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性物化原理与安全PPT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68733814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3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物性物化原理与安全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物性物化原理与安全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物性物化原理与安全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资源描述:

《物性物化原理与安全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性物化原理与安全PPT课件(6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 物性、物化原理与安全物性、物化原理与安全第一节第一节 化学物质及其危险概述化学物质及其危险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易燃物质的性质和特征易燃物质的性质和特征第三节第三节 毒性物质的性质和特征毒性物质的性质和特征第四节第四节 反应物质的性质和特征反应物质的性质和特征第五节第五节 压力系统热力学行为与危险性压力系统热力学行为与危险性第六节第六节 化学反应系统物化原理与安全化学反应系统物化原理与安全第七节第七节 化工操作原理与安全化工操作原理与安全第一节第一节 化学物质及其危险概述化学物质及其危险概述1.1.爆炸品爆炸品 2.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3 3.易燃液体易燃液体 4

2、 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5 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6 6有害物品和有毒感染性物品有害物品和有毒感染性物品7 7放射性物品放射性物品 8 8腐蚀品腐蚀品 一、危险化学品分类一、危险化学品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常用危险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和标志学品的分类和标志(GB 13690GB 13690一一92)92),将危险,将危险化学品分为八大类。化学品分为八大类。第一节第一节 化学物质及其危险概述化学物质及其危险概述1 1.爆炸品爆炸品 指在指在受热、撞击受热、撞击等外界作用下,能发生剧烈等外界作

3、用下,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剧上升而发生爆炸的物品;力急剧上升而发生爆炸的物品;一、危险化学品分类一、危险化学品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常用危险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和标志学品的分类和标志(GB 13690GB 13690一一92)92),将危险,将危险化学品分为八大类。化学品分为八大类。以及以及仅产生热、光、仅产生热、光、音响、烟雾等一种或几种作音响、烟雾等一种或几种作用的烟火物品。用的烟火物品。还包括还包括无整体爆无整体爆 炸危险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但具有

4、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爆炸品按其性质分为五项:爆炸品按其性质分为五项:全部装药能在瞬间发生爆炸反全部装药能在瞬间发生爆炸反应,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爆炸品。由于该项物品的爆应,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爆炸品。由于该项物品的爆炸反应极其迅速,因而具有很大的爆炸威力,在运输炸反应极其迅速,因而具有很大的爆炸威力,在运输过程中,一旦被引爆,其破坏作用极大,故危险性也过程中,一旦被引爆,其破坏作用极大,故危险性也最大。如最大。如雷管、火冒、水雷、地雷、苦味酸、梯恩梯雷管、火冒、水雷、地雷、苦味酸、梯恩梯等。等。具有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具有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爆炸品。该项物品在爆炸反应时放出大

5、量的气危险的爆炸品。该项物品在爆炸反应时放出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从而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导致抛射现象的体和热量,从而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导致抛射现象的发生。在运输过程中,一旦被引爆,也具有很大的破发生。在运输过程中,一旦被引爆,也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故危险性也很大。如:坏作用,故危险性也很大。如:武器弹药、炮用发射武器弹药、炮用发射药、炮用宣传弹等。药、炮用宣传弹等。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或较小抛射危险,或两者兼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爆炸品。如速燃导火索速燃导火索、点火引信点火引信、无烟火药无烟火药、信号弹药信号弹药等。无重大危险的爆炸品,包括在运输中万一被点着或引发,仅出现小的危险,其影响主要限于

6、包装件本身,且抛射的碎片不大、射程也不远的物质和物品。外部的火焰不会引起包装件中全部货物的瞬间爆炸。如安全导火索安全导火索、空中照明弹空中照明弹、烟花烟花、爆竹、鞭炮爆竹、鞭炮及响墩响墩等。有整体爆炸危险,但非常不敏感的爆炸品。在正常的运输条件下,该项物质被引发或由燃烧转为爆炸的可能性极小。如:铵油炸药铵油炸药、铵沥蜡炸药铵沥蜡炸药等。2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常温下是气体,经加压或降温后,变成液体称为常温下是气体,经加压或降温后,变成液体称为液化气体液化气体,未变成液体的气体称为,未变成液体的气体称为压缩气体压缩气体。溶解溶解气体气体是指储器内压缩气体溶解在溶剂中的气体。是

7、指储器内压缩气体溶解在溶剂中的气体。其状态条件符合下列两种情况之一者:其状态条件符合下列两种情况之一者:(1 1)临界温度低于或等于)临界温度低于或等于5050、而蒸气压大于而蒸气压大于294kPa294kPa 的压缩或液化气体;的压缩或液化气体;(2 2)温度在)温度在21.121.1和和54.454.4、压力分别大于压力分别大于275275kPakPa和和 715 715kPakPa的压的压 缩气体;或在缩气体;或在37.837.8、蒸气压大于、蒸气压大于 275 275kPa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气体。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气体。为了便于储运和使用,将气体用加压法压缩贮存于钢瓶内。它们

8、具有易燃、易爆、助燃、剧毒等性质,在受热、撞击等作用下,易引起爆炸燃烧或中毒事故。按按其物理性能其物理性能可分为三类:可分为三类:易燃气体:易燃气体:极易燃烧,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混合物,如极易燃烧,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混合物,如一氧化碳、氢气、甲烷、乙炔、丙烯等。一氧化碳、氢气、甲烷、乙炔、丙烯等。不燃气体:不燃气体:性质稳定,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不性质稳定,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不会引起燃烧,无毒,但对人体有窒息性,如氮气、二会引起燃烧,无毒,但对人体有窒息性,如氮气、二氧化碳等。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有毒气体:毒性强,侵人人体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如毒性强,侵人人体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如氯气、光气

9、、二氧化硫、氨、硫化氢等。氯气、光气、二氧化硫、氨、硫化氢等。2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3 3易燃液体易燃液体 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特性已列入其他类别的液体。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特性已列入其他类别的液体。易燃液体易燃液体按其闪点按其闪点分为分为3 3类:类:(1)(1)闪点低于闪点低于-18-18的的低闪点低闪点液体,如丙酮液体,如丙酮-20-20、乙醛乙醛-40-40、乙醚、乙醚-45;-45;(2)(2)闪点在闪点在-18-182323的的中闪点中闪点液体液体,如乙醇如乙醇1414、甲苯

10、甲苯11、乙苯、乙苯1515;(3)(3)闪点在闪点在23236161的的高闪点高闪点液体,如丁醇液体,如丁醇3535、醋酸醋酸3838。4 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本类物品易于引起和促成火灾,按其燃烧特性本类物品分为三项。易燃固体易燃固体:分为一级易燃固体和二级易燃固体;如红磷、三硫化磷等属于一级易燃固体;硫磺、镁条、萘等属于二级易燃固体。自燃物品自燃物品:是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能是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能放出热量自行燃烧的物品。放出热量自行燃烧的物品。分为一级自燃物品和二级自燃物品;如黄磷、金属钙粉等属一级自燃物品;油纸、油布及

11、其制品等属于二级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是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是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释放出大量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些不需要火释放出大量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些不需要火源即能燃烧或爆炸。源即能燃烧或爆炸。分为一级遇湿易燃物品和二级遇湿易燃物品。如金属钠、钾、镁粉、碳化钙等属于一级遇湿易燃物品。锌灰、氢化钡等属于二级遇湿易燃物品。5 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氧化剂氧化剂是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是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释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氧化剂还包括无机过氧并释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氧化剂还包括无机过氧化物。氧化剂

12、本身不燃烧,但由于富氧可以助燃,化物。氧化剂本身不燃烧,但由于富氧可以助燃,能够强化可燃物的燃烧。能够强化可燃物的燃烧。有机过氧化物有机过氧化物是指分子中含有过氧基是指分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本身易燃、易爆易分解,对热、振动或摩的有机物,本身易燃、易爆易分解,对热、振动或摩擦极为敏感。擦极为敏感。指进入肌体并累积到一定量后能与体液或器官指进入肌体并累积到一定量后能与体液或器官组织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组织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器官和系统暂时性或持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器官和系统暂时性或持久性病变,乃至危及生命的物品。久性病变,

13、乃至危及生命的物品。6 6有害物品和有毒感染性物品有害物品和有毒感染性物品7 7放射性物品放射性物品 凡具有自发放出射线特征的物质。凡具有自发放出射线特征的物质。射线种类很多,主要有射线种类很多,主要有-射线、射线、-射线、射线、-射线三种。射线三种。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对金属等物品亦能造成损坏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对金属等物品亦能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即与皮肤接触在的固体或液体,即与皮肤接触在4 4h 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象,或温度在5555时,对时,对2020号钢的表面年平均腐蚀速号钢的表面年平均腐蚀速率超过率超过6.256.25mmmm的固体或液体。的固体或液体。8

14、8腐蚀品腐蚀品 腐蚀品按化学性质可分为腐蚀品按化学性质可分为酸性腐蚀品、碱性腐酸性腐蚀品、碱性腐蚀品及其他腐蚀品蚀品及其他腐蚀品3 3类。类。分为一级酸性腐蚀品与二级分为一级酸性腐蚀品与二级酸性腐蚀品;如酸性腐蚀品;如硫酸、盐酸、硝酸硫酸、盐酸、硝酸等属一级酸性等属一级酸性腐蚀物品,腐蚀物品,磷酸、冰醋酸磷酸、冰醋酸等属二级腐蚀物品。等属二级腐蚀物品。分为一级碱性腐蚀品与二级分为一级碱性腐蚀品与二级碱性腐蚀品;如碱性腐蚀品;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属一级碱等属一级碱性腐蚀物品,性腐蚀物品,氨水、生石灰氨水、生石灰等属二级碱性腐蚀物等属二级碱性腐蚀物品。品。分为一级其他腐蚀品与二

15、级分为一级其他腐蚀品与二级其他腐蚀品。如其他腐蚀品。如甲醛溶液、蒽甲醛溶液、蒽等属于一级其他腐等属于一级其他腐蚀物品,蚀物品,氯化铜、汞氯化铜、汞等属于二级腐蚀物品。等属于二级腐蚀物品。二、化学物质的危险性二、化学物质的危险性1 1物理危险物理危险 (1)(1)爆炸性危险爆炸性危险 指物质或制剂在明火影响下或是对震动指物质或制剂在明火影响下或是对震动或摩擦比二硝基苯更敏感会产生爆炸。或摩擦比二硝基苯更敏感会产生爆炸。化学物质危险参考前欧共体危险品分类可划分化学物质危险参考前欧共体危险品分类可划分为为物理危险、生物危险和环境危险物理危险、生物危险和环境危险3 3个类别。个类别。(2)(2)氧化性

16、危险氧化性危险 指物质或制剂与其他物质,特别是易燃物指物质或制剂与其他物质,特别是易燃物 质接触产生强放热反应。质接触产生强放热反应。(3)(3)易燃性危险易燃性危险 指闪点在指闪点在21215555的液体物质或制剂具有的特的液体物质或制剂具有的特征。征。包括大多数溶剂和许多石油馏分。包括大多数溶剂和许多石油馏分。1 1物理危险物理危险 极度易燃性极度易燃性 指闪点低于指闪点低于00、沸点低于或等于沸点低于或等于3535的的物质或制剂具有的特征。物质或制剂具有的特征。例如乙醚、甲酸乙酯、乙醛、例如乙醚、甲酸乙酯、乙醛、氢气、甲烷、一氧化碳、液化石油气等。氢气、甲烷、一氧化碳、液化石油气等。高度

17、易燃性高度易燃性 指无需能量,与常温空气接触就能变热指无需能量,与常温空气接触就能变热起火的物质或制剂具有的特征。起火的物质或制剂具有的特征。包括与火源短暂接触包括与火源短暂接触就能起火,火源移去后仍能继续燃烧的固体物质或制就能起火,火源移去后仍能继续燃烧的固体物质或制剂;闪点低于剂;闪点低于2121的液体物质或制剂;通常压力下空的液体物质或制剂;通常压力下空气中的易燃气体。气中的易燃气体。易燃性易燃性2 2生物危险生物危险(1)(1)毒性危险毒性危险 毒性危险可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致死,毒性危险可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致死,应应用试验动物的半致死剂量表征。用试验动物的半致死剂量表征。有机化

18、合物的毒性与其成分、结构和性质有有机化合物的毒性与其成分、结构和性质有密密切关系。切关系。二、化学物质的危险性二、化学物质的危险性腐蚀性物质腐蚀性物质能够严重损伤活性细胞组织的一类物质。能够严重损伤活性细胞组织的一类物质。一般腐蚀性物质除具有生物危险外,还能损伤金属、一般腐蚀性物质除具有生物危险外,还能损伤金属、木材等其他物质。木材等其他物质。2 2生物危险生物危险二、化学物质的危险性二、化学物质的危险性(2)(2)腐蚀性和刺激性危险腐蚀性和刺激性危险刺激性刺激性是指物质和制剂与皮肤或粘膜直接、长期或重是指物质和制剂与皮肤或粘膜直接、长期或重复接触会引起炎症。复接触会引起炎症。在化工中最具代表

19、性的腐蚀性物在化工中最具代表性的腐蚀性物质有:酸和酸酐;碱;卤素和含卤盐;质有:酸和酸酐;碱;卤素和含卤盐;卤代烃、卤卤代烃、卤代有机酸、酯和盐;以及其他腐蚀性物质,如多硫代有机酸、酯和盐;以及其他腐蚀性物质,如多硫化氢、化氢、2-2-氯氯-苯甲醛、肼和过氧化氢等。苯甲醛、肼和过氧化氢等。2 2生物危险生物危险二、化学物质的危险性二、化学物质的危险性(3)(3)致癌性和致变性危险致癌性和致变性危险致癌性致癌性是指一些物质或制剂,通过呼吸、饮食或皮是指一些物质或制剂,通过呼吸、饮食或皮肤注射进入人体会诱发癌症或增加癌变危险。肤注射进入人体会诱发癌症或增加癌变危险。日常生活中的导癌物质:日常生活中

20、的导癌物质:发霉的花生发霉的花生含含黄曲霉素黄曲霉素 腌制的食品腌制的食品含含亚硝酸盐亚硝酸盐 多次使用的高温油多次使用的高温油含含苯并芘苯并芘 含残留农药的蔬菜和水果含残留农药的蔬菜和水果致变性致变性是指一些物质或制剂能引起生物体细胞的遗是指一些物质或制剂能引起生物体细胞的遗传信息和遗传物质发生突然改变的一种作用。传信息和遗传物质发生突然改变的一种作用。遗传物质的突变(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对大多遗传物质的突变(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对大多数生物个体往往是有害的;躯体细胞突变,则会诱数生物个体往往是有害的;躯体细胞突变,则会诱发癌变。发癌变。常见的具有突变作用的物质有:常见的具有突变作用的物

21、质有:亚硝胺类、苯并亚硝胺类、苯并芘、甲醛、苯、砷、铅、黄曲霉素芘、甲醛、苯、砷、铅、黄曲霉素B B1 1等。等。2 2生物危险生物危险二、化学物质的危险性二、化学物质的危险性(3)(3)致癌性和致变性危险致癌性和致变性危险3 3环境危险环境危险 化工有关的环境危险主要是化工有关的环境危险主要是水质污染和空气水质污染和空气污染污染,是指物质或制剂在水和空气中的浓度超过,是指物质或制剂在水和空气中的浓度超过正常量,进而危害人或动物的健康以及植物的生正常量,进而危害人或动物的健康以及植物的生长。长。二、化学物质的危险性二、化学物质的危险性第二节第二节 易燃物质的性质和特性易燃物质的性质和特性2 2

22、着火点着火点 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在开口容器中可以点燃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在开口容器中可以点燃并并持续燃烧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的最低温度。一、易燃物质的性质一、易燃物质的性质1 1闪点闪点 在在101.3kPa101.3kPa大气压下,易挥发可燃物质表面形大气压下,易挥发可燃物质表面形成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遇火成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遇火燃烧燃烧5s5s的最低温度。的最低温度。3.3.自燃温度自燃温度 物质无火源自动起火并持续燃烧的温度。物质无火源自动起火并持续燃烧的温度。4.4.蒸汽相对密度蒸汽相对密度 蒸汽密度与空气密度之比。蒸汽密度与空气密度之比。绝大多数绝大多数易燃液体易燃液体的蒸汽的蒸汽比

23、空气重比空气重,它们极易,它们极易积聚在低位区域、下水道和类似场所,厂房的排气积聚在低位区域、下水道和类似场所,厂房的排气口应设在口应设在近地平面处近地平面处。对于对于比空气轻比空气轻的的可燃气体或蒸汽可燃气体或蒸汽,排气口应设,排气口应设在厂房内在厂房内最高处最高处或近顶板处。或近顶板处。一、易燃物质的性质一、易燃物质的性质5 5.熔点熔点 在在101.3kPa101.3kPa大气压下固液两相平衡共存的温度。大气压下固液两相平衡共存的温度。熔点指示出了室温下为固体的易燃物质成为易燃液体熔点指示出了室温下为固体的易燃物质成为易燃液体的温度。的温度。7 7分子式分子式 在缺少物性信息的情况下,物

24、质的分子式在缺少物性信息的情况下,物质的分子式可以提供物质火险的线索。例如,组成只有可以提供物质火险的线索。例如,组成只有C C和和H H的烃类物质是可燃的,甚至是易燃的。如果是的烃类物质是可燃的,甚至是易燃的。如果是低沸点烃类,即可认为具有火险。低沸点烃类,即可认为具有火险。6 6沸点沸点 一个大气压下气液平衡共存的温度。沸点一个大气压下气液平衡共存的温度。沸点 可表征物质的挥发性,是易燃液体所包含的火可表征物质的挥发性,是易燃液体所包含的火 险的直接量度。险的直接量度。一、易燃物质的性质一、易燃物质的性质8 8爆炸范围爆炸范围 也称爆炸极限或燃烧极限,是可燃蒸气或气体与空也称爆炸极限或燃烧

25、极限,是可燃蒸气或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遇引爆源引爆即能发生爆炸或燃烧的浓度气的混合物遇引爆源引爆即能发生爆炸或燃烧的浓度范围。范围。1010燃烧热燃烧热 文献中给出的大多是物质的标准燃烧热,文献中给出的大多是物质的标准燃烧热,是指是指 单位质量的物质在单位质量的物质在2525的氧中燃烧释放出的热量。燃的氧中燃烧释放出的热量。燃 烧产物,包括水,都假定为气态。烧产物,包括水,都假定为气态。一、易燃物质的性质一、易燃物质的性质9 9蒸发潜热蒸发潜热 单位质量的液体完全汽化所需要的热量。单位质量的液体完全汽化所需要的热量。浓度范围用浓度范围用爆炸下限爆炸下限和和爆炸上限爆炸上限来表示。一般来表示。一般

26、用可燃蒸气或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表示。可燃气用可燃蒸气或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表示。可燃气体爆炸范围体爆炸范围的。的。二、易燃物质的类别和火险等级二、易燃物质的类别和火险等级全美消防协会全美消防协会(NFPA)NFPA)把易燃物质划分为以下五类:把易燃物质划分为以下五类:0 0:不不能能燃燃烧的物质;烧的物质;1 1:必须必须预热预热方能方能引燃引燃的物质;的物质;2 2:必须适度:必须适度加热加热或暴露在相当高的环境温度中方或暴露在相当高的环境温度中方 能能引燃引燃的物质;的物质;3 3:在任意环境温度下都能:在任意环境温度下都能引燃引燃的液体和固体;的液体和固体;4 4:在常温大气压下能

27、够迅速或完全汽化,或容易:在常温大气压下能够迅速或完全汽化,或容易 分散到空气中,且分散到空气中,且容易燃烧容易燃烧的物质。的物质。1.1.易燃物质的类别易燃物质的类别美国科学院把易燃物质的火险划分为五个等级美国科学院把易燃物质的火险划分为五个等级 :0 0:无危险;无危险;1 1:闪点在:闪点在6060以上;以上;2 2:闪点在:闪点在38386060之间;之间;3 3:闪点在闪点在3838以下,而沸点在以下,而沸点在3838以上;以上;4 4:闪点在:闪点在3838以下,沸点也在以下,沸点也在3838以下。以下。2.2.易燃物质的火险等级易燃物质的火险等级二、易燃物质的类别和火险等级二、易

28、燃物质的类别和火险等级三、物质易燃性评估三、物质易燃性评估气体气体 主要指标是主要指标是爆炸极限爆炸极限和和自燃点自燃点。气体的爆炸。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大,爆炸下限越低,其火灾爆炸危险性越极限范围大,爆炸下限越低,其火灾爆炸危险性越大,气体的自燃点越高,其火灾爆炸危险性越大,气体的自燃点越高,其火灾爆炸危险性越小小。液体液体 主要指标是主要指标是闪点闪点和和爆炸温度极限爆炸温度极限。闪点越低,。闪点越低,越易起火燃烧;爆炸温度极限范围越大,危险性越大;越易起火燃烧;爆炸温度极限范围越大,危险性越大;爆炸温度极限越低,即闪点越低,危险性越大。爆炸温度极限越低,即闪点越低,危险性越大。固体固体 主

29、要评价指标是主要评价指标是熔点、着火点、自燃点熔点、着火点、自燃点。熔点、。熔点、着火点、自燃点越低,危险性越大。着火点、自燃点越低,危险性越大。指固体物料如岩石、矿石、金属、煤、木材、谷指固体物料如岩石、矿石、金属、煤、木材、谷物等在加工、粉碎、研磨、撞击、爆破和爆裂时物等在加工、粉碎、研磨、撞击、爆破和爆裂时产生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一般不发生絮产生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一般不发生絮凝。凝。一、毒性物质的类别一、毒性物质的类别美国标准协会按美国标准协会按毒性物质物理状态毒性物质物理状态的分类方法:的分类方法:5 5类类1.1.粉尘粉尘 2.2.烟尘烟尘 指熔融金属等挥发出的气态物质

30、在空气中氧化冷凝指熔融金属等挥发出的气态物质在空气中氧化冷凝产生的固体粒子。烟尘会发生絮凝,有时会凝结。产生的固体粒子。烟尘会发生絮凝,有时会凝结。指液体蒸发、固体升华而形成的气体。指液体蒸发、固体升华而形成的气体。一、毒性物质的类别一、毒性物质的类别3.3.烟雾烟雾 指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多为蒸气冷凝或通过指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多为蒸气冷凝或通过溅落、喷洒、雾化等所形成。溅落、喷洒、雾化等所形成。4.4.蒸气蒸气5 5.气体气体 指在常温常用下呈气态的物质。指在常温常用下呈气态的物质。二、毒性物质的临界限度和致死剂量二、毒性物质的临界限度和致死剂量 毒物类别毒物类别 临界限度的表示临

31、界限度的表示 气体和蒸气气体和蒸气 在空气中的百万分数在空气中的百万分数烟尘、烟雾和某些粉尘烟尘、烟雾和某些粉尘 每立方米的毫克数每立方米的毫克数(mg/mmg/m3 3)某些粉尘,特别是含某些粉尘,特别是含 每立方英尺空气中每立方英尺空气中有二氧化硅的粉尘有二氧化硅的粉尘 粒子的百万个数粒子的百万个数目前广泛采用美国工业卫生学家联合会设定的临目前广泛采用美国工业卫生学家联合会设定的临界限度。界限度。1.1.临界限度临界限度 表示的是所有工人表示的是所有工人日复一日日复一日地重复暴露而不会地重复暴露而不会受受 到危害的最高浓度。到危害的最高浓度。临界限度的表示临界限度的表示(4)(4)最大耐受

32、量或浓度最大耐受量或浓度(LDLD0 0或或LCLC0 0):染毒动物全部存活染毒动物全部存活 的最大剂量或浓度。的最大剂量或浓度。2.2.致死剂量的表示致死剂量的表示(1)(1)绝对致死量或浓度绝对致死量或浓度(LDLD100100或或LCLC100100):染毒动物全:染毒动物全 部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部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2)(2)半数致死量或浓度半数致死量或浓度(LDLD5050或或LCLC5050):染毒动物半数死染毒动物半数死 亡的剂量或浓度。是将动物染毒实验的数据统计处亡的剂量或浓度。是将动物染毒实验的数据统计处 理得到。理得到。(3)(3)最小致死量或浓度最小致死量或浓度(

33、MLDMLD或或MLC)MLC):染毒动物中个别染毒动物中个别 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剂量的单位:剂量的单位:mg/Kgmg/Kg浓度的单位:浓度的单位:mg/mmg/m3 3、g/mg/m3 3、mg/Lmg/L三、毒性物质的毒性等级和危险等级三、毒性物质的毒性等级和危险等级毒物的毒性可按毒物的毒性可按LDLD5050或或LCLC5050的数值划分为剧毒、高的数值划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五类。毒、中等毒、低毒、微毒五类。毒性毒性分级分级大鼠一次经口大鼠一次经口 LD50 (mg.kg-1)兔经皮吸收兔经皮吸收 LD50(mg.kg-1)对人可能致死对人可能致死

34、 剂量剂量(g/60Kg体重体重)剧毒剧毒高毒高毒中等毒中等毒低毒低毒微毒微毒11505050050050005000150001000美国科学院根据物质的美国科学院根据物质的半致死剂量半致死剂量LDLD5050值值,将毒性物,将毒性物质危险划分为质危险划分为5 5个等级。个等级。危险等级危险等级 危险程度危险程度LD50/mg.kg-1 4 3 2 1 0毒性毒性中度毒性中度毒性轻度毒性轻度毒性实际无毒性实际无毒性无毒性无毒性15000 一、化学物质的反应一、化学物质的反应性能性能 (1)粉状金属:钙、钛等;(2)金属氢化物:氢化钾、氢化锗等;(3)部分或完全烷基化金属氢化物:氢化三乙基铝、

35、三乙基铋等;(4)烷基金属衍生物:二乙基乙氧基铝、氯化二甲基铋等;(5)非金属的类似衍生物:乙硼烷、二甲基亚磷酸酯、三乙基砷等;(6)金属羰基化合物:五羰基铁、八羰基二钴等。(1)在醚、环醚中的OCH;(2)在异丙基化合物、十氢萘中的(CH2)2CH;(3)在烯丙基化合物中的CCCH;(4)在乙烯基化合物中的CCH;(5)在异丙基苯、四氢萘、苯乙烯中的CCHAr。(1)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钾、钙等);(2)无水金属卤化物(三溴化铝、四氯化锗等);(3)无水金属氧化物(氧化钙等);(4)非金属卤化物(三溴化硼、五氯化磷等);(5)非金属卤化氧化物(无机酸卤化物、磷酰氯、硫酰氯、氯磺酸等);(6)非

36、金属氧化物(酸酐、三氧化硫等)。有些酸和碱的浓溶液用水稀释也放出热量,但这只是物理作用。二、反应物质不稳定性结构因素和热力学表征二、反应物质不稳定性结构因素和热力学表征表表21 表征潜在不稳定性的结构基团表征潜在不稳定性的结构基团1 1物质不稳定性的结构因素物质不稳定性的结构因素2 2物质不稳定性的热力学表征物质不稳定性的热力学表征三、反应物质的氧差额三、反应物质的氧差额 决定反应系统历程的一个基本因素是系统的元素总组成。多数反应化学品事故涉及氧化系统,特别是在有机系统中,氧差额是一个重要判据氧差额氧差额:系统的氧含量与系统中的碳、氢和其他可氧化:系统的氧含量与系统中的碳、氢和其他可氧化元素完

37、全氧化所需的氧量之间的差值。系统缺氧,氧差元素完全氧化所需的氧量之间的差值。系统缺氧,氧差额为负;系统剩余氧,氧差额为正。额为负;系统剩余氧,氧差额为正。在氧化反应系统中,应设计操作在氧化反应系统中,应设计操作使负的氧差额保持最大使负的氧差额保持最大值值(绝对值绝对值),以减少潜能的释放。基于上述考虑,应尽,以减少潜能的释放。基于上述考虑,应尽可能慢地把氧化剂加至反应系统,并适当控制冷却、混可能慢地把氧化剂加至反应系统,并适当控制冷却、混合等操作,从而在整个反应过程中使氧化剂的有效浓度合等操作,从而在整个反应过程中使氧化剂的有效浓度维持在最小程度。维持在最小程度。一、温度对蒸气压的影响一、温度

38、对蒸气压的影响 1.1.蒸气压公式蒸气压公式 是物质挥发度的量度。除非在很高的压力下,物质的蒸气压几乎与总压力无关。只是温度有关。蒸气混合物的总压等于各组元分压之和。空气中污染组元的浓度与其饱和蒸气压成正比,并且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任何易燃或毒性物质在空气中暴露时,在大气中达到的平衡浓度与其饱和蒸气压成正比。少许易挥发杂质的存在会降低液体的闪点,在应用混合溶剂时,要重点考虑!例:如通常为60的粗柴油的闪点,当含有3的汽油时,会降至环境温度以下。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一个1000 m3半满贮烃罐发生的火灾。烃的闪点为35,贮罐有排气孔而有空气存在。没有鉴定出火源,只是因为烃中含有丙酮杂质而使其闪点降至

39、环境温度以下。2 2空气中易燃蒸气的产生空气中易燃蒸气的产生 运输过程中环境温度的增加;运输过程中环境温度的增加;温升超过闪点的作业(维修切割、废器设备拆除等)。温升超过闪点的作业(维修切割、废器设备拆除等)。3 3空气中毒性蒸气过高浓度的产生空气中毒性蒸气过高浓度的产生(同超压)(同超压)4 4不同情形的过压问题不同情形的过压问题(1)(1)超常吸热引起的过压超常吸热引起的过压(高吸热速率)(高吸热速率)化工装置对火焰的暴露或低于环境温度流体的设备保温失效。(2)(2)化学反应引起的过压化学反应引起的过压 对于非所需要的化学反应有关的过压危险,通过应用阻滞剂、造成惰性气氛、采取保温措施阻止热

40、量流入,避免反应的发生。(3)(3)故障或失误引起的过压故障或失误引起的过压二、相变引起的体积变化二、相变引起的体积变化 1.1.蒸气蒸气“爆炸爆炸”引起物料喷射引起物料喷射 汽化汽化体积迅速膨胀;冷凝冷凝 体积迅速收缩。例:例:热油罐底部积水热油罐底部积水蒸汽爆炸、系统超压。熔融的金属与含有大量水分的潮气混合常会产生“蒸汽爆炸”金属抛射金属抛射。熔盐池也应注意防止“蒸汽爆炸”。2 2少量易燃或毒性液体在有限空间内气化少量易燃或毒性液体在有限空间内气化表表23 毒性液体蒸发体积变化毒性液体蒸发体积变化3 3蒸气冷凝或被其他液体吸收引起的内爆蒸气冷凝或被其他液体吸收引起的内爆事故案例:事故案例:

41、充满蒸气而没有真空释放阀的釜没有真空释放阀的釜,由于误操作而喷射入冷水,蒸气迅速冷凝形成内真空,釜体被外大气压力压扁。贮罐用蒸气试压试压:在试压时,所有的阀门都是关闭的,试压后蒸气冷凝形成内真空而引起罐体变形。在后一种情况,应用水压往往可使罐体复原。氨吸收吸收,水由其上部喷管喷入,氨气则由其底管进入,产生内爆炸,罐体塌陷至原体积的一半。氨气极易溶于水而迅速被水吸收,在操作过程中没有打开通风口引起迅速内压降。三、不同物质蒸气和液体的密度三、不同物质蒸气和液体的密度 1.1.气体或蒸气的密度差异气体或蒸气的密度差异导致:导致:(1)密度密度比空气大大的蒸气倾向于在低位区低位区扩散和聚集(2)环境温

42、度下密度密度比空气小小的蒸气冷却时在低位区冷却时在低位区扩散(3)密度比空气小空气小的气体在装置或通风不良建筑物的高位区聚集高位区聚集。表表24 毒性物质的密度数据毒性物质的密度数据2 2液体的密度差异液体的密度差异(1)(1)非互溶液体在加工和贮存装置中分层。非互溶液体在加工和贮存装置中分层。例:例:装料时无搅拌,反应物的分层,启动搅拌往往会激发剧烈的化学反应。(2)(2)密度较小的液体分布或聚集在较重液体之上。密度较小的液体分布或聚集在较重液体之上。例:例:汽油、煤油及许多有机液体密度比水小,向污水系统排放时,这些液体在水面之上而具有火险和毒性危险(灭火时)。(3)(3)两种非互溶液体混合

43、时会有各自独立的特征蒸气压,总压为两种液体的蒸气压之和,而混合物的沸点一般要远在两混合物的沸点一般要远在两个纯组元沸点之下。个纯组元沸点之下。液体的相对密度:液体的相对密度:物质和水的密度比。物质和水的密度比。天然油和脂肪等物质相对密度大于1,而汽油和煤油等物质相对密度小于1。一般温度升高液体密度。一、化学反应动力学一、化学反应动力学控制温度、加料速度、浓度等(1)(1)普通反应普通反应 速率随温度升高迅速增加。(2)(2)某些非均相反应某些非均相反应 速率被相间扩散阻力扩散阻力所控制,速率随温度升高缓慢增加。(3)(3)爆炸反应爆炸反应 在着火点速率剧增。(4)(4)催化反应催化反应 反应速

44、率被吸附速率吸附速率所控制,而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少。(5)(5)某些反应某些反应 由于随温度升高副反应加剧而复杂化。(6)(6)某些反应某些反应 低温有利于平衡转化,速率有赖于平衡移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二、反应物质的非二、反应物质的非互容互容性质性质表表25 25 非互容物质的毒性危险非互容物质的毒性危险 A+BCA+BC三、化学反应类型三、化学反应类型(1717类)类)及其危险性及其危险性1 1燃烧燃烧控制反应速率。控制反应速率。点火时应注意物质的爆炸或燃烧极限。燃烧速率可以用调节温度调节温度、氧化剂氧化剂或燃料燃料的加入量量控制。2 2氧化氧化氧化反应都是强放热反应。化学平衡几乎总

45、是有利于完全反应。控制速度控制速度及氧化程度氧化程度、防止燃烧等。3 3中和:中和:热效应。热效应。4 4电解电解 :存在高电流强度的危险,毒性危险,爆炸危险。存在高电流强度的危险,毒性危险,爆炸危险。5 5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 :危险性较小。危险性较小。6 6煅烧:煅烧:吸热反应,易于控制,极少危险。吸热反应,易于控制,极少危险。强氧化试剂,产物常具有爆炸性。反应迅速难以控制,常有副产物生成。必须控制反应温度。液相硝化的温度控制极为重要。气相硝化反应物浓度需要精心调节,热交换装置要留有余量。很少危险性。很少危险性。反应危险可以忽略。反应危险可以忽略。压力危险。压力危险。卤化反应为强放热反应,

46、氟化反应放热最强。爆炸危险。腐蚀作用难以解决。(1)(1)氯化氯化 :所有氯化反应都有潜在危险。(2)(2)氟化氟化 :反应最难以控制。气相反应一般用惰性气体稀释。(3)(3)溴化或碘化:溴化或碘化:反应类似氯化,危险性小。高温下进行。反应中度放热,比较容易控制。是指用水分解。无机水解需要不断移出水解热。有机水解反应缓慢,轻微放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加速反应,高温或高压有时是需要的。高压氢的危险,局部温度极高。中度放热反应,反应本身并不具有危险。平衡反应。随相对分子量,反应物质越来越黏稠,搅拌和热量移出困难,反应不断放热可能会酿成火险。聚合反应剧烈而难以控制时,通常可采用氮气压入阻聚剂,达到中

47、止或减缓反应的目的。一、相平衡与组元分离一、相平衡与组元分离1.1.蒸馏蒸馏 操作时应注意操作时应注意:正确选择再沸热源。正确选择再沸热源。蒸馏操作一般不采用明火作热源,蒸馏操作一般不采用明火作热源,应采用水蒸气或过热水蒸气较为安全。应采用水蒸气或过热水蒸气较为安全。注意密闭。注意密闭。为防止易燃液体(蒸气)泄漏或空气进入,为防止易燃液体(蒸气)泄漏或空气进入,引起火灾爆炸,应保证系统的密闭性。引起火灾爆炸,应保证系统的密闭性。防止冷却水漏人塔内。防止冷却水漏人塔内。对于高温蒸馏系统,一定要防止对于高温蒸馏系统,一定要防止塔顶冷凝器的冷却水突然漏人蒸馏塔内。否则水会迅速汽塔顶冷凝器的冷却水突然

48、漏人蒸馏塔内。否则水会迅速汽化导致塔压迅速增高而发生冲料,甚至引起火灾爆炸。化导致塔压迅速增高而发生冲料,甚至引起火灾爆炸。防止堵塔。防止堵塔。防止因液体所含高沸物或聚合物凝结造防止因液体所含高沸物或聚合物凝结造成堵塞,使塔压升高引起爆炸。成堵塞,使塔压升高引起爆炸。减压蒸馏时保证停车安全。减压蒸馏时保证停车安全。减压蒸馏系统停车时,减压蒸馏系统停车时,应先冷却,然后通人氮气吹扫置换,再停真空泵。若应先冷却,然后通人氮气吹扫置换,再停真空泵。若先停真空泵,空气将吸人高温蒸馏塔,引起燃烧爆炸。先停真空泵,空气将吸人高温蒸馏塔,引起燃烧爆炸。一、相平衡与组元分离一、相平衡与组元分离1.1.蒸馏蒸馏

49、 操作时应注意操作时应注意:2.2.吸收吸收 操作时应注意以下两点:操作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保证系统密闭。保证系统密闭。由于吸收操作处理的是气体混合由于吸收操作处理的是气体混合物,为防止气体逸出造成燃烧、爆炸和中毒等事物,为防止气体逸出造成燃烧、爆炸和中毒等事故,设备必须保证很好的密闭性。故,设备必须保证很好的密闭性。安全使用吸收剂。安全使用吸收剂。吸收操作中有很多吸收剂具有吸收操作中有很多吸收剂具有腐蚀性等危险特性,在使用时应按化学危险物质腐蚀性等危险特性,在使用时应按化学危险物质使用注意事项操作,避免造成伤害性事故。使用注意事项操作,避免造成伤害性事故。一、相平衡与组元分离一、相平衡与组元分

50、离3.3.液液-液萃取液萃取 萃取过程常常有易燃的稀释剂或萃取剂的应用。萃取过程常常有易燃的稀释剂或萃取剂的应用。相混合、相分离和泵输送操作过程相混合、相分离和泵输送操作过程消除静电消除静电。溶质和溶剂的回收一般采用蒸馏或蒸发操作,所以溶质和溶剂的回收一般采用蒸馏或蒸发操作,所以萃取也包括这些操作的危险。萃取也包括这些操作的危险。一、相平衡与组元分离一、相平衡与组元分离4.4.结晶结晶 除去与物质有关的危险外,这个单元过程极少危险性。除去与物质有关的危险外,这个单元过程极少危险性。二、相混合和相分离二、相混合和相分离1 1混合混合 包括液液混合、固液混合、固固混合、包括液液混合、固液混合、固固

51、混合、气气混合、气液混合。除与动力机械有关的普气气混合、气液混合。除与动力机械有关的普通机械危险外,还有特殊的危险。通机械危险外,还有特殊的危险。操作时应注意以下问题:操作时应注意以下问题:桨叶强度与转速。桨叶强度与转速。采用机械搅拌进行混合的过程,采用机械搅拌进行混合的过程,桨叶强度要高,安装要牢固,搅拌转速不能随意提高,桨叶强度要高,安装要牢固,搅拌转速不能随意提高,否则容易导致电机超负荷、桨叶折断以及物料否则容易导致电机超负荷、桨叶折断以及物料飞溅等事故。飞溅等事故。设备密闭。设备密闭。对于混合能产生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对于混合能产生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的过程,混合设备应保证很好的密闭,并充

52、人惰性的过程,混合设备应保证很好的密闭,并充人惰性气体进行保护。气体进行保护。防静电。防静电。对于混合易燃、可燃粉尘的设备,应有对于混合易燃、可燃粉尘的设备,应有很好的接地装置,并应在设备上安装爆破片。很好的接地装置,并应在设备上安装爆破片。搅拌突然停止。搅拌突然停止。由于负荷过大导致电机烧坏或突由于负荷过大导致电机烧坏或突然停电造成的搅拌停止,会导致物料局部过热,引然停电造成的搅拌停止,会导致物料局部过热,引发事故。因此应有紧急应对措施,如设置冷却装置发事故。因此应有紧急应对措施,如设置冷却装置等。等。二、相混合和相分离二、相混合和相分离1 1混合混合操作时应注意以下两点:操作时应注意以下两

53、点:严格控制蒸发温度。严格控制蒸发温度。蒸发过程中,结晶、沉淀的蒸发过程中,结晶、沉淀的产生会降低传热效率,导致局部过热以及设备堵产生会降低传热效率,导致局部过热以及设备堵塞,可能引发燃烧爆炸事故。因此,要严格控制塞,可能引发燃烧爆炸事故。因此,要严格控制蒸发温度,防止结晶、沉淀的产生。蒸发温度,防止结晶、沉淀的产生。保证蒸发器内液位。保证蒸发器内液位。蒸发过程中,应保证蒸发器蒸发过程中,应保证蒸发器内一定的溶液量。一旦蒸发器内溶液被蒸干,严内一定的溶液量。一旦蒸发器内溶液被蒸干,严禁立即加入蒸发溶液,以防溶剂突然大量气化引禁立即加入蒸发溶液,以防溶剂突然大量气化引起超压,发生爆炸事故。应停止

54、供热,待冷却后,起超压,发生爆炸事故。应停止供热,待冷却后,再加料开始操作。再加料开始操作。2 2蒸发蒸发二、相混合和相分离二、相混合和相分离3 3干燥干燥 物质具有的危险,决定了操作中应注意选择合物质具有的危险,决定了操作中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干燥方式。如适的干燥方式。如物质在加热时放热分解并能释放物质在加热时放热分解并能释放出大量气体出大量气体,适用于真空或惰性气氛下的干燥,适用于真空或惰性气氛下的干燥,严格排除火源,并采取适当的防爆措施。严格排除火源,并采取适当的防爆措施。禁止明火干燥。禁止明火干燥。二、相混合和相分离二、相混合和相分离4 4过滤和离心过滤和离心 操作时应注意:操作时应注意:

55、防静电。防静电。防止产生静电,引起易燃液体发生燃烧事防止产生静电,引起易燃液体发生燃烧事故。为防静电,应有良好的接地装置。故。为防静电,应有良好的接地装置。防泄漏。防泄漏。避免液体泄漏,尤其是有危险性的液体,避免液体泄漏,尤其是有危险性的液体,以免造成腐蚀及火灾等事故。以免造成腐蚀及火灾等事故。做好个人防护。做好个人防护。人力作业时应注意做好个入防护,人力作业时应注意做好个入防护,避免发生接触伤害等。避免发生接触伤害等。二、相混合和相分离二、相混合和相分离三、物料的输送和机械加工三、物料的输送和机械加工1 1物料输送物料输送 (1)(1)固体物料输送固体物料输送 在生产中多采用皮带输送、螺旋输

56、送、刮板输送以在生产中多采用皮带输送、螺旋输送、刮板输送以及风力输送等形式。存在及风力输送等形式。存在机械危险或误操作伤害机械危险或误操作伤害。如。如皮皮带传动带传动的情形,皮带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松紧要适当,的情形,皮带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松紧要适当,在皮带和皮带轮接触部位,应该安装防护罩。在皮带和皮带轮接触部位,应该安装防护罩。风力输送风力输送物料主要凭借真空泵或风机产生的气流动物料主要凭借真空泵或风机产生的气流动力。应注意防止力。应注意防止设备本身的故障设备本身的故障损坏、防止损坏、防止系统堵塞系统堵塞和和由由静电引起的粉尘爆炸静电引起的粉尘爆炸。因此,采用风力输送时,应尽。因此,采用风

57、力输送时,应尽可能采取水平输送,减少拐弯;保证管道的密闭性。而可能采取水平输送,减少拐弯;保证管道的密闭性。而且常选用金属管道,有良好的接地;保证一定的气流速且常选用金属管道,有良好的接地;保证一定的气流速度,减少摩接电荷。度,减少摩接电荷。(2)(2)液体物料输送液体物料输送 一般是应用管道输送液体物料。高位的物料可一般是应用管道输送液体物料。高位的物料可凭借其位能输往低位。若把液体物料由低位输往高凭借其位能输往低位。若把液体物料由低位输往高位,或沿水平线输送,则用泵来输送。通常有离心位,或沿水平线输送,则用泵来输送。通常有离心泵、往复泵、旋转泵、流体运功作用泵等。泵、往复泵、旋转泵、流体运

58、功作用泵等。泵泵送液体应注意常规的送液体应注意常规的机械安全防护机械安全防护,注意防,注意防止止危险物料泄漏危险物料泄漏引起的危险。引起的危险。三、物料的输送和机械加工三、物料的输送和机械加工1 1物料输送物料输送 (3)(3)气体物料输送气体物料输送 一般是由压缩机压送或成真空泵抽吸通过管一般是由压缩机压送或成真空泵抽吸通过管道输送气体物料。道输送气体物料。为避免爆炸,要求压缩机气缸、贮气罐以及为避免爆炸,要求压缩机气缸、贮气罐以及输送管路要有输送管路要有足够的强度足够的强度。此外要安装准确可靠。此外要安装准确可靠的压力表和安全阀。可燃气体输送管道,应该经的压力表和安全阀。可燃气体输送管道,

59、应该经常常保持正压保持正压,以防吸入空气引发爆炸事故。,以防吸入空气引发爆炸事故。注意设备密封,防止气体外逸,引发事故。注意设备密封,防止气体外逸,引发事故。三、物料的输送和机械加工三、物料的输送和机械加工1 1物料输送物料输送 2 2粉碎和研磨粉碎和研磨 危险主要由危险主要由机械故障机械故障、机械及其所在的建筑物、机械及其所在的建筑物内的内的粉尘爆炸粉尘爆炸。粉碎研磨过程应注意以下问题:粉碎研磨过程应注意以下问题:系统密闭、通风。系统密闭、通风。为防止粉尘扩散引起的各种事故,为防止粉尘扩散引起的各种事故,粉碎研磨设备必须要做好密闭,同时操作环境要保持粉碎研磨设备必须要做好密闭,同时操作环境要

60、保持良好的通风。良好的通风。系统内摩擦。系统内摩擦。对于进行可燃、易燃物质粉碎研磨的设对于进行可燃、易燃物质粉碎研磨的设备,应有可靠的接地和防爆装置,防止摩擦生热和产备,应有可靠的接地和防爆装置,防止摩擦生热和产生静电,引起粉尘燃烧爆炸。生静电,引起粉尘燃烧爆炸。系统的惰性保护。系统的惰性保护。为确保易燃易爆物质粉碎研磨过程为确保易燃易爆物质粉碎研磨过程的安全,密闭的研磨系统内应通人惰性气体进行保护。的安全,密闭的研磨系统内应通人惰性气体进行保护。危险的根源是贮存、使用、生产、运输过程中存在易燃、易爆及有毒,造成重大工业事故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度既与物质的固有特性有关,又与设施或设备中危险或。

61、是指企业生产活动中客观存在的危险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施、设备或场所。(1)连续性气体 包括气体管道、阀门、垫片、视镜、腐蚀孔、安全阀等的泄放,如果气体呈正压状态,泄放的基本形态为连续气体流。(2)爆炸性气体 包括气体贮罐、汽化器、气相反应器等爆炸性泄放,基本形态是大量气体瞬间释放并与空气混合形成云团。(3)爆炸性压力液化气体 包括压力液化气贮罐、钢瓶、计量槽、罐车等爆炸性泄放,基本形态是人旦液化气在瞬间泄放,由于闪蒸导致大量空气夹带,液化气液摘蒸发导致云团温度下降,形成冷云团。(4)连续压力液化气体 包括压力液化气贮罐的液相孔、管道、阀门等的泄漏,基本形总是压力液化气迅速闪蒸,混入空气并形

62、成低温烟云。(5)非爆炸性乐力液化气体 包括压力液化气贮磋气相机、小口径管道和阀门等的泄 放。基本形态是产生气体喷射,泄放速度随耀内压力而变化。(6)非爆炸性冷流压力液化气体 包括半冷冻液化气贮磋的液相通道和阀门等的泄放,基本形态是泄放物部分闪蒸,部分在地面形成液池。(7)冷冻液化气体 包括冷冻液化气贮耀液位以下的孔、管道、阀门等的泄放,基本形;怂是地面形成低温液他。8)两相泄放型 包括压力液化气贮磋气相中等孔的泄放,基本形态是产生变化的“雾”状或泡沫流。浓化气和冷冻液化气爆炸性泄放。浓化气和冷冻液化气爆炸性泄放。(5)(5)钢瓶泄放钢瓶泄放因超标充装、超温使用或附件因超标充装、超温使用或附件缺陷引起的压力液化气或压力气体缺陷引起的压力液化气或压力气体 泄放。泄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