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课标版高考生物----专题3-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ppt课件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168404750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PPTX 页数:20 大小:1.3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0年高考课标版高考生物----专题3-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0年高考课标版高考生物----专题3-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0年高考课标版高考生物----专题3-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课标版高考生物----专题3-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课标版高考生物----专题3-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ppt课件(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考点一细胞的吸水与失水考点一细胞的吸水与失水考点清单考点清单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一、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一、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渗透作用渗透作用1.概念概念: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过程。2.发生条件发生条件:具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3.实例实例:动物细胞的渗透作用动物细胞的渗透作用(1)动物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2)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质浓度时,动物细胞会失水皱缩;反之动物细胞会吸水膨胀,甚至破裂。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1.植物细胞可看作一个渗透系统植物细胞可看作一个渗透系统2.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常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

2、外表皮作为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材料。3.引流法引流法:从盖玻片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并反复几次。4.实验现象实验现象:滴加蔗糖溶液后,用显微镜观察可看到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分离,液泡颜色加深。此时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的空隙中充满的是蔗糖溶液;此过程中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增大,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5.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主要原因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主要原因6.细胞发生质壁分离需具备的条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需具备的条件:活的(前提条件)成熟的(具有大液泡)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重难突破重难突破一、渗透系统与渗透作用一、渗透系统与渗透作用1.渗透系统渗透系统(1)组成:一个

3、完整的渗透系统,由两个溶液体系(S1、S2)以及两者中间的半透膜组成,如图。(2)水分的流动判断:水分的流动方向的判断:当溶液浓度S1S2时,水分就通过半透膜由S2流向S1;当溶液浓度S1S2时,水分就通过半透膜由S1流向S2。在达到渗透平衡后,若存在如图所示的液面差h,则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压强,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名师点拨】(1)渗透系统的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实质是指渗透压,如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和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的质量浓度相等,但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小,故水可通过半透膜由蔗糖溶液向葡萄糖溶液移

4、动。(2)水分子的移动方向是双向的,但最终结果是由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的水分子数较多。2.动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动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动物细胞植物细胞条件细胞膜具选择透过性,相当于半透膜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溶液具有浓度差细胞壁是全透性的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组成)相当于半透膜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具有浓度差原理渗透作用渗透作用水分子运动方向低浓度溶液高浓度溶液低浓度溶液高浓度溶液现象皱缩或涨破质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二、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二、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1.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成熟的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3.实

5、验结论实验结论成熟植物细胞能与外界溶液构成渗透系统,发生渗透作用。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2.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4.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拓展应用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拓展应用(1)判断成熟植物细胞是否有生物活性(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3)比较不同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考点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考点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考点清单考点清单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一、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一、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图例运输方向高浓度低浓度一般为低浓度高浓度特点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需要

6、载体不消耗能量需要载体消耗能量举例O2、CO2、H2O、甘油、乙醇、苯的跨膜运输人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无机盐等影响因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膜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膜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能量(温度、氧浓度)二、颗粒性物质和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二、颗粒性物质和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1.胞吞胞吞(1)过程:大分子或颗粒附着在细胞膜上,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2)实例:白细胞吞噬大肠杆菌,变形虫吞食有机颗粒。2.胞吐胞吐实例:某些神经递质的分泌。【命题热点】(1)同一细胞运输同一

7、物质时,其运输方式一定相同吗?(举例说明)提示:不一定,如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靠Na+内流,Na+内流的方式为协助扩散,恢复静息电位时Na+排出的方式为主动运输。(2)同一种物质进出不同细胞时,运输方式一定相同吗?提示:不一定,如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时为主动运输,进入人的红细胞时为协助扩散。重难突破重难突破1.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1)物质浓度(在一定的范围内)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2)氧气浓度A.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B.主动运输(3)温度2.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探究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探究(1)探究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2)探究是自由扩散还是协助扩散方法一物质进

8、出细胞方式的判断方法一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判断方法技巧方法技巧1.结合实例直接进行判断结合实例直接进行判断运输方式实例自由扩散水、气体(O2、CO2等)、脂溶性物质(甘油、脂肪酸、性激素、乙醇、乙二醇、苯等)协助扩散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机盐离子通过离子通道进出细胞主动运输无机盐离子(一般情况下)、氨基酸(顺浓度梯度时可为协助扩散)、核苷酸、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除外)胞吞、胞吐蛋白质的分泌、吞噬细胞吞噬抗原等2.三看法快速判定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三看法快速判定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方法二物质运输模型分析与判断方法二物质运输模型分析与判断方法技巧方法技巧1.物质运输模型中的运输方式判断物质运输模型中的运输方式判断甲为主动运输;乙为自由扩散;丙、丁为协助扩散。(1)物质浓度影响曲线分析有饱和点的曲线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如图乙。与横坐标因素成正比关系的曲线表示自由扩散,如图甲。(2)氧浓度影响曲线分析与氧浓度有关系的曲线表示主动运输,如图丁。与氧浓度无关系的曲线表示被动运输,如图丙。2.物质运输曲线中的运输方式判断物质运输曲线中的运输方式判断(在一定范围内在一定范围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