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T构转体梁就位称重方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68342058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85.2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宿州T构转体梁就位称重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宿州T构转体梁就位称重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宿州T构转体梁就位称重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描述:

《宿州T构转体梁就位称重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宿州T构转体梁就位称重方案(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目 日击目录1 工程概况 2第 I 部分 应力监控 31.1 应力监控的依据 31.2 应力监控的目的 41.3 施工仿真计算 41.4 应力监测方案 51.4.1 测点布置 51.4.2 测量仪器、原理及性能指标 61.4.3 应力传感器安装及布线要求 81.4.4 测量的频度 81.4.5 数据处理 81.4.6 记录表格 91.5 应力监控实施程序 91.5.1 应力控制细则 91.5.2 阶段施工控制验收 101.6 提交的技术成果 10第 II 部分 转体不平衡称重试验 112.1 试验的依据 112.2 试验的目的与内容 112.3 试验原理 122.3.1 球铰摩阻力矩和转动体不

2、平衡力矩计算 122.3.2 球铰静摩擦系数和转动体偏心矩计算 142.3.3 配重计算 152.3 试验实施方案 152.3.1 测点布置 152.3.2 测试设备及性能 182.3.3 试验步骤 182.3.4 记录表格 192.4 提交的技术成果 202.5 进度计划 202.6 人员组织 202.7 试验安全注意事项 21附录 1 应力监控表格 22附录 2 称重试验表格 261 工程概况疏解线跨京沪铁路特大桥位于宿州市符离集镇附近,在疏解线SDK3+211.7处与京 沪上下行线相交,线路中心与既有京沪铁路斜交45。梁体全长113.2m,位于曲线半 径R=800m的圆曲线上。梁体各控制

3、截面梁高分别为:端支座处及直线段梁高均为3.0m,中支点处梁高为 6.0m。梁底下缘按圆曲线变化,圆曲线半径R=132.1667m。箱梁顶宽4.9m,箱梁底宽 3.2m,在中墩处4m范围内及距梁端1.2m范围内加宽到4.0m。梁体为单箱单室、变高度、 变截面结构。全桥共设三道横隔梁,分别设于中墩处和端支点处。中墩截面处采用墩 梁固结形式,转体施工时32#墩转体球铰向曲线内侧径向横移20cm,其他结构不动。 全梁共分7个梁段,A1、A2、A3、A4梁段长度分别为28.0m、16.0m、15.0m、11.6m。球铰是转动体系的核心,是转体施工的关键结构。本桥转动体系采用钢球铰,竖 向承载力3000

4、0KN,分为球铰定位骨架、下球铰、上球铰及聚四氟乙烯片等部分。下 球铰球铰直径2700mm,为减小转动摩擦力,球铰内设置302片6cm聚四氟乙烯片, 涂抹四氟粉黄油。上球铰直径3200mm。为抵抗转体过程中的不平衡力矩,在转台和滑道间对称均匀的设置六组撑脚。在 撑脚下方的下转盘顶面设置1.1m宽的环形滑道,滑道中心线半径3.3m,转体时撑脚在 滑道顶面滑动,以保持转体结构平稳。为保证转体的顺利实施,要求滑道面在同一水 平面内,其相对高差不大于2mm,同时为减小转体过程中的滑动摩阻力,在滑道面板 铺设一层4mm厚的四氟乙烯滑板。桥上跨京沪铁路部分梁底控制高程42.149m,京沪线轨顶标高约为33

5、.64,与京沪 线净高约8.5m;满足铁路净空高度限制要求。(56+56m)变高度连续“T”构梁位于特 大桥31#至33#墩上,T构梁主墩为32#墩。T形刚构梁采用平面转体施工,其中2X45m 梁体连同矩形实体墩沿铁路方向在支架上现浇,在第一层承台与第二层承台间设置转 盘,2-45m T构通过连续千斤顶牵引装置逆时针转向45。到设计位置后进行永久固结,转体重量约为2789.571。其余两边墩处搭支架原位现浇11.6m边跨现浇合拢段(A4段)。A4A3I A2A1A2A3-J32#rrrT1 r|pr| rTTTLTrA*1r图1(56+56m)T构转体梁立面图第I部分应力监控1.1 应力监控的

6、依据( 1 )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 TB10002.1-2005);( 2)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TB10002.3-2005);( 3)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的试验方法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1982/10 北 京);( 4 )铁路桥涵施工规范( TB 10203-2002);( 5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Z210-2005 );( 6 )客货共线铁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Z203-2008 )。(7)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 8)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24-2003);(9) 铁路混凝土

7、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 (铁建设2005160 号);(10) 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1, TB10401.2-2003);(11) 符离集疏解线跨京沪铁路特大桥施工图设计文件。1.2 应力监控的目的宿淮铁路疏解线跨京沪铁路特大桥采用 T 构转体施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经 历:桩基、承台浇筑f转体球铰安装f墩身浇筑f主梁分段浇筑f主梁脱架f主梁转 体一主梁合拢段浇筑f桥梁二期恒载施加等一系列环节和结构体系转换。尽管在桥梁 的设计阶段就可以确定桥梁施工过程中的结构状态参数,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这种 设计的理想状态却难以实现,这是因为设计时所采用设计参数(包括对环境条件的考

8、 虑等)与实际施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并不完全一致,从而使结构的实际状态不能完 全达到设计理想状态。为了确保主桥在施工过程中结构受力始终处于安全范围以内,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施工控制。应力监控是桥梁施工监控的基本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是结构安 全的预警系统。通过应力理论值与实测值的对比,是参数估计、状态预测和调整的重 要依据之一。通过埋设应力、温度传感器可以达到3 个目的: (1) 提供某些施工关键 工况的必要信息,比如混凝土浇筑、预应力张拉等工况的结构响应;(2) 提供施工控 制反馈分析的基本信息;(3) 监测梁体在转体前后受力最不利截面应力状态,确保梁 体在转体前后的

9、应力处于合理的水平范围内。1.3 施工仿真计算桥梁的施工过程是桥梁的结构形式、体系及受力状态不断变化的过程,结构所受 的荷载如结构自重、预应力等是在施工过程中逐步施加的,施工荷载的作用位置也在 不断变化,每一施工阶段都伴随着各种荷载(对混凝土结构包括收缩、徐变)的作用、 约束条件的改变及施工临时荷载的增减等。另外,结构的成桥内力状态与施工方案(或 施工过程)有密切地联系。因此,施工过程仿真分析应按照施工和设计所确定的施工 工序,以及设计所提供的基本参数,对施工过程进行正装计算,得到各施工状态以及 成桥状态下的结构受力等控制数据。施工控制仿真计算将主梁结构按梁单元离散,采用“ MIDAS/Civ

10、i 1”桥梁结构分 析软件建模。施工模拟分析时,按设计要求输入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截面尺寸及考 虑混凝土收缩徐变的时间依存性参数等;建立模型的边界条件,用单向弹性支承模拟 现浇支架;按照设计的施工梁段建立结构组,并根据制定的施工流程划分施工阶段, 在每一阶段中施加相应的荷载。即按照实际的施工顺序,模拟结构的形成、荷载的施 加、边界条件的变化及结构体系的转变等对结构内力和变形的影响。在计算中准确模 拟临时支撑,混凝土浇注、预应力张拉及支架的设置与拆除等工况。计算结果将输出 每一个施工阶段中结构的内力、应力等。1.4 应力监测方案1.4.1 测点布置应力测点布置的原则是:(1) 通过施工模拟计算,

11、得到施工全过程的应力包络图, 从而明确最危险的位置,这是选择应力测试断面的基础;(2) 力求顺桥向、横桥向对 称布置,以增加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3) 截面的选取应该避开截面突变区,如齿 板处、预应力锚固处、梗腋处等;(4) 充分理解设计意图。(1) 主梁根据转体梁的受力特点,在梁体悬臂根部布置 2 个应力测试断面,兼测梁体温度 变化,如图 2 所示,每个断面布置 4 个测点。(2) 桥墩根据转体梁的受力特点,在桥墩布置 1 个应力测试断面,如图 3 所示,每个断面 布置 4 个测点。应力传感器图2 主梁应力测试断面及测点布置注:根据现场情况,以上应力测试断面和测点布置可适当调整。应力传感器

12、,距桥墩边缘0.5m图3 桥墩应力测试断面及测点布置注:根据现场情况,以上应力测试断面和测点布置可适当调整。1.4.2测量仪器、原理及性能指标(1)仪器根据对多种应力测试仪器性能的比较,决定选用长沙金码高科生产的高质量弦式智能数码混凝土应力传感器和配套的振弦检测仪,如图 4 所示。图4 长沙金码弦式智能数码混凝土应力传感器及测试仪(2) 原理弦式应力传感器采用薄壁圆管形结构,用钢弦做为传感元件与导电线圈组成电磁 感应电路,当应力传感器沿轴向受力时使钢弦发生松紧变化,钢弦在激励脉冲作用下 又会在磁场中产生振动,于是感应出与自振频率相对应的频率变化的正弦波电信号供 给仪表测量,钢弦被激发后在磁场中

13、微幅自振频率与钢弦所受应力之间的关系为:f = 1/(2L 尹)式中: f 钢弦自振频率;L、&、P 钢弦长度、应力、质量密度。弦式智能数码应力传感器内置智能芯片,全数字检测,信号长距离传输不失真, 抗干扰能力强。应力传感器内置存贮芯片,具有智能记忆功能,出厂时将传感器型号、 编号、标定系数等参数永久存贮在传感器中,并可在测量时自动保存800次所需的测 量参数,如测量时间、测点温度(温度型)、绝对应力值、相对应力值、零点参数及 温度修正值等。对大量埋设传感器的工程,此功能能防止因测试线被剪断或因测试线 编号丢失,致使传感器无法使用的现象,保证应力监测的顺利实施。(3) 性能指标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14、:(1) 量程:3000 ;(2) 灵敏度:1 ;(3) 分辨率: 0.2% FS;(4) 稳定性:35 Hz (0.10.16 MPa)/3 个月;34 Hz (0.10.13 MPa)/10C。为保证测试精度,所有弦式应力传感器在使用前必须经实验室采用可靠的方法标 定后方可使用。1.4.3 应力传感器安装及布线要求由于桥梁施工周期较长,现场条件比较恶劣,所以要求传感器埋设与布线充分考 虑施工期间可能造成传感器破坏的各种因素。应力传感器安装与布线应做到以下几 点:八、(1)混凝土应力传感器在钢筋骨架绑扎成型后、混凝土浇筑前安装。(2)混凝土应力传感器采用扎丝绑扎固定在顶底板上层钢筋下方,导线

15、应顺着钢 筋下缘走,并用扎丝固定,防止混凝土浇筑和振捣时损坏或改变传感器位置。(3)可用塑料管在桥面板形成竖向孔洞,将多余导线及其接头引入塑料管(导线 不能暴露于桥面)。用扎丝将塑料管固定在上下层钢筋上,塑料管下端采用胶带封口, 防止混凝土进入。塑料管上端用红色塑料袋盖好,注意防雨防潮。(4)记录安装前后的初频,即进行清零,消除零飘和安装应力的影响;(5)登记好每个测点安装的传感器编号,并保存好记录资料。1.4.4 测量的频度应力量测频度与高程测量频度相同。测试工况为:(1)A1梁段张拉完成前后;(2) A2梁段张拉完成前后;(3)A3梁段张拉完成前后;(4)支架拆除前后;(5)A4梁段 张拉

16、完成前后。1.4.5 数据处理当测读数据是频率f时,应依据标定数据计算应变(茁)值。计算公式为: 增量(相对量)计算公式:W = (/2 - fo2)/K 总量(绝对量)计算公式:Wbf2 fb2)/K + b式中:W、Wb 表示被测物理增量、被测物理总量;f 、 f0 、 fb 测量频率、零点频率、截距频率;K、b 标定系数(近似线性斜率)、截距常数。需要尤其注意的是,传感器量测的数据包含徐变、收缩、温度、零飘等非受力应 变,必须采用合适的方法将其影响过滤掉,得到外荷载引起的应变,再与理论值对比 分析。1.4.6 记录表格应力监控相关表格主要有:(1)应力应变测试数据记录表;(2)应力应变实

17、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表;(3)宿淮铁路疏解线跨京沪铁路特大桥监控报告单;(4)宿淮铁路疏解线跨京沪铁路特大桥技术联系单。 表格详见附录 1。1.5 应力监控实施程序1.5.1 应力控制细则(1)主梁施工阶段1、在桥墩和主梁施工时,桥墩和主梁受力较大的关键部位埋置传感器。这样可 以在主梁施工过程中随时观测桥墩和主梁的应力变化情况等。2、根据主梁施工工序,测试梁体混凝土浇筑后和预应力张拉后桥墩和梁体受力 较大截面的应力,掌握其应力状态及其变化。测试频度与线形观测同步。(2)支架落架后,梁体转体前 支架落架后,标志着主梁施工结束,梁体转体即将开始。因此,在转体前,要对结构的应力状态进行观测,掌握梁体在转

18、体前的受力状态,为保证梁体转体时结构安 全提供预警信号。测试内容为所有受力测试断面。(3)梁体转体后 梁体转体后测试各截面应力观测值,与梁体状体前受力状态进行比较,判别梁体在转体时是否对梁体的受力状态有所影响。测试内容为所有受力测试断面。所有阶段应力测试值均与理论计算应力值进行比对,实测应力值与理论计算应力值偏差以不超过lMPa为合理范围。1.5.2 阶段施工控制验收每阶段施工完成后,要对应力观测值进行分析,如发现应力变化有异常情况,则 要查找原因,无异常情况则进行下一阶段施工。1.6 提交的技术成果(1)在每一施工阶段完成后,根据应力的实测结果,及时分析梁体应力状况, 提交应力监控分析阶段报

19、告,为下一阶段的施工提出建议;(2)在主桥转体施工完成后提交应力监控工作报告。第II部分转体不平衡称重试验2.1 试验的依据(1) 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2) 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3) 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的试验方法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1982/10 北 京);(4) 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 10203-2002);(5)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6) 客货共线铁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3-2008)。(7)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15-20

20、03);(8)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24-2003);(9)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 (铁建设2005160号);(10) 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1, TB10401.2-2003);(11) 符离集疏解线跨京沪铁路特大桥施工图设计文件。2.2 试验的目的与内容转体施工的关键构件就是承载整个转动体重量的转动球铰,而转动球铰摩擦系数 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转体时所需牵引力矩的大小。转体桥梁在桥梁纵轴线的竖平面内, 由于球铰体系的制作误差、梁体质量分布差异以及预应力张拉程度差异,可能导致桥 墩两侧悬臂梁段质量分布不同以及刚度不同,从而产生不平

21、衡力矩。在施工支架完全 拆除后及桥梁转体过程中,转动体的配重平衡对施工过程的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因此,为了保证桥梁转体的顺利进行,及时为大桥转体阶段的指挥和决策提供依 据,有必要在转体前进行转动体称重试验,测试转动体的不平衡力矩、偏心距、摩阻 力矩及静摩擦系数,并按桥梁转体的要求进行配重。本试验在施工支架完全拆除后、转体之前进行,测试内容主要包括:(1)转动体部分的纵向不平衡力矩和纵向偏心距;(2)转体球铰的摩阻力矩及静摩擦系数;(3)完成转体梁的配重方案。2.3 试验原理称重试验假设梁体可以绕球铰发生刚体转动,通过对梁体施加转动力矩,并测试 球铰的切向转动位移,得到二者的关系曲线,当

22、位移发生突变时,所对应的状态为静 摩擦与动摩擦的临界状态。因为转动力矩与竖向顶力,切向转动位移与竖向位移之间 存在固定的比例关系,因此,可以直接绘制顶力-位移曲线,找出临界点。2.3.1 球铰摩阻力矩和转动体不平衡力矩计算当脱架完成后,整个梁体的平衡状况可能出现下列两种形式:(1)转动体球铰摩 阻力矩(MZ)大于转动体不平衡力矩(Mg)。此时,梁体不发生绕球铰的刚体转动, 体系的平衡由球铰摩阻力矩和转动体不平衡力矩所保持;(2)转动体球铰摩阻力矩 (Mz)小于转动体不平衡力矩(Mg)。此时,梁体发生绕球铰的刚体转动,直到撑 脚参与工作,体系的平衡由球铰摩阻力矩、转动体不平衡力矩和撑脚对球心的力

23、矩所 保持。(1)转动体球较摩阻力矩(Mz)大于转动体不平衡力矩(Mg)北南山一J亠图5 梁体的平衡状态1图6 梁体的平衡状态2设转动体重心偏向北侧,在南侧承台实施顶力P1 (如图5所示),当P1逐渐增加 到使球铰发生微小转动的瞬间,有:1)然后,在北侧承台实施顶力P2 (如图2所示),当P2逐渐增加到使球铰发生微小2)3)4)转动的瞬间,有:联立(1)、(2)得不平衡力矩:摩阻力矩(2) 转动体球铰摩阻力矩( M Z )小于转动体不平衡力矩( M G)设转动体重心偏向北侧,此时,只能在北侧承台实施顶力P2 (如图6所示),当 P2 (由撑脚离地的瞬间算起)逐渐增加到使球铰发生微小转动的瞬间,

24、有:P - L 二 M + M2 2 G Z( 5)当顶升到位(球铰发生微小转动)后,使千斤顶回落,设仃为千斤顶逐渐回落 过程中球铰发生微小转动时的力,则有:P L = M M2 2GZ( 6)联立(5)、(6)得- P - L + P - L2 2 2 2不平衡力矩: G2(7)8)摩阻力矩:由图7可得:2.3.2 球铰静摩擦系数和转动体偏心矩计算 称重试验时,转动体球铰在沿梁轴线的竖平面内发生逆时针、顺时针方向微小转 动,即微小角度的竖转。摩阻力矩为摩擦面每个微面积上的摩擦力对过球铰中心竖转 法线的力矩之和,如图 7 所示。dM = i; (R sin9 cos P)2 + (Rcos9)

25、2dF ; dF 二卩 PdAzdA = Rsin9 - dp - R - d9 ; P 二 Pcos9 ; P 二 N(注:竖竖 兀R 2 sin2 a0的最大取值)M -卩 RN 卜卜 cos 9 sin 9 J sin 2 9 cos2 P + cos2 9 dPd0所以:(9)Z Z 兀 sin 2 a 0 02(1 - cos3 a)=卩RN3sin2a Z本桥a 二 arcsin(1.35/8)二 9。4255,由式(9)可得:球铰静摩阻系数:M卩 z - 0993RN转动体偏心距:e二牛10)(11)式中,R为球铰中心转盘球面半径;N为转体重量。2.3.3 配重计算配重的目的是使

26、转动体达到平衡状态,提高转体过程的稳定性。常用的配重方案 有两种: 梁体绝对平衡配重方案; 梁体纵向倾斜配重方案。绝对平衡配重对转 体的平稳反而不利,目前一般采用第种方案。配重F =摩阻力矩M -不平衡力矩M配重距球铰竖轴线距离配重后偏心距=二配重f x配重距球铰竖轴线距离+不平衡力矩mN12)13)该配重方案的思路是:在转体过程中转体梁应在梁轴线方向略呈倾斜态势,即梁 轴线上桥墩一侧的撑脚落下接触滑道,另一侧的撑脚抬起离开滑道。这样做的好处: 使转动体形成两点竖向支承,增加了转动体在转动过程中竖平面内的稳定性。配重可 按下式计算:为了保证配重卸载的安全,配重应设置在非跨铁路孔一侧,配重的大小

27、应保证配 重后的偏心距满足5cme15cm的要求。2.3 试验实施方案2.3.1 测点布置本项目的转体平面布置如图8所示,该桥转体45转体一构5墩主#体 Y转沪上疏解线符离集431#墩图8 梁位平面图(1)千斤顶布置千斤顶数量估算:转体梁重按3000吨估算,球铰转动半径8m,千斤顶距中心距离 约为3.65m,静摩阻系数根据实测经验,一般为0.030.06,按0.06考虑,则千斤顶 顶力=0.06X3000X8/3.65=395吨,考虑一定的富裕量,需要600吨千斤顶1台。千斤 顶布置如图9所示,另一侧施加顶力时与此关于球铰中心对称。图9 千斤顶布置图(2)位移传感器布置在千斤顶对侧撑脚处设置应

28、变式位移传感器,如图10所示。11 I6 0 911% : 2 i图10 撑脚处位移传感器布置图2.3.2 测试设备及性能 位移传感器:量程 50mm 的机电百分表 4 个,精度 1/100mm 。 位移采集系统:采用东华测试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 DH3817 静动态数据采集系 统,采样频率200HZ;单机8通道。 数据分析软件系统:采用 DH3817 专用的数据处理软件。该软件包能实现本 次测试中相关数据的处理及分析,并能做到实时处理。 压力传感器:长沙金码生产的 JMZX-3360AT 六弦智能型压力传感器 1 台,量 程 6000KN,精度 1KN。 压力采集系统:长沙金码JMZX-300

29、6智能综合测试仪1台。 联想笔记本电脑 1 台。 所需要的主要仪器设备及数量如表 1所示。表 1 主要仪器设备及规格序号仪器设备名称测试精度型号规格数量产地用途1千斤顶60011中国顶升主梁2应变式位移传感器0.01mm50mm量程4中国位移测试3静动态应变测试系统200HZDH38171中国数据米集4压力传感器1kN,量程 6000kNJMZX-3360AT1中国称重试验5埋入式混凝土应变计1p JMZX-21512中国应力、温度测试6智能综合测试仪1p JMZX-30061中国应变测试7笔记本电脑联想1中国数据处理2.3.3 试验步骤(1)判断转体平衡状态 逐步解除临时固结措施过程中,在撑

30、脚处布置位移传感器,如图11所示。测试步骤: 两幅梁施工完成后,布置传感器,读取初读数。 清理撑脚及滑道,逐步对称解除支座处的临时支撑(砂箱),进行连续测量,并观察撑脚是否随砂箱拆除连续向一侧下沉。判断转体体系的平衡状态。Mis图11 判断平衡状态测点布置图(2)称重步骤 在选定断面处安装位移传感器和千斤顶; 调整千斤顶,使所有顶升千斤顶处于设定的初始顶压状态,记录压力传感器 及位移传感器读数; 千斤顶逐级加力,记录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数值,直到位移出现突变; 绘制出P-A曲线,判断临界力(同样试验重复两次); 移动设备至另一侧,重复以上试验; 计算确定不平衡力矩、摩阻力矩、摩阻系数、偏心距

31、; 按梁体纵向倾斜配重方案,计算配重重量、位置及配重后的偏心距;出具供铁路有关部门审批用的转体梁称重配重试验报告。2.3.4 记录表格称重试验相关表格主要有:(1)顶升力与位移记录表(2) P-A曲线图;( 3 )配重计算结果表。表格详见附录 2。2.4 提交的技术成果( 1 )根据称重试验数据,计算静摩阻系数,为启动牵引力计算提供依据;( 2)根据称重试验测试情况,计算确定不平衡配重方案;( 3 )试验完成后提交“称重配重试验报告”。2.5 进度计划( 1 )研究制订试验实施方案: 15 天;(2)试验材料采购及设备配套:10 天;( 3 )仪器的检测与标定: 2 天;( 4)测点布置及传感

32、器、数据线和相关设备的安装调试; 2 天;( 5 )摩阻系数、不平衡力矩测试: 2 天;( 6 )转体平衡配重:不平衡力矩测试后 2 天内给出。2.6 人员组织称重试验涉及设备仪器较大,工作面大。为保证试验有条不紊地进行,特成立以 下 6 个职能小组,具体见表 2。表 2 主要人员分工表序号工作组人数工作内容负责人备注1指挥组2试验的指挥、协调工作试验方1人2千斤顶操作组2千斤顶操作、读数、记录施工方1人3位移测量组2位移测试、数据米集试验方1人4应变测试组1试验过程中应力监测试验方1人5安全控制组2检查梁体有无异常、安全控制施工方1人6计算组2负责测试数据处理、计算试验方1人2.7 试验安全

33、注意事项(1)正式试验前,应对所有仪器进行全面检查、标定,熟练仪器操作;(2)正式试验前,应组织全体试验人员进行模拟演练,熟悉操作流程;(3)参与试验的全体人员要有高度责任感,在试验中认真负责,保证试验的顺 利实施,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4)试验的各项工作均要听从指挥人员的指令,令行禁止,以保证试验各个步 骤的协调、有序、统一;(5)试验过程中,仪器出现异常,应立即向指挥人员报告,查清原因、排除故 障后才能继续试验;(6)试验过程中,安全控制人员应加强观察和应变测试,发现梁体开裂、位移 异常、应力超限等异常情况,立即向指挥人员报告,并立即中止试验。附录 1 应力监控表格墩号:应力应变测试数据

34、记录表施工梁段号: 工 况:表格编号表1截 面 位 置测占八、 编测 占 八、 标 记测试 频率应力 或应 变截 面 位 置测占八、 编测 占 八、 标 记测试 频率应力 或应 变截 面 位 置测占八、 编测 占 八、 标 记测试 频率应力 或应 变说明:测试日期:测 试 时 间:天 气:外界温度: 度计算:测试:应力应变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表 表 2墩 号: 施工梁段号: 工 况: 表格编号: 测试日期:测 试 时 间:天 气:温 度截面位置 测点号实测值理论值实一理说明:截面位置 测点号实测值理论值实一理填表:复核:审核:时间年 月 日工程名称宿淮铁路疏解线跨京沪铁路特大桥主送单位建设单位有

35、关单位工程项目工作内容:联系人项目负责人单位(部门)宿淮铁路疏解线跨京沪铁路特大桥转体不平衡称重试验方案 宿淮铁路疏解线跨京沪铁路特大桥监控报告单表3表4宿淮铁路疏解线跨京沪铁路特大桥转体不平衡称重试验方案宿淮铁路疏解线跨京沪铁路特大桥工程联系单年月日任务编号工程名称宿淮铁路疏解线跨京沪铁路特大 桥主送单位监理或设计代表有关单位工程项目编号联系事宜:联系人项目负责人单位(部门)项目部回复意见:工程负责人:回复单位:(盖章)年月日本单一式五份,请分送有关单位,回复意见及时反馈我处。附录 2 称重试验表格顶升力与位移记录表 表 1千斤顶施力位置:顶力力臂长: 测试时间:加载 序号位移(mm)油表读数力值(t)1悬臂:1承台:22悬臂::承台:3悬臂:1承台:24悬臂::承台:5悬臂:1承台:26悬臂::承台:示意图:加载 序号位移(mm)油表读数力值(t)7悬臂:1承台:28悬臂::承台:9悬臂:1承台:210悬臂::承台:11悬臂:1承台:212悬臂::承台:操作: 记录: 计算:P-曲线图表2千斤顶施力位置:测试时间:P- 曲线图 (0.01mm)记录: 计算:配重计算结果表 3桥位不平衡力矩 Mg (t m)摩阻力矩Mz(t m)初始偏心距 e(mm)静摩阻 系数配重F(t)配重作用位 置配重后偏心距el(mm)示意图:计算: 复核: 审核: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