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问答题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68492256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8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马克思问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马克思问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马克思问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问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问答题(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 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 义主要以唯物主义角度所编写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 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的2.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科学性并不意味着价值中立和没有立场,革命性也 并不意味着缺乏客观态度和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有机统一的。这种统一不是抽象的,而是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

2、础,并在实践中实现。3. 哲学的基本内容及其内容是什么? 基本内容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 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质,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 题,其二,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及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前者的不 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根据后者的不同回答,哲 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4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范畴的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 物质观范畴是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意义:1.坚持了物资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

3、二元 论划清了界限。2.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与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3. 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4.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基础。5. 辩证唯物主义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 心。因为:第一,唯物辩证法揭示的是事物的联系与发展,而对立统一规律揭示的是普遍联 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根本动力,也就是说,所谓联系实质上是矛盾与矛盾、矛盾这方 面与矛盾那方面的联系,所谓发展实质上是矛盾推动下的发展。第二,唯物辩证法是有着丰 富内容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而对立统一规律则是

4、理解唯物辩证法全部理论的关键,唯物 辩证法的其他规律与范畴都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某二方面的展开。第三,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 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而是否承认矛盾则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第四, 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矛盾分析法则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 着矛盾运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这是一 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本质,是世界上事物之所以有差别的根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的关系与共性和个性(或一般和个别、普遍

5、和特 殊)、绝对和相对等范畴中两个方面的辩证关系是相对应的。7.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的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否定 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资质的飞跃 。只有经过否 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 新旧事物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 。 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批评与 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有保留其积极因素。 意义: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行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螺 旋式上升的。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

6、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否 定之否定规律办事,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 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8. 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的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 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 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沟通的。 意义:1.在认识和处理问题上要把握适度的原则。 2、注意在理论上正确处理质变和量变的 关系。3、注意把握质量互变规律在实际工作中的指导意义。4、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实际,

7、 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质量关系9. 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活动是以创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种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主 体与客体的关系,本质上是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第一,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生 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唯一标准10. 什么是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客观性,凡是真理都是客观真理。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 思想形式,是把不依赖于人而存在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知对象的;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 也是客观的,凡是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

8、验,得到实践证实、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 理。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真理绝对性有两方面含 义:首先,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 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是绝对的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的相对性也有两方面 含义:首先任何真理由于都会受到人类实践水平范围以及认识能力的限制,它只能对无限的 物质世界发展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认识;其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正确程度也 是有限的。11. 怎样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首先,从真理的本质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

9、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质性在于 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 的程度。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观 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一一社会实践。其次,从实践的特点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 活动,具有直接现实的特点。就是说,人们遵循着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 果,把主观的东西变成客观的东西。一般说来,如果在实践中达到了原来预期的结果,那么 人的认识就被证实了,就可以称之为真理性的认识;如果失败了,并且不是由于认识之外其 他原因所引起的,那就是错误的认识。12. 真理与价值辩证关系及其方法

10、论意义? 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关系,首先,成功的时间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 的。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是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最后,真 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意义:1.坚持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际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 与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 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作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 的原则。2.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13.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社会

11、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是对以实践为基础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世界的反映。 意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 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理论基础,这一原理为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等提供了理论指导。14. 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 力量。生产力是社会存在

12、和发展的物资基础,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 前进的。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 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存在15.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一,改变了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其二, 改变了人们的劳动方式;其三,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 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代科技革命把人们带入了信息时代。现代化的交 通、通讯等手段,为人民的交往提供了方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们自由支配的

13、闲暇时 间增多,为人们自由全面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最后,促使了思维方式的改革,引起思维变化的最切近的基础是实践,现代科技革命对人 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通过影响思维主体、 客体与工具,引起了思维方式的变革。16. 怎样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 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主体是广大的劳动群众。 人民群众是 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精神生产活动的主体也是人民群 众。人民群众通过物质生产实践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14、和设施。人民群众是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社会关系。 作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 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成 果由人民共享,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17.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什么?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不同使用价值 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

15、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 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私人劳动和 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18.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19.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和实现的条件是什么? 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从价值形式上看 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产品。 由丕变资本价值(0、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三部分组成;从实物形式上按其最终 用途可分为牛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第I部类的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 第II部类的不变资本。即I(V+M)=IIC由此基本实现条件

16、可引申出另两个实现条件: I(C+V+M)=IC+IIC, II(C+V+M)=I(V+M)+II(V+M)。20. 如何评价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统治是通过具体的政治制度实现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资本主义的 民主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等。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而发展起来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 展,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提出了符合自身利益和要求的“主权在民”、 “天赋人权”、“分权制衡”、“社会契约论”、“自由、平等、博爱”等政治思想,并在 这些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了资本主义民主制的国家。资本主义民主制的国家在不危及资本

17、主 义国家安全和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给予民众以一定的选举、言论、出版、集会、结 社、游行示威、自由迁徙等权利和自由。21.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动因,影响分别是什么? 表现:一是生产的全球化;二是贸易的全球化;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首先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其次是跨国公司的发展;最后 是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影响: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生产社会化不断提高的过程。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社会分工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国 际社会流动和优化配置,由此可以带来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 经济全球化又是

18、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主 要表现是:一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二是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 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三是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 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 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四是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一种全球行为,它 既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形成依赖的危险。22. 如何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原因:一是早期的剥削和掠夺积累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二是重视科技在创造剩余价值中的

19、作用,三是借鉴社会主义做法,克服资本主义某些弊端。本质: 1. 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统治地位。2. 剥削方式的变化没有触 动资本主义剥削和统治的根基。3.生产力发展没有改变帝国主义的腐朽性、寄生性和垂死性。4. 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和改良未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2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两大伟大发现对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作用?马克思两大发现是指剩余价值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两大发现对于实 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两大发现科学地证明了社会主义 理论的性质和任务。,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得到科学的证明。,两大发现科学地说明了社

20、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 力量,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从而从根本上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把社会 主义理论建立在社会经济状况和阶级状况的现实基础上,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24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特征是什么?社会主义的性质是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 富裕。基本特征: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 率。2.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3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25.怎样正确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21、和艰巨性?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政权,建立起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为 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是,由于受到生产力发展状况、经济基础 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受到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等,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然具有 艰巨性和长期性。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落后于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的甚至落后很远。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必须把大力发展生产力 作为根本任务,努力完成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商品化 现代化的艰巨任务。完成这个任务,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疑需要很长时间的努 力,进行艰苦的探索和奋斗。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 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