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矛盾与发展的辨证关系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68331528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1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矛盾与发展的辨证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论矛盾与发展的辨证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论矛盾与发展的辨证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论矛盾与发展的辨证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矛盾与发展的辨证关系(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论矛盾与发展的辨证关系矛盾与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首先,二者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矛盾就 是对立统一;发展则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其次,二者是统一的。表 现在,矛盾是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普遍联系和 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引起了事物的变化,推动着事物的发展。自从人猿相揖别,人作为人生活在地球上,便处于种种矛盾之中。万千矛盾,可 概括为三: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自身的矛盾。这三大矛盾决 定着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全面认识这三大 矛盾,有助于我们寻找解决矛盾的最佳途径,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使发展又好 又快,早日

2、臻于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理想境界,及矛盾促进发展。矛盾和发展是一直伴随着世界的发展的,哪里有矛盾,那里就会有发展,这一点 不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中都体现的十分明显。发展是在真理和谬论的不断 碰撞下产生的,而真理和谬论本身就是一场矛盾,这样的矛盾可大可小,小的矛 盾衍生出小的斗争促进双方的发展,大的矛盾产生争斗、政治异端甚至是战争。 矛盾越大,所能引发的事物发展的潜力也就越大,最终这些潜力在斗争中被开发 了出来,然后又产生了新的巨大矛盾,进行着周而复始的相对运动,也就成为了 发展。矛盾双方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发 展的动力就在于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这种

3、又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所谓对立,就 是矛盾的双方之间存在着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性质,即斗争性;所谓统一,就 是指矛盾双方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着互相依存、互为前提、互相促进,又在一 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性质,即同一性。矛盾双方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 斗争性,也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这种绝对性与事物运动、发展的绝对性是一致的。所谓无条件性是与同一性的有条件性相比较而言,是指无论是对立双方共居于一个统一体的时候,还是统一体破裂的时候,都贯穿着斗争,正是由于这种斗争,才使原来矛盾获得解决,才使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而在新事物出现后,又有新的矛盾,斗争又贯穿其中,给新事物以生命。这种有

4、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推动着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正如毛泽东所说:“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发展才是硬道理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现阶段,无论从我国的基本国情,现实的 生产力发展状况,还是从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以及国际形势变化的特点来 看,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把经济搞上去。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 联系日益密切,各国之间即竞争又合作,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合作中求发展,可 以说发展经济已成为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 家,无论是发达国家

5、还是不发达国家,无论大国还是小国都把发展经济作为头号 任务。在这种形势下,发展中国家如果不能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与发达国家的 差距就必然会越来越大。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是保证中华民族屹立于世 界民族之林的必然要求,因此我国要把发展经济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低,发展还不平衡, 与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还不能理直气壮的说我们比资本主 义更优越。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能为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奠定 坚实的基础。加快发展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客观要求,

6、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铁打的事实。无论是 解放初期的经济封锁、政治扼杀,还是近期对中国驻南使馆的轰炸,对和平统一 台湾问题的无理阻扰,都说明了这一点。中国作为一个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的发展 中国家,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安全等问题显得十分重要,它关系到中华民 族的兴衰荣辱,关系到中华民族在未来世纪的国际地位,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 和命运。面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面对新的国际形势。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手段和 方法,使发展经济和保障国家安全更好地结合起来,怎样才能使我们在跑步向前 的进程中不被别人打倒,为中国的崛起创造一个安全的国际环境呢?国家经济不 发展或发展的太慢,就不可能维护自身稳定,也就无安全可言。今

7、天的世界经济 是一种总在变动中的经济,我们已进入一个不发展就不安全的时代。新世纪的经 济安全必然与发展战略相联系。“发展才是硬道理”,它体现了新的国家安全观点, 这是与过去经济安全根本不同之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只有经济发展才有国 家安全。加快发展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和解决各种问题的关键所在。按照邓小平同 志“三步走”的战略规划,我们已基本实现了前两个目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日益 提高,看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希望,部分人已过上了小康生活,他们希望国家保 持经济的发展,以便为他们带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另一方面,随着改革的开 放及深化、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也逐渐显露出来,特别是大中城市的就业

8、压 力增大,下岗人数增多,乡镇企业景气指数下降,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减慢,这些 都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增加投资、加快发展、扩大就业、提高 收入、改善生活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我国之所以存在着大量的社会 问题和矛盾,最根本的是因为经济比较落后生产力水平低,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 全体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仅物质利益矛盾和问题直接根源于经 济的相对贫穷,其他问题和矛盾也同社会物质财富不充裕息息相关。发展中的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发展来解决。从长远来看我们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穿 衣问题、住房问题、就业问题、交通问题、人口问题、教育问题、贫富差距问题 等等,都离不开经济的发

9、展。从当前来看,只有在提高效益的前提下保持经济较 快增长,才有利于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减轻就业压力,促进结构调整和深化 改革,才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防范金融风险,维护社会稳定。综上所述,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 主义,离不开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优越性 的人们,离不开发展;解决国内各种问题,保持稳定局面,作到长治久安,离不 开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离不开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离不开发展;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和平统一祖国, 离不开发展;归根到底,彻底解放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力,取得经

10、济的快速健 康发展才是硬道理。矛盾与发展文/李新华LIXINHUA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 推动事物的发展。马克思哲学明确指出矛盾对事物发展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为事物的发展提供前提;矛 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包含,使双方各自从对方汲取有利于自己的因素,使整个事物 得到发展;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规定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第二, 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在事物的量变阶段,矛盾的斗争性推动双方力量 对比的变化,为事物的质变准备条件;在事物的质变阶段,矛盾的斗争性促使旧矛盾 统一

11、体瓦解,新统一体产生,从而完成事物的转变。一、矛盾促进发展矛盾和发展是一直伴随着世界的发展的,哪里有矛盾,那里就会有发展,这一点 不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中都体现的十分明显。发展是在真理和谬论的不断碰撞 下产生的,而真理和谬论本身就是一场矛盾,这样的矛盾可大可小,小的矛盾衍生出 小的斗争促进双方的发展,大的矛盾产生争斗、政治异端甚至是战争。矛盾越大,所 能引发的事物发展的潜力也就越大,最终这些潜力在斗争中被开发了出来,然后又产生了新的巨大矛盾,进行着周而复始的相对运动,也就成为了发展。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双方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发 展的动力就在

12、于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这种又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所谓对立,就是矛 盾的双方之间存在着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性质,即斗争性;所谓统一,就是指矛盾 双方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着互相依存、互为前提、互相促进,又在一定条件下互相 转化的性质,即同一性。矛盾双方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斗争性,也就没有 同一性。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这种绝对性与事物运动、发展的绝对性是一致的。 所谓无条件性是与同一性的有条件性相比较而言,是指无论是对立双方共居于一个统 一体的时候,还是统一体破裂的时候,都贯穿着斗争,正是由于这种斗争,才使原来 矛盾获得解决,才使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而在新事物出现后,又有新的矛盾,斗争

13、又贯穿其中,给新事物以生命。同一性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无论是相互依存还是相互渗透、贯通,都 需一定的条件。没有一定条件,矛盾双方就不能互相依存、贯通,不能共居一个统一 体中,矛盾的同一性也是暂时的、易逝的。随着斗争的发展,就会出现新的条件,这 时矛盾双方的互相依存就会发生变化,旧的统一体就将破裂,就会出现新的统一体。这种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推动着一切事物的矛 盾运动。正如毛泽东所说:“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 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33页)正是这种矛盾运 动为事物的发展提供了源泉和动力。这就是唯物辩证法的

14、发展观。三、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部矛盾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 能发挥其作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 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而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从世界的多样性来看,统一性存在于多样性之中,物质表现为千千万万的具体事 物。物质有着无限多样的运动形式、无限多样的层次和结构、系统,各种具体的物质 存在的形式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因此就特定的事 物、关系、层次、结构、系统来说,就可以区分为自身和他者,内部和外部,于是统 一的物质世界的普遍相互作用可以划分为具体事

15、物的内部作用和外部作用,区分为内 因和外因。具体事物的内因和外因是物质作为运动唯一主体、唯一原因的分化和多样 化的结果。因此,毛泽东同志指出:“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 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来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 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四、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在于内部主要矛盾事物的内部矛盾,就一个大的发展过程来说,存在着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区 别,就事物发展的一定阶段来说,存在着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区别。事物发展过程的根本矛盾是指在一个大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的矛盾,它决定着过程的本质, 规定

16、、影响、支配着非根本矛盾的发展和变化,因此对于一个过程的变化来说,根本 矛盾起着根本原因的作用,而其他非根本矛盾则起着非根本原因的作用;事物发展阶 段上的主要矛盾是指在一个发展阶段上对其他矛盾起着领导和支配作用的矛盾,而为 主要矛盾所规定、支配的其他矛盾则是非主要矛盾,因此对一个阶段上的发展变化来 说,主要矛盾则起着主要原因的作用,非主要矛盾起着非主要原因的作用。毛泽东同 志说:“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 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事物发展过程中, 不同的过程有着不同的根本矛盾,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主要矛盾。毛泽东同

17、志指 出:“事物发展过程的根本矛盾及为此根本矛盾所规定的过程的本质,非到过程完结 之日,是不会消灭的,但是事物发展的长过程中的各个发展的阶段,情形又往往互相 区别。这是因为事物发展过程的根本矛盾的性质和过程的本质虽然没有变化,但是根 本矛盾在长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采取了逐渐激化的形式,并且,被根本矛盾所规 定或影响的许多大小矛盾中,有些是激化了,有些是暂时地或局部地解决了,或者缓 和了。又有些是发生了,因此,过程就显出阶段性来。”我们要善于随着根本矛盾的 发展,主要矛盾的改变,及时地改变自己工作的中心,以便及时地抓住事物在发展过 程和阶段上已经变化了的根本矛盾和主要矛盾。论发展 2003 年

18、 12 月 05 日 09:37 光明网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湖北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课题组内容提要 人类社会是在发展中不断前进的。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历史。解决中国的问题靠发展,解决世界的问题也要靠发展。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我们党对执政理论的新发展,对执政规律的新认识习,对执政经验的新总结,对执政任务的新概括。发展是一项全面协调的系统工程。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关系;统 筹兼顾,协调改革进程中各种利益的关系。发展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

19、,是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 和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十六届三中全会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的高度,要求全党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我们在新的历史阶段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 展,指明了方向。发展: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首要的是对发展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我们党提出的全面、协调、 可持续的发展观,不仅具有崭新的时代意义,而且也是对人类社会发展主题的深刻揭示和理 论升华。“发展”一词的科学定义,最早出现于胚胎学理论,指的是生物胚胎“自然而然”的演 变过程。后来,遗传学家把“发展”解释为事物渐进过程的“中断”,即事物由旧的形态“飞 跃”到新的形态。从哲学上看,发展是指事物由

20、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 到新质的运动变化过程,也就是事物内部矛盾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的过程。人类社会是在发展中不断前进的。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历史。生产力 发展的水平,决定着一定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状况。石器的出现和火的利用使 猿变成人而进入原始社会;青铜器的出现使人类步入奴隶社会;铁制工具的产生使人类社会 走进封建社会;蒸汽机的出现产生了自由资本主义社会,电的广泛使用和铁路的出现催生了 垄断资本主义;等等。这一切无不说明了马克思如下结论的正确性:“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 阶段上都是与同一时期的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所以它们的历史同时也是发展着的,为各 个新

21、的一代所承受下来的生产力的历史。”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决定着社会面貌的变化,社会结构的更新,社会文 明的进步。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世界各 国、各民族虽然文化背景各不相同,但由于基本上都是以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从事着物质资 料的生产,因而人们都只能世世代代地维系在一个局部的狭小的土地上,过着封闭的生活。文明也只能如法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说,在“挑战应战”中缓慢发展。由农业文明进入到 工业文明,世界上各民族、各国家的发展状况开始拉开距离。由于工业化的产品主要表现为 商品,而商品是社会化大生产的杰作,它需要市场的支撑。所以,西方工业化国家纷纷把目

22、光盯向国外,向世界扩大市场。人类社会因此发展到了马克思所说的“世界历史”的时代。 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衡量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在古代, 由狩猎到游牧是发展,由游牧到定居农耕是发展,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是发展;在今天, 由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更是发展。我们正处于工业化和信息化相互交替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世界正在向政治多极化的方 向发展,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形成蔚为壮观 的多样性文化现象。作为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斗争中共存、在共存中斗争。我 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改革开放中,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调整生产力和

23、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为己任, 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综观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认 真研究发展问题。我们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对世界充满希望。世界的未来和希望正是孕育 在永恒的发展之中。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落后的生产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 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发展是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关键。就当前来说,我们发展的主要 任务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转变;是由总体小康社会向全面小康 社会的转变;是由单一的重视经济发展向重视经济、政治、文化,尤其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转 变。江泽

24、民指出:“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赢得优势的关键所 在。”这既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深刻反思。总之,解决中国 的问题靠发展,解决世界的问题也要靠发展。发展是人类共同的主题。发展:执政兴国的第 一要务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确立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十六届三中全会又强调“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发 展观的重大创新。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我们党对执政理论的新发展。对于发展问题,马克思 主义经典作家都做过精辟论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把“尽可能快地增加 生产力的总量”,作为无产

25、阶级政党夺取政权后的一项根本任务提了出来。毛泽东指出:中 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 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 力的。邓小平高度重视发展,明确指出: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我们所做的可以概括为一 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居首位的是代表中国先进 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既是 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 理的创造性运用,又是从保持我们党的先锋队性质出发,

26、结合新的形势作出的科学结论。江 泽民指出:“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 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 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把发展生 产力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坚定不移地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才能把改革开放和现 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为社会主义的全面进步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提供强大的物质保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新认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 要务,突出了发展在党的执政内容、执政过程、执政基础中的重要地

27、位。中国共产党经过几 十年的奋斗,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 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 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的历史方位的转变,决定了党的主题 的转换,同时对党的执政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说,在革命时期,党为了国家的发展把 夺取政权、建立新社会作为自己的主题的话,那么,夺取了政权,就应该把发展作为自己全 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执政规律的重要体现。对于这个规律性的认识,我们党经历 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果断地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

28、”的正确轨道上,把发展问题摆上了党执政工作的首位,从此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 局面。党的十六大在深刻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从而使 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新境界。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我们党对执政经验的新总结。20 世纪80 年代末 90 年 代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了重大挫折,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苏联、东欧国家执政数 十年的共产党相继失去政权,特别是苏联共产党在执政近80 年后丧失执政地位的教训,为我 们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巩固执政地位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发生这样的历史悲 剧,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为根本的,还是在于这些执政的共产党没有很好

29、地解决发展问题, 最终失掉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但要真正发 挥和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吸引力,就必须加快发展,尤其是加快经济发展。发展是 硬道理,这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经验进行总结而作出的科学论断。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既坚持了发展是硬道理,又是对20 多年我们党领导改革开 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执政经验的新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 大成就,就是因为我们坚持发展不动摇。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 快速的发展,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稳固,社会主义事业经受住了各种风险的考验。归根到底, 就在

30、于我们党认真吸取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教训,重视发展问题。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我们党对执政任务的新概括。发展问题是共产党执政 必须认真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执政就必须兴国,要兴国就必须发展,只有发展,才能巩 固执政地位,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毫无疑问,抓好发展,加快发展,这是执政党的一项最为 根本的历史重任。我们党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 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大 力发展,加快发展,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根本上体现人民 的愿望,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

31、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 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可见,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 党肩负的基本任务。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发展这一要务,切实把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 优越性,落实到发展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发展:全 面协调的系统工程发展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过程,也是一项全面协调的系统工程。树立和落实全面、协 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需要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若干重大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贯 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改革是发展和稳定的动力,发展是

32、改革和稳定的目标, 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改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没有改革,我 们就不可能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就不可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因此,为了发展,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更新, 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发展是 目标,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归根到底要靠自己的发展。没有发展,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是必须看到,改革与发展必须要以稳定的社会环境为 前提。没有稳定,改革和发展都不可能顺利进行。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然涉及社 会

33、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改革的过程中,人民内部矛盾 明显增多,如果把握不准,处置不当,就有可能危害安定团结的大局。因此,要善于统观全 局,精心谋划,从整体上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使三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使改 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度达到内在的统一,真正实现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 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我们必须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切 实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

34、文明协调发展的关系。发展不是单一的经济 运行过程,而是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过程,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 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三个文明紧密联系,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成,是一个辩证统 一的整体。三个文明建设中,物质文明是基础。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 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必须看到,经济发 展又是同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紧密联系的。政治文明是民主发展的积极成果,包括政治思想、 政治文化、政治结构和政治制度等方面,它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 精神文明是思想文化道德建设的积极成果,表现为精神生活的进步,为物

35、质文明和政治文明 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总之,讲发展,必须是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统筹兼顾,协调改革进程中各种利益的关系。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必 须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并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五个统 筹”,既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五个统筹”,从 根本上说,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和利益调整,从而实现全面、协 调和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说,我们的改革与发展,不仅要着眼于城市,更要着 眼于城乡协调,

36、更多地关注农村的发展和农民利益的维护和提高。能否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既关系到社会稳定和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也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目标的问题。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央关于区域发展的战略布局,解决好东、中、 西部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目前,东部发达经济地区与中西部特别是西部经济落后地区 的差距仍呈继续扩大之势,我们绝不能压低发达地区的发展速度,但又必须更多地关注和支 持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实现区域 之间的统筹发展,不仅有利于各民族各地区的团结和稳定,而且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也是至关重要的。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就是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中凸现的社会问题,实 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必须认识到,经济发展并不完全等同于社会全面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