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智慧城市总体框架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168705969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6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型智慧城市总体框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新型智慧城市总体框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新型智慧城市总体框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新型智慧城市总体框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智慧城市总体框架(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新型智慧城市总体框架一、 发展基础目前,全区在民生服务、城市治理、产业经济、生态宜居、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建设大兴区综合行政服务中心、工商税务分中心等四个分中心服务大厅,以及镇(街道)服务中心和村(社区)服务站,初步形成三级行政服务体系;搭建大兴区教育私有云、教育资源商店等,提高了教育管理服务能力;建立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大兴区影像信息平台,实现了基层与区级医院电子健康档案、影像资源的整合共享。依托大兴区公安视频专网,建成北京市首个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分类应用的区域视频图像平台;整合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系统、社会服务管理系统、安全监管系统、村庄社区

2、化系统、非紧急救助服务案件办理系统、大兴区网格化综合决策支持系统等,建设N+1网格化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由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模式转变;对已建成的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平台、动态安全监管和预警预报系统、危险化学品图像监控平台,进行优化升级;实现了对城市应急事件随时随地处置;实施动物卫生监督重点环节实时监控与溯源追查,有效地提升了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防御效能。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运行良好,恶劣空气质量做到准确预报预警。水环境治理大有成效,全区全面落实河长制,完成新凤河、大龙河等河道治理任务,完成8条河段2707公里的黑臭水体治理,水质实时监测系统覆盖全区主要河流。园林绿化取得积极进展,

3、全区完成203万亩生态林建设任务,打造集中连片、成带连网的大尺度森林景观,建成森林防火预警系统。噪声污染有所缓解,声环境监测系统有效运行,实现建成区环境噪声分贝不断下降,城市宜居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电子商务产业蒸蒸日上,大兴区成为国家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集聚小笨鸟等一系列电商平台。科技创新快速增强,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激增。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壮大,双创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孵化器不断增多,已打造出完整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科技创业孵化链条。智慧园区建设初见成效,已建成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智慧园区试点以及大兴西甜瓜基地、鲜切花生产基地、兽药产品

4、二维码追溯管理等智慧农业试点,物联网技术在智慧产业中的作用更加凸显。交通基础设施更加便利,公共交通系统四通八达,建成成熟的公共电汽车、轨道交通运营体系,大力推广投放新能源出租车、接驳车。公共自行车系统更加完善,优化布局公共自行车站点,投放公共自行车近2万辆,方便居民短途交通出行。交通疏堵工程初见成效,全面铺开有条件的路段实施路口渠化工程,缓解了路口拥堵现状,提升了通行能力。城市停车系统日益便利,基本实现停车诱导系统全覆盖,极大提升了停车便捷程度,有效缓解了城市停车紧张程度。光纤宽带和移动网络基本全面覆盖,人口、法人、空间地理信息和宏观经济基础信息库初步建立,为全区业务系统提供了数据支撑。物联感

5、知网络建设逐渐起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基本覆盖重点公共区域,有效支撑了公安、交通、人防、城管、园林绿化、水务等领域监测业务。二、 实施路径(一)总体框架围绕大兴区建设目标和建设需求,构建符合大兴区建设特色的1云+2平台+N应用新型智慧城市总体框架。1云即大兴区智慧云,实现数据采集、传输、计算存储、分析和应用服务,主要包括传感、网络、计算存储资源、数据资源和共性应用支撑云服务;2平台分别指面向公众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和面向管理的城市运行管理平台;N应用涵盖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行业领域。(二)技术架构新型智慧城市按照打牢共用、整合通用、开放应用的思路开展建设。结合大兴区信息化建设现状,构建大

6、兴区新型智慧城市系统架构。共用基础设施由物联感知设施、通信传输设施、计算存储设施构成。物联感知设施实现对城市鲜活数据采集。通信传输设施包括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广播电视网、视频专网、物联专网等。计算存储设施包括硬件设备、支撑软件和资源虚拟化管理。通用功能平台由数据资源平台、共性服务平台和视频共享平台构成,实现全区数据统一整合、处理、分发,为管理层分析决策、城市各类业务应用提供精准数据支撑,为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业务协同、服务与社会服务提供统一的平台支撑和安全数据共享开放。业务应用以鼓励社会企业共同参与的方式,在民生服务、城市治理、低碳绿色和产业经济等业务领域构建各具特色的智慧应用,推动城市

7、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民众获得感。网络空间安全体系包括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网络空间治理、综合应用安全支撑和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实现网络空间安全清朗目标。标准规范体系包括系统之间互操作技术标准、保障项目实施落地的管理体制机制以及衡量项目实施成效的评价指标,规范大兴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内容和核心要素。(三)推进思路大兴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充分发挥全区各单位、各部门在数据建设和应用中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从独立作战向统筹全局转变,工作重心由抓局部项目建设向抓整体规划实施转变,主抓1云+2平台+N应用,以打造1个智慧云、2个跨领域跨行业跨层级的平台,12类智慧应用为目标,分3年进行实施,明确责任

8、和时限,全面推进大兴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三、 主要任务(一)推进精准服务,铸就高端品质民生按照便民、利民、惠民原则,以实现全程全时全方位服务、增强市民获得感为主线,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抓手,综合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整合民生领域服务内容,不断提升民生服务水平。1、建立公共服务新模式衔接北京市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权责分明、定位清晰的组织体系、服务规范和考核标准。衔接北京市电子证照库建设,建立区电子证照分发中心,实现群众办事一号申办,避免群众办事重复提交材料、证明和文件;按照北京市统一部署,推进行政审批事项

9、梳理及标准化,梳理完善行政审批与服务事项,实现各类事项标准化办理,完善网上办事事项流程;实现主题化办事服务,缩短办事周期、提高整体办事效率;完善审批平台电子监察模块建设,实现行政审批事项从受理到办结全过程信息实时采集、监督。推进网上办事向手机客户端、自助终端延伸,加快向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代办点推广应用,逐步实现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办理相关审批和服务项目;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迅速实现人证合一的有效核验,探索多元化服务模式,全面推广北京大兴APP,融合全社会服务资源和市民身边各种便捷服务渠道,为市民提供公共服务等多元服务内容,实现便民服务掌上办。2、构建医疗服务新体系建设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立以全员人

10、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为基础的医疗大数据,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业务应用。加快人口健康信息共享,实现健康档案、病历、医学影像等信息跨区域、跨医院共享利用,促进区域卫生业务协作,建立居民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网络化、便利化卫生服务与管理模式;推动分级诊疗模式发展,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医疗模式,破除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资源利用不足等问题;探索建立区域医疗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公共卫生联防联控机制、跨域卫生监督机制,推进人才技术交流、信息资源共享和重大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增强公共卫生应急综合能力,加强对传染性疾病监控力度

11、,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综合疾病爆发周期、人口流动数据、气象数据等信息,建立疾病监测、预警、预报和防护体系。3、完善智慧教育体系加快智慧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智慧教育数据中心和教育云进行加固和升级改造,建立统一运维保障体系,建设教育网网络安全威胁感知预警监控系统,保证教育网安全。整合全区教育信息资源,构建全区智慧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优质资源有效推荐、统一开放;建立教学与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学生学籍管理、学习质量测评、教师档案管理、教师教育水平管理的集成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建设新高考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及时反馈全区新高考工作动态,提升各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效能;推动互联网+教育高

12、速发展,把区内优秀教育资源推向社会,同时推动社会参与智慧教育应用开发,开发个性化智慧教学创新服务。4、建立智慧社区服务体系继续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完善智慧社区网络基础设施、便民服务终端等建设,促进社区服务集成化、社区管理智能化、居民生活现代化和医养结合普遍化;推动社区医养一体化建设,建立社区养老助残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提供办证、领取补助等公共服务,提供移动医疗、养老信息管理、生命体征监测等服务,有效解决老年人、残疾人就医及养老问题。(二)深化精细治理,推动城市多元共治以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为出发点,建立城市日常运转与应急体系一体化运作机制。以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变革双轮

13、驱动,推动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加强大数据应用与开放。1、提升城市运行管理能力构建全区统一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建设城市治理业务数据库,汇集全区人口、法人、地理空间、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以及视频、网格、社会、安全生产数据;建设城市综合运行监测平台,利用舆情监测、流动人口、密集人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经济运行等数据模型和各类实时数据,实现对全区运行态势实时在线监测;建设决策支持平台,利用对城市各类治理数据分析挖掘,为全区各业务部门和基层工作人员提供全面、科学数据服务支撑;建设网格案件统一分拨平台,升级大兴区N+1网格信息系统,建立由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城管、公安、市场监管等与城市管理密切相关部门共

14、同参与联动机制,实现城市各类事件统一受理、处置与分转;建立案事件统一入口,强化主动发现能力;建设全区统一的网格员管理与绩效评价系统,将全区各部门网格员纳入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对网格员工作轨迹和工作任务进行全方位管控,打造一支物理分散、管控统一网格化队伍,进一步提升网格化工作能力;提升案件监控与发现能力,通过卫星遥感、高清摄像头、各类环境传感器等创新手段,提高案件发现技术水平。2、提升城市应急管理与决策能力升级全区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强化大数据分析在城市应急管理应用,综合运用公安、应急、交通、气象等领域数据,增强突发事件预测能力,实现应急、常态一体化管理,切实提升全区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

15、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明确突发事件权责划分,梳理应急事件处置流程;整合全区应急管理数据与应急救援队伍,健全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机制,完善应急避难场所、人民防空场所使用和管理制度;积极推进智慧消防系统建设,提升消防应急处置能力,逐步实现火灾防控自动化、灭火救援指挥智能化、日常执法工作系统化、队伍管理精细化,建立起智慧防控、智慧作战、智慧执法、智慧管理一体化智慧消防运行机制;通过大数据,展示全区易涝、易塌陷点分布情况和治理情况,有效提升城市风险灾害防治管控能力。3、提升公共安全管理能力建设全区视频监控共享平台,整合政法、公安、城管等领域视频资源,实现视频资源统筹管理,按权限、业务需求等进行视频数据共享

16、;强化视频监控分析应用,对重点监控区域非高清摄像头进行升级改造,结合GIS数据、人脸识别、视频数据结构化、人群聚集统计分析等技术,为城市管理提供数据决策支撑;提升公共安全智慧化分析能力,通过GPS定位、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智慧化手段,对城市公共安全事件进行智能监控与精准打击;完善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加强对危化品生产企业等重点监控企业、重点监控区域、安全隐患点布设监控设备等,对城市内生产安全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加强国家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在安全生产动态监管和预警预报系统中的应用,加强系统预警监控能力,充分利用大数据和视频智能分析,为城市安全运行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提供统一、安全、及时的信息传输通道,

17、为智慧城市运行、管理、指挥提供有效支撑。4、推动绿色便捷交通能力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交通运行指数发布与分析能力,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推进电子公交站牌设立和应用,推动公共交通移动支付系统建设,提升交通出行便捷度;探索建立自适应城市绿波带,整合城市视频平台数据及交通流量数据,减少城市上下班高峰期拥堵现象。升级交通诱导系统,建立综合自适应诱导信息发布系统,实现路况、停车场等各类信息综合发布。推进智能停车项目建设,整合全区停车位资源,进行全方位感知,实时动态采集停车车位信息,优化停车服务效能;完善电动汽车充电桩管理服务,利用视频监控、电动汽车车载信息系统等实时监控充电桩与电动车辆分布,加强对充电位

18、有效监管,实现智能分配与调度;加强公共自行车停放监管,开发公共自行车监管平台,利用先进物联网技术,对公共自行车违规停放进行监管。5、提高市政基础设施监管水平加强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按照相关保密要求,建立全方位多维度地下管网综合感知系统,对排水、电力、燃气、通信等地下管线进行全方位监控;结合全区空间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系统,对地下管线隐患排查、安全管理等进行精准监控;探索NB-IoT等新技术应用,实现水电燃气热等远程智能抄表、实时数据采集;结合居民工作出行习惯等大数据分析,探索市政资源智能调节等运营工作。6、加强信用监管与信息服务建设优先从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危化品生产、环境

19、保护、劳动用工等重点领域入手,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和评价标准规范,逐步形成全区统一的信用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市场信用监管,加强对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等信用管理机制;与北京市信用信息系统对接,建立大兴区企业、个人、非企业法人等市场主体信用基础数据库,形成完善的区级信用信息资源;建设全区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加快信用信息记录、归集、公开、共享交换,依法提供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三)加强新技术应用,打造生态宜居大兴坚持绿色生产、绿色生态发展、绿色生活,以建设生态大兴为目标,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生态资源监测保护能力、环境监测治理能力、低碳循环发展能力、水资源高效利用能力等

20、,推动建成和谐宜居美丽生态城市。1、推进智慧生态大兴建设积极探索大兴智慧生态实施路径,持续加强生态环境精细化管控能力,建立生态环境协同模式,有效推动大兴区生态环境精准治理和科学决策。提升城市水资源监测与利用能力,推进生态环境应急体系建立,加强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完善城市内涝监测预警防护体系;完善大气环境综合管理,强化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工地降尘在线监管,切实改善空气质量;加强气象与地震灾害预测预警防治,保护城市生态安全;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构建动态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2、完善环境治理监测水平科学部署物联感知终端与感知网络,建立覆盖辖区范围内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污染源等各项生态环境

21、要素的监测网络,实现感知信息数据实时传输;强化污染源在线监控,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加快完善污染源在线监测、环境质量预警预报、环境质量预测建模、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等,提升企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率、城市环境问题处置率;推进全区水质智能监测,利用传感器等技术,建立全区水质实时动态监控系统,完善管网改造,提升我区主要河道水环境品质,提供水质变化应急决策支持;推进垃圾分类全流程运行和监管体系建设,对辖区内生活垃圾收运进行分类减量管理,探索从源头到去向全程量化监控物联网管理模式,防止垃圾收运过程中二次污染。3、力推低碳环保发展模式推进覆盖园区、重点企业、大型公共建筑等场所能源监测网络建设,加强

22、能源利用和监管,提升能源利用率;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加强能源与碳排放管理和低碳生活方式宣传推广;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建设,提高城市绿色建筑覆盖率,推进BIM技术在新建建筑中应用,严格执行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节能强制性标准。4、加快海绵城市监测试点建设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推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强化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控制和治理城市径流污染;加快雨洪利用设施建设,结合雨洪水资源利用与防洪达标的思路,降低城市内涝风险,基本消灭辖区内涝;加强雨洪信息与设施监测,提高城市雨水自然积存、净化监测和水资源监测能力,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全过程监管水平和决策分析能力;应用水资源大数据综合统筹

23、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系统性,协调整合水循环利用。(四)强化创新引领,加快产业创新发展积极推进全区产业向优质、特色方向发展,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创新应用,加快信息技术高地、商贸物流服务高地、创新创业高地建设,全力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1、打造更具活力的发展模式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利用现有双创园区,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水平,链接成熟孵化资源,嵌入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提供灵活的资金支持,促进优秀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发挥大数据在精准招商和企业服务方面能力,有针对性地推进金融机构、大数据分析公司参与招商咨询与落地过程,精准识别招商对象、精准提供资金支持;建立企业信息库和企业服务应用系统,对企业发展状

24、态进行分析,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智慧化、精准化、时效强服务,助力企业成长。2、打造数字经济新的增长点积极发展跨境电商产业,深度结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建设跨境电商和智慧物流产业基地。探索建立跨境电子商务智慧化体验店和免税店,推动跨境电商龙头企业聚集发展。3、提升经济运行监测预警能力升级产业服务数字化平台,汇集土地数据、产业和企业运行指标体系,实现对全区经济运行态势全面感知,描绘大兴区产业图谱,全面、清晰、客观展示区域产业发展情况;完善平台的分析和预测预警能力,提升对经济发展的辅助决策能力,为完善产业发展生态、加速产业聚集和创新发展提供决策支撑;建设人才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人

25、才信息采集整合、信息存储和集中管理功能,开展信息共享推送、人才发展状态分析、人才统计评优、优化创业培训等人才资源信息服务,提升人才服务精准度。4、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大力推进生物医药基地、新媒体基地智慧园区建设,整合园区安防、门禁、停车引导、环境监测等感知网络,打造创新园区服务和高效运营管理模式,提升园区精细化管理和智慧化服务水平,形成智慧园区的建设运营模式,并在全区复制推广。(五)加强统筹规划,打牢网络信息基础加强统筹规划,建设泛在感知的物联基础设施、集约共享的计算存储设施、高速互联的信息传输网络、可管可控的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和共享开放的数据资源体系,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智能监测水平,提高基础设施复用

26、效率和网络传输速率,实现数据归心,全面支撑大兴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1、升级和优化网络基础设施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深入推进宽带网络光纤化改造;积极部署5G示范区域建设,逐步实现千兆到户、万兆到楼的城市光网发展目标;提高城市Wi-Fi覆盖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进一步提升;启动智能灯杆示范工程,在主要园区、商圈和社区开展智能灯杆建设,加大旧有路灯改造升级力度,打造集照明控制、Wi-Fi热点、天线基站、视频监控管理、城市环境实时监测、紧急呼叫、水位监测、充电桩和井盖监测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路灯试点。2、完善物联网感知基础设施根据全区综合规划,升级重点监控点视频探头,探索应用视频数据前置处理技术,推动公共

27、安全视频监控联网整合;推进物联网在公共治安、城市管理、道路交通、生态环境等领域部署,持续完善大型公建、路政设施等城市部件智能感知监测体系;推进物联感知网络和感知设备统一接入和管理、感知数据标准化处理、感知网络安全管理等;支持企业在社区、公共场所、办公楼宇等区域部署智能服务终端。3、升级改造区数据中心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构建统一高效、弹性扩展、安全可靠、按需服务的城市大数据中心,完善数据标准体系,完善基础数据、主题数据和历史数据等数据库建库标准、共享目录、服务发布标准和数据访问标准等;完善数据可视化功能,基于地理信息平台,以表格、柱状图、关系图等形式展示数据,支持可视化分析;提供基础数据更新情况可

28、视化服务。4、建设集约化共性基础软件提供核心服务支撑能力,建设面向不同业务应用系统的通用功能支撑模块,丰富开源共性基础软件库,提供更加灵活的组件化服务支撑;建设区级移动办公平台,推进机关智慧办公应用。5、推动数据开放及应用创新按照谁主管,谁提供,谁负责原则,加强共享数据维护和更新,保障数据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和可用性;优先推动经济、环境、交通、信用、医疗、卫生、养老、就业、社保、文化、教育、市场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数据统一汇聚和集中开放;探索大数据创新应用,以提升民生服务、激发社会活力为重点,推动社会治理精细化、经济运行科学化、民生服务智能化。6、打造可管可控的安全体系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

29、施安全防护,加快推进网络设备和软硬件平台自主可控替代;提升网络空间治理能力,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主动收集网络中各类信息,加强舆情监管。推进针对社会征信、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等活动网络综合治理平台建设;夯实数据应用安全基础,完善数据安全保护体系和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实现对数据资源的监管、运营和配置功能,数据加密检索和对敏感隐私数据的智能保护,防止数据通过互联网等途径泄露;完善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建设、落实全区网络和信息安全的管理制度,包括用户安全、数据安全、设备和资产管理、信息发布保密审核等,对涉及敏感信息工作人员加强管理和培训。四、 总体框架围绕大兴区建设目标和建设需求,构建符合大兴

30、区建设特色的1云+2平台+N应用新型智慧城市总体框架。1云即大兴区智慧云,实现数据采集、传输、计算存储、分析和应用服务,主要包括传感、网络、计算存储资源、数据资源和共性应用支撑云服务;2平台分别指面向公众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和面向管理的城市运行管理平台;N应用涵盖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行业领域。五、 建设背景(一)背景概述全面衔接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和实施要求,充分借鉴国内外最优秀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深入分析大兴区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大兴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目标、总体框架、主要任务和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指导全区各单位、各部门、各企业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运用新技术

31、手段助力城市治理,全面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满意度。(二)发展基础目前,全区在民生服务、城市治理、产业经济、生态宜居、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建设大兴区综合行政服务中心、工商税务分中心等四个分中心服务大厅,以及镇(街道)服务中心和村(社区)服务站,初步形成三级行政服务体系;搭建大兴区教育私有云、教育资源商店等,提高了教育管理服务能力;建立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大兴区影像信息平台,实现了基层与区级医院电子健康档案、影像资源的整合共享。依托大兴区公安视频专网,建成北京市首个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分类应用的区域视频图像平台;

32、整合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系统、社会服务管理系统、安全监管系统、村庄社区化系统、非紧急救助服务案件办理系统、大兴区网格化综合决策支持系统等,建设N+1网格化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由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模式转变;对已建成的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平台、动态安全监管和预警预报系统、危险化学品图像监控平台,进行优化升级;实现了对城市应急事件随时随地处置;实施动物卫生监督重点环节实时监控与溯源追查,有效地提升了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防御效能。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运行良好,恶劣空气质量做到准确预报预警。水环境治理大有成效,全区全面落实河长制,完成新凤河、大龙河等河道治理任务,完成8条河段2707公里的黑

33、臭水体治理,水质实时监测系统覆盖全区主要河流。园林绿化取得积极进展,全区完成203万亩生态林建设任务,打造集中连片、成带连网的大尺度森林景观,建成森林防火预警系统。噪声污染有所缓解,声环境监测系统有效运行,实现建成区环境噪声分贝不断下降,城市宜居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电子商务产业蒸蒸日上,大兴区成为国家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集聚小笨鸟等一系列电商平台。科技创新快速增强,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激增。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壮大,双创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孵化器不断增多,已打造出完整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科技创业孵化链条。智慧园区建设初见成效,已建成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国家新

34、媒体产业基地智慧园区试点以及大兴西甜瓜基地、鲜切花生产基地、兽药产品二维码追溯管理等智慧农业试点,物联网技术在智慧产业中的作用更加凸显。交通基础设施更加便利,公共交通系统四通八达,建成成熟的公共电汽车、轨道交通运营体系,大力推广投放新能源出租车、接驳车。公共自行车系统更加完善,优化布局公共自行车站点,投放公共自行车近2万辆,方便居民短途交通出行。交通疏堵工程初见成效,全面铺开有条件的路段实施路口渠化工程,缓解了路口拥堵现状,提升了通行能力。城市停车系统日益便利,基本实现停车诱导系统全覆盖,极大提升了停车便捷程度,有效缓解了城市停车紧张程度。光纤宽带和移动网络基本全面覆盖,人口、法人、空间地理信

35、息和宏观经济基础信息库初步建立,为全区业务系统提供了数据支撑。物联感知网络建设逐渐起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基本覆盖重点公共区域,有效支撑了公安、交通、人防、城管、园林绿化、水务等领域监测业务。(三)差距分析1、公共服务领域优质均等的教育服务尚未实现,公众对优质均等的教育资源有较大需求,当前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需以现代信息化技术减轻公共教育服务压力,网络教育、在线教育、社区教育等新兴教育服务模式亟待培育和发展。优越健全的医疗服务依然紧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优质医疗资源短缺问题依然严峻,急需推进远程医疗、家庭医生等医疗模式全面发展,分级分类推进医疗服务、降低公立医疗机构压力需持续努力。多元化社区服

36、务体系尚未形成,社区生活便捷度、智能度、智慧度、安全环境有待提高,目前已有社区服务尚无法满足社区居民医疗、养老、教育、公共服务、就业辅导、技能培训、社会福利等群众全方位需求,社区居民生活幸福感有待提升。2、城市治理领域城市运行秩序有待加强,利用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破解车辆违停、流动商贩等问题能力需进一步加强;城市网格化事件入口不统一、业务系统不联动,无法实现事件全面自动分拨,需进一步依靠信息系统为城市急办、难办事件等问题提供应急处置支撑。城市综合治理能力仍需提升,全区缺乏全面掌握城市日常运行状态的统一平台,未实现对全区安全生产、危化品管理、违法建筑、城市内涝等全面监测,无法对城市各类危险事件

37、进行综合研判。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应急部门无法依据当前事态信息作出快速指挥处置。城市治理领域业务协同程度不高,城市大部分数据仍属各机构垂直管理,尚未实现信息全面汇聚,数据更新的时效性参差不齐,共享交换力度不足,阻碍了城市业务系统的协同联动;各部门、各单位无法利用数据资源进行分析、挖掘、应用,未全面铺开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管理新模式。3、生态宜居领域城市生态环境仍需改善,污水排放、饮用水安全实时监测尚不能满足城市生态宜居需求;城市空气质量、环境污染监控与预警需进一步加强,应充分利用物联网等监测手段,加强污染源实时监测与风险预警;部分村庄环境问题依然突出,需改进整治措施和提高整治力度;公众监督上报渠道不

38、够畅通,城市环境治理公众参与度需提高。城市绿色便捷程度有待提升,部分区域仍存在交通拥堵频发等问题,交通出行信息服务支撑不足;新能源充电桩被占用情况严重,未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影响新能源汽车使用率;公共自行车存在调度不足等问题,公共自行车管理和服务水平需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地实时监测水平不高,绿地资源管理急需增强。4、产业经济领域产业发展环境不够优越,产业发展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有待健全;产业信息服务平台仍需优化;智慧园区建设应进一步加强,企业信息应用有待提升,企业服务精准化、个性化能力不够。全方位创新创业支撑服务需加强,公共数据对企业开放程度明显不足,现有开放数据难以满足企业创新应

39、用需求;服务创新创业能力需提升,高精尖科技企业精准服务能力存在较大差距,金融融资、评估认证、知识产权等专业性服务水平不高。5、基础设施领域城市智能基础设施覆盖不足,城市视频监控覆盖度不足,部分区域存在监控缺漏问题;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不高,智能灯杆和电子公交站牌等智慧基础设施未全面覆盖,交通、环境、地下管网等物联网监测设施缺口较大;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差距明显存在,镇、村摄像头和公共Wi-Fi建设水平与城区存在较大差距。信息孤岛现象依然突出,城市数据体系建设明显不足,基础数据库使用率相对较低,各业务系统联通困难,现有数据共享程度对数据分析挖掘支撑不够,急需打破各类部门信息壁垒。网络安全存在较大隐患,各层级人员网络安全防护意识亟需增强,各类关键基础设施保护有待巩固;各类数据资源信息泄露防护机制和能力有待加强,对相关隐私数据的保护力度需进一步加大。资料参考:大兴区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修订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