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辑:石上偈+自题一绝-《红楼梦》诗词曲赋选讲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68687380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3.7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1辑:石上偈+自题一绝-《红楼梦》诗词曲赋选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1辑:石上偈+自题一绝-《红楼梦》诗词曲赋选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1辑:石上偈+自题一绝-《红楼梦》诗词曲赋选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第1辑:石上偈+自题一绝-《红楼梦》诗词曲赋选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辑:石上偈+自题一绝-《红楼梦》诗词曲赋选讲(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1辑:石上偈+自题一绝石上偈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注释】 1.偈(j记)佛教用语。本义为佛经中的颂词。引申为佛家诗。一般为四句,多富哲理或预言性。2.补苍天:出自古代神话。传说远古的时候,天塌地陷,大火燃烧不灭,洪水泛滥不止,猛兽凶禽到处噬 食百姓。女蜗(ba蛙)氏炼五色石把苍天修补了起来。她还砍断大海龟的四足用来作为擎天柱,杀死黑龙以 救助中原,积起芦灰将洪水止住。这样,就平息了一切灾祸,老百姓因此得以安生(见淮南子览冥训)。 这里作者是借神话故事来说做匡世济时的大事业。3.“枉入”句:白白地来到人世间这么多年。这是作者 感慨年华虚度。红尘,班固

2、西都赋:红尘四合,烟云相连。”本写长安之盛,后用以说明世间的热闹繁华。4.“此系”句:这是石头身前和身后所经历的故事。小说中说顽石“幻形入世”,化为通灵宝玉,随着贾宝玉 的投生,来到人世,经历了一番离合悲欢以后,仍化作顽石,回归到青埴峰下,所以这样说。诗句似有寓意,作者或借此暗示小说所描写的,并不限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而是对他祖孙三代以上种种现实的艺术概括:对曹雪芹来说,曹寅时代便是他的“身前”事;对盛时曹家来说,败落又是已逝者的“身后”事。5.“倩(qing)谁”句:请谁替我抄了去作奇闻流传?倩,央求。奇传,即传奇,为押韵而颠倒,意即奇异故事可以相传者。它本是唐代兴起的一种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

3、,这里只取新奇传闻义。【赏析】这是作者依托神话形式表明石头记创作缘由的一首序诗。曹雪芹在小说的楔子中虚构了此书系抄自石上所刻的故事,其原始作者便是幻化为通灵宝玉,让神瑛侍者(贾宝玉的前身)“夹带”着它一起下凡,经历过一番梦幻的补天石。而曹雪芹自己只不过是“披阅增删”者。这样虚构的意图是:(一)强调故事的真实性。所谓此书所述是石头“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所以要让虚拟作者通灵玉陪伴故事主人公始终。(二)申明经历者并非就是自己。故事虽真,却多半发生在其祖辈生活年代,如凤姐所说,“可恨我小几岁年纪,若早生二 三十年,如今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没有见世面了。说起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我

4、偏没造化赶上”(十六回)。风月繁华之盛,对曹雪芹来说是“陈迹”,是“身前”之事(曹寅死于雪芹出生前十二三年);而“万境归空”之日,对当时经历之人如曹寅而言,则又是其“身后” 之事。为表明素材多来源于老人如祖母等口授,故虚拟了一个原始作者而让自己扮演“披阅增 删”角色。所以,从事件的经历者来说,石头并不等于作者;但就此书的创作来说,石头也就是曹雪芹。批书人脂砚斋怕读者误认为雪芹真是“披阅增删”者,就特地揭穿“作者之笔狡猾之甚”,敲定作者就是雪芹自己。那么,曹雪芹为什么一开头便借那块补天石的遭遇,先作无材补天之叹呢?这倒确实是作者 自况。对“补天”传说的借用,以往我们总是去推究这“天”代表什么,说

5、是补“封建制度的天”吧,又 怕贬低作者,于是从“补天”转而发挥成“恨天”、“拆天”,近来又有人说“天”应是“情天”、“离恨天”。其实,这样推究一个用了千百年已有固定含义的语词,是搞错了方向。比如有人用“亡羊补牢”一词,你去推究“羊”是山羊还是绵羊,“牢”是木栅围的还是石头砌的,岂非不得要领?古籍中 用“补天”一语的例句不少,无非喻安邦治国、经世济民一类的大事业。清人周乐清作补天石传 奇,收录戏曲八种,写的也是太子丹、屈原、王昭君、蔡文姬、诸葛亮、岳飞等等青史扬名人物的故 事。所以,雪芹说无材补天,意思就是没有资格去做一番大事业。成就这样的大事业,必须要通过科举仕宦之途才有可能达到。曹雪芹少小时

6、的客观环境使他失去了延师教读的机会(他是凭博览群书自学成才的),因而并不精深举业;但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家庭的巨变在政治条件上断绝了他这条路。清代制度:凡直系三代之内犯有重罪者,不得参加科考。这只要看看登科录中录取者皆详 列三代姓名、职业,以备选录放官之用便知道了。父亲曹頫是皇帝下旨抄家的“钦犯”,又被“枷 号多年,雪芹哪能靠科举仕途发迹出头?人们总以为曹雪芹也像他所创造的人物形象贾宝玉那样,生来就厌恶仕途经济,所以能否读 书做官,根本就不在乎。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雪芹很自负,对那些名利场中热衷于营求的人白眼 相向,又狂又傲,是无疑的。但这不等于他对自己一生注定无缘科场的命运也无所谓。功名对于 那个

7、时代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我们今天难以理解的。蒲松龄聊斋揭露和抨击封建科举制度摧残人才、造成政治黑暗腐败的作品有多篇,既深刻,又沉痛;可他自己却终生未放弃拼搏于科场,屡战屡败,悲愤丧气,直到七十一岁才获得个区区贡生。曹雪芹自然也会对命运的不公感到极大的怨恨和悲愤,所谓“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他“燕市哭歌悲遇合”(敦敏诗)所“哭歌”的不 幸,也不是因为生活的贫困,而是因为他是被“入了另册”的,被宣告了科场之路不通,也就是在他 这位有志于做一番大事业者的面前设下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所以,脂评对此诗的前两句有批语说:“惭愧之言,呜咽如闻。”又批“无材补天,

8、幻形入世”说: “八字便是作者一生惭恨。”将它直接与写书联系起来的是批“只单单剩下一块未用,便弃在” 数语,说:剩了这一块,便生出这许多故事。使当日虽不以此补天,就该去补地之坑陷,使地平坦, 而不有此一部鬼话。这话的语气,一看便知,是雪芹长辈畸笏叟说的。他把红楼梦之写成,归结为雪芹不能与别的年轻人一样有做大事业的机会,可又不甘心去干诸如经商行医、做工务农之类 社会所需的平凡事(所谓“补地之坑陷”),在惭恨孤愤的心情下,为了不埋没自己,就选择写小说以传世了。可见,曹雪芹是“意有所结郁,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思垂空文以自见(现)”,红楼梦是其“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自题一绝满

9、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注释】1.都云:都说。2.解:懂得。【赏析】“荒唐言”不限于指小说有石头“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这样荒唐的缘起,也不仅仅指小说中有 “太虚幻境”、“风月宝鉴”之类荒唐的情节。作者将广泛搜罗所得的见闻,结合自身的经历体验, 运用大胆的艺术想像,创造了贾宝玉以及一大批非按某一真人为对象摹写的闺阁女子形象,虚构 成一个以大观园女儿国为中心的故事,以及小说表面上把悲剧命运说成是情根夙孽、偿还冤债等 等,也都带有“假语存焉”(脂砚斋错听成“假语村言”,先写入“凡例”,后移作回前评,又被传抄者 混为正文,遂讹传至今)的性质,也就是所谓“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10、,是说其中包含着种种血泪 辛酸的现实生活和感受。“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在这里,作者诉说的是他难以直言而又深 怕不能被理解的衷曲。脂砚斋、畸笏叟等人对此诗有几条重要的批语。一曰,此是第一首标题诗。”有人被“第一 首”三字所迷惑,以为在此之前明明还有一首“无材可去补苍天”的诗,此诗应为第二首,之所以称 为“第一首”,正好说明小说本由作者新旧二稿合成,或由不同作者的两部书拼凑起来的;在旧稿 中此诗是第一首,加入新稿后成了第二首,而批语本批在旧稿上,故有此矛盾现象。其实这是误 解。因为脂批所说的“标题诗”是指标明此回题意(即回目含义)的诗,而前一首楔子中的石上 偈,并非为标明回目含义而作,所以不

11、是标题诗。第一回回目中有以“甄士隐”谐“真事隐 (去)”、“贾雨村”谐“假语存(焉)”之隐义,故诗有“荒唐言”、“辛酸泪”、“解味”等语。也由此可 见,小说原来的设计在每回正文开始前都有一首“标题诗”来阐释回目的;现在有的有,有的没 有,是书稿未最后完成加工的迹象。二曰;“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 壬午的次年癸未,曹雪芹尚在人世,他死于再下一年甲申春,有敦诚的挽诗可证。“壬午除夕” 是畸笏叟在自己批语后所署的时间。他在这一年署时间的批语特别多,如“壬午春”、“壬午季 春”、“壬午孟夏”、“壬午孟夏雨窗”、“壬午九月”、“壬午重阳”等等,不计这条“壬午除夕”在内,已多至四十二条。

12、批语针对“辛酸泪”、“谁解”等语而发。“哭成”只能理解为以悲感的心情撰 写而成,而绝不是拼合增删他人作品而成。且语意也说明书稿已基本撰写成了。三曰:“书未 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每意觅青埴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和尚何?怅怅! 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申八月泪 笔。”此批亦畸笏叟所加。其时,脂砚斋亦已逝去,与雪芹死仅相隔半年。“余二人”,指畸笏叟 及其老妻,即雪芹之双亲(参见拙作畸笏叟考,载红楼梦学刊)2004年第1期),他痛悼爱子 不幸早逝,故署“泪笔前言书已“哭成”,此却又言“书未成”,何故?因十年前雪芹交出的小 说成稿,在后来誉清时

13、,被借阅者“迷失五六稿,且都是八十回以后的,一直找不冋来,也未及 补写,畸笏痛心全书成残,故有是语。红楼梦问世二百多年了,对于这部小说的成书过程、后半部佚稿的情节,以及作者创作 此书的本来意图等等,都有各种不同的说法。至于对小说的社会意义,更曾经有过种种歪曲, 就是曹雪芹自己,由于没有科学的历史观点,不能从本质上认识那些激动着他,从而使他产生 强烈创作愿望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尽管他出色地描绘了它),因而,也就不能真正理解他自己著 作的全部价值和意义。用正确的观点深刻地理解、阐明红楼梦这一部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成 就最高的中国古典小说的社会意义和科学地总结其创作的艺术经验的任务,便历史地落在我 们这一代人的肩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