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68799460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1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基因工程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和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因工程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和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因工程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和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基因工程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和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因工程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和发展(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基因工程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吴苏亚(南京中医药大学,08 药学一班,042008118)摘要:基因工程技术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 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 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 DNA 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 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经过30 多年来的进步与发展,已成为生物技术的 核心内容。本文简述了近年来基因工程技术在制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其中主要 从基因工程制药和基因工程药物的治疗进展两方面来呈现基因工程技术在制药 领域的杰出贡献以及在整个生物领域的强大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2、关键词: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制药,基因工程药物Genetic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in the pharmaceutical sectorand developmentWu SuyaAbstract: The genetic engineering technique known as gene splicing and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is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molecular genetics, molecular biology and microbiology, a

3、s a means of modern methods of gene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according to pre-designed blueprint, in the in vitro Hybrid DNA molecules into living cells and then to change the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iginal bio, access to new varieties, production of new products. After 30 years of progress

4、and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core of biotechnolog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geneti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in the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Mainly from the pharmaceutical and genetic engineering, genetic engineering of drugs both to render the treatment of advanc

5、ed geneti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 the pharmaceutical field, and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the field in the biological application of strong vitality and broad prospects.Key words: genetic engineering, genetic engineering, pharmaceuticals, genetic engineering drugs所谓基因工程是指将所得的目的基因节基因、载体相结合,然后将它引

6、进受 体细胞,使之进行复制并产生相应基因产物的技术。实质上,基因工程是一种对 不同种类生物的DNA进行切割和连接,使之形成杂种DNA的技术。今年来基因工 程技术在制药领域发挥着重大作用。1、基因工程制药 基因工程制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图,将外源基因整合入宿主基因组中 ,表达 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蛋白药物。1.1 大分子的分离基因大分子的分离主要指质粒(plasmid DNA)和基因组DNA的分离。质粒分 离的常用方法有碱变性抽提法、煮沸法、去污剂裂解法、质粒DNA释放法、酸酚 法等。质粒在基因工程中最常用来做成各种克隆载体(cloning vector)或表达载 体(expressionvector

7、)。质粒载体还可用于 RNA 干扰(RNA inter-ference)的研 究。基因组DNA的分离通常采用酚-氯仿法、基因文库(gene library)、Sou thern 杂交以及PCR扩增技术等。最近又有研究者利用名为chum-RNA的小分子RNA建 立非PCR扩增的单细胞cDNA文库。1.2 聚合酶链式反应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一种在体外模拟天然 DNA复制过程的核酸扩增技术。PCR技术可分为定性PCR和定量PCR。定性PCR 技术包括: 反 转录 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 RT-PCR) 、

8、 多重 PCR(multiplex PCR)、反向 PCR( inverse PCR)、锚定 PCR(an-chored PCR)。定 量PCR技术以实时PCR(real time PCR)为代表,其基本原理是在PCR反应体系中 引入荧光标记分子,对每一反应时刻的荧光信号积累进行实时监测 ,计算出 PCR 产物量, 或通过标准曲线法得出初始模板量。1.3 基因芯片基因芯片技术是建立在基因探针和杂交测序技术上的一种高效快速的核酸 序列分析手段。基因芯片是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而发展起来的前沿生物 技术, 又称 DNA 微阵列。它的突出特点是高通量、高集成、微型化和自动化。根 据用途不同可分为

9、表达谱芯片(expression profile chip)、测序芯片和诊断芯 片。其中表达谱芯片的应用最为广泛,可用于基因功能分析、疾病发生机制的探 讨及药物研究和筛选。1.4 外源基因的表达导入宿主细胞的外源基因,通过基因表达得到相应的蛋白质产物。根据宿主 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原核细胞表达系统和真核细胞表达系统。在外源基因表达时, 通常把一个报告蛋白的基因与一个目的蛋白的基因融合在一起 ,形成融合蛋白, 用于目的蛋白的检测与纯化。常用的报告蛋白有P -半乳糖苷酶(P -gal-actosidase)、谷胱甘肽 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 绿色荧

10、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以及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 Trx) 等。2、基因工程药物 基因工程药物就是先确定对某种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的蛋白质 ,然后将 控制该蛋白质合成过程的基因取出来,经过一系列基因操作,最后将该基因放入 可以大量生产的受体细胞中去,这些受体细胞包括细菌、酵母菌、动物或动物细 胞、植物或植物细胞, 在受体细胞不断繁殖过程中, 大规模生产具有预防和治疗这 些疾病的蛋白质,即基因疫苗或药物。基因工程药物主要包括细胞因子、抗体、疫苗、激素和寡核甘酸药物等。它 们对预防人类的肿瘤、心血管疾病、遗传病、糖尿病、包括艾滋病在内的

11、各种传 染病、类风湿疾病等有重要作用。在很多领域特别是疑难病症上, 基因工程工程 药物起到了传统化学药物难以达到的作用。2.1 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坏死因子(TNF)a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理性炎症反应中起核心作 用,不仅参与了滑膜炎症反应,而且还诱发关节结构的破坏,故有效地阻断TNFa 对RA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通过给予可溶性受体以及通过TNFa抗体 治疗等方法可显著降低TNFa活性,1998年上市的etanercept(Enbrel)是首个重 组人TNF可溶性受体(p75)与人IgGI分子Fc部分结合的融合蛋白,而2000年批 准的infliximab是首个治疗RA的TNFa抗

12、体,可用于缓解甲氨蝶吟治疗无效的 RA 病人。2.2 心血管疾病接受经皮经腔冠脉成形术的病人虽然于术前、术中及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或 肝素等药物,但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率仍较高,而血小板糖蛋白(oP)nb/Illa受 体拮抗剂能有效治疗该综合征,并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MI)病人 的长期预后,除轻微诱发出血外,未见其它严重不良反应。2.3 病毒性疾病干扰素(IFN)临床广一泛用于抗病毒感染治疗,90年代以来FoA先后批准 了 xFNaZb(IntronA)、IFNaZa(RoferonA)和 IFNal(Infergen)用于丙型肝炎治疗。 目前通过在IFN结构中加入聚乙二醇(PEG)链

13、后产生PEG化IFN,使疗效提高。 其由IFNa和附着的PEG组成,PEG呈长毛状围绕IFN,使其避开人体代谢系统而 使药物代谢延迟,不仅能提高半衰期,达到1周给药 1次的目的,而且减少血药 浓度的峰谷变化频率,从而降低不良反应。如阿昔单抗起先用于预防血栓,作为 血管成形术的辅助治疗,目前其适应证扩展至心脏病发作、不稳定型心绞痛及中 风的治疗。2.4 糖尿病与健康人餐后即刻出现的血浆胰岛素峰值不同,短效胰岛素注射45120分 钟后会出现血药峰值,存在时滞现象,故糖尿病患者必须餐前3045分钟及时注 射胰岛素,但每天多次注射产生的不适感使病人顺应性降低。因此,制备垂组胰 岛素类似物并子找方便的给

14、药系统成为日前研究热点。如 2000 年批准的速效胰 岛素较普通胰岛素制剂具有吸收快、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可餐前立即注射等特 点,尤其适合需进行严密血糖控制的病人。2.5 器官免疫排斥反应目前有 daclizumab(Zenapax)和 basiliximab(Simulect)等 IL 一 2 细胞表 面受体的单抗用于预防器 官移植免疫排斥 反应。 1998 年首次在 美国上市的 Zenapax 能消除被激活的 T 细胞,可预防肾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且不抑制其他 免疫反应。与其它抗免疫排斥药物合用有协同作用而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1998 年上市的basiliximab(Simuleet)能抑

15、制IL 一 2诱导的T细胞增殖,可使急性 排斥反应发生率减少三分之一。从来源上, Zenapax 更近似于天然人抗体,因为 ZenaPax 是人源化单抗,而 Simulect 为人鼠嵌合单抗;从疗效上两者相当, Simuleet相对给药方便,因为Simuleet的tl/2较Zenapax长。3、结语健康是人类永远关注的话题,新世纪人类赖以防病治病的最好药物无疑是基因药物。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功,使得基因工程成为非常热门的话题。基因工 程技术被引入药学领域并应用于各种研究,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基因工程技术 在药学领域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制药技术的不断完 善,基因工程在药学领

16、域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任何科学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会给人 类带来一定的灾难。比如基因药物,它不仅能根治遗传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甚至人的智力、体魄、性格、外表等亦可随意加以改造。所以,我们要在抓住机 遇,大力发展基因工程技术的同时,需要严格管理,充分重视转基因生物的安全 性,让基因工程技术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参考文献:1 Cho NH, Jeong JK, et alGenotyping of 22 human papillom a virus types by DNA chip in Korean woman: comprison withcytol

17、ogic diagnosis JAm J O bstet Gynecol, 2003, 1882 李轶女,胡英考,沈桂芳,等转基因植物基因工程疫苗J 生物技术通报,2002, 2: 11-153 胡晋红,张立起基因工程药物的治疗进展J 国外医学-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2001, 22 (6): 346 4 徐国华基因工程药物临床应用分析J 药物生物技术,2003, 10 (5):336-338 5 Tougan T, OkuzakiD, NojimaH. Chum-RNA allows prep-aration of a high-quality cDNA library from a sin

18、gle-celquantity ofmRNA withoutPCR amplification J. NucleiAcidsResearch, Online, 2008, 36: e92.6 Haddad F, Qin AX, Giger JM,et al. Potential pitfalls in the accuracy of analysis of natural sense-antisense RNA pairs by reverse transcription-PCR J. BMC Biotechnolo-gy, 2007, 7: 21-357 CallejaV, AlcorD,

19、LaguerreM,et al.Intramolecularand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of Protein Kinase B Define Its Activationin vivoJ. PLoS Bio,l 2007, 5: 780-791.8 Xu XH, Meier-Schellersheim M, Yan JS,et al. Locally controlled inhibitorymechanisms are involved in eukaryotic GPCR-mediated chemosensing J. J Cell Bio,l 2007

20、,178: 141-153.9 Dudda-Subramanya R, Lucchese G, Kanduc D, et al.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DNA microarray analysis. J Exp Ther Oncol, 2003, 3(6): 297-304.10 江禾,王友群基因芯片技术与药物的研究和开发J.世界临床药,2008, 29: 104-1011 邓雪柯,殷建华,曹毅.3种5 -RACE技术的比较与优化J.成都医学院学 报,2007, 2: 2025.12 李杰芬.从基因表达调控水平探讨中药作用机理的研究.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1994;11 (2);11513 谢经武. 基因工程的应用前景. 青海师专学报, 1990;5(2);13814 王 娇 . 基 因 工 程 技 术 的 现 状 和 前 景 发 展 . 河 南 化 工 , 003-3467(2010)04-0003-0215 谢元昊,胡 豪,谭 睿,等基因工程技术与中药药效评价J 中国天然药 物,2009, (7) 6: 47648 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