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则运算介绍及定律1

上传人:Wo****A 文档编号:168543388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四则运算介绍及定律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则运算介绍及定律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则运算介绍及定律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四则运算介绍及定律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则运算介绍及定律1(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四那么运算介绍及定律1 - 计算问题解题原理思维及方法 小学数学中在数的问题有以下三种算术:计数,计算,数论 计数问题有以下方法:加法原理,乘法原理,排列与组合法,捆绑法,插板法,枚举法,排除法,对应法,树形图法,归纳法,整体法,递推法,容斥原理和几何图形中的计数; 数论问题有以下方法:奇偶数论,平方数论,费尔马定理,中国剩余定理,韩信点兵原理及其同余数周期应用,整数拆分; 考虑到如今三年级了,我们这2课主要讲解计算问题: 混合运算,数学计算公式原理,换元法概念,凑整法概念,定义新运算,数的整除余数,速算与巧算。 1.四那么运算 ?四那么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那么运算。其中,加

2、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高级运算如平方,次方,数根,微分,积分等不讲) ?运算顺序:只有一级运算时,从左到右计算;有两级运算时,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的;有多层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要是有平方,先算平方。在混合运算中,先算括号内的数 ,括号从小到大。然后从高级到低级。 ?表示方法脱式计算 脱式计算是,即递等式计算,把计算过程完好写出来的运算,也就是脱离竖式的计算。在计算混合运算时,通常是一步计算一个算式(逐步计算,等号不能写在原式上,要写出每一步的过程。一般来说,等号要往前,不与第一行对齐。例如: 1+2(8-3)5(14-6)89 =1+25516

3、89 =1+2129 =1+218 =1+36 =37 横式计算 例如: 1+2(8-3)5(14-6)89 =1+2551689 =1+2129 =1+218 =1+36=37 ?运算意义和运算规律 ?口算引入:837 9243 65046和650-646 3635 6396 48325 48325和548+532 2545和2554 6045和6054 向孩子提问: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使孩子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假如有小括号,先算括号内后算括号外。明确运算法那么! ?学习

4、新知: 1.例1:计算7410053向孩子提问: 这道题包含哪些运算? 按照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你能按照这道题的运算顺序读题吗? 提示:7 4加10 0除以5所得的商再乘3的积,和是多少? 将上题变成74十100 35和74 100 3 5两题 提问:谁能按照运算顺序读出题来?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先说出下面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65642 38+5673 引导孩子考虑:通过演算这几道混合运算式题,你有什么发现? 使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例2:计算

5、440280300260加深难度 440300-440260280300280260,让孩子总结出来 孩子自读题目:440减280的差乘300减260的差,积是多少? 引导孩子考虑:这道题含有哪些运算,与前边的习题比拟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试做。可能出现两种不同解法,板贴出来: 440280 300260 440280300260 =160300260 =16040 =16040 =6400 =6400引入440300-440260280300280260计算 让孩子比拟评议以上两种解法,哪种解法更简便? 提问:看到这道题的简便解法你联想到什么吗? 老师让学生先按照运算顺序用数学用语

6、读题再独立完成。 59+21968 220100152 提问:通过计算这些道题,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稳固进步: 计算下面各题试着用术语读出下面各题 700854 275351743 48096166 15403606 注意强调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要明确:括号里有两级运算,同样先算乘除法, 后做加减法,小括号要照抄下来。 ?课堂小结:要完成一道混合运算,它的计算步骤是: 审题,看清运算符号、数字、有没有小括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计算。 检验,包括运算顺序,计算是否正确。 ?布置作业 14+16450 74+96687245+12111 252018806799没有学过多位除法的用分

7、解法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三步式题。 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才能,进步计算才能。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究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纯熟地进展计算。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究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小学数学运算法那么: ?整数加法计算法那么:一样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说明引入十进制和二进制区别,以及60进制区别 ?整数减法计算法那么:一样数位对齐,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

8、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整数乘法计算法那么: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例如12344321 ?整数除法计算法那么: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 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假如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例如131313 ?小数乘法法那么: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那么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假如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例如0.110.12,也可以

9、用人民币的钱数引入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那么: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那么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假如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例如0.15,同样可以引入人民币钱数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那么:先挪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挪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那么进展计算。只作简单说明,有兴趣可以深讲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例如 1111 和 ) 222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的法那么进展计算。 3131例如 和

10、 4242?带整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整数局部和分数局部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5335来。(例如1 2 和2 1 ) 6446分数乘法的计算法那么: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335例如 12和 446分数除法的计算法那么: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35例如 463.数学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

11、a+(b+c) 。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 。 ?减法的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a-b-c=a-(b+c) 。 4.A速算与技巧: 例1 2452554=(25)(425)54 (利用了交换律和结合律) =1010054=54000 例2 541251

12、68625=54(1258)(62516) (利用了交换律和结合律) =54100010000=540000000 例3 56425125 将64分解为2、4、8的连乘积是关键一步 =5(248)25125=(52)(425)(8125)=101001000=1000000 例4 3748625=37(316)625注意373=111=(373)(16625) =11110000=1110000 例5 2725+1325,=(27+13)25逆用乘法分配律这样做叫提公因数=4025=1000 例6 12323+123+12376=12323+1231+12376=123(231+76)=123100 =12300注意123=1231;再提公因数123 例7 81+9919(把81改写叫分解因数,为99是为了下一步提出公因数9) =99+9919=(9+991)9 =10009=9000 例8 11199=111(100-1)=111100-111=11100-111=10989 例9 2357-4823+23=23(57-48+1)=2310=230 例10 求1+2+3+?+24+25的和. 解:此题是求自然数列前25项的和. 方法1:利用上一讲得出的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 1+2+3+?+24+25 =(1+25)252=26252=325 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