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山道教文化的特色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168482894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齐云山道教文化的特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齐云山道教文化的特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齐云山道教文化的特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齐云山道教文化的特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齐云山道教文化的特色(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齐云山道教文化的特色齐云山,位于皖南徽州休宁县城西15 公里,与黄山相望对峙,系黄山山脉向西 南延伸的一个隆起部分。因为白云长从山中生出,古代又称“白岳”。明代大戏剧 家汤显祖有诗云:“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说的 正是黄山和白岳所在的徽州地区徽商发达时代的繁荣景象。黄山是人间仙境,齐云山则是天上人间。这里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道教名山,在 道教中又称福寿山。齐云山的道教文化历史悠久,它始于唐,兴于宋,全盛于明, 直到清末民国,仍是香火不断。但由于遭受“文革”期间的破坏,许多道教建筑只 存下遗址,道教文化的各种载体也散落民间。近年来,在党的宗教政策的正确引 导下,一些宫观

2、道院和石雕造像得到了保护、重建和利用,正常的道教活动得到 恢复,一批年轻的道士通过学习和培训开始成长起来,有关道教的道场表演和庙 会活动也时常举行,并于去年召开了全国性的“齐云山与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 影响日渐扩大。一、正一派的传统 齐云山道教以正一派为主,尊老子为始祖,以道德真经为依据,供奉的是真 武大帝。这是两宋时代玄神地位提高和信仰兴盛的一个表现。南宋宝庆年间 (1225-1227),有方士余道元,号天谷子,游至齐云山石门岩,斩草结庵以居, 得到当地好道居士的赞助,创建佑圣真武祠,塑真武大帝神像供奉民间传说 该神像为百鸟衔泥共塑而成的,于是香火始盛,道士日增,从此奠定了齐云山的 道教基

3、业。延至明代,由于诸帝王对道教的尊崇敬奉和扶持利用,齐云山的道教 活动也日趋兴盛。嘉靖十一年(1532),正一派第四十八代嗣汉天师张彦頨率众往 齐云山为皇帝求子,得顺签,后生一子。嘉靖皇帝大喜,遂降旨在原真武祠旧址 上敕建太素宫,并亲撰御碑记云:“朕于壬辰年 (1532),因正一嗣教真人张 彦頨,奏令道众诣齐云山建醮祈嗣,果然灵应,自时设官焚修,赐建玄天太素宫 于齐云岩。”此后第四十九代天师张永绪、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先后授命再 谒齐云,建醮祈祀,宣扬秘典。于是齐云山更加声名大振,成为江南正一派的著 名道场。正一派的组织比较松散,戒律也不甚严格,可以有家室妻小,非斋也不忌酒肉, 俗称“火居道士”

4、或“俗家道士”。齐云山的道徒亦是如此,他们不仅有妻室儿女, 甚至连妻室儿女也随同住在道院宫房中。平时则从事生产,与普遍人无异。只有 事主来邀求或有关道教节日时,他们才脱下俗衣换上道士打扮,做起传统科仪。 这类似于当地的手艺人,与其说是学道、修道,不如说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山中 的道院也与一般民宅无异,除了一般宫观皆有的雕梁画栋,错落有致,与自然峰 岩浑然一体的特点外,在外形和功能上就是一个典型的民居,而且多与山中的民 居不相分隔。道院主要集中于山上的月华街。取名“月华”,是因为建筑布局巧妙, 宛如一轮新月。走在街上,只见宫观和店铺栉比,香烟和饮烟互绕,完全一幅道 教与民众天然相融的生活图景。有人

5、用“中国道教第一村”来形容齐云山的道教文 化,除了说明它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用来说明它的民间性和乡土气息,也是十分 形象、恰当的。二、儒佛道的融合 齐云山道教长期以来以正一教为主,统领全山。但齐云山并非一开始就属于道教 正一派,而是经过了佛教占先,至佛道共存,再至道教统治的格局。据宋代学者 罗愿的新安志(载四库全书“史部二十四”)卷四说,唐代天宝年中(742-755) 有僧人居齐云山,隐修于西南麓的石桥岩。元和年间(806-820),歙州剌史韦绶, 因梦见古僧相貌,遂献奉银建石门寺于石桥岩,置钟、鼓、神像等什物,经过住 持本立、光聪的尽心经营,卒为一方胜境。至南宋后,随着齐云山一带道教逐渐 兴盛

6、,便形成了佛道教并存的局面。延至明代中后期,由于正一派的嗣汉天师张 彦頨祖孙三代先后驻留齐云山,佛教遂被排斥。但直到“文革”前,仍有大雄宝殿、 观者阁等庙宇存在。如今真仙洞府中供奉的道教神玄天上帝,四周却是佛教 的十八罗汉并充作护卫神,从中可见佛道两教在齐云山的盛衰与变迁。 道教在齐云山的开拓始于唐朝乾元年间(758-760),时有道士龚栖霞(名籍无所考) 云游至齐云山,隐居于石门岩。这是齐云山最早出现的道士,后人遂将他栖居的 岩洞命名为“栖真岩”,意即栖霞真人之岩,以示纪念。至南宋道士途道元建佑圣 真武祠,道教方显兴盛。但直到明嘉靖前,齐云山道教都是以“全真”为宗,属武 当山全真派的后一个门

7、派,其宫殿建筑和道规道制,皆仿效武当,故古人称其为 “江南小武当”。至嘉靖年间后,因龙虎山正一派天师在此建醮祈祀,从而使得正 一派立足齐云并逐渐取得了统治地位,原来的全真派也是因势利导,自然地服从 或转为正一派,从而形成了两派并存而正一统领的格局。至今玉虚宫等处仍保持 全真派,白岳山房供奉的也是全真教的七位真人,故亦称之为“真真石室”。 至于儒家的纲常伦理等观念在齐云山道教中更是有着浓厚的体现。齐云山道教的 “世系谱”首句就是“守道明仁德”,主张儒道不二。山上的忠列岩、忠烈坊等所宣 扬的也都是儒家忠义的故事。这实际上也是道士们诵经宣咒、祈求神法所要达到 的目的,即利益众生、爱护家国。包括佛教的

8、教义与禅修,其目的也不外乎此。 玄天太素宫原有一楹联:“中国有圣人,是祖是师,咄咄西来东土;名山藏帝子, 亦仙亦佛,元元北镇南天。”就是三教融合的很好写照。三、徽州文化的影响道教能在齐云山立足发展,很大程度上是迎合了当时社会,尤其是徽州民俗 的结果,具有浓厚的徽州地域文化特色。徽州民间素有“休宁县的山头婺源的官”, 指的便是齐云山虽然是在休宁县境内,但山上的道士均由婺源人充当,山上的宫 观建设也多由本地人,特别是徽商家庭资助。由于普遍的神灵崇拜和敬祖孝亲的 观念深入人心,徽商门也多愿意借此积德灾。这就使得宫观道院的住持,有了相 当稳定的人才和经济来源。也是缘于此,宫观中供奉的许多神祇,除了道教

9、的神 灵祖师,也有当地的各种行业神、乡土神,即对在本土历史上出现的杰出人物的 神化,如汪公(华)、文公(熹)等。一些道院还成了地方缙绅设账授徒的场所,如 山上的天泉书院,既是道众们诵经修业之地,也是徽州学者聚会讲习之所。儒生 与道流相为执经从游,颇为一景。至于山上宫观的建筑风格、村落设计以及道士 们的生活习惯等等,更是当地徽州文化的集中体现。可以说,齐云山道教是徽州 文化中的道教,同时也是维系整个徽州文化综合、平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四、近代历史名人与齐云山 古往今来,齐云山以它的香火鼎盛,奇观胜景与神秘玄奥,吸引了众多虔诚的教 徒以及文人雅士。历史上,朱熹、王阳明、海瑞、戚继光、唐伯虎、袁宏道、郁 达夫等都曾造访。他们登临齐云山,寄情于峰岩幽洞,或赋诗题词,或树碑为记, 纷纷盛赞名山,一时传为佳话,就连乾隆巡游江南时也不甘寂寞,留下了“天下 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的赞语,为齐云山留下了珍贵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鲁迅先生对道教的地位及意义也都有极高的评价,他认为中国的根底在道教,道 教文化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它与中国的政治、军事、哲学、史学、文学、艺术、 宗教、科学、医学、武术、养生、民俗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都无疑肯定 了齐云山作为道教名山的历史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