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无脊椎考纲与脊椎类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168588439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4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动物学无脊椎考纲与脊椎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动物学无脊椎考纲与脊椎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动物学无脊椎考纲与脊椎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动物学无脊椎考纲与脊椎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学无脊椎考纲与脊椎类(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动物学无脊椎考纲一、名词解释: 后口动物:胚胎时期的原口封闭或成为动物的肛门,口是在与原口相对的一端重新形成的动物称为后口动物。如棘皮动物、半索动物、脊索动物等。变态:胚胎发育期内动物外形、内部结构和生长习性上的一系列变化(如昆虫的幼虫变成蛹或蝌蚪变成青蛙)水沟系:海绵动物所特有的结构,对其营固着生活意义重大。水沟系是水流的通道,海绵动物的摄食、呼吸、排泄及其他生理机能都要借水流的穿行来维持假体腔:假体腔又称初生体腔或原体腔。是指体壁中胚层与内胚层消化道之间的腔。即该体腔是由外胚层的表皮与 中胚层分化的肌肉层共同构成的体壁,而由内胚层分化的肠壁上并没有中胚层参与形成的组织结构。假体腔是动物界

2、在系统进化过程中最早出现的一种体腔类型。同律分节:些动物身体的不同体段,其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别,功能也不同,这种分节现象称为异律分节(heteronomous metamerism)。如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不同的体节构成的,即体节有了分化,相同的体节又愈合而形成不同的体部,如头部、胸部和腹部。异律分节的出现增强了动物的运动,提高了动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刺细胞:腔肠动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保护性的细胞,如水螅虫。: 胚层逆转:绵动物胚胎发育的特点,因此而动物极的小细胞形成胚胎的内层细胞,而植物极的大细胞形 成胚胎的外层细胞,即胚层发生反转。真体腔:所谓真体腔就是由中胚层所包围的空腔。真体腔动物

3、具有体壁肌肉层也有肠壁肌肉层。真体腔还有中胚层形成的一层单细胞的体腔膜,体腔膜包围在体腔内面及器官系统的表面,可形成系膜,以固定器官系统在体内的位置。真体腔的形成分为两种:裂腔法和肠腔法。软体动物、鳃曳动物、星虫动物、螠虫动物、环节动物、须腕动物、有爪动物、缓步动物、舌形动物、节肢动物都是有裂腔法形成体腔的动物,同时也是原口动物,而毛鳄动物、棘皮动物、半索动物及脊索动物属于肠腔法形成体腔的动物,同时也都是后口动物。原口动物:胚胎发育时期的原口直接或间接的发育成后来动物的口,肛门在相对的另一侧形成,称为原 口动物,如节肢动物门以 前的无脊椎动物。保护色:许多昆虫的颜色有与周围环境的色泽相似,可以

4、降低被天敌捕食的机率二、简述:1) 原生动物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及其在生物系统进化中的地位? 1:单细胞或单细胞群体, 细胞内具有完成各种生理功能的胞器;2:具备生物的各种营养类型:光合自养性营养(植物性营 养)、吞噬性营养(动物性营养)、腐生性营养(渗透性营养);3:出现基本的酶系;4:出现水 中行动的运动器;如 具有鞭毛、纤毛和伪足等运动器官;5:据无性生殖、有性生殖两种生殖 方式;6:有些种类的据独特的外壳。进化地位:1:分子生物学、古生物学的研究发现:原生 生物是目前已知的最原始最简单的真核生物-包括一切单细胞、多细胞群体的单细胞生;2:多细 胞群体的单细胞生物:一般未出现细胞分化,某些种

5、类也仅仅是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区别,体 细胞在群体内各自独立;3:原生动物中既有明显属于植物界的团菌,盘藻等绿藻,又有明显属于 动物界的草履虫、变形虫等,还有介于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眼虫,粘菌等属于 5 界系统中的原生 动物界。2) 为什么说海绵动物是多细胞动物进化中的一个侧枝? 结构与机能的原始性:具有与原生 动物领鞭毛虫相同的领细胞,有人认为它是与领鞭毛虫有关的群体原生动物。但是其个体发育 中有胚层存在,细胞不能单独存在,故定为多细胞动物。由于有水沟系、骨针、领细胞等特殊 结构,以及在发育中有逆转现象,说明它又与其它多细胞动物不同,所以称为“侧生动物”。3) 简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1) 辐射

6、对称 (2) 二胚层 ,原始消化腔 (3)有组织的分化 4) 刺细胞 (5)神经网 (6) 世代交替 (7) 多态现象4) 各类假体腔动物的体壁结构的特点: 共性:均由角质层、表皮层、肌肉构成。差异性:线 虫动物:上皮细胞为合胞体,角质层结构复杂,明显可分为 3 层,大多由不同蛋白构成,有一 定弹性。腹毛动物:构成表皮细胞的是单纤毛上皮细胞,不是合胞体,主要由环肌和纵肌组成。 轮形动物:角质层有的加厚成甲板、刺或棘;上皮细胞数目固定。动吻动物:上表皮细胞为合胞 体。线形动物:上皮细胞分界清楚。棘皮动物:上表皮细胞合胞体较大。内肛动物:上皮细胞 不是合胞体5)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发达的真体腔

7、和闭管式的循环系统,有疣足,两侧对称,三个胚层, 有刚毛,同律分节向异律分节过度,他们的神经系统是由脑,咽下神经节,围咽神经环,以及 腹神经索构成。6) 简述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身体柔软,多为两侧对称,体分头,足,内脏团三部分, 绝大多数有由外套膜分泌的贝壳,故本门又称贝类。2、足为运动器官,头族类的足变成腕和漏 斗。3、消化系统呈 U 形,有消化腺。除瓣鳃纲外,口内一般有颚片和齿舌。4、水生种类以鳃 呼吸、陆生种类有“肺”。5、开管式循环系统(头足类十腕目)。心脏在围心腔内,通常有一心室 二心耳(腹足纲仅一心室一心耳)。6、后肾型排泄系统,通常具有肾一对。7、神经系统一般有 脑、侧、足

8、、脏 4 对神经节,(各纲有不同的愈合现象)和其间相连的神经索。8、多数种类雌 雄异体,少数雌雄同体,卵生或卵胎生。间接发育的海产种类有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河蚌有 钩介幼虫,头足纲为直接发育。7) 简述昆虫纲的主要特征:体分节,附肢有主节,具有外骨骼,鉴别特徵为:头部有口器,眼 和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通常还有一或两对翅;腹部分节,无步行肢,生殖孔接近肛门,通 常有变态。8) 简述棘皮动物的主要特征 1)为后口动物 2)幼虫左右对称,成体辐射对称(以五辐射对称 为主)3)此生体腔发达,包括围脏腔、水管系统和围血系统三部分 4)体壁由角质膜、真皮、 肌肉层和体腔膜构成,真皮层中包埋有源于中胚层的

9、真骨骼,骨骼能形成棘皮或叉棘突出于体 表 5 )血系统很不显著,血液无色,内含变形细胞 6 )神经系统不发达,由外神经系统,下神经 系统和内神经系统组成7)用皮腮呼吸,管足也有呼吸作用;围脏腔内的变形细胞可排泄 8)绝 大多数雌雄异体间接发育三、论述题:1)扁形动物高度适应寄生生活的特征及其意义 扁形动物门分为三纲。其中涡虫纲的种类主要是自由生活的,如三角涡虫、平角涡虫等。吸虫 和绦虫纲的种类全是寄生的,其身体结构和生理机能有一系列适应寄生生活的特点。如身体呈叶片 状(肝片吸虫),扁带状(猪带绦虫);头部有吸盘、小钩或尾部有发达的附着器(如三代虫、指环 虫等);神经系统和感官比较退化,消化系统

10、不发达(吸虫类)或消失(绦虫类);厌氧呼吸;生殖 系统高度发达,产卵量或生殖能力极强;有特殊的幼体生殖方式。体内寄生(肝片吸虫、绦虫)或 体外寄生(三代虫、指环虫);复殖亚纲的种类生活史复杂,需要2 个以上的寄主。一般幼虫期的寄主为软体动物,成虫期的寄主为脊椎动物或人体,危害严重。以上特征是寄生虫长期适应寄生生活的结果2)述腔肠动物、扁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进化特征1. 腔肠动物门: 是辐射对称或两辐射对称的两胚层动物,身体有水螅型和水母型;体壁围绕身体纵 轴围成一个消化循环腔,有口无肛门,能进行胞外消化和胞内消化;有初步的组织分化和简单的器官分化; 有网状神经系统;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有世

11、代交替现象;腔肠动物是真正的多细胞动物中最为原 始的一类。2. 扁形动物门:身体两侧对称,具有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三个胚层,在体壁和消化管之间没有体 腔,身体出现了器官系统。扁形动物是动物进化中的一个新阶段。身体通常背腹扁平,由表皮和肌肉共同 形成皮肌囊,消化管和体壁之间为实质,消化管有口无肛门,神经系统为梯形,有多种感觉器官,排泄系 统为原肾型,中胚层形成的实质可以贮藏水分和营养,同时中胚层为身体内部器官系统的分化提供了必要 的基础。中胚层的产生也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体壁包裹全身,既有保护身体的作用,又有运动的功能;表皮细胞之间有腺细胞和感觉细胞;体壁是 由环肌、斜肌、纵

12、肌和表皮共同组成。由于中胚层的出现,取代了外胚层或内胚层产生生殖细胞的功能, 出现了产生雌雄生殖细胞固定的生殖腺,同时出现了输卵管,输精管等生殖导管和前列腺、卵黄腺等附属 腺体。具有外生殖器,扁形动物出现了交配和体内受精的现象,这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一个重要条 件。3. 环节动物门 :有发达的真体腔和闭管式的循环系统,有刚毛和疣足,两侧对称,三个胚层,同律分 节,他们的神经系统是由脑,咽下神经节,围咽神经环,以及腹神经索构成。海产的种类为间接发育,为 螺旋型卵裂,有担轮幼虫和面盘轮幼。3)学特征解释昆虫在地球上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的原因1。有翅能飞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有翅的一类,也是动物中

13、最早具翅的一个类群,飞翔能力的获得给昆虫在觅食, 求偶,避敌,扩散等方面带来了极大的好处;2。繁殖力强 昆虫具有惊人的繁殖能力。大多数昆虫产卵量在数百粒范围内,具有社会性与孤雌生殖的昆虫生殖力更强, 如果需要,1 只蜜蜂蜂后一生可产卵百万粒,有人曾估算 1 头孤雌生殖的蚜虫若后代全部成活并继续繁殖 的话,半年后蚜虫总数可达 6 亿个左右。强大的生殖潜能是种群繁盛的基础;3。体小优势 大部分昆虫的体较小,不仅少量的食物即能满足其生长与繁殖的营养需求,而且使其在生存空间,灵活度, 避敌,减少损害,顺风迁飞等方面具有很多优势;4。取食器官多样化 不同类群的昆虫具有不同类型的口器,一方面避免了对食物的

14、竞争,同时部分程度地改善了昆虫与取食对 象的关系;5。具有变态与发育阶段 绝大部分昆虫为全变态,其中大部分种类的幼期与成虫期个体在生境及食性上差别很大,这样就避免了同 种或同类昆虫在空间与食物等方面的需求矛盾;6。适应力强 从昆虫分布之广,种类之多,数量之大,延续历史之长等特点我们可以推知其适应能力之强,无论对温度 饥饿,干旱,药剂等昆虫均有很强的适应力,并且昆虫生活周期较短,比较容易把对种群有益的突变保存 下来。对于周期性或长期的不良环境条件,昆虫还可以休眠或滞育,有些种类可以在土壤种滞育几年,十 几年或更长的时间,以保持其种群的延续。4)为你自己在动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能做些什么? 你认为人类

15、的哪些行为导致了动物多样性 的丧失?提出 5 点以上正确、合理的观点即得满分。参考答案:(1)人类将自身凌驾于自然之上遂性而为。(2)对野生动物资源的无度利用。(3)人类活动导致野 生动物栖息地丧失和片断化(碎裂化)。(4)人为的环境污染。(5)人类活动导致全球气候变化。(6)农业 和林业的品种单一化。(7)外来物种引入。 脊椎动物1)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1)神经系统发达,神经管的前端分化成脑 2)脊柱代替了脊索 3)水生脊椎动物用鳃呼吸腮裂中生存在;陆生脊椎动物只在胚胎期间出现腮裂,成体用肺呼吸 4)除 圆口类外,均出现了能动的上下颌5)循环系统完善,出现了位于身体腹面的能收缩的心脏6)排

16、 泄系统出现构造复杂的肾,肾脏代替分散的肾管,更有效地排出代谢废物 7)除圆口类之外,出 现了成对的附肢作为运动器官。2)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具有脊索(notochord): 2、 具有背神经管(dorsal tubular nerve cord):3、具有咽鳃裂(pharyngeal gill slits): 4、其他特征:心脏位于消化管的腹面,具有肛后尾(post-anal tail),骨骼是生活物质,是内骨骼,起源于中胚层,能随机体的生长而增长。脊索动物门可分几个亚门、几个纲?简述一下各门各纲的主要特点:分3亚纲10个纲:尾索动 物亚刚:脊索和背神经管仅位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

17、失。腮裂终生存在。成体的体表被有背囊。常 见种类有海鞘和住囊虫、营自由或固着生活。有些种类有时世代交替现象。本亚门包括:尾海鞘纲、海鞘 纲、樽海鞘纲。头索动物亚门:脊索和神经管纵贯全身,并终生保留。腮裂众多。本亚门仅头索纲一个类 群,体呈鱼形,头部不明显,故称无头类。身体分节。脊索动物亚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 或多或少地被脊柱所代替。脑和感官集中在身体前端,形成明显头部,故称有头类,本亚门包括6个纲脊椎动物(Vertebrates)本亚门包括:(一)圆口纲无颌,缺乏成对的附肢,单鼻孔,脊索及雏形的椎骨并存。又名无颌类。(二)鱼纲出现上、下颌,体表大多被鳞,鳃呼吸,成对的前后肢形成适

18、于水生生活的胸鳍和腹鳍。本纲与 更高等的四足类脊椎动物合称为有颌类。(三)两栖纲皮肤裸露,幼体用鳃呼吸,以鳍游泳,经过变态后的动物上陆生活,营肺呼吸和以五趾型附肢 运动。(四)爬行纲皮肤干燥,外被角质鳞、角盾或骨板。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或近于两心室。本纲与鸟纲、哺 乳纲在胚体发育过程中出现羊膜,因而合称为羊膜动物,其他各纲脊椎动物则合称为无羊膜动物。(五)鸟纲体表被羽,前肢特化成翼,恒温,卵生。(六)哺乳纲身体被毛,恒温,胎生,哺乳。3)什么是逆行变态?动物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为 简单,这种变态 称为逆行变态。 例如 : 初生的海鞘尾部 很发达,中央有一条 脊索,脊索背面有

19、一 条直达身体前 端的 神经管,咽 部有成对的 鳃裂,小海鞘 能在海里自 由地游泳。 然而,几小 时后,它的 身体前端 就渐渐长出突起 并吸附在其 他物体上。随 后,尾部逐 渐萎缩以至 消失,最后 只留下一个 神经节。 海鞘这种由小 到大的变态与进化的方向正好相 反,所以生物学上将这种现象称 为逆行变态。4)头索动物何以得名?头索动物终生具有发达脊索、背神经管,咽腮裂以及肛后尾等典型脊 索动物特征,在原索动物中较为进化。其脊索纵贯全身并延伸到神经管的前方,故称头索动物5)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适于水生生活的一大类群。试从它们的形态结构上加以说 明:1)体形多呈纺锤形;2)用鳃呼吸3)身体分头、躯干

20、和尾3部分4)肾脏可以调节体内的水分5)受 精离不开水,受精卵要在水中发育6)血液循环是单循环7)身体两侧具有特殊的侧线,侧线内有感觉细胞, 可以感觉水流的快慢,有利于鱼类的捕食、防敌和洄游的活动6)鱼的鳞、鳍和尾有哪些类型? 鱼鳞分3种,即骨鳞(bony scale)、盾鳞(placoid scale)和硬鳞; 不仅具有背鳍、臀鳍和尾鳍等奇鳍,还出现了偶鳍(包括胸鳍和腹鳍)。尾:原尾、歪尾、正尾7)鱼类洄游可分为几种类型?研究洄游有什么实际意义? 1)生殖洄游 2)索饵洄游 3)越冬 洄游 意义:洄游为鱼类创造最有利于繁殖、营养和越冬的条件,是保证鱼类维持生存和种族繁衍的适应行 为,是在长期

21、进化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的。引起鱼类洄游和决定洄游路线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与鱼类 自身的生理状况以及外界环境的变化如季节、温度、食源、海流和水质变化等有关,同时也与遗传性密切 相关。研究鱼类洄游的规律,不但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在渔业生产上也有重大的经济价值。8)结合水陆环境的主要差异总结动物有机体从水生过渡到陆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 从水生 转变到陆生的古两栖动物面临着一系列必须克服的新矛盾:生活介质与气体交换器官的矛盾、浮力消失与 动物体承重的矛盾、空气湿度减少与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在古两栖动物的进化过程 中,都必须随同环境条件的改变,进行动物体形的相应改造,以及新器官的产生和

22、原有器官的机能转变, 否则将导致它们登陆失败而遭受绝灭的命运。在水陆生活转变的许多矛盾中,首当其冲的主要矛盾,就是 呼吸器官和陆上运动器官的问题。鱼类在水中生活,由于水能产生浮力,重力对动物的影响较小,借尾、 偶鳍和躯体的摆动即可完成运动。两栖动物的成体则不然,它们在空气密度较小的陆地上运动时,不但需 要用强健的四肢抵抗重力影响和支撑身体,而且还必须能推动动物体沿着地面移动。正是在这种机能要求 的前题下,古两栖动物由酷似古总鳍鱼类的偶鳍发展和形成了适应陆生的五趾型附肢,这是动物演化历史 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作为鱼类运动器官之一的偶鳍结构比较简单,肩带直接附在头骨后缘,活动的方式和 范围受到很大限

23、制,它与鱼鳍之间只有一个单支点,以此作为杠杆,完成单一的转动动作。两栖动物的五 趾型附肢与鱼鳍不同,发展了具有多支点的杠杆运动的关节。肩带游离,前肢在摆脱头骨的制约后,不但 获得了较大的活动范围,而且也增强了动作的复杂性和灵活性;腰带一方面直接与脊柱牢固地联结,另一 方面又与后肢骨相关节,构成支持体重和运动的主要工具,使登陆的目标得以实现。9)简述羊膜卵的主要特征及其在动物进化史上的意义? 羊膜卵外包有石灰或纤维质的硬壳,能 维持卵的形状,减少卵内的不分蒸发,避免机械损伤和防止病原体侵入;卵壳具有通透性,能保证胚胎发 育时进行气体代谢,卵内贮存在丰富的卵黄,保证胚胎在发育中能得到足够的营养。在

24、胚胎发育早期,胚胎周围的胚膜向上发生环关皱褶,不断向背方生长,包围胚胎,在胚胎外构成两个 腔羊膜腔和胚外体腔,羊膜腔内充满羊水,使胚胎能在液体环境中发育,能防止干燥以及机械损伤。 另外,还形成一尿囊,可以收集胚胎发育代谢中产生的废物,另外尿囊与绒毛膜紧巾,其上富有血管,胚 胎可通过多孔的卵壳或卵膜,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羊膜卵的出现,是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个重大适应,它解决了在陆上进行繁殖的 问题,使羊膜动物长彻底摆脱了水环境的束缚。10)归纳爬行类适应于陆生生活的主要特征、爬行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羊膜,具有了陆生 繁殖的能力。皮肤角质化程度加深,外被角质鳞片,皮肤干燥缺乏腺

25、体,有效地防止了体内水份的蒸发。 肺的结构比两栖类复杂,胸廓的出现,使肺呼吸机能加强。 四肢较两栖类强健,指(趾)端具爪, 适于陆上爬行,后肢通过腰带与 2枚荐椎相连,构成牢固支架,有利于承受体重。11)总结鸟类形态结构的主要特征及与爬行类相似的特点 答:鸟类是体表被覆羽毛、有翼、恒 温和卵生的高等脊椎动物。从生物学观点来看,鸟类最突出的特征是新陈代谢旺盛,并能在空气中飞行, 这也是鸟类与其他脊椎动物的根本区别,使其在种数(9 千余种)上成为仅次于鱼类,遍布全球的脊椎动物。 鸟类起源于爬行类,在躯体结构和功能方面有很多类似爬行类的特征,以至有人曾把它们归入蜥形类。12)总结鸟类适应飞翔生活方式

26、,在各个器官系统上的结构特点 1)体型为流线型,体表被羽;2)前肢变为翼;3)骨骼轻而愈合,为气质骨 4)与肺相通的气囊为鸟类所特有13)什么叫迁徙?鸟类迁徙、定向的假说有哪些?主要根据是什么?14)哺乳动物的进步性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各个器官系统的结构功能加以归纳 答: 哺乳动物的进步性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能协调复杂的机能活动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2)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大大提高了对能量的摄取。(3)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约为25C37C),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4)具有在陆上快速运动的能力。(5)胎生、哺乳,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15)恒温及胎生、哺乳对于动物生存有什么意义答:哺乳动物发展了完善的在陆上繁殖的能力, 使后代的成活率大为提高,这是通过胎生和哺乳而实现的。绝大多数哺乳类均为胎生,它们的胎儿借一种 特殊的结构胎盘和母体联系并取得营养,在母体内完成胚胎发育过程妊娠而成为幼儿时始产出。 产出的幼儿以母兽的乳汁哺育。哺乳类还具有一系列复杂的本能活动来保护哺育中的幼兽。胎生方式为哺 乳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它为发育的胚胎提供了保护、营养以及稳定的恒温发育条件,是保证 酶活动和代谢活动正常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