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物理课充满“磁性”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68440989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让物理课充满“磁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让物理课充满“磁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让物理课充满“磁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让物理课充满“磁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物理课充满“磁性”(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让物理课充满“磁性”龙向金摘要: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相应的教学组织模式,学生的个性品质和生活环境,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新课程理念强调,课程是学生的经验和活动,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切身体验。而关注物理课对学生的吸引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体验中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问题和物理情境,尊重学生,做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能让物理课充满“磁性”,学生在充满“磁性”的物理学习中,才能更有效地提高物理素质和自主学力。关键词:物理教学;“磁性”;问题;最近发展区;情境从许多教学实际不难看到,初中学生开始接触物理学科是兴味盎然的,但随着学习的深入、难度的增加和新鲜感的消失,我

2、们会发现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所减退,此时物理课似乎不再象开始那样充满“磁性”。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师教育理念和相应的教学组织模式方面的原因,有学生性格和习惯方面的原因,也有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的影响。作为物理教师,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并注意保护好学生持久的兴趣,让物理课永远充满“磁性”。当然,这离不开教师全新的教育理念和认真深入的调查研究,离不开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如何让物理课充满“磁性”?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实际中的一些肤浅体会,希望得到同行和专家的斧正。一、让课堂导入充满磁性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老师,我们都充分认识到一节课的导入在整堂课中有着极其重要要的地位。如果课堂导入

3、能紧紧地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动,就很容易让全体学生积极深入地参与到自觉的学习活动中来。如教学“大气压强”的实验导入:先做纸“托”水杯的实验,然后提问:纸片和水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再如教学“简单机械”的导入:在世界七大奇迹中,金字塔位居第一。其中最大的金字塔高146.59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楼。它由231万块方形石块垒砌而成,平均每块2.5吨,其中有不少200吨的巨石放在高处。几千年前,仅凭人力,如何能将这样重的石块砌上去?人们对这个谜作了一些猜想,这些猜想是否合理?在物理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实验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情境导入等等,只要善于收集,精心设计,合理选用,

4、一定能能紧紧地吸引学生。二、让问题设计充满“磁性”问题是放飞思维与想像的钥匙,问题的出现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渴求,这种渴求是最好的学习动力。著名物理教育家韦斯科夫说过:“科学的目的是发问,问如何和问为什么。它主要是询问的过程,而不是知识的获得。”在物理教学中,精心地创设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激发学生提出深刻的问题,培养提问习惯,这对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和自主学力、促进学生持续和谐地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我认为,一堂好的物理课,应该有许多让学生感兴趣的“为什么”。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出富有 “磁性”的问题呢?首先,要关注学生体验,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思考时间。体验学

5、习和认知学习是人类最基本的两种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中的体验应该是学生的主动体验,只有主动体验才能引起学生心理的变化,才能让学生在心灵深处触摸“东西”。在物理教学中创设的问题,一是要注意紧密结合学习重心和学生实际,离学生很近,显得亲切,让学生有经验基础;二是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这样才能使学生有主动深入的体验,才能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触摸到“东西”,尝到收获的喜悦。如在“液化”的教学之前设计这样的问题:“冬天能看见人们呼出白气,而夏天却看不到,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样的问题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会使学生感到亲切,但要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并不容易,于是能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渴求。其

6、次,要将问题设在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将问题设在最近发展区内,问题既不容易也不很难,让学生跳一跳,然后摘到“桃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所以,创设问题之前,我们应多多思考:学生知道了什么?学生能知道什么?我们创设的问题有多少学生能解决?面对该班学生是偏易还是偏难?下面是我

7、校物理公开课教学时,一位同行的一个教学片段(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平面镜成像): 师:光的反射定律是什么?生齐: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师:我们为什么能从各个角度看到物体?生:这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师:我们用镜子时看到了什么?你照镜子时有哪些发现?生:(各抒己见)师: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平面镜成像。(介绍器材,演示)师: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用实验来探究。学生实验。到下课时,几乎所有学生都没有得出有价值的探究结果。我觉得,这种情形容易助长学生表面热闹、不求甚解的习惯,久而久之会使物理课失去“磁性”。造成这种情形的原

8、因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这一问题偏大、偏难,没有很好地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本节内容是八年级学生学习的第二章,系统的探究刚刚入门,加上本班学生基础较弱,因而对究竟要探究什么没有明确的思路。若能增设这样一些问题兴许能降低难度: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怎样证明?怎样找到像的位置?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吗?怎样才能知道?最后,创设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所以创设的问题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使问题对每一位学生都具有“磁性”。三、让课堂情境充满“磁性”图1上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我首

9、先组织学生做了两个实验:一是让两张纸片平行自然下垂,向两张纸之间吹气,结果两张纸向中间靠拢。二是将两个乒乓球近距离地放在水平桌面上,向两球之间吹气,两球也向中间靠拢。这两个实验现象让学生兴味盎然,同时急切地想知道其中原因。接下来我再做了一个用电吹风托起乒乓球的实验(见图1),学生看到球被风托起来,并随着电吹风的移动而移动时,更是惊奇不已,产生了更加强烈的认知冲突:为什么会这样?然后我让学生阅读课本和交流讨论,基本上是学生自主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且效果非常显著。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奇妙的实验情境紧紧地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冲动,从而迫不及待地参与了深刻、有价值的自主学习。再如上

10、“功”时,我将本校运动会的一个场景用数码相机拍下来编入课件中(如图2),设置了这样一些问题:如图是我校运动会跳高比赛的情景,该同学跳高时做功了吗?为什么?怎样才能算出她做的功是多少?学生对这个情境很有亲切感,自然迅速地参与到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来。图2新课程理念强调:物理课程应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自然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将学生置身于鲜活的物理情境中,既能充分地体现这一理念,又能使物理课更加富有“磁性”。所以,结合学习内容和学生特点,精心创设恰当的物理情境,应该是物理教师不断钻研的问题。只要我们留心,一个实验,一个科学故事,日常的生产生活实际和自然现象,社会上的热点问题等等,都可以

11、成为吸引学生的物理情境。四、让评价鼓励产生“磁性”改革评价功能,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提到:评价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事实证明,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评价方式,能使学生更自信,从而能更好地增强物理课的“磁性”。因此,物理教师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不能局限于考试分数,要相信并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 以评价来促进学生不断增加学习热情和养成良好习惯。例如,学生思考了,但理解出现了偏差,可说:“你善于思考的习惯让老师欣赏,尽管出现了偏差,但你已经有了收获。继续发扬,相信你以后的思考会更深入细致!”只要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和发现,我们就能捕捉到很多的机会和方法,来实现促进学生全

12、面发展的评价和鼓励。五、让教师的“无能”变成“磁性”事实证明,学生都喜欢知识丰富、无所不知的老师。但即使是学富五车的老师,也难免会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空前发展的信息时代,学生的视野也是空前广阔的,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思维也很活跃,也就难免会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和保护好学生的这份好奇心。我们坚决不能做一个让学生一“将”就“死”的老师,但也不宜做让学生永远都“将”不“死”的老师。总有一些时候,一些善于动脑筋而又思维严谨、理解深透的学生,其思路和方法会优于老师,如果老师此时向这样的学生表示学习和赞赏,他们会尝到无比的自豪和喜悦。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学生更容易增添学习信心

13、,会更热爱物理学科的学习。除以上所述之外,让物理课充满“磁性”的因素应该还有很多。教师端庄而又充满活力的仪容、幽默风趣的语言和精准流畅的表达、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平易近人的态度等等,都能成为让物理课充满“磁性”的积极因素。总之,让物理课充满“磁性”,是真正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和前提,是物理教师应该重点关注的方向。只要善于反思,勤于研究,精心设计,我们一定能想出很多的好方法,一定能让物理课成为学生长久的喜好,从而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物理素质和自主学力的大幅提高。参考文献:1赵凯华.从物理学的地位和作用看对中学物理教师的要求(G).物理教学.2000(6)2雷洪.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物理(G).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3关文信/毕凤祥/韩艳华.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教学实施(G).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4胡明/杨国金.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G).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