件勘察期间有地表水出露,是选矿厂向采矿坑内排水形 成。由于预测洪水期流量较大。场地水体严格受季节控制。 地下水来源为大气降水、排泄方式主要为地表径流及蒸发。 收集本区注水试验资料及现场钻探

8、漏水情况,给出有关地层 渗透系数值:碎石层渗透系数:水平方向为3. 54X10-3 (cm/s);垂 直方向为2.54X 10-3属弱透水层。卵石层参透系数:水平方向为10X10-1 (cm/s);垂直 方向为05X10-1 (cm/s),属强透水层。强风化花岗岩渗透系数:水平方向为7. 0 X 1 0- (2 cm/s); 竖向方向为7.0X 10-2,属中等透水层。强风化页岩渗透系数:水平方向为10X10-3 (cm/s); 竖向方向为10X 10-4 (cm/s),属弱透水层。中风化花岗岩和页岩及微风化花岗岩和页岩为极弱透 水层(不透水层)。勘察期间,沿沟勘探点均见地下水,埋深 0.6-

9、2.0m。 场地内采集水样 1 件,经水腐蚀性分析,根据岩土勘察规范, 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有微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微腐蚀性。4、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4.1 场地稳定性评价(1)地震效应与不良地质作用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即国家地 震局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场 地地震基本烈度值为 VI 度,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地 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映 谱特征周期为 0.35s。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11-2010 )中的有关 规定,综合场地土的性质,判定场地土的类别为 II 类,场 地土类型为中硬场地土。

10、经现场工程地质调查、收集资料,坝址处未发现滑坡、 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但新建坝址南侧上部有回填未固结 的渣土,建坝时应给予考虑,以免扰动后滑坡。(2)工程分析 总体看,场地为抗震有利地段,场地稳定性良好。筑 坝材料方便,尾矿坝堤坝轴线短,两侧为天然涯地。节省筑 坝资金,适宜建设。新建坝的筑坝材料为采矿废石或开采裸 露碎石、岩石。4.2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特征本次勘察对碎石及卵石做了颗粒分析试验,并对碎石、 卵石、强风化岩石进行动力触探 N 原位测试,对坝址场地63.5 花岗岩做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对场地地下水做了水 的腐蚀性分析实验。天然 密度天然 重度抗剪 强度水平渗透 系数竖向渗 透

11、系数天然承载力 特征值Pr粘聚力摩角 内擦KhKvfak地层编号 (g/cm3)(k /m)NC(kpa)(0)(cm/s)(cm/s)(kpa)碎石2.120.69323.54X10-32.45X10-3250卵石2.522.80381.0X10-10.5X10-1300强风化花岗UU 岩2.5526.52357.0X10-27.0X10-2500中风化花岗UU 岩2.6627.47.838.4单轴饱和抗 压 46.1Mpa4.3 坝址工程地质评价根据各岩土层厚度和分布特征及其物理力学特性,对 坝址的各地层物理力学特性评价如下: 碎石 仅分布在坝址两侧及库区上游,强度及承载力一般,是筑坝 的

12、一般材料,对比其它地层的强度及厚度,不易做尾矿坝的 基础持力层。 强风化花岗岩 坝址处均有分布,强度及承载力较高,透水性较好,是初期 坝基础良好的持力层。 中风化花岗岩 该层强度及承载力高,岩体较完整,是场地内各种构筑物基 础良好的持力层。5、结论与建议5.1 坝址稳定性良好,适宜筑坝。5.2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拟建坝址场地类别属II类。5.3 场地大多地段为陡崖。在长期的风化作用下,有一定崩 塌和滑坡的可能性,其规模较小,所构成的威胁不大。5.4 可用于筑坝的材料为碎石及强、中风化岩石,材料丰富5.5 建议加强排水设施管理,保证排水设施畅通无阻,在暴 雨和特大洪水时有足够的排洪能力。5.6 建议在凹坑山上四周,修建引水渠道,以免在雨季时雨 水排入凹坑尾矿库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