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讲稿

上传人:Wo****Z 文档编号:168534240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讲稿(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讲稿 - 第1讲 教学时数:2学时 根本内容: 绪论 0-1 自动检测技术概述 0-2 传感器概述 0-3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教学目的: 1. 掌握传感器的定义、组成和分类 2. 掌握误差的相关概念 3. 理解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 1.传感器的定义、组成和分类 2.误差的相关概念 教学重点:误差的相关概念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 教学过程: 0-1 自动检测技术概述 一、 自动检测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1在工农业消费中,为了保证能正常、高效地消费,要有一定的测试手段进展消费过程的检查和监视,这些测试手段就是仪器仪表。 2由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迅速

2、开展,对电量的测量技术相应地得到进步,如准确度高、灵敏度高、反响速度快、可以连续进展测量、自动记录、远间隔 传输和组成控制网络等。 3在工程上所要测量的参数大多数为非电量,如机械量位移、尺寸、力、振动、速度等,热工量温度、压力、流量、物位等,成分量化学成分、浓度等和状态量颜色、透明度、磨损量等,因此促使人们用电测的方法来测量非电量的仪器仪表,研究如何能正确和快速地测量非电量的技术。 二、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 在自动检测系统中,各个组成局部常以信息流的过程划分,一般可分为:信息的提取、转换、处理和输出几个局部。其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1、传感器 传感器是把被测非电量转换成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且便

3、于应用的某些物理量通常为电量的检测装置。 2、检测电路 把传感器输出的变量变换成电压或电流信号,使之能在输出单元的指示仪上指示或记录仪上记录;或者可以作为控制系统的检测或反响信号。 3、输出单元 可以是指示仪、记录仪、累加器、报警器、数据处理电路等。 三、自动检测技术的开展趋势 1不断进步仪器的性能、可靠性,扩大应用范围。 2开发新型传感器。 3开发传感器的新型敏感元件材料和采用新的加工工艺。 4微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技术、现场总线技术与仪器仪表和传感器的结合,构成新一代智能化测试系统,使测量精度、自动化程度进一步进步。 5研究集成化、多功能和智能化传感器或测试系统。 1-2 传感器概述 一、

4、传感器定义 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准确度把被测量主要是非电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关系、便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主要是电量的测量装置。这一定义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传感器是测量装置,能完成检测任务; 2它的输入量是某一被测量,如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 3它的输出是某种物理量,这种量要便于传输、转换、处理、显示等,这种量可以是气、光、电量,但主要是电量。 4输出与输入间有对应关系,且有一定的准确度。 二、传感器的组成 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三局部组成,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 1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某一物理量的元件。 2转换元件:敏感元件的输出就是它

5、的输入,它把输入转换成电路参数。 3转换电路:将上述电路参数接入转换电路,并转换成电量输出。 三、传感器分类 1按照传感器的工作机理分为:物理型化学型生物型等。 2按构成原理,可分为构造型和物性型两大类。 3按传感器的能量转换情况,可分为能量控制型传感器和能量转换型传感器。 4按照物理原理分类 5按照传感器的使用来分: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振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1-3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一、测量误差的概念 1. 有关测量技术中的局部名词 1等精度测量 在同一条件下所进展的一系列重复测量称为等精度测量。 2非等精度测量 在屡次测量中,如对测量结果准确度有影响的一切条件不能完全维持不变的测量称

6、为非等精度测量。 3真值 被测量本身所具有的真正值称之为真值。真值是一个理想的概念,一般是不知道的,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真值又是可知的,如一个整圆圆周角为360度等。 4实际值 误差理论指出,在排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对于精细测量,当测量次数无限多时,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极限接近于真值,因此可将它视为被测量的真值。但是测量次数是有限的,故按有限测量次数得到的算术平均值,只是统计平均值的近似值,而且由于系统误差不可能完全被排除,因此,通常只能把精度更高一级的标准器具所测得的值作为真值。为了强调它并非是真正的真值,故把它称为实际值。 5标称值 测量器具上所标出来的数值。 6示值 由测量器具读数装置所

7、指示出来的被测量的数值。 7测量误差 用测量器具进展测量时,所测量出来的数值与被测量的实际值或真值之间的差值。 2. 误差的分类 按照误差出现的规律,可把误差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反映测量结果与真值接近程度的量,称为精度。精度可分为: 1准确度 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的影响程度; 2精细度 反映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影响程度; 3准确度 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综合的影响程度,其定量特征可用测量的不确定度或极限误差表示。 三、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 (1) 绝对误差 绝对误差是示值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差值。设被测量的真值为A0,器具的标称值或示值为x,那么绝对误差为 ?x?x?A

8、0由于一般无法求得真值A0,在实际应用时常用精度高一级的标准器具的示值,即实际二、精度 ? A值A代替真值A0。x与A之差称为测量器具的示值误差,记为? x ? x ,通常以此值来代表绝对误差。 为了消除系统误差用代数法加到测量结果上的值称为修正值,常用C表示。将测得示值加上修正值后可得到真值的近似值,即 A0= x+C 由此得 C =A0-x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用实际值A近似真值A0,那么上式变为 C =A-x=-X 修正值与误差值大小相等、符号相反,测得值加上修正值可以消除该误差的影响。 2 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约定值之比。相对误差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实际相对误差 实际

9、相对误差是用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实际值A的百分比表示的相对误差。 记为 ?x?A-100% A 示值相对误差 示值相对误差是用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示值x的百分比表示的相对误差。 记为 ?x xx 满度引用相对误差 满度相对误差又称满度误差或引用误差,是用绝对误差与器具的满度值Xn的百分比值表示的相对误差。记为 ?xrn-100%四、随机误差 xn-?100%1. 正态分布 随机误差是以不可预定的方式变化着的误差,但在一定条件下服从统计规律,可以用统计规律描绘。 数学表达式为: ?21?2?2 y?f-e?2-1其分布函数为: F-?e2? 22-22方差为: -f-?d-数学期望为: E-?2?d

10、-0f-?d?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分布规律具有以下特点: 1对称性 绝对值相等的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次数相等; 2单峰性 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次数多; 3有界性 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随机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界限; 4抵偿性 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加,随机误差的算术平均值趋于零。 2. 随机误差的评价指标 1算术平均值 设对某一量做一系列等精度测量,得到一系列不同的测量值x1,x2,?,x n,这些测nx1?x2-?xnx-inni?1nxi ?A0?i?1?x n量值的算术平均值定义为: x? 当测量次数为无限次时,所有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即等于真值,事实上不可能到达无限次测量,即真

11、值难以到达。但是,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加,算术平均值也就越接近真值。因此,以算术平均值作为真值是既可靠又合理的。 () 标准差 测量列中单次测量的标准差 测量列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 3. 测量的极限误差 测量的极限误差是极端误差,测量结果的误差不超过该极端误差的概率P,并使出现概率为-P误差超过该极端误差的检测量的测量结果可以忽略。 1单次测量的极限误差 2算术平均值的极限误差 五、系统误差 1. 系统误差的发现 1理论分析p 及计算 2实验比照法 3剩余误差观察法 4剩余误差校核法 5计算数据比拟法 2. 系统误差的削弱和消除 1从产生误差上消除系统误差 2引入修正值法 3零位式测量法 4补偿法

12、5对照法 六、数据处理的根本方法 数据处理:从获得数据起到得出结论为止的整个数据加工过程。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列表法、作图法、最小二乘法拟合 最小二乘法原理:是指测量结果的最可信赖值应在剩余误差平方和为最小的条件下求出。在自动检测系统中,两个变量间的线性关系是一种最简单、也是最理想的函数关系。 设有n组实测数据xi,yi(i=1,2,?,n),其最正确拟合方程 (回归方程)为y=A+Bx,-?v-?yi?Yi-?(yi?A?Bxi)2i?1i?1i-1?v 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要使? 为最小,取其对A和B求偏导数,并令其为零,令 2in2ii?1nn2n可得两个方程,联立两个方程可求出A和B

13、的惟一解。即 n-?2?yi?A?Bxi-?0-Ai?1-n- -2xi?yi?A?Bxi-?0-?Bi?1? nn? 那么得到以下正那么方程组: ?yi?nA?B?xi-i?1i?1? nnn2?xiyi?A?xi?B?xi? ?i?1i?1i?1? nnnn 解得 A-y?x-xy?x?i2iiiii?1i?1ni?1-n?xi2-?xi?i?1?i?1?ni?12n?n?nn-xiyi-?xi?yi?i?1i?1B-i?12?n2-n?n-xi-xi-i?1-i?1?教学小结:掌握传感器的定义、组成和分类;掌握误差的相关概念;理解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 作业处理: 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