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109初心以往选择不困

上传人:黑** 文档编号:168343876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89.1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109初心以往选择不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109初心以往选择不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109初心以往选择不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109初心以往选择不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109初心以往选择不困(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第109期)主题:初心以往,选择不困【作文指导】【文题在线】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文化多姿多彩,这带给我们更多的选择,但也带来了选择的困惑:可选的商品多了,应该选哪款?可读的书刊多了,到底选哪种?可走的路多了,到底该选哪条?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注意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文题解析】古人曾言:“少则得,多则惑。”这个作文题紧扣现实,引导同学们反思:当下面对越来越多的“选择”,我们应该怎么办?这个选择的过程就是创造人生的过程,选什么、

2、舍什么,考验能力,更体现智慧。作文题的核心话题是“选择”,但这个“选择”不是真空语境下选A还是B的简易判断,而是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下,在“科技飞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文化多姿多彩”的前提下的“选择”。所以,写作时要明确主旨是“在丰富的物质文化背景下的选择”,可以从选择的目的和意义、选择的原则、选择的内容、选择的方法等多方面展开论说。如果没有明确指出“丰富的物质文化背景”,但是字里行间体现了这一点,比如提到上网购物时面对海量商品茫然无措,隐含了科技发展、物质丰富这个背景,也是可以的。题目没有指定文体,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但文体必须明确,切忌文体模糊、不伦不类。【佳作赏析一】初心以往,

3、选择不困佛语有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读之淡然,细细一品,甚是讶然。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在不断向上攀升的摩天大楼、不断向前的高速公路中艰难求生存。物质文明极速膨胀的今天,琳琅满目的商品在轮回旋转的转盘上待人挑选。“目不暇接”“眼花缭乱”这些词,成为多数人生活的最佳写照,而这些人,给自己冠以一个特殊称谓“选择恐惧症患者”。这种“恐惧症”就在你我他之间发生,并不少见,从“早饭是豆浆馒头还是面包牛奶”这类细微的问题,到“买房到底要这套还是那套”这类切身事宜,无数个选择不停地发生于生活之中。但可选择的如此之多,按道理人人都应过着最满意的生活,可为何现实之中,又有着如此之多对选择不易的抱怨呢?选择之困

4、,在于对自己的思考不深。面对蜂拥而来的商品,迷失了自我的往往是那些只顾抬头“看星星”而忘记脚下“土地”的人。对自己没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如何做得好每一个选择?这认知,是对自己未来的规划,也是对自己过去的总结。正所谓认清自己来时的路,未来就不必迟疑万分;明白自己从何而来、向何而去,明白自己是谁,不忘初心,选择之困自然会减少许多。选择之困,源于人自身欲壑之难填。如此多种类的商品供人选择,于是便出现了“小孩子才做选择题”这类“野心勃勃”的妄语。若是明晰自己真正想要的,清楚知道自身缺少的,减少淡化自己的欲望,坚守初心,选择之困便也不复存在了罢。选择之困,也多是在物欲横流之世迷失自我的表现。一味地追逐着自

5、己眼前想要的,一味地关注着自身的选择,却不知道自身想要的是什么,在名利场里追逐,最后一无所获,还落得个遍体鳞伤的下场,岂不悔哉?有位作家在给她儿子的信中写道:“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是因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她希望孩子以后能选择自己的生活固然没错,但选择的前提必须是对自己有着全面而深刻的认知,对自己欲壑难填的抑制,在物欲湍流之中的坚守。如此这般,选择才不困,做出的选择才真正不负自己的初心。于己不明,初心彻之;欲壑难填,初心平之;物欲湍急,初心守之。如此必不负己之所以来,定也明己之所欲往,化琉璃澄澈之境,得菩提无妄之心矣。【点评】相比较直接给出选择建议的文章,作者另辟蹊径从人为什么

6、会有选择的困惑入手,提出选择之困在于对自己的思考不深,源于人自身欲壑之难填,也是在物欲横流中迷失自我。通过深入的原因分析,给出如何选择的答案:全面深刻地认识自我,抑制自己的欲望,坚守自我。最后,又统归到“初心”,扣合标题“初心以往,选择不困”,呼应开头。全文逻辑清晰,分析透彻,语言纯熟,实属难得。【佳作赏析二】感恩选择的权利,提升选择的能力法国存在主义作家波伏娃如是说道:“我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对我自己人生的掌握。”人选择道路,道路塑造人,选择之于人,是权利亦是能力。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带给我们的,是丰富的物质、先进的科技、多元的文化和更多的选择。众多的选择意味着多元化、更多可能和包容。我们只

7、需在淘宝中轻轻键入几个关键词,琳琅满目的商品任君挑选;我们只需打开微信,各种公众号的推送加有声文章随之而来;我们在微博上分享一些前卫的观点,会发现许多人和自己有同样的选择。多元化、多可能和包容性作为现代社会的特征,正是通过赋予人们选择各项事物、各种道路的权利实现的。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个体,理应感恩生产力发展带给我们的选择的权利。有了权利,更需要的是能力。博尔赫斯的小说博闻强记的富内斯一书中,主人公富内斯因一次事故拥有了无敌的记忆力,能过目不忘,可文中对他的评价却是:“我认为他的思维能力不很强。”因为世界之于富内斯只是无限多的细节,他拥有无穷的信息却没有选择的能力。同样,面对大数据时代提供的信息,

8、我们若不提升选择的能力,也将沦为博尔赫斯笔下的富内斯。那么,选择究竟该如何做出?站在无数个十字路口,望向各条纷繁的路,此时应该低头看看自己的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的层次便是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如果有资本论和漫画,应选前者;如果有捷径和挑战,应选后者。有时候,看似选择一条难的路是愚蠢的行为,殊不知,大智若愚,他选择的是自我提升的智慧之路。而判断哪个选择才能有利于自我提升、自我实现是一种能力,它可在实践中、前人的经验中得到锻炼、提升。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开头说:“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如果是我正在树林里,首先我会感谢时代这片树林带给我的选择,而后选择那条困难却

9、有利于自我提升的路。朋友,愿你也是个有心人,在时代中,感恩选择的权利,提升选择的能力,选出一条理想的人生之路!【点评】文章开篇引用波伏娃的话说明选择的重要性,并阐明观点:选择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能力。接下来,从身边的淘宝、微信和微博等事物出发,论证社会发展带给我们更多元的选择,应感恩时代的发展。同时,也针对选择的多元提出建议:提升选择的能力。感恩选择的多元和提升选择的能力都是作者的体验和思考,然而作者的思考不止于此,面对选择的多元,作者最后给出了更为具体的建议:选择应该有利于自我提升、自我实现。【阅读拓展】(一)素颜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原来尘世中最后的爱,竟是默默无语,不着一字。共一盏灯火

10、,共度天阶微凉,直到地老天荒。在凤凰古城遇见一家卖银饰的店铺,店名“素”。银镯子上刻着缠枝的莲花,不华丽,不张扬,但雅致朴素。一件件银饰上,有的镶嵌一块刺绣,有的镶一片青花瓷,或一块黝黑的沉香木,有着光阴的味道。我在心里默念着,仿佛一位小家碧玉的名字,素颜如雪。似一杯萦绕在舌尖的清茶,淡如微风,少有的清雅和回味。暮春时节,院中的栀子花开了,白色花朵立在翠绿的枝头,如白衫绿裙的少女站在清清溪水边,说不出的素洁和美好。摘几朵插在透亮的瓶中,连梦里也是栀子花幽幽的清香。读明人张岱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

11、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此时茫茫天地之间,山长水远,万籁寂静,只听见雪在枝头簌簌落下的声响。天地粉妆玉砌,一派洁净。他在舟中,手捧一卷书,围一炉红泥小火,品一杯苦茶香茗。桌上的宣纸上落了一行诗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此时坐对一窗雪,如同坐对一卷书,听雪落寒窗,煮酒、品茗、读书,世间还有比这更惬意优雅的事吗?几百年来,赏雪吟诗的诗人们来去匆匆,唯有张岱手中的笔,极简极淡。他似乎信手在西湖的舟中泼洒一幅水墨丹青,寥寥数笔,清淡、素净之极。好文字原来正是这样,不是花满枝丫,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风尘俱静,素雅纯粹。那些

12、文字有画意,有诗情,更有悠长的回味。读季羡林先生暮年的文字,也是满目素洁和干净。不唱高调,至情至性,质朴无华。好文字原是清新自然,素面相见。他放下枝头所有的繁华,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简静,纯粹。人生到了他那样的境界开始做减法,删繁就简三秋树,留下清绝、风骨的枝丫伸向天空,如一树清寒的梅。在古老的徽州,遇见一块石碑,碑文上刻着“圣人孩之”。季老到了人生的暮年,也将人生活得明白和透彻,一位大家,终生保持一颗孩童般对万物敏感、天真、纯净的赤子之心。暮年时候,歇下尘劳,回归生命的本源,只留下雅洁、纯净的文字,走了。我喜欢画家林风眠的画,他笔下的仕女真是冰清玉洁。白衣的翩翩女子坐在堂中,黑发挽起,细细的

13、眉,朱唇一点,纯洁素雅,安详从容。一身素衣,却胜过万紫千红。她不怒不怨,不悲不喜,彻底绝了尘世的烟火气。她们在画中,或凝神,或抚琴,或低眉,你会感到,原来娴静也是一种奇妙的力量。她身边细腰的青花瓷瓶中插着花,花是白色的莲花,亭亭开在瓶中,犹如一位圣洁的女子盛开在男子的心中,纯洁似一个缥缈遥远的梦境。令男人一辈子心心念念的女子,何尝不是心头的梦?无法触摸,遥不可及,只有留在心底,梦里,画中。一对夫妻,暮年时的爱情是素净如雪。老年的钱钟书和杨绛夫妇是一对相濡以沫的知己。有人来访,敲开门,杨绛先生不说话,递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钱先生在读书,不能接见来宾。原来,杨绛先生不说话,是怕惊扰了钱钟书先生读

14、书。是啊,只有她懂得他,半个多世纪的相依相伴,她成了他骨头里的钙,是他的呼吸,是他的氧气。他们之间没有甜言蜜语,连爱情都显得多余。终无语,竟是最深情时。她是他的右手和左手,情同手足,唇齿相依,似水流年里的恩情都在一粥一饭里。看一幅油画,傍晚昏黄的烛光下,屋中桌前坐着一对老人,白发的男子戴着老花镜在看报纸,老妇人低头在编织毛衣。桌上放着一台收音机,两人似乎都没有听。他们默默相伴静坐着,不说一句话。光阴似乎已经静止了。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原来尘世中最后的爱,竟是默默无语,不着一字。共一盏灯火,共度天阶微凉,直到地老天荒。一生相守,老来就成了那幅画,素净安详如两尊佛。记得在中国美术馆看吴冠中先生

15、画展,我站在那幅残荷前,惊呆了。荷塘结了冰,只剩下一朵朵残荷在冰雪中挺立着,与我素面相见,清远静美。一瞬间,荷的清气四溢扑面而来。记得风动荷花香还是昨天,一转眼,冬天来了,雪落了下来,留得残荷听雪声。那些雪中的残荷,犹如一个人的暮年,霜严雪寒中,自有一份气定神闲,铮铮铁骨,有品格,更有气节。读唐诗宋词,你可以看见那个时代的风景,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心灵,有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清澄和素洁。眼前似乎有了一幅画,山寒水瘦,一个人独坐茅屋,听雪落寒窗,一抬头,见一叶孤舟正泊在江面。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隔着漫漫岁月,清凉和安然的气息迎面扑来。素,于喧闹浮躁的尘世间,原来是一阕宋词。素,是生命的大美和庄严

16、,也是人生另一个难得的境界。(二)麻雀造物主在创造生灵的时候,一定是注意搭配和平衡的。羽毛美的鸟一般配上比较差的嗓音,好听的嗓音配给羽毛不好看的鸟。麻雀的毛色和嗓音都不好,是造物主不小心亏待它们了。麻雀倒不在乎,蹦蹦跳跳、叽叽喳喳,一天到晚乐得没心没肺。麻雀虽小,可它们追求自由的决心是很大的。继鹦鹉咿呀学舌,八哥也让人类修剪了舌头。雄孔雀在人类的花衣裳面前不知羞耻地勃起它的花翎,而暴烈狂野的鹰隼也有十分之一的可能被人类熬成打猎的帮手。在鸟笼子里歌唱的鸟就更多了:百灵、黄雀、画眉、绣眼就是没见过被人驯服的麻雀。农人说:麻雀“气性大”,养不活。被单独囚禁的麻雀大多很快“气死”,脾气好的不吃不喝,一

17、两天后也绝食而亡。如果把两只以上麻雀囚在一起,过一个晚上,它们的肚子都会被啄破,死得更是惨烈。它们互相协助对方流血,属于变相的自杀。把黄口小麻雀囚禁,它们的父母在认定营救无望后,怕无知的孩子被人驯服,会叼来毒虫或毒果把儿女毒死。“不自由,毋宁死”是它们的“鸟生观”,挺爷们儿。麻雀这些惨烈的事迹都是听来的,我都信,因为我也亲历过几起关于麻雀的事件。幼时,我家就在粮库附近,和麻雀一样喜欢去粮库转悠。那儿有广阔的场地,很对男孩们的胃口。一次,我们几个小男孩去粮库新建的仓房玩,把一只麻雀堵在了空仓房里。仓房高大,又是向晚,我们一时奈何麻雀不得,便关严了门,约定明天早晨带皮弓来比赛打活靶子。第二天早上,

18、麻雀已经死在了墙脚。仓房的门窗都是木板的,并没有玻璃引诱麻雀去撞,猜想麻雀是因为突围无望气死在黑暗中的。这只麻雀毛色新鲜,还年轻,仰着米色的肚皮,两只精致的小爪子攥成拳,整个儿是一个愤怒而决绝的姿态。镇上大礼堂顶棚上有两排采光的天窗,时间长了,天窗玻璃已经残缺不全,礼堂里的横梁上就成了许多麻雀的宿处。礼堂里不住人,麻雀们很喜欢这个能避风雨的宽敞营地。如果礼堂有演出或放电影,麻雀们就在礼堂旁边的小树林里暂栖,就像等待收拾房间的酒店旅客。那片树林的树高大,也算个安全之所。一天晚上,礼堂放电影,战争片,枪林弹雨,杀声震天,麻雀们赶紧避到了树林里。夏天,燠热,突然来了一场雷阵雨,狂风大作,雨点子始终如

19、烂杨梅那般大。电影结束时,风雨突然停了,散场的观众惊奇地发现湿地上、草丛里有许多狼狈的“落汤雀”。大家欢叫着来逮麻雀,有人脱下汗衫来包了一大包活的湿麻雀。一阵兵荒马乱,数百只麻雀几乎全军覆没,不是被抓就是被踩死。我亲历了这场麻雀的浩劫。怕我年小力薄,我二姐死死地拉住我,不让我参与争夺战。那些湿淋淋的小鸟不顾一切地向四处挥翅乱窜,因为视力太差,漫无目的,噼里啪啦地撞死在墙上或者树干上。有一只麻雀撞在我小腿上,那力量真不小,我的感觉是被人狠狠地击打了一锤子。回家一看,小腿上竟有一朵浅红的印痕,没法想象这是被一只小小的麻雀撞出来的。为了争取自由,这小小的鸟儿竟能作这样舍身的争取!【阅读训练】阅读下面

20、的材料,完成1-3题。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言意关系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对诗歌创作与诗歌欣赏影响至深。注重言外之意,这不仅是中国诗歌的特点,也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共同的特点。诗歌求言外之意,音乐求弦外之音,绘画求象外之趣,其中的美学观念是相通的,都要求虚中见实。列子汤问载:韩娥鬻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那余音似乎更能撩动人的情思,引起人的回味。白居易的琵琶行描写琵琶曲暂停时的情景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是深得中国艺术妙趣的。古代的绘画要求在有限的形象之外寄托不尽的意趣,往往在画面上留出大片空白,启发观者自己去想象、补充,正如包世臣安吴论书述书上引邓石如的话说:“字画疏处可

21、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奇趣乃出。”在戏曲舞台上,不设道具或仅设极少的一点道具,也主要是靠演员的动作暗示种种生活场景,给现众留下许多想象的余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趣,都是以有尽寓无尽。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不可能没有局限性,不一定能够完全表达人们所想的东西。语言实质上只表达普遍的东西;但人们所想的却是特殊的东西、个别的东西。在一首诗里,言总是有尽的,写得再长也有终结。但是这有尽的言所包涵的意味,它们所给予读者的启发却应当是无尽的。任何一首诗都有它的主题,可是不同时代的读者,或同一时代的不同读者,联系各自的生活经验,对它就会有不同的体会。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读同一首诗,也会有不同的感

22、受。中国古代的诗论特别重视诗歌语言的这种启发性,作诗最忌太直、太露,读诗最忌太滞、太凿。一览无余的作品算不上真正的艺术,拘守章句的读者也不是真正的鉴赏家。一个懂得艺术的鉴赏者,可以从吟诵的诗句中看到图画,也可以从画在纸上的图景中听到真意。李白听蜀僧弹琴,联想到万壑古松;杜甫看了刘少府画的山水障,仿佛听到山上的猿声。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虽然只有十四个字,却能抽出读者不尽的思绪和想象。含蓄不等于隐晦,注重言外之意,追求含蓄不尽,并不是有话不说,而是引而不发。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诗人浮想联翩、思想感情的飞跃接近极顶时,自然达到的艺术境界。最后的一跃已经开始,无限的风光即

23、将展现。诗歌语言保持在最饱满、最富有启发性的状态之中,给读者留下了最广阔的想象余地。强调含蓄并不排斥痛快。直抒胸臆,淋漓痛快也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全看诗人的造诣如何。1.下列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言意关系”的具体表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写作的独特在于以“虚中见实”的手法实现诗歌意境的再创造。B.音乐创作擅长用“余音”来引人回味,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C.书画创作讲究疏中有密和留白,让欣赏者于有尽中想象无尽。D.戏曲表演依靠演员的动作暗示生活场景,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代绘画具有不尽的意趣,因此它具有“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的特

24、点。B.语言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并不能完全表达人们的思想,这就是所谓的“言有尽”。C.诗歌语言越饱满,越富有启发性,就越能给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感受。D.诗歌中的含蓄不等于隐晦,含蓄是有话不说,隐晦是引而不发。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求言外之意,音乐求弦外之音,绘画求象外之趣,它们的艺术表现形态虽不同,但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追求却一致。B.作诗切忌太直太露,读诗避免太滞太凿,因此,要真正实现诗歌的艺术鉴赏,作者与读者必须相互激发,诗歌鉴赏才能完成。C.李白听琴联想到万壑古松,杜甫看画仿佛听到山上的猿声,由此可见,读诗不仅要从吟诵的诗句看到图画,还要从画在纸上的图像中听到

25、声音。D.注重言外之意,追求含蓄不尽,是诗人及一切艺术创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艺术鉴赏者必须具备的艺术修养。答案与解析1.A(A项以偏概全,“虚中见实”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共同的特点”而非诗歌写作的独特之处。)2.C(A项,因果颠倒;B项混淆“或然”和“必然”,“语言不一定能完全表达人们的思想;D项张冠李戴,含蓄是引而不发,隐晦是有话不说。)3.A(B项强加因果,结论是强加的,原文中没有依据;C项篡改文意,原文说艺术欣赏“可以从吟诵的诗句中看到图画,也可以从画在纸上的图景中听到真意。”,是并列关系,而“不仅还”是递进关系;D项无中生有,“注重言外之意,追求含蓄不尽”是鉴赏者必备的艺术修养在文中没有依据。)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